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三十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四瑜伽处之二

子二、往出世道3 丑一、标七作意

如是已辩往世间道。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起七种作意。所谓最初了相作意,最后加行究竟果作意,乃至证得阿罗汉果。

丑二、辨四谛境4 寅一、观察2 卯一、了相作意摄2 辰一、总标列

修瑜伽师,于四圣谛略标、广辩增上教法,听闻受持,或于作意已善修习,或得根本静虑无色。由四种行了苦谛相,谓无常行、苦行、空行、无我行。由四种行了集谛相,谓因行、集行、起行、缘行。由四种行了灭谛相,谓灭行、静行、妙行、离行。由四种行了道谛相,谓道行、如行、行行、出行。如是名为了相作意。

或于作意已善修习等者:谓除了相作意,于余乃至加行究竟五作意中已善修习,名已习行瑜伽师。若住加行究竟果作意位中,由此超过加行方便所修作意,安住修果。如前已说。(陵本二十八卷十四页2372)今于此中,说二差别,如次应知。

辰二、广别释2 巳一、观察十行2 午一、略标举

由十种行观察苦谛,能随悟入苦谛四行。何等为十?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六、结缚行,七、不可爱行,八、不安隐行,九、无所得行,十、不自在行。如是十行,依证成道理能正观察。

由十种行观察苦谛等者:谓由变异行、灭坏行、别离行、法性行、合会行,能随悟入实无常性。由结缚行、不可爱行、不安隐行,能随悟入一切苦性。由无所得行,能随悟入我唯是空。由不自在行,能随悟入无我实性。广如下释。

午二、随别释4 未一、无常行摄2 申一、辨4 酉一、变异灭坏二行2 戌一、别显2 亥一、变异行2 天一、依至教量2 地一、引证2 玄一、总说诸行

此中且依至教量理。如世尊说:诸行无常。

玄二、别显二种2 黄一、标列

又此诸行略有二种。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

黄二、随释2 宇一、有情世间2 宙一、举说

世尊依彼有情世间,说如是言:苾刍当知!我以过人清净天眼,观诸有情死时、生时,广说乃至身坏已后,当生善趣天世界中。

宙二、显义

由此法门,显示世尊以净天眼,现见一切有情世间是无常性。

我以过人清净天眼等者:由诸静虑说名天住。眼依彼故,是彼果故,彼摄受故,名为天眼。是极圆满、是善清净静虑果故,名极清净。于其人中,所有名字皆不相似,是故说言超过于人。诸有情类临欲终没,名为死时;住在中有,名为生时。如是差别,皆如菩萨地释。(陵本四十九卷二十页3967)又复广释恶色、好色。造诸恶行,当往恶趣,堕那落迦;造诸善行,当往善趣乐世界中。今于此中,略不具说,故于中间置乃至言。名色二种更互乖离,故名身坏。善行为先所有诸趣,名为善趣。受极乐故,名乐世界。亦如彼释。

宇二、器世间2 宙一、举说

又世尊言:苾刍当知!此器世间长时安住,过是已后,渐次乃至七日轮现,如七日经广说。乃至所有大地、诸山、大海,及苏迷卢大宝山王,乃至梵世诸器世界,皆被焚烧。灾火灭后,灰烬不现,乃至余影亦不可得。

宙二、显义

由此法门,世尊显示诸器世间是无常性。

地二、结成

如是且依至教量理,修观行者净信增上作意力故,于一切行无常之性获得决定。

天二、依现见量3 地一、略标

得决定已,即由如是净信增上作意力故,数数寻思观察一切,现见不背、不由他缘无常之性。

现见不背不由他缘无常之性者:谓如下说,变异无常之性,不违自所现见诸无常相,是名现见不背。非从他闻而得觉了,是名不由他缘。

地二、广释2 玄一、安立二事3 黄一、征起

云何数数寻思观察?

黄二、总标

谓先安立内外二事。

黄三、列释2 宇一、内事

言内事者,谓六处等。

宇二、外事3 宙一、标

言外事者,有十六种。

宙二、列

一者、地事。谓城邑、聚落、舍、市鄽等。二者、园事。谓药草、丛林等。三者、山事。谓种种山安布差别。四者、水事。谓江、河、陂、湖、众流、池、沼。五者、作业事。六者、库藏事。七者、食事。八者、饮[1]事。九者、乘事。十者、衣事。十一者、庄严具事。十二者、舞歌乐事。十三者、香鬘涂饰事。十四者、资生具事。十五者、诸光明事。十六者、男女承奉事。

宙三、结

如是名为十六种事。

玄二、观察变异2 黄一、总标

安立如是内外事已,复于彼事现见增上作意力故,以变异行寻思观察无常之性。

黄二、别显2 宇一、内事3 宙一、标

此中内事,有十五种所作变异,及有八种变异因缘。

宙二、释2 洪一、略2 荒一、十五种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内事有十五种所作变异?

日二、列

一、分位所作变异,二、显色所作变异,三、形色所作变异,四、兴衰所作变异,五、支节具[2]不具所作变异,六、劬劳所作变异,七、他所损害所作变异,八、寒热所作变异,九、威仪所作变异,十、触对所作变异,十一、杂染所作变异,十二、疾病所作变异,十三、终殁所作变异,十四、青瘀等所作变异,十五、一切不现尽灭所作变异。

荒二、八种变异因缘4 日一、征

云何八种变异因缘?

日二、列

一、积时贮畜,二、他所损害,三、受用亏损,四、时节变异,五、火所焚烧,六、水所漂烂,七、风所鼓燥,八、异缘会遇。

日三、释8 月一、积时贮畜

积时贮畜者,谓有色诸法,虽于好处安置守护,而经久时自然败坏,其色衰损变异可得。

月二、他所损害

他所损害者,谓种种色法,若为于他种种捶打、种种损害,即便种种形色变异。

月三、受用亏损

受用亏损者,谓各别属主种种色物,受者受用增上力故,损减变异。

月四、时节变异

时节变异者,谓秋冬时,丛林药草华叶果等萎黄零落;于春夏时,枝叶华果青翠繁茂。

月五、火所焚烧

火所焚烧者,谓大火纵逸,焚烧村邑、国城、王都,悉为灰烬。

月六、水所漂烂

水所漂烂者,谓大水洪漫,漂荡村邑、国城、王都,悉皆沦没。

月七、风所鼓燥

风所鼓燥者,谓大风飘扇,湿衣、湿地、稼穑、丛林干曝[3]枯槁。

月八、异缘会遇3 盈一、诸触变异

异缘会遇者,谓缘乐受触,受乐受时,遇苦受触;缘苦受触,受苦受时,遇乐受触;缘不苦不乐受触,受不苦不乐受时,遇乐受触、或苦受触。

盈二、烦恼变异2 昃一、举有贪

又有贪者,会遇瞋缘,贪缠止息,发起瞋缠。

昃二、例瞋等

如是有瞋、痴者,会遇异分烦恼生缘,当知亦尔。

盈三、诸识变异2 昃一、举眼识

如是眼识正现在前,会遇声、香、味、触境等余境余缘,起异分识。

昃二、例一切

其余一切,如理应知。

日四、结

是名八种变异因缘。一切有色及无色法所有变异,皆由如是八种因缘,除此更无若过若增。

一切有色及无色法所有变异者:前七因缘能令诸有色法变异,后一因缘能令诸无色法变异。总举一切,说有八种,然非无别,如应当知。

洪二、广15 荒一、分位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寻思内事分位所作变异[4]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或自、或他,从少年位乃至老位,诸行相续前后差别,互不相似。

月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何以故?此内分位前后变异现可得故。

荒二、显色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寻思内事显色所作变异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或自、或他,先有妙色,肌肤鲜泽;后见恶色,肌肤枯槁。复于后时,还见妙色,肌肤鲜泽。

月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何以故?此内显色前后变异现可得故。

荒三、形色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寻思内事形色所作变异无常之性?

