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饬终津梁

第三篇饬终须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耿君鏕)(印光法师校订)

第一章缘起及义用

呜呼!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不靠佛力,决定难以出离。至于临命终时,四大(地水火风指身体)分散,众苦汇集。如果不是久证三昧,实在恐怕不易得力。何况眷属不懂利害,往往用世情而破坏那亡人的正念,这是饬终社为什么要结集啊。饬终的意思,就是助念往生的意思啊。因为行人正当这个时节,得到别人开导而辅助,那欣厌的心生起,贪爱的情执息灭。耳听佛名,心缘佛境。自然可以与佛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譬如怯弱的人,想登上高山。前有牵引的,后有推动的,左右有搀扶护持的,自然不会半途而废。如果没有人相助,肯定很难登峰造极。何况又有阻止他向上,牵扯让他下来呢?可知饬终这件事,关系很重。能使一切情想都不现前,纯净一心,缘想佛境。所以能正念昭彰,感应佛来接引。于是俯谢娑婆世界,高登极乐世界。因而具缚凡夫,能够进入莲池海会。那个利益,不能形容了。如果没有助念的人,就只有功夫纯密,信愿真切,又没有不知利害的眷属破坏,才可以往生。否则,断难保证往生。况且又有不知利害的眷属,用世俗情见,预先为亡人洗浴换衣,使他身受苦痛,涕泣悲哀,或使他心起爱恋。有一个这样的事,那从前所希望的便成画饼,而又随业受生在六道中,要再遇到这个未断惑业就能出离生死的横超法门,就难如登天了。平素不听佛法的人,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使他生起信心,又为他助念佛号,使他随大众的音声,或出声念,或心中默念。如果能如法助念,没有一切破坏正念等事,也可以往生。因为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所以得到这个殊胜的利益啊。愿为人子孙与诸眷属,以及父母等,共同知道这个意义,共同依照这个实行,才可以名为真慈孝亲爱啊。

第二章因缘难易

学佛原本是为了生死大事。要了脱生死,哪有超过往生净土的呢?有人说:“我见念佛的多,而往生的少。现今说片刻相助的功,就能成就,不是太容易了吗?”噫!事情没有难易,难易是在人。如饬终这件事,时间短方法简单,一蹴就可以达到。因为说力用,就是出离生死。因为说时间,只在刹那间。直下就能往生的,全靠自己的信愿,以及他人开导助念的力量。因为强能助弱,弱就成强。那个事那个理,都不是虚妄。依照这个实行,就容易如拾芥子;违背这个而行,就难如登天。一切世出世间的法,各随因缘而能成就。修行人信愿的心是因,善友助念的事是缘。信愿真切,以及久修净业,就是因胜。即使从未修习,由于听了善友的开导,顿生正信,愿快速往生,也名叫因胜。善友开导,使他生起决定求往生的心,又为他称佛名号,使他心中只存佛念,没有世间一切杂念,就是缘强。因胜缘强,又加上佛慈摄受,所以能够往生,所以最容易。倘若没有善友开导助念,那成就很难。再加上眷属的破坏,就决定没有往生的希望,并没有难可说了。

第三章接引圣像与病人一定方向

病人必须面向西方,宛如真佛现前,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一切随佛来的圣众都是助佛来迎接我。凡是助我念佛的人,都是累世的恩人。这样思惟一次足够了。切不要多想,会妨碍净念。室内向西敬供三圣站立像,面向东方。阿弥陀佛在中间,左边是观世音,右边是大势至。如果请不到左右菩萨,就供一阿弥陀佛像足够了。如果没有金色木质圣像,就用铜石纸质等也可以。或无处可请,或迫不及待,都可以不用,只念佛相助就可以啊(这是最重要的,虽然病人罪障深重,但能在病眼中一见如来身相,或生一念回向,都在弥陀摄受中了。曾子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言是心声,所以这念佛是最重要的啊)。

第四章叮嘱家属

第一要房内床上整齐清洁。佛前预备一副香烛,一桌平常的素菜。婉劝旁人不要嬉笑。家属千万不要在这时在旁边哭泣,或发出怨恨懊恼的言语,扰乱病人的心志。这事关系不浅,须要格外留心。必须等到周身冰冷,然后兴办拭身更衣载尸等事。以及照例举哀,不得注重哭泣,固然应当是息哀念佛,这样才可以存亡都受益。

第五章叮嘱病者

劝病人不要有杂念,放下万缘,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顶礼阿弥陀佛,亲听佛法等观念。能得往生,就永远有升无降。花开见佛,就悟到无生,就得授记,必能乘愿再来,如佛普度一切众生,所有亲友必定得到先度,圆满宿愿。不可以有一念的疑惑心,了生脱死,在此一举。如果有气力能出声与他人同念最好,否则耳听他人念诵声音,心中默念佛名,略动唇齿也可以。

第六章他人念诵

病人平时没有念佛,到临命终时不生反对,就具有超升的资格。助念的人,如果没有躁急狂妄的态度,不论男女老幼贵贱僧俗,都适合助念。不像焰口梁皇忏水陆道场等,只允许沙门可以担任啊。至于人数问题,可以不限定额,最好男女分班。房间小容不下太多人,不妨分开二处。坐立跪三种,似乎正立适宜。观察病人的病势轻重缓急如何,如果病势轻而缓,就起头念香赞,用木鱼引磬,继念大悲咒往生咒等,《心经》《弥陀经》等,然后正念南无阿弥陀佛。声音不急不缓不参差,总须诚心正念。遍数多、时候久比较合适,直待病人圆寂后将入殓时停止念诵为最妙。或有一发病就昏迷不省人事,甚至耳目两根已先断绝,如果那识神未离躯壳,念诵人这时也应当与心清病人一样看待,尽心助念,也必定获得效果无疑(助念的人,助他往生的念啊,恐他愿力不够,所以须要助他使他增强,强就超越。往生的功,就在此举。饬终的人用诚恳的心而成就这样的美事,功德没有比这更大了)。

