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唐人绝句启蒙 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王绩 (585—644)[1]

隋灭后,唐王朝于公元618年建立。王绩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或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在隋和唐都做过职位不高的官。不过他主要的生涯是在隐居中度过的。他敬仰晋代诗人陶潜,躬耕并好饮酒,诗文也很受陶的影响。在唐开国后几十年中,齐梁的华靡浮艳的诗风还盛行,王绩所写的诗朴素自然,自成一种艺术风格。

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这首诗可以略见他的生活和诗风的一斑。

处士是对不任官职而隐居的人的客气称呼,不知王处士是什么人,从诗可知是王绩的好友,因此见到他感到欢喜。北场指屋北的田地,东皋指屋东的高地,芸与耘通,芸藿是锄豆,刈黍是割谷子,都是农活。这两句写诗人从事农业劳动的闲适态度,很有田园风味。在满月光辉下有萤火虫飞来飞去,已经很够赏心悦目,在这样幽美环境中又遇到友人,喜悦的心情就含蓄而又自然地表达出来了。

* * *

[1]. 即公元585年至644年,省去“公元”和“年”字,以下仿此。——编者注

卢照邻 (637?—689?)

幽州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县一带)人,曾经做过不大的官。因病辞官住到太白山中,迷信,妄服丹药中毒,手脚都残了。疾病折磨得他苦痛不堪,投水自杀了。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他们的最重要贡献是在五言律诗方面,不过也写过较好的五言绝句。

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曲池大概是指池形说,非方非圆;曲岸,即弯弯曲曲的池岸。浮香指荷花的香味,借香指花;圆影指荷叶。从三四句看来,似借荷花以自喻。结合诗人的不幸生活看,有自叹过早飘零之感。

骆宾王 (640?—684)

骆宾王这个名字,你们是知道的了,因为你们读过他七岁时作过的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他是义乌(在今浙江义乌县境)人,因为讽谏武则天被下狱。后遇赦任临海县丞,终于弃官而去,可见很有气节。当徐敬业举兵反对武则天时,骆宾王为他写了一篇《讨武曌檄》,虽然武则天也称赞他有才华,可是若被捉住,也要砍头的。在徐失败后,一说他自杀了,一说他隐名藏起来了,一说他被人杀了。他的一生是很不幸的。他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易水出河北省易县境。战国时燕太子丹在这里送荆轲去刺杀秦王,所以诗的头两句写到这段史事。荆轲去秦,是要迫使秦王退还六国领土,失败被杀,所以他临别时所唱的两句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成了预言。“冲冠”,就是“怒发冲冠”的意思,表示当时大家激昂慷慨的情况。后二句写荆轲虽死,今天易水仍寒,英气还永存人间。诗是送别,但既未说明所送何人,也未写离愁别恨,为赠别诗别创一格。不过借史咏怀,既可见诗人的风格,也可见他对友人的情谊。

李峤 (644—713)

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二十岁前就中了进士,对当时的文人说,可以早做官,是一大可喜的事。他还算官运亨通,不过之后也遭到贬谪。他与初唐四杰的另外二人王勃和杨炯早期有交往。

中秋月 (二首录一)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魄指月光,圆魄就是圆月。一般认为满月可以普照四海,其实相离不远的地方,天气就可以很不一样,更不必说千里以外。诗的意思当然不仅指明这一天文常识,而是蕴含着“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意思。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原是看不见的,这几句形象化的描写,却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形象化是诗的主要艺术手法,据说形象思维可以使右脑发挥潜力。照此说来,那古典诗歌不仅可以美化情操,对于发展智力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了。

杜审言 (645?—708?)

原籍襄阳,从祖父起迁居巩县。他于咸亨元年(670)中进士,颇以文学自负,青年时期就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人称为“文章四友”。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所以杜甫有诗句“诗是吾家事”。至于说“吾祖诗冠古”,这个评价就未免太高了。

赠苏绾书记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苏绾生平不明。书记是幕府中掌管文牍的人。翩翩是长得漂亮。为许,是“为什么”。从戎赴朔边,到塞北边疆从军。红粉指妇女,这里指的是友人的妻子。燕支山在今甘肃山丹县南,产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因又名胭脂山。三四句写友人妻会度日如年,计算他何日归来,不要经年不归。末句似乎还有微妙的弦外之音。

王勃 (约650—675?)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是王绩的侄孙。年纪很轻时,因《滕王阁序》一文被人赏识,得做几任小官。后因诸王嗜斗鸡,戏为“檄鸡”一文得罪皇帝,被斥逐。往父亲谪地交趾省亲,船沉溺死海中。但在他现存文集中有死年以后的文章,有人因此又对溺死提出疑问。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首诗第一句只有五个字,就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可见读古诗有时有困难。我一向喜欢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办法,只求了解大意就可以了。不过听说你们在中小学考试时,一字一词与“标准答案”不同,虽说意思完全不错,也要扣分,我就不敢将我的办法传授给你们了。但又没有“标准答案”,这可真使人伤脑筋。好在现在虽然考试既严又多,也不一定就考到这首诗,你们也不会在猜题时想到这首诗,我们就一知半解,采取一个解释吧。

这首诗另有一个题目“思归”,既又题“山中”,可以想象因江行不通,滞留山中,望长江而悲叹,所悲者是“滞”。为什么悲呢?“念”离乡万里,待归不能如愿。因悲而念,念而更悲,一二句就贯通一气了。高风黄叶是秋肃的形象描写,黄昏时分又增加了凄凉气氛,归心似箭而又不能成行的悲愁就充分表现出来了。

杨炯 (650—695?)