日二、释

谓如说显色,如是形色由肥瘦故,应知亦尔。

荒四、兴衰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寻思内事兴衰所作变异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或自、或他,先时眷属财位,或[5]见悉皆兴盛;后见一切皆悉衰损。复于后时还见兴盛。

月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何以故?兴衰变异现可得故。

荒五、支节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寻思内事支节所作变异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或自、或他,先时支节无有阙减;后时观见支节阙减。或王所作、或贼所作、或人所作、或非人作。

月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余如前说者:谓如前说,前后变异现可得故,是名为余。下皆准知。

荒六、劬劳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寻思内事劬劳所作变异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或自、或他,身疲劳性、身疲极性。或驰走所作、或跳踊所作、或趒踯所作、或骗骑所作、或作种种迅疾身业。复于余时,见彼远离疲劳疲极。

月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荒七、他所损害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寻思内事他所损害所作变异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或自、或他,他所损害,其身变异。或由刀杖、鞭革、皮绳、矛矟等坏,或由种种蚊蝱、蛇蝎诸恶毒触之所损害。复于余时,见不变异。

月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荒八、寒热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寻思内事寒热所作变异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或自、或他,于正寒时身不舒泰,蜷局战栗;寒冻缠逼,希遇温阳。于正热时,身体舒泰,奋身干语,霢霂流汗;热渴缠逼,希遇清凉。复至寒时,还见如前所说相状。

月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荒九、威仪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寻思内事威仪所作变异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或自、或他行住坐卧随一威仪,或时为损、或时为益。

月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或时为损或时为益者:随一威仪,若时经久,便生苦恼,名能为损。若时易脱,便生怡适,名能为益。

荒十、触对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寻思内事触对所作变异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触对2 盈一、辨分位2 昃一、举乐受

谓由触对顺乐受触,领乐触缘所生乐时,自能了别乐受分位。

昃二、例余受

如能了别乐受分位,如是了别苦受分位、不苦不乐受分位,应知亦尔。

盈二、由了知

彼由了别如是诸受前后变异,是新新性,非故故性,或增或减,暂时而有,率尔现前,寻即变坏。

月二、念无常

知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荒十一、杂染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观察内事杂染所作变异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了知3 盈一、于心有贪或离贪等

谓能了知先所生起,或有贪心、或离贪心,或有瞋心、或离瞋心,或有痴心、或离痴心。

盈二、于心染污或不染污

又能了知随一一种诸随烦恼所染污心,又能了知随一一种诸随烦恼不染污心。

又能了知随一一种诸随烦恼所染污心者:此中且说烦恼品类,名随烦恼。如说贪着、悭吝、憍高、掉举等皆贪品类,皆贪等流。忿、恨、恼、嫉、害等是瞋品类,是瞋等流。诳、谄是邪见品类,邪见等流。覆是谄品类,当知即彼品类、等流。余随烦恼是痴品类,是痴等流。如是诸随烦恼系属根本烦恼,有多差别,名一一种。

盈三、于心趣入变坏或不变坏

又能了知彼心相续,由诸烦恼及随烦恼,于前后位,趣入变坏、不变坏性。

月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何以故?心由杂染所作变异现可得故。

于前后位趣入变坏不变坏性者:若为烦恼及随烦恼所染污时,是名前位。离染污时,是名后位。于前位中,有染污故,当为有变坏苦之所逼触,是名趣变坏性。于后位中,离染污故,从变坏出,是名趣入不变坏性。

荒十二、疾病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观察内事疾病所作变异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或自、或他,先无疾病,安乐强盛;后时观见或自、或他,遭重病苦,触对猛利身诸苦受,如前广说。复于余时,还见无病,安乐强盛。

月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如前广说者:谓如前说:或彼男女自遭重病,命终殒殁。(陵本三十二卷[6]一页2614)是名广说应知。

荒十三、终殁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观察内事终殁所作变异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今时存活,安住支持;复于余时,观见死没,唯有尸骸,空无心识。

月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荒十四、青瘀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观察内青瘀等所作变异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死已尸骸,或于一时至青瘀位,或于一时至脓烂位,如是乃至骨锁之位。

月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荒十五、一切不现尽灭所作变异2 日一、征

云何观察内事一切不现尽灭所作变异[7]无常之性?

日二、释2 月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彼于余时,此骨锁位亦复不现,皆悉败坏、离散、磨灭,遍一切种眼不复见。

月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何以故?如是色相数数改转,前后变异现可得故。

皆悉败坏离散磨灭者:决择分说:若终没已,埋于地故,或火烧故,或为种种傍生诸虫所食啖故,或即于彼为诸风日所暴燥故,皆是散坏磨灭法性;当知此类,是无常性。昔会今乖,名为离散;散已变坏,最后都尽,名为磨灭。(陵本六十七卷十二页5351)其义应知。

宙三、结

如是且由现见增上作意力故,十五种行观察内事种种变异无常之性。

宇二、外事3 宙一、标

观察是已,复更观察十六外事种种变异无常之性。

宙二、释15 洪一、地事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地事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此地方所,先未造立道场、天寺、宅舍、市鄽、城墙等事;后见新造,善作善饰。复于余时,见彼朽故,圮坼、零落、隤[8]毁、穿阙,火所焚烧、水所漂荡。

日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何以故?如是色相前后转变现可得故。

洪二、园事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园事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先观见诸园苑中,药草、丛林、华果、枝叶悉皆茂盛,青翠丹晖,甚可爱乐;复于后时,见彼枯槁,无诸华果,柯叶零落,火所焚烧、水所漂荡。

日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洪三、山事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山事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于一时,观见其山,丛林蓊郁,耸石巉岩;复于一时,见彼丛林,巉岩耸石,雕残隤[9]毁,高下参差,火所焚烧、水所漂荡。

日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洪四、水事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水事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先一时,见诸河渎池泉井等,涛波涌溢,醴水盈满;后于一时,见彼一切枯涸干竭。

日二、念无常

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洪五、业事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业事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先一时,见彼种种徇[10]利牧、农、工巧、正论、行船等业皆悉兴盛;复于一时,见彼事业皆悉衰损。

日二、念无常

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洪六、库藏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库藏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种种库藏,一时盈满,一时灭尽。

日二、念无常

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洪七、饮食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饮食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种种饮食,一时未办,一时已办;一时入口,牙齿咀嚼,和杂涎唾,细细吞咽;一时入腹,渐渐消化;一时变为屎尿流出。

日二、念无常

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洪八、乘事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乘事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于一时,见种种乘,新妙庄严,甚可爱乐;复于一时,见彼朽故,离诸严饰。

日二、念无常

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洪九、衣事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衣事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种种衣服,一时新成,一时故坏,一时鲜洁,一时垢腻。

日二、念无常

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洪十、严具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严具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诸庄严具,一时未成,一时已成,一时坚固,一时破坏。

日二、念无常

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洪十一、舞歌乐事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舞歌乐事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舞歌伎[11]乐,现在种种音曲差别,异起异谢。

日二、念无常

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洪十二、香鬘涂饰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香鬘涂饰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先观见种种香鬘,鲜荣芬馥;后时见彼萎悴臭烂。

日二、念无常

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洪十三、资具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资具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观见彼,未造、已造,成满、破坏,前后变异。

日二、念无常

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洪十四、光明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光明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由观见种种明暗生灭变异。

日二、念无常

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洪十五、男女承奉变异2 荒一、征

云何观察男女承奉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荒二、释2 日一、由现见

谓观见彼,或衰、或盛,不久坚住。

日二、念无常

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或衰或盛不久坚住者:或年衰老,是名为衰。或年壮盛,是名为盛。迁流谢灭,是名不久坚住。

宙三、结

如是一切外事诸行,前之六种是所摄受事,后之十种是身资具事。以要言之,当知其性皆是无常。何以故?形相转变现可得故。

地三、总结

由如是等如前所说诸变异行现见增上作意力故,于内外事,如其所应,以变异行,观察一切是无常性。由是因缘,于诸变异无常之性,现见不背,不由他缘,非他所引,随念观察,审谛决定。即由如是所说因缘,说名现见增上作意。

亥二、灭坏行2 天一、依可现见3 地一、标应比度

即由如是现见增上作意力故,观察变异无常性已,彼诸色行虽复现有剎那生灭、灭坏无常,而微细故,非现所得。故依现见增上作意,应正比度。

地二、征释所以2 玄一、征

云何比度?

