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二十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五台山清凉国师澄观疏钞 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论 闽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将释此品。四门分别。初来意。

【疏】来意者。先辨会来。前信此解。义次第故。又答十住问。总有二段。前信是住之方便。此明正位。故次来也。二品来。前品说信究竟。此品趣後说住。故次来也。

○二释名。

【疏】释名者。亦先辨会名。约处。名忉利天会。约人。名法慧菩萨会。约法。名十住会。皆依主释。二品名。须弥.正云苏迷卢。此云妙高。如来以自在力.不起觉树。应机现彼。故云升也。表位渐增。不处人间。显位清净。故居天也。若天表净。何独妙高。妙有十义。如於法故。一者体妙。谓四宝所成。二者相妙。谓八方四级。三者色妙。谓四正色。北金.东银.南吠瑠璃.西颇胝迦。一切草木鸟兽等物.随所至处.则同其色。自常不变。四者德妙。谓八方猛风不能令动。五眷属妙。谓七金山。七重围绕。及七香海。海印旋流。六依持妙。唯天依住。得通者居。七作业妙。不离本处而镇四洲。映蔽日月而成昼夜。八生果妙。谓波利质多。能益天众。九为首妙。於四洲地.最在先成。十坚固妙。於轮围中.最在後坏。高者。高八万四千由旬。入水亦尔。下据金刚。上隣空界。顶上纵广。量亦如之。独出九山。故称高也。(【钞】谓波利者。波利此云徧也。亦曰周匝。质多罗.此云间错庄严。谓此树众色杂华。周匝庄严。或云圆妙庄严。即俱舍园生树也。故俱舍云。东北园生树。西南善法堂。论释云。其园生树。盘根深广五十踰[跳-兆+善]那。耸干上升。枝条旁布。高广量等百踰[跳-兆+善]那。挺叶开华。妙香芬馥。顺风薰满百踰[跳-兆+善]那。若逆风薰。犹徧五十。是诸天众游乐之所。余文可知。)十住之行.亦复如是。闻思修解而为妙体。四德八圣以为妙相。四辩为色。令物解同。虽同众音。自智不变。八法不动而为妙德。七支奉戒。金山围绕。七识流转而为海印。第一义天.依持而住。可以神会。非情能升。不离本处.徧应十方。映蔽佛日.及菩萨月。而成涅盘生死昼夜。生教行果而为妙树。世界初成。菩萨先出。为众生现种种资具。世界将坏。菩萨後没。为说上定。令免三灾。高者。具成八万四千诸度法门。自在障外。为众生故.入生死海。亦具八万四千诸度法门。据金刚性。隣胜义空。又智入佛慧.必穷其底。德超方便.逈出羣峯。为显十住功德妙高。是故须升妙高山顶。四王处半。旁而非正。表住不退。异信轻毛。故越彼天.居妙高顶。善财童子於妙峯山顶见德云者。亦表斯位。弥显有由。然上所释.皆圆教意。故下发心品云。应知此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与三世佛功德平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才发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共所称叹。不可同於方便教说。若观心妙高者。谓三昧须弥。寂然不动。无思无心。不收不摄。任性而定。称本心地。入佛智海。湛然不迁。是妙法乐。触境自在。合本性净。是四德宝而自庄严。斯则本觉如来。升法须弥之顶。(【校】上疏於四洲地.纂要及金陵会本作於泗洲地。又上钞园生树.准续藏.及俱舍论颂丽藏宋藏本.与论释诸本.应作圆生树。案圆生.树名。考俱舍本颂.与正理论.显宗论.光记.宝疏.晖疏.皆作圆生树。)

