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國初
天孫氏
始生五穀,以教耕種飲食。且製造巾裳屋廬。
始分國為三區,且建城都畫野分郡,以置按司。
諸神出現護衛國祚。
徃古俗習與今大異。
隋煬帝屢遣使招撫,不從。
汎與諸國相通以致貿易。
利勇弑君篡位。
舜天王
國人始結欹髻。
始宏國城規模。
附
首里內金城邑鬼人。
舜馬順熙王
義本王
十一年,以饑疫並行讓位英祖。
英祖王
二年,始正經界。
始築墳墓。
附
一僧禪鑑至國,創建極樂寺。
五年,久米、慶良間、伊比屋等島皆始入貢。
七年,大島等處皆始入貢。
三十二年,元世祖改琉球曰瑠求。
三十七年,元成宗遣使來侵我國,不降。
大成王
英慈王
玉城王
西威王
察度王
二十三年,明太祖遣使招撫,始以納款通中國。
太祖改瑠求曰琉球。
二十六年,太祖命附祭琉球山川于福建。
二十七年,太祖遣刑部尚書李浩至國,市馬及硫磺。
二十八年,遣弟泰期等表賀元旦。
三十三年,欽差尚佩監等護送貢使至國。
三十四年,太祖賜中山王鍍金銀一及幣帛
山南王遣使奉表入貢。
山北王遣使以謝洪恩。
太祖遣梁民、路謙賫詔至國,諭知三山。
三十五年,僧賴重法印入滅。
三十六年,太祖賜海船鍍金銀印于三山。
三十七年,遣亞蘭匏等貢馬及硫磺。
三十八年,遣亞蘭匏等進皇太子箋,獻馬。
三十九年,太祖所獲元主次子地𪜰奴發流我國。
王遣甚橫結致等表賀天壽聖節。
四十一年,宮古、八重山始來朝入貢。
世子武寧亦貢方物。
四十三年,中山及山南王各遣王子弟入監。
太祖賜閩人三十六姓。
建造高樓以備遊觀。
四十五年,王遣使請奏以定王相。
附
宮古與那霸勢頭豐見親始以納款中山。
本部郡徤堅大親給馬中華人,以蒙招撫。
本國始製蕉布。
元旦,石奉行蒔米于禁城。
龙舟竞渡说
元旦、冬至城内吹鼓
武寧王
三年,明太祖賜王冠帶並臣冠服。
四年,太祖崩,皇太孫允炆嗣立,改元建文。
八年,明成祖登極,改元永樂。
山北王乞賜衣冠。
九年,冊封使時中賫詔至國。
附
始建天使館及迎恩亭。
暹羅船至國。
附
始建親見世御物城。
山南王汪應祖亦受封于朝。
十五年,進閹者數人于明成祖,不受。
佐敷按司巴志起義兵討王罪。
國初
天地未分之初,混混沌沌,無有陰陽清濁之辨。既而大極生両儀,両儀生四象;四象變化,庶類繁顆。由是天地始爲天地,人物始爲人物。時我琉球,闢在福州正東偏南三里許,而分野與楊州呉越同屬女牛。星紀之次,倶在丑宮。〈【福建:北極出地二十六度三分。偏度:去北極中線偏東四十六度三十分。琉球:北極出地二十六度二分三釐,偏度:去北極中線偏東五十四度。則琉球與福州東西相去八度三十分。推算徑直,海面一千七百里】〉
盖我國開闢之初,海浪氾濫,不足居處。時有一男一女生于大荒際。男名志仁禮久,女名阿摩彌姑。運土石,植草木,用防海浪,而嶽森始矣。嶽森既成,人物繁顆。然當時之俗,穴居野處。與物相友,無有价傷之心。歴年既久,人民機智,物始爲敵。於時復有一人,首出分郡類、定民居者,叫稱天帝子。天帝子生三男二女。長男爲天孫氏,國君始也;二男爲按司始;〈【按司,即如中朝諸侯之類】〉三男爲百姓始;長女爲君君之始;〈【君者,婦女掌神職者之稱也。君君者,令貴族婦女數十人,各掌神職,故合稱之曰君君。康煕之初,議減其數,而今有數職存焉。】〉次女爲祝祝之始。〈【祝者,亦掌神職者之稱也。祝祝者,諸郡諸村,各有婦女掌神職者,故合稱之曰祝祝。至今尚存。】〉而倫道始矣。