玄二、释2 黄一、显正2 宇一、剎那生灭

谓彼诸行,要有剎那生灭灭坏,方可得有前后变异,非如是住得有变异。

非如是住得有变异者:谓若剎那有暂住义,应无前后变异可得,是故作如是说。

是故诸行必定应有剎那生灭。

宇二、自然灭坏

彼彼众缘和合有故,如是如是诸行得生,生已不待灭坏因缘,自然灭坏。

黄二、简非4 宇一、标

如是所有变异因缘,能令诸行转变生起。此是变异生起因缘,非是诸行灭坏因缘。

宇二、征

所以者何?

宇三、释2 宙一、非全不生

由彼诸行,与世现见灭坏因缘俱灭坏已,后不相似生起可得,非彼一切全不生起。

由彼诸行至全不生起者:谓世现见水所漂烂、火所焚烧、风所鼓燥为因缘故,诸行灭坏,便谓彼为灭坏因缘。然不应尔。由彼诸行前相续灭,俱时复有后相续生。譬如有物,火焚烧时,若遇水缘,火相便灭,有水相生。此即彼物火界缘阙,火自然灭,非水能灭。由是应说水为彼物后变生因,非灭坏因。若许灭坏,应无后不相似生起可得;然有可得,故不应理。显扬颂云:非水火风灭,以俱起灭故,彼相应灭已,余变异生因。彼长行释其义应知。(显扬论十四卷十六页31,549a)

宙二、或全不生2 洪一、标

或有诸行既灭坏已,一切生起全不可得。

洪二、释2 荒一、举事

如煎水等,最后一切皆悉销尽;灾火焚烧器世间已,都无灰烬,乃至余影亦不可得。彼亦因缘后后展转渐减尽故,最后一切都无所有。

荒二、显义

不由其火作如是事。

宇四、结

是故变异,由前所说八种因缘,令变生起,自然灭坏。

地三、结定无常

如是比度作意力故,由灭坏行,于彼诸行剎那生灭、灭坏无常而得决定。

天二、于非现见4 地一、标

于如是事得决定已,复于他世非所现见诸行生起,应正比度。

地二、征

云何比度?

地三、释2 玄一、显正

谓诸有情现有种种差别可得。或好形色、或恶形色,或上族姓、或下族姓、或富族姓、或贫族姓,或大宗叶、或小宗叶,或长寿命、或短寿命,言或威肃、或不威肃,或性利根、或性钝根。如是一切有情差别,定由作业有其差别,方可成立,非无作业。如是有情色类差别,定由先世善不善业造作增长种种品类。

玄二、简非3 黄一、标

由彼因缘,于今自体差别生起,不应自在变化为因。

黄二、征

何以故?

黄三、释2 宇一、第一征难2 宙一、征

若说自在变化为因,能生诸行,此所生行为唯用彼自在为缘?为待余缘,如是自在方能变化?

宙二、难2 洪一、难唯自在

若唯用彼自在为缘,是则诸行与彼自在俱应本有,何须更生。

洪二、难待余缘

若言先有自在体性,然后行生,是则诸行不唯自在为缘生起。

宇二、第二征难2 宙一、征

若言自在随其所欲、功用、祈愿,方能造化,是故亦用欲为因缘,非唯自在。若尔,此欲为有因耶?为无因耶?

宙二、释2 洪一、难自在

若言有因,即用自在以为因者,此则同前所说过失,不应道理。

洪二、难余因

若言此欲更有余因,是则如欲,功用、祈[12]愿离自在外,余法为因。如是亦应一切诸行皆用余法以为其因,何须妄计无用自在。

地四、结

由如是等比度增上作意力故,于有他世诸行生起获得决定。

不应自在变化为因等者:有寻有伺地中亦有此文。(陵本七卷四页485)彼说自在能生世间,此说能生诸行,是其差别,然义无异。彼说:若时有大自在,是时则有出生;若时有出生,是时则有大自在;而言出生用大自在为因者,不应道理。即此所说诸行与彼自在俱应本有,何须更生。

戌二、总结

如是略由三种增上作意力故,寻思观察内外诸行是无常性。谓净信增上作意力故,现见增上作意力故,比度增上作意力故。

酉二、别离行2 戌一、结前生后

于前所举能随顺修无常五行,已辩变异、灭坏二行。云何复由别离行故观无常性?

戌二、标释二种3 亥一、标

谓依内外二种别离,应知诸行是无常性。

亥二、释2 天一、依内

依内别离无常性者,谓如有一,先为他主,非奴、非使,能自受用,能驱役他作诸事业;彼于后时退失主性,非奴使性,转得他奴及所使性。于主性等,名为别离无常之性。

天二、依外

依外别离无常性者,谓现前有资生财宝,先未变异,未为别离无常灭坏;后时为王、盗贼、非爱,及共财等之所劫夺,或由恶作加行失坏,

或由恶作加行失坏者:此中恶作,谓宿所作业。加行,谓现非理作业方便。由二差别,说彼失坏。如前于食知量中已说此义。(陵本二十三卷九页1969)

或方便求而不能得。

亥三、结

如是等类,应知是名由别离行知无常性。

酉三、法性行3 戌一、征

云何复由法性行故观无常性?

戌二、释

谓即所有变异无常、灭坏无常、别离无常,于现在世犹未合会,于未来世当有法性。如实通达如是诸行,于未来世当有法性。

戌三、结

如是等类,名为通达法性无常。

于未来世当有法性者:谓未来世变异无常、灭坏无常、别离无常定当得有,终不超越如是法性故。

酉四、合会行3 戌一、征

云何复由合会行故观无常性?

戌二、释

谓即如是变异无常、灭坏无常、别离无常,于现在世合会现前。如实通达如是诸行,于现在世现前合会。

戌三、结

如是等类,名为通达合会无常。

申二、结

彼于如是内外诸行五无常性,由五种行,如其所应,作意修习、多修习故,获得决定。

未二、苦行摄3 申一、标

如是由证成道理及修增上故,于无常行得决定已,从此无间趣入苦行。

申二、释3 酉一、别释三行3 戌一、不可爱行2 亥一、释

作是思惟:如是诸行皆是无常;是无常故,决定应是有生法性;如是诸行既是生法,即有生苦;既有生苦,当知亦有老病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

亥二、结

如是且由不可爱行趣入苦行。

戌二、结缚行3 亥一、标

如是复于有漏、有取、能顺乐受一切蕴中,由结缚行趣入苦行。

亥二、征

所以者何?

亥三、释

以于爱等结处生爱等结,于贪等缚处生贪等缚,便能招集生老病死愁悲忧苦,一切扰恼纯大苦蕴。

以于爱等结处等者:结有九种,谓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见结、取结、疑结、嫉结、悭结。缚有三种,谓贪瞋痴。当知此中,能和合苦,故名为结。令于善行不随所欲,故名为缚。义如有寻有伺地说。(陵本八卷六页563)由是说能招集生老病死愁悲忧苦,一切扰恼纯大苦蕴。

戌三、不安隐行3 亥一、标

如是复于有漏、有取、顺非苦乐一切蕴中,由不安隐行趣入苦行。

亥二、征

所以者何?

