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雍正登极之谜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康熙皇帝有皇子三十五人,能继承皇位的有好几个,最后皇四子胤禛取得了胜利。不过人们对这个胜利有很多怀疑,有人认为是他改动过诏书,抢了皇十四子允禵的位子,也有人认为他是弑父夺位。持相反意见者认为胤禛是合法继位,有康熙遗诏可作证明。

康熙共有皇子三十五人,排序的有二十四人,成年且受册封的只有二十人。康熙十四年(1675),康熙决定册立皇太子。同年的十二月,他立年仅一岁半 的皇二子允礽为皇太子。长大后的允礽能骑善射,有时随父出征,有时在京代父办理军国政务,但他日渐养成骄纵恣行的性格,使康熙大为恼火。1708年,康熙 废允礽,并怀疑他参与了与索额图一起的篡权活动。但当时康熙的其他皇子们的势力都已形成,对皇位继承都虎视眈眈,且陰谋陷害皇太子的事情屡有发生,康熙也发现自己可能听信了谗言,遂于1709年又复立允礽为皇太子。三年后,康熙发现太子在结党不轨,并暗中派人观察自己的行动,便再次将皇太子废黜,并永远禁锢在咸安宫。此后,诸王大臣要求重新册立太子,均遭康熙驳回。

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帝在畅春园斋戒期间,突生疾病。康熙临终前,急召皇子和大臣至御榻前,宣布:“皇四子人品贵重,一定能继承大统,应 该让他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就是清世宗胤禛,登基后改元雍正。对雍正的继位,历来为人们注目,但这是很难搞清楚的一个问题。一些研究清史的著名专家如 孟森、王锺翰等认为雍正是矫诏夺位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康熙遗诏是伪造的,这种观点出现较早,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赞同。

矫诏夺位说认为康熙帝对胤禛并无好感,他最中意的继承人其实是皇十四子允禵。康熙五十七年(1718),康熙决定西征准噶尔,正式任命允禵为抚远大 将军。由于当时西征之役意义重大,涉及到清朝今后的安危,大将军的位置实际是众皇子逐鹿的对象,而十四子担任这个职务,是破格的措施。出发前,康熙还亲自 行礼,举行授大将军仪式。康熙还对青海蒙古部落的首领说: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他有带兵的才能,所以让他掌生杀重任。你们众人的所有军务,都要遵照 大将军的指示。这些话实际上说明了允禵已是康熙心中选定的皇嗣。在康熙的最后四年,允禵在政治上逐步成为十分显赫的人物,越来越多的王公大臣和督抚大吏将 他作为实际上的皇太子看待。允禵的气质、品格受到康熙的重视,康熙用各种方式树立允禵的威信,抚爱他的子女,视为政治上的知己,双方感情深厚。然而康熙帝 于1722年突然死去,传位给允禵的计划也以失败而告终。

不少人认为雍正是矫诏嗣位的,他将“十”字改成了“于”字。胤禛在位时就有人在一部叫《大义觉迷录》的书中说:“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允禵天下,皇 上将十字改成于字。”也有人认为雍正将“祯”改为“稹”。十四阿哥允禵原叫胤祯,康熙遗诏传位给胤祯,却被改成“胤禛”,从而造成雍正继位。与这种说法相 近的一种观点更进一步认为雍正本不叫胤禛,只是为了符合诏书上的“胤祯”读音,改名为胤禛。另一种说法是康熙在临死时说传位给十四子,但因舌头蹇涩,当说 到“十”字时,略一停顿,再说出“四子”。负责记录的步军统领隆科多是胤禛的舅舅,故意传旨说皇上单召四皇子见驾,有意漏说“十”字。

