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节录《海滨外史》记学变事:顺治十八年,生员邓譔欠盐商举人陈殿邦银。殿邦婿曹鸿芝、内侄王钦祖指使殿邦兄忠陞出名,贿盐运司辽阳王志佐指作盐饷,板责邓譔。十学生员林芬等数百人公投上宪。邓譔哭于文庙。忠陞等以亲友溷入庙中,抱先贤牌位入运司署,毁其公座。督抚令司道在明伦堂公谳。时左布政闻喜人翟凤翥,右布政于际清、按察使辽东人祁彦、提学道汝宁人宋祖法、粮驿道山阳人陈台孙钦祖。布置已定,复板责邓譔。譔挟刃自刎。观者万人,狂呼号哭,以砖瓦掷破司道头颅。各官踉跄走避。诸生乃抬譔尸置文庙庑下,群往按抚衙门哀诉。司道途遇签名生员陈元铉、郑有祚、陈作霖,锁拿监禁。顷刻烈风雷雨,天昏地黑。时按抚辽阳范公名平,在署奉太夫人讳。冒雨微行到府学,见邓生死状,即夜拿陈忠陞等十一人监禁。次早发放陈元铉等三人,出示晓谕。示云:“闽中士子,不特文章甲海内,而且意气薄云霄”。当即具题参王志佐“擅责生员,以致自刎”云云。司道欲肆其毒手,加士子以殴官鼓噪罢市之罪,将林芬、林晟、黄国璧、郑鳌毓、刘元蔚、陈章、陈谟、张星、高岩、林秋来、潘琦、刘新辉、林肇震、卢灼、陈元铉、郑有祚、陈作霖十七人通详。总督李率泰从漳州回省,与致仕侯代之抚院徐永祯承新旨,有“绅衿欠粮解京”之语,李徐遂疏:“欠粮者皆林芬等殴官所致”。六月范公回京,诸生以纸写其照,以木雕其像。率泰闻之大怒,即于是日擒十七人监禁,并行学褫革譔弟邓志衣巾。七月,宋祖法拿执诸生应考,卞鳌、庐登、翁钦仁等百余人卒不入试。九月,按院之疏下矣。陈忠陞、王钦祖、曹鸿芝俱褫革。王志佐削职,仍究其庇商情节。诸生行学戒饬。率泰、永祯二疏,反责其违旨徇私。新抚院许世昌见郡志《名宦传》。遂行按司,转行刑厅问志佐。各官承率泰风旨,开志佐罪。率泰遂扬言曰:“运司既无贿状,诸生缘何倡乱?”竟不释放戒饬。泉州司李翟廷谐献媚肆威,妄行罗织。新抚屡驳,翟终不开豁。奈新抚回疏,并不波及十七人。一场深文,亦枉费鼠狱矣。康熙元年,左布政翟凤翥调迁,假手其党李之芳,疏揭宋祖法不能约束诸生,因以中伤十七人,下其章于总督究问。戒饬之旨既虚,南冠之囚长系。逐一熬审,益加陷害。回疏竟致诸生于死律。幸范公在京,当事诸大老无不谂知其情。竟使十七人不议罪,仍前戒饬在案。十一月,宗师陆密庵名求可,山阳人。行考校,特请发落,以便入试。率泰大怒曰:“只消自家发落。”遂于初三日提出十七人,竟违旨革去衣顶。率泰残忍状见《榕城纪闻》解入衙门,森列兵丁刑具。各官则左右屈膝,率泰据案指挥,虎须鹞眼。十七人壮心义胆,毫不畏惧,从容鱼贯,虎伏阶下。率泰发令曰:“棍责呈首林芬等四十棍”。当时毙杖下者林肇震、张星两人。其余皮肉腐烂,各将茶瓯打碎,出毒血。十七人打毕,左右齐声呼曰:“请出台下罪人”。各家在辕门外,各以门板抬回。观者寂然,掩泣吞声,不敢仰视。盖率泰指使棍役,下其毒棍,以为人人必死。岂知郑鳌毓至次年二月以病死,林芬以病至六月死。林晟最崛强,受棍时毫不啾唧,即羯奴亦啧啧称矮秀才不置,至庚戌年冒寒而死。陈章併十一人,或年七十余或八十,皆强健不衰。而忠陞逾时即死。王志佐去位即死。于际清、祁彦、宋祖法、翟廷谐亦即相继而死。率泰则痈,肠寸溃流出。月余,求死不能。凤翥再任布政,亦痨瘵脱颔,艰于饮食,求死不得,卒与率泰俱死于吾闽,为十二人所目击,人人称快焉。范察院劾:盐运司王志佐,本为鹾司,刑辱斯文,致士自刎,谨据实纠参。仰祈睿鉴,急赐处分事。臣据布政司翟凤翥、于际清详文,看得盐运司运使王志佐刑责生员邓譔兄弟,致通学不平,抱移孔圣神位赴运司衙门公愤,此臣未入境时也。迨臣二月二十四日入境,由浦城抵省,于三月十二日,据邓有“欺君灭圣”之控、十学生员林芬等有“欺君杀士”之控,各冤揭一摺。本月又据运司有劣绅充当牙行之详。臣查此事,督抚两臣已批案司,随併批案司祁彦会审。去后,冀其公剖曲直而安士心也。讵至某日,据学道宋祖法呈报:二十六日,各官公集福州府学明伦堂,公审邓譔。至是日午刻,而邓譔妻江氏告状,为杀士立死事。内称“忠陞创假盐契、勒夫供认,被责自刎”,赴臣控诉。臣阅之不胜骇异。因思运司职掌者盐课,统辖者商人。譔以生员充当油行,固非自爱。但所认者代客徐季石与陈忠陞,以盐易油,譔代领油变卖,自非商人行盐办课者比。且所认五百金,既偿以过半,更有未完之数。忠陞若难索于譔,尤当问于徐季石未完之课,运司若难问于譔,即当问于陈忠陞。查志佐任内,帮银多未足额,未见提比一商。何独比责于领油变卖之生员耶?况欠账者邓譔,与譔弟志、谘何涉?索逋者忠陞,与忠陞亲王钦祖、曹鸿芝何与?乃钦祖、鸿芝遇志于巷口而迫协之,再扭于忠陞家而痛辱之。绑拷献屋,此为课耶?为屋耶?竟将志押送运司而峻刑严比,又拘其弟谘併行监禁。继后复毒责邓譔,全家爱刑,兄弟缧絏,惨甚矣!又譔、志皆生员,何不先移提学审革,而乃擅自加刑耶!又且先帝宾天,衰绖未除,例暂停刑。四海皆遵,而志佐独淫刑以逞。以致通学公愤,激成士变,迄会审之时,征譔以侮圣凌官。而譔当杖堂下,怀刃自刎,非极难堪,何遽轻生至此?总之,观譔冤揭,开口即云忠陞等贿嘱运司,酷加刑虐,上羞先圣,下辱士类,自分惟有一死。据此,则譔之死志早决於志佐责辱之时,非第为今日之薄责而死也,明矣!启祸致变,王志佐与陈忠陞等又安得辞其罪乎?据志佐曰:“生员不得为牙行”。独不思忠陞亦生员,又何可为商人乎?忠陞既为商人,自当盐引,不离卖盐行盐之地,,而奈何以盐易油,又以油发牙,辗转索价于他人之手乎?志佐身为盐官,反置不问其庇商溺职、坏法误课,又不能为志佐解矣。至于通学生员公愤,亦宜恪遵教条,安心静听。而乃忿忿之气,以众而嚣,亦难概宽其罪也。伏乞敕议。范抚按木主私祀陈章家。后乡先生请入台江书院,祀于文昌神之旁。黄祗永题联云:“一疏力扶芹泮士,千秋同纫柏台恩。”万历十三年,提学副使邹迪光,无锡人,万历甲戌进士,以巡抚都御史,巴县赵可怀挞辱诸生,即解绶去。合郡思之,建风节亭于西门外保福寺西,立石亭中,吴郡刘凤撰文。李率泰擅杀诸生,宋祖法以崇祯甲戌进士,国朝为提学道,殆未闻邹迪光之风节,然亦无责也已。风节亭,嘉靖七年,提学副使吴仁解绶归,诸生以金为赆,不受。因建亭,后刘凤碑亦立亭中。今入保福寺路口之亭是也。明太监高寀因扑诸生之父,合学大噪击之,几不免,火其宅。寀伏宅后,不敢喘息。林世卿极力救之,时攻高寀者,王宇为首。寀欲得而甘心,当事不应。宇乃入北太学,登万历庚戌进士,官至参议。