亥三、释

有漏、有取、顺非苦乐一切诸蕴,麤重俱行苦、乐种子之所随逐,苦苦、坏苦不解脱故,一切皆是无常灭法。

有漏有取顺非苦乐一切诸蕴等者:佛世尊说:略五取蕴皆名为苦。义显诸蕴是行苦性。以此诸蕴从后有业烦恼所生,是故说言有漏、有取。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俱有,是故说言顺非苦乐。此麤重性,遍行一切若乐受中、若苦受中、若不苦不乐受中,是故说言麤重俱行。若于不苦不乐受中,不能了知一切唯苦,于其所生苦受、乐受生不舍思,起不舍行,故为苦、乐种子之所随逐,由是说言苦苦、坏苦不得解脱。依此义故,佛世尊说:应观不苦不乐受性是无常有坏灭法。谓已灭者即是无常,其未灭者是灭坏法。如摄异门分说。(陵本八十三卷十五页6322)

酉二、别配三苦3 戌一、坏苦

如是行者,于能随顺乐受诸行及乐受中,由结缚行趣入坏苦。

戌二、苦苦

于能随顺苦受诸行及苦受中,由不可爱行趣入苦苦。

戌三、行苦

于能随顺不苦不乐受诸行及不苦不乐受中,由不安隐行趣入行苦。

酉三、结说三受

如是由结缚行、不可爱行、不安隐行增上力故,于三受中作如是说:诸所有受皆悉是苦。

申三、结

如是名为由无常行作意为先,趣入苦行。

诸所有受皆悉是苦者:摄异门分说:谓诸乐受,变坏故苦;一切苦受,生住故苦;非苦乐受,体是无常灭坏法故,说之为苦。乃至广说。(陵本八十三卷十五页6320)其义应知。

未三、空行摄2 申一、释2 酉一、举有所得

复作是念:我于今者,唯有诸根、唯有境界、唯有从彼所生诸受、唯有其心、唯有假名我我所法、唯有其见、唯有假立,此中可得,除此更无若过若增。

酉二、明无所得

如是唯有诸蕴可得。于诸蕴中,无有常恒、坚住、主宰,或说为我,或说有情,或复于此说为生者、老者、病者及以死者,或复说彼能造诸业、能受种种果及异熟。由是诸行皆悉是空,无有我故。

申二、结

如是名为由无所得行趣入空行。

由是诸行皆悉是空者:唯依诸蕴假说我等有种种相,当知此种种相唯是诸行,除此别无我等自相可得,是故说言皆悉是空。

未四、无我行摄2 申一、释

复作是念:所有诸行与其自相,及无常相、苦相相应。彼亦一切从缘生故,不得自在;不自在故,皆非是我。

申二、结

如是名为由不自在行入无我行。

巳二、觉了四谛3 午一、现不现见别2 未一、于现见蕴2 申一、释4 酉一、苦谛相3 戌一、标

如是行者,以其十行摄于四行,复以四行了苦谛相。

戌二、配4 亥一、无常行

谓无常行五行所摄。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

亥二、苦行

苦行三行所摄。一、结缚行,二、不可爱行,三、不安隐行。

亥三、空行

空行一行所摄[13]。谓无所得行。

亥四、无我行

无我行一行所摄。谓不自在行。

戌三、结

彼由十行悟入四行。

酉二、集谛相2 戌一、标

复由四行,于苦谛相正觉了已,次复观察如是苦谛,何因?何集?何起?何缘?由断彼故,苦亦随断。如是即以集谛四行了集谛相。

戌二、释3 亥一、第一义4 天一、名因

谓了知爱能引苦故,说名为因。

天二、名集

既引苦已,复能招集令其生故,说名为集。

天三、名起

既生苦已,令彼起故,说名为起。

天四、名缘

复于当来诸苦种子能摄受故,次第招引诸苦集故,说名为缘。

谓了知爱能引苦故至说名为缘者:谓爱能植众苦种子,是名为因。既植种已,复能相续润彼令生,是名为集。种既润已,令于五趣差别生起,是名为起。既生起已,复与当来诸苦为引发缘,是名为缘。

亥二、第二义

复有差别。谓了知爱是取因故,复能招集即以其取为因有故,复能生起有为上首当来生故,又能引发以生为缘老、病、死等诸苦法故。随其所应,当知说名因、集、起、缘。

随其所应当知说名因集起缘者:此中差别,谓爱望于取支,说名为因。望于有支,说名为集。望于生支,说名为起。望老死支,说名为缘。

亥三、第三义2 天一、释2 地一、因

复有差别。谓正了知烦恼随眠附属所依,爱随眠等是当来世后有生因。

地二、集起缘2 玄一、标

又正了知彼所生缠,随其所应,是集、起、缘。

玄二、释

谓后有爱能招引故,即是其集;此后有爱,复能发起喜贪俱行爱;此喜贪俱行爱,复与多种彼彼喜爱为缘。

天二、结

如是依止爱随眠等及三种缠,能生后有,及能发起诸爱差别,是故说名因、集、起、缘。

谓正了知烦恼随眠至因集起缘者:此中差别,依爱、后有爱、喜贪俱行爱、彼彼喜乐爱,如次说名因、集、起、缘。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说:爱者,谓于现在自体贪着。后有爱者,谓于未来自体希求。喜贪俱行爱者,谓于已得摄受资财现前境界深生味着。彼彼喜乐爱者,谓于未得摄受资财非现境界种种追求。其义应知。

戌三、结

如是行者,由四种行了集谛相。

酉三、灭谛相2 戌一、释4 亥一、灭

于集谛相正觉了已,复正觉了如是集谛无余息灭,故名为灭。

如是集谛无余息灭者:谓彼见、修所断烦恼断故,下分、上分诸结断故,毕竟断故,是名无余息灭。

亥二、静

一切苦谛无余寂静,故名为静。

一切苦谛无余寂静者:未来苦果不更生故,现在苦果任运灭故,是名无余寂静。

亥三、妙

即此灭、静,是第一故、是最胜故、是无上故,说名为妙。

亥四、离

是常住故、永出离故,说名为离。

即此灭静至说名为离者: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说:谓于永断无罪、清净、安乐性中,正观行相,名妙行相。及于永断常住性中,正观行相,名离行相。彼说永断,即此灭静。彼说无罪、清净、安乐,即此第一、最胜、无上。如次配释应知。

戌二、结

如是行者,由四种行了灭谛相。

酉四、道谛相2 戌一、释

于灭谛相正觉了已,复正觉了真对治道,于所知境能通寻求义故,能实寻求义故,由于四门随转义故,一向能趣涅槃义故,所以说名道、如、行、出。

由于四门随转义故者:谓于四种圣谛差别随转,是名四门。如缘起圣道经说:曾见老死,见老死集,见老死灭,见于老死趣灭行迹。如是曾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曾见行集,曾见行灭,曾见于行趣灭行迹。其义应知。

戌二、结

如是行者,由四种行了道谛相。

申二、结

如是名为于四圣谛自内现观了相作意。

未二、于不现见蕴2 申一、标

彼既如是于其自内现见诸蕴,依诸谛理,无倒寻思正观察已;复于所余不同分界不现见蕴,比度观察。

申二、释

谓彼所有,有为、有漏,遍一切处、遍一切种,于一切时,皆有如是法、皆堕如是理、皆有如是性。彼所有灭,皆永寂静,常住安乐。彼所有道,皆能永断,究竟出离。

复于所余不同分界不现见蕴等者:谓生欲界,依欲界身趣入现观,于色无色上地诸法能正观察。此所观法非现见故,非共了故,说名不同分界不现见蕴。于观察时,以其现见比不现见,了知诸有漏法遍一切处、遍一切种,于一切时,成就苦、集同一行相,由是说言皆有如是法、皆堕如是理、皆有如是性。谓如前说无常、苦、空、无我,及与因、集、起、缘。如说苦、集同一行相,灭、道行相,当知亦尔。如文易知。

午二、法智类智别

当知此中,若于现见诸蕴谛智,若于所余不同分界不现见境比度谛智,即是能生法智、类智种子依处。

若于现见诸蕴谛智等者:谓于现见诸蕴谛智为依,能生证谛现观法智;及于所余不同分界不现见境比度谛智为依,能生证谛现观类智。言法智者,谓于内[14]共了现见所知诸义境界无漏之智。言类智者,谓于不共了不现见所知义境无漏之智。如显扬说。(显扬论二卷十六页31,489c)