天孫氏
附紀:天孫氏乃天帝子,始為國君,稱天孫氏。既而交讓相傳,凢二十五紀,起乙丑,盡丙午,歴一萬七千八百有二年,皆天孫氏之裔孫也。盖已天孫氏之初,澹泊無為,民俗淳樸,而書契未興,望月虧盈以紀時節候,草榮枯以定年歲。繼治已久,湮名氏不傳。故代事合而記焉。
始生五穀,以教耕種飲食。且製造巾裳屋廬。天孫氏繼治之間,教民烹飪,而民利之;教民巢居,而民安之。而未知稼穡,逐捕禽獸以爲食,拾收菓實以爲飯。歴年亦久。麥、粟、黍天然生于久高島;稻苗生于知念、玉城。始教民耕種,而農事興矣。〈【麥春熟,稻夏熟。是故舊制:國君毎年二月幸久高島,四月幸知念、玉城,親自致祭,以報皇天后土成物之徳也。康煕十二年癸丑,以道遠海阻之故,始改舊制,遣使代祭。著爲定規】〉繇是規模始興,民俗丕變。昔之皮草蔽體者,今始有巾裳;昔之巣居穴處者,今始有屋廬。亦暴海水爲鹽,木汁爲酢,釀米麪爲酒,其味甚薄。而民習駸駸乎,非復前日之俗矣。
始分國為三邑,且建城都,畫野分郡,以置按司。始相厥山川,分為三區:一曰中頭,即中山也;一曰國頭,即山北也;一曰島尻,即山南也。且建城都于中山,名曰首里;次後畫野分郡,〈【俗呼郡曰間切。】〉毎郡置按司,奉事于首里,而上下安矣。
諸神出現護衛國祚。當時風俗淳樸,民習端愨。有神出見,而詫遊者,國人呼之曰「君真物」。夫諸神詫遊,必係婦女,故國人亦尊之曰:「女君」。神以婦人不二夫者爲尸降。則數著靈異,國有不良。神輒告王,指其人擒之,故國人竦然畏憚,不敢侮侵。其神不一,名亦不同。烏富津加久羅神者,天神也。〈【此神所掌之職,今難考焉。】〉儀來河内〈キライカナイ〉[1]神者,海神也。〈【此神所掌之職。今難考焉。】〉君手摩〈キミテスリ〉[1]神者,天神也。〈【此神乃國君登位承統。即一代一次出見,祝國君萬歳之壽。二七日詫遊,至今相傳。御唄者,乃其時之詫宣也。】〉新懸神者,海神也。〈【此神五年一次,或七年一次出見。凡人心 志誠篤者之家,此神親自來格,祝壽延年;邪詭者之家,必不來格。亦人之行不善者,此神宣言,加刑罰。此亦二七日之詫遊也。】〉荒神者,海神也。〈【此神三十年一次,或五十年一次。當世道衰微,不仁亂逆之徒,恣心衡行之時,神即出見,加刑罰。是懲悪勸善之神也。二七日詫遊,必于奥出見。故俗云奥之公事(ワウノミヲヤタイリ)[1]。】〉浦廵〈ウラマクリ〉[1]神者,天神也。〈【此神亦國君一代一次出見。徧巡國土,而護衞國祚之神也。】〉與那原公事〈ミラヤタイリ〉[1]者,兼陰陽之神也。〈【此神于聞得大君初詫之時作詫遊,亦二七日詫遊也。于與那原出見,故俗云與那原公事】〉月公事者,天神也。〈【此神毎月一次出見,護衛國祚。祝國君萬歳之壽。一日詫遊也。】〉河内君真物〈カナイノキミマミン〉[1]者,海神也。〈【此神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冬十二月,一年四次出見。是亦護衞國運之神也。毎季七日詫遊,故俗曰七之公事。】〉五穀神者,護衛五穀之神也。〈【節節出見。】〉當時之人,心志朴實,信之極深。《遺老傳》有云:「徃昔之世,人心篤實,神常爲之護衞,有感必應。間有海寇來侵,則神輒化其米爲沙,其水爲鹹,或使寇賊爲盲唖。忽然颶風遽起,舟皆沈覆崩裂。至後世,人心機巧,臨祭懈怠。故護衞之神不復常見云爾。」〈【詫遊之俗傳,至豐王世尚有存焉。】〉
