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服制像第十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题解】

本篇从衣服制度上阐明了礼的意义。作者首先论述了刀、剑、韨、冠等这些容服盛饰的佩戴位置及其意义,进而指出,威严之象并不需要用武力杀人来显现,只要在服饰上显示就可以了,圣人以礼义文德为贵而以威武为下,偃武修文,这正是天下得以长治久安的原因所在。

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适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1),礼之所为兴也。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韨之在前,赤鸟之象也;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2)。四者,人之盛饰也。夫能通古今,别然不然(3),乃能服此也。盖玄武者,貌之最严有威者也,其像在后,其服反居首,武之至而不用矣。圣人之所以超然,虽欲从之,末由也已(4)。夫执介胄而后能拒敌者(5),故非圣人之所贵也。君子显之于服,而勇武者消其志于貌也矣(6)。故文德为贵,而威武为下,此天下之所以永全也(7)。于《春秋》何以言之?孔父义形于色,而奸臣不敢容邪;虞有宫之奇,而献公为之不寐(8);晋厉之强中国,以寝尸流血不已(9)。故武王克殷,裨冕而搢笏(10),虎贲之士说剑(11),安在勇猛必任武杀然后威?是以君子所服为上矣。故望之俨然者(12),亦已至矣,岂可不察乎?

【注释】

(1) 容服:仪容,服饰。

(2) “剑之在左”八句:《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苏舆注:“东方木色青,故曰青龙;西方金色白,故曰白虎;赤鸟、玄武皆以方位而名。赤鸟即朱雀。”左为阳,象龙之飞腾于天;右为阴,象虎之奋跃于地。前南后北,南方为火,故鸟为赤色;玄武为龟,北方为水,故配以玄武。青龙、白虎、赤鸟(即朱雀)、玄武,为东、西、南、北四方星宿名。韨(fú),古代贵族祭祀时戴的蔽膝,用熟皮做成,遮在膝前。

(3) 别然不然:分别是非。然不然,卢文弨云:“然不,即然否。下‘然’字,疑衍。”卢说可从。

(4) “圣人”三句:卢文弨云:“此三句必后人妄窜入,删之,文义乃得通贯。”谭献校定本、张宗祥《董子改编》均删此三句,是。

(5) 执介胄(zhòu):手执干戈,披甲戴盔。介胄,披甲戴盔。介,通“甲”,披甲。胄,头盔。

(6) “君子”二句:这里是说,君子在服饰上表现出来,就可以消弭(mi)好勇斗狠者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凶悍之志。

(7) 永全:意谓长治久安。

(8) 不寐(mèi):睡不着觉。寐,睡觉。

(9) 寝尸:陈尸,意谓尸横遍野。寝,卧。

(10) 裨(pí)冕(miǎn)而搢(jìn)笏(hù):身穿裨衣,头戴礼帽,把笏板插在腰带上。裨,古代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冕,大夫以上的贵族所带的礼帽。搢,插。笏,古代朝会时所执的手板,有事则书于上,以备遗忘。古代自天子至士皆执笏,后世惟品官执之,清代始废。

(11) 虎贲(bēn)之士说剑:勇猛的武士解除宝剑而不用。虎贲,勇士。说,音“脱”,通“脱”,脱落、解除。《孔子家语·辩乐》:“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脱剑。”“说”即作“脱”。

(12) 俨然:形容矜持庄重。《论语·子张篇》:“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

【译文】

天地生长万物来供养人类,因此那些适合的东西用来长养身体,那些适宜产生威严的东西用之于仪容服饰,礼就是这样产生的。宝剑佩在身体左边,这是青龙的象征;宝刀戴在身体的右边,这是白虎的象征;韨戴在身体前面,这是赤鸟的象征;帽子戴在头上,这是玄武的象征。这四种服饰,是人的盛大的服饰。能够通达古今,分别是非,才能够穿戴这样的服饰。玄武是外貌最威严的,在象征意义上把它排在最后,它的服饰反而戴在头上,虽然非常英勇,但却不使用它。那些手执干戈、披甲戴盔而能抵抗敌人的人,并不是圣人所看重的。君子在服饰上表现出来,好勇斗狠者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凶悍之志就可以消弭。因此文德最为可贵,而威武却是次要的,这就是天下得以长治久安的原因所在。在《春秋》上是怎么说的呢?孔父嘉大义凛然表现在形色上,因而奸臣不敢胡作非为;虞国有宫之奇,而使晋献公睡不着觉;晋厉公在中原各国中称强,以致尸横遍地、流血不止。因此周武王攻打殷商,身穿裨衣,头戴礼帽,把笏板插在腰带上,勇猛的武士就解除宝剑而不用,哪里是勇猛一定要在用武力杀人以后才能显示出威严呢?因此君子的仪容服饰最为重要。人们看到他矜持庄重的样子,效果就已经达到了,还怎么可以不加以省察呢?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