午三、结明作意相

又即如是了相作意,当知犹为闻思间杂。

卯二、胜解作意摄3 辰一、标名

若观行者,于诸谛中,如是数数正观察故,由十六行,于四圣谛证成道理已得决定。复于诸谛尽所有性、如所有性,超过闻思间杂作意,一向发起修行胜解,此则名为胜解作意。

复于诸谛尽所有性如所有性者:谓若一切事边际性,是名诸谛尽所有性,谓事及相为所寻思故。一切事真实性,是名诸谛如所有性,谓彼共相、品、时,及理为所寻思故。

辰二、显相

如是作意,唯缘谛境,一向在定。

辰三、辨修2 巳一、尽所有性摄3 午一、于苦集谛2 未一、发起胜解2 申一、总标所由

于此修习、多修习故,于苦集二谛境中,得无边际智。

申二、别列胜解

由此智故,了知无常,发起无常无边际胜解。如是了知苦等,发起苦无边际胜解、空无我无边际胜解、恶行无边际胜解、往恶趣无边际胜解、兴衰无边际胜解,及老病死愁悲忧苦一切扰恼无边际胜解。

未二、释无边际

此中无边际者,谓生死流转。

午二、于灭谛4 未一、灭胜解

如是诸法无边无际,乃至生死流转不绝,常有如是所说诸法。唯有生死无余息灭,此可息灭,更无有余息灭方便。

未二、静胜解

即于如是诸有、诸趣死生法中,以无愿行、无所依行、深厌逆行发起胜解,精勤修习胜解作意。

以无愿行等者:思惟空行,无可希愿,名无愿行。思惟无我,实不可得,是名无所依行。思惟无常及苦,生厌患想,是名深厌逆行。

未三、妙胜解2 申一、略标举

复于如是诸有、诸生增上意乐深心厌怖,及于涅槃随起一行深心愿乐。

于涅槃随起一行者:谓于灭谛灭、静、妙、离四行相中,随起一行故。

申二、简相违2 酉一、爱乐世间

彼于长夜,其心爱乐世间色声香味触等,为诸色声[15]香味触等滋长积集。由是因缘,虽于涅槃深心愿乐,而复于彼不能趣入、不能证净、不能安住、不能胜解,其心退转。

不能趣入等者:于涅槃界不能行履正道,是名不能趣入。不能证澄清性,是名不能证净,义如四证净说。由于余生不能毕竟无转故,不能心住一缘,是名不能安住。不能见寂静德,是名不能胜解。

酉二、不欲涅槃

于寂静界未能深心生希仰故,有疑虑故,其心数数厌离、惊怖。

其心数数厌离惊怖者:由未深心希仰,是故数数厌离。由有疑虑,是故数数惊怖。谓于尔时,生如是念:我我今者何所在耶?是名惊怖应知。

未四、离胜解3 申一、标无能

虽于一切苦、集二谛,数数深心厌离、惊怖,及于涅槃数数发起深心愿乐,然犹未能深心趣入。何以故?

申二、释所以2 酉一、出障碍法

以彼犹有能障现观粗品我慢随入作意,间、无间转。

酉二、显其行相

作是思惟:我于生死曾久流转,我于生死当复流转;我于涅槃当能趣入,我为涅槃修诸善法;我能观苦真实是苦,我能观集真实是集,我能观灭真实是灭,我能观道真实是道;我能观空真实是空,我观无愿真是无愿,我观无相真是无相;如是诸法是我所有。

申三、结过失

由是因缘,虽于涅槃深心愿乐,然心于彼不能趣入。

能障现观麤品我慢等者:谓于趣入涅槃作意中,或有间、或无间我相随转,当知是名麤品我慢。以于诸行非我执我,长时串习为因缘故,起此我慢。趣现观时,任运现行,不自觉知,故能为障。由是亦说心于涅槃不能趣入。

午三、于道谛4 未一、道胜解

彼既了知如是我慢是障碍已,便能速疾以慧通达。

未二、如胜解

弃舍任运随转作意,制伏一切外所知境,趣入作意。

未三、行胜解

随作意行,专精无间观察圣谛;随所生起[16]心谢灭时,无间生心,作意观察,方便流注,无有间断。

弃舍任运随转作意等者:麤品我慢能生作意不复现行,是名弃舍任运随转作意。以心缘心,生总厌离,通达三摩地所行影像唯是其识,不由境界心作意生,是名制伏一切外所知境,趣入作意。随胜解作意行,专精无间观察圣谛,当知此即顺决择分加行位摄。显扬论说:从十六行智,后能[17]复转修习,先缘自心,总厌心智生,此说名暖,乃至广说。(显扬论十六卷二十二页31,562a)义应了知。

未四、出胜解

彼既如是以心缘心,专精无替,便能令彼随入作意障碍现观麤品我慢,无容得生。

彼既如是以心缘心者:谓以后后能取,观前前能取法,是名以心缘心。修所成地说:依无间灭心,由新所起作意,以无常等行如实思惟。(陵本二十卷十九页1778)其义应知。

巳二、如所有性摄2 午一、悟四圣谛2 未一、别辨悟入4 申一、苦谛2 酉一、释4 戌一、无常性

如是勤修瑜伽行者,观心相续,展转别异,新新而生,或增或减,暂时而有,率尔现前,前后变易,是无常性。

戌二、苦性

观心相续,入取蕴摄,是为苦性。

戌三、空性

观心相续,离第二法,是为空性。

戌四、无我性

观心相续,从众缘生,不得自在,是无[18]我性。

酉二、结

如是名为悟入苦谛。

观心相续离第二法者:观心相续,唯是诸行,无别常恒、坚住、主宰我有情等,是名离第二法。

申二、集谛

次复观察此心相续,以爱为因、以爱为集、以爱为起、以爱为缘。如是名为悟入集谛。

申三、灭谛

次复观察此心相续所有择灭,是永灭性、是永静性、是永妙性、是永离性。如是名为悟入灭谛。

申四、道谛

次复观察此心相续究竟对治趣灭之道,是真道性、是真如性、是真行性、是真出性。如是名为悟入道谛。

未二、总显胜德3 申一、能生正智

如是先来未善观察,今善作意方便观察,以微妙慧,于四圣谛能正悟入。即于此慧亲[19]近、修习、多修习故,能缘所缘平等平等正智得生。

今善作意方便观察等者:谓由胜解作意,起四加行,观察圣谛,是即加行无漏智摄,名微妙慧。通达三摩地所行影像唯是其识,故名所缘能缘平等平等正智。

申二、能断我慢

由此生故[20],能断障碍爱乐涅槃所有粗品现行我慢。

申三、能趣涅槃

又于涅槃深心愿乐,速能趣入,心无退转,离诸怖畏,摄受增上意乐适悦。

午二、起四善根4 未一、暖

如是行者,于诸圣谛,下忍所摄能缘所缘平等平等智生,是名为暖。

未二、顶

中忍所摄能缘所缘平等平等智生,是名为顶。

未三、谛顺忍

上忍所摄能缘所缘平等平等智生,名谛顺忍。

是名为暖等者:此中暖、顶,及谛顺忍、世第一法,如前诸根、诸力中,已释其相,是即名为四种善根。其义应知。(陵本二十九卷十页2436)

未四、世第一法4 申一、出住心

彼既如是断能障碍粗品我慢,及于涅槃摄受增上意乐适悦,便能舍离后后观心所有加行,住无加行无分别心。

申二、辨心相3 酉一、似灭非实灭

彼于尔时,其心似灭,而非实灭;似无所缘,而非无缘。

酉二、似远离非远离

又于尔时,其心寂静,虽似远离,而非远离。

酉三、非美睡眠覆盖2 戌一、显正

又于尔时,非美睡眠之所覆盖,唯有分明无高、无下奢摩他行。

唯有分明无高无下奢摩他行者:此显无相心三摩地不低、不昂,如其所应,名无高下。三摩呬多地说:由不思惟一切相故,于彼诸相不厌不坏,唯不加行作意思惟,故名不低。于无相界正思惟故,于彼无相不坚执着,故名不昂。(陵本十二卷九页1002)于彼所缘其相明净,究竟显现,故名分明。

