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二十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起庚辰黎昭宗光紹五年盡戊申黎莊宗元和十六年〉凡二十九年

〈庚辰〉五年〈明正德十五年〉春正月,命莫登庸節制水步諸營,范嘉謨贊理軍務。

登庸求總兵柄,勦平羣賊。禮部尙書范嘉謨以爲兵權散在五府,登庸凡事不得盡所爲,協與同僚保舉之。帝遂以登庸節制十三道水步諸營,而以嘉謨贊理軍務。於是天下精兵健甲都歸登庸掌握矣。

註:范嘉謨,宜陽黎舍人,威穆帝端慶乙丑科進士,登庸姻家也。

宣光武嚴威作亂,命武護討走之。

嚴威稱兵擾掠長伸、大同。帝命瓊溪侯武護討之。官軍進至大同,嚴威竄走山峒。

註:長坤、大同,均社名,屬宣光安平府收州。武護,宜陽茱萸人。

〈辛巳〉六年〈明正德十六年〉春正月,加莫登庸仁國公。

秋七月,帝幸登庸第,加太傅。

命登庸討陳㫒于諒原,走之。

先是,陳高竄諒原,朝廷多故,未遑遠略。嵩竊據諒原、京北諸縣,歷五年,傳其子㫒,僭號宣和,自削髮爲僧,逃匿不知所之。至是,命登庸率水步諸營,往京北、太原諸地方搜捕,獲其妻女,誅之。㫒竄入七原。〇舊史:一云㫒走入明。後檻送京師,誅之。

註:七原,縣名,註見李太祖順天十八年。

〈壬午〉七年〈八月以後皇弟椿統元元年明嘉靖元年〉夏四月,京北黎克綱、黎伯孝等作亂。獲,誅之。

克綱、伯孝稱兵於東岸、嘉林地方。登庸率諸將討之,不克。副提領四城軍務黎壽死于軍。尋復遣將進攻,乃破之。獲克綱、伯孝等于諒原,檻送京師,誅之。

秋七月,帝如夢山。

辰登庸自專征伐,威權日重,眾心歸向。其黨范嘉謨秉朝政,妹夫右都督武護總鎭山西,聲息和通,親黨蟠結。尙書程志森、阮雍等皆附之。登庸進其假女充嬪御,伺帝動靜。又使其弟橛典宿衛兵、子登瀛掌金光殿,自僭用龍舟鳳蓋,出入宮禁,無所忌憚。署衛阮構、都力士阮壽、覃舉等,皆帝腹心,登庸竝殺之。帝陰與內臣范獻、范恕等謀徵兵討之,先令人往西京,密諭鄭綏迎援。夜二㪅,帝遂與獻、恕等奔夢山,皇太后、皇弟椿皆不及知。明日,登庸知之,以兵截諸要路,使其黨黃雁岳率兵追及於石室。帝以石室兵擒惟岳,誅之。登庸遂與太師諒國公黎輔、美郡公黎琱、錦山侯黎叔祐,及范嘉謨、楊金鑣等共謀立皇弟椿。又恐帝在外號召天下兵,不敢據京城,使其黨武護屯北江,而遷椿於海陽、嘉福,築錦江壘以自守。〇北江副都將何飛鶽、嚴伯驥、阮熾、范在等同受帝密諭,率北江勤王兵屯東岸、嘉林等處。文臣譚愼徽、阮有嚴等在軍贊畫,與登庸相持于西橋江。登庸陰誘范在,令鄕導,擊之。飛鶽、伯驥等皆北走。

註:夢山,社名,屬山西明義縣。石室,縣名,屬山西國威府。嘉福,卽今嘉祿,屬海陽省。北江,卽京北,註見聖宗光順十年。錦江,縣名,屬海陽平江府。皇太后鄭氏,淸漳丕關人,錦江王妃也。嚴伯驥,安豐良琹人。阮有嚴,東岸福溪人,威穆帝端慶戊辰科進士及第第三名。

