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传法正宗记卷第二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

·天竺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传

·天竺第二祖阿难尊者传

·天竺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传

·天竺第四祖优波鞠多尊者传

·天竺第五祖提多迦尊者传

·天竺第六祖弥遮迦尊者传

·天竺第七祖婆须蜜尊者传

·天竺第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传

·天竺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传

·天竺第十祖胁尊者传

·天竺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传

天竺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传

摩诃迦叶尊者。摩竭陀国人也。姓婆罗门。其父号饮泽。母号香志。始生姿质美茂。其体金色。而照曜甚远。相者曰。是子夙德清胜。法当出家。父母忧之。乃相与谋曰。必美妇可縻其心。稍长苦为择娶。而尊者辞。不得已乃绐之曰。非得女金色如我。不可为偶。父母乃以婆罗门计铸金人。辇行其国。因观者求之。果得金色女如迦叶者。遂以室之。先是毗婆尸佛灭后。众以其舍利建塔。塔之像其面。金色缺坏。是时迦叶方为锻金师。会有贫女。持一金钱。求治为簿。欲往补之。迦叶闻且乐为补已因相与愿。世世为无姻夫妻。以是报九十一劫体皆金色。后生梵天。天之寿尽乃出此婆罗门富家。及是夫妇而其体复然。故初名迦叶波。此曰饮光。盖取其金色之义也(记内翻梵语义类通华言者如此。迦叶波之类多有。或国本前录已传。不敢辄以梵学较之也)然皆清净。虽偶未尝有男女意。终亦恳求出家。其父母从之。即为沙门。入山以杜多行自修。会空中有告者。曰佛已出。世请往师。之尊者即趋于竹林精舍。致礼勤敬。如来乃分座命之坐。而大众皆惊。谓其何以与此。如来知之。乃说其夙缘以断群疑。寻为之说法。而尊者即座成道。然其积修胜德。而智慧高远。故如来尝曰。我今所有大慈大悲四禅三昧无量功德以自庄严。而迦叶比丘亦复如是。一朝乃以正法付之。嘱其相传。无令断绝。复授金缕袈裟。命之转付弥勒。及如来般大涅槃。而尊者方在耆阇崛山。是时地震光明照曜。即以天眼知之乃谓众曰。佛涅槃矣嗟乎。正法眼灭世间空虚。与其徒即趋于拘尸那城。既至乎双树之间。而如来既化已内于金棺。尊者大恸。遂感如来足出于棺以慰其哀慕。寻致栴檀白[疊*毛]。以资其阇维。既而尊者谓。金刚舍利宜与人天为其福田。吾等比丘当务结集以惠来世为其大明。即以神通自升须弥之顶。而说偈曰。如来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当赴结集。遂击金钟。其偈因钟声而普闻。故五百应真(或云一千)皆会于毕钵罗岩。唯阿难以漏未尽。不得即预。宿户外终夕思之。及晓乃得正证。遂以之叩户相告。尊者曰。若然汝可以神通自户钥中入。阿难如其言而至。是时佥议。三藏者宜何为先。尊者曰。乃宜先修多罗。因谓诸圣曰。此阿难比丘。总持第一。而常侍如来。其所闻法如水传器。无有遗余。宜命以集修多罗藏。次命优波离以集毗尼藏。复命阿难集阿毗昙达磨藏(他部或云命迦旃延)已而尊者即入愿智三昧。观其所集。果无谬者。然尊者处世方四十五年。终以结集既毕。而说法度人亦无量矣。念自衰老。宜入定于鸡足山以待弥勒。故命阿难曰。昔如来将般涅槃。预以正法眼付嘱于我。我将隐矣。此复付汝。汝善传持。无使断绝。乃说偈曰。