戌二、简非

复有一类,暗昧愚痴,于美睡眠之所覆盖,其心似灭非实灭中,起增上慢,谓为现观。此不如是。

申三、显分位

既得如是趣现观心,不久当入正性离生。即于如是寂静心位,最后一念无分别心,从此无间,于前所观诸圣谛理,起内作意。此即名为世第一法。

从此无间等者:谓此最后一念无分别心,与出世无漏圣法为等无间缘。由无漏法各别内证,非从他缘,是故说言起内作意。即此最后一念无分别心,说名世第一法。

申四、释得名

从此已后,出世心生,非世间心。此是世间诸行最后界畔边际,是故名为世第一法。

寅二、通达2 卯一、明现观4 辰一、出智体

从此无间,于前所观诸圣谛理,起内作意;作意无间,随前次第所观诸谛,若是现见、若非现见诸圣谛中,如其次第,有无分别决定智、现见智生。

辰二、辨断果2 巳一、断障

由此生故,三界所系见道所断附属所依诸烦恼品一切粗重,皆悉永断。

若是现见若非现见等者:前说现见诸蕴谛智,即是能生法智种子依处;及不现见蕴比度谛智,即是能生类智种子依处故;是举其因。今显其果,故作是说。当知法智、类智,总略名无分别决定智、现见智。

巳二、得果3 午一、不还2 未一、标离欲

此永断故,若先已离欲界贪者,彼于今时既入如是谛现观已,得不还果。

未二、释其相2 申一、例前

彼与前说离欲者相,当知无异。

申二、简别

然于此中少有差别。谓当受化生,即于彼处当般涅槃,不复还来生此世间。

彼与前说离欲者相等者:前说离欲者相,谓身业安住,诸根无动,乃至广说。(陵本三十三卷二十页2729)今说不还少有差别。彼虽离欲,而非究竟,还于欲界生四生中。不还不尔,唯生色无色界,不复还来生此世间。是故说言当受化生,即于彼处当般涅槃,由色无色唯化生故。

午二、一来

若先倍离欲界贪者,彼于今时既入如是谛现观已,得一来果。

午三、预流

若先未离欲界贪者,彼于今时既入如是谛现观已,粗重永息,得预流果。

粗重永息得预流果者:此中粗重,谓即一切见道所断烦恼。由彼断故,得预流果。不堕恶趣,是故说言粗重永息。摄异门分说有远尘离垢,尘谓已生未究竟智,能障现观有间、无间我慢现转;垢谓彼品及见断品所有粗重。(陵本八十三卷十四页6316)此中粗重,义应准知。

辰三、显得名2 巳一、标义

由能知智与所知境和合无乖,现前观察,故名现观。

巳二、举喻

如剎帝利与剎帝利和合无乖,现前观察,名为现观。婆罗门等,当知亦尔。

辰四、举相状2 巳一、标

此亦成就众多相状。

巳二、列2 午一、获得四智

谓证如是谛现观故,获得四智。谓于一切若行、若住诸作意中,善推求故,得唯法智、得非断智、得非常智、得缘生行如幻事智。

午二、速遣缠等

若行境界,由失念故,虽起猛利诸烦恼缠,暂作意时,速疾除遣;又能毕竟不堕恶趣;终不故思违越所学,乃至傍生亦不害命;终不退转,弃舍所学;不复能造五无间业;定知苦乐非自所作、非他所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无因而生;

定知苦乐非自所作等者:摄事分说:由二因缘,自作苦乐不可施设、不可记别。如是他作、俱作、俱非所作无因而生,当知亦尔,乃至广说。(陵本九十三卷二十三页7056)其义应知。

终不求请外道为师,亦不于彼起福田想;于他沙门、婆罗门等,终不观瞻口及颜面;

于他沙门婆罗门等者:摄事分说:不视他面,彼将何说我当听受。不观他口,适出语已,寻我听闻、思惟、筹量、审谛观察。诸他沙门、婆罗门者,当知即是诸外道辈。(陵本九十五卷十四页7162)此应准知。

唯自见法、得法、知法、证法源底,越度疑惑,不由他缘;于大师教,非他所引;于诸法中得无所畏;终不妄计世瑞吉祥以为清净;终不更受第八有生;具足成就四种证净。

唯自见法等者:摄异门分说:言见法者,谓于苦等如实见故。言得法者,谓随证得沙门果故。言知法者,谓证得已,于其所得,能自了知我是预流,我已证得无退堕法故。越渡惑者,谓于自所证。越渡疑者,谓于他所证。非缘于他者,谓于此法内自所证,非但随他听闻等故。非余所引者,谓于大师所有圣教,不为一切外道异论所引夺故。于诸法中得无所畏者,谓于自所证,若他诘问无悚惧故。(陵本八十三卷十四页6317)此中差别,义应准释。又于此中,离欲界欲,是名证法源底。思所成地说:离欲界欲,如得源底故。(陵本十八卷十一页1564)极七返有,故说终不更受第八有生。于佛法僧,及自所得圣所爱戒,获得正信,是名具足成就四种证净。

卯二、辨作意2 辰一、简胜解作意

如是行者,乃至世第一法已前,名胜解作意。

辰二、出远离作意

于诸圣谛现观已后,乃至永断见道所断一切烦恼,名远离作意。

寅三、修习2 卯一、明得果2 辰一、一来2 巳一、标名

复从此后,为欲进断修所断惑,如所得道更数修习,永断欲界上品、中品诸烦恼已,得一来果。

巳二、辨相2 午一、例预流

如预流果所有诸相,今于此中,当知亦尔。

午二、显差别

然少差别。谓若[21]行境界,于能随顺上品猛利烦恼缠处,由失念故,暂起微劣诸烦恼缠[22],寻能作意,速疾除遣。唯一度来生此世间,便能究竟作苦边际。

辰二、不还

得不还果及不还相,如前已说。

卯二、辨作意2 辰一、观察作意摄3 巳一、略标举

当知此中,由观察作意,于一切修道,数数观察已断、未断,如所得道而正修习。

巳二、广分别2 午一、征

又于此中,云何名修自性?云何名修业?云何名修品类差别?

午二、释3 未一、修自性

谓由定地作意,于世出世善有为法修习增长,无间所作、殷重所作,令心相续会彼体性。如是名为修之[23]自性。

令心相续会彼体性者:谓心能证展转殊胜诸善法故。

未二、修业4 申一、标

当知修业略有八种。

申二、列

一、有一类法由修故得,二、有一类法由修故习,三、有一类法由修故净,四、有一类法由修故遣,五、有一类法由修故知,六、有一类法由修故断,七、有一类法由修故证,八、有一类法由修故远。

申三、释8 酉一、由修故得

若先未得殊胜善法,修习令得,名修故得。

酉二、由修故习

若先已得,令转现前,名修故习。

酉三、由修故净

若先已得,未令现前,但由修习彼种类法,当令现前,令转清净鲜白生起,名修故净。

酉四、由修故遣

若有失念,染法现行,修善法力令不忍受,断除、变吐,名修故遣。

酉五、由修故知

若未生起所应断法,修善法力,了知如病,深心厌坏;了知如痈、如箭,障碍无常、苦、空及以无我,深心厌坏;名修故知。

修善法力了知如病深心厌坏等者:此中如病、如痈、如箭,谓于诸行住厌背想。当知此由修过患想及实义想为因,由是此说修善法力。过患想者,谓于诸行思惟无常及思惟苦。实义想者,谓于诸行思惟空性及无我性。言如病者,谓如有一,因界错乱所生病苦,修厌背想。言如痈者,谓如有一,因于先业所生痈苦,修厌背想。言如箭者,谓如有一,因他怨箭所中之苦,修厌背想。如是诸义,皆如摄事分说。(陵本八十六卷四页6497)

酉六、由修故断

如是知已,数修习故,无间道生,断诸烦恼,名修故断。

酉七、由修故证

烦恼断已,证得解脱,名修故证。

酉八、由修故远

如如进趣上地善法,如是如是令其下地已断诸法转成远分,乃至究竟,名修故远。

申四、结

当知是名八种修业。

未三、修品类差别4 申一、标

应知此修品类差别,有十一种。

申二、列

一、奢摩他修,二、毗钵舍那修,三、世间道修,四、出世道修,五、下品道修,六、中品道修,七、上品道修,八、加行道修,九、无间道修,十、解脱道修,十一、胜进道修。

申三、释11 酉一、奢摩他修

奢摩他修者,谓九种行令心安住,如前已说。

酉二、毗钵舍那修

毗钵舍那修,亦如前说。

奢摩他修等者:此中奢摩他修,谓即九种心住。毗钵舍那修,谓即六事差别所缘。如前心一境性处中广释其相。(陵本三十卷九页2511及十二页2520)