第七章饬终人材

助念的责任,重在家属。因为早晚不离左右,时时刻刻常能助他正念。或人数不够,精神困乏,家中的婢仆也可充当。虽然有道高僧尼,以及大居士等,只怕远水不救近火,失掉这个机会,万劫难复。所以家人应负这个责任,不至于临时仓促。但也不可以固执用家属的偏见,而不求外边有道僧尼以及居士啊(如果请僧尼助念往生尤其妙,因为清净,家属是万一的备用,也不可缺啊)。

第八章助念人之因果报应

因果报应,如影随形,无可逃避。自己能发心替人念佛,那么将来自己临命终时,必定有人助念。因为各人一举一动,佛菩萨都见到都听到,应化巧妙,不是我们可以思议的。这是经过实验的,不是随便说的空话啊。况且那平日积功累行的因,已足够获得自力解脱的果报。为什么?学佛以念佛为紧要,念佛以求生西方为紧要。要求往生西方,以临终净念为紧要。自利利他,以助人往生西方为紧要。这就为自己往生西方的资粮功德,已有富裕,没有不足的。抱着这个志愿,没有疲倦。那么由我助念而得往生西方的人,见佛听法,具有大神通,必定也时时以本愿的心,垂念加护于我,何况西方有宏誓大愿的佛菩萨呢?我们各自应当自勉。

第九章生西象征

逝者气绝未久,他的身体千万不可轻易触动,就是试验体温也应当缓不应当早也明白了。检验到逝者全身冰冷,而头部顶上唯独温暖的,便是往生西方的确证(此外头额温暖的,可知是生天道,胸前温暖的,仍然转人道)。那上等的,又现天乐异香等祥瑞。其余如舍报安详,预知时至,颜色光泽,都是好兆,也就是办饬终的人功德圆成的表现。只是临终求生,也须要愿力与信行并重,从没有过无誓愿而能成就的啊。但誓愿虽然宏大,发心多么难?自己要警觉,他人提醒而已了(倘若能坚固,那十大愿王顷刻具足,否则恶人怎么能顿超啊)。这时忽略错过,岂不可惜?须知一句弥陀,是万法的主要。果然能够彻念到底,不只是看他根器不凡,而且可以稳操必得往生的胜券。所谓不生胜处,自然生胜处,不是他又是谁呢?

第十章生西以后情形

如果已经往生西方,就是脱离冥界。俗例焚烧纸钱,以及衣服器具等,原本是利益幽冥的。如今既然往生西方,都归无用。祭祀不应当用荤腥,超度屏除道士,专请僧尼或居士为他念佛,都可以增益他的道力。只是随缘求其简单,不可以专务外观好看。与其劳民伤财,作无益的举动,不如留这遗资,布施三宝有益事务,或放生等各种紧要善举,那存亡相互受利。如果是家贫乏财,都可以一律删除(这里所说纸钱等,或行或否,只看人的观念如何,不要作决定说。只是祭祀用荤,超度用道士,就不可以啊)。

自跋

有人说:“要办饬终,为什么不组织团体,专立机关,使团员指导一切,就没有失误,岂不是更妙?”须知一经考虑,才知道事情的难处。所谓经济人材交通,都不可缺乏,还要交给一县的警察机关仿办而后才可以。然而还有比这更难的,为什么?因为大概学人不能预知时至啊,不得已而考虑其次。还不如先用语言开导,文字流通,一切务求易简,使临时口渴才挖井的人,也能按图索骥,这样推行尽到利益,这是一点点真诚啊。其中有人偏执饬终,而不知道自励的,这就是不相应。我愿全世界的人共兴而勉力吧。

印光法师跋

古人说:“死生也是大事了,可不悲哀吗?”我的徒劳悲哀究竟有什么益处?须知生死是大事啊,信愿念佛是大法啊。既然知道死是可悲,就应当在未死之前,修这个大法。那么死不但没有可悲,并且很可以幸运啊。为什么?因为净业成熟,依靠佛的慈力,直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只受诸乐,渐次修习,直到成佛而后已啊。但要得这个大幸,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培养根基。再加上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便可以决定就得到了。至于临命终时,无论久修始修,都须要眷属以及与净友为他助念。这样才可以正念昭彰,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了。即使平素不念佛的人,临终请善友开导助念,也可以往生。可知助念一事,最为紧要。修净业的人,应当在平时与家属说明利害,使他们了然无疑。决不至于临时,用世俗的情见破坏正念,而对于存者亡者都有实际的利益。念佛饬终津梁,以及饬终须知,用意措词,全都周挚,实在是保护成就行人的一个大事因缘。如果肯展转流通,使一切同人都知道这个利益,那个功德,只有佛能知道。愿世间的为人子孙,以及为人父母兄弟朋友等,各自都依照实行。这样使亡人神识超越净域,谢绝尘劳。莲开九品的华,佛授一生的记。实在是大幸。(民国十九年季春释印光谨跋)

