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二十三章 货币和资金供给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现在我们必须考察货币制度对积累的影响。我们用作模式的那个经济,已经进化到(我们假设)超过用铁钉支付每周工资的阶段。 注165 某些很受人重视的银行早已设立,它们供应整个组织的货币需要。 注166

银行必须遵守一定的经营方式。实际上这种方式在一种复杂的法律制度中发展形成,其中有很多过去遗留下来的不正常和陈旧的东西,并且由国家机构(例如英格兰银行或联邦准备银行)加以规定和管理。为了使我们的分析尽可能地一般和简单,我们将假设我们的银行从事于正当的活动,而不详细说明任何特殊形式的规则。

实际上借贷的形式,以及对债务人的债务所代表的财富的权利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是我们可以利用几种区别显著的类型来揭示所有的主要特征。我们将假设对财富的权利只包括钞票、债券和银行存款,并且只有三种借贷——企业家凭票据向银行进行的借贷;企业家用债券相互进行的借贷(我们还没有把食利者加入我们的模式),这种债券可以由银行辗转收购;银行以存款方式向企业家进行的借贷。

我们将陆续地讲到这些借贷形式,首先讲那根据票据发出的钞票。为了区别清楚作为一种交换媒介的货币和作为一种债务投资的货币,我们将假设一切需要货币支付的交易都凭货币来进行,人们持有货币只是作为筹码,为了交易的方便。

钞票流通

信用卓著的银行所发出的钞票,零售商和其他企业家都愿意接受,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支付工资的媒介。现在流通的钞票是银行对企业家贷款的结果,这些企业家在还未收到售出工人生产的货品的价款以前先付出工资。暂时我们假设唯一的借贷方式是票据贴现(长期债券以后再谈)。一张期票代表一项出票人承担的义务,保证在指定的日期(比方说六个月后)支付—定的数目,而今天以低于票面的数目(即按贴现率扣除贴水)售得现钞。

为什么企业家必须付给银行利息(用贴现形式)换取流通的媒介,其基本原因是他们自己的借据不能作为一种支付的手段被人接受,而信用卓著的银行的钞票可以被普遍接受。(贴现率怎样决定以及它的影响怎样,以后将加以研究)

整个经济所需要的钞票数量多少,决定于每周工资总额的价值、企业家当中专业化的范围(这决定他们之间需要用钞票支付的交易的次数),以及收入和付出之间的平均耽搁时间(这决定钞票在流通过程中旅行的速度)。

企业家能够在相当范围内节约所需要的钞票,从而节省利息。他们可以安排付出的时间,和收入相配合;或者用记账的方式和其他企业家进行交易。因此,贴现率越高,钞票流通额就会越低(假设每年的交易总值是一定的)。可是在贴现率水平的幅度不大时,这种影响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支付的习惯不能随便改变,除非贴现率很高,不值得去设法节约钞票的使用。

当一个企业家在不久的将来有一些支出,所需要的钞票超过从近来的收入中所得到的数目时,他可以贴现票据;当他持有的钞票超过他的需要时,他就用钞票还掉那些到期的票据,不再续借,以减少尚未清偿的期票(以便节省利息)。于是钞票回到银行。这样,还未回笼的钞票会不断地得到调节,适合于流通的需要。当就业增加(或货币工资率上升)时,企业家们每周付出的数目就超过他们从上周销货中收入的数目,结果企业家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会不断地增加他们对银行的负债,而流通额会随着需要而增加。当工资支出降减时,票据被收回,流通额就渐渐缩小。

银 行

一定数量的钞票,对产业的经营,和一套生产设备是同样的必要;可是如果认为银行家属于生产设备制造者的范畴,那就未免说得太远。最好是把他们当作一种特殊的自成一类的资本家集团,并且把作为一个整体的银行家和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家之间的交换,当作特殊的一类交易来看待。

除了必须符合货币政策的要求以外(这一点以后讨论),银行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随意规定贴现率。各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可能把贴现率压低到一种只够维持开支的水平,或者它们当中可能有一种谅解,把贴现率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使它们能够获得很好的利润。(然而,它们不能永远保持这样高的贴现率,那会驱使企业家避免依赖银行,而想出其他方法来处理交易中的支付)