酉三、世间道修

世间道修者,谓于诸下地见麤相故,于诸上地见静相故,乃至能趣无所有处一切离欲。

酉四、出世道修

出世道修者,谓正思惟苦真是苦、集真是集、灭真是灭、道真是道。由正见等无漏圣道,乃至能趣非想非非想处一切离欲。

酉五、下品道修

下品道修者,谓由此故,能断最麤上品烦恼。

酉六、中品道修

中品道修者,谓由此故,能断所有中品烦恼。

酉七、上品道修

上品道修者,谓由此故,能断所有最后所断下品烦恼。

酉八、加行道修

加行道修者,谓由此故,为断烦恼,发起加行。

酉九、无间道修

无间道修者,谓由此故,正断烦恼。

酉十、解脱道修

解脱道修者,谓由此故,惑[24]断无间证得解脱。

解脱道修等者:谓烦恼断无间心得解脱故。

酉十一、胜进道修

胜进道修者,谓由此故,从是已后修胜善法,乃至未起余地烦恼能治加行,或复未起趣究竟位。

胜进道修等者:修胜善法,名胜进道。然有分齐,说乃至言。由若已起余地烦恼能治加行,名加行道。或复已起趣究竟位,名究竟道。是故皆非胜进道摄。

申四、结

当知是名十一种修品类差别。

巳三、结应观

如是于修勤修习者,于时时间,应正观察所有烦恼已断、未断。

辰二、摄乐作意摄

于时时间,于可厌法深心厌离;于时时间,于可欣法深心欣慕;如是名为摄乐作意。

寅四、究竟2 卯一、明道果2 辰一、阿罗汉道2 巳一、标相

彼即于此摄乐作意亲近、修习、多修习故,有能无余永断修道所断烦恼最后学位喻如金刚三摩地生。由此生故,便能永断修道所断一切烦恼。

有能无余永断修道所断烦恼等者:有三摩地,喻如金刚,此能无余永断修道所断烦恼,于最后边有学位生。从此无间,究竟解脱,成阿罗汉,名无学故。

巳二、释名2 午一、问

问:何因缘故,此三摩地名金刚喻?

午二、答2 未一、举喻

答:譬如金刚,望余一切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等诸珍宝,最为坚固;能穿、能坏所余宝物,非余宝物所能穿坏[25]。

未二、合法

如是此三摩地,于诸有学三摩地中,最上、最胜、最为坚固;能坏一切所有烦恼,非上烦恼所能蔽伏。是故此三摩地名金刚喻。

非上烦恼所能蔽伏者:三摩呬多地说:此三摩地最第一故,最尊胜故,极坚牢故,上无烦恼能摧伏故,摧伏一切诸烦恼故。(陵本十二卷十九页1048)与此义同。

辰二、阿罗汉果2 巳一、辨诸相2 午一、辨3 未一、证极究竟2 申一、标证得

从此金刚喻三摩地,无间永害一切烦恼品麤重种子,其心于彼究竟解脱,证得毕竟种性清净。

证得毕竟种性清净者:谓证转依,圆满解脱,自性清净故。

申二、列五相5 酉一、堪作他义

于诸烦恼究竟尽中,发起尽智。由因尽故,当来苦果毕竟不生,即于此中起无生智。

酉二、自义圆满

彼于尔时,成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无复所作,证得自义,尽诸有结。已正奉行如来圣教,心善解脱。

证得自义尽诸有结等者:谓于自身证苦边际,是名证得自义。上下分结皆已永断,是名尽诸有结。于世尊所梵行已立,究竟涅槃,是名已正奉行如来圣教,心善解脱。

已具成就十无学法。谓无学正见、正思惟,乃至无学正解脱、正智。

酉三、安住圣住2 戌一、明自在转2 亥一、标

于诸住中及作意中,能随己[26]心自在而转。

亥二、释2 天一、于诸住

随所乐住或圣、或天、或梵住中,即能安住。

天二、于作意

随乐思惟所有正法,能引世间或出世间诸善义利,即能思惟。

戌二、别释诸住3 亥一、圣住

言圣住者,谓空住、无愿住、无相住、灭尽定住。

亥二、天住

言天住者,谓诸静虑、诸无色住。

亥三、梵住

言梵住者,谓慈住、悲住、喜住、舍住。

酉四、断智毕竟

又于尔时,至极究竟,毕竟无垢,毕竟证得梵行边际。

酉五、入涅槃灭

离诸关键,已出深坑,已度深堑,已能摧伏彼伊师迦,是为真圣,摧灭高幢。

又于尔时至极究竟至摧灭高幢者:一切行事皆悉断故,是名至极究竟。一切烦恼毕竟断故,是名毕竟无垢。今已获得彼对治故,是名毕竟证得梵行边际。先断能顺五下分结,如离关键。次于涅槃起深坑想,无明怖畏断无余故,如出深坑及度深堑。已断有爱,于诸境界无复爱生,便[27]于一切憍慢不起,由是说言摧灭高幢。如是诸义,皆如摄事分说。(陵本八十七卷十八页6607)又复此中,摧伏萨迦耶见及彼常见,是名摧伏彼伊师迦。由计常论者,谓我世间皆实常住,不可损害,积聚而住,如伊师迦故。如有寻有伺地说。(陵本六卷十五页453)

未二、诸余功德5 申一、守护四依[28]

已断五支,成就六支。

已断五支成就六支者:如下说言,不能习近五种处所,乃至广说,是名已断五支。此说六支,疑为五支。思所成地中说:成就五支,永断五支,当知得名真实苾刍。(陵本十九卷十六页1667)其义应知。

一向守护四所依止。

一向守护四所依止者:思所成地说:依四所依立四种护。谓命护、力护、心杂染护、正方便护。(陵本十八卷十六页1583)此四所依,如义应知。

申二、永离贪爱

最极远离,独一谛实,弃舍希求,无浊思惟,身行猗息。

最极远离至身行猗息者:思所成地有一颂言:住戏论皆无,逾墙堑离爱,牟尼游世间,天人不能识。(陵本十九卷十一页1649)谓阿罗汉苾刍,于恶魔怨一切愚夫所系属主,解脱自在,是名最极远离。如是真阿罗汉,一切天人皆不能识,是名独一谛实。弃舍自属养命珍财,及与生天方便,是名弃舍希求。无诸恶见及爱、无明种种过失,是名无浊思惟。究竟自在,游行空闲聚落,是名身行猗息。如是诸义,皆依彼长行释。

申三、证俱解脱

心[29]善解脱,慧善解脱。

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者:爱及无明永断无余,如其次第,证二解脱。义如有寻有伺地释。(陵本九卷十五页694)

独一无侣,正行已立,名已亲近无上丈夫。

申四、具六恒住

具足成就六恒住法。谓眼见色已,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如是耳闻声已、鼻齅香已、舌尝味已、身觉触已、意了法已,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

申五、三毒永尽2 酉一、自能领受

彼于尔时,领受贪欲无余永尽,领受瞋恚无余永尽,领受愚痴无余永尽。

酉二、他应供养

彼贪瞋痴皆永尽故,不造诸恶,习近诸善。其心犹如虚空净水,如妙香檀,普为一切天帝天王恭敬供养。

未三、住二涅槃2 申一、有余依

住有余依般涅槃界,度生死海,已到彼岸,亦名住[30]持最后有身。

申二、无余依2 酉一、标相

先业烦恼所引诸蕴自然灭故,余取无故,不相续故,于无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

酉二、显义

此中都无般涅槃者,如于生死无流转者。唯有众苦永灭、寂静、清凉、灭没。唯有此处最为寂静,所谓弃舍一切所依,爱尽、离欲、永灭、涅槃。

午二、结

当知此中,有如是相。

巳二、释漏尽2 午一、永断五支2 未一、标列五支

阿罗汉苾刍诸漏永尽,不能习近五种处所。一者、不能故思杀害诸众生命,二者、不能不与而取,三者、不能行非梵行习淫欲法,四者、不能知而妄语,五者[31]、不能贮畜受用诸欲资具。