法法本来法  无法无非法

何于一法中  有法有非法

阿难于是作礼奉命。复念。如来舍利皆在诸天。欲往辞之。遽陵虚遍至塔庙。礼已而还。复以夙约必别于阿阇世王。及至其门会王方寝。因谓阍者曰摩诃迦叶将入定于鸡足山。故来相别。王起奏之。遂以此周孝王之世。窅然入其山席草而坐。自念。今我被粪扫服。持佛僧伽梨。必经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至于弥勒出世。终不致坏。乃语山曰若阿阇世王与阿难偕来。汝当为开去已复合。于是寂然乃入灭尽定。是时大地为之动。而阿阇世王亦梦。其殿梁忽折。及觉而司门者果以尊者之语奏。王闻泣下。为之叹息。即诣竹林精舍。拜阿难命之同往逮至鸡足。而其山果辟。尊者定体而俨在其间。王且哀且礼。命香薪欲为焚之。阿难谓王曰。未可燔也。此大迦叶方以禅定持身。而俟弥勒下生。授佛僧伽梨乃般涅槃。王闻此而敬之益勤。及王与阿难引去。而其山合如故。

天竺第二祖阿难尊者传

阿难尊者。王舍城人也。姓刹帝利。斛饭王子。而释迦如来之从弟也。始名阿难陀。此云庆喜。亦云欢喜。盖当如来成道之夕。而尊者乃生。王之家大庆且喜。以故名之。然有奇相。而聪明睿智。不比凡者。少时闻如来出世。乃用世幻自感。以如来初从释氏而出家成大圣道。因往求为其弟子。如来许为之说法。遂成须陀洹果。方如来欲人参侍。而尊者独为大众所推其智慧善巧。而知时所宜。颇合圣意。然其往世。于佛有大功德。故所闻法皆能记之。若水传器而无有失者。故如来尝称其总持第一。及如来垂般涅槃。而尊者方在娑罗林外。为魔所乱。如来即敕文殊师利。将咒往解。尊者因与文殊偕还。而礼觐如来。如来化已。大迦叶会诸罗汉于毕钵罗岩。结集法藏。独以尊者大智多闻而常侍如来其闻法最详。乃白众请之。以集修多罗阿毗昙达磨藏。尊者领命。遂说偈曰。

比丘诸眷属  离佛不庄严

犹如虚空中  众星之无月

寻作礼大众。乃升法座而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说某经教。乃至天人等信受奉行。是时大迦叶复问众曰。阿难所言其错谬乎。皆曰。无异世尊之所说者也。乃大迦叶将入定于鸡足山。乃以如来所授正法眼付之。尊者使其传之勿绝。自是以法游化诸方。一日尊者至一竹林之间。初闻比丘有误诵偈曰。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尊者因之叹息曰。如来乃世正法之眼何速寂灭。使此群生失所依止。而迷谬圣教。乃语其人曰。是非佛意。不可依之。汝应听我演正偈云。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是比丘乃以闻其师。师反谓阿难衰老。其言谬妄。岂宜信乎。汝可如前诵之。尊者他日复闻诵其前偈。问其何以然。而不从所教。是比丘者遂说其师之意。尊者以其不重自语。而益感之。因入三昧。欲求尊圣为之证者。然终不能得。于是念之。佛与众圣皆已涅槃。必何从而明之。当是时也地为之动。少顷光明遽发。俄然有一圣宿大士示现。为其说偈。而证之曰。

彼者讽念偈  实非诸佛语

今遇欢喜尊  而可依了之

彼师弟子视大士神奇。乃禀其言。即诵尊者所说。遂以之得第二果。尊者既得见证。而益自警。谓身危脆犹若聚沫。况其衰老何堪久乎。欲趣泥洹。复以阿阇世王尝慨不见如来迦叶二尊圣所般涅槃。因约阿难。若当寂灭。愿示其期。而尊者故往告之。及王之门。而阍者词之。以王方寝。不敢以闻。然王于其梦。适见一盖七宝饰之。千万亿众绕而瞻之。俄有风雨暴至。遂吹折其柄。宝皆委地。王惊。及寤会阍者以阿难事奏。王闻之遂失声号恸。哀感天地即诣毗舍离城。方见尊者坐恒河中流。王遽礼之。而说偈曰。