一个银行家的最重要的资产主要地在于他的信誉;他也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别家银行的钞票,使他自己的钞票可以被人接受, 注167 并且需要一些富丽堂皇的办公房屋。我们必须假设所有的银行利润都被再投资于银行业务方面(银行家在个人的办公建筑的富丽堂皇方面彼此竞赛),结果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成为两个完全隔绝的领域。 注168

对企业家来说,期票是应该和那些用借入款项来投资而取得的资产相对照的债务,贴水所代表的利息支出是从利润中扣除的数目。对银行家来说,这利息不是利润,而是总收入。他们用利息支付经常费用,把余额(他们的利润)投资于添置办公所需的设备。(银行的经营方式严格规定不得用新发行的钞票来应付支出,因为否则银行家就可能进行无限数额的投资,打乱经济组织的其他部分)银行业务的全部总收入(就是企业家付出的利息),作为从银行家的开支里产生的准租金,作为投资,或者通过他们的雇员的开支,回到工业去。所以,企业家的全部利润,在任何一个时期内,等于他们自己的净投资加上银行家的开支。既然银行家的开支等于人们付给银行的利息,则减去利息以后的净利润就等于净投资。任何一个时期中企业家所能支配的财富的增加,是资本财货拥有量的增加(这个时期的净投资)加上钞票流通额的增加, 注169 减去未偿还的期票的增加。既然后两项是相等的,企业家作为一个整体的财产的增加,就是资本财货拥有量的增加。 注170

债券市场

企业家与企业家之间也可以有借贷。 注171 发生这种借贷,第一是因为某些企业家比其他企业家活跃和奋发有为,愿意超过他们自己的利润来投资,第二因为有许多投资计划,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必须一阵一阵地大量进行。例如,一个正在建立和配备一所新工厂的企业家,在一年中用掉的钱往往数倍于一年的利润。大规模设备的定期更换,必须动用从过去多年的准租金中积累起来的折旧基金来进行。如果一项大投资计划最近已经完成,企业家需要一个消化时期来组织他的现在规模已扩大的业务,而暂时不做进一步的投资。当一项设备刚刚装好时,它的折旧基金就开始建立起来,准备若干年后动用。这样,在任何一年中,都有一些企业家投资的数目超过当年的利润,年终发现自己的负债增加了;另一些企业家投资较少,年终发现自己的未了债务减少了,或者在原有的资本财货以外财产增多了。让我们把那些债务增加的企业家叫作当年的过度投资者 ,那些债务减少的企业家叫作节约者 。这一集团的过度投资等于另一集团的节余,因为正是前者的支出超过自己的利润的部分,给后者产生超过支出的准租金。一个包括设备补充方面的支出,另一个包括折旧基金的积累。

我们将假设过去的过度投资者习惯于凭债券来借款,这种证券已由节约者承受。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将假设只有一种债券,这种债券有固定的利息,没有一定的偿还日期,可是可以随时按它的市场价格买进或收回。债券上的票面利息反映债券发行时的借款条件。有一种经营债券的二手市场,在这种市场上各种债券的价格按照它们本身的规定利息被调整,从而使它们的收益彼此一致。无论什么时候,一种债券的收益反映一般的利率水平以及某公司的特殊信用(信用最好和最靠得住的公司可以提供最低的收益)。我们可以选择最好的、还债能力最没有疑问的公司作为标准,把它们的债券的收益叫作债券利率 。其他的债券有不同程度的较高收益。相对的收益在市面靠不住的日子里相差较大,在普遍繁荣的时期中则彼此接近,这时候利润容易获得,人们不担心债务人会到期不付。

任何时候,未偿还的债券的数量和现有的资本财货的价值都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它主要决定于以往节约者和过度投资者的业务上差额的大小,以及曾经的过度投资者后来有多少已经变为节约者,收回它们自己的债券,而不购进别人的债券。

任何一年中新债券的发行也不和当年的过度投资有密切关系。一年的过度投资所需要的资金,一部分是由向银行贴现票据来供给,一部分是由有关企业家售出他们在前一个节约时期中购进的债券。