陕西华阴人。因为有点才气,颇为骄傲。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自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可见他是不大佩服王勃的。他留下《盈川集》三十卷,诗一卷,但只有一首绝句。

夜送赵纵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杨炯这首诗涉及一个有趣的故事。战国时有秦国和赵国,赵国有块珍贵的和氏璧,秦王听说了,送信给赵王说,愿用十五座城换取此璧。赵王派蔺相如去献了璧,但秦王无意如约割城,蔺相如设计怀璧回到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杨炯的朋友姓赵,所以他用了这个典故,表示对朋友的器重。第三句的“旧府”指赵纵的故乡,也就是和氏璧的故乡。这种历史的联想表示他们友谊的亲切。

这位蔺相如还为赵国立过不少功,因此很被尊重。同时赵国还有一位武将廉颇,很有军功,心里不服,多次侮辱蔺相如,但蔺宽宏大量,以国家为重,毫不报复。廉颇很受感动,袒胸负荆,亲自向蔺相如赔罪,两个人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韦承庆 (约651—706)

唐朝初期的一个诗人,只留下七首诗。他曾被流放到现今的广东地区。

南行别弟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澹澹”是水流动的意思,“悠悠”表示离别的忧思又深又长。这两句诗比喻离别的忧思像流动的长江一样。这样的比喻是诗中常见的。

第三四两句却是诗人的妙想天开了,他觉得花也对他表示同情,默默无声地落到地下,兄弟离别的忧思就又美又活地传达给读者了。

宋之问 (656?—712)

虢州弘农(河南陕西商洛一带)或汾州人。因巴结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在朝廷做了官,张被杀后,宋也被贬官放逐到泷州,即现在广州地区。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他被贬到泷州后,逃回洛阳。这首诗大概就是这时所写的。汉江就是汉水,长江最长的支流。他在被放逐期间,从冬到春几个月接不到家信,思念不安的感情是不难想象的。在向家乡行近的时候,不明了家里的情况,既想知道,又不敢问,后两句诗把这种心理状态表现得真实深刻,很有感动人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逃出沦陷的北平,家人还滞留在那里,往往一两个月无信,我很不安,总想起这首诗来。一天收到来信,我还仿这首诗写了一首绝句:“烽火音书绝,经旬复历月。今朝锦书来,疑是天上雪!”

郭震 (656—713)

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县)人,十八岁中进士,为人重侠气,不拘小节。武则天很赏识他的《宝剑篇》,之后在几朝都任官职。

米囊花

开花空道胜于草,结实何曾济得民。

却笑野田禾与黍,不闻弦管过青春。

米囊花就是罂粟花,花朵极为艳丽,结籽如粟粒,可炼成鸦片。英国人过去贩卖鸦片,毒害中国人民,因禁烟引起鸦片战争,中国人民遭受到长期的灾难。这首诗我们读起来就更觉得有意义了。

白白说米囊花开花比草好看,它结的果实哪能救济百姓。却笑田野里的粮食作物,听不到弦管乐声,虚度了青春。末句我只以意推测:讽刺达官贵人吸鸦片,享受奢华歌舞生活,米囊花也陪同享受了。不确知唐人是否已经有吸鸦片的习惯。

子夜春歌

青楼含日光,绿池起风色。

赠子同心花,殷勤此何极。

子夜秋歌

邀欢空伫立,望美频回顾。

何时复采菱,江中密相遇?

《子夜歌》相传是东晋时的女子子夜所创制,是乐府吴声歌曲。它的变调有《子夜四时歌》,多为恋歌,在民间极为流行。以后诗人多有拟作。

青楼原指富贵人家女子的闺阁,含日光是被阳光照耀。二句是起了风,池塘有微波,因景生情,以表示爱意的同心结赠送情人。

“欢”是女子对男子、“美”是男子对女子的爱称。站着相望而不能亲近,只好希望采菱时在江上密遇了。

贺知章 (659—744)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于天册万岁元年(695)前去长安考进士,之后在那里做官。性放纵,自号“四明狂客”,天宝元年(742)回家乡学道。同李白、杜甫都是朋友,但他只写了几首好诗。

回乡偶书 (二首录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写得十分浅显易懂,但是怀乡的深情和回乡的喜悦,表现得既自然,又深刻。我读这首诗觉得特别亲切,因为童年在私塾读过。我1926年夏回乡省母,离乡不过三年多,却问给我送茶的二弟是谁,引起哄堂大笑。若是我离开三十年回来,大概孙辈们也会“笑问客从何处来”吧。

提到怀乡,我顺便讲个故事。晋代有一个张翰,原也在外面做官,秋风起时,突然想到家乡的“莼羹鲈脍”,便辞官回到故乡去了。这件事传为佳话,用为辞官回乡的典故。莼是一种水里生长的菜,它的味道很美,鲈据说是杭州附近产的一种鱼,可惜我还未品尝过。

我还就《回乡偶书》,想讲点读古典诗的常识。汉字古代的读音,有些与现代不同,例如“衰”就读作“摧”,“来”读作“雷”。现在有人读古诗也这样读。不过我们按今音读也可以。诗中的字有的也不同,如:“离家”有的作“离乡”;“无改”有的作“难改”或“不改”。“笑”也作“借”或“却”,我们选一个自己认为好的就行了。

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稽山即会稽山,在绍兴境。雾消后显得高峻。镜湖水面原来很大,所以无风也有波浪。莫要说春天过去就没有花了,因为还有菱和荷花(莲)可采。三四两句表现了诗人乐观主义的精神。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是一个女子的名字,源出乐府吴声歌曲古辞,以后泛称年轻貌美的女子。诗第一句把柳树比作她,第二句从她的“妆”把柳丝比作“丝绦(丝带)”,柳便成为很美的形象了。下二句的想象从前二句生发,但很奇特:原来这丝带似的细叶是二月春风剪出来的。这里蕴含着对大自然的赞歌。

张纮 (生卒年代不详)

武则天时应试登第,曾官监察御史和左拾遗,后贬司户。存诗三首。

怨诗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雁是候鸟,冬天飞往温暖地带,春天回归北方。萤火虫夏天才有。二句表明离别已有一年多时间了。征客指被征去作战的丈夫,那时要自备武器和衣裳,现在连必备的寒衣也无从寄了,怨情是很自然的。唐代征战频繁,服役时长,怨妇很多,不少诗人写诗代她们诉苦。这首诗通过一件日常的小事,表达了妇人关心丈夫艰苦安危的真挚感情,文字朴质,毫无雕饰。

张说 (667—730)

