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饬终津梁

第二篇 飭終言論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印光法師校訂)臨終舟楫

佛制亡僧焚化,原為令其離分段之假形,而證真常之法身也。故自佛立制以來,僧眾奉為常規。奈法道陵夷,延久弊生。如今釋子,率以焚化了事,不依制度。每有於病者臨脫氣時,遽為穿衣搬動,及入龕一二日,即行焚化者。可謂大違佛制矣。佛說人有八識,即知識也。前五識,名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識,第七末那,亦名傳送識。第八阿賴耶,亦名含藏識。夫人之生也,惟此第八識,其來最先。七六五識,次第後來。及其死也,亦此八識,其去最後。餘識次第先去。蓋第八識,即人之靈識,俗謂靈魂者是也。然此識既靈,故人初受母胎時,彼即先來。故兒在母胎中,即為活物。至人死氣斷之後,彼不即去,必待至通身冷透,無一點暖氣,彼識方去。識去則此身毫無知覺矣。

若有一處稍暖,彼識尚未曾去,動著觸著,仍知痛苦。此時切忌穿衣盤腿搬動等事。若稍觸著,則其痛苦最為難忍。不過口不能言,身不能動而已。考經云,壽暖識,三者常不相離。如人身有暖,則有識在,識在則壽尚未終。古來多有死去三五日而復生者,詳載典章,歷歷可考。儒教亦有三日大殮之禮。緣眷屬恩愛,尚望其萬一復生耳。若我僧家,雖不望其復生,而亦不能不體其痛苦。遽爾搬動,以及遷化,其慈悲之心安在哉。古雲,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物尚如此,而況同為人類。又況同為佛子者乎。且人情痛苦之極,嗔心易起。惟嗔心故,最易墮落。如經云,阿耆達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臨命終時,侍臣持扇,誤墮王面,王痛起嗔,死墮蛇身。

緣有功德,後遇沙門,為其說法,以聞法故,乃脫蛇身,而得生天。觀此,可知亡者識未去時,即行穿衣搬動,及即焚化,使其因痛生嗔,更加墮落,寧非忍心害理,故施慘毒。應思我與亡者何仇何恨,乃以好心而作惡緣。若云事屬渺茫,無從稽考,則經典所載,豈可不信。邇來種種流弊,總因生者不憐死者之苦,只圖迅速了事,故無暇細心體察,由是習以為常,縱有言及此者,反笑以為迂,致命亡者有苦難伸。嗚呼。世之最苦者莫過生死。生如活龜脫殼,死如螃蟹落湯。八苦交煎,痛不可言。願諸照應病人者,細心謹慎,切莫與病人閑談雜話,令心散亂。亦勿悲哀喧嘩。當勸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

又當助念,令病人隨己念佛音聲,心中繫念。若有錢財,當請眾僧分班念佛,使佛聲晝夜不斷,令病人耳中常聞佛聲,心中常念佛號,則決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即無錢財,亦宜大家發心助念,以結末後之緣。至於安置後事,切勿在病人前談說。只宜擊引磬高聲念佛,必使句句入病人耳,使彼心中常不離佛。木魚聲濁,臨終助念,斷不宜用。任彼或坐或臥,切莫移動。大家專心念佛,待至通身冷透,則神識已去。再遲二時,方可洗浴穿衣。如身冷轉硬,應用熱湯淋洗,將熱布搭於臂肘膝彎,少刻即可回軟,然後盤腿入龕。至諸事齊畢,尤須長為念佛。所有誦經拜懺,皆不如念佛之利益廣大。凡一切出家在家各眷屬,俱須依之而行。

則存者亡者,悉得大益。再者,我佛涅槃,原本右脅而臥,以故入棺荼毗。今人若隨其自然,坐亡者入龕,臥亡者入棺,尤為得當。但今人沿習成風,恐不以此為然。亦惟聽諸自便。至人死後之善惡境相,原有實據。其生善道者,熱氣自下而上升。生惡道者,自上而下降。如通身冷盡,熱氣歸頂者,乃生聖道。至眼者生天道。至心者生人道。至腹者墮餓鬼道。至膝蓋者墮畜生道。至腳板者墮地獄道。故偈云,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夫生死事大,人所不免。惟此一著,最宜慎重。其照應病人者,當以同體之悲心,助成往生之大事。古雲,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因緣果報,感應無差。欲求自利,必先利他。述此遍告同袍,懇祈人各注意。

