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肝风内动行痹篇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汪某某 男 22岁 学生 龙华门诊号70420

初诊:1963年4月30日,四肢关节酸痛游走不定,膝关节及手腕关节屈伸不利已两月,并伴有眩晕神疲,胸闷心悸,小便短赤,切脉弦数,左右偏胜,少阳颔厌脉盛,舌胖苔薄,证系风寒湿三气之邪侵袭,留于经络之间,水亏木旺,风阳浮动,外内夹邪,风气偏胜。治拟育阴潜阳,疏风理湿。

处方:百会(泻)风池(泻,双)风府(泻)犊鼻(泻,双)膝眼(泻,双)中渚(泻,双)合谷(泻,双)侠溪(泻,双)太溪(补,双)太冲(泻,双)

手法:提插捻转补泻,留针10分钟

二诊:1963年5月13日,上法施治四次以后,其眩晕减轻,肢节酸痛渐舒,仍心悸胸闷,脉弦细而滑,颔厌冲阳脉盛,痹邪入心,心神受扰,治再宗前议,兼以宁心。

处方:风池(泻,双)郄门(泻,双)神门(泻,双)中渚(泻,双)合谷(泻,双)太溪(补,双)太冲(泻,双)

手法:同上

三诊:1963年5月20日,心悸好转、夜寐渐安、眩晕亦平、四肢关节酸痛已缓,仅膝关节下蹲时略有痛楚,苔薄白,尖绛有刺,脉小弦,右脉略大,再拟原方酌减。

处方:风池(泻,双)神门(泻,双)内关(泻,双)合谷(泻,双)太溪(补,双)太冲(泻,双)犊鼻(泻,双)膝眼(泻,双)

四诊:1963年5月27日,针治已然十次,心悸、失眠、膝腿酸痛诸症基本消失,脉来小弦,左右已趋平衡,苔薄,再拟原方出入。

处方:风池(泻,双)郄门(泻,双)通里(泻,双)内关(泻,双)太溪(补,双)太冲(泻,双)犊鼻(泻,双)

手法:同上

五诊:1963年6月3日,经针十二次,今查其脉象小弦带数,左大于右,颔厌脉平,舌苔薄白,治疗以来症状好转,处方如下巩固之。

处方:风池(泻,双)郄门(泻,双)颔厌(泻,双)太冲(泻,双)

手法:同上

按:风气偏胜者为行痹。本例患者,外感风寒湿三气之邪,内因水亏木旺,肝风燥动,内外之风相兼,故四肢关节游走作痛,发为行痹之症,心悸胸闷者,痹邪有入心之势。故陆师泻百会、风池、风府以祛风潜阳;泻合谷、太冲开四关以镇摄燥动之风阳;补太溪滋肾水以涵肝木;泻神门、郄门、内关以疏内邪心君之邪,而宁心神。此外,“循脉之分”,“各随其过”,取用病痛肢节部的经穴以蠲痹定痛,针治十二次而见显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