洛阳人。历任四朝官吏,曾两次入蜀。诗文力矫前代浮靡之风,讲究实用和风骨。

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第一句说诗人心里想争取时间早回家,第二句说预先定好了往返的日期。料不到不能如期回到洛阳,秋风却比自己先到了。前二句的好处在用字极为精炼,却把旅客思归的心情写活了。三四句不直写误了归期,却委婉责怪秋风先到,诗思和艺术手法都很奇巧。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梁六是潭州(今长沙)刺史梁知微,诗人的朋友。洞庭山即君山,梁路过巴陵(今岳阳)入朝,诗人从巴陵附近的洞庭湖送别,写了这首诗。首句、二句写从巴陵见到洞庭秋色,并见到湖水中的孤峰即君山。这个山本来是很美的。有不少诗人吟咏,这里只称为“孤峰”,隐约暗示作者谪居巴陵的孤寂心情。第三句写到关于君山的神话传说:一说这是舜的二妃湘君居住的地方,一说水下有玉女居住的金屋几百间。这些传说飘缈恍惚,是诗人心情进一步的含蓄写照。末句写诗人孤苦的心,随着悠悠的湖水,送友人入朝,而自己仍然只能留在谪地,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张九龄 (673—740)

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县)人。唐玄宗时曾任宰相,敢直言进谏,曾预料安禄山要造反,但玄宗不听,留了后患。后被李林甫排挤去位,诗风清淡,对王维、孟浩然有些影响。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诗的题目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内容都写妇女思念外出的丈夫。这首诗的头两句写丈夫外出已久,妻子无心收拾织机织布了。三四句以满月夜夜减少光辉,渐成残月,来比喻妇女思夫,身心憔悴,既表现了她的美容日衰,也表现了她的心灵纯洁,爱情真挚。

王之涣 (688—742)

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及附近地带)人,解放后出土的墓志铭使我们略知他的生卒年和少数事实:他做过县尉小官,所写的诗多为乐工谱曲歌唱,流行一时。可惜诗只存下六首。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是唐代登临胜地,原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西南城上,后被水淹没。“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沈括《梦溪笔谈》)中条是中条山,大河是黄河。诗的前两句写太阳从远山后面落下去,黄河经过楼前一直流入东海,既写了可见实景,又想象到远景情况,将一幅美丽山河宏图缩绘到读者眼前了。后两句更深一层,写要再想扩展眼界,还必须更上一层楼才可以看到无穷美景,画面就更为广阔了。对大自然宏观描写,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人们常用这两句诗鼓舞人的雄心壮志,向更高的理想攀登是很自然的。

凉州词 (二首录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是宫调曲,词是这个曲的唱词。这类诗总写边塞生活和风光。一片即一座。古代一仞为八尺,万仞极言山高。羌笛是从羌族引进的乐器。《杨柳》即《折杨柳》,古人常用笛吹奏这支曲子表示惜别,意含哀怨。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末句诗意含蓄而丰富,既怜戍边将士的艰苦,又刺封建王朝对他们的淡漠。

这诗的首句头两字,有人主张应为“黄沙”,重写实手法,指当地漫天黄沙的实况。有人主张应为“黄河”,重浪漫主义写法,想象到千里外黄河源头,荒凉画面更为广阔。

关于这首诗,还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皇家乐队歌女举行宴会,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也同去酒家喝酒。四个美丽姑娘歌唱入乐的绝句。三人打赌,听谁的诗被唱次数最多。唱的第一首是王昌龄的,第二首是高适的,第三首又唱的是王昌龄的诗。王之涣有点着急了,但指着最美的一位姑娘说:“听她唱,若不是我的诗,以后就不敢同你们比诗了。”她唱的恰恰是这首《凉州词》,三人鼓掌大笑。当她们知道这三位就是写绝句的三位诗人时,便行礼请他们参加了宴会。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这是一首在宴席上送别的诗。漫长的河堤旁绿色春水缓缓向前流动,田间的小沟(畎读犬)汇入漳河一道向前流去。这两句仿佛只是写景,实际上悠悠春水隐喻离愁,小沟能汇入漳河一道前流,而自己却只能看着友人远去,也就含蓄地表现了离愁。怀着这种心情,诗人劝慰自己不要去听送友人远去的棹声,因为离愁过重,桃溪水浅处就要使船载不动了。诗人用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把离情写得多么动人啊!末句使人联想到李清照的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孟浩然 (689—740)

湖北襄阳人。官运不佳,隐居终老,但与李白、王维、王昌龄既有友谊,也互赠诗,王维并为他画过像,所以生活并不寂寞。他的诗淡泊隽永,有很美的意境。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浅显易懂,但像橄榄一样,细嚼才能尝到回味。读很多好诗,都要像细嚼橄榄一样,不能囫囵吞枣。从第一句我们体会到诗人的襟怀是开朗的,精神是乐观的,所以睡得又香又甜,一觉醒来,天已破晓,听到处处鸟啼,心里充满了喜悦的感情。但又记起曾经听到风雨的声音,便立刻关心喜爱的花,不知被风雨吹落了多少。但这只表现爱春情切,惜春意深,并无伤春的情调。诗人的感情像水面上的涟漪,文字像花香鸟语,自自然然地引读者进入美妙的诗的境界。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建德江指新安江经过建德的一段。烟渚,水中的小洲,被烟雾所笼罩。客愁新,新的愁思。三四两句写在船上所看到的景色:田野广阔,远远看去,树显得比天还高;江水澄清,照在水里的月亮离人很近。美景佳文,引人入胜。

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恋翠微。

上人,具备德智善行的高僧。兰若,寺院的意思,原为梵语“阿兰若”的省语,是寂静而无苦恼的地方。翠微,轻淡青翠的山色。寺院无人,只看到水鸟飞翔。黄昏时下山,听到泉声,愈加贪恋地回顾青翠的山色。幽静的山中美境,诗人的形象和心情都生动地显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王昌龄 (698—755?)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安史乱起还乡,被刺史闾丘晓杀害。他与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诗人都有交情。他的边塞诗或写将士奋勇报国,或写军中生活艰苦及军人思乡,无不文字精炼,感情深厚,这些诗和写其他内容的七绝,可以同李白比美。