○三宗趣。

【疏】宗趣者。先约会。以十住行德为宗。摄位得果为趣。二品。以严处请佛赴感为宗。根缘契合说法为趣。

【论】此十住位中有六品经。一升须弥顶品。二顶上偈赞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发心功德品。六明法品。如是六品.共成十住法门。将释此品。义分为三。一释品来意。二以处表法。三随文释义。一释品来意者。明前於普光明殿人间地上.成十信之心已终。此妙峯之顶.明从十信入十住。入位之升进故。此品须来。二以处表法者。明此山於七重金轮围山.七重大海之内.出水高八万四千由旬。纵广亦尔。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白银。南吠琉璃。北玛瑙。上有四埵。埵有八辅天众。四八三十二。中心名妙高顶。天帝释在其上。居宝宫殿。通为帝释天。三十三天。总以帝释为主。帝释有四名。一名天帝释。二名憍尸迦。三名释提桓。四名因陁罗。大意名能主。为能为诸天作主故。此妙峯山.四宝合成。诸天宝宫殿.在上庄严。故为妙峯山。此山之外.七重金山.及七重大海。广量。金翅鸟.两翼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迅疾能飞。一鼓翼.万万九千里。七日七夜.方至其顶。其山在大海之中。形如腰鼓。崒然高耸。非以手足攀揽之所能登。为表此十住法门。创生如来智慧之家。为真佛子。不可以有生灭寻思观察。及多闻心想攀揽所得。故以妙峯山.用况表之。令後人仿学。山者。高胜义故。像此十住。住佛所住法身妙智慧海故。是出世高胜义故。妙峯山者。不动义。诸天所居。妙乐义。庄严义。像此位菩萨.以方便三昧。寂然不动.无思无心.不收不摄.任性而定。称平等理.与法身合。忽然妙慧从此定生。无始无明.总无所得。住佛妙慧。都无所依。得法妙乐.智慧庄严。出过情见。诸佛所说解脱微妙经典.无不解了。为生在如来智慧家故。三界无明.一时顿尽。唯有习气烦恼.渐渐以法治之。如下十住品云。佛子。菩萨住处广大。与法界虚空等。佛子。菩萨住三世诸佛家故。又如初发心功德品云。应知此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功德平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究竟平等真实智慧。才发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所共称叹。乃至震动一切世界。及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等。如文广明。不可同於三乘方便教说。地前三贤菩萨.得折伏现行无明。地上见道。为此经法教门。依一切诸佛根本不动智而发心故。以乘如来一切智乘而发心故。於此十住位中.能与如来同智慧故。不同三乘.但将三空观.且折伏现行。於此经中发心之者.从佛不动智而发菩提心。设有余习.还以无依住智治之。还是根本智。不伏不断。为本寂用自在故。无体可断故。无可伏故。设修三昧.任性净故。亦无收摄.亦不伏捺故。任自净故。设行分别.任性智慧.随事用为.亦无取舍故。如是任法调治习气。使称理智。令惯习增明。如佛愿行。而随事世间.成长大悲.不出不没故。以心境一真.无出没故。是故经中以阿修罗王等表之。处大海而不出不没等喻。问曰。何故不升四天王宫而超至帝释宫。答曰。为四天王在妙峯山半傍住。非是可表。升法顶处.至相尽.现智慧庄严.住不退故。善财童子於妙峯山.得忆念诸佛智慧光明门.同此位故。准例可知。以超情尘之迹.以山表之。非要登山也。已入如来智慧.於众中堪为主导故。非要为帝释也。三释文。如下。

○四释文者。此会六品。分为二分。初二品。方便发起。後四品。当会正说。前中初之一品。唯是由致。偈赞一品。义有两兼。一是方便。谓前品化主赴机。後品助化赞佛。主伴圆备。方演法故。二是所依。谓三天说法。各有偈赞。欲显三贤。皆依佛智。有差别故。离如来智无自体故。独为方便。甚抑赞辞。行向二会.同此科判。今初一品。长分十段。一本会齐现。二不离齐升。三各见佛来。四各严殿座。五皆来请佛。六俱时入殿。七乐音并止。八各念昔因。九同赞如来。十殿皆广博严净也。今初。(【钞】十段科中.皆有皆俱齐等言者。以约结通.周法界故。)

尔时如来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於树下。各有菩萨承佛神力而演说法。靡不自谓恒对於佛。