福州府温泉共十九处。闽县五处:一在汤门内南边古温泉坊。《八闽通志》作内汤井,有十石槽,今呼十槽。《闽都记》:温泉坊地名内汤井。宋嘉祐七年,郡守元绛阅郡图,得其名,往观之。浚其源,砻石为井,揭宇环之,疏浊流于垣外。宣和六年,郡守陆侍郎藻命县重修温室四。中有振衣亭,浣日一启,非衣冠不许游也。其后郡人群浴于此,溷杂颓废。万历十年重修,康熙间又废。一在东门外易俗里太保亭,晋安桥北。有四五窍,石甃,左右二池,中有沟,以屋覆之。其泉味甘和热。按《闽都记》:长乐山之阴有温泉焉。又《闽书》:长乐山有小兰亭,宋郡守禊饮处。山阴有温泉焉。《三山志》记东禅院在易俗里。即今东禅寺。《八闽通志》记,长乐山在易俗里,俱亦不载温泉。《闽都记》与《闽书》所云温泉,疑即晋安桥北也。一在汤门外百步,名石槽。《八闽通志》:温泉在外汤院,作琉黄气。《旧志》云:人沐浴之,可以荡邪而难老。按:此即八角井,疮疥浴焉。一在汤门外河边。《八闽通志》:外汤井,公府《八闽通志》乃太监陈道出赀刊刻,故黄未轩略存面目,呼之为公府休暇,多盥濯于此。俗呼官汤。《旧志》:堂宇亭榭俱完,明正德间,太监浴于此。后太监崔安、尚春廓而大之,今为官座。一在崇贤里。《三山志》:龙德外汤院,崇贤里,天福十年置。地多燠泉,数十步必一穴,或出河渠中。按:汤泉或在河中,或在河口。味甘而性和热,胜者气如琉黄,能熟蹲鸱,旱潦无增减。天德二年,占城遣其国相金氏婆罗来,道里不时,遍体疮疥。访而沐之,数日即瘳。乃捐五千缗,创亭其上,仍售田鸠僧以司之。陈庄记:庆历二年,修有番书二碑在。注:方塔五级。《八闽通志》:宋程师孟诗:“曾看华清浴旧池,此泉何日落天涯。徘徊却想开元事,不见莲花见荔枝。”侯官县五处。一在八都。未详。一在九都。《八闽通志》:天汤泉,在府城西九都。其地涌出温泉,四时不竭。《闽都记》:龙湖山在九都,界于永福。其下有温泉焉,四时不竭,号汤泉。山脚有湖甚广,龙居之,故名。俗呼上牛。陈氏居之。一在二十四都双髻山下。有二石池。一温一冷,名圣汤。《八闽通志》:双髻山在二十四都之小箬。山巅有鳌峰岭,岭下有圣汤。《闽书》:鳌峰岭下有圣汤,又有汤院。石在土中,闽人掘取供玩。《八闽通志·雪峰山》注曰:汤泉距雪峰院八十里,僧可遵尝作偈曰:“直待苍生尘垢净,我方清冷混常流。”宋苏轼赏之。有曾巩、程师孟、蒋之奇诸公留题。今冠盖南北必憩此。所记可遵诗,与《三山志》同。亦雪峰山之别支也。即今小箬,地名汤院。一在井楼门外石壁,其地在今汤边之过浦。大脚妇浴焉。壁口有猴王守之,男子混入即遭谴。一名双槽,郡志不载。疑即井楼门外汤边过浦之三座。“双槽”、“三座”,音讹也。三座分三池,曰头汤、二汤、三汤。老于汤者间日不浴则身痒,恒浴头池。蒙入池中,名曰泅汤,往往力疾澡洗,死池中。有汤鹞乘间抢掳衣裤。福州呼抢火者为火鹞,抢汤者为汤鹞。一在六都汤岭下溪边,宋名汤泉里。一在方山高处。《八闽通志》:侯官县汤泉,注曰:在方山高处,有二石池,一冷一温。连江县一。《八闽通志》:连江县温泉,在县西北光临里。宋嘉泰中,知县朱定建二室,以别男女之澡浴者,今废。闽清县二。一在县东十九都,名汤头泉,一在县东北贺恩里,名汤下泉。《八闽通志》:汤头泉在县东十九都,汤下泉在县东北贺恩里。上二泉皆温,可以澡浴,各有亭覆其上。永福县六。一在县西十九都,名汤泉。一在县东待旦里,见《八闽通志》、《闽都记》,一在县南十五都。《八闽通志》:大汤、小汤,在县南十五都。大汤分为四池,小汤分为二池,俱有室屋。各分左右,以别男女。《闽都记》:汤泉渡在县南二十六都。温泉临溪浒,大小二汤。大汤四池,小汤二池,男女分浴。有渡连浦埕。与《八闽通志》所记事同而都异。一在县北十八都溪流之侧,俗名鱼坑汤。一在县西二十六都,名龙津汤。注于三池,天然石窟。一在县中。《八闽通志》载温泉汤注曰:按《闽中记》:在县中流石上,特为珍怪。福州七城内外,屋宇下出汤而未经凿井穿池者尚有二三十所。井汤两城内外为最。予居井楼门外秋塘书屋,其后宅出汤,居人得癞。东门之后屿等乡次之,楹柱发白醭者是也。误居之,得癞疾。童女过癞,须三接而毒始尽。首接者为头癞,发最速;三接为尾癞,侥幸则发杨梅疮。觉者急以两人掖之疾趋,使力竭仆地,肾囊后挺出肉囊,急以利刀断之,虫蠕蠕然,再服去湿解毒之剂。重者势折,轻者发髡可免。道光十六年,后屿林家女,年十九,得癞疾,独居□楼。叔某获稻归,见邻乡籴谷者负重担出其宅。知有异,追之;某以谷倍于常,负担疾走。追愈急,走愈速。力尽仆地,籴谷之钱,倾囊而出,乃断其肉囊而逸。后以其女嫁之,夫妇六十皆无恙。

道光壬辰夏,洪塘状元街翁青阳旧宅楼圮,于复壁中得名字画,皆青阳手跋,有桂林一枝印记。古人赏玩如此之秘,何以不虞蟫蠹?敬业堂藏书曰“曾在李鹿山处”,可谓达矣!