八月,登庸立皇弟椿為帝。

登庸率羣臣奉皇弟椿卽位,改元統元,作行殿于嘉福輦,城中府庫、金銀、錢貨歸之。

帝還至瑞光行殿,分命討賊,不克。復如慈廉。

帝還自夢山,御瑞光行殿,朝百官。譚愼徽、何飛鶽、黎永、黎廣、黎廷秀等各以兵來會。帝令廷秀催調山南所屬諸營,分守濮渡、寧江、義禮諸要害。尋爲登庸所破,執廷秀,送嘉福殺之。帝又遣阮敬、黎永、嚴伯驥、喬伯謙、阮熾等分道截墼于嘉林、文江、唐豪、錦江、良才諸縣,相持閲月。辰西南北諸處皆已反正,而帝信用宦者范田等,不聽諸將,令中使召鄭綏於淸花,往反凡三四輩,綏終遲疑不赴。登庸分水步軍犯東河津,帝命賴叔懋、阮餘歡、阮定、譚克讓等列營駐守,又爲登庸所襲。叔懋、餘歡兵卻賊黨興賢等四人,擁盾持鎗,由復古坊面犯行殿。衛士拒之,倉卒皆潰散。帝乃出駐仁睦,民爭以米粥進。是日,帝如慈廉,駐天姥重光寺,百官稍稍復集。

註:濮渡、寧江、義禮,均社名,屬北寧慈山府東岸縣。嘉林,註見陳仁宗重興元年。唐豪,註見陳太宗建中四年。文江、良才二縣,均屬北寜順安府。瑞光行殿,失詳。仁睦,註見威穆帝端慶二年。慈廉,註見陳順宗光泰十年。天姥,社名,屬慈廉縣。

九月,帝還,駐于上安決。

帝復督諸道民,還至京城西上安決。登庸猶阻北江,諸將不敢內窺都城。帝仍于京城西作行殿以視朝,立太廟于其東。

註:上安決,社名,屬河內慈廉。

冬十月,天雨蝗。

東方黃赤氣蔽天。

鄭綏刧帝歸淸華,國子監司業黎孝忠死之。

綏率淸華三府及各處將士萬餘人,與鄭惟悛來護駕。綏屬將阮伯紀入侍。內臣范田恐其爭權,奏斬之,梟首于綏營門外。綏以是不平,與惟悛等聲言相地立營,日暮移伏驛望。侵晨,率眾大噪逼進,帝倉卒無措。綏等刧帝歸淸華。司業黎孝忠死之。吏部尙書東閣大學士侍經筵武睿、吏部尙書吳煥及其徒阮敏篤等率鄕兵從之,至淸花,失帝所在,望拜藍山陵廟,皆自刎死。都御史阮文運從幸,爲登庸所殺。

謹按:武睿、吳煥、阮敏篤等之死,舊史不載。今考中興節義錄及登科錄補之。

註:三府,河中、靜嘉、紹化。藍山陵,詳見太祖順天六年。黎孝忠,彰德芝泥人,景統壬戌科同進士。鄭惟悛,雷陽水注人。武睿,山圍程舍人,聖宗洪德庚辰科進士及第第一名。吳煥,靑林上答人,洪德庚戌科進士及第第一名。阮敏篤,山圍春隴人,光紹戊寅科進士及第第二名。阮文運,錦江玉軸人,威穆帝端慶乙丑科進士。

十一月,定山侯江文裕起兵討登庸,不克。

文裕起兵于靑威,山明、懐安、彰德、淸潭、上福、富原諸縣皆應之。黎文福告急于登庸。辰登庸略地京北,令禆將喬文琨、黎伯驪、莫橛等,由富原、淸潭、青威諸路竝進,四面夾攻,文裕潰走。