【疏】言尔时者。即前二会时。主伴齐徧。演前二会之法也。何须举此。欲明前会不散。成後会故。後必带前。合成法界无碍会故。一一诸会.无休息故。後後诸会.皆同时故。若散前会.即无後故。所以唯约觉树会者。此为本故。得佛处故。理实第二.亦同此徧。若同时徧.何有九会前後。若有前後.何名同时。应云。即用之体.同时顿徧。即体之用.不坏前後。犹如印文。

○第二明不离觉树。各升释天。

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

【疏】问。动静相违。去住悬隔。既云不离。何得言升。古有多释。一云。本释迦身.不起道树。别起应化.以升天上。一云。不起是报。升天是化。一云不起是法身。升天是化用。并非文意。以此文中.俱是毗卢遮那十身云故。(【钞】古有多释下。次叙昔顺违。昔有五义。而文三节。初并叙三师。二叙第四。三叙第五。以初三师并约三身。义类大同。欲并破故。先叙於昔。并非文意下。二辨违。通有二违。一违现文。去住皆是遮那佛故。二违经宗。十身非三身故。彼即是後二会。此即今文也。)一云。以去即非去.故名不起。非去即去.是以升天。如不来相而来等。若尔。但是升相离故。非是树下别有不起之身。故不可也。(一云以去者。二叙第四师。以不分三身。但就一身论性相故。即是事理无碍宗中之意。不违大体。不顺今文。)有云。此佛神通.同体业用。即住是去。去即是住。住是体徧。去是用应。应是体应。虽升後而不离前。体是应体。虽不离前而升後。若尔。何殊第三师。不起是法。又以住释於不起。而言住是体徧。何得独住菩提树耶。升天何得非体徧耶。菩提树下.宁非用耶。今显正义。然佛得菩提。智无不周。体无不在。无依无住。无去无来。然以自在即体之应.应随体徧。缘感前後。有住有升。阎浮有感.见在道树。天宫有感.见升天上。非移觉树之佛而升天宫。故云不离觉树而升释殿。法慧偈云。佛子汝应观。如来自在力。一切阎浮提。皆言佛在中。此不离也。我等今见佛。住於须弥顶。此而升也。文理有据。更以喻显。譬犹朗月.流影徧应。且澄江一月.三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南北。南者.见月千里随南。北者.见月千里随北。停舟之者.见月不移。是为此月不离中流而往南北。设百千共观.八方各去。则百千月.各随其去。诸有识者.晓斯旨焉。古德释此.略有十义。一约处相入门。以一处中有一切处故。是故此天宫等.本在树下。故不须起。然是用彼。故说升也。二亦约相入门。以一处入一切处故。树徧天中。亦不须起。欲用天宫表法升进。故云升也。三由一切即一。故天在树下。四由一即一切。树在天上。不起等准前。五约佛身。谓此树下身.即满法界.徧一切处。则本来在彼.不待起也。机熟令见.故云升也。是故如来以法界身.常在此.即是在彼。六约佛自在不思议解脱。谓坐即是行住等。在此即在彼。皆非下位测量故也。七约缘起相由门。八约法性融通门。九约表示显法门。十约成法界大会门。然此十解.前五玄门。次四所以。後一总意。欲成十义.相参而立。虽似杂乱.不违经宗。并可用也。问。带前起後.事理应齐。何故三贤。独有斯旨。答。显异义故。谓初二会.相隣接故。不假带前。此三人天隔越。故须连带。又此三会.同诠贤位。六已入证。不假带前。第七即位中普贤。居然不假。第八顿彰五位。体用已融。第九唯明证入。体用一味。故并皆不假。

○第三明各见佛来。

时天帝释。在妙胜殿前。遥见佛来。

【疏】约佛。则用从体起。约机。则境从心现。隣而未即。故云遥见。

○第四各严殿座。

即以神力庄严此殿。置普光明藏师子之座。其座悉以妙宝所成。十千层级.逈极庄严。十千金纲.弥覆其上。十千种帐.十千种盖.周回间列。十千缯绮.以为垂带。十千珠璎.周徧交络。十千衣服.敷布座上。十千天子.十千梵王.前後围绕。十千光明.而为照曜。