怀安旧县千里眼庙旁有樟树,大过十围。郡人呼为树王。每春末,叶生青虫,缫其丝为鱼钓,入水无痕。南平县王台入鹭鹚路有大树,四十围。处州府山中有樟树,四百余围,其实可愈肝疾。谢灵运游山,记吹台有高桐,皆百围。

录《三山志》记本州僧寺。三山鼎秀,州临其间。极目四远,皆巍峦杰嶂,环布绕缭,峻接云霄。居人过客,莫辨向背。回顾莲峰凸锐,捷出面直;方山突兀正立;左瞻石鼓,如憩如植,镇塞不动;右觑双髻,若赴若骤,追跳相蹑。以为险峭四面,尽此矣!穷幽逐胜,乃北逾复岭,支提、太姥,南越重江,白鹿、黄檗;东航海邑,福山、灵鹫;西道雪峰、凤林、大目。绵亘四境,皆数百里,千岩万壑,不可以形状名计,何其富也!始州户籍衰少,耘锄所至,甫迩城邑。穹林巨涧,茂木深翳,小离人迹,皆虎豹猿猱之墟。自非捐俗割爱,童发毁服,无所顾慕,谁肯奋足于单危寂绝之境。是以重峰叠巘,顿锡成寺;诛茆穴石,仅可容榻。往往尘喧不到,苦节坐忘,似得道者,遂以惊动世俗。自晋太康始寺绍因于州北,既而终晋,才益二寺。越二百载,齐之寺一,梁之寺十七、陈之寺十三、隋之寺三。唐自高祖至于文宗二百二十年,寺止三十九,至宣宗乃四十一。时闽人林谞作记,存寺七十八,废寺三十六。懿宗一百二,僖宗五十六,昭宗十八。殚穷土木,宪写宫省,极天下之侈矣。而王氏入闽,更加营缮。又增寺二百六十七,费耗过之。自属吴越,首尾才三十二年,建寺亦二百二十一。自前至此,共为寺七百八十一,特以会到有起置年月者计之,余或更名、或重建,不可知也。虽归朝化,颓风弊习,浸入骨髓。富氏翁妪,倾施赀产,以立院宇者无限。庆历中,通至一千六百二十五所。此林世程庆历三年所记也。其所记有寺额者二百一所,今见存者只一百七十二所,外二十九所已不载州籍。如福安寺、宝峰寺以主僧不谨,及童行不律废。余恐更易名额、或颓圮产绝。若通计之,比绍兴间已少百二十一。绍兴以来只一千五百二十三。绍兴甲寅,曾师建记,虽总云一千六百二十六所。其逐县所载,只一千五百二十一。皆不可以为据。惟绍兴二十二年,奉使钟世明根括寺院宽剩。时共管寺院一千五百一十二所,内一千四百八十六所常住,所收有余及无余,三十七所无僧尼主持。今州籍县申,犹一千五百四。自太平兴国四年终庆历,寺二百四十。皇祐后寺一百六所,率多旧寺重建。其未会到起置年月者一百七十五,其为寺七百一十三。若通前代计之,比绍兴间又少一十九所。恐废坏无人住持,遂成绝产。祠、庐、塔、庙,雕绘藻饰,真侯王居,而日与市人交臂接席。回视曩昔,异乎吾所闻者。惟是烟霞绝顶,泉石清趣,异时截崖谷、挽藤萝,可望而不可到者,今奔蹄走毂,所至精舍,访古者便之,故附山于寺。自城郭至诸县,以寺兴置先后为次,而山见焉,余非显者不著。 在城,僧尼寺共五十二所,庆历记三十所,曾师建记五十一所。内闽县十四所,侯官十九所,怀安十八所。五十所有起置年代,二所未详外,有安福庵,州籍无。闽县,一百七十三所,并在城十四所,共一百八十七所。庆历旧记二百一十九所,内二十六所有寺额,又倚郭寺,有起置年代。曾师建记,除在城外一百十六所。钟世明根括宽剩,除道观一所外,计一百八十六所。今州籍数同。除一十四所在城外,一百四十二所会到起置年代,三十所未详,一所续申。连江县,九十八所。庆历旧记一百四所,内一十所有寺额。曾师建记一百五所,钟世明根括宽剩一百一所,今州籍九十八所。内八十三所会到有起置年代,十五所未详。侯官县,一百八十六所,并在城十九所,共二百五所。庆历旧记二百一十所,内二十八所有寺额,附郭十所,有起置年代。曾师建记二百一十二所。钟世明根括宽剩,除道观一所外,二百五所。今州籍数同。除在城外一百四十一所,会到起置年代四十五所,余未详。长溪,一百三十四所。庆历旧记,一百六十所有寺额。曾师建记一百二十五所。钟世明根括宽剩一百五十四所。淳熙八年,县申一百三十四所。内一百七所会到有起置年代,二十七所未详。苍按:长溪下《小草斋》钞本漏“县”字。长乐县,七十九所。庆历旧记八十所。内一十六所有寺额。曾师建记八十三所。钟世明根括宽剩七十七所。今州籍七十八所,县申一所,内七十七所有起置年代,二所未详。福清县,一百九十六所。庆历旧记一百八十六所,内一十九所有寺额。曾师建记一百八十一所。钟世明根括宽剩,除道观二所外,一百九十六所。今州籍数同。内一百四十五所会到起置年代,四十七所有住持,及四所已召人承佃,共五十一所起置未详。古田县,一百六十一所。按景德二年,知县李堪为县记云:薙佛宫四十三所。网西方金人子孙三百二十八人。不知景德前僧寺共若干。庆历旧记一百九十一所,内一十二所有寺额。钟世明根括宽剩一百六十一所。今州籍同。内一百四十六所会到有起置年代,外一十五所未详。永福县,七十一所。庆历旧记八十所,内五所有寺额。曾师建记七十二所。钟世明根括宽剩七十二所。淳熙八年,县申七十一所,内六十所会到起置年代,十一所未详。闽清县,九十所,庆历旧记八十七所。内八所有寺额。曾师建记九十八所。钟世明根括宽剩九十所。今州籍数同。内五十五所会到有起置年代,三十五所未详。宁德县,四十八所。庆历旧记六十所,内十所有寺额。曾师建记四十九所。钟世明根括宽剩四十九所。内一所道观,今州籍数同。并有起置年代。罗源县,六十一所。应历旧记六十六所。内四所有寺额。曾师建记六十七所。钟世明根括宽剩六十三所。今州籍道观一所。外六十一所,并有起置年代。怀安县,一百五十四所。并在城十八所,共一百七十三所。庆历旧记一百八十六所,内十二所有寺额,附郭一十一寺有起置年代。曾师建记一百六十五所。钟世明根括宽剩一百七十二所,州籍见管数同。今县申增一所,除一十八所在城外,一百十五所会到有起置年代,四十所未详。