註:靑威,註見平定王九年。淸潭,卽龍潭,註見陳太宗天應政平十四年。山明懷安、彰德三縣,均屬河內應和府。上福、富原二縣,屬常信府。富原,今富川。

十二月,皇弟椿還自嘉福,駐于菩提。

〈癸未〉八年〈皇弟椿統元二年明嘉靖二年〉春正月,帝在淸花。

登庸使其黨莫橛、武護、武如桂等擊鄭綏于淸華。綏因遷帝于良政州。

註:良政州,屬淸華淸都府。

皇弟椿封阮雍爲良文侯。

初,帝以雍附登庸,繫瓊雲殿,未及誅。及帝如夢山,登庸釋之。至是,雍以女獻椿,又以女適登庸,遂得封爵。

秋八月,蝗。

莫登庸廢帝為陀陽王。

辰帝在良政州,登庸矯椿詔,遙廢之。

註:陀陽,社名,屬宣光安平府陸安州。

〈甲申〉九年〈皇弟椿統元三年明嘉靖三年〉春正月,登庸自爲平章軍國重事、太傅、仁國公。

冬十一月,椿贈陳眞爲郡公,封其子陳寔爲弘休伯。

初,眞爲姦臣所譖,與弟子六人被殺。至是追贈之。

〈乙酉〉十年〈皇帝椿統元四年明嘉靖四年〉夏六月,大旱。

冬十月,登庸擊鄭綏,敗之,遂刧帝還東河。

登庸自爲都將,總率水步諸營,擊鄭綏于淸花良政州,盡陷西京諸郡縣。綏尋死。登庸遂於良政刧帝以歸,駐于東河。

註:東河,坊名,屬河內懐德府壽昌縣。

十二月,登庸殺福良侯何飛鶽。飛鶽頓兵北江,聞登庸逼帝以歸,眾皆解散,爲其徙執送京師,登庸縊殺之。辰翰林校理阮泰拔爲登庸逼召,托以靑盲,得近前,因唾登庸面大罵。禮部尙書黎俊懋,登庸彊逼入朝,袖石投之,不中,俱被殺。吏部尙書譚愼徽、京北參政使阮惟祥、憲察使阮石彊、平湖伯嚴伯驥,各率鄉兵與登庸拒戰,弗克,俱自盡。都御史賴金榜避歸鄉里,後爲登庸逼召,過珥河中流,正衣冠,向藍山望拜,大罵登庸,投河而死。副都御史阮有嚴、禮部左侍郎黎無疆被虜,不屈,俱爲所殺。阮紹知,初以戶部尙書致仕。及聞其子元崇受莫僞職,呼元崇弟,囑以後事,不許元崇爲子,夜向藍山望拜,自刎死。辰死者十餘人,獨禮部尙書范謙柄以先出謁,黜爲戶部右侍郎。太僕寺卿阮茂,從帝淸花。及帝爲登庸所逼,茂先回待罪,黜爲宣光承政使。

註:藍山,註見平定王元年。譚愼徽,東岸翁墨人。黎俊懋,安豐春雷人,竝聖宗洪德庚戌科進士。阮自彊,東岸三山人,襄翼帝洪順甲戌科進士。阮紹知,立石春雷人,洪德戊戌科進士。阮惟祥,安朗理海人,洪順辛未科進士。阮泰拔,錦江平浪人,光紹庚辰科進士。賴金榜,錦江金蘭人,光紹戊寅科進士。黎無疆,安朗天瓢人,洪順辛未科進士。

〈丙戌〉十一年〈皇弟椿統元五年明嘉靖五年〉春正月,帝在東河。

冬十二月,登庸弑帝于東河。

登庸密令其黨范金榜弑帝于東河,歸葬淸潭之永興陵。帝在位十一年,壽二十六。

〈丁亥〉〈皇弟統元六年六月以後莫登庸明德元年明嘉靖六年〉夏四月,登庸自爲安興王,加九錫。

登庸於東河事後,託爲退閒,回居古齋而遙制朝權。椿遣松陽侯武有、蘭川伯潘廷佐等持節,齎金冊、烏龍冠服、玉帶、紫轎、畫扇、紫傘,往古齋,進封登庸安興王,加九錫。又製周公輔成王詩與之。

註:九錫,禮緯:一輿馬,二衣服,三樂則,四朱戶,五納陛,六虎賁,七弓矢,八鈇鉞,九秬鬯,皆所以勸善、扶不能也。白虎通曰:能安民者賜輿馬,能富民者賜衣服,能和民者賜樂則,民眾多奢賜朱戶,能進善者賜納陛,能退惡署賜虎賁,能誅有罪署賜鈇鉞,能征不順者賜弓矢,孝道備者賜秬鬯。古齋,社名,註見威穆帝端慶四年。武有,唐安慕澤人,聖宗光順癸未科進士。潘廷佐,天祿芙蒥人,憲宗景統己未科進士。

六月,登庸自稱帝。

登庸自古齋入京,逼椿禪位。辰百官班定,未有禪詔,令吏部尙書張孚說草之。孚說張口叱之曰:「此何義也?」乃令東閣大學士阮文泰具草。登庸遂宣詔稱皇帝,以是年爲明德元年。

登庸弑皇弟椿及皇太后鄭氏。

登庸廢椿爲恭王,與皇太后鄭氏幽于西内數月,逼令自盡。

登庸入居昇龍城,立廟殿,追尊其祖考。

登庸自古齋入居昇龍城,仍以海陽爲陽京,立廟殿于古齋。其祖莫挺之至父檄,凡七代皆追尊帝后。立子登瀛爲太子、弟橛爲信王、篤爲慈王、妹玉璤等爲公主。妹夫武護爲靖國公,賜姓莫。宦者阮世恩爲莅國公。辰中外皇皇,登庸恐人心懷舊生變,凡事遵守黎朝制度,假意撫諭,鎭壓人心,修治故黎廟宇,四辰饗祀。黎節義諸臣武睿、譚愼徽等,各加封贈。又求功臣子孫,陽示錄用,以撫諭之。於是或逃竄山林,或隱姓名不出,或相聚刧略,或外國以避之。