莲根法师病中痛策

念佛固然可贵的是清净,所以在无病无事中,正应当趁早念佛,整顿自己的资粮。如果一经大病,尿屎留在床上,知道污秽身体,恐怕有罪过,便不敢念佛;或因痛苦等情况,便不敢念佛,就大误特误。须知大病将死,正犹如向上水撑船,务在努力撑篙拉纤,才能有用。篙如果稍有停顿,纤如果稍有歇息,拿船必颠覆。所以人在将死未死之际,完全贵在一心念佛,决意往生。如果怕污秽而不念,痛苦而不念,凄惨而不念,无力调治忧愁也不念,无人当值照顾心酸也不念,甚至妄想不念,贪恋不念,情爱不念,昏迷无知不念,岂不是一生可惜,枉为修行吗?念佛的时候,又要信愿真切。如果悠悠放纵的,就是念到慈氏(弥勒菩萨)下降,也难往生。所以必须平日信愿精确,临终更加真切,如出马棚的良马,顺水张帆,快捷得很了。其次就是平日信愿都恳切,临终又请善知识助念,令佛声入耳,纵然有痛苦自己不能念,应当知道他是为我念佛助程,让我的真性入于佛号之中,也决定可以随佛的光明,摄受往生。切忌自惭形秽业重而导致退却、疑惑阻碍啊。应当思想佛称为大慈大悲,一定没有不救的道理。譬如太阳悬挂中天,哪有分高下贵贱?海纳百川,哪管清净垢秽?而佛是无苦不拔,无难不救,只愁你信愿不真切,自己生起障碍。如果信愿真切,就必随愿往生。如果不是这样,诸佛与阿弥陀佛便是妄语,试问有这个道理吗?《华严经》:“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但愿你心造这样深信切愿的笃行就可以啊。

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

知归子问:“世间的大事,没有超过生死的。一口气不来,便属后世。一念的差错,便堕轮回。蒙开示教诲念佛往生的法门,道理很明白。又恐怕病来临死时,心识散乱,或他人干扰正念,忘失了清净的因。希望再次开示归向西方路径的方法?”大师说:问得好啊。凡是有人临终要往生净土,必须是不能怕死,常念这个身体多苦,种种交互纠缠。如果能舍弃这个污秽的身体,超生净土,见佛听法,受无量快乐,得大解脱,就是称心如意的事。如脱掉破衣,能换珍贵的服装。只要放下身心,莫生贪恋执著。刚遇到有病,便念无常,一心等死。叮嘱家人,以及来往问候的人:“凡是来我面前的,就为我念佛。不能说眼前闲杂的话,家中长短事。也不须要软语安慰祝愿安乐。这都是虚华无益。”如果病重将终,亲属不能垂泪哭泣,以及发嗟叹懊恼声,惑乱心神,失掉正念,只是一时同声念佛。等到气尽,才可以发哀。有丝毫恋世间的心,便成挂碍,不能解脱。如果有明晓净土的人,常来鼓励,是极为大幸的。依照这个道理,决定往生无疑啊。问:“求医服药,还可以用吗?”答:医药初用没关系。但是药能医病,不能医命。寿命如果尽了时,药有什么用?如果杀生物的命作药,想求身安,这是不可以的。我多见世人因病持斋,刚好一点,又被医生用酒食血肉佐药,那病又发作。可知佛力可救,酒肉无益啊。又问:“求神祈福如何?”答:人寿命长短,出生时已定。何必借鬼神延长呢?如果迷惑信邪,杀害众生,祭祀求福,只是增加罪业结下冤仇,千万要戒掉。又问:“平生没有念佛的人,还用得着吗?”答:这个方法僧人俗人,没有念佛的人,用了都能往生。我多见世人,平常念佛礼拜,求生西方。到了临病时,却又怕死,都不说往生解脱的事。直到气消命尽,神识投到冥界,才开始十念鸣钟,恰如贼走了关门,有什么用啊?死门事大,必须是自家用力才行。如果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谁人能代替?好好想想吧。

慈照宗主示临终三疑四关

念佛人临终三疑四关不可不慎重。所谓三疑,一是疑我罪业重,修行时间短浅,恐怕不能往生。二是疑有心愿没有了结,以及贪嗔痴没有息止,恐怕不能往生。三是疑我虽然念弥陀,临命终时,恐怕佛不来迎接。有这三疑,因为疑成为障碍,失掉正念,不能往生。所以既然念佛,切要深信佛经明旨,不要生疑心。经上说:“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上至一心不乱,下至十念成功。”接向九品莲花,告辞五浊恶世。如果能心心不迷昧,念念无差错,那就疑情永远断绝,决定往生了。现今用三说,消除那三疑。一是,业障本是虚妄,心净就空了,业障重不必疑啊。二是,情执如同梦幻,醒后在哪里?自己肯息止机缘,贪嗔随即断了,不必疑啊。三是,功夫专一、念想恳切,自心就佛现了,佛不来不必疑啊。

所谓四关,就是凡夫虽然有信心念佛,或因为过去世的业障重,不免有病苦。如果因此悔悟身心,投诚皈佛,自然往生净土。无智的人,道的信念不坚,却说“我今念佛,而有病苦”,反而诽谤阿弥陀佛。只这一念,就直接入地狱。这是一关啊。或平日口谈净土,心恋娑婆,不种出世的善根,只求俗缘利益。临终有病,贪生怕死,妄信巫术,杀戮生命,祈祷神鬼。因为这个心邪,没有佛摄取护佑,就流浪三途。这是二关啊。一向持斋戒,或因为服药,或被逼劝,破戒用荤。这人没有决定的信,丧失善根。这是三关啊。临终时,系念家财,爱恋眷属,心放不下,失掉正念,结果堕入鬼道,或托生虫兽,守护家庭,宛如活着时一样。这是四关啊。所以杨提刑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真的是这样。修净业的人,要在平时考究,平时打点,临期不糊涂,全身放下,念念弥陀。只要能坚持这一念,便可以破除那四关。

念佛人之存心(印光法师校订)