徃昔之俗習與今大異。男女皆以白紵纒髪,從頂後盤繞至額。男人用鳥羽爲冠,裝以珠貝,飾以赤毛,形製不同;婦人以墨黥手爲文,以羅紋白布爲帽,其形正方。皆織樹皮并雜色紵及雜毛以爲衣,製裁不一。綴毛垂螺爲飾,雜色相間。下垂小貝,其聲如珮。綴鐺施釧,懸珠于頸。又織藤爲笠,飾以毛羽。獵漁者之家,必安獸頭於門户上。俗事山海之神,祭以酒肴;或累石繋幡,以爲神主。嫁娶以酒肴、珠貝爲聘。或男女相悦,便爲匹偶。婦人産後,以火自炙,令汗出,數日便平復。凡有宴會,止以一盞,輪流飲之,共飲頗醉。一人唱,衆皆和,音頗哀怨。或令女子搖手而舞。偶得異味,先進尊者,而後少者食之。其病死者氣將絶,擧至庭,氣絶,則親族哭泣相弔。後浴其屍,去腐収骨,以布纒之,裹以葦席,親土而殯,上不起墳。子爲父者,數月不食肉。國無賦斂,有事則均税。厥田良沃,先以火燒,而引水灌之。其農器以石爲刄,長尺餘,濶數寸而墾之。土宜稻、粱、禾、黍、麻、豆、赤豆、胡豆、黒豆等,尤多猪鷄。王所居之舍彫刻禽獸。所乘之簥,制爲獸形,令左右輿之而行;按司所乘,亦爲獸形,其制稍異。君臣上下之節,拜伏之禮,有之如亡。俗無文字。國人好攻戰,人皆驍健。郡有按司,村有酋長,皆以善戰者爲之,而理民間之事。兵器有刀矟、弓箭、劍鈹之屬。國貧少鐵,刄皆薄小,多以骨角輔之。〈【我國不産鑌鐵之屬,何以得有兵器耶?疑是當時有與他國相通者也歟?】〉編紵爲甲,或用皮爲之。間有亂逆者爲悪,則率兵殺之。或將所殺人祭其神;或懸髑髏於樹上,以箭射之。其甚者,共聚而食之。仍以髑髏奏功于王。王則計功賜冠。其功多者,使爲隊師。又用刑無律准,皆臨事科決。其獄訟,亦皆斷于酋長。不伏,則上請于王,王令群臣共議定之。獄無枷鏁,唯用繩縛。輕罪,用杖;決死刑,則鐵錐,大如箸,長尺餘,鑽其頂而殺之。其俗習大概如此。
隋煬帝屢遣使招撫,不從。隨大業元年乙丑,海師何蠻,毎春秋二時,天清風靜,東望,依稀似有烟霧之氣,亦不知幾千里。三年丁卯,煬帝令羽騎尉朱寛入海訪求異俗。海師何蠻言之。遂與蠻倶抵本國。遙觀地界,於波濤間蟠旋蜿延,其形若虬浮水中,名曰「流虬」。〈【嗣後改名「流求」。故唐宋之吏,皆曰「流求」。】〉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明年,帝令朱寛復至撫之,不從。寛取我布甲等物而還。帝復遣武賁郎將陳稜、朝請大夫張鎮州等率兵至國,其軍甚衆。時稜將南方諸國人從軍,其軍中有崑崙人,頗解我語。稜令其軍人慰諭之。國人拒逆不從,終爲逆戰。我軍敗走。稜大驅軍兵進,至城都,頻戰,又敗。稜焚我宮室,擄男女千餘人,載軍實而返。自爾隋遂絶,不復遣來。
汎與諸國相通,以致貿易。隋氏既亡,歴唐至宋,未嘗入貢中華。惟能本國船隻徃來諸國兌換貿易,以備國用耳。此時有航船徃來者,必奉憲令,而後過海洋也。至于後厥,皆因兵乱而私竊過海者甚衆。故《宋史·流求傳》云:「淳熙年間,流求常率數百軍猝至泉州之水澳頭等村,肆行殺掠爾。」由是考之,天孫氏裔流之未通于諸國者鮮矣,深可惜也哉!