不能习近五种处所等者:此即前说已断五支。思所成地说断五支,与此义同。然文有别,次第亦异。

未二、出永断因

如是不能妄计苦乐自作、他作、自他俱作、非自他作无因而生。

午二、离诸怖畏

又亦不能怖畏一切不应记事;又亦不能于云、雷电、霹雳、灾雹,及见种种怖畏事已,深生惊怖。

如是不能妄计苦乐等者:此即前说成就六支。于妄计中,略有四种,谓即自作、他作、俱作,此之三种,恶因论边;后之一种,无因论边。远离此四,又不怖畏一切不应记事,及于诸怖畏事不生惊怖,是故说言成就六支。

卯二、辨作意2 辰一、加行究竟作意

当知此中,金刚喻定所摄作意,名加行究竟作意。

辰二、加行究竟果作意

最上阿罗汉果所摄作意,名加行究竟果作意。

丑三、结得究竟

由如是等多种作意,依出世道证得究竟。

丁三、结成地意

如是一切名声闻地。此是一切正等觉者所说一切声闻相应教法根本,犹如一切名句文身是所制造文章、呪术、异论根本。

本地分中独觉地第十四

丙十一、独觉地2 丁一、结前生后

如是已说声闻地。云何独觉地?

丁二、标释五相3 戊一、标

,

当知此地有五种相。

戊二、列

一者、种性,二者、道,三者、习,四者、住,五者、行。

戊三、释5 己一、种性3 庚一、征

云何独觉种性?

庚二、标

谓由三相,应正了知。

庚三、释3 辛一、薄尘种性

一者、本性独觉,先未证得彼菩提时,有薄尘种性。由此因缘,于愦闹处,心不爱乐;于寂静处,深心爱乐。

辛二、薄悲种性

二者、本性独觉,先未证得彼菩提时,有薄悲种性。由是因缘,于说正法利有情事,心不爱乐;于少思务寂静住中,深心爱乐。

辛三、中根种性

三者、本性独觉,先未证得彼菩提时,有中根种性,是慢行类。由是因缘,深心希愿无师、无敌而证菩提。

己二、道3 庚一、征

云何独觉道?

庚二、标

谓由三相,应正了知。

庚三、释3 辛一、初独觉道

谓有一类,安住独觉种性,经于百劫,值佛出世,亲近承事,成熟相续,专心求证独觉菩提。于蕴善巧、于处善巧、于界善巧、于缘起善巧、于处非处善巧、于谛善巧勤修学故,于当来世,速能证得独觉菩提。如是名为初独觉道。

成熟相续者:此中成熟,谓将成熟。声闻地说:谓即如是已得趣入补特伽罗,除所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从趣入后,于后后生修集诸根,转上、转胜、转复微妙。是名将成熟[32]。(陵本二十一卷十七页1869)此应准释。由下自说,过百劫已,出无佛世,方能证法现观,得独觉菩提果故。

辛二、第二独觉道

复有一类,值佛出世,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33],于先所未起顺决择分善根,引发令起,谓暖、顶、忍;而无力能即于此生证法现观,得沙门果。复修蕴善巧、修处善巧、修界善巧、修缘起善巧、修处非处善巧、修谛善巧故,于当来世能证法现观,得沙门果。是名第二独觉道。

辛三、第三独觉道

复有一类,值佛出世,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证法现观,得沙门果;而无力能于一切种至极究竟,毕竟离垢,毕竟证得梵行边际阿罗汉果。复修蕴善巧、修处善巧、修界善巧、修缘起善巧、修处非处善巧、修谛善巧故,依出世道,于当来世至极究竟,毕竟离垢,毕竟证得梵行边际阿罗汉果。是名第三独觉道。

己三、习2 庚一、征

云何独觉习?

庚二、释2 辛一、明种类2 壬一、依初独觉道

谓有一类,依初独觉道,满足百劫修集资粮。过百劫已,出无佛世,无师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证法现观,得独觉菩提果,永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

证法现观得独觉菩提果等者:此中唯说证法现观及得阿罗汉果,不说或得沙门果。当知此类名顿出离,与下所说渐出离者有别。集论中说:顿出离者,谓入谛现观已,依止未至定,发出世间道,顿断三界一切烦恼。品品别断,唯立二果,谓预流果、阿罗汉果。(集论七卷十四页31,690a)义应准释。

壬二、依次二独觉道

复有一类,或依第二、或依第三独觉道。由彼因缘,出无佛世,无师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或证法现观,乃至得阿罗汉果,或得沙门果,至极究竟,毕竟离垢,毕竟证得梵行边际,证得最上阿罗汉果。

或证法现观乃至得阿罗汉果等者:此中一类,或顿出离,或渐出离,如次配释应知。

辛二、辨异名

当知此中,由初习故成独觉者,名麟角喻;由第二、第三习故成独胜者,名部行喻。

己四、住2 庚一、征

云何独觉住?

庚二、释2 辛一、麟角喻

谓初所习麟[34]角喻独觉,乐处孤林,乐独居住,乐甚深胜解,乐观察甚深缘起道理,乐安住最极空、无愿、无相作意。

辛二、部行喻

若第二、第三所习部行喻独胜,不必一向乐处孤林、乐独居住,亦乐部众共相杂住。所余住相,如麟角喻。

己五、行2 庚一、征

云何独觉行?

庚二、释3 辛一、乞食无染

谓一切独觉,随依彼彼村邑聚落而住,善护其身、善守诸根、善住正念,随入彼彼村邑聚落,或为乞食。

辛二、以身济度3 壬一、标

或济度他下劣愚昧,以身济度,不以语言。

壬二、征

何以故?

壬三、释

唯现身相为彼说法,不发言故。

善护其身等者:谓入村邑聚落乞食,应当善避恶象、恶马等,是名善护其身。若于如是诸境界相不应策发诸根,便即于彼不作功用,是名善守诸根。若于如是诸境界相应当策发诸根,便即于彼正作功用,令诸烦恼不起现行,是名善住正念。义如声闻地说。(陵本三十二卷十一页2640)

示现种种神通境界,乃至为令心诽谤者生归向故。

辛三、本趣寂

又彼一切,应知本来一向趣寂。

应知本来一向趣寂者:谓彼深愿速证涅槃故。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三十四

[1] 「飲」,磧砂作「欣」。

[2] 「具」,磧砂作「見」。

[3] 「曝」,磧砂、大正作「昅」。(原為[濕-水+日])

[4] 「異」,磧砂、大正作「壞」。

[5] 「或」,大正作「戒」。

[6] 「三十二卷」,披尋記原作「三十四卷」。

[7] 「異」,磧砂、大正作「壞」。

[8] 「隤」,大正作「頹」。

[9] 「隤」,大正作「頹」。

[10] 「徇」,大正作「殉」。

[11] 「伎」,磧砂、陵本作「妓」。

[12] 「祈」,磧砂作「初」。

[13] 「所攝」,磧砂作「攝所」。

[14] 編按:顯揚原文無「內」字。

[15] 磧砂無「聲」字。

[16] 「起」,磧砂作「趣」。

[17] 編按:顯揚原文無「能」字。

[18] 「無」,陵本作「為」。

[19] 「親」,磧砂作「現」。

[20] 「故」,磧砂作「故斷」。

[21] 「若」,磧砂作「苦」。

[22] 「纏」,磧砂作「續」。

[23] 「之」,磧砂作「定」。

[24] 「惑」,大正、陵本作「或」。

[25] 「壞」,磧砂作「能壞」。

[26] 「己」,陵本作「已」。

[27] 編按:「便」,卷八十七原文作「遍」。

[28]「四依」,披尋記原作「四儀」。

[29] 「心」,磧砂作「以」。

[30] 「住」,大正作「任」。

[31] 「者」,磧砂作「來」。

[32] 「成熟」,披尋記原作「成就」。卷二十一原文作「成熟」。

[33] 「意」,磧砂作「竟」。

[34] 「麟」,大正作「鱗」。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