从军行 (七首录三)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是乐府题名,内容写边塞军旅生活。王昌龄用此题写了七首七绝。这里选的第一首头二句写一兵士黄昏时独坐在烽火台旁的岗楼上,被青海湖吹来的风吹拂着。古时在敌人侵犯时,燃烽火报警。他一边吹羌笛奏乐府曲《关山月》,一边思念万里外的妻子正在为他发愁,无法排遣。“无那”,无可奈何。“金闺”,妇女居室,指妻。这首诗先写可见可听的有边塞特色的事物,也就是偏于写景叙事,最后一句抒情,怀念故土和亲人的深情又用对方的愁念表达出来,就更委婉动人了。

第二首选诗也先写景,突出边塞特色;三四句写苦战和击败敌人的决心。青海即青海湖,雪山即大雪山,首句说湖上的云使人看不清雪山了。第二句诗的解释很不同,似乎连同第一句,看为一幅广阔画面较好,就是在雪山以西的荒漠中有一座孤城,同玉门关遥遥相对。这既显示出诗的雄伟气魄,也符合当时西北边陲的实际情况。第三四句说的百战之后,身上的金甲都破穿了,可见战争很艰苦。楼兰是汉代西域一个国名,这里泛指敌人。这首诗气势雄浑,文字精炼,语气豪迈,为边疆御敌战士增色,在防卫祖国的正义战争中是很有意义的。

第三首的头二句写沙漠中狂风卷起沙尘,使太阳都黯然无光了,出征的兵士只好半卷起军旗从两辆战车相对竖立起来做成的门走出去作战。三四句写后面还有军队要去增援,可是前军报告已经渡过黄河上游支流洮河,夜晚在那里战斗时,活捉了吐谷浑(读土欲昏)。吐谷浑原为古代鲜卑族游牧部族,这里借指敌军首领。这首诗不直接写战争场面,只用最后一句点出辉煌战果,使读者大有想象的余地,这是绝句艺术的特色。

出塞 (二首录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为防匈奴入侵,筑了长城,自然要设关。汉时匈奴时时侵犯,设关防守,也要修整长城。明月和关是从秦汉两朝说的。第一句从前代边患写起,引起许多联想,与当时的边患联系起来,就知道边患十分严重,边塞的战争不利,是十分艰苦的了。这样,第二句就来得很自然了。征夫战久思家,思妇引领盼归,意在言外,十分含蓄。久战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自然引起思慕以前名将的心情,希望能得到将才大振军威,使匈奴不敢度过阴山。有人主张“龙城飞将”应为“卢城飞将”,指汉名将李广,他曾被匈奴称为“飞将军”。有人主张“龙城”不误,指汉名将卫青,他曾攻匈奴,直到龙城。“龙城飞将”乃二事合用,泛指立边功的名将。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汉代匈奴常用为根据地入侵。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一位少妇原来是无忧无虑的,春天来了,精心打扮一番,原想上楼去欣赏明媚景色,忽然看到陌头柳色青青,心理起了微妙的变化,尝到愁的滋味了。悔不该教丈夫外出过戎马生活,谋求官职。诗表现了少妇天真无邪而又多情善感的性格。

长信秋词 (五首录一)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汉代班婕妤失宠居长信宫,相传她写了一篇《怨歌行》,以团扇自喻,恐秋凉被弃。王昌龄借用这个故事,写唐代宫廷妇女,她们也往往因色衰而被弃。诗的头两句写天将破晓,开开殿门,用扫帚打扫之后,百无聊赖,挥扇徘徊。下二句仍用班婕妤的故事,昭阳是得宠的赵飞燕姐妹所住的宫殿。这里用了一个极巧妙的比喻,说自己的容颜已经不如乌鸦,因为它还能从昭阳带来日影,即太阳的余晖,所比喻的自然是帝王旧时的恩宠。表达的方式委婉含蓄,新颖别致,增加了艺术的魅力。

芙蓉楼送辛渐 (二首录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遗址在旧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王昌龄当时被贬谪后任江宁宰,在今南京。他既然在芙蓉楼宴别辛渐(生平不详),似乎他们是在下雨天沿江到吴国旧地润州了。他黎明送辛渐从那里渡江去洛阳,途中只见到孤耸的楚山。楚同吴一样,也指润州地带。王昌龄遭人谗言诽谤,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坦然处之,保持着一颗纯洁如冰的心,诗人特别请他的朋友把这一点告诉洛阳亲友,同他的生活经验有密切关系。雨夜孤山的环境气氛,渲染出诗人的内心抑郁和与好友离别的悲伤,临别不只向洛阳亲友泛泛问候,而以极美的比喻表白自己的洁白心灵和不畏谗言的气概,足见他们之间友谊的深厚。

采莲曲 (二首录一)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少女的罗裙同荷叶一样是绿色,荷花紧紧靠着她们的面颊盛开,她们已经同荷花混为一体,在池塘中看不见了,直到听到她们唱歌的声音,才知道有人从荷丛中来了。这是人同大自然、诗画音乐融为一体的杰作。

祖咏 (699—746?)

洛阳人,开元十二年(724)中进士。他与王维是诗友,存诗三十六首,多为写景。

望终南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山在西安南边约六十里,雪后初晴最容易看清楚。阴指山的北面,看来最为美丽,因为阳光照耀着积雪,仿佛浮在云端一样。而且阳光一照积雪,树顶上便闪射出彩霞般的颜色。我们常说“雪后寒”,末句将余雪给人的感觉也写到了。“秀”写得形象化,读者闭眼就可以看到那美景。“浮”“明”“增”用得极为生动。

唐代文人要想做官,必须经过科举考试,试时要写十二句六韵的五言排律。可是祖咏接到此试题后,只写了这么四句就交卷了。主考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写完了。这个故事对为文作诗都很有启发:意思写完,就不要画蛇添足了。

别怨

送别到中流,秋船待渡头。

相看尚不远,未可即回舟。

诗很简单,但感情很自然真挚。

张旭 (生卒年代不详)

吴(今江苏苏州)人,草书名家,世称“张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把他写得栩栩如生:“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极尽其醉时豪放,得意挥毫,变化无穷的状态,认为他是能传汉张芝草圣的人。留有诗六首。

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留客本来是一件日常的小事,但也需要一点生活的艺术;再写成一首好诗,就更要有点艺术才华了。客人喜爱山景,但微阴欲雨便想归去,诗人开头便把春光明媚的山景概括地写出来了,接着写到他欲归只是怕下雨湿衣。根据他这种心理,诗人进一步写即使天晴,到山的幽深处欣赏美景,云雾也会弄湿衣裳呀。除非友人毫无风趣,我们想他是会留下来同诗人共同欣赏山林美景的。

清溪泛舟

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

笑揽清溪月,青辉不厌多。

征棹,行动的船。薄暮,天傍晚。劳歌,劳动者所唱的歌。清溪月,澄清河水中的月影。青辉,明亮的月光。一边坐船缓行,一边高唱民歌,还笑着去捞水里的月亮,真是赏心乐事!我们到海河上去试一试好不好?