利勇弑君篡位。南宋淳熙年間,天孫氏二十五紀之裔孫德微政衰,武威不振。則四方按司各拠其土,築城聚兵以爭權。時有一權臣利勇者,深受君恩,弱年仕近侍官,壯年專掌國政。從己者賞之,逆己者罪之,權威尤盛,國人畏之如虎。一日入內殿,乘隙弑君自立,稱國君。由是四方騷動,兵亂大興,盜賊蜂起,按司酋長各據兵權,爭雄不息。舉國生民塗炭既極。
舜天王
神號尊敦。
附紀:舜天王之父為朝公,生得身長七尺,眼如秋星,武勇出衆,最善射。乃日本人皇五十六世清和天皇後胤六條判官為義公第八之子也。宋紹興二十六年丙子〈【和朝保元元年】〉,日本神武天皇七十四世烏羽院與太子崇徳院失和構怨,各招兵戰。時爲朝公住于鎭西,投崇徳院,以助其戰,寡不勝衆,大敗被擒。諸將受誅,公見流于伊豆大島。宋乾道元年乙酉,公駕舟以遊,暴風遽起。舟人驚恐。公仰天曰:「運命在天,余何憂焉!」不數日,飄至一處海岸,因名其地曰運天。即今山北運天江,乃公之所飄至也。公上岸,徧行國中而遊。國人見其武勇,尊之慕之。公通于大里按司妹,而生一男。居處日久,故郷之念自難禁,要攜妻子還。乃至牧港,開舟走得數里,颶風驟起,漂囘牧港。閲數月,擇吉開洋。未數里,颶風如前。舟人皆曰:「予聞:『男女同舟,爲龍神所崇。』請留夫人,以全性命。」公不得已,乃謂夫人曰:「吾與汝,情締鴛鴦,堅矢金石。奈天違人意,不能倶還。乞汝用心養育吾兒。長成之後,必可有大爲。」言畢,各涙如雨。遂與妻子相別,開舟而還。夫人攜兒前至浦添而居焉。兒名尊敦。荏苒間,尊敦稍长,居動異常,器量出衆。宋淳煕七年庚子,尊敦年十五歳,才徳兼備。國人尊之,推爲浦添按司。境内大治。正會天孫氏二十五紀之裔,權臣利勇專權,遂自弑君篡位。時尊敦歳二十二,英雄無此,倡義起兵,四方應之如響。尊敦領義兵來,圍城問罪。利勇怒曰:「先君無徳,予奉天命,立爲國君。汝乃孤窮匹夫,豈可敢妄動兵耶!」尊敦大怒曰:「汝自幼沖,深沐國恩,義宜致忠。豈有逆天簒位之理耶!吾今倡義誅賊,以謝天人之怨!」言畢,激勵軍兵,一齊攻城。利勇領兵拒戰,矢石如雨。尊敦奮勇攻破城門,諸軍乘勢,殺入闕庭。利勇無力可施,遂殺妻子,自刎而死。國人大喜,皆推戴尊敦以就大位。
即位元年〈【宋淳熙十四年丁未】〉
附:本國用夏正,自舜天王而然也歟。故《世譜》云:舜天王乾道二年丙戌降誕,淳熙十四年丁未即位。俗說徃右,以建未用為正。盖穀能養人,此月舊穀已遂,新穀和登,由是本國以六月為正月云爾。由是考之,本國用夏正自此而始,已無疑矣。
國人始結欹髻。王右鬢上有瘤如角,常結欹髻于右邊以掩其瘤。及就王位,國人皆法之,皆結欹髻。
始宏國城規模。太古之世,天孫氏首出為君,始定城都于中山,創建國殿,肇開王化,統蒞萬民。自是之後為君王者皆居此城。然而規模窄隘,制度未備。至于舜天王,覃敷善政,撫綏遐邇,宏其規模,壯觀頗新。