註:阮世恩,唐安慕澤人。

〈戊子〉〈莫明德二年明嘉靖七年〉春正月,登庸㪅造貨。

登庸欲㪅立新政、鑄舊圜法通貨,錢多不成。遂鑄新色鉛鐵錢,頒行天下,使通用焉。

二月,登庸封其黨與爵秩有差。

封阮國憲爲駙馬都尉、太保、臨國公,賜姓莫。莫國楨爲太師、麟國公。莫廷科為左都督、謙郡公。阮雍爲少保、通國公。陳棐爲萊郡公。餘屈瓊玖、阮秉德、范嘉謨、潘廷佐、阮文泰、阮茂、何景道、莫益徵、阮鏵、阮狄、范正誼、阮專美、阮度、黎光賁、阮典敬等五十六人,皆進秩賜爵各有差。

註:陳棐,彰德芝泥人,威穆帝端慶乙丑科進士。屈瓊玖,石室雷澤人,憲宗景統己未科進士。范正誼,良才花橋人。何景道,超類道秀人。阮專美,安老石橊人。阮秉德,廣德盛光人,均襄翼帝洪順甲戌科進士。阮鏵,靑威金牌人。阮狄,良才萊舍人,均洪順辛未科進士。院度,唐豪扶衛人,光紹戊寅科進士。黎光賁,唐安慕澤人,統元丙戌科進士。

黎公淵、阮我、阮壽長等起兵討登庸,不克。

辰登庸僭逆,謀求功臣子孫,以官爵餌之。碧溪侯公淵以功臣孫,義忿不屈,乃與阮我、阮壽長等謀,起兵攻朱雀門,不克。走入淸化,招集人民,竪諸將旗。登庸遣兵擊之,公淵爲黎嚲人黎紹所殺,諸將皆潰。

註:黎公淵,雷陽人,開國功臣黎文靈之孫。靈嚲,州名,屬淸化省。淸化,註見聖宗光順七年。

登庸定兵田祿制。

登庸以承平之後,制度廢弛,欲㪅張振作之。乃命阮國憲等考定兵制、田制、祿制,竝五府內外各衛所司號、官名、員數、兵數,大槩均倣依洪德典例。又增置興國、昭武二衛,與原設錦衣、金吾二衛爲四衛。以海陽兵屬興國衛,山南兵屬昭武衛,山西兵屬錦衣衛,京北兵属金吾衛,分補各衛司。每司置指揮使一,指揮同知一,指揮僉事一,忠校十,書記一,忠士一千一百人,分爲二十二班,班分爲五甲,甲置甲首一,輪番宿直。

註:兵田祿制,註见聖宗洪德八年。莫登庸增置府衛司數,失詳。

〈己丑〉〈莫明德三年明嘉靖八年〉黎舊臣鄭顒、鄭昻奔訴于明。

登庸僭位,鄭顒、鄭昻兄弟二人奔告于明,請興師問罪。登庸賂明邊臣以沮之,事遂不齊,二人皆死于明。

我肇祖靖皇帝起兵于哀牢。

我肇祖靖皇帝,前爲淸花右衛殿前將軍安淸侯,率子弟往哀牢。其國主乍斗奉以岑州,遂因其人民、土地,畜養士卒,搭豪傑。陰求黎氏子孫,以圖恢復。

註:琴州,屬淸花西南界,哀牢芒虎蠻居之。本朝嘉隆年閒爲淸花貢蠻,又别受賦役于萬象。明命八年,萬象爲暹所破,求內附。尋改爲岑椰縣,改隸乂安鎭邊府。九年,以其地近淸花,從蠻民便,復隸于鎭蠻府。

登庸開會試科。

其試法恩格,一依黎朝典例。是科杜總、阮沆、阮文徽等二十七人中選。是後三年一比,率以爲常。

註:杜總,文江賴屋人。阮沆,上福武陵人。阮文徽,東岸詠梂人。

〈庚寅〉〈莫登瀛大正元年明嘉靖九年〉春正月,登庸傳僞位于其子登瀛。

登庸篡位三年,乃傳僞位于長子登瀛,僭號大正。自以年老,稱太上皇,還居古齋,以鎭固根本,而國家事權皆裁決焉。

淸華人黎意起兵于榔州。

夏四月,黎意敗登庸于馬江。

黎意,黎太安公主子也。憤莫氏僭逆,乃聚眾據有椰州,復稱光紹年號。報告達近,招集義勇,旬月之閒,眾至數萬。布列營柵,分置部伍,屯于馬江。郡縣豪傑,咸以爲黎氏復興,相率歸附,軍聲大振。登庸聞之,自督水步軍數萬,與意戰于馬江,爲意所敗。遂引還,畱其黨莫國楨等駐守花林。意乘勝進至西都城,立大營于義路。