修净业的人,信愿行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而尤其以愿为中坚。彭二林居士说过:“苏东坡、陆五台二老,平生颇信净宗,而临终都不得力,就是愿不坚定啊。黄元孚吐血就要死了,设佛像,唱佛号,默转《莲华经》七天,就欢然坐化,家人都闻到莲花香。闻子与病重,神志昏乱,自己不能控制,很害怕。急忙唱佛号,对佛焚香炼臂,苦苦哀求忏悔,彻夜没有休息,就得到神志安定,净土现前,告别众人而逝。这二人,他们的生平行事,也没有超过别人。只是因为一念坚决,就能放下万缘,直接往生没有障碍。”蕅益大师说:“能不能往生全由信愿的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的深浅。”这是三世诸佛不能更改的铁案啊。具缚凡夫,要了生脱死,应当知道选取法门。于是记录数语,作为一切修净业的准则吧。

一、修净业的人,口称佛名,必须发决定心,心专注于佛,念念相续,不要间断。高声念,低声念,或默念,随意调和。如果心攀缘外境,控制让它回来,修行久了,就是事一心成就。临终正念分明,往生必定了。

二、修净业的人,行住坐卧四时,都可以念佛,而以静坐念佛尤为重要。每天必须定若干时间修习静坐(时间多少,随各人职务的繁简而定。能延长一小时以上,就更好)。静中随气息念佛,专注不移,容易达到一心不乱的地步。

三、修行人的通病,不外是昏沉散乱二种。昏沉时,用高声念佛作为对治(行坐均可);散乱时,用随气息念佛作为对治(静坐为宜)。

四、随气息念佛,用呼不用吸。一呼或一句,或二字都可以。应当随气息的缓急,作为念佛的快慢,妄念就容易息止,就可摄制散乱而归于专一。

五、平时念佛,预备临终时用。临终时用,须在平时预备。现今以平时静坐念佛,作临终时想。应念这身体不久就不是我所有,何况亲属与财产?前途茫茫,归宿在哪里?只将性命归依阿弥陀佛,才是安身立命之处。时时这样存心,万缘自然放得下,一念自然提得起,哪用担心净业不成?

六、修行人到临终时,不可贪生怕死。又不能好安逸而畏痛苦。黄元孚吐血要死,默转《莲华经》,七天不间断(印光法师说,只应当效仿这个精进,不应当舍弃佛号而诵经。否则决定难往生。因为专心诵经,对于忆佛念佛,便不亲切)。闻子与病重昏乱,对佛焚香炼臂,彻夜不休息。这种了生脱死,直往西方的榜样,必须效法。不这样,后患哪堪设想。为了堆九仞的山,不要亏一筐土的功。须知釜破沉舟,回头有什么益处?警戒吧。百劫千生,在此一举。努力直往,切勿犹豫。至要至要。(李智圆)

莲池大师法语(七则)

◎古人有说过:“病是众生的良药。”那么人在病中,应当生大欢喜。一切不如意处,莫起烦恼。又说“生死有命”,那么人在病中,应当生大解脱,任它死生,莫起恐怖。又过去如幻,现在如幻,未来如幻。尽情放下,单持正念而已。病中千万安宁忍耐,莫怀快好的浮躁心。这就是快好的良方啊。(示病人)

◎将家事处置了当,放下万缘,空空地。心上只念六字佛名,时刻不忘,自然业障消灭。业障既然消灭,自然夜卧安宁,身心康健了。念佛人要发愿舍离这个恶世,往生那乐邦。(示病人)

◎您的病这样,也危急了。应当把要说的事,都写下来给令郎及尊堂,使胸中都无牵挂,一心正念。如果平日对于念佛法门信得够,便可以心目内照,四字佛名,历历分明,无间无断。任从今天明天去也可以,假设不去,活到一百二十岁也可以。这是要紧语,朋友平生相交正在这里。其他都是小事,顾不上啊。切不可贪生怕死,而误大事。(与朱西宗)

◎您的病应将身外事,并这身体四肢百骸,尽情放下,使空无一物。如果必不可歇的话,暂且歇下,待以后处理。妄想炽烈不能控制,应当念佛数声压伏。世间荣华富贵,不过片刻间的事;厄难苦恼,也不过片刻间的事,倏忽便没有了。并且万般都属前缘,不是人力所能奈何的啊。尽情放下,一心念佛,至嘱至嘱。(与王大璋)

◎怕死的人,因为没有悟到本来无生啊。本来无生,哪里有死,哪里有怕?但是本来无生不容易说悟就悟。现今只应当专诚念佛,久久念到一心不乱,必能开悟。就是不悟,而一生的念力,临终自知死去必生净土,就如流落他乡,能回归故里。阿弥陀佛垂手接引往生,欢喜无量,哪里有怕?(答苏州袁心远)

◎七十古来稀,百年能有多少?如今这个暮景,正应当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哪有真实?只用一声阿弥陀佛消遣光阴,只把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我的家舍。我今念佛,日后当生西方,多么幸运!发大欢喜,莫生烦恼。倘若遇到不如意事,就拨转心头,这一声佛号急急提念,回光返照:“我是阿弥陀佛世界中人,怎么能与世人一般见识?”回嗔作喜,一心念佛。这是智慧中人,大安乐大解脱法门啊。(与江阴冯居士)

◎老人三事。一、佛说“人命就在呼吸间”,是对一切人说的啊,何况八十岁的人呢?家事应当处置的全都处置,应当嘱咐的全都嘱咐。常使心中无一事。二、除了大事外,其余琐细的事也都摒除。三、除了大小诸事外,又有过去现在未来浮游的想法,灭了再生起,驱走更要来。就应当猛提正念与它战斗,暂时不胜,不可有退心,久久行持,自然群魔灭尽,天下太平了。以上虽然分为三项,总之都属妄想,如梦中的事,如镜中的影,如水中的月。都是虚空无实,迷惑世人,须以正智破除迷惑。(与湖州顾广佐)