【疏】表严根欲之殿。为法器故。置师子座。表十住之法门故。文有十句。初总余别。总云普光明藏者。此是解位。智照法空。含众德故。从信始入.故有置言。别中初句约体。余并显严。皆云十千者。万行因感故。言层级者。万行熏成故。金纲防护。慈悲帐盖以育以覆。四摄缯绮.以为周垂。圆融行愿.交络万善。柔忍惭愧.以覆法空。第一义天.清净梵行。绕斯法体。一一智照。故曰光明。於生死中.遣长夜暗。举斯果德。令物行因。下行向中。约位渐增。表法无异。

○第五请佛居殿。

尔时帝释。奉为如来敷置座已。曲躬合掌。恭敬向佛。而作是言。善来世尊。善来善逝。善来如来应正等觉。唯愿哀愍。处此宫殿。

【疏】於中三业崇敬.以为请仪。言善来者。应机来故。不来相而来故。带法界会来故。三称善者。喜之至故。举三号者。略叹德故。愿哀处者。希仗胜田。生大福故。

○第六俱时入殿。

尔时世尊。即受其请。入妙胜殿。十方一切诸世界中。悉亦如是。

【疏】谓根缘契合。成益不虚。十方如是。通上六段.入殿事讫。故一结通。下四段文.殿中之事。

○第七乐音止息。

尔时帝释。以佛神力。诸宫殿中所有乐音。自然止息。

【疏】谓摄散归静。得定益故。

○第八各念昔因获智益也。

即自忆念过去佛所.种诸善根。而说颂言。

【疏】散缘既止。胜德现前。寂然无思。发宿住智。种善根者。即下十佛。曾入此殿.闻法供养故。亦表见自心性。同昔佛故。

○第九同赞如来。

迦叶如来具大悲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疏】然三世诸佛.皆於此处说十住法。独赞十者。表说十住。及无尽故。所以赞者。义乃有四。一十佛曾处。则殿胜可居。二互举一德。例赞本师。三叙昔善根。庆遇堪受。四昔佛同说。表法常恒。文中先明此界。後辨结通。今初。十颂各上半标名赞德。上句别。下句通。下半以人结处。唯初一句.诸佛不同。然佛别名。多因德立。赞者取德.以释上名。初迦叶者。此云饮光。若从姓立.示生彼族。若就佛德。一者身光。蔽余光故。二者悲光。饮蔽邪光故。

拘那牟尼见无碍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疏】拘那牟尼。旧曰金仙。亦云金寂。寂故无碍。金故明见。

迦罗鸠驮如金山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疏】迦罗鸠驮者。具云迦罗鸠村驮。此云所应断已断。如金已净。如山不动。亦可见无碍者。是此佛德。如金山者。是前佛德。

毗舍浮佛无三垢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疏】毗舍浮者。亦云毗湿婆部。毗湿婆者。此云徧一切也。部者。自在也。亦云徧胜。无三垢故.无不自在而超胜也。三垢.现.种.及习。

尸弃如来离分别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疏】尸弃。亦云式弃那。此云持髻。亦云有髻。无分别智。最为尊上。处心顶也。又髻中明珠。即无分别也。

毗婆尸佛如满月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疏】毗婆尸者。此翻有四。谓净观。胜观。胜见。徧见。如月圆智满。是徧见也。魄尽惑亡。是净观也。既圆且净。是胜观胜见也。

弗沙明达第一义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疏】弗沙。亦云勃沙。此云增盛。明达胜义。是增盛也。

提舍如来辩无碍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疏】提舍。亦云底沙。西域训字。底逻那。此云度也。沙是皤沙。此云说也。谓说法度人。或但云说。辩才无碍者。即能说也。

波头摩佛净无垢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疏】波头摩者。云赤莲华。身心如莲华。净无尘垢。