註:椰州,卽關椰州,屬淸花省。馬江,註見聖宗光順八年。西都,註見陳帝頠興慶元年。花林,社名,屬淸花河中府峩山縣。義路,失詳。

秋八月,黎意大敗登瀛于洞滂。

登庸敗還,登瀛引大兵會于弘化江,分二道竝進。令莫國楨領戰船二百艘先進,約次日齊會安定之多祿江。意聞之,乃于多祿設爲疑兵,自以精兵,夜從間道潛行,平旦至安山。辰國楨兵船經過,意天發號礮,自督軍截擊其後。國楨駭愕無措,眾爭棄船走。意馳馬,親率將士,追斬七十餘馘,莫兵大潰。乘勝逐北,斬獲無算。是日午,登瀛進至洞滂,蓋未知國楨之敗也。意慷慨令諸將曰:「今日遇大敵,不力戰,將何日興復乎。」諸將皆奮勇向前,復大破之,斬獲萬餘,死者相枕。登瀛走還,畱國楨屯宋江固守。

註:多祿、安江、洞滂,均社名,屬淸花安定縣。宋江,屬淸花峩山縣,東流至靑旦、關津入海。

冬十二月,黎意與莫兵戰,不克,死之。

意以糧食不繼,回軍椰州。自恃屢勝,氣驕輕敵,不爲備。令將士入山運糧,營寨空疎,隊伍不整。國楨聞之,乃選輕兵戰船五十艘,日夜兼行,進至椰州寨。意迎戰不及,爲所獲。莫兵檻送昇龍,車裂之。

〈辛卯〉〈莫大正二年明嘉靖十年〉

〈壬辰〉〈莫大正三年明嘉靖十一年〉冬十一月,登瀛遣宦者楊執一、西安伯黎丕承等分管淸花。

登瀛令中人楊執一爲大將,領兵統管淸花三府,同三司總鎭一方兵民。丕承譖之曰:「愛州山川險峻、土地肥饒、兵糧富足。且權宜分,不宜專。若專之一,有事變,此地恐非朝廷有也。願詳察之。」登瀛乃析淸花之瑞原、安定、永祿、東山、錦水、石城、廣平七縣,委丕承統管,與執一相爲維制。

註:瑞原,卽梁江,註見平定王元年。永祿,縣名,舊永福,屬淸化。東山、安定,皆縣名,均屬紹化府。石城、錦水,皆縣名。廣平,今廣地縣,均屬今廣化府。楊執一,弘化縣人。丕承,安定香柿人。

彗星見東方。

〈癸巳〉莊宗裕皇帝元和元年〈莫大正四年明嘉靖十二年〉春正月,我肇祖靖皇帝迎立皇子寧卽位于哀牢。

初,登庸僭逆,我肇祖靖皇帝避居哀牢岑梛州,招集忠勇,首建義旗,志圖滅莫,以興復黎氏。乃遍求黎氏子孫,得昭宗少子寧立之,卽位于哀牢,建元元和。於是風雲感會,義聲大振,所至莫不響應。中興之功,實始於此。

註:哀牢,註見前編趙越王二年。岑梛州,註見莫明德三年。

論翊戴功,爵賞有差。

晉我肇祖靖皇帝爲尙父、太師、興國公,掌內外事。封丁公爲少尉、雄國公。餘將佐封賞各有差。與哀牢主乍斗通好,徵調兵糧,以圖進取。

註:丁公,淸花廣平人。

遣使如明。

先是,屢馳書告難于明,俱爲賊徒邀殺。至是,遣鄭惟憭等十餘人泛海,自占城附廣東商船,凡二年方至燕京,備陳莫登庸弑逆、竊據國都、阻絕貢道,乞興師問罪。明人疑其詐。惟憭作書數千言,自附於申包胥、張子房之義,忠憤奮激,讀者悲之。明禮部尙書嚴嵩奏言:「惟憭所陳,未爲確據。請畱之使館,仍命官往勘其實。」明帝乃命千戸陶鳳儀、陳璽等前往,與雲南巡撫汪文盛會勘罪人主名。