录《三山志》道观山附山川胜概,神仙之所栖宅。餐霞饮水,与世迥隔。故耳目不至者,率以为荒诞。吾州东郭外榴洞,南山间甘果,与城东南突兀、号九仙者,此固杳漠无所追据。至昇山、怡山、福山、霍童、高盖、洞宫、石竹,则悉有遗迹可验。自后汉徐登、吴董奉、梁王霸、林玄光、唐法权、法群,皆家世吾郡,踵相继见纪传者。岩岫深秀、泉石清古。是以任敦自临海、邓伯元自吴郡、王玄甫自沛国、褚伯玉自盐官,咸不远数千里而至,学成名著。后人间即其地慕求之,于是有道观焉。惟道家以清净求不死为术。彼安命委分,来乡者寡矣!非若释氏以死后祸福恐动惊怖,故寺院无数,而道观至今才有其九。自非时代好尚,祠宫斋宇,亦卑隘无足言者。唐祖混元皇帝始广所建,皇朝祥符间,奉天书崇观。后遵道学,故于近郡,兴置特伟,今天庆、光孝观、紫极宫是也。其首冠他所,以朝谒或焚修与祈祷之地。故灵迹古怪,又非六者所能尽云。闽县天庆观,州东七里,皇朝大中祥符六年置。先是,后唐长兴中,闽王建东华宫。时王璘信道士陈守元,既建皇宫,又建东华宫。大中祥符元年,诏以正月三日天书降为天庆节。二年,令天下建天庆观。五年圣祖降,复令建殿。是岁正月,州乃以东华宫为之。时张邓公为广东转运使。会诏建观,因请即旧为之,以纾天下土木之劳。十一月,建殿,崇奉圣祖。八年,郎简为记云:元正三日,改元,诏赦,特立令节,广建灵宫。简自帝心,咸称大庆。然后东封岱宗,西祀睢上,致神人叶梦,阐扬天意。乃设位延恩,端圭清夜,祥云飘然纷郁,圣祖倏尔而来格。仙官肃侍,列位六。皇帝钦求明训,抚育黎庶。诏列祠立像,盖尊尊而敦孝也。六年春,敕赐为天庆观,旁倚翠巘,雅为逍遥之墟,杳隔红尘,宛是清净之奥云云。岁时,长吏率官属朝谒,有金宝牌。大中祥符六年,有进销金法,以铁为之。凡百余两为一饼,每饼幅解为八片,谓之鸦嘴金。真宗□上方铸为金牌数百。天禧元年,玉清昭应宫成,遂颁天下尊万寿金宝牌,镇天下之名山福地。

闽县报恩光孝观,崇宁三年建。先是,二年十月,诏天下建崇宁观。或谓州南东西两山,左弱右强。乃建观九仙山之巅,号“天宁万寿”。楼岿然,遂与乌石对峙,为一州之胜。绍兴七年,改为报恩广孝观。十三年改“广”为“光”。

侯官紫极宫,聚英坊之北。唐天宝元年,田周秀言,老子降于丹凤门,以锡灵符,因置混元皇帝庙。二年,改庙为宫。三年,以在京为方清宫,东宫为太微宫,诸州为紫极宫。今梁题云“昭宗乾宁二年九月二日”,盖再建也。伪闽光化三年创。

宁德鹤林宫,县北七十里,梁大通二年建于霍童山下。即《洞天记》所谓霍林洞天是也。高者曰大童,次曰小童。二童之间,一峰曰香炉、曰金刚源。唐贞观六年,为第一洞天。时司马炼师于此修炼,后驾鹤上升,遂赐额号“鹤林”。天宝间改曰仙游山。贞元中,钟台危侧,忽一夕风雨大作,乡人闻钟声,谓倾圯矣。迟明视之,则端然复正。后尝为支提廨院,寻复为观。

罗源洞宫天庆观,县北六里,唐天宝七年五月十三日望□□□□广州,私置老君像此山下,樵采有禁,开□□□尚书岫廉问,嗣而兴之。始终由度道士□□宫观。朱梁时,王氏尚佛,遂废。皇朝建隆元年,林瑞复创殿一间,大中祥符二年,诏置天庆观,县令和恽挂额于殿门,有叟余成请大建堂宇。至天圣七年乃备。有余成自为记,今存。政和八年,按政和只七年,所云八年,即重和元年也。以观为徐真人旧宅,岁久颓损,其邻仙茅寺久据其地,可并归之。

侯官冲虚宫,西禅寺之南,梁王霸父增自齐朝渡江入闽。今西禅,其宅也。善黄老术,霸幼好之,每登怡山,经宿乃返。年三十,遂游武夷山,十六年还旧居。乃于山南凿井,有白龟吐泉,炼药既成,点瓦为金。是岁,闽中斗米千钱,乃鬻金运米以济贫民。后以所余药服之,旬日如醉,忽于所居皂荚木下蝉蜕而去。林嵩记云,梁时三月三日也。唐贞元中,观察使李若初,按《三山志·秩官》载:贞元十三年,郡守李若初为越州刺史。尝登楼西望,有五色云当其宅,遂以为冲虚宫。塑任敦、董奉、徐登及霸像,为四仙祠。伪闽王延翰重创。其木与坛井今存。

福清福真观,在海口镇,元祐七年,道士林知源创。政和八年赐今额,西隅有丹井,饮之已疾,侧有宣和庙号。

福清灵宝观,县南一里,昔有林真君玄光,于石竹山炼丹。丹成,骑虎上升,今有虎岩,溪右有井,旱不涸,或曰:“炼丹水”。后为观。绍圣二年,移于水南玉融山之阴。宣和三年为灵宝道院。曹绩书额乾道九年,史丞相浩重修。

