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婦人鞋襪考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古婦人之足,與男子無異。《周禮》有屨人,掌王及後之服屨,為赤舄、黑舄、赤繶、黃繶、青勾、素履、葛屨。辨外內命夫命婦之功屨、命屨、散屨。可見男女之履,同一形制,非如後世女子之弓彎細纖,以小為貴也。

考之纏足,起於南唐李後主。後主有宮嬪窅娘,纖麗善舞,乃命作金蓮,高六尺,飾以珍寶,絅帶纓絡,中作品色瑞蓮,令窅娘以制纏足,屈上作新月狀,著素襪,行舞蓮中,迥旋有淩雲之態。由是人多效之,此纏足所自始也。

唐以前未開此風,故詞客詩人,歌詠美人好女,容態之珠麗,顏色之夭姣,以至面妝、首飾、衣■[1]、裙裾之華靡,鬢髮、眉眼、唇齒、腰肢、手腕之婀娜秀潔,無不津津乎其言之,而無一語及足之纖小者。即如古樂府之《雙行纏》云:「新羅繡白徑,足趺如春妍」,曹子建云:「踐遠遊之文履」,李太白詩云:「一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韓致光詩云:「六寸膚圓光緻緻」,杜牧之詩云:「鈿尺裁量減四分」,《漢雜事秘辛》云:「足長八寸,徑跗豐妍」。夫六寸八寸,素白豐妍,可知唐以前婦人之足,無屈上作新月狀者也。即東氏潘妃,作金蓮花貼地,令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金蓮花」,非謂足為金蓬也。崔豹《古今注》:「東晉有鳳頭重台之履」,不專言婦人也。

宋元豐以前,纏足者尚少。自元至今,將四百年,矯揉造作,亦泰甚矣。

古婦人皆著襪,楊太真死之日,馬嵬媼得錦袎襖一隻,過客一玩百錢。李太白詩云:「溪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襪一名「膝褲」。宋高宗聞秦檜死,喜曰:「今後免膝褲中插匕首矣。」則襪也,膝褲也。乃男女之通稱,原無分別。但古有底,今無底耳。古有底之襪,不必著鞋,皆可行地。今無底之襪,非著鞋,則寸步不能行矣。張平子云「羅襪淩躡足容與」,曹子建云「淩虛微步,羅襪生塵」,李後主詞云「剗襪下香階,手提金縷鞋」。古人鞋襪之制,其不同如此。至於高底之制,前古未聞,於今獨絕。吳下婦人,有以異香為底,圍以精綾者;有鑿花玲瓏,囊以香麝,行步霏霏,印香在地者,此則服妖。宋元以來,詩人所未及,故表而出之,以告世之賦《香奩》,詠《玉台》者。

余澹心先生此考甚精博,然竊疑之,即以所引杜牧詩云:「鈿尺裁量減四分」,下句乃云:「纖纖玉筍裹輕雲」,已極善形容。《秘辛》云:「足長八寸」,下云:「底平指斂,約縑迫襪收束微禁如禁中」,亦覺摹寫酷肖,非影響之談。蓋漢尺最小,其長如今六寸耳,是八寸僅四寸餘也。《秘辛》又云:「自顛至底,長七尺一寸」,蓋四尺三寸也。《漢制考》云:「中婦人手長八寸」。《儀禮注》云:「中人之跡,長尺二寸」。較量即可知矣。且他處言纏足甚多,姑引數條。

白樂天《上陽宮人白髮詩》云:「小頭鞋履窄衣裳」;《誠齊雜誌》云:「天寶間,桃源女子吳寸趾,以足小得名」;姚鷟《尺牘》云:「馬嵬老嫗,得太真錦襪以致富,其女名玉飛,得雀頭履一隻,真珠飾口,薄檀為苴,長僅三寸」;《南部煙花記》有:「陳宮臥履」,臥時猶履,纏足可知。《古樂府》云:「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輟耕錄》云:「晉永嘉元年,靸鞋用黃草,宮內妃御皆著,始有伏鳩頭履子。」伏鳩頭,狀其纖小也。《南史》:「羊侃有彈箏人陸大喜,著鹿角爪,長七寸,時人謂能掌中舞。」此皆在窅娘之前。不止此也,又按《史記‧貨殖傳》云:「今趙女鄭姬設形容揳嗚琴,揄長袖,躡利屐」,謂之利,亦尖銳之意。張衡《西京賦》云:「振朱履於盤撙」,史遊《急就章》:「靸鞮卬角」,下注云:「靸謂韋履,頭深而兌,底平而薄者也。今俗謂之跣子。」按:兌與銳同,鞮,薄革小履也。按此即張衡《同聲歌》:「鞮芬以狄香」者也。卬角,當卬其角,舉足乃行,疑即今之扳尖鞋。此三者,皆謂婦之履也。《修竹閣女訓》云:「本壽問於母曰:『女子必纏足,何也?』其母曰:『聖人重女,使不輕舉,是以裹其足。范睢裹足不入秦,用女喻也。』」此又在《秘辛》之前矣。其它言婦人鞋履者甚眾,尚在疑似,未暇多載也。費錫璜滋衡氏跋

1 註:■,衤+肖,音稍,衣衽,衣之襟袖。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