稽首三界尊  弃我而至此

暂凭悲愿力  且莫般涅槃

是时毗舍离王亦在河侧。复说偈曰。

尊者一何速  而归寂灭场

愿住须臾间  而受于供养

尊者见二国王皆来劝请。亦说偈曰。

二王善严住  勿为苦悲恋

涅槃当我净  而无诸有故

尊者于是乃自念曰。我若偏住一国而灭度之。诸国必诤。非其当也。此应以平等而度诸有情。遂即恒河之中流而欲涅槃。其时大地六种皆震。先有五百仙人栖于雪山。及是相与乘空而来礼尊者足曰。今我等定于长老当证佛法。愿乘见度。尊者默而许之。即变殑伽河悉为金地。遂为之说大法要。尊者又念。先时。所度弟子。宜当来集。须臾五百罗汉。自空而下。为其出家受戒仙者寻皆得四果。然其仙众之中有二罗汉。一曰商那和修。一曰末田底迦(亦云未田地)尊者知其皆大法器。而命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迦叶入定。而付于我。我今将灭。用传汝等。汝受吾教。当听偈言。

本来付有法  付了言无法

各各须自悟  悟了无无法

复谓商那和修曰。汝善行化。而护持正法无令断绝。谓末田底迦曰。昔佛记云。灭度五百岁中。当汝于罽宾国敷宣大法。后宜往之。以兴教化。已而尊者超身虚空作一十八变。入风轮奋迅三昧。乃分身四分。一惠忉利天。一惠娑竭罗龙宫。一惠阿阇世王。一惠毗舍离王。得者各建宝塔而供养之。是时当此周夷王之世也。

天竺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传

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罗国人也。亦曰舍那婆斯。姓毗舍多。其父号林胜。母号娇奢耶。处胎凡六载始生。而身自有衣。随体而长。梵曰商诺迦犹。此曰自然服者。始西域有瑞草。常产于胜地。遇得道圣人出世。其草则化为九枝以应之。及尊者之生而化草果然。初事雪山仙者。会其仙师从阿难求度。而尊者皆预其出家。寻成道为阿罗汉。至是其胎衣遂变为九条法服。先是如来行化尝至摩突罗国。见一茂林顾谓阿难曰。此林其地名优留茶。吾灭度后近百年。当有比丘商那和修。于此说法度人。阿难灭后。而尊者以其法游化至是。欲图居之。会有二火龙。偕占其地。遂暴作风雨以张其威。尊者乃入慈三昧以降之。因谓龙曰。佛昔记此。当为伽蓝。汝宜见舍。龙以佛记故喜舍之。尊者遂以立精舍。而说法广度人天。果符佛语。久之尊者念欲付法。因入三昧观佛所记圣士为其后者必在何国。出定乃以神通独之吒利国。访其长者首陀善意之舍。善意相见礼已。乃问其所以来。尊者曰。我生子然故来命侣。善意曰。我嗜世乐不暇相从。俟有子当以奉法。尊者即称善去之。其后善意果有子。一曰优波吉罗。二曰优波焰摩及育。其三者曰优波鞠多尊者。知必法器。复诣善意而谓之曰。此第三子者优波鞠多。适合佛记。当袭我传法。汝宜舍之。善意以佛记故不敢见拒。于是鞠多即从其出家。尊者因问之曰。汝年几耶。曰我年十七。又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鞠多乃曰。师发已白。为发白耶。而心白耶尊者曰。我但发白。非心白也。鞠多因曰。我年十七。性非十七耳。尊者益器异之。及其得戒成道。乃命之曰。昔如来以大法眼付嘱大迦叶。迦叶入定而付我大师庆喜。以至于我。我今以授于汝。汝善传之。勿使其绝。听吾偈曰。