长乐祐圣堂,旧有之。绍兴初,县令题今额,招道士住持,遂著州籍。其邑人自言,大中祥符六年,既改东华宫为观,始以上相青童君香火,于今所盖造奉安。宣和间,知神霄宫刘静一增创殿宇。淳熙七年,邑人有请,欲以旧东华广德宫额于此张挂。《三山志》钞本已鲜,苍所藏乃谢在杭《小草斋》钞本,徐兴公校对。在杭、兴公均有印记。中有嘉定钱大昕跋。乡前辈何歧海又用墨笔改正,是书卷帙既多,而《通志》、《郡志》采取殆尽,必无好事者重谋欹劂。苍每欲详录其文,以备后来之考订。王氏父子前后仅四十七年,计本州共增僧寺、尼庵一百零八所。此亦侫佛施僧之一证。嘉定钱大昕跋《三山志》:梁克家《三山志》四十卷,宋史《艺文志》谓之《长乐志》,其实一书也。今本作四十二卷,其第三十一、第三十二两卷进士题名,乃淳祐中福州教授朱貔孙续入。考《目录》,本附于第三十之后,但云第三十中、第三十下,未尝辄更旧志卷第。后人析为四十二者,又非貔孙之旧矣。志成于淳熙九年五月,而知府题名增至嘉定十五年。它卷间有阑入淳祐中事者,皆后人随时儳入也。《宋史》本传,于乾道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康府之后,即云淳熙八年起知福州。据志:克家于淳熙六年三月以资政殿大学士、宣奉大夫知福州,则传称八年者误。志又书八年五月复观文殿学士,此即史所载赵雄奏欲令再任,降旨仍知福州事。是时,克家莅任已满二年,故有再任之旨,因复其职名。史误以再任之年为初任之年,则甫经到任,不当云再任矣。且克家于罢相时,已除观文殿大学士。越数年起知福州,止带资政殿大学士,又二年始复观文殿学士,仍无“大”字,则知建康以后,必有落职奉祠之事,而传皆阙之。世人读《宋史》者,多病其繁芜。予独病其缺略。缺略之患,甚于繁芜。即有范蔚宗、欧阳永叔其人,繁者可省,缺者不能补也。因读此志,为之喟然。

黄仲昭,字未轩,莆田人,其所著《八闽通志》八十七卷:《地理》十九卷建置沿革、郡名、分野、疆域、形胜、风俗、里至、山川、潮汐、城池、坊市、乡都、桥梁。食货七卷户口、土贡、财赋、土田、水利、坑治、土产、物产。封爵一卷、秩官十二卷职员、方面诸司、郡县、镇守、巡抚、巡按官方面、历官名宦。公署四卷、学校二卷、选举十二卷科第、岁贡、荐辟。坛壝祠庙三卷、恤政一卷、人物十一卷、宫室二卷、寺观丘墓五卷、古迹一卷、祥异一卷、词翰三卷、拾遗三卷。

《八闽通志》凡例:

一、纂修事目,俱仿《大明一统志》立例。但其书备载天下之事,采辑不得不从简约。今之所辑者,特一方之事而已,宜加详焉。故于其已载而未悉者增之,未载而可采者补之。自其纂修之后,事有当续者,亦各随类纂入。

一,八郡事迹,虽各以其类纂辑,然亦略有次第。盖建置郡邑既定,然后山川、城郭、乡市之类有所寄,故以地理为首。地理既定,然后户口、土田、贡赋之类有所属,故食货次之。既有土、有人矣,于是乎建官设属,而封爵秩官公署次焉。于是乎育才取士,而学校选举又次焉。国之大事,在于祀神,故次以坛庙。政之所施,必先穷民,故次以恤政。若夫人物,则土地之所重;宫室、寺观、丘墓、古迹、祥异,则皆土地之所有;而词翰,则又所以纪土地之风俗形胜者也。故皆以次列之。而终之以拾遗云。

一,各府以建置先后为序,各县除附郭外,亦以建置先后为序。

一,建置沿革,凡各郡所同者,俱见布政司,下而不复重出,观者可互见也。

一,诸郡户口、土贡、财赋及历官、科贡、荐辟之类,凡前代有可考者,悉以次列之,其不可考者阙焉。

一,人物名臣,若出处光明,议论剀切,操履纯正,勋业隆盛者,固无容议矣。然所遇有不同,不能人人兼备也,其或有一于此而无愧焉者,亦并录之。道学则取其渊源,伊洛师友,考亭。而弗畔于其道者,儒林则取其学明经术、行循矩度,而足□□□□□者,他如良吏、忠节、孝义、文艺之类,则亦各举其□者而著之,要皆不失其正而可以为世楷范者也,其不合于此不录。

一,五代时人物,任于伪闽、南唐、吴越者,其立朝风采虽可观,亦不得与中朝之名臣并列,今特取其一节之尤盛者,□以其类志之。

一、人物,史有载于儒林、而今列于道学者,史有载于文苑、而今列于儒林者,史有载于循吏、而今列于名臣者,此类甚多。盖史以纪天下之人物,志以纪一方之人物。其品第差等,自不能不少异也。

一、贞女烈妇,已被旨褒旌者,固在所录。或有不幸未及上闻而死者,亦有上闻未及核报而死者,其坚操苦节,皆足为世励也。今故慎择而并录之。

一、仙佛诡异之说,如福州喝水岩、高盖山,此指永福建宁幔亭峰、叩冰庵,兴化伏蟒岩、九鲤湖之类,皆未敢深信。第以土俗流传,图志记载,其来已久,猝难尽去,姑因旧志存其大都,观者宜自择焉。

一、诸郡古今碑文甚夥,不能悉录,今取其有关于土俗风化,且其事可以备本志之缺略者载之。非敢品第工拙而有所去取于其间也。

一、诸郡古今题咏,亦取其有关于风俗山川人物者录之,其或摘取一二句、不成篇章者,则附于本志之下。间有纪咏事迹、摹写景象,可以与本志相发明者,虽全篇亦附载其下,以便览观。

一、名宦人物,必其人既没世而后录之,庶不贻异议也,诗文亦然。

一、各项事迹,凡在唐武后时,皆依朱子《通鉴纲目》,改用中宗嗣圣年号,其在伪闽僣号纪元之后者,亦改用五代年号。其后,地入南唐仍用五代及宋年号。

一、诸郡旧志,多纪载讹舛,不足信据。今悉以国史参互考订而辩正之。莆田彭尚书韶,弘治四年《序八闽通志》云:“八闽初未有通志,内监五羊陈公作镇之五年,因藩宪二司之请,属笔于吾友、今佥宪黄仲昭先生采辑五六年,始克成书。苍阅是书,乃明朝白梨官板,付梓后未曾校对。当时非藉太监陈道之力,则所费不赀,卷帙裒然,恐难再刻。其凡例可为绩著之程式,用特录存。录闽县陈御史寿祺跋:黄未轩先生学行卓荦,事迹具《明史·本传》。《四库提要》称是书于舆地之中较为详整。盖乞休后,日勤著述,一手编辑,故体要独胜诸家。视《闽书》之门目繁猥、文字割截,苍按《闽书》末卷曰:“我私志述其祖德。”是直家乘耳。其余援引诸书。采取艺文,多割截其前后。相去远矣!先生尚有《兴化府志》,惟天一阁所藏有此二种,世罕流传,此本卷一第一页有‘王宇’印章,是明王永启参议所藏也。参议,闽县人,万历庚戌进士,官南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擢山东提学参议。著有《易说》苍家旧藏王永启刻本诗,曰:《乌衣集》,诸书鲜有载者。咸丰癸丑至同治壬戌,避地上游,得百峰楼所藏书籍遗失百余种。其后裔有从余游鳌峰者。此本颇有缺页,将属人于天一阁钞补。苍按:咸丰戊午、已未,粤匪乱,浙宁波诸家藏书俱毁,独范氏无恙。二百余年物,犹藏里闬,幸得入余小嫏馆,亦可宝也。三山陈寿祺识。御史家在黄巷北,苍修《乌石山志》时,曾往钞明林志《蔀斋集》,见其藏书之秘,徘徊不能去。