竹窗随笔摘录(六则)

出世间大孝:子女对于父母,服侍奉养作为安慰,这是孝啊。立身行道作为显耀,这是大孝啊。用念佛法门劝父母,使父母往生净土,这大孝中的大孝啊。我出生的晚,刚听到佛法,而风木之悲(父母已亡)已来,痛极终天,虽想挽回,也没有办法。奉告各位,父母健在,早劝念佛。父母亡故,念佛三年。做不到的,或一周年,或七七四十九天,都可以啊。孝子要报父母养育之恩,不可不知这个道理。

预了:无常迅速,虽然老少没有分别。但是年少的人还处在未定的时候,妄想着长寿。如果是老年人,那一定是光景不多了。须把身后的事处分妥当,任随他无常早上到晚上到,撒手便走,没有什么拖累。这是晚年最要紧处,不可忽视,不可忽视!

人命呼吸间:一僧人患肺病多年,久卧枕席。众人知道他必死,而他没有会死的想法。对他提到死,就不高兴。我派人直言相告,让他赶快处理后事,一心正念。他说:“男病忌讳在生日前,过了生日在慢慢商议吧。”本月十七日是他的生日,前一天忽然死了。吁!“人命在呼吸间”,这是佛对没病的人说的啊,何况要死而不觉悟。可悲!

汤厄:佛说“人命在呼吸间”,我平日也常用这话警策大众,而实际上没有亲身经历过啊,直到我遭遇汤厄(被烫伤)啊。刚开始沐浴,身安心泰,洋洋自如,忽然落入汤锅中,几乎烫死了。能活下来,幸运啊,龙天护法救了我啊。当时只是刹那间罢了,而关系到死生哪!命在呼吸,岂不是真的吗?可知作为僧人,对于佛的话劝他人总是紧切,而劝自己就差多了,这是通病啊。我于是大惭愧大惶恐而且大自责。

无常信:有警世的谚语,说一老人死后见阎王,怪阎王不早点给他通个信。阎王说:“我通信多次了。你的眼睛渐渐昏花,这是第一个信啊。你的耳朵渐渐聋了,这是第二个信啊。你的牙齿渐渐损坏,这是第三个信啊。你的身体日益衰弱,这个信不知多少次了啊。”但这是特意对老人说的罢了。现今再接续一下。一少年也怪阎王说:“我的眼睛明亮,耳朵聪敏,牙齿坚利,身体强健,大王为什么不给我通个信?”阎王说:“也有信给先生,先生自己不觉察。东邻有四五十岁而亡故的,西邻有三二十岁而亡故的,更有不到十岁,与还在哺乳的孩提而亡故的。不是信吗?”良马见到鞭影就跑,必要等到锥子扎入皮肤的,是劣马啊。太悲叹了。

醉生梦死:醉生梦死,是老话啊,其实是至理的话啊。世人大约分为贫贱富贵二种。贫贱的,固然早忙晚忙为了衣食。富贵的,也是早忙晚忙为了享受欲乐。受用不同,那忙是一样啊。忙到死而后已,而心没有停止啊。带着这个心去,而再生,而再忙,而再死。死生生死,昏昏蒙蒙,如醉如梦,经过百千劫,没有个了期。朗然独醒,大丈夫应当这样了。

净土晨钟摘录(五则)

饬父母往生:儿女事奉父母,观察他们往生时至,预先把父母平生的众善,汇聚为一疏文,时时读诵,使父母生起欢喜。又请父母坐卧向着西方,念念弥陀。设佛像接引,如到了极乐世界。舍寿的顷刻间,更须要用意,不用哀泣扰乱他们的正志,同声念佛,助他们西行。使父母能往生净土,受种种快乐,不是很好吗?平生孝养,正在这时。寄语孝子顺孙,不要忘了这事。(劝孝文)

饬眷属往生:大道无情,怨亲平等。但是凡夫爱恋眷属,对他们说平等,似乎不相应。不知情爱未忘的,只有修习净业,共结西方伴侣,那情归忘情,爱同忘爱。不坏凡夫的心相,也算普度往生,固然没有不平等啊。就看他们临终的时候,挥泪诀别。待溃散的躯体,耗尽资财厚殓的,那爱的大小怎么样,明眼人自然有辨别。(以上纂故乡消息)

《华严经》“贤首品”说:“又放光明名见佛,此光觉悟将殁者,令随忆念见如来,命终得生其净国。见有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俾于佛所深归仰,是故得成此光明。”凡遇眷属以及一切人临终,先在寝室床前,设置一立佛像,向东,病人向西,与佛相对。看护病人的人,烧香散花,鸣磬助念佛名。或病人先不信念佛,也须要种种方便,劝他念佛。如果有病症遗留污秽,随即清除,也没有罪。因为佛心慈悲,只希望归诚,别无憎恶。(以上纂无尽灯)

饬护病者:修净业的人,临终如果业障太重昏愦糊涂,鼓励不容易。那么看护病人的人,关系不小,应当预先筹画。至于临终时,或嗔怒或爱恋,误导亡者入其他道,尤其可怕啊。《杂譬喻经》说,阿耆达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临终时,侍人拿着扇子,落在国王的脸上,使国王嗔怒,就受蛇身,沙门为它说经,听法生天。所以临终侍人不可不护病人的心啊。(纂丁莲侣)

