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陈傅良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陈傅良〗(1137一1203年)字君举,学者称止斋先生,南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乾道八年(1172),进士及第,任泰州教授。经参知政事龚茂良举荐,改为太学录。历任转运判官、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宝谟阁待制。少有重名,患科举程文之弊,乃以思出其说为文章,自成一家,人争传涌。师事薛季宣、郑伯熊,而得季宣之学为多。及入太学,与名儒张□、吕祖谦友善,主敬集义之功得于□为多。四方前来,随傅良受业者愈众。创止斋学派,主要弟子有蔡幼学、曹叔远、吕声之、吕冲之、章用中、胡大时等。深受其事功之学影响,进一步发挥“实事实理”的思想,主张经世致用。自三代、秦、汉以来,无所不研究,一事一物必稽于极而后已。尤潜心研究太祖开创本原,以儒学为主归列论时政。强调君主应以爱惜民力为本,指出自熙宁以来,赋税杂敛增至十数倍,民极困苦。而天命之永与不永,在于民力宽与不宽,故人君应以救民穷为己任。并借经筵讲《孟子》之机讳言,为人臣、为布衣,不敢不以天下为己任,何况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今敌国之为大患,播迁我祖宗,毁我陵庙如丘墟。高宗百战,无定江左,将以讨贼,而沮于议和。孝宗忧勤十闰,经营富强,将于雪耻,而屈于孝养。二圣人之责,今犹未塞。陛下诚一日不敢忘此,当以天下为己任,而不敢以位为乐。并分析《周官》、《左史》、《变通当世之治》。指出王道至于周,已经备矣。缘《诗》、《书》之义,以求文、武、周公、成、康之心,孝其行事,尚多见于《周礼》一书,而传者失之,见谓非古。二郑诸儒章句,窥测皆为薄物细故,而建官分职、关于盛衰,二三大指,则悉晦不明。后学承误,转失其真。汉、魏以来,虽号兴王道,颇采用《周礼》,亦不过舆服、官名、缘饰浅事,而王道残缺尽废。惟有本朝,纯用周政。然熙宁用事之臣,违背经义,顾以《周礼》一书,理财居半之说,售富强之术。凡立国之道,斫丧殆尽,而天下日益多变故。老生宿儒发愤推责,以为是用《周礼》之祸,不遗余力排斥。去圣人远,《周礼》一经,尚多三代经理遗迹。世无深思之学,说者谬,尝试者更大谬,乃欲驳尽一切为满足,数十家各致其说,取其通如此者,去其不通者,则周制可得而考。周制可得而考,“则天下亦几乎于理矣”。他提倡“三纲五常”,强调定上下尊卑贵贱之分,别长幼嫡庶亲疏之序。认为,杨朱为我,是无君;墨翟兼爱,是无父。因“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人主乃天所置,不可改变。故天下之士,忘身以为主。忘家以殉国。“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父母是也”。(《宋元学案·止斋学案》)。人有父母、有兄弟、有夫妇、均此爱也,而先王立教,每有所差,而独隆于父。《礼记》曰:“为人子者,不可不私其父。不私其父,不可以为人子”。人所以相群而不乱,是人有君父。有君在,则上下尊卑贵贱之分定;有父在,则长幼嫡庶亲疏之分定,定则不乱。孔子之道所以尊信于万世,非儒者能强之,是诚以三纲五常不可一日殄灭之故。三纲五常不明则殄灭,则天地不位,万物不育。自古及今,天地无不位之理,万物无不育之理,则三纲五常亦无灭绝之理,孔子之道无不足尊信之理。乱臣贼子之害,使生人不得定其分,则不得适其性。邪说流行之害,则生人不得修其学,不得修其学,则亦不得适其性。圣贤乃天民之先觉。将使之启迪人心,而归于正。陈傅良是永嘉学派发展到与二程之学相对立的事功之学的奠基人,全祖望评其“永嘉诸子,皆在艮斋师友之间,其学以之出,而又各有不同。止斋最称醇恪,观其所得,似较艮斋更平实,占得地步也”。(《宋元学案·止斋学案》)。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毛诗解诂》、《左氏章指》、《历代兵制》、《西汉史钞》、《读书谱》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