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六十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四

宋 乐史 撰

河北道十三

德州

德州平原郡今理安德县禹贡兖州之域星分危宿十一度春秋及战国并属齐地秦灭齐置齐郡汉高帝分齐郡置平原郡领县十九理平原後汉又为国殇帝延平元年以封和帝子胜为王子德嗣无子安帝永宁元年立河间孝王子翼为平原王奉胜祀顺帝永建五年贬翼为蠡吾侯桓帝建和二年封其弟顾为平原王至献帝时国除曹魏黄初三年又为国封皇子叡为平原王七年叡入为皇太子晋武太始元年亦为国封叔父干为平原王後魏又改为郡郡仍移平原理今聊城界旧城文帝太和中於今州东南三十里安德故城置安德郡平原属焉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平原属冀州九年於今安德复置德州平原复属德州大业三年罢州为平原郡唐武德四年平窦建德复置州领安德般平原长河将陵平昌六县其年置总管府管博德棣观四州贞观元年废都督府割沧州之滴河厌次来属十七年废般县以滴河厌次二县属棣州又以废观州之蓚县安陵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平原郡乾元元年复为德州

元领县十 今五

安德 平原 安陵 将陵 德平

一县割出

蓚县入冀州

二县废

长河并入将陵 归化为镇

州境

东西一百九十五里 南北二百一十九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东京九百五十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一百九十里 西南至长安二千五百里 东至棣州二百四十里 南至博州二百六十里 西至冀州二百一十五里 正北微东至沧州二百四十里 正南微东渡河至齐州二百四十五里 西南至贝州二百三十里 西北至冀州三百三十里

唐开元户六万一千七百七十皇朝户主一万一千三百五十六客三千五百六十八

风俗

与冀州同

姓氏

平原县六姓 师 雍 芮 义 华 东方人物

东方朔平原厌次人 祢衡平原人 管辂平原人刘峻字孝标平原人着辨命论 王刋 高翊皆

平原人

土产

贡绫 蛇牀子 赋绵绢

安德县旧二十八乡今【阙】乡本汉安德县也属平原郡後魏属安德郡隋开皇三年废郡属冀州九年改隶德州 黄河南去县八十里 滴水在县西南八十里鬲津枯河在县南七十里禹贡兖州九河既道鬲津即九河之一自鬲津至徒骇二百余里今河虽移不离此城也 马颊河在县南五十里 鹿角故关在县东七十五里 故鬲城郡国县道记古鬲国郾如咎陶之後汉为县高齐天保七年并入德安废城在今县西北东方朔祠在县东四十里系祀典唐大历中刺史颜真卿重镌夏侯湛赞碑见存

平原县西南四十六里旧十八乡本汉旧县属平原郡後魏属安德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冀州九年改隶德州王莽枯河北流经汉平原郡故城 黄河在县南五十里 故鄃城在县西汉初属清河郡又置灵县寻并为鄃封马武为侯即此地後魏省鄃今故城存 馹幕故城汉县在今县西北二十里故城是也高齐省入平原县按郡国志云殷至祖乙时置馹于此 管辂祠在县西南一里

德平县东北八十里旧二十三乡本汉平昌县属平原郡故城在今县西南三十里即汉理所後改为西平昌後魏永熙二年又除西字移於今县东南废平昌县高齐天保七年又移于今理隋开皇三年改属沧州十六年属德州今为德平县 马颊河在今县南十里唐久视元年开决又名新河 故般城汉县废城在今县东北二十五里高齐天保七年省隋开皇十六年又置般县于今平昌县西南三十里汉平昌城内贞观十年被水漂毁又移于汉平昌城东北十四里今县西南六十里筑城以置百姓十七年废 重平故城在县西北三十里汉为县後汉省今有故城存魏宣武帝大明三年复置天宝七年省并入平昌县

将陵县北五十里旧八乡今【阙】乡本汉安德县地属平原郡隋开皇十六年於此置将陵县取安德县界故将县为名属德州 鬲津枯河在县北二十里 王莽枯河县东十里 废长河县在州西北五十里旧十五乡本汉广川县也属信都国後汉清河国魏封裴秀广川侯高齐省隋开皇六年复置属冀州九年改隶德州仁寿元年改广川县为长河县今并将陵 漳河水自贝州漳南县界流入西去县二十五里 永济渠在县西十里 张公故关在县东南七十里

安陵县西北一百里旧二十三乡本汉蓚县地属渤海郡汉立安陵县旧地理书但云蓚县并失安县理所今县东七里晋所置东安陵县城即汉安县旧理也後魏省东字今微有遗址高齐天保七年省开皇六年又分东光县于今县东二十里新郭城再置今安陵故县是也大业二年废唐武德四年复立贞观十七年废观州与蓚县同隶德州永隆二年移于桓杜桥即今理 福城唐元和三年横海军节度使郑权奏德州安德县渡黄河南隣齐州临邑县有灌家口草市者顷成德军于市北十里筑城名为福城缘隔黄河与齐州临邑县对岸又居安德平原平昌三县疆界地阔远易动难安请于此置县以归化为名诏从之今废为镇