王翰 (生卒年代不详)

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景云元年(710)中进士。他性情豪放,喜游乐饮酒。杜甫诗句“王翰愿卜(一作“为”)邻”,是说同他做邻居是荣幸的。他的诗为时人所重,惜只存十三首。

凉州词 (二首录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现今甘肃武威地区。夜光杯,据说周穆王时,西胡献精美白玉制成,夜间发光的酒杯,称为夜光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葡萄原自西域传入汉。诗的头二句就写出了边疆的特殊景色,因为琵琶是外来乐器,习惯在马上弹奏。头二句似为凯旋后大开宴席,奏乐催人饮酒的欢乐场面。乐极生悲,人之常情,在这种场合想到阵亡的战友也很自然。三句写为胜利而狂欢,末句写念死亡战友而伤悲,并没有什么矛盾。

我1922年在安庆,在商品陈列所做点义务工作,天天听一个老古董商人一面饮酒,一面朗诵这首诗。我想他最欣赏的恐怕是第一句,我那时大概因为厌恶内战,倒最欣赏末句。

崔国辅 (生卒年代不详)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说吴(今苏州)人。开元十四年(726)中进士。他的诗清新有民歌风味。

采莲曲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着采莲舟。

溆,池塘岸边,用“玉”字形容,可见整洁;花争发,岸上百花怒放。以“金”形容塘是同“玉”相对,是说阳光照耀,闪烁如金;水乱流,是采莲青年男女的船在水上行驶的结果。这两句将环境写得美极了。三四两句写活了青年男女相依相爱的情况,他们的纯洁心灵,活泼情态,跃然纸上。

小长干曲

月暗送潮风,相寻路不通。

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上首“采莲曲”和“小长干曲”,都是旧乐府歌曲名。小长干遗址在南京的南边长江岸上。月暗,月光朦朦胧胧;湖上微风吹拂。相寻是一个青年去寻找心爱的情人,但是路走不通。不过采菱的歌声不停,他闻声就知道情人在池塘中采菱。在这类抒情小诗中,主要内容是写青年劳动者间自然健康的爱情。这类诗可以培养人们有纯洁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古意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这首诗的作者说法不同,不必考证,这类情形常有。把台阶上洁白如雪的霜扫尽之后,回到屋里放下帘子,避免见到月光,加重相思的苦恼,却弹起了一种类似竖琴的乐器解闷。古人写这类诗常标题为“古意”,现在看来似乎有些迂腐了。

王维 (701—761)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又被称为王右丞。晚年半隐居蓝田辋川。前期虽然也写过边塞诗,但主要作品为山水诗,有不少佳作。他兼通音乐书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是重阳佳节,是日登高避难是古老风俗,以后就是玩赏的佳节了。王维的家在父代迁移到蒲(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以东,因此称山东,他当时离家在长安,所以成为异乡的独客。他写这首诗时才十七岁,想家思念兄弟是人之常情,遇到佳节自然也就加重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就不是偶然的了。

茱萸是一种香味很浓烈的植物,登高时插在头上,据说可以祛恶避祸。从自己的孤独思家的感情,写到远处兄弟发现少一人而怀念他,就把两处兄弟的深厚情意融成一片,成为朴实而真诚的好诗了。不用空泛的词句,而用和佳节相适应的一件具体事情表达真情实感,是高明的诗的艺术。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是《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皇甫岳是王维的好友。头二句极写山中寂静,没有外面事物干扰,内心宁静,所以连桂花落下也可以察觉。寂静的夜晚,不易看清周围的东西,所以山显得空,更显得静。月亮突然出来,静中容易被月光所惊,山鸟从山涧中时时鸣叫一声,读者更容易体会春涧幽静的意境了。“鸟鸣山更幽”,用在这里就更为适当了。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柴(即砦、寨)音寨,意为栅栏。诗中未写鹿,大概已无鹿,只是一个风景点了。第一句写不见人影的空山,当然十分幽静,应该是万籁无声,才算空静了。第二句却写到人语声,似乎有些矛盾,其实这正是诗写得微妙的地方。第三句的“深林”给“不见人”作了委婉的解释,因为他们被林遮蔽住了。人语声一衬,不仅破坏不了幽静,却加深了幽静的气氛。这使我想到王籍的诗句:“鸟鸣山更幽。”

深林总是不见阳光,十分幽暗的,这同首句所写的气氛十分和谐。地面长满青苔,也给人一种凄凉之感。但是落日余晖照到青苔上,色彩就会起魔术般的变化,使人感觉明快。诗人引我们进入微妙变化的诗境,享受生活妙趣。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取诗人生活的片段成诗的。王维是诗人、画家、音乐家,他的这首诗把我们引入诗画音乐融为一体的境界。苏轼说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很适当的评语。我们可以补充一句:他的诗平淡自然,韵味近似天籁。

篁是竹,下面的林也指竹,这是又幽静,又密植的竹林,不是零散几棵。诗人独坐在竹林中,天空有明月照耀,一时弹琴,一时长啸(即吹口哨),自然吹的是心爱的歌曲。这不是充满画意,又富有音乐美的情景吗?这诗也是诗人的纯净心灵和崇高人格的化身!

