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亲.乡亲.土亲
吕雪萱
不见老屋快3年了,忘不了一家11口在那里生活的岁月。
离开老家近30年,过往几乎每星期都会回去看看。几年前父亲面包弃世,老屋空着,便再也没回去过,但斑驳老屋依然时时盘旋在脑际。
这间老屋是父母的起家厝,也是我们一家四代11口的避风港。从新屋到如今满目疮痍,它一路陪伴着我们从年轻至年老,从为人子至为人祖。
父母节衣缩食,兄弟姐妹拚命打工,积攒储蓄,终于有了这间20坪余的砖造平房,也是父母一辈子唯一的房子。有了自己的房子,从此,不用到处租屋,到处搬家。
有了挡风遮雨的地方,无论狂风暴雨也好,细雨霏霏也罢,几样生活必备家当,一家人窝在屋内,温馨暖流就盈满家的每个角落。总比租屋时要看人脸色,每遇外面下大雨,屋内就落小雨好多了。
老屋后院外推,厨房兼饭厅,遇假日晚餐全员到齐,大人坐餐桌,小孩坐矮板凳,谈天说笑,倒也其乐融融。住了几年,又添曾孙辈来凑热闹,不得不加盖小阁楼,多了两间夹层房,一家11口勉强硬挤,反正白天各自上学,晚上相互将就,照样一觉到天明。
侷促于田中央的老屋,放眼望去,一片平畴绿野,稻子成熟时,只见金黄色稻穗随风摇曳。收割后,田里一大群孩子,忙着捡稻穗回家喂鸡、鸭。
门前约4米小巷,绵长百余米,住着5、6户人家。茶余饭后,大人不约而来,竹椅、长板凳纷纷出笼,大家排排坐,谈天说地、论古话今,有说有笑;小孩们也不甘寂寞,巷口另一端不时传来他们的嬉戏声。小巷里热闹滚滚,彷彿就是一家人。
寥寂的小巷,没有人潮、车潮,鸡犬相闻,听见、看见的,净是大人、小孩的谈笑嬉戏声。浓得化不开的敦厚人情味,满溢小巷,处处可闻。
岁月悠悠,年华似水,如今斑驳的老屋任务完成,不久将重新改建。但纵使焕然一新,纵使换了主人,往日情怀仍将永存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