(印光法師校訂)念佛飭終津梁 炊萸館主

第一章 略說淨土法門之當機

馬鳴起信論雲,末世眾生,若於修行正法,生怯退想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即以信願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無退轉。蓋此淨土法門,三經專宣,眾典並宏。是如來兼為末世多怯退眾生所開示,廣施大無畏,以期普攝群品。何以故,眾生於末世見如來法藏,繁奧難解,由是多怖畏而怯退者。如來於淨土法門,說但能信願持名,無須遍涉群典(志願宏法者,非此所論)。若末世眾生聞菩薩須歷三祇苦行,方成佛道,由怖畏長劫而生怯退想者,如來則說一生成辦,不歷僧祇。眾生又聞三障相續,生死難離,初信斷見,七信斷思,方離分段。因此怖畏無量,而生怯退,則如來於淨土說不專斷惑,帶業往生。

又末世眾生,壽命短促,知隔陰一迷,前功捐棄。因是怖畏怯退者,如來則說淨土眾生壽命無量,一生補處,紹隆佛位,永無退轉。又若眾生慮末世佛菩薩善友甚難值遇,提攜引導無人,不免怖畏,生怯退想,則如來曾於淨土法門,說當生者諸佛護念,現生者彌陀接引,已生者上善共會。眾生由是而得遠離怖畏,信順修持。此由如來妙觀察智,鑒照無遺。善巧方便智,大悲普攝。故要解雲,當知執持名號,既簡易直截,仍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欠。上上根不能逾其閫,下下根亦可臻其域。故華嚴一經,開示菩薩無量行門,善根成熟眾生,亦既攝盡。末後一著,又以普賢行願,導歸極樂,使末世善根未定者,由是方便,而得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登蓮池海會。可謂攝化無遺,暢佛本懷。夫生佛心性,原自平等。佛則究竟圓證,生則迷背有淺深,致根器有利鈍。凡學佛者,宜自審量。須擇契理契機之法以修,庶不至長在輪迴中也。處今時代,若宏經大士,具眼宗師,固宜博涉群籍,諸宗並宣,鑒機接引,不宜偏廢。然論收機廣,下手易而成就多者,當推淨宗。誠以阿伽陀藥,本以一味而兼具眾味。若於諸教思擇未精,或未能即生斷盡見思,則毋寧服此一味,以為主行,則決定無差。所願有志求菩提道者,知所取舍焉。

第二章 論淨土法門念佛正行以外,當求飭終緣助,免收穫失時。

凡修行不論何種法門,總須因緣備具,正助咸資,方得成辦。若論淨宗,自以念佛為正行。而持戒修觀,實為最要之助行。此外緣助之道不一。而以臨終集淨侶,為之念佛飭終,為最切要。前者念佛持戒等,為發起堅固善根不失時。後者念佛飭終,為成熟收穫善根不失時。云何不失時,蓋念佛行人,若平日修持精勤,善根堅固成熟,己力堪恃。再於臨歿,得善友助念。則收穫定能增上,品位必然升高。如其未臻成熟,或戒德未全,尤須廣徵善緣,兼藉善友之念佛迴向,提撕警覺,而捷得成熟,捷得收穫。俾無唐捐過患,此之謂成熟收穫,不失於時。論娑婆火宅眾生,不仗念佛,欲了生死,或有二三四五生,乃至無量生而未得出離者。蓋因三昧未成,業境可畏。三障梗阻,斷惑為難。以具縛凡夫,處於諸業重圍之中,唯仗自己戒定慧力,奮突以出,誠非勇猛丈夫不克臻此。若一念把持不牢,便隨業漂轉,須經歷再生,重謀修進。須知臨末一念,正為後有生因。吾人賴耶本識,主宰難操,無非隨業境轉依。故歿後生因,實為一種熾盛境界,升墮皆由於此。