这首诗使我联想到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一静一动,描画出两个不同的诗人形象。常听人说,好诗中要有人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又名木笔树,花近似芙蓉,所以又称芙蓉花。木末,树杪。辛夷既然近似荷花,自然也是观赏的芳葩,但无人观赏,自开自落,言外有寂寞之感。诗人虽然过着隐居的生活,似乎也并未完全忘却人世。

杂 诗 (三首录一)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写过三首一组的杂诗,这是第二首。从这组诗整体看来,似乎有位住在孟津河岸的妇女托去江南的人带口信问候在外的丈夫(第一首),第二首是丈夫问他家里的情况,第三首是回答他的。

绮窗是雕花的窗子,只问到绮窗前的梅花是诗人的简练写法,蕴含着许多诗意:问者的生活经验和窗内人的情况都意在言外。这从第三首的答话可以想象到。若问到许多烦琐事物,诗就索然无味了。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传说古代有一女子,丈夫在边地死亡,她哭死树下,化为红豆,因此红豆又被称为相思子。这是一首寄赠南方朋友的诗,首先问到南方生长的红豆春来(有的作“秋来”)发了几枝。三四句希望朋友多多采撷红豆,因为它最能体现相思的情谊,这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彼此珍惜友谊的意思。

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这可能是一首描写妻子送丈夫的诗。欹同猗(读医),湖名。凌,渡过;浦,水渠;渡过水渠,进入大河。吹箫相送,意似潇洒,末句却写出了寂寞。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荆溪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到西安东北入灞水。天寒水浅,白石在水面可见,红叶虽然稀少了,人却并不感到萧索。清水、白石、红叶——几笔就描绘出一幅初冬的美丽画面。再顺着山路前进,虽然天并没有下雨,可是空气是湿润的,周身被青翠的山色包围,自然会有衣服湿了,身体也会有微凉的感觉。这是一种内心的快感,同眼观的美景是和谐一致的。

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小雨停了,变为轻阴天气,虽在白天,也懒得把深院的门打开,表示诗人很喜欢深居简出的幽静生活。雨后苍苔绿得富有生机,仿佛有了跃跃欲动的情态,要扑到人的衣裳上来。这种奇妙的想法和写法,使这首小诗别有一种意境,使人有被大自然拥抱之感。

田园乐 (七首录一)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田园乐》共有七首六言绝句,这是很少见的绝句体裁,这里选的是第六首,对仗工整,最有田园诗的特色。桃红已经够美,上面还有昨夜的如珠水滴。柳绿已够明媚,还有如纱的晨烟笼罩着。莺啼既未惊醒睡客,家童尚来不及扫去落花。王维能在美景中享受酣睡的清福,才用自己亲身感受写出这样的好诗来。我的年岁比他大多了,却天天被你们叽叽喳喳的背书声吵得迟睡早醒,写不出一首好诗,就不能怪我毫无才华了。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安西在今新疆库车县境内,是很僻远的地方。渭城在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在渭水北岸,是诗人送别处。浥是湿的意思,地上薄尘被雨淋湿了。雨后新绿柳色照映着驿站的房屋,景色十分清新;但后两句使我们感觉到,似乎这里笼罩着惜别的轻愁。阳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在玉门关之南,安西还在阳关之外,友人前往,自然会时时感到孤独寂寞。“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使前二句所隐含的离恨加深,却也希望友人在孤居独处时回忆起杯酒所含的深情,心头感到温暖。

这首诗也被人称作“渭城曲”,因为它后来被配上音乐作为送行的歌曲。又因为末句反复唱三次,被称为“阳关三叠”。诗的第三句中“更尽”,或作“更进”,这是诗中常有的情形。

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隋末先人流寓碎叶,李白即在此地出世。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漫游许多地方。天宝初供奉翰林,一年多即被谗,“赐金还乡”。安史乱中,受李璘之累,流放夜郎,中途被赦东归。晚年漂泊困苦,在当涂逝世。诗风豪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属《相和歌·楚调曲》,写“宫怨”的乐曲。诗的头二句写女子伫立在有露水的台阶上,已入深夜,罗袜都被浸湿了。她的幽独寂寞,怨恨情绪之深,不言而喻。三四句写她忍受不了这种孤寂苦闷,进入房中,又解除不了这种苦恼,夜久不寐,还下帘望月,希望得到月的同情,聊以自慰了。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这首诗是闺怨性质。在封建社会中,女子容易受到委屈,特别是被遗弃。皱着眉毛流泪,恐怕是很普遍的抗争形式。诗人深表同情而无可奈何。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容易懂,但别小看它,它有李白诗的一大特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芙蓉就是荷花,去雕饰就是不加人工造作,显出天然的美。这首诗就是这样。

杜甫有一句诗:“月是故乡明。”诗人总是很敏感的,月亮可以引起各种情绪,思念故乡是其中一种。诗说“床前”,可以想象是在蒙眬要入睡或初醒的状况中,因此“疑”月光是地上霜。举头一见明月,在低头的一瞬间就激发了乡思,平时的思乡感情之深就意在言外了。这种艺术手法平常称为“白描”,只有炉火纯青的大手笔才会运用自如。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洛城指洛阳。春风吹着不知什么人吹奏的玉笛声音飞遍全城,这表示已经夜阑人静。《折杨柳》是乐府古曲,抒写离愁别恨,一听此曲,怎能不引起乡思?这首诗表现了崇高的热爱故乡的感情,也表现了音乐激发崇高感情的魅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旧址在武昌长江岸上,有仙人乘鹤从此仙逝而去的传说,又有诗人崔颢作诗吟咏,所以是个有名的胜地。旧楼早已没有了,现已重建了新楼。孟浩然是李白的好友,李白在赠诗中说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就是不爱做官,而爱山林生活。之广陵就是去扬州。烟花三月就是风景艳丽的暮春。头两句将友人在什么时候从胜地到名城的情景简练地写清楚了。三四两句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图:一叶扁舟载着友人越走越远,渐渐在远远的碧空里不见了,诗人还在送别处怅望,见到的只是滚滚东流的长江。惜别的深情也就凭着这个图景表现出来了。这首深含友情、充满诗情画意的诗,使两位潇洒诗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有点小小的经验使我对这首诗感到特别亲切。前几年我游长沙,在橘子洲头看到一叶扁舟在湘江里缓驶,一直看着它在碧空消失,我便低吟李白这首诗,看着准备送别的朋友。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歌是手牵着手踏地而唱歌。桃花潭在安徽泾县西南百里,深不可测,李白曾游此地,受到汪伦深情款待。他来送行,使李白惊喜,信手拈来桃花潭,写汪伦的友谊比潭水还深。这个桃花潭选得自然而奇妙,“将”和“忽”两个字也十分传神。直用两人名字,更显得十分亲切。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即姑苏台,原为吴王夫差游乐处,故址在今苏州。旧苑荒台是原来的楼台亭阁都荒废倒塌了;但杨柳依然年年发新叶,也还有清唱菱歌的采菱少女,新旧成为鲜明的对比。月亮是照旧存在的,但它曾经照过的吴王和宫女却早已不存在了。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宫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在春秋时代,吴越争霸成仇,吴王夫差二年(公元前494年),他打败越王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备战,于晋出公二年(公元前473年)灭吴。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件史实。前三句都写越王胜后的气派,末句写过去的繁华已经烟消云散,目前在废墟上只能看到鹧鸪飞了。