註:鄭惟憭,雷陽水注人。占城,卽林邑,註見前編屬晉穆帝永和九年。

〈甲午〉二年〈莫大正五年明嘉靖十三年〉

〈乙未〉三年〈莫大正六年明嘉靖十四年〉

〈丙申〉四年〈莫大正七年明嘉靖十五年〉復遣使如明〈月缺〉。

鄭惟憭去後,久無音耗。帝復遣鄭垣如明。垣行抵雲南,明會勘官陶鳳儀等適至。垣備陳莫氏弑逆及帝播遷事狀,請討之。勘官回報,明帝下廷議。禮、兵二部,僉言登庸有大罪十,不容不討。

〈丁酉〉五年〈莫大正八年明嘉靖十六年〉春二月,明以仇鸞爲總督、毛伯温贊理軍務,討莫登庸。

明帝旣得登庸僭逆罪狀,雲南巡撫汪文盛又奏言:「登庸陰使知州阮景等行覘,至納㪅山,爲土舍季孟光所擒,倂獲僞撰大誥一冊以獻。」明帝大怒,乃命咸寧侯仇鸞爲總督、尙書毛伯温贊理軍務,將兵討之。汪文盛傅檄諭以禍福。

謹按:舊史:元和元年書遣鄭惟憭如明乞師,二年書明帝命將討登庸。查之明史,嘉靖十六年春二月,書明帝命將討登庸,正當元和五年。夫惟憭如明,凡二年方至其都。逮得雲南汪文盛奏上,方議進兵,以事實考之,明史爲是。今正之。

註:納㪅山,天下郡國利病全書:納㪅山在雲南臨安府。

夏四月,大風,水溢。

大風折禾發屋,海水漲溢,人畜多溺死。

莫將黎丕承降。

莫西安侯黎丕承分管淸花,聞義兵起,遂收掠三司入哀牢效順,許仍舊管爵。後以怨望驕横,伏誅。

〈戊戌〉六年〈莫大正九年明嘉靖十七年〉春,登瀛選黃丁。

註:黃丁,註見憲宗景統三年。

莫登瀛遣其臣阮文泰等如明乞降。

登瀛聞明兵來討,大懼,遣其黨阮文泰等齎降表如明。詐言:「襄翼帝爲逆賊陳高所害,登庸同國人推立昭宗。亡何,又爲姦臣杜温潤、鄭綏等誘遷淸花。登庸又推立恭帝。尋自淸花迎昭宗歸,與與恭帝俱以病殂,黎氏無嗣。恭帝大漸,與羣臣議,以登庸父子有功於國,召入,付以印章,嗣主國事,遂爲國人所推。其不上表通貢者,先緣陳㫒據諒山爲梗,後爲守臣閉關不納耳。至如今次所稱黎氏,乃他人子,非昭宗之子也。」明帝知其誣罔,且雖求降而辭不款服,又不束身歸罪,乃決意討之。命仇鸞、毛伯温等馳赴廣西徵兵進討。