饬自念佛度怨亲:超度亡人的功果,不如生前自作功果。所谓十念,是生前自念佛,不是身后请人念啊。经上说,身后别人为他作功果,七分得中一分。生前自作的,得千百倍果报。所以念佛的,靠别人不如求自己。如果有罪恶念佛,恐怕难以往生。但生起见佛得道还度一切怨亲的心,就没有不往生。有人问:有人平生作恶,残害众生。如果临死念佛,也往生净土。众生的怨仇,什么时可解?答:往生净土得道之后,都度脱一切怨亲。难道不胜过怨怨相报,彼此没有出离的期限吗?(纂龙舒文)

饬临终请众念佛:人在康健时,应当请众人念佛,忏罪解怨。何况正当病重时,能勇猛发心,请久修净业的人,大作佛事,帮助往生西方,尤为重要。《宝珠集》记载,集维那临终,用余资两次请众人念佛,得生净土。因此想到道氤法师对明皇说:“佛力法力,三贤十圣也不能估测,只应当相信而实行。”看到这里又为修净土的人标一赤旗了。(纂乐邦文类)

大佑指归集摘录

《华严经》贤首品偈说:“又放光明名见佛,此光觉悟将殁者,令随忆念见如来,命终得生其净国。见有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俾于佛所深归仰,是故得成此光明。”前四句,说菩萨放出无量的光,其中一种名为见佛,放这个光明,能使命终的人,见佛往生。后四句,说这个菩萨,因此劝临终人念佛,又使他瞻敬佛像,所以得到这个光明啊。《大智度论》说:“临终很少的时间,能胜过终身修行的力量,因为猛利。”义和法师的《华严念佛三昧无尽灯》,记载西域祇垣精舍,西北角日光落下的地方,建无常院,造一座立像,面向西方,执五彩幡,安置病人在像的后面,手执幡脚,作随佛往生的想像。侍奉病的人,烧香散花,鸣磬助称佛名,资助病人。如果有垢秽,随即清除,决定取得往生。如果是游心法界,去来无碍的,不受限这个法。

智者大师十疑论摘录

问:众生从无始以来造业,为什么临终十念,就能往生?答: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谁能知道。但能在临终遇到善知识,十念成就的,都是过去世善业很强。如果恶业多的,善知识尚且不可遇到,何况十念成就?又你以为无始以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现在以三种道理比较。轻重不定,不在时节的远近多少。一是在心,二是在缘,三是在决定。所谓在心,就是造罪时从自心虚妄颠倒生;念佛心从善知识听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怎么能能相比?譬如千年的暗室,日光照进来,黑暗顿时消除,哪有长久的暗不肯灭呢?所谓在缘,就是造罪时从虚妄痴暗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心从听说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怎么能相比?譬如人被毒箭射中,伤肌破骨,一听到灭除药鼓的鼓声,就箭出毒消,怎么能因为箭毒深入不肯出啊?所谓在决定,就是造罪时因为有间断心有后退心;念佛时因为没有间断心没有后退心。于是就能舍命,善心猛利,所以就能往生。譬如粗大的绳索,千夫扯不断。童子挥剑,立刻分为两截。又如千年累积的柴禾,因为豆大的火星焚烧,短时间就烧尽了。又如有人一生以来,修十善业,应当生天。临终的时候,生起一念决定的邪见,就堕阿鼻地狱。恶业本是虚妄,因为猛利,尚能排除一生的善业,使人堕落恶道。何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的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往生净土?没有这个道理。

天如禅师净土或问

有人问: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往生。那么我在生前先做世间事业,直到临终,然后念佛,可以吗?答:所谓逆恶凡夫,临终念佛的,那是过去世有善根福德因缘,才遇到善知识,才能念佛。这样的侥幸,一万人中没有一个。难道不见《群疑论》说,世间有十种人临终不能念佛。一是善友未必相遇。二是业苦缠身。三是中风失语。四是狂乱失心。五是遭遇水灾火迷。六是遭遇虎狼。七是临终恶友破坏。八是昏迷致死。九是军阵战斗。十是高岩掉下伤命。这样十种情况,寻常有见到。或宿缘感招,或现业现报。忽然现前,不容回避。便须随业受报,向三途八难中受苦受罪。就算你没有这些恶缘,只是生病自然死亡,也未免风刀解体,四大分离,病苦逼迫,紧张惶恐,念佛不能了啊。更饶你没病而死,又或世缘未了,世念未休,贪生怕死,扰乱胸怀。若是俗人,并且家私没有明确,后事没有办。妻子啼儿子哭,百种忧煎,念佛不能了啊。更饶你未死以前,只有些小病痛在身,忍疼忍苦,叫唤呻吟,问药求医,祷祈忏悔,杂念纷飞,念佛不能了啊。更饶你未病以前,只是年纪老大,衰相现前,困顿龙钟,愁叹忧恼,只向这个衰老身上左右安排,念佛不能了啊。更饶你未死以前,正是少壮,正好念佛的时候。稍有狂心没有歇止,俗务相关,东攀西缘,胡思乱想,业识茫茫,念佛不能了啊。更饶你清闲自在,有志修行,稍在世相中,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坐不断,忽然有些境界现前,一个主人随他颠倒,念佛不能了啊。试看他老病的时候,少壮清闲的日子,稍有一事在心,早就念佛不能了,何况等到临终的时候呢?何况你更说先做世间事业?并且世事如梦如幻,如影如响,那一件有实效,那一件能代替生死?纵然你广造伽蓝(寺庙),多增常住(寺庙),以为多做了好事,却犯了如来不体道本,广造伽蓝等戒。哪知有为的功德,多有过咎?天堂没有造就,地狱先成了。生死不明,都是苦的根本。眼光落地,受苦的时候,才知道平生所作所为都是枷上添枷,锁上添锁。失掉人身,万劫难复。铁汉听了,也须泪落。祖师如此苦口劝人,曾经允许你先做事业,直到临终才念佛吗?又不见死心禅师说,世间的人财宝如山,妻妾满前,日夜欢乐,他难道不要长生在世?怎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就要奉行,不容迟留。并且根据人们眼见耳闻的,强壮的后生,死了多少?世人多有说,等待老来,才有空念佛。不知黄泉路上,不论老少,能有几人等得到老呢?古语说:“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又说,自从早年娶妻养儿,经营家计,受尽万千辛苦。忽然三寸气断,未免一旦全休。若是孝顺儿孙,还能记忆爹娘。若是不肖子孙,父母刚死,骨头没冷,作贱财产,恣意为乐。因此想来,着什么急作千年的打算?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古德如此苦口劝人,曾经允许你先做事业,等到临终才念佛吗?应当想人生在世,能有几时?趁着未病未老之前,抖擞身心,拨开世事,得一日光阴,念一日弥陀。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临命终时,好死恶死,我的盘缠预先办好了啊。我的前程稳稳当当了啊。如果不是这样,后悔难追。想想吧,想想吧。