非法亦非心  无心亦无法

说是心法时  是法非心法

已而尊者往隐于罽宾之象白山。欲以禅寂。自居未几。会于定中乃见鞠多五百弟子慢而不恭。遂往正之。既至会鞠多不在。即坐其座。鞠多之徒不测其何人。皆愤然不伏。遂驰报鞠多。鞠多还见其师遽礼之。而其徒慢意尚尔。尊者乃以右手上指。即有香乳自空而注。遂问鞠多曰。汝识之乎。曰不测。鞠多即入三昧观之。亦不能晓。乃请之曰。是瑞事果何三昧耶。尊者曰。是谓龙奋迅三昧。如是五百三昧而汝皆未之知。复谓鞠多曰。如来三昧辟支不识。辟支三昧罗汉不识。吾师阿难三昧而我不识。今我三昧汝岂识乎。是三昧者。心不生灭。住大慈力。递相恭敬。其至此者乃可识之。而鞠多弟子既见其神奇。皆伏而悔谢。和修复为说偈。而教之曰。

通达非彼此  至圣无长短

汝除轻慢意  疾得阿罗汉

鞠多诸徒。以是皆得证四果。尊者寻超身虚空。作一十八变。以三昧火而自焚。是时也当此周宣王之世也。鞠多乃以其舍利。建宝塔于迦罗山胜处。与人天共其供养。

天竺第四祖优波鞠多尊者传

优波鞠多尊者。吒利国人也。亦曰优波崛多。亦曰邬波鞠多。姓首陀氏。父曰善意。年始十七。会尊者商那和修。至其舍化导。因从之出家。至二十乃证道成阿罗汉。遂广游化。初至摩突罗国说法。其众翕然大集。而所闻者皆得证道。方尊者说法之时。诸天雨华地祗皆现。虽魔宫亦为之动。而波旬忧之。遂来作难。以其魔力屡化花与玉女。欲乱其听法者。尊者即入三昧。察其所以。魔乘其在定。持璎珞辄縻其颈。尊者定起。知魔所为。乃取人狗蛇三者之尸化为花鬘。命波旬以软语慰之曰。汝与我璎珞甚为珍惠。吾有花鬘以相奉酬。魔大喜。乃引颈受之。即复为三者。腐尸臭秽。魔甚恶之词于尊者曰。何用尸而相加乎。尊者曰。汝以非法之物。欲乱我道众。吾以是物应汝之意。又何厌乎。魔于是尽自神力而不能去之。即升六欲天告诸天主。又诣梵王求其解免。天各谓曰。彼十力弟子所作神变。岂我天属而能去之。波旬曰。其将柰何。梵王曰。汝可归心尊者。必得除之。乃为说偈。教其回向曰。

若因地倒还因地起。离地求起终无其理。波旬禀其言。下天复趋于尊者。礼悔恳至。尊者曰。先圣命我降汝。虽然汝以是迁善乃得事佛。不堕恶趣。魔闻喜之曰。尊者盖为我致大饶益。愿为去此腐尸。曰汝于正法不娆害否。波旬曰。伏而奉教。不敢尔也。尊者即为释之。因谓波旬曰。汝尝睹如来。今可试现示我瞻之。魔曰。现固不惮。愿尊者不必致礼。即入林间化为如来。而奇相俨如。与其侍从自林而出。尊者一见。其心忻然。若真睹大圣。不觉体自投地。乃即礼之。魔不胜其礼。战掉自失。及尊者拜起。不复见适尊仪。波旬自礼足尊者。而说偈曰。

稽首三昧尊  十力大慈足

我今愿回向  勿令有劣弱

后之四日。波旬大领天众复来作礼。赞叹而去。然尊者化导。而后圣因其所证者最多。初每度一人则以一筹置于石室。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而筹盈之。昔如来尝记。尊者当为传法四世之祖。谓其虽无相好而所化度如如来之日无异。至是而大圣之言验矣。最后乃有长者子。曰香众。从尊者固求出家。尊者问之曰。汝身出家。心出家耶。香众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曰不为身心。复谁出家。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无我我故即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诸佛亦常。心无形相其体亦然。尊者曰。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宜依佛法僧绍隆圣种。即为披剃。受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尝梦金日而生。汝以是可名提多迦。寻谓之曰。如来以大法眼藏次第传受以至于今。今复付汝。听吾偈曰。

