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传 [1]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柏拉图,雅典人。父曰雅里斯敦,母曰培利克却奈。或谓其世系出自濮瑟敦之神,经葛德洛、美兰特斯等若干世,而及于柏。其母则立法家梭伦之后,亦濮瑟敦神之远裔也。先世有名人,若克礼底亚,号为三十专制家之一,亦于柏为同族云。传者又谓其母培利克却奈感于亚波罗之神而生柏,斯则古史家言,荒唐不可信者矣。柏以纪元前四百二十九年生于雅喀拿,一说则谓纪元前四百二十七年生。原名雅里斯脱各烈,柏拉图其诨名也。希腊语谓“阔”为柏拉图,是或以肩与额之阔而得名欤?抑以其见识之广大而得名欤?柏氏有兄弟二人:曰亚底曼德,曰格罗坤;有姊妹一人曰卜德鼐。

柏拉图幼年受教完善,颇究心于体育。其体术之精,至能与褒的俄斯及地峡之擅长游戏者相争竞。盖希腊人之风尚使然也。然心鄙时人之只尚武勇,而他无所知,故于诗歌、音乐、修辞术亦潜心研究。旋自恨所作叙事诗不逮鄂谟尔(今译荷马) ,悉毁其稿。洎识苏格拉[第](底)后,叹戏曲为无用,更举旧作诣狄俄纽沙神社焚之,由是终身不复言戏曲。

年二十,始受业于苏格拉底之门,嗣后十年间皆师事苏氏。及苏遇害系狱,诣法庭辩其冤,乞许其师纳锾赎罪,而自与同门诸子为之证人,审官不容其说。

苏格拉底卒后,柏氏乃从学于海拉克勒德(今译赫拉克利特) 派之哲学家克拉邱陆与巴穆尼底派之哲学家谐谟格奈。旋与同门诸友访欧克勒的于美加拿。自是遂至非洲之克猷列奈,而学于数学家第奥多禄;又至义大利(今译意大利) 而学于毕达拉哥拉斯(今译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 派之茀禄老斯及欧留德。一说则谓柏氏此时尝偕欧利毕第入埃及,就学于预言者。然观于柏氏之书,未一述及埃及事,则斯说固在疑信之间矣。

柏氏既遍游名山大川,恢拓其眼界,又获与诸宿儒交游,聆其言论,而造诣日精,不独于苏氏之学深有心得,又参以新义而大成之。然要其为学之大体,则恪守苏氏之说,未敢有以渝也。会亚细亚乱事起,道途梗阻,不得已归雅典。于是四方志士皆不远千里,风从云集,请业于柏氏之门,至有女子伪男装而至者。柏氏欲竟其师之宿志,以委身教育为任,设学校于海考第模之森林,名其校曰“阿考第密”。来学者概不索酬。今欧洲之专门学校犹称“阿考特密”,盖肇称于是。校之四周皆植枫及橄榄树,苍翠蔽空。其间有神社,有塑像;极观瞻之美。清泉一泓,环流校外,细响潺潺,盖最宜于静思冥想之地。是以[十](千)载而下,诗人学者访古至海考第[穆](模)之森林,未尝不仰溯前徽,而悠然神往也。

闻阿考第密风景之幽邃,读柏拉图《问答篇》而见其文字之优美,几疑柏氏设教,第专就哲学问题而骋雄词、表空想已耳。不知其所讲论者真理也,非虚饰也;研究也,非娱乐也;论理的也,非文学的也。柏氏尝榜其门曰:“非已通几何学者不得入。”

柏氏三至细细利。其初适也,年既四十岁,曾往眺厄特讷火山而归。时君临休克萨拉者,曰德俄纽削斯一世,以专制为政,于希腊诸邦中最擅势力。王问于柏曰:“今之最膺幸福者谁欤?”意欲柏氏之谀己也。柏氏答曰:“莫如苏格拉底。”王不怿,曰:“政治家所宜为者何事?”曰:“在善其国民。”曰:“其次为何?君谓听讼公平者为小事耶?”盖王固以善听讼称于时者。曰:“然,小事耳。听讼公平者如治衣而补其缺。所谓政治家固自有远者大者在。”又问:“专制之君其可谓勇者耶?”曰:“否!是怯懦之尤者也,日虑人戕其生,虽剃刀之微亦惮之。”由是更以进德修身勿顾私利之义谏于王,王怒曰:“子之言,老耄者之言耳。”柏不屈曰:“王之言,暴君之言耳!”王怒,将杀之。王之义弟曰第奥恩者,哲学家而柏之弟子也,说王免其罪。适斯巴达使臣卜里斯来,王遂以柏氏交卜,卜将鬻之为奴,为克猷列奈人安尼凯黎所知,购而归诸柏之友。友集金以酬安,安不受曰:“思柏拉图者,非仅其友也。”德俄纽削斯闻柏氏无恙归雅典,心窃不安,命人致言于柏,勿声其罪。柏漠然答曰:“安有暇与德俄纽削斯计较者!”

柏氏之再至休克萨拉,则在德俄纽削斯一世故后。盖柏氏于著作中自抒政治法律之创见,为德俄纽削斯二世所悦,允假以殖民地,俾实施而试验之也。假地之约甫成,而第奥恩谋叛,柏以师弟之谊,致受嫌疑。幸德俄纽削斯二世敬其人,获返雅典。后柏氏三至休克萨拉,则为第奥恩与德俄纽削斯二世调解衅隙,然其说不行,几濒危难,遂决意归国。

柏既归雅典,乃屏居阿考第密,专以陶育后进为志,不复他为。讲授之余,则从事著述,如《问答篇》一书尤其晚年所恃为娱乐者也。年八十三,卒于飨宴之席,或云实八十四岁,亦有谓为八十一岁、八十二岁者,不可考矣。雅典人以至尊之礼,葬之于阿考第密,铭其墓曰:

惟亚克斯烈比与柏拉图,皆亚波罗神之子孙:一则救世人之形骸,一则疗吾辈之灵魂!

柏氏之学传于雅里大德勒(今译亚里士多德) 。雅里大德勒之于柏,犹柏之于苏格拉底也。柏氏故后,其侄司别武希波继为阿考第密之长,司亦柏之弟子也。

柏氏之书今传于世者共三十余种,或云四十余种。其间有确出柏氏手笔,毫无疑义者,亦有明系伪书者,有真伪不可辨者。近世批评家或更指向之所谓真书,亦为赝所(混)。彼等或比较其生平之著作,而以优者为真,劣者为伪;或以其思想之矛盾,而指其远于己所想象者为伪;或以其不合于苏格拉底之说者为伪;或又以雅里大德勒中所未载者为伪:然是皆臆断之说,其不足信凭,无论也。

* * *

[1] 本篇刊于1904年12月《教育世界》89号。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