然灯如来大光明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疏】然灯者。智论云。此佛从初现生。乃至成佛。举身常光。如然灯故。身智光明.普周称大。然十中後七乃过去劫佛。如何贤劫曾入殿耶。古释有二。一约时劫相即入故。二约其处有粗细故。粗随劫坏。细者常存。如法华。天人见烧我土不毁。又梵王见净。身子见秽。今此天帝.是大菩萨。同梵王见。亦佛加故。

如此世界中.忉利天王以如来神力故。偈赞十佛所有功德。十方世界诸释天王。悉亦如是。赞佛功德。

【疏】二结通十方。可知。

○第十殿皆广博。即示如意相。

尔时世尊。入妙胜殿结跏趺坐。此殿忽然广博宽容。如其天众诸所住处。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疏】广殿同处.以遣局情。亦表廓大慈悲.等众生界。又如来入殿.即觉智现前。忽然广博.则身心无际。十方已下。通结无尽。唯结後四。前已结故。

【论】随文释义者。云不离菩提树者。明菩提体.无去来远近处所.可离可到故。又如来智身无表里。体徧周故。又法界非大小。毫刹相容故。又心境无二相.无中边方所故。又诸法无自性.一多恒圆满故。帝释遥见佛来者。有二义。一事。二表法。一事者。为如来於无去来性.示去来之相.故言遥见。二表法者。明帝释示同未悟。不见如来智身徧周.与心一体。故言遥见佛来。又信解为遥见。自心入位为佛来。帝释即以神力庄严此殿者。亦有二义。一事。二表法。其事可知。二表法者。自加行也。安置普光明师子之座者。亦有二义。一约位置座。二约帝释自德根堪。一约位置座者。约此十住位中法位也。为十住中。得一切诸佛智慧光明之藏。於一切法自在无畏。故置此座。如十行位中。於夜摩宫中化作宝莲华师子之座。此约行位.在一切生死.具大悲。行万行。以理智体得无染故。以是义故.以莲华为座体。在此十住位中.以得一切诸佛智慧光明.普照万法。故安置普光明藏师子之座。此十住中.安置其座.十千层级。十行中.化作百万层级师子之座。为十住位中.初始入位。明须弥之上.犹连地居。明心有所得.从信创会见法之报。以此义故。师子座须有安置。又方便三昧.是安置故。十行位中.约十住位中理智妙慧功成。即十行位中.以妙用而化其座。又约行.从空而立。还约位在夜摩空居之天。云座十千层级。又百万层级。及帝释天宫夜摩天。总明随位升进行相。若也正入法智慧流。不出毫尘.徧诸刹海。其座乃至十回向十地.高下严饰.各各随位不同。准例知之。其座上庄严皆十千者。明万行报得故。令发心入位菩萨。识果行因.无疑惑故。从曲躬已下。明帝释於如来致敬。请佛入宫。明行谦行也。如来受请。明从信入住。如文可知。帝释得宿念力.於过去佛所种善根.说颂叹佛者。明以三昧力.自见身心体性同古今佛智慧善根故。已下十佛。是当位之功用合古也。前之三佛.是此今贤劫中佛。後之七佛.是前劫中佛。以明创入十住之门.古今法则相会。明古佛今佛.法不异故。入此位者.会同不别故。言吉祥者.叹此山顶。是福善之处故。明升进者.以三昧力.身心不动如山王。总会古今诸佛同智慧故。如此世界中忉利天已下.有四行经。於中义分为四。一举此世界叹佛功德。二总举十方同然。三尔时已下。明如来入殿升座而坐。四明其殿忽然广博。普容诸天住处。此明约如来无自他之德合然。令大众得见。以明令大众入位同此。已上释升须弥品竟。大约此明以三昧力.正入定时。身心荡然。称法界性。无表里。光明朗彻。是忽然广博义。亦是普光明藏师子之座义。智慧现前。是佛来义。一一如是会理修行。不可但逐名言也。(升须弥山顶品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二十九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