心自本来心  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  非心非本法

既而超身太虚。示十八变。复其座跏趺而化。当此周平王之世也。多迦乃以室筹而阇维之。收其舍利建塔供养。

评曰。他书列鞠多之事甚众。此何略乎。曰此盖务其付受之本末耳。夫如来之后。其化导得人。唯鞠多尊者最为多矣。然其事迹之繁。吾恐虽竹帛不可胜载。而孰能尽书。若室筹者聊志其得圣果者耳。未必极其所化。

天竺第五祖提多迦尊者传

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国人也。其姓未详。初名香众。少时会鞠多尊者盛化于摩突罗国。因从其出家。以应对诣理。鞠多器之。则与落发受具。始尊者生时。其父尝梦金日自舍而出。灼然照曜天地。复有宝山与日相对。而山之顶流泉四注。至是鞠多尊者乃为解之曰。宝山者。吾身也。流泉者。法无尽也。日从屋出者。汝入道之相也。其照曜天地者。汝智慧之发晖也。因易今之名。梵语提多迦。此曰通真量。盖取其梦之义也。然如来昔尝记之。及此皆验。尊者得其师之说。忻然奉命遂礼之。乃以偈赞曰。

巍巍七宝山  常出智慧泉

回为真法味  能度诸有缘

鞠多尊者亦以偈而答曰。

我法传于汝  当现大智慧

金日从屋出  照曜于天地

既而尊者以法自务游化。寻至中印度。会其国有大仙者八千人。其首曰弥遮迦。闻之遂帅众诣尊者。而礼之曰。念昔与尊者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授之仙术。而尊者证果。乃得应真。自是分离已更六劫。尊者曰。仙者所指。诚如其言。然汝之务仙。终何所诣。曰我虽未遇至圣。然私陀尊仙尝记之曰。却后六劫。当因同学得无漏果。今之相遇岂不然耶。尊者曰。汝既知尔。便可出家。仙法小道。非能致人解脱。吾久于化导。亦欲休之。汝果趣大法。岂宜自迟。遮迦喜其言。即求出家。是时遮迦之众。见其尊仙如此皆慨之。谓多迦何足师者而从之出家。尊者遂知众心龃龉。欲其信之。即放光明超步太虚而若履平地。乃以所化宝盖覆其仙众。复有香乳自其指端而注。乳间现莲。莲间化佛。仙众视其神变非常。遂率服皆求出家。尊者受之。因谓虽然汝属宜正念依佛。使僧威仪自然而成不须工为。仙众如其言。而须发果自除去。袈裟生体。寻得戒皆成四果圣人。尊者寻独命遮迦曰。昔如来以大法眼密付大迦叶。展转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传持勿绝。听吾偈曰。

通达本心法  无法无非法

悟了同未悟  无心亦无法

偈已。尊者起身太虚。呈十八变。用火光三昧而自焚之。是时也当此周庄王之世也。弥遮迦与众收其舍利。建塔于班茶山。而供养之。

天竺第六祖弥遮迦尊者传

弥遮迦尊者。中印土人也。未详姓氏。既与其神仙之众。皆师提多迦尊者。得度而证圣果。遂以其所得之道。游化诸方。一日至北天竺国。俄见其城堞之上有瑞云如金色。乃顾谓左右曰。此大乘气也。兹城当有至人与吾嗣法。及入其国至市。果有一人。持酒器逆遮迦而问之曰。尊者何方而来。欲往何所。答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又曰。识我手中物否。答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又曰。尊者其识我否。答曰。我即不识。识即不我。遮迦复谓之曰。汝可自道姓氏。吾则后示本因。其人遂说偈。而答之曰。

我今生此国  复忆昔时日

本姓颇罗堕  名字婆须蜜

尊者闻之。乃悟其缘。谓婆须蜜曰。吾师提多迦尝言。如来昔游北天竺谓阿难曰。此国吾灭后三百余年。当有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蜜。出为禅祖当第七世。斯如来记汝。汝应出家。其人遂置器礼于尊者。傍立而言曰。我思往劫。尝为施者。献一如来宝座。彼如来记我曰。汝于贤劫当得佛法为第七祖。今之所会乃其缘也。尊者大慈。幸见度脱。尊者即为其剃度。以圆戒德。寻命之曰。我方老迈。将般涅槃。如来正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当传之无使断绝。听吾偈曰。