棣州

棣州安平郡今理厌次县禹贡兖州之域郡国志本青州界星分危宿四度春秋时属齐赐太公履北至于无棣是也秦并天下为齐郡汉为平原渤海千乘三郡地後汉为平原郡安乐国地晋又为乐安乐陵二国之地宋并乐安为乐陵後魏又分乐陵为二郡隋开皇中于郡理置厌次县属渤海郡又於阳信县置棣州大业二年州废县隶沧州仍自饶安县移沧州於阳信县为理唐武德四年置棣州领阳信乐陵滴河厌次四县治阳信八年并入沧州贞观十七年复置棣州于乐陵县领厌次滴河阳信三县又割淄州之蒲台隶焉而乐陵属沧州天宝元年改为乐安郡乾元元年复为棣州

元领县五 今三

厌次 滴河 阳信

二县割出

蒲台 渤海以上二县入滨州

州境

东西三百四十九里 南北一百四十二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东京一千一百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四百三十里 西南至长安二千二百九十里 东至滨州八十里 西至德州二百里 南至淄州一百八十里 东至沧州二百七十里 东南至青州二百四十里 西南至齐州二百五十里 东北至滨州渤海县界四十里 西北至沧州二百三里

唐开元户二万五千五百四十五皇朝户主一万五千六百八十五客四万四百九十三

风俗

与沧州同

人物

任昉乐安人与沈约为一代词宗

土产

贡绢 地出丝蚕

厌次县旧二十乡今四乡本汉富平县也属平原郡後汉明帝更名厌次则厌次前已废矣相传秦皇东游厌气至碣石次舍于此因为名曹魏乐陵国晋乐陵郡理于此太始元年封石苞为公後魏又徙厌次理马颊岭城即今阳信县东马岭城也高齐天保七年省隋开皇十七年于此复置属沧州唐武德四年属棣州 邵城郡国志云後为厌次城是也有东方朔冢存即晋邵缵屯兵此城石虎擒之因名邵平城後即单呼 黄河在县南三里 滴河在县西十里 通海故关在县西十里

滴河县西南六十里旧十乡今三乡本汉朸县也属平原郡後汉省隋开皇十六年於朸故城置滴河县以县南滴河为名属沧州改属棣州唐贞观元年改隶德州十七年还棣州 马颊枯河在县北二十里 滴河在县北十五里汉成帝鸿嘉四年河水泛溢为害河堤都尉许商凿北河通海故以商字为名後人加水焉按水经云商河水从县界流迳富平故城北分为二东水谓之长聚沟北水为百泊渎东北俱注于海 黄河在县南十八里

阳信县北六十里旧十四乡今六乡本汉旧县也属渤海郡县在河曲之中魏属乐陵国晋东海王越斩汲桑于此後魏属乐陵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沧州十七年於阳信置棣州唐武德六年省州以县属沧州後唐同光三年割属棣州 瑗城汉县故城在今县东北五里一名运城後汉废城存 富平故城汉县废城在今县东南三十里富平故城是也今名邵城按十六国春秋云内黄人邵缵自号冀州刺史屯富平城为石季龙所擒即此城也城中有铁柱兼有神祠 千乘博川皆汉之县名有废城俱在邑界 鈎盘河在县北四十里即九河之一也

滨州

滨州今理渤海县本瞻国军周显德三年三月升为州仍割棣州之渤海蒲台两县属焉

今领县二

渤海 蒲台

州境

东西二百二十里 南北一百三十八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东京一千一百二十一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六百九十里 西南至长安二千三百八十里东至海一百八十里 西至棣州界四十里 南至淄州一百八十里 北至沧州界八十里 东南至青州界一百八十里 西南至【阙】州八十里 东北至沧州界七十里 西北至沧州界二百六十里户

旧户载棣州籍皇朝管户主九千一百八十五风俗

同棣州

人物无

土产

同棣州

渤海县旧十乡今九乡本汉蒲台县地唐垂拱四年分置渤海县以在渤海之滨为名天宝五年以地土咸卤自旧县西移四十里就李丘村置即今理 大海在县东一百六十里 旧黄河在县西北六十里景福二年後河水道移今枯

蒲台县东南五十里旧十二乡今四乡本汉湿沃县属千乘国续汉书志无湿沃县宋复置湿沃县属乐陵郡隋开皇三年改属沧州十六年改为蒲台县取县北蒲台为名隋末废唐武德四年重置八年改属淄州贞观十七年置棣州割蒲台属焉 古蒲台在县北四十里秦始皇筑之以望海祀蓬莱宫乃於台上蟠蒲系马蒲生萦委若有系状东去海二十五里此台割入渤海县界今县因此为名 黄河西南去县七十里 大海在县东一百四十里海畔有一沙阜高一丈周回二里呼为鬬口淀是济水入海之处海潮与济相荡故名今淀上有井可食海潮虽大淀终不没百姓於其下煮盐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四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