蓋臨歿之際,吾人無始來所造九法界中善惡不動諸業境界,同時識上坌集顯現。此無量差別業中,必有一法界業,較為偏重。復以無明愛潤故,成熟熾盛,即為此法界生有之開導依。八識隨之執持,而此界依正,於以成立。是故臨歿行人,得蓮友念佛飭終,使行人眼睹聖像,耳聞洪名,威儀整肅,心口相應,念念相續,聲聲不斷。正所謂三業純和,六根都攝,即為造就佛法界熾盛境界。隨其開導而往生,管教華開見佛,忍悟無生,此之謂唯識所現。蓋以識心度生死大海,唯恃一句佛名為護身浮囊。而諸業境浪,排山洶湧以至,浮囊一失,漂溺堪虞。若彼生死岸畔善友,能以念佛為緣助者,猶以無量浮囊,係諸其頸。則憑藉既多,永離怖畏,終抵無生彼岸。又如重舟膠淺,櫓楫難施,正需前挽後推,方能濟渡。眾生業重行淺,非自心力所能出離,故滯於生死。若淨眾推之於後,彌陀接引於前,固何往而不生西哉。念佛飭終之方便利益,其切要如此。故有之則張鐘輩屠劊之流,亦蓮登九品。無之則蘇東坡積行之士,亦公據空攜。是以東林有同生之誓,百丈立化亡之規。結社念佛,舍研究宏化外,於淨友自身之善利,孰有殊勝過此者乎。矧行人既藉淨友助念而西生,則他日淨友緣熟時至,已生者亦必侍佛來迎。如劉遺民之於遠公其例也。是則在娑婆為同行淨侶,於安養作蓮胞昆弟。度人適以自度,自利即屬利他。感應道交,理所固然。佛會同仁,盍興乎來。

第三章 論念佛人應勵行家庭佛化,為宏法起點,以求將來飭終便利。

念佛行人,既以持名勝行,信願求生安養。次當發大菩提心,抱善與人同之宏誓,以自莊嚴。不墮二乘偏狹自利障。所謂盡法界眾生界,盡未來際,化導攝受,普令念佛,同生西方。如是則淨土資糧,始稱圓具。然登高自卑,行遠始邇。利他行之起點,即自行人家庭始。是故對於家中親族長幼,應常以佛法灌輸誘導。講演只求醒豁,勿鶩高深。為說善惡因果報應無爽,為說苦空等諦,為說生死煩惱種種過患,念佛往生種種善利。但能蓄意熏習,懇切曉導,自臻成熟。迨信順已,則欣厭情生,自能起行。於是當進而組織佛化式家庭,督率閤家,共修淨法。如善根增長,則再進而同受歸戒,為優婆塞優婆夷。能如是,則修身齊家,寓乎佛化。慈和愷悌,共躋清邦(世人不察,每以佛法但為超度幽冥而設,疑為不吉。庸愚瞽見,大謬不然。華嚴經佛升諸天說法,無量天帝共讚佛法最為吉祥云云。今附錄於此,以破眾疑)。若此行人臨命終時,自己家屬即為其念佛飭終,得此援助,決定生西。再益淨友,上品可期。此為求飭終利益之根本辦法。阻礙既無,成效自著。願淨修者加之意焉。若念佛人於家庭化未臻成熟,則當專求同行淨侶,於臨終念佛緣助。而叮嚀家屬,應為協助。如下述諸項,應知所禁忌者,亦當先行愷切囑咐,俾勿僨事。

一、臨時請淨眾念佛助生。關於飭終諸端,切囑家屬聽受指揮,加意依行。

二、行人未入昏昧位前有二忌。一者,忌家屬軟愛語(家事應處分迄)。以世情牽纏,徒增恩愛悲傷,有妨西邁故。二者,忌臨床哭泣喧嘩,擾亂正念,令不得往生。是愛之適所以害之。欲免此二過,則令家屬一致念佛,迴向往生,是為最妙。行人已入昏昧位,至暖覺未舍前,此時賴耶主識猶在,最忌觸動根身。無論何人,慎勿以手指器物稍觸其身膚,以增苦痛,而生怨毒。如佛經阿耆達王,福德巍巍,應生天界,止以臨歿,侍者揮扇觸面,怨毒所鐘,竟墮蟒身。蒙僧說戒救度,方得生天。故知沐浴換衣等事,應於全舍暖覺後舉行之。

三、既請淨眾飭終,切囑家屬,勿得同時邀請外道神像符[竹/錄],及師巫道流,混雜其間。不但有妨正念,且損佛法威嚴(如家屬有如此舉動,淨侶勸導不服,可即罷飭,免招俗詬為是)。