还有一些人认为,雍正死后不埋在清东陵而重新开辟一个陵区,说明他得位不正,他是没有脸面也不愿意和他的父亲康熙葬在一起。

也有人认为雍正是发动了一场政变,弑父得位的,这种说法清朝时期已有流传。《清朝野史大观》说,康熙帝垂危之际,只有胤禛一人在身旁,康熙帝欲召见 诸王大臣和皇子,以托付后事,但无一人前来,他心知有变,用尽全身力气将手腕上的一串玉珠掷向胤禛,不久就传出皇上驾崩的消息。而《大义觉迷录》说康熙病 重时,雍正递上了一碗参汤,康熙就一命呜呼了。后代学者进一步推测说参汤里的毒是隆科多下的,当康熙中毒不省人事时,他一面马上派出军队控制局面,一面传 假遗诏,宣布康熙已传位给胤禛了。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者认为雍正弑父说是不能成立的,康熙被毒死更经不起推敲。康熙一向怕被害,他在年老时更对周围的情况小心提防,谋害他谈何容易。他 曾经说过他对人参是不感兴趣的,因此在人参汤里投毒是不可能的。康熙帝的死因可能是年老体弱,患感冒后引起其他疾病并发后不治而死,是寿终正寝。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有一部分人渐渐认为矫诏说也是不能成立的。康熙的遗诏是用满文书写的,用满语宣读,不可能被篡改。至于说遗诏原文是“皇位 传十四子胤祯”,它的书写方法不符合清朝制度。因为皇帝的儿子一定要称为皇子,如果有传位胤祯的诏书,就应写作“皇位传皇十四子胤祯”,若将它的十、祯二 字加以改易,则原文变为“皇位传皇于四子胤禛”,显然不通,反倒暴露出作伪者的陰谋,这样清世宗就不能以此继承帝位了。清世宗原名就叫胤禛,这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说他为了与诏书中的“胤祯”对上号而盗用了“胤禛”,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

在反对矫诏说的同时,他们认为雍正是合法继位。康熙与十四子允禵之间,父子情深,但远不能说允禵就是皇嗣。如果当时真有诏书传位给他,篡位者雍正焉 敢把真命天子容留于世,不仅在位不杀他,遗诏不讲杀他,从容使嗣子乾隆封他为王?实际上,康熙十分喜欢胤禛,他八岁时就跟着康熙出塞北巡,十岁时受封贝 子,三十二岁时由贝勒晋封为亲王。他先后有二十二次参与了祭祀,次数之多,居诸皇子之冠,他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机会过问国家政治、钱粮和皇家内部事务。

在立储问题上,康熙很不成功,为此弄得焦头烂额,到晚年更是心灰意冷。康熙六十一年春三月,胤禛请皇上到自己的赐园圆明园,在牡丹台景区用膳,观赏 盛开的牡丹。宴席上,康熙见到了胤禛的儿子弘历,康熙帝对这位皇孙特别喜爱,降旨将他宫中抚养。从此,康熙为他选定了武术教师,教他学习射箭和使用火器, 还教他读书,讲解文义。这年四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十多位皇子随驾前往,皇孙弘历也在这个行列中。经过半个月的跋涉,到达避暑山庄。这时康熙安排弘历住到 离皇帝寝宫烟波致爽殿很近的万壑松风殿,这是连皇子们也享受不到的殊荣。康熙批阅大臣的奏章时,弘历侍立一旁,康熙为他准备了书案,在边上学习。康熙还在 弘历的生母面前不止一次地称赞这个当时还是雍亲王福晋的儿媳妇是有福之人。康熙曾说弘历“伊命贵重,福将过予”,如此喜欢弘历,他如不将帝位传给弘历的父 亲胤禛,而传给别的皇子,这样的话又从何说起。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康熙传位胤禛,实为顺理成章之事,并非夺嫡。

人们指出,雍正是受到皇父康熙信任的,还派他到天坛代行祭天大典,这说明康熙临终之前有意让雍亲王继承皇位。保存在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的《康熙 遗诏》,上面清楚地写着:“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份遗诏与《清圣祖仁皇帝实录》的记载一模一样,是 完全真实的。

但反对者认为这份《遗诏》是假的。遗诏署的时间是康熙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逝世的那天,然而雍正是在十六日才公布出来,而且只宣读了满文体, 引起御史汤保等人参奏宣读诏书的鸿胪寺官员,指责他们没有宣布汉文本。实际上当时汉文本还没编好,无从公布。这个诏书一看就知是雍正搞的,根本不是康熙的 亲笔,也不是他活着的时候完成的,所以不能作为他指定胤禛嗣位的可靠证据。

真真假假,展现在读者前的观点是眼花缭乱。雍正的登基可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