《名山藏》一书,捡传记志乘、而妄分名目,其书刻成,失于校对。册身尚有未分卷数者,贪多务得之失。然传本已鲜,非其后人,决无重锓之者。

《闽都记》,刊本寥寥,道光辛卯,金匮孙文靖公尔准督闽时,得陈御史寿祺藏本。交衙官卜刚刊刻,御史为之序、按《小草斋集》有《闽都记·序》。道光壬寅,嘱梓民吴大擀补刻,交卜刚家。后见刷本又无谢序,今补录于此,以俟重刻:谢肇淛《闽都记·序》:《闽都记》,王广文懋宣所为,记闽都也。闽自无诸启宇,迄今千八百年。蛮俗丕更,文明遐畅,蔚然称邹鲁矣。唐以前,文献不足征也。梁叔子之志三山,详经制而略阛阓,使人按图索之,三不得一。盖向来陵谷,亦既不无变迁矣。懋宣迹喜钩奇,学先讨赜,山川之幽险,仙灵之窟穴,靡不届也。龙象金碧之宫,名世松楸之地,靡不探也。故国黍离,周道茂草,城郭是而民非,甲第存而主易,靡不吊也。委巷纡廛,三条九陌,省寺坛坫之遗,水石亭台之胜,与夫村落烟墟、战场戍垒,靡不问也。方册之纪载,词人之赋咏,与夫里闬丛谈,岁时谣谚,夷坚齐谐之志,靡不采也。其大义取材于史乘,而荒澨窅僻之区、猥琐奇轶之事,则得之耳目所睹记者十七。其体裁稍沿于《西湖志》,按:《西湖志》初名《湖山纪胜》,仿田叔禾《西湖游览志》之例,屠田叔捐俸誊写。而都会郊坰、附庸远近、脉络联緜、易于不杂,则得法于道元水经者十五。洵问俗之前茅,破荒之鸿笔矣。懋宣书既成,太守江士振先生士振,江铎字。见而赏之,藏帐中者又二十五年。其子粹夫稍复润饰,以上太守喻正方先生,乃获就梓。鸣呼,奇矣!自有宇宙,便有吾闽,其中经几高贤流揽叹咏,至千八百年而始有记,而其记者,与其见而赏者,木皆已拱,至二十五年而始行于世也。盖山川、郡国与文章之显晦,皆有遇不遇焉。抑吾闻之也。始乎都者,常卒乎鄙。今闽之都,非故矣,民失其业,官征其私,行旅断于昼攫,井邑墟于兵燹,缁宫琳宇,半委荆榛,洞府君山,尽成荒塚。每揽昔人杖履行吟之所,俯仰之间,强半为陈迹矣。周之东也,诗人伤之。其言曰:“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稠直如发。”都会之盛衰,世与俱升降者也。夫欲移风易俗,则在良有司哉!则在贤士大夫哉!嗟夫!此懋宣记闽都意也。而亦喻正之梓记闽都意也。

侯官郑廷莅,好客。子杰,字昌英,庠生,家多藏书,颜其所居为“注韩居”。国朝《闽诗录》正、续集,因卷帙易校,先行录本。适昌英故,其父为之刊成其所辑《全闽明诗》约百卷,未楮,其书尚存杨观察浚家。所刻《注韩居》七种,内有《红雨楼题跋》二卷,皆从兴公藏本钞出。道光间,福鼎王遐春刻《闽中六先生集》,并刻周玄《宜秋集》,未及兴公题跋,苍为补刊,付梓人吴大擀。复重录于此;并从他本较正《宜秋集》数字。徐兴公跋《宜秋集》:国初洪、永之季,吾闽能诗之士甚众,不独十才子善鸣于时,而周微之为林子羽高足,名最著也。微之,一字又玄,永乐间,以文学征,授礼部祠祭司员外郎。为诗瑰奇悲壮,尝赋《揭天谣》,酷类李长吉,其他作总不离盛唐声调。万历初,袁景从、马用昭二先生辈,选刻十子诗,仅收微之五十首。又以子羽一绝误入。予近见钞本《宜秋集》,得古今体及诗余一百七十余篇。视袁、马二公所收且三倍之,皆沨沨大雅之音,信可传也。若不尽录之,殆将如线之绝矣。顾微之之诗,当不止此,此何异凤毛麟角哉!微之与龙门高廷礼善,令苍头肩书数千卷,止廷礼家读之。无何,别去,尽弃其书,曰:“已在吾胸中矣!”颖悟强记,又岂流辈所及耶!微之生卒不可考。按王孟扬《挽微之》诗云:“早岁擅芳名,中年一宦成。莺花平日泪,烟月故山情。落魄稽中散,倡狂阮步兵。可怜埋玉处,芳草傍谁生。”孟扬死于永乐十三年,微之则死于孟扬之先。崇祯庚午长至日,后学徐兴公谨撰。王孟扬《挽微之》诗,未尝言其无嗣,而赵景哲《哭微之》诗云:“可恨传家无令子,宜令许国有孤忠。”又云:“幽蓟一官成永诀,东瓯三载慕清风。”则微之无子而卒于家矣。惜夫!崇祯已卯杪秋,兴公又识。王遐春刊《宜秋集》误字:《山庄对月》:“君乘海上云”《望浮沤亭》:“水鸟能歌舞。”《秦家小慧》“随妆”应作“堕妆”,《楚阳台》阳”应作“王”,《客中病起》:“辞家万里独依依”,《登望湖亭》:“湖草茫茫入眼青,欲判乡书凭朔雁。”《平州澄练》:“环州山峙大江清,孤云淡影秋逾洁。”《龙津联句序》:“分手又七年,津头人语夜潮中。”

金匮孙文靖公尔准由福建盐法道历掌封圻,凡地方重大久远之役,俗吏所惮烦者,无不具举。如筑兴化木兰陂。起盖福州贡院,浚欧冶池、西湖、新李忠定公祠,皆从绅士之请,不吝不泛。道光九年,陈御史寿棋掌教鳌峰。文靖公订修《福建通志》,以魁辅里刘氏祠为志局。与其事者,光泽高澍然中翰、江苏孝廉沈学渊、建宁县生员张绅、字怡亭,有文集。各传稿本,多出御史、中翰之手,已称粹美。后长乐梁公章钜巡抚粤西,取列传统载行箧。越数年,以删订之本,归凤池掌教魏师敬中。师将删本令连城杨生钞录。经籍有刻本、石墨有榻本者,皆苍随时交局增入。其传写之误已不少。至同治十年,始行发刻。咸丰元年以后,皆不载职官、选举,将来重修不免残缺。刻成又失于校对,舛讹甚多。所可异者,苍游昇山,钞录飞升台程师孟、陈襄、刘奕数石刻,交惠安教谕孟君际元呈送志局。据称,截至道光三十年,竟不录八百二十余年名贤题咏,累次重修失载,殊觉怏然。