以上两首诗都写人世盛衰引起的感慨,不过侧重点不相同罢了。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楚江是长江经过楚地的一段,从两山对峙而形成的天门流过,诗说天门是楚江冲开的,就突出了江水的雄伟壮观。第二句写两山对江水的抗击,使江水转向北流,气势就更为雄浑了(“至此回”又作“直北回”或“至北回”)。第三句写两山的静态,就把孤舟顺流急驶,直向天门奔来的形态写得更活了。在这种惊心动魄的情况下,诗人的心情恐同“轻舟已过万重山”时一样畅快。

清平调词 (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兴庆池东观赏沉香亭前牡丹,诏命李白写了上面三首新乐词。第一首一句写杨妃衣裳似云,容貌如花,二句写春风吹拂,露水湿润,更显得美丽。三四句的群玉山和瑶台都是天堂西王母的居住处,这就是把杨妃比作仙女了。二首一句以色艳香浓的牡丹比喻杨妃,二句云雨巫山用楚襄王与神女在巫山相会的神话,意谓襄王白白断肠,不如面对如花美人。三四句用汉成帝和赵飞燕的故事,以飞燕比杨妃,但前者还靠新妆,后者全凭本色。三首一句名花指牡丹,倾国指美人杨妃,两美并列,相得益彰,二句写君王笑赏二美,三句写君王(春风代指)万恨俱消,末句点出赏花的地方。

望庐山瀑布 (二首录一)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形如博山香炉,故名。生紫烟是山峰上的烟云被日光一晒,仿佛是紫色的云霞。头一句就把香炉峰描绘得十分美丽。接着写遥望,而不是近观,这就为四句的“疑”字提出了根据,使得“银河落九天”的浪漫主义奇想显得神秘而又自然了。山峰瀑布的美景活现在我们的眼前,飞流的乐音仿佛也传到我们的耳里了。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庐山瀑布》写动的物态,《独坐敬亭山》却从静处着笔。鸟都向高处飞去,连一片孤云也飞去了,山里多么幽静!若结合李白的遭遇来读这两句诗,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的孤寂心情。十年前被迫离开长安后,李白长期过着漂泊的生活,多次游宣州(今安徽宣城)。敬亭山在宣城北部,风景秀丽,李白常游。一个孤寂的人到了这么幽静的山区,自然容易陷入玄思冥想,浮想联翩,山幻化为有生命的山灵,变为心灵相通、相看两不厌的知己了。这是崇高的诗的境界,超俗而没有厌世嫉俗的气氛。

山中问答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碧山一名白兆山,在湖北安陆县境内,李白在那里隐居。窅然即杳然,意思是又深又远。别人不解诗人何以住在碧山,诗人笑而不答,但心里悠然自得,不过答话也就隐含在诗的三四句中了。桃花流水自然引起读者联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进一步联想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李白仕途失意,但觉得悲愤,只是因为不能施展自己为国为民的抱负,并不是贪图禄位。他觉得这里别有天地,心闲意适,因为他的性格像他自己的诗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暝,天黑了。溪月,溪边月下。诗写生活片段,略可见诗人性格。

秋浦歌 (十七首录四)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产银和铜,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这里,写了十七首《秋浦歌》,写景物、劳动人民和内心悲愤等。

第一首所写的白猿,我们现在是无福看到的了,要谢谢李白为我们留下一张写生画。白鹭在北京动物园还常见。第三首写的是冶炼工人(赧郎)的劳动场面,是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图。炉火红光照亮天地,火星迸射,和炉上烟雾混为一团,这一片红紫的景色十分令人神往。又是月光如水的良夜,冶炼工人高声歌唱,震动山河,读者为劳动者欢唱的心情而感染,觉得这首诗是火光月色中闪闪发亮的明珠。第四首第一句恐怕要引你们惊喜大叫:李白现在还在活着吧,不然头发怎么能那样长?!这种写法确是奇特的夸张,在别人的诗中很少见到。可以与之相比的还有他写的另一句诗:“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看第二句,原来因为“愁”,才长得这么长,可见这个“愁”不是一般,而是重如泰山的。第三、四句从长引申到色,白如“秋霜”,愁也就加了分量。愁什么呢?政治上一生潦倒,为民报国的雄心壮志是无法实现的了。

越女词 (五首录二)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耶溪即若耶溪,与镜湖都在绍兴境内。棹歌是摇船时唱的歌。两诗清丽,写水上采莲、采菱的少女。

浣纱石上女

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

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这首诗像是一张水彩画。正虹、正霞,你们都喜欢画古装妇女像,照这首诗画一张水彩画我们看看,好吗?