无心无可得  说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解心心法

偈已。尊者即入师子奋迅三昧。腾身太虚高七多罗树。却返其座。化火自焚。而天人悲恸。哀感天地。其时当此周襄王之世也。婆须蜜乃收其舍利。以七宝函贮之。建塔置其上层。而供养之。

天竺第七祖婆须蜜尊者传

婆须蜜尊者。北天竺国人也。姓颇罗堕。常衣净衣持酒器。游处里巷而吟啸自若。人颇不测。或谓其狂。及遇弥遮迦尊者。明其夙缘。遂投器即从之出家。寻得付法。及遮迦灭已。乃广其教化。至迦摩罗国。方大为胜事。遽有一智士。趋其座前自谓。我名佛陀难提。今与尊者论义。须蜜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难提以其义胜。甘心服之。遂告曰。我愿求道。预甘露味。尊者乃与度之。特命四果圣人为其受戒。未几乃命之曰。如来正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其传之慎无断绝。听吾偈曰。

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

证得虚空时  无是无非法

已而须蜜超身呈十八变。乃入慈三昧以趣寂定。是时释梵与诸天众皆来作礼。而说偈曰。

贤劫圣众祖  而当第七位

尊者哀念我  请为宣佛地

须蜜定已七日。以是乃出而示众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识佛地离有无故。语已复入寂定示涅槃相。天众闻法皆喜而礼之。遂散其天花。其时当此周定王之世也。难提即其本座建宝塔。以秘其全体。

天竺第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传

佛陀难提尊者。迦摩罗国人也。姓瞿昙波氏。生时顶有肉髻。光彩外发。性大聪明。文字能一览悉记。年十四乃慕出家。专以梵行自修。及婆须蜜尊者来其国。难提一旦就之发问。遂伏其胜义。则依之为师。寻得付法。亦领徒广务游化。初至提伽国。先是其国有毗舍罗家生一子。号伏驮蜜多。年已五十。而口未尝言。足未曾履。父母不测其何缘。皆为忧之。或以问其国之习定业者。定者不能决。谓其父母曰。将有大士传佛心印。非久至此。汝可问之。及尊者入国。过毗舍罗之门。俄见有白光发其舍上。尊者指之谓其众曰此家当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所触秽。是必嗣吾大隆教化。其所度者当有五百成圣果者。又曰。其光上贯者。表其承我而得法。其光下烛者。表其所出得人。然其所出之者。号胁比丘。心大如地。当继我为第三世也。于是毗舍家主。遂出问其所来。欲须何物。尊者曰。我来求人。非须物也。主曰。我家岂有奇人而可求耶。然唯有一子。不语不行。年已五十。尊者欲之。固亦不吝。难提曰。汝之言者。正吾所求。其父母即持子以与之。及尊者携至精舍。忽自发语。即履七步。合掌说偈。而相问曰。