〈己亥〉七年〈莫大正十年明嘉靖十八年〉命大將鄭檢等徇淸花,大敗莫兵于雷陽〈月缺〉。

帝以鄭檢爲大將軍、封翼郡公,鄭公能、賴世榮等竝爲郡公,各賜將軍印,使領本部兵,略定淸花諸地方,進討莫兵于雷陽,大敗之。

註:雷陽,註見平定王元年。鄭檢,永福槊山人,少寒賤,投我肇祖靖皇帝幕下,甚信愛之。尋表爲翼義侯,遂以長女玉寳妻之,與之圖事,屢立戰功。賴世榮,宋山光朗人。

大旱。

冬十月,地震。

〈庚子〉八年〈莫大正十一年明嘉靖十九年〉春正月,登瀛卒。

長子福源襲僞位,僭號廣和。

冬十一月,明毛伯温軍次關外,莫登庸詣軍門降,以五峒之地賂之。

先是,明將仇鸞、毛伯温等既至廣西,徵集兩廣、福建、湖廣狼土官兵,并檄雲南集兵候師,期議分正兵爲三哨,由廣西之憑祥、龍州、思明等處;分奇兵爲二哨,由歸順州爲山哨,由烏雷山爲海哨,共兵二十二萬。又雲南兵於蓮花灘亦分爲三哨,各二萬一千人,一齊取路進發。又馳檄諭以「興滅繼絶之義,討罪止登庸父子。有能舉郡縣降者,卽以郡縣授之。擒斬登庸父子降者,各賞一萬金,官顯秩。」又諭登庸父子:「如能東身歸罪,盡籍其土地、人民納款,亦待以不死。」伯温等勒兵金屯駐近邊。辰登瀛已死。登庸聞之,大懼,遣使詣軍門陳,乞願出境降,恭聽處分,辭頗卑切。伯温等承制,許之,約以十一月初三日來降。伯温等遂於南關設幕府、將臺以待。至期,登庸畱福源守國,與其侄文明及其黨武如桂等四十餘人,由南關各繫頸以組,投明幕府,徒跣匍伏,稽首上降表,獻所部土地、人民籍。又乞納安廣永安州之澌浮、金勒、古森、了葛、羅浮、安良諸峒隸歸欽州,請頒正朔及舊賜印章,守護本國,以候㪅定。伯温等承制,諭以姑容戴罪還國待命處分。登庸又遣文明及阮文泰賷降表赴燕。

謹按:舊史:莫登庸降于明,乞納安廣永安州之澌浮、金勒、古森、了葛、羅浮、安良諸峒隸歸欽州。查之淸欽州志,則曰嘉靖辰登庸納還澌浮、羅浮、古森、了葛、金勒五峒而已,安良則無所見。而究之廣安冊,則安良現今屬本國萬寧州安良庯。意者安良登庸不曾歸納,而舊史失其實歟?又舊史,於莫明德二年、當明嘉靖七年,敘登庸懼明問罪,乃謀割地獻歸、順二州,明帝納之。自此南北復通使往來。今查之本國版圖,則有歸化州、順州,這二州現今屬興化省。大淸一統志雖有歸順州,原隸淸廣西鎭安府,則舊史所謂歸、順二州,疑卽歸化與順州耳。再查明史通鑑紀事:當莫大正九年,莫登庸聞明師進討,大懼,遣使乞降,詐言黎氏無嗣,登庸父子有功於國,爲眾所推,其不上表通貢者,先緣陳㫒據諒山爲梗,後爲守臣閉關不納。夫自嘉靖七年至十七年,經十年閒,未曾通使,則舊史於嘉靖七年遽云登庸謀割地納歸、順二州,自此南北復通使往來。此條舊史所載皆失其實,故省之,而附按于此,以備考云。

註:憑祥,註見陳太宗天應政平十一年。龍州,註見陳聖宗寳符四年。思明,註見陳太宗元豐六年。烏雷山,屬淸廉州府欽州。蓮花灘,屬淸開化府蒙自縣。南關,屬淸廣西太平府憑祥州西南。廣安,註見聖宗光順十年。永安州,詳見李太祖順天十四年。廣安冊:安良,屬廣安海寜府萬寧州。欽州志:澌浮,一名澌凛,在贍浪都澌澟村。了葛,一名河洲,在如昔都了葛村。金勒,一名思勒,在如昔都思勒村。羅浮,在如昔都羅浮村。古森,在如昔都古森村。

我肇祖靖皇帝徇乂安。

所至,豪傑多歸之,遠近降服。

〈辛丑〉九年〈莫福海廣和元年明嘉靖二十年〉秋八月,登庸卒。

冬十月,明改安南國爲安南都統使司,授登庸都統使,改置十三宣撫司隸之。

毛伯温馳奏于明,具言:「登庸畏威懐德、束身歸罪、獻地奉朔,而黎寧所稱黎氏後譜系不詳,未可爲據。如以登庸有罪,未應輕授爵士。其孫莫福海見在待命,不敢因循舊習,私有監國。倘蒙矜宥,削去故爵,量與新秩,或可別與都護、總管等名色,如漢唐故事,俾撫安南,歲頒大統曆,令就南關候領。前年所缺貢儀查照補足,以後年舉行。黎寧現據諸司查勘,委的難明。鄭惟憭一向潛往石林州峒附近,廣西黎寧面貌不相識,故或稱黎寧,或稱黎憲,或稱光照,或稱光和,或又以爲鄭氏詐稱鄭垣所稱。漆馬江峒雖有黎寧,而來歷不可得詳,所列事狀、年貌,又與鄭惟憭原報互異,俱難斷定。其鄭惟橑卽於廣東所屬隨宜安插,量給田宅,不致失所。如此處分,庶爲曲盡。」明帝下廷議,如伯温言。乃改安南國爲都統使司,以登庸爲都統使,秩從二品,别給印章,與之世襲。其所僭擬制度,悉令削除改正。海陽、山南等十三路,各置宣撫司,司設省撫、同知、副使、僉事各一,聽都統使管轄,通隸廣西藩司,歳頒正朔,準三年一貢。其黎寧,仍令守臣體勘,果係黎氏子孫,授與淸花四府。妄,則勿與。