四、切囑家屬,西生以後。一,每日以念佛代靈前哭泣。二,祭祀以素齋代葷菜。三,節省種種妄費(如冥器排場等),買物放生,或作其他功德。以上三項,因西生者受用清淨,不同凡俗故(即非念佛人,歿後亦應如此。若殺生作祭,怨報重重,徒增亡人罪業。至於冥器,雖非全虛,要知非有福德,莫能受用。故毋寧節省,為作功德事)。

夫邱山恩重,非牲鼎所能酬。若使親離塵垢,然後子道方全。此出世大孝,非可與俗人言也。是故念佛人若上有父母祖父母等尊長輩,自應以吾佛歸元至道婉順勸進。如其正信難生,則須積以時日,漸次薰習。又須以自己念佛功德迴向於親,求佛加被啟發,務使篤意淨修,滅除煩惱,生則優樂餘年,歿則誕登淨土。臨終則邀諸淨侶,率彼眷屬,為念佛飭終,助生西方。以此事親,人天欽讚。至於卑幼,往往為學業事業所羈,未能專志淨修,則亦不相妨,但授以晨朝十念法則,持久亦證勝果(晨間於空曠處行之,能束心舒氣,兼使身體壯實)。每逢令節佛誕,父母忌辰,節瓜果慶賀部分之費,以充放生,而令兒女輩襄助其事,此舉實有無邊利益。每見兒童天性活潑,故馴順者每愛好豢養生物,而頑劣者每至糟蹋蟲豸,若使襄助放生,則殘忍頑劣之惡習,自然清除以無餘。慈悲胞與之天性,油然顯露而增長。此所謂以功德之妙行,代無謂之嬉戲。其法先令將儀規誦習,講解明晰,督察行之可矣。統上兩事而觀,則念佛行人,對於自己家庭之化被,儼具上求下化之績。推而至於法界眾生,即是無上大菩提心。豈特令臨終者往生而已哉。

第四章 念佛行人,應為臨終伴侶,飭終念佛助生,以符度生宏誓。

念佛蓮社,古德提倡,不遺餘力。良以此之法門,自修固要,而化導尤殷。若夫屏居蘭若,寂處山林,專求自利,無心利人者,則是心志狹劣,沉空滯寂之聲聞獨覺乘,大失蓮宗普攝群機,無上大乘之宗旨。菩薩度生,四攝六度,統包括之。吾前已言其於蓮友彼此互助,利益切實顯著之一端,即念佛飭終助生極樂是已。淨行人彼此結合,志道投同,既非為利養聲譽,為厭穢欣淨故,同究出離大道,於最後一著,自應竭力相助。是故念佛人若聞善友世壽瀕危,當即速惠臨,不得留戀世務,如聞鄰閭火警,雖披髮纓冠以赴,亦不為過。到後為安慰勸勉,施以無畏(應雲,我來為汝念佛,求佛加被,令汝業障消除,善根增長。

汝但萬緣放下,一心念佛,自然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勝過生天為天帝天王百千萬億無量無邊倍數。宜生厭離此五濁惡世心,起欣求彼九品蓮邦想,仗眾友助念之力,必能遂汝所願。切不可有一毫貪生怕死之心。若有此心,則仍被宿世現生惡業所縛,便墮落有分,解脫無由矣。切記吾語,隨眾念佛)。如此間本有蓮社飭終團體,俟稍集即舉行。如無他友來集,或其病甚亟,即一人率彼家屬行之,勿使蹉跎失時。當以至誠悲憫之心,為之念佛。以吾平日善根,而為迴向。勸彼同念,正心趨向,專求接引。視彼行人作自身想,作我先導想,為其防護善根,扶植正念,心無厭疲,不生勞倦。能如是行,則謂之大慈大悲度生之菩薩。至於平日間蓮友相處,應出之謙和誠敬,遠離我慢貢高瞋恚嫉妒,是淨行人應取法之態度。反是則臨終亦足使淨友裹足,失卻飭終大利也。

