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苟爽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苟爽〗(128-190年)又名□,字慈明,东汉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爽为旬子十二世孙。父淑学识渊博,名重乡里。爽兄弟八人,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爽自幼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后汉书·荀爽传》)。延熹九年(166),太常赵典举其至孝,拜郎中。上书请求进孝道,行三年之丧,正男尊女卑之义,讲究礼制,“省财用,实府藏”,“宽役赋,安黎民”(《后汉书。荀爽传》)。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党禁解,拒召不仕。献帝即位,任平原相,追为光禄勋。进而拜司空。后受董卓挟迫,随帝迁往长安。曾参与司徒王允谋诛董卓之事,事未发而病卒,享年六十三岁。爽为学,博通群经,于《诗》、《书》、《礼》、《易》、《春秋》皆有研究,尤精古文经学费氏《易》学,与郑玄、虞翻等本伏羲“十言之教”以立说。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他尊崇儒学,重视礼制。极力维护君臣、父子等级制关系,谓“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礼义备,则人知所厝矣。”(《后汉书·荀爽传》)主孝道,行丧礼,定尊卑等。他也吸取阴阳家某些思想,讲究五行相生和相克,并将其思想运用于社会各朝代的发展和变化。平生著述颇多,有《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等,又集汉事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语》。又把所著《公羊问》、《辨谶》等合在一起。题为《新书》。后多散佚。清马国翰《五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周易荀氏注》二卷,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辑有荀爽《周易注入一卷。荀爽学说对后世影响较大,清人惠栋撰《易以学》、张惠言撰《周易荀氏九家义》,皮锡瑞著《易经通论·论郑、荀、虞三家之义》等,对荀爽的易学都有介绍和阐发。 -1759年)字管初,又字震沧,号左□,清无锡(今属江苏)人。年轻时与吴鼎共研经学,尤好《左传》。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内阁中书。雍正时罢职返籍。乾隆时被诏举,授国子监司业,因年老不任职,赐司业衔。高宗南巡,召见行在,加祭酒衔,赐御书“传经耆硕”,以示龙恩。一生钻研精学,尤精于《春秋》。小秦蕙田、惠栋论学,以其穷经之功,名著一时。所著《春秋大事表》五十卷,将春秋列国诸事,排比成表,分时令、朔闰、长历、拾遗、疆域、列国地理、城邑、山川、险要、官制、姓氏、世系、刑罚、田赋等目,一一说明,条理明晰,考证精确,其辨论诸篇,多发前人所末发,颇具史料价值。又著《毛诗类释》二十一卷,《续编》三卷,采录旧说,发明经义,颇为谨严。但其《尚书质疑》,不载经文,不训释经义,只列举疑义,多据臆断,不足以言心得。论学则合宋、元、明门径而为一,多为“调停”之说。初深情《周礼》为周公所作,后恍然有疑。不只《周礼》为汉儒所附会,即《仪礼》亦非周公之本文。还著有《毛诗订诂》、《大儒粹语》、《万卷楼文稿》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