各个企业家在发行新债券时不得不承担的利率,决定于他的信用;他所能借入的数目,任何时候,都决定于他已经承担付给的利息对他可能获得的收入的比率。既然每个人对自己的前途都采取一种乐观的看法(并且不必顾虑他自己是否诚实),他售出他所持有的任何债券(过去节约的结果)来供给自己的过度投资所需要的资金时,总以为成本(就是所放弃的利息)低于他进行新借款时会必须付出的利息。因此,过度投资者一般总先用光准备金,然后才发行新债券。二手债券不断地在过度投资者和节约者之间流通周转;任何一个时期中新债券的发行,代表本期的过度投资多于过去积余的准备金的利用的超过额。然而,任何一年中提出来的出售的全部债券(除了二手市场里的交易相互抵消以外)等于为当年的储蓄提供债务投资机会所需要的数额。供给过度投资所需要的资金,是通过出售债券(新发行的或者原来持有的由于过去节约而取得的债券)以及贴现票据。首先由于收入的钞票超过支出而产生的节余,被用来购买债券和偿还期票。 注172 因此,在任何一段时期中,节约者购买的债券加上钞票流通额的增加等于过度投资者售出的债券加上新开出的票据多于已偿还的票据的超过额。过度投资者的借入,放出票据给节约者购取——其购取的速度和他们的开支产生可供节余的准租金的速度相同。

灵活偏好

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持有的债券代表过去节余而暂时不用来进行过度投资的储蓄。如果债券的价格是完全稳定的,它们所得的利息就是一种纯粹的利益,有游资要运用的节约者的竞争会使债券的利率不高于银行规定的票据贴现率。可是债券价格会变动(受预期利润和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以及关于这些作用可能是怎样的看法的影响)。一个打算用过去的储蓄在不久的将来供给过度投资的资金的企业家,因此不愿意持有债券,除非债券的利息(从今天起算到他预期要售出的日期为止)足以补偿它们的价格在此期间可能发生的任何下跌。这种不愿意持有债券的心理,会使债券的收益略高于票据贴现率(除了有时候人们有理由认为债券的价格在不久的将来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既然二手市场里债券的收益通常是高于票据贴现率,新发行的债券所出的利息必然也较高。那么,过度投资者愿意花较大的费用通过发行债券来借款,而不贴现票据,是怎么一回事呢?

用票据还是用债券来供给过度投资的资金,部分地决定于技术上的理由。企业家不愿意借入短期款项来投资于长寿命的设备,因为总有一种风险,在设备的创办费用还没有通过从准租金中积累一笔折旧基金来付清以前,重新借款的费用也许会上涨(或者用任何代价都不能借得资金);另一方面,在制品里包含的资本的周转速度差不多和期票到期应当延转的速度相同,所以在必要时可以把资本收回(一批产品完成以后不再开始另一批的生产),把借款还掉。适宜用期票供给资金的那种过度投资和适宜用债券供给资金的那种过度投资,往往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因而两者的选择受两种借款方式的比较费用的影响。当债券利率高的时候,期票比较可取。于是任何一周中过度投资者售出的债券的数目赶不上该周的储蓄所代表的对债券的需求的增加,债券的价格便上涨了。然而,两者都可以适用的情况是有限度的,而且即使没有限度,银行也不愿意让贴现的数额无限地增多,因为恐怕票据到期不能偿还; 注173 因此,尽管由于票据和债券可以相互替用而使两者利率的差别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以内,但差别不能消灭。当银行贴现的票据已经达到适当的或者规定的限度时,那些打算过度投资的人就必须准备承担债券的较高利率,发行新债券,因而增加利息支出,或者从准备金中售出持有的债券,因而减少利息收入。

银行存款

节约者不愿意持有一种资本价值可能降低的债务投资对象这一情况,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债券的高收益,为另一种银行业务造成机会(除供给交换的媒介以外),这种业务我们现在必须加以讨论。银行除了发行钞票,也可以通过接受存款向节约者借入。 注174 这种存款在接到通知以后不久就偿还;由于银行的信用卓著,这种存款没有什么风险。

银行对存款付给利息,因为,假如它们不给利息,一个持有钞票的节约者可能会以廉价供应的方式来和银行竞争,给他所信任的朋友们贴现票据。跟银行往来的无比便利和可靠,使得节约者愿意接受存款的低利息,而银行(为防止同行间的竞争破坏业务的获利机会)按惯常的略低于票据的利率的水平规定存款利率。在这种安排下,一个不愿购置债券又没有自己的未了债券需要收回的节约者,可以向银行存款,损失存款利率和债券利率的利息差额,可是保障他自己没有损失资本的风险。实际上,这样使那节约者有机会在银行的利得中分取一份,这一份利益他也可通过自己积聚若干钞票短期地借出而取得。同时,银行有机会可以创造一种流动性比债券更大因而为节约者所喜爱的债务投资,从而获得利润。