《福州府志》载:提督学政,止于乾隆十九年。《通志》录至道光三十年,咸丰以后不载。今自乾隆甲戌起,皆详列之。

乾隆十九年汪廷屿字特斋,镇洋人,乾隆戊辰以第三人及第,癸酉科以翰林院侍读学士、福建主考任。绝跨试、添考棚,《通志》有传。

李友棠字西华,临川人,乾隆乙丑进士,二十一年,以给事中任。《通志》作雍正癸卯进士,误。

范思皇字斗岩,蕲水人,乾隆辛未进士,二十三年,以吏部员外郎任。丁忧。

庄培因字本淳,阳湖人,乾隆甲戌以第一人及第,丙子福建主考官,二十四年,继范思皇任。以劳得疾,适父讣至,急归。至家,一恸而卒。官终侍讲学士。《通志》有传。

汪廷屿二十四年再任。

纪昀字晓岚,献县人,乾隆丁卯科解元。登甲戌进士。累掌文衡,二十七年,以编修任。福州试院题曰“镜烟堂”,刻有《镜烟堂丛书》十种,卒谥文达。

王杰字伟人,韩城人。乾隆辛已以第一人及第,十年,以修撰任。

阿肃字敬之,镶白旗人,乾隆甲戌进士,三十三年,以詹事任。

汪新字又新,仁和人,乾隆丁丑进士,三十六年,以户科给事中任。

吉梦熊字毅扬,丹阳人,乾隆壬申进士,三十九年,以太仆寺卿任。

沈初字云椒,平湖人,乾隆癸未以第二人及第。四十二年,以礼部侍郎任。

朱筠字竹君,大兴人,乾隆甲戌进士,庚寅典闽试,得士称盛。四十四年,以编修任。是年,弟朱珪以侍讲学士主闽试,填榜之夕,兄弟同宴,人士羡之。是科闽县张经邦发解。经邦,福清进士,昆明县、鳌峰掌教甄陶子。甄陶著《十三经经说》授之,父子皆宏博。竹君学使岁科拔为第一,时人服其兄弟操鉴之精。于福州试院建百三十三佳士亭,令门人择山石,各镌姓名,植院中,至今存焉。《通志》有传。

朱珪字石君,大兴人,前任学使朱筠弟也。乾隆戊辰进士,四十五年,以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继兄朱筠任。岁科所取士及优拔生,如林乔荫、林澍蕃、林开琼、郑天、黄世发、张腾蛟、游光绎、许作屏、张星象辈皆名士。又令诸生与光泽学训导林茂春结读书堂。官至太傅,入名宦。《通志》有传。乾隆四十五年以后,闽士讲求汉唐注疏之学,皆由朱学士筠、朱太傅珪,及鳌峰掌教张公甄陶始。

吴玉纶字香亭,光州固始人,乾隆辛已进士,四十八年,以左都御史任。素长帖括,所取多真才。

陆锡熊字健男,上海人,乾隆辛已进士。五十一年,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任。博洽知文,以恩礼遇士。戊申正科录遗送闱不滥,贡监尤严。已酉优拔多名下士。入名宦,《通志》有传。

吉梦熊五十四年,以通政司再任。年老,闽人称后吉。每试,预写题目,其妾以簪影纸,遂漏于外。罗源人有买题者,呼其父曰“播”。公觉,乃换题而屏其妾。

邹奕孝字念乔,金匮人,乾隆丁丑以第三人及第,五十六年,以工部侍郎任。

赵佑字启人,仁和人,乾隆壬申进士。五十八年,以左副都御史任。尝曰:“三岁贡士,村夫子之挟兔园册、黄口之占哔者,往往弋获。例贡监生,犹易觊觎名器。学臣更须为国家防范,以绝倖进。其系老师宿儒,断无不少见于八股经册者。”甲寅恩科,录士六千三百人。乙卯恩科,录士六千四百人。生员贡监,怵于正科、遗才之额,皆力学不辍。两科监临,巡抚浦霖、将军魁伦,饬令文武各员,严行搜捡,夹带隻字者皆枷示。

陈嗣龙字春溆,平湖人,乾隆已丑年十八,以第三人及第。已酉恩科,福建主考官。六十年,以光禄寺卿任。所取年少如林文忠公、林州守靖光皆名宦。

初彭龄字绍祖,莱阳人,乾隆庚子进士,嘉庆三年,以通政使任。文试三门即发案,所取多驳杂。惟拔贡生闽县刘勋、侯官林澍坚、长乐陈澍云、罗源黄良璧、归化梁达榜、霞浦姚大椿皆有文名。

钱福胙字云岩,嘉兴人,乾隆庚戌进士。四年,以编修任。

恩普字雨堂,镶蓝旗人,乾隆庚戌进士,六年,以都察院副都御史任。公才学兼优,累掌文衡,每试,十日方始招覆。著有《诫士诗》。《通志》有传。

邵自昌字蕃孙,大兴人,乾隆戊戌进士。九年,以大理寺卿任。十一年丁忧。

叶绍本归安人,嘉庆辛酉进士,十一年以编修继邵自昌任。

叶绍本留任至十五年。

方振字容斋。南昌人,嘉庆辛酉进士。十五年,以右春坊、右庶子任。岁科多谣言揭贴,所选拔贡生,如闽清黄登鲸、长乐王溱、南平张祖庚、邵武府龚文焕、光泽龚文炳皆名下士。亦有因总督汪志伊、巡抚张士诚会考而曳白者。

汪润之字□□,钱塘人。乾隆已酉恩科解元,嘉庆辛酉进士。十八年,以右中允任。

吴椿歙县人,嘉庆壬戍进士。二十一年,以通政司参议任。

韩鼎晋字峙霍,长寿人,乾隆乙卯恩科进士。二十四年,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任。下车撰誓文,率幕客、家丁、胥役等誓于福州试院、关圣庙。将誓文颁示各学。覆试多黜退。秋闱不滥录送,以绝侥幸。岁科所取士多限于正科,黜于录遗,其公正可知。入名宦。《通志》有传。子湛,咸丰八年二月任浦城,徇粤匪之难。女孙从死,寄葬西门桃田山。