為同行淨友念佛,緣助求生,獲有四種利益。

一、我為人念佛飭終,我之善根功德悉得增長。

二、我為人飭,因是而獲得無邊閱歷,可為自己法戒。

三、我為人飭,則他日人亦為我飭,獲相助實益。

四、彼人因吾助念故,得生西方。他日以此善因緣力故,彼人當從西方侍佛來迎,助吾往生。

第五章 念佛飭終之施行及規約。

(甲)組織念佛飭終團 凡城鄉市鎮,已設有佛學會蓮社等,均可結合同志,組織成團。如未有以上諸會,則由念佛人彼此相約,臨終念佛互助。不拘人數,公推理事二人(人多酌加),司報告記錄,及指揮一切。入團各員,須填具誓願書,詳載自己年歲職業詳細住址,及家中尊長名號年歲,曾否念佛,交理事存核。團內應請接引三聖佛像(香木金裝最宜,否則繪像亦可)。此外引磬二把,以備換班。木魚聲濁,不宜於助念。

(乙)飭終施行手續  淨行人世病且亟,願受飭終者,應如下述。

一、飭家屬報告理事,理事馳往察核准行,立即開單,飛延團友,同時使其家屬到會,迎請接引佛像,淨辦供具,及團眾必要之供應。

二、團員全到後,開始總念一期(若病亟者,可由先到者先念,無須等候。由理事視緩急以定)。

三、總念畢,由理事將全團分定數班,扣定鐘點,日夜輪念,務使佛聲相續不斷,至行人全舍暖覺方止(未輪著者,可回休息,但應於輪期前早到,以便瓜代。若人數少,可勸家屬加入)。

四、理事員於淨行人臨終西生瑞相,及其測驗所得,乃至其平日行詣,入道因緣,採訪記錄,以便撰述行述,頒諸同志,以作楷模,而昭激勸。

(丙)念佛飭終團之規約

一、凡蓮社淨侶,不論男女居士,但發願度生,篤志淨修者,均得入團,不收團費(團中開辦費,可由募集補充,以團員純屬義務故)。

二、不論全體個人,不受病家任何酬報,及卻受華腆供養。理事應先期囑咐,一切從簡。以若受錢物,何殊赴應。既蒙世誚,又招僧忌故。

三、團員無告假例,如確有事故,接報後,應速請代表蒞場。如團員有遠行,應先期於理事處聲明,指派某為期內之代表,以重信約(其代表資格,亦以禪門僧人及念佛人為宜,以防雜亂)。

四、團員之外或有為祖父母父母等尊親,及佛學法團份子,臨期要求本團念佛飭終,須經團員介紹,及理事之考核允許。若有下列諸項,當詳考慮。

(一)平素不信佛法,或另奉其他外道,至臨終猶不能反邪歸正者。

(二)犯逆罪,及誹謗三寶,至臨終猶不知懺悔者。

(三)患急性劇烈傳染病,及瘋癲等病,認為因緣未熟,但授以方法,令彼家屬行之。

(丁)飭終念誦儀規 飭終時,應以一句阿彌陀佛繼續念誦,及首尾迴向為最要。其餘經咒偈讚,俱是枝蔓,只可於緩時開首念之,今姑存其全,願裁宜緩急而行可也(經咒偈不錄,全文須閱禪門日誦 )。佛像面東,行人西臥,坐臥不拘,合掌跟念。全眾排坐佛案兩旁。家屬代行人拈香行禮。舉行總念一期(約二小時)。勉囑行人悉心聽念,自念聲默均可不拘。

香讚(爐香乍爇)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一遍)

往生咒(三遍)

西方讚(接引西方云云)

此上唯病緩總念一用。

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云云)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問訊)

南無阿彌陀佛(數千遍)

南無觀世音菩薩(三遍)

南無大勢至菩薩(三遍)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三遍)

大慈菩薩迴向偈(或用願生西方淨土中四句,或慈雲懺主及蓮池大師迴向文,亦嘉妙可用)

如是為總念已畢。此後分班接念如下。

讚佛偈

南無阿彌陀佛……

以後換班接念,只此南無阿彌陀佛一句,至行人舍報後末班,在場人悉應加入圓滿,稱佛號竟,念三菩薩名號,及大慈迴向偈。偈畢,加念下偈。

飭終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密

偈畢,念三皈依圓滿。附測驗生西偈如左。

暖舍降升憑測驗 足板地獄膝畜道 人天胸額腹餓鬼 頂舍成聖歸正教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