父母非我亲  谁为最亲者

诸佛非我道  谁为最道者

尊者即以偈答之曰。

汝言与心亲  父母非可比

汝行与道合  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  与汝不相似

若识汝本心  非合亦非离

蜜多闻法甚喜。乃殷勤致礼。尊者遂与之出家。召众贤圣为其受戒。后乃命曰。如来法眼密传至我。我今以付嘱汝。汝其相传勿令其绝。听吾偈曰。

虚空无内外  心法亦如此

若了虚空故  是达真如理

蜜多幸得法偈。即超身太虚。散众宝花。说偈而赞之曰。

我师禅祖中  适当为第八

法化众无量  悉获阿罗汉

尊者付其法已。遽起本座卓然而立。现大神变。自其腹发异光八道照曜大众。而被其照者仅五百人。获第二果。乃般涅槃。其时当此周景王之世也。众遂即其所建宝塔。以閟其全体。

天竺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传

伏驮蜜多尊者。提伽国人也。姓毗舍罗氏。蜜多父母既疑其平生。及遇难提尊者说其夙缘曰。此子往世明达。于佛法中欲为大饶益悲济群生。故尝自愿。若我生处当不为父母恩爱所缠。随其善缘即得解脱。其口不言者。表道之空寂也。其足不履者。表法无去来也。于是其父母之疑涣然大释。遂乐以师于难提。得法乃游化至中印土。先是其国有长者。曰香盖。香盖有子。曰难生。难生虽谷食而绝无滓秽。至是香盖携之来礼尊者。且曰。此子处胎。凡一十六年。及诞颇有奇梦。亦尝会仙者相曰。此儿非凡器。当遇菩萨见度。适会尊者。盖其缘也。愿以之出家。香盖遂谓其子曰。汝已出家。无以我在慈而心喜。我返家而生恼。尊者即曰。我今所在岂有彼此。诸漏已尽安得生恼。蜜多以故度之。未几遂以法付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其传之无使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真理本无名  因名显真理

受得真实法  非真亦非伪

尊者付其法已。自念久于化导。所化已办。当以灭尽三昧而自息之。于是遂般涅槃。诸天皆作乐供养。沸涌于虚空。是时也当此周敬王之世也。胁比丘遂以香薪而阇维之。敛其舍利。建宝塔于那烂陀寺。

天竺第十祖胁尊者传

胁尊者。中天竺国人也。其姓未详。本名难生。以其久处胎故也。初尊者将生。而其父香盖遂梦。一白象背负宝座。座之上置一明珠。从其门而出至一法会。其光照曜于众。既而忽然不见。及诞果光烛于室。体有奇香。父异之。成童会伏驮蜜多尊者化于其国。香盖遂携以诣之。道其所生之异。求与出家。蜜多许之。会七阿罗汉为受具戒。方纳戒。乃于坛之上现其瑞相。空中复雨舍利三七粒。然尊者修行精苦未尝寝寐。虽昼夜而胁不至席。以故得号胁尊者。既预付法。乃游化他土。寻至花氏国。而憩于树下。遽以右手指地而谓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者入。会少顷其地果为金色。俄有一长者之子。曰富那夜奢。遽至其前合掌而立。胁尊者遂问曰。汝从何来。夜奢曰。我心非往。尊者曰。汝从何住。曰我心非止。尊者曰。汝不定耶。曰诸佛亦然。尊者曰。汝非诸佛。曰诸佛亦非。尊者。因说偈曰。

此地变金色  预知于圣至

当坐菩提树  觉花而成已

夜奢亦说偈。而酬之曰。

师坐金色地  常说真实义

回光而照我  令入三摩谛

因告之曰。我今愿师尊者。幸与出家。胁尊者听之。即为剃度。命四果圣者与其受戒。后乃命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其流传勿令之绝。听吾偈曰。

真体自然真  因真说有理

领得真真法  无行亦无止

既付其法。即本座超身太虚而入涅槃。以三昧火而自焚之。其舍利自空而下。不可胜数。众竟以衣裓接之。是时当此周正定王之世也。其众寻建塔庙。以秘舍利。而诸天布宝盖以覆之。

天竺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传

富那夜奢尊者。花氏国人也。姓瞿昙氏。其父曰宝身。号为长者。初宝身有子七人。各有所尚。其一曰富那般多。好学仙术。次二曰富那金子。好常寂静。次三曰富那月光。好角力相击。次四曰富那胜童。好惠施念佛。次五曰富那波豆。好杀嗜酒。次六曰富那吉丹。耽于嗜欲。次七即富那夜奢。淡然无所好恶。其心不静不乱。非凡非圣。尝曰。若遇大士坐于道场。我则至彼亲近随喜。及胁尊者至其国方兴佛事。而尊者遂诣其会。应对响捷。言皆造理。果于胁尊者得正法眼。遂以之游化。道德所被不啻千万之众。然其得圣果者盈五百人。后至波罗柰国。遂有一长者来趋其会。尊者谓其众曰。汝等识此来者耶。佛昔记云。吾灭后将六百年。当有圣者号马鸣。出于波罗柰国。说法于花氏城。摧伏异道。度人无量。今其人也。然吾亦夜梦。大海遍溢乎一隅。方欲决之。其水遂沛然流润诸界。今此来者。盖其大海者也。将从吾出家以法济人。其流润者也。于是马鸣致礼。前而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尊者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尊者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曰此是锯义。尊者曰。彼是木义。却问。锯义者何。马鸣曰。与师平出。却问。木义者何。夜奢曰。汝被我解。马鸣遂悟其胜义。忻然即求出家。夜奢乃为度之以受具戒。然其会中因之而证第四果者。凡二百人。其后命马鸣曰。汝当转法轮为十二世祖。昔如来大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其传之。听吾偈曰。