印光法师临终三大要(民国十九年)

世间最可以惨痛的,莫过于死亡了,而且举世所有的人,没有一个能幸免的,所以有心要自利利他的人,不能不早一点考虑这件事啊。其实“死”这一个字,原本是假名,因为是过去世的业力所感应的一期生命果报结束,所以舍掉这个身躯,再领受另一种身躯罢了。不知佛法的人,真是没有办法可以改变,只有任随业力流转生死轮回。今天既然得以听闻如来普度众生的净土法门,就应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西方净土的资粮,以此期望免除生死轮回的幻苦,证到佛的涅槃常住的真正大乐。那些有父母兄弟的,以及所有眷属,如果得重病,看趋势很难痊愈的,应该发孝顺慈悲的心,劝他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并为他们助念,希望病人因此死后,就往生西方净土,那样的利益,用什么名能形容呢?现在列出三个要点,作为成就临终人往生西方净土的根据,语言虽然粗俗,本意还是出自佛经,所以遇到这个因缘,都照着去做吧。这三个要点是:第一、善巧开导安慰,劝临终人生起正信。第二、大家换班轮流念佛,帮助临终人保持净念。第三、千万不要对临终人搬动哭泣,以防误事(影响临终人的正念)。果真能够依照这三个法要行事,决定可以消除过去的业,增长清净的因,依仗佛来接引,往生西方净土。一旦得到往生,就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再渐渐进修,必然达到圆成佛果而后已。这样的利益,全是靠着眷属助念的力量。能这样行事,对于父母,那是真孝;对于兄弟、姊妹,那是真弟;对于儿女,那是真慈;对于朋友,对于平常人,那是真义真惠。以此培养自已的净因,开启同人的信仰,久而久之,形成风气有什么难的呢?今天为大家一一陈述说明,临到那时才不会无所适从啊。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劝临终人生起正信。一定要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该交代的事,要快点交代。交代后,便不再管它了,就想我如今将要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什么好的坏的,什么亲人眷属,种种的尘缘境界,都是往生的障碍,都是祸害,所以不应有一念执着放不下的心。须要知道自己的一念真性,本来没有生死,所说的死,乃是舍这个身体而又领受另外的身体罢了。如果不念佛,那就随着善恶业力,再投生到善恶道中(善道,既人、天。恶道,既畜生、恶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如果正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的心,必定感应佛的大发慈悲,亲垂接引,得以往生西方净土。且不要怀疑我是业力凡夫,怎么能以很少的念佛,就可以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净土?应当知道佛的大慈悲,即使是十恶五逆的极重罪人,临终地狱的景相已出现,如果有善知识教给他念佛,或念十声,或只念一声,也能得到佛的接引,往生西方净土。这样的人念佛几句,也能往生,又怎么能因为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惑呢?须要知道我们本来就具有真性,与佛没有不同,但因为迷惑深重,不得受用真性。如今既已归命于佛了,如儿子回到父亲身边,就是还我本有的家乡,岂是分外的事?又佛再说阿弥陀佛曾经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一切众生,临终发起至诚心,念佛求往生西方净土的,没有不亲来接引啊。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就是害了自己,那祸害不小。何况出离这个苦难的世界,生到那个极乐的世界,是极其快意的事,应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也还是不能不死,反倒是没有了往生西方净土的分了。因为自心与佛相违反的原故,佛虽然具有大慈悲,但对不依佛的教导的众生也无可奈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炼的洪炉,我们多生多世的罪业,如空中飘的雪片,业力凡夫,由于念佛的原故,业力就消灭了,如雪片靠近洪炉,就立即化掉了不可得。又何况业力既已消灭,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有什么可疑不得往生、与佛不来接引呢?这样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然可以生起正念信心。这是为病人所开导的意思。

至于自己所应该尽孝道表诚意的人,也只有在这个求往生西方净土的事上用心,千万不可以随顺世俗常情,求神问医。寿命将要尽了,鬼神医药,难道能让他不死吗?既然把情绪用在这种没意义的事上,那对于念佛一事,就会干扰诚恳、而没有办法感通了。许多人对于父母临终,不惜花费钱财,请许多医生来治疗,这叫做卖孝,想要世人称赞我对父母能尽孝,不知道那天地鬼神,实际是鉴察他的心。所以凡是为父母丧葬等事,过分张罗的人,不是有天灾,就必有人祸。做为人家的子孙,应该注重亲人的神识去对地方,那些世俗所称颂的,根本不值得明眼人一笑,何况极意去要求这样的名声,不是成了实际不孝的大过吗?

