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文学课

谈“写游记”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写游记像是件不太费力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小学生,总有机会在作文本子上留下点成绩。至于作家呢,只要他肯旅行,就自然有许多可写的事事物物搁在眼前。情形尽管是这样,好游记可不怎么多。编选高级语文教本的人,将更容易深一层体会到,古今游记虽浩如烟海,入选时实费斟酌。古典文学游记,《水经注》已得多数人承认,文字清美。同样一条河水,三五十字形容,就留给人一个深刻印象,真可说对山水有情。但是不明白南北朝时代文字风格的读者,在欣赏上不免有隔离。《洛阳伽蓝记》文笔比较富丽,景物人事相配合的叙述法,下笔极有分寸,特别引人入胜,好处也容易领会些。宋人作《洛阳名园记》,时代稍近,文体又平实易懂,记园林花木布置兼有对时人褒贬寓意,可算的一时佳作。叙边远外事如《大唐西域记》《岭外代答》和《高丽图经》诸书,或直叙旅途见闻,或分门别类介绍地方物产、制度、风俗人情,文笔条理清楚,千年来读者还可以从书中学得许多有用知识。从这些各有千秋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好游记和好诗歌相似,有分量作品不一定要字数多,不分行写依然是诗。作游记不仅是描写山水灵秀清奇,也容许叙事抒情。读者在习惯上对于游记体裁的要求不苛刻,已给作者用笔以极大方便和鼓励,好游记不多另有原因。“文以载道”在旧社会是个有势力的名词,把古代一切作家的思想都笼罩住了。诗歌、戏剧、小说虽然从另一角度落笔,突破限制,得到了广大群众。然而大多数作者,还是乐于作卫道文章,容易发财高升,个人文集也总是把庙堂之文放最前面。游记文学历来不列入文章正宗,只当成杂著小品看待,在旧文学史中,位置并不怎么重要。近三十年很有些好游记,写现代文学史的,也不过认为聊备一格,有的且根本不提。

写游记必临水登山,善于使用手中一支笔为山水传神写照,令读者如身莅其境,一以向往,终篇后还有回味余甘,进而得到一种启发和教育,才算是成功作品。这里自然要具备一个条件,就是作者得好好把握住手中那支有色泽、富情感、善体物、会叙事的笔。他不仅仅应当如一个优秀山水画家,还必需兼有一个高明人物画家的长处,而且还要博学多通,对于艺术各部门都略有会心,譬如音乐和戏剧,让主题人事在一定背景中发生存在时,动静之中似乎有些空白处,还可用一种恰如其分的乐声填补空间。这个比方可能说得有点过了头,近乎夸诞玄远,不过理想文学佳作,不问是游记还是短篇小说,实在都应当给读者这么一种有声有色鲜明活泼的印象。如何培养这支笔,是一个得商讨待解决的问题。

近三十年来,报纸杂志中很有些特写式游记,写国内新人、新事、新景物,文字素朴,内容扎实,充满一种新的泥土生活气息,却比某些性质相同的短篇小说少局限性,比某些分析探讨的论文具说服力。有的作者并非职业作家,因此不必受文学作品严格的要求影响,表现上得到较大的自由。又有些还刚离开大学不久,最多习作机会还不过是学生时代写写情书或家信,就从这个底子上进行写作,由于面对的生活丰富,问题新鲜,给读者印象却自然而亲切。我也欢喜另外一种专家学者写成的游记,虽引古证今,可不落俗套,见解既好,文笔又明白畅达,当成史地辅助读物,对读者有实益。好游记种类还多,上三例成就比较显著。另外还有两种游记,比较普通常见:一为报刊上经常可读到的某某出国海外游记,特殊性的也对读者起教育作用,一般性的或系根据导游册子复述,又或虽然目击身经,文字条件较差,只知直接叙事,不善写景写人,缺少文学气分,自然难给读者深刻印象。另一种是国内游记,作者始终还不脱离写卷子的基本情绪,不拘到什么名胜古迹地方去,凡见到的事物,都无所选择,一一记下。正和你我某一时在北海大石桥边、颐和园排云殿前照相差不多,虽背景壮丽,天气又十分温和,人也穿着得整齐体面,还让那位照相师热情十分的反复指点,直到装成微笑姿势,使得照相师点头认可,才“巴打”一下,大功告成。可是相片洗出看看,照例主题背景总是呆呆的,彼此相差不多,近于个人纪念性记录,缺少艺术所要求的新鲜,本人即或以为逼真,他人看来实在不易感动。这种相成天有人在照,同样游记也随时有人在写,虽和艺术要求有点距离,却依旧有广大读者。由于在全国范围内舟车行旅中,经常有大量群众都需要阅读报刊,这种游记有一定群众基础。还有一种不成功的游记,是作者思想感情被理论上几个名辞缚得紧紧的,一动笔老不忘记教育他人。文思既拙滞,却只顾抄引格言名句,盼望人从字里行间发现他的哲理弥思,形成一种自我陶醉,其实严肃有余,枯燥无味,既少说服力,也少感染力,写论文已不大济事,作游记自然更难望成功。

写游记除“阿丽思” (15) 女士的幻想旅行作品不计,此外总得有点生活基础。不过尽管有丰富新鲜生活经验,如没有运用文字的表现力,也缺少对外物的锐敏感觉,还是不成功,不拘写什么自然总是无生气、少新意,缺少光彩。他的毛病正犹如一个不高明的作曲家,仅记住些和声原理,五线谱的应用却不熟悉,一切乐器上手也弹不出好声音。即或和千年前唐玄宗一样,居然有机会梦游天宫,得见琼楼玉宇间那群紫绡仙子在翠碧明蓝天空背景中清歌曼舞,乐曲舞艺都佳妙无双,并且人醒回来时,印象还十分清楚明白,可是想和唐玄宗一样凭回忆写个《紫云回》舞曲,却办不到,作不好,原因是手中没有得用工具。补救方法在改善学习,先作个好读者,其次是把文字当成工具好好掌握到手中,必需用长时期“工作实践”来证实“理论概括”,绝不宜用后者代替前者,以为省事。写游记看来十分简单,搞文学就绝不能贪图省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