渌水曲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渌水曲”是乐府琴曲歌辞的题名。白苹是水生植物,开白色小花。三四句写荷花颜色娇艳,仿佛是要说话的美人,荡舟人同她一比,很发愁比不上她。这也可以画一张水彩画,不过不能画成愁眉苦脸,只画出“美人……颦蛾眉”的神气就可以了。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你们自己读过了《李白传》,该还记得安禄山造反,唐玄宗逃走了;永王璘被疑为叛乱,牵连到李白,要流放他到夜郎,但他到达白帝城时,却又被赦,使他又惊又喜,赶紧从那里经三峡出川。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白帝山上,说它在彩云间,既写出它的美丽,也为诗的欢快情调增色。江陵是今湖北省江陵县,据《水经注》说,离白帝城有一千二百里,“王命急宣”(急于传达国王的命令),“有时朝发白帝,暮宿江陵”。第二句和第四句互相呼应,诗的情调就更显得欢快了。两岸猿声和首句彩云使全诗有声有色、读者如见其色,如闻其声,诗人的欢快心情,也就不难心领神会了。

以前不少学者认为,四类猿中只有在云南和海岛林区有,李白听到的不是猿,而是猴鸣。去年在四川发现一块长臂猿左侧下颌骨化石,证明四千年前,在长江三峡一带确实有过长臂猿的活动,李白所听到的是猿鸣。不过猿鸣也罢,猴鸣也罢,因为三峡久无林木,我们是无福听到了。李白的诗句仿佛为我们保留了一曲佚亡的古乐,这一点也就是很值得感谢的了。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录一)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刑部侍郎和中书舍人都是官职,唐时有用官衔称人的习惯,现代也未全改。李晔贬官到岭南,路过岳州(今岳阳),同李白相遇,贾至这时也谪居岳州,三人因此同游洞庭湖。洞庭又称南湖,因在岳州西南。首句写水上无烟,实际就是月光普照,这样可以同三句月色不重复。月色湖光引起诗人的异想:怎样能够顺流直到天上去呢?这自然是无法实现的。退一步设想也是很奇特的,洞庭有湘妃的传说,从天上转想到她们似乎也很自然,那就向她们“赊”月色吧。这个字同下句“买”字对照,很有幽默感,从白云边,也就是水连天处买酒,天上人间也就近在咫尺了。这就是诗引我们进入的境界。

夜下征虏亭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征虏亭是在东晋时建,在金陵一座临江的山上。上元二年(761),李白从这里上船,到广陵(今扬州)去游玩,像诗的首句所说。月光照耀着征虏亭,可以看到有花饰的少女面颊一般的山,又可以看到江上渔火好像流萤。

高适 (704?—765)

沧州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他为哥舒翰掌书记,了解边塞生活,所写边塞诗与岑参齐名。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诗的头两句就写出了边塞生活的特色:雪后胡天明净,牧马归还,月夜戍楼(防御工事)吹起羌笛。羌笛所吹的是《梅花落》,诗人巧妙地活用了这个曲名,设问梅花落到何处,末句写梅花被一夜风吹,落遍关山。梅花是边塞所无的江南花卉,这里似乎含蓄地表达了征人的乡思。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名董庭兰,善弹琴知名。诗的头二句写的是边塞风光:黄云千里,把太阳遮蔽得昏昏暗暗,北风吹着雁群在纷纷飘落的大雪中飞翔。这种情景在离别时本来容易引起凄凉悲戚之感,诗人在写本诗时,叹息“今日相逢无酒钱”。彼此的生活都很潦倒,但他不发悲叹,而以到处可逢知己劝慰鼓舞友人,使此诗在赠别诗中别具一种风格。

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张立本事迹不详,一说他是唐代一个管草场的官员。危冠是高帽,广袖是宽大的袖,楚宫妆是腰部窄狭的南方女妆。这句写少女的服装雅素。二句写她在庭院独自散步乘凉,闲适孤寂。三四句写她对月吟诗,还用玉钗敲打台阶前的竹子作吟诗的拍节。全诗有声有色,使我们见到一位富有诗情画意的少女形象。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就是除夕,一年最后一晚,一般是家人团聚的时节。诗人在客店里独守寒灯,夜深不眠,有什么心事这样凄然呢?原来因为这时故乡亲人要思念千里以外的自己,而自己明天又要增加一岁了。从自己想家而想到家人也在思念自己,将两地的情怀都写得自然而真挚。

崔颢 (704?—754)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他所写的诗只有四十多首,早年诗多写上层阶级生活,但也有讽刺。后有边塞生活经验,也写过边塞诗。他所写的《黄鹤楼》很被李白赞赏。《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是六朝时金陵(今南京)长干里一带流行的民歌体,清新淳朴。

长干曲 (四首录三)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九江人,生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第一首的横塘是地名,在今南京西南,离长干里很近。这首诗写一女子问在长江中相遇的男子家住何处,并说自己家在横塘,与他或是同乡。爱慕之情意在言外,含蓄而情深。

第二首的九江泛指长江水,不是现今江西的地名。这首诗是男子的答话,“生小不相识”,有相见恨晚的意味,也是很有感情内涵的。

第三首写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情谊。

储光羲 (707—760)

兖州(在今山东)人。安禄山陷长安时,曾任伪职,乱平以后,贬至岭南死。诗多写田园生活。

江南曲 (四首录一)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

在江南水乡,青年男女常在水上从事采莲、采菱、捕鱼等劳动,从相识到互相爱慕是常有的情形。这首诗写青年男女相爱而还未能畅吐情怀时的微妙复杂心理。第二句写相约到渡口会面同归。末二句以落花似有意逐轻舟来去来形容这种心理状态。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注意的。

刘长卿 (709—786?)

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擅长山水诗,文字精炼,富有画意。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天色晚了,山路还很遥远,旅客要投宿的心情和路途的疲劳是读者可以想象的,略而不写,第二句便写到了贫苦人家的茅屋。十个字绘出一幅凄清的图景,人也就在图中隐约可见了。犬吠和主人在风雪中归来,不着一语,读者就可以想象到他的一天劳苦生活和诗人对他的情谊了。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戴夕阳,青山独归远。

灵澈是中唐时期著名诗僧,俗名汤源澄,会稽人。他出家的地方是会稽云门寺,游方住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诗人送别他回寺写了这首诗。上人是对僧的尊敬称呼。

苍苍形容寺的周围树木繁茂,在青山上,傍晚钟声可闻,表示环境极为幽静。夕阳下荷笠独归,诗人目送他渐渐远去,高僧的飘逸形象和送别诗人的心情容貌,同幽雅的环境组合成一幅和谐优美的画图。

寻张逸人山居

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逸人,隐居的人。桃(花)源是想象中的世外乐土,因晋陶潜《桃花源记》一文而脍炙人口。这里看到涧水漂浮来的落花,而引起了桃源定在深而不远处的联想。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