迷悟如隐显  明暗不相离

今付隐显法  非一亦非二

付法已。尊者即逞神通。为一十八变。却反其座。泊然寂灭。其时当此周安王之世也。众遂建塔。以閟其全体。

评曰。唐高僧神清。不喜禅者。自尊其宗。乃著书而抑之曰。其传法贤圣。间以声闻。如迦叶等。虽则回心尚为小智。岂能传佛心印乎。即引付法藏传曰。昔商那和修告优波鞠多曰。佛之三昧辟支不知。辟支三昧声闻不知。诸大声闻三昧余声闻不知。阿难三昧我今不知。我今三昧汝亦不知。如是三昧皆随吾灭。又有七万七千本生经。一万阿毗昙。八万清净毗尼。亦随我灭。固哉清也徒肆已所爱恶。而不知大屈先圣。吾始视清书。见其较论三教。虽文词不嘉。盖以其善记经书亦别事之重轻。不即非之。及考其讥禅者之说。问难凡数十端。辄采流俗所尚。及援书传。复不得其详。余初谓此非至论。固不足注意。徐思其所谓迦叶等岂能传佛心印。尤为狂言。恐其荧惑世俗。以增后生未学之相訾不已。乃与正之。非好辩也。大凡万事。理为其本。而迹为末也。通其本者故多得之。束其末者故多失之。若传法者数十贤圣。虽示同声闻。而岂宜以声闻尽之哉。经曰。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传曰。我今所有大慈大悲四禅三昧无量功德而自庄严。而迦叶比丘亦复如是。又谓鞠多为无相好佛。又谓僧伽难提者乃过去婆罗王如来。降迹为祖。如此之类甚众。是岂非圣人欲扶其法互相尊敬而示为大小耶。楞伽所谓三种阿罗汉者。一曰。得决定寂灭声闻罗汉。一曰。曾修行菩萨行罗汉。一曰。应化佛所化罗汉。此罗汉者以本愿善根方便力故。现诸佛土生大众中庄严诸佛大会众故。若大迦叶传法数十贤圣者。岂非应化佛所化之罗汉耶。佛所化者。宜其所有四禅三昧无量功德与如来不异也。不异乎如来而传佛心印。孰谓其不然乎。若商那曰。阿难三昧而我不知。我今三昧而汝不知。云此恐其有所抑扬耳。未可谓其必然。经曰。入远行地已得无量三昧。夫入远行地者。盖七地之菩萨也。七地菩萨尚能得无量三昧。而化佛岂尽不能得耶。然佛之所传心印。与余三昧宜异日而道哉。夫心印者。盖大圣人种智之妙本也。余三昧者。乃妙本所发之智慧也。皆以三昧而称之耳。心印即经所谓三昧王之三昧者也。如来所传乃此三昧也。清以谓余三昧耶。其所谓七万七千本生经。一万阿毗昙。八万清净毗尼。亦随我灭者。此余未始见于他书。独付法藏传云尔。尚或疑之。假令其书不谬。恐非为传法贤圣不能任持而然也。是必以后世群生机缘福力益弱不胜其教。以故灭之。方正像末法三者之存灭。皆亦随世而污隆。曷尝为其弘法贤圣而致正末者耶。呜呼学者不求经不穷理。动谬圣人之意为其说。虽能编连万世事。亦何益乎。书曰。记诵之学不足为人师。清之谓欤。

传法正宗记卷第二(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