○第二,大家换班轮流念佛,帮助临终人保持净念。前面已开导病人,劝病人生起正信。但是那病人,心力很虚弱,不要说平素绝不念佛的人,不容易相继长时间念,即使一直都在常常念佛的人,到这个时候也要全靠他人相助,才能得力。所以家中眷属,应共同发起孝顺慈悲的心,为病人助念佛号。如果病还没到最后时刻,应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个人。第一班出声念,第二三班默念,念一个钟头,第二班接着出声念,第一班,第三班默念。如果临时有小事,应当在默念时去办,正当值班出声念时,绝不可以走开。第二班念完,第三班接着念,终而复始。念一个钟头,休息两个钟头,这样纵然是经历昼夜不断也不会太辛苦。须要知道肯助别人净念往生,也会得到别人助念的回报。且不要说是为父母尽孝应该这样,即使为其他平常人助念,也是培养自己的福田,长自己的善根,实际上是一个自利的行为,不只是为别人而已。成就一个人往生西方净土,就是成就一个众生作佛,这样的功德,怎么可以思议!三班轮换相续,佛声不断,病人有能力念,就随着别人小声念。不能念,就用耳朵注意听,心里没有别的念头,自然可以与佛相应啊。念佛声音不可以太高,高会伤气,难以持久,也不可以太低,病人可能会听不明白。不可以太快,也不可以太慢,太快病人就不能跟随,就是听也难听明了,太慢气又接不上,也难得利益。须是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使得病人,字字句句,入耳入心,这样容易得力。念佛用的法器,只用引磬,其他一切,都不合适用。引磬的声音清亮,听了令人心地清净。木鱼的声音浊,所以不要用在临终助念。另外应该念四字佛号。开始念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因为字少容易念。病人或随着念,或用心听,都省心省力。家中眷属是这样念,外面请来善友也是这样念,人多人少,都是这样念。不可以一起念,歇一会儿又念,造成病人,佛念间断。如果到了吃饭的时候,应当换班吃,不要断了佛声。如果病人将要断气,应该三班同时念,直到气断以后,又再分班念三个钟头,然后休息一下,以便料理安置等事。正当念佛时,不要让亲友来病人面前,问什么安慰什么。既然为感情来看望,就应当随着大家念佛若干时,才是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如果用世间俗情,等于是推人下海,情虽然可以感人,事却很可以痛惜。这个全在于主事的人明白道理,预先使人去说明,以免有碍情面不好劝阻,结果贻害病人,由于受到干扰分心而不能往生啊。

○第三,千万不要对临终人搬动哭泣,以防误事(影响临终人的正念)。病人将要命终的时候,正是凡、圣、人、鬼分判的时刻,一发千钧,要紧到极点。只可以用佛号,开导他的神识,绝对不可以洗澡、换衣,或移动睡卧的地方。任随他如何坐卧,只可顺他的姿势,不可以稍有一点移动,也不可以对病人生起悲伤感伤的样子,或者哭泣。因为这时病人身不自主,一动手足身体,就感受到拗折扭裂的痛苦,痛就会嗔心生起,而佛念息止了。随着嗔心投胎去,多半是堕落为毒类,极为可怕。如果见到亲人悲痛哭泣,情爱心就生起,佛念也息止了。随着情爱心投胎去,那就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病人最得利益的是,没有比一心念佛更好了,病人最受害的是,没有比妄动哭泣更不好了。如果妄动哭泣,导致生出嗔恨,以及情爱心,那么想要往生西方净土,一万个里面也没有一个啊。再说人将要死的时候,热气从下至上的,是超升相,从上至下的,是堕落相。所以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的说法。果然大家能至诚助念,自然可以当下直接往生西方净土。切不可以频繁的试探体温,以致于神识还没有离体,因此可能有刺激,亡者心生烦痛,导致不得往生,这个罪过,实在是无量无边。希望所有亲友,各各恳切念佛,不须探亡者的热气,最后冷在什么地方啊。作为别人的子孙,在这些情况下留心,才是真孝。如果按照世间的种种俗情,就是不惜以推亲人下苦海,来获得一般无知无识的人,称赞他能尽孝啊。这种孝与罗刹女的爱正相同,经上讲罗刹女要吃人,会说:“我爱你,所以吃你。”那些无知的人的所谓行孝,使亲人失去乐而得苦,岂不是与罗刹女的爱人相同吗?我说这样的话,不是不近人情,是要人们各自讲究实际,一定要亡者往生,活着的人得福,以此满足孝子贤孙亲情挚爱的一片热血真诚,而不觉得这样的语言有什么激烈啊。真爱护亲人,必能体谅我的话!

顶圣眼天生等说法,是指人气己断,全身冷透,只有头顶独热的情形,那是必定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了啊。眼天生的情况是,如果眼睛以及额头的地方独热,那是生在天道;心口处独热,那是生在人道;肚腹独热,那是投生饿鬼道;膝盖独热,那是投生畜生道;脚板独热,那是投生地狱道。这是根据人在活着的时候,所造的善恶二业,这时感应现前了,不是可以有什么能力作假的啊。这时如果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上眷属善友助念的力量,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啊。不须要特意探试验证,以致耽误大事啊。特别嘱咐,特别企盼!

大慈菩萨偈:

骨肉恩情相爱,难期白首团圆。几多强壮亡身,更有婴孩命尽。劝念阿弥陀佛,七宝池中化生。聚会永无别离,万劫长生快乐。

善导大师偈: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