为了利用这种机会,银行通过购买债券来扩大它们贷出的范围, 注175 取得债务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差额作为营业的利润。 注176

银行对钞票流通的数额不能直接控制 注177 (除了在次要的范围内流通的速度受利率水平的影响)。 注178 如果银行发行的钞票多于用作交换媒介所需要的数目,超过的部分就作为存款或者通过偿还票据而回到银行。可是银行能影响存款的数额。无论在哪一天,它们都能购进债券,从而提高债券的价格水平;债券的收益降低以后,债券本身作为一种持有财富的手段就会变得吸引力较差(相对于存款而言)。银行从二手市场上购买债券,可以提高债券的价格到必要的程度来诱致卖方将卖得的价款变为存款。或者,在任何一段时期内,当银行买进过度投资者卖出的债券时,这一时期内节约者可以购买的对象就相应地减少,债券的价格涨到足以诱致节约者向银行存款而不购买债券的那种水平。

银行在一个时候买进的特定数额对债券价格的影响,决定于二手市场里人们当时的看法。当债券价格上涨时,在一种特定的预期状态下,有些债券持有者成为看跌的人,或者他们所有的人都有一些看跌的心理。于是他们情愿把债券卖给银行,变成存款(准备以后在债券价格下跌时再买进)。债券价格的上涨趋势被看跌的抛售所遏止。当债券持有人坚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债券的价格会达到什么水平时,只要价格涨得略高于预期的水平,他们马上就会卖出无限的数额,存款大量增加而同时债券的利率下降很少。当他们对未来价格的观念模糊而不确定时,许多人预期价格的任何上涨或许会维持下去,甚至还会再涨,于是银行的少量收购产生很大的影响。

反过来说,如果由于任何原因人心改为看跌,银行能够买进债券,给那些看跌的人他们所需要的存款,从而遏止这种转变;或者当看涨的变动开始时,银行能够把债券售给看涨的人,从而削弱这种变动。

当看跌的人卖出债券时,他们希望(到他们再买进债券时)获得一笔利润,这笔利润超过这一时期中债券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差额(或者债券利率和贴现利率的差额,这种贴现利率他们可以节省下来,通过用售出债券的收入来收回票据)。因此,银行购买债券,如果同时减低贴现率和存款利率,就有较大的影响。贴现率的降低,由于影响人心,对债券价格也有直接的影响,如果人们认为这是银行政策改变的一种信号。

在这方面,银行运用另一种方针比较容易,因为降低贴现率有一定的限度,而提高贴现率是没有限度的。银行总能够找到一种贴现率,足以诱使债券持有人开始售出;可是当看跌的心理流行时,连一种名义上的些微的贴现率也许还不能诱使存款持有人开始买进债券。

银行的作用

银行的业务范围可以概括如下:它们的负债(除了自己的资本)由钞票和存款组成。它们的资产(除了自己的资本)由起因于直接贷款的债务(贴现的票据) 注179 和二手贷款(持有的债券)组成。它们的钞票形式的负债提供一种方便的交换媒介, 注180 而存款提供一种债务投资,有些资金所有人宁愿接受这种方式的投资,而不购买债券。这样,银行对过度投资者的资金供给,部分地通过贷款,部分地通过从市场上吸收债券,从而使节约者更愿意持有那剩下的一部分。假如没有银行,资金一定会更难获得,人们会不得不使用比较不方便的交换媒介,并且债券为了使人购买而不得不付给的利息一定比较高。

无论什么时候,银行外面未收回的钞票数额总是过去发行的钞票和作为存款或者贷款的偿还而回笼的钞票之间的差额。既然钞票对持有人不产生利息,而使钞票回到银行意味着收进利息(存款的利息)或者节省利息的支出(债务的利息),未收回的钞票数额就不能超过流通便利所需要的数额。然而,存款的数额是可以有变化的,因为银行卖出或买进债券,会使其价格发生变化,因而使存款对游资所有人的吸引力增大或缩小(相对于持有债券而言)。银行持有的债券数额愈大,债务投资所有人可以持有的数额就愈小,因此(在任何特定的市场看法下)债券的价格就愈高,收益就愈低。

债务投资市场上债券的收益决定新债券可能据以售出的条件。这样,银行通过规定直接贷款的利率(贴现率)以及在债券市场上买进卖出,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决定过度投资者能够按什么利率取得资金。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