註:石林州,註見太祖順天三年。漆馬江,註見聖宗光順八年。淸花四府,河中、靜嘉、紹化、壽春。十三路,未詳,聖宗光順七年置承宣十三道,疑卽此。

〈壬寅〉十年〈莫廣和二年明嘉靖二十一年〉春正月,帝自將徇淸花。

辰帝將命駕親征,以瑞郡公何壽祥爲御營提統。我肇祖靖皇帝親督諸營將士先發,進攻淸花、乂安。所至,舊將及豪傑之士多從之,軍聲大振。

註:何壽祥,錦水古隴人。

秋八月,莫福海遣其臣阮典敬如明。

明賜登庸敕印、大統曆。福海遣使齎方物報謝之。

註:方物,黎貴惇通史:莫福海傳謝恩方物:金香爐花瓶四副,重百九十兩;金龜一,重九十兩;銀鶴、銀臺各一,重五十一兩;銀香爐花瓶二副,重一百五十兩;銀盤十二,重六百四十一兩;沈香六十斤、速香四十八斤、降眞香三十株、犀角二十座、象牙三十支。歲貢方物亦如之。遂爲例。

冬十二月,明授莫福海襲安南都統使司都統使。

先是,明授登庸都統使。制下,適登庸死。伯温等請其孫福海襲。許之。

〈癸卯〉十一年〈莫廣和三年明嘉靖二十二年〉帝進軍西都,莫宦者楊執一降。

帝進軍至西都城,營于義略。莫總鎭宦者忠厚侯楊執一率其子弟詣軍前拜見,三軍大喜。帝遂使之典兵。

註:西都,註見陳帝頠興慶元年。義路,未詳。

加我肇祖靖皇帝爲太宰。

加陞大宰都將,節制諸營將士。

謹按:舊史:此辰我肇祖靖皇帝在哀牢,帝使鄭公能宣召,卽日就道,詣謁于行在。帝大喜,加陞是職。查之功業演志及國史館前編草本,竝無所見。以事考之,上年書總督諸軍進攻淸花,此書猶在哀牢,前後相左,舊史恐誤,今省之。

〈甲辰〉十二年〈莫廣和四年明嘉靖二十三年〉

〈乙巳〉十三年〈莫廣和五年明嘉靖二十四年〉夏四月,我肇祖靖皇帝奉帝進征山南。

五月,我肇祖靖皇帝崩于軍。封我太祖嘉裕皇帝爲夏溪侯,領兵討賊。

辰大軍進次安謨,莫降將楊執一奉邀我肇祖靖皇帝幸其營。因暑熱,以生瓜進。遇毒,回營,憊悶,遂崩。詔贈昭勳靖公,謚忠憲,歸葬于宋山沛庄之天尊山。封長子汪爲朗郡公,次我太祖嘉裕皇帝爲夏溪侯,領兵討賊。初,執一事莫登庸,官至掌部,最親愛。及出鎭淸花,聞肇祖靖皇帝起兵哀牢,尊立黎帝。莫令其詐降,伺機取便。帝不虞其詐,因得掌兵從征,遂爲所誤,執一復遁歸于莫。

註:宋山,縣名,屬淸花河中府。天尊山,原陵所在,本朝明命二年,封其山爲肇祥山。

秋八月,以鄭檢為都將,節制水步諸營,兼總內外平章軍國重事,加太師、諒國公。

辰新喪主將,眾心搖動。於是共議退回西京,以固根本,加檢是職,委之以政。凡閫外兵權、國家事務、征討封拜,皆得便宜裁決,然後奏聞。

〈丙午〉十四年〈莫廣和六年明嘉靖二十五年〉立行殿于萬賴柵。

太師檢以爲立國必先設險,萬賴柵山峙水瀠,實稱形勝,天地安排,以爲興王之地也。遂浚濠築壘,營立行殿,請帝遷居焉。

註:萬賴柵,屬淸花紹化府瑞原縣。

夏五月,莫福海卒。

子福源襲僞位,僭號永定。

〈丁未〉十五年〈莫福源永定元年明嘉靖二十六年〉

〈戊申〉十六年〈莫景曆元年明嘉靖二十七年〉春正月,帝崩。

在位十六年,壽三十四歲。

太子暄卽位〈是爲中宗〉。

大赦,以明年爲順平元年。

三月,葬景陵。

上尊號曰裕皇帝,廓號莊宗。

註:景陵,在藍山南。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