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龚自珍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龚自珍〗(1792-1841年)又名巩祚,字□人、爱吾,号定庵,又号羽□山民,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累代世宦之家,父祖皆进士,母亲亦工书能诗。幼随父母终习诵时文,后从外祖父段玉裁学文字学。嘉庆十八年(1813)以后,写成著名政论文《明良论》,产生影响,深受外祖父赏识。其后,陆续撰成多篇论文,针砭时弊,要求改革。二十四年,在京师师事刘逢禄,研读今文经典《公羊春秋》,助撰理藩院一门及青海西藏各图。撰写《西域置行省议》。道光九年(1829)中进士,因抨击八股为无用之学,遂不得入翰林,任内阁中书。后历任宗人府、礼部、主客司主事等职。期间,上书直陈,昌昌大言。不拘礼法,不懂事故,不攀富贵,不喜修饰,讲话著文,直抒胸臆。被视为“狂士”‘呆子”。极力支持林则徐南下禁烟。因改进忤长官,辞官南归。执教于丹阳、云阳书院,兼任紫阳书院讲习。治学,倾心于今文经学。但考制推崇《周礼》,说诗兼采毛公,不笃守今文家法,且方读百家,好杂家之言,不惟经学而经学,而是专心于匡时济世的研究,利用今文经,讥切时政,诋毁专制。反对吉凶休咎。阴阳灾异,附会今文经《春秋》。不能以《公羊春秋》附会一切,通释群经,应以《易》还《易》,《范》还《范》,《春秋》还《春秋》。倡导六经皆史,认为《易》为卜筮之史;《书》为记言之史;《春秋》为记动之史。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谓贫贱者,天所以限农田小人;富贵者,天所以待王公大人君子。天通过传语于人之时,表达自己的意志。在认识论上,视圣人为先知先觉,凡人是知而不觉。认为尧治历明时,万世知历法;后稷播五谷,万世知农;此先知之义。古无历法,尧何以突然知之?古无农,后稷何以忽然知之?此先觉之义。谓圣人神悟,不恃文献而知千载以上之事,此之谓圣不可知,此之谓先觉。力主变化,认为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谓一祖之法无不敝,千无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依据公羊三世说,认为社会历史世在不断更迭。但否认突变,认为万物之数括于三:初异中,中异终,终不异初。在人性论上,反对性善论,主张性无善恶论。认为善恶皆后起者。但又认为人性应是自私的。谓天有私,地有私,日月有私,圣帝哲后有私,因而人人有私。认为私与大公无私的区别,是人与禽的区别。公私关系有四:先私后公;先公后私;公私并举;公私互举。驳斥理学家纳情入人欲中,提出“宥情”的主张。谓情之为物,亦尝有意乎锄之;锄之不能,而反宥之;宥之不已,而反尊之。后又治佛学,请求佛加被、证知、提撕、成就他。认为心是最真实最根本的,又研究佛家的修练体认方法。指出嘉庆以来国势陵夷,已到了日之将夕的衰世。左无才相,右无才吏,阊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谓君主视臣下如犬马,专制制度犹如一根绳索,束缚官吏四肢,使其不能行一谋,专一事。臣节之盛,扫地尽净。认为浮不足之数相去愈远,则亡愈速;去稍近,治亦愈速。贫者日愈倾,富者日愈壅。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主张取消八股,兴水利,禁鸦片,向西北移民、废除妇女缠足等。提醒人们警惕沙俄。论者谓其开一代新风、确有功于晚清的思想解放。著作有《定庵文集》、《定庵续集》、《龚自珍全集》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