沈维鐈字鼎甫,嘉兴人,嘉庆壬戌进士。道光壬午科以翰林院侍讲学士福建主考任。场规整肃,每文试,皆十日始行招覆。所选拔贡生,如闽县何冠英、侯官周瑞图、长乐刘建韶、连江林青芝、古田林调梅、莆田林杨祖、惠安王锡圭、南平邱在濂、清流陈光晋、宁化阴绍峾、浦城周宗洛、光泽上官懋本、建宁丁汝恭、福鼎黄彦超皆知名于时。

史致俨字望之,江都人,嘉庆已未会元。道光五年,以刑部右侍郎任。岁科,文武童有革退、再招再革者、有缺额者。牌示曰:“宁缺无滥,场弊照例,军流有差。”生员遗才,误者黜之。监生送闱仅八人,中式者半之,官终刑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入名宦。《通志》有传。附记:戊子科,首场开门时,“腾蛟”、“起凤”二旗为炮火所焚,飞入空中。后林殿撰鸿年、何榜眼冠英同举,人以为应验。道光七年,重修贡院。孙文靖公拓北院后民房五十余家,于文场沟中出二骨殖,身首相向,乃昔年传递窒死者。起盖时,泥水匠又于果园中穿穴入闱,今其子孙犹坐分场弊之润。

陈用光字硕士、新城人,嘉庆辛酉进士。八年,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部任。岁科多谣传,案出,所取者不异所传。回籍即故,家世不振。

张鳞字小轩,长兴人,嘉庆已未进士。十一年,以兵部左侍郎任。以其严肃,群目之为包孝肃。岁科文童有以笔迹不符,于簪花后红案前革补者,其毫不苟且,举此可见。乙未会试充副总裁,以劳卒。入名宦。《通志》有传。附记:壬辰科监临,巡抚魏公元烺,拿获传递之蒋登标、张艾艾等,流徒枷示有差。甲午、乙未、丁酉三科,场弊稍止。

吴孝铭字伯新,武进人,嘉庆己巳恩科进士,丙子科以部曹为福建副考官。十四年,以花翎、宗人府府丞任。重意气、盛仪从,家丁数十人皆美衣冠。每试,次日未停午即发案招覆,所选拔贡生,时论逊于乙酉。回籍病故,未有子嗣。

吴钟骏字晴舫,吴县人,道光壬辰恩科,以第一人及第。十七年,以国子监司业任。寻擢司经局洗马。文童经解,古学兼试篆隶画法。庚子贡监遗才,正途贡生坐堂上,题“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五章,自写全题。题字舛错者不录。各项俊秀贡监生,坐东边者题“其至”二字,坐西边者题“其中”二字,先发不取。案正途各项之录取亦寥寥。然牌示各学教官知悉:此次录遗正途各项俊秀贡监生,其有一比足录、一句足录者,皆已许其观光。所有不取者,如敢希冀干求,定将其文字背谬之处录贴通衢,使之愧赧无地。谕后,该教官速即饬令回籍读书,以图上进。都人士称其不滥录、以杜侥幸,有似赵宗师佑、韩宗师鼎晋、史宗师致俨。附记:庚子科乡试事,监临巡抚吴公文镕。严搜鸦片,考生柯姓流三千里,夹带小本,有褫革者。将乐县誊录书手汤朝英擅改文字,照越舍与人换写文字例,军徒有差。

陶恩培会稽人,道光乙未进士。二十年任。未考丁忧。

温葆淳字平叔,上元人,道光壬午恩科进士。二十一年,继陶恩培任。后重宴鹿鸣。加宫衔。著有《春树斋丛说》二卷行世。

李嘉端字铁梅,大兴人。道光已丑进士,二十三年,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任。

彭蕴章字咏莪,长洲人,道光乙未进士。二十六年,以京堂任。

黄赞汤字莘农,吉安人,道光癸已进士。已酉科以侍郎、福建主考任。

吴钟骏咸丰二年,以礼部侍郎再任。癸丑六月,卒于福州试院,入祀名宦。

李联琇字小湖,临川人,道光乙已恩科进士。三年,继吴钟骏任。爱才重品。

吴保泰字南池,光州人,道光庚子进士。五年,以国子监祭酒任。

徐树铭字寿蘅,长沙人。道光丁未进士。八年,以兵部左侍郎任。重刻《朱子集》,令生童书之,各载名姓于卷末。

厉恩官仪征人,道光庚子进士。十一年任。所取多士族。未终任,召回,寻卒。

章鋆字采南,鄞县人,咸丰壬子恩科,以第一人及第。同治二年,以翰林院修撰继厉恩官任。后丁忧,旋卒。

曹秉濬番禺人,同治壬戌进士,三年,以翰林院编修任。又行面试之例。自此正场宽而面试严。

邵亨豫字汴生,宛平人,道光庚戌进士。六年任。凭文取士。

黄体芳字漱兰,同治癸亥恩科会元。九年,以翰林院任。甫到闽,即丁忧。

孙毓汶字莱山,济宁州人。玉庭相国孙、瑞珍尚书子、修撰毓桂弟。咸丰丙辰、以第二人及第。九年,以侍读学士任。敦品爱才,鉴别精密,所选拔贡生、优贡生皆名下士。

冯誉骥字展云,高要人,道光甲辰进士。十二年,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任。

孙诒经字子授,钱塘人。咸丰庚申进士。光绪二年,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任。

昆岗字小峰,宗室,正蓝旗人。同治壬戌进士。五年,以侍郎任。

冯光遹字仲梓,阳湖人。同治甲戌进士。八年,以翰林院编修任。乙酉科以学政代辨监临内地台湾,正科及遗才送闱者九千余人。内监生例贡数百人。中额旧八十八名,近加额正榜一百三名,副榜仍旧十七名。榜出,俊秀贡监生中式者十一人。乙酉之优拔,中式者仅止一人。十一府二州拔贡共九十八名,以每学十二年拔一人计之,是积一千一百七十六年,拔贡之中式者仅一人耳。迩来监照互相传卖,袭其三代。谓他人父而不知耻,又何足责。监临例于闱前出示,禁卖小本。自壬午科起,上海小本居然列肆,致闱作雷同五百卷。

陈学棻字桂生,安陆人,同治壬戌进士。十一年以翰林院侍读、福建主考任。

新修《通志》载:康熙三十三年,提学道陆舆。注:按《旧志》作史陆舆。今据题名录。苍按:光禄坊道南祠有康熙三十四年阳羡史陆舆石碑。乾隆《郡志》提学道条下亦载史陆舆,宜兴人,康熙三十三年任。何以新修《通志》,仅据福州学政衙门胥吏所立题名记,妄改史陆舆作陆舆?岂修志时未将《郡志》参看耶?国朝《进士题名录》:康熙已未,有陆史,江宁人。其左又载:陆舆,宜兴人,当时写刻割裂之误。道南祠碑乃提学史陆舆自撰,断无可疑。互见《乌石山志》。

迩来副贡拔贡再登副榜者,于誊榜时多揭卷易之。浦城林春英,乾隆壬午、辛卯两登副榜元,甲午又中式副榜十二名。道光壬辰科,福鼎黄彦超以乙酉拔贡,朝考一等,改就教谕,复登副榜。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