附:《遺老傳》記:首里內金城邑有一兄一妹〈【兄名不傳。妹有一女名叫於太,故稱於太阿母。】〉同住一宅〈【其宅于今封為小嶽。】〉次後,兄遷居大里郡北洞中,時時殺人吃肉,村中人叫大里鬼。妹偶往問候,不在家,但見竈上釜中煮人肉。妹驚走,中途遇兄。兄曰:「汝何急歸?我有美肉,要使汝吃。」妹曰:「家有要事。」兄強畱之,妹無詞可辭,同到家。忽設奇謀,密摂懐內孩女之腿,使他大哭。兄問之,妹曰:「此孩要下便,請暫到窓外下便。」兄曰:「家裏下便亦何妨?」妹曰:「家裏下便,非禮。」堅請外出。兄即以小繩縛妹手,令行茅廝。妹將小繩掛樹枝上,遂為逃去。兄疑妹回遲,出而視之,果然不在。趕到北嶺,大叫等我。妹如猛虎跑来一般匍匐而去。因叫其地曰等川,又叫其嶺曰生死坂。厥後,兄問候妹,来首里。妹遽為一計,請兄坐岸上。即作鉄餅七顆〈【糯米為餅,內裝鉄丸。】〉、蒜七根,且米餅七顆、蒜七根。給兄鉄餅並蒜。鬼人要吃而不能。時妹開前裙,箕居兄前。兄怪問之。妹曰:「吾身有二口,下口能喰鬼,上口能喰餅與蒜。」兄大驚,慌忙跌落後岸而死。由是每年十二月,必擇吉,國人皆作餅吃之,以傚其避鬼災之賀云爾。〈【鬼餅節自此而始。】〉但首里內金城邑,素有每年十二月內六次作鬼餅,獻神以吃之。而今十二月初,庚日一次,又庚日一次,共計二次,松川地頭必出與那霸堂之田米二斗五升,以與根神人。根神人即作鬼餅,供祭小嶽。其田係乎松川里主地。
舜馬順熙王
神號其益美。
即位元年〈【宋嘉熙二年戊戌】〉
義本王
神號不傳。
即位元年〈【宋淳祐元年[2]己酉】〉
十一年,王以饑疫並行,讓位英祖。王就位之後,饑饉頻加,疫癘大作,人民半失。義本大驚,召群臣曰:「先君之世,國豐民安。今予無徳,饑疫并行,是天之所棄也。予要讓位于有徳而退。卿等爲我擧之。」群臣僉曰:「恵祖世主之嫡子,名英祖,生有瑞徴,聖徳大著。國人尊之。」義本大喜,召英祖,摂國事,果然疫止年豐。摂政七年,人心皆歸之。宋寶祐七年己未,義本年五十四,在位十一年。諭英祖曰:「予爲天所棄,致民半失。今汝秉政,年豐民泰,乃天之所眷也。宜承大統,為民父母。」英祖固辭。群臣皆勸之。義本遂讓位于英祖而隱。其隱處今無可考。
英祖王
神號:英祖日子。
惠祖世主乃天孫氏後裔也。當時惠祖為伊祖按司,行善積德,之後全無生育。至晚年,其妻夢日輪飛來,入于懷中。既而喜酸悪飯。惠祖料是前夢有徴。月既滿足,臨蓐之日,見祥光異彩,從屋中直透雲端,并異香滿屋。早已生,得一男子。惠祖滿心喜悦,愛之惜之如異寶。一般當時之人,以爲天日之子。英祖生而聖明,親賢崇道,其徳大著,歳二十五。會義本之世,饑疫並行,民不勝憂,國勢將危。英祖奉命登摂國政,饑疫倶止,人心始安。摂政七年,國人仰之如父母,卒受義本禪爲君。
即位元年〈【南宋景定元年庚申】〉
二年,始正經界。天孫氏之世無有賦稅,伹有國一事。以索廻人頭,定為一尺;以束稻米名之曰一束。以貢稻米一束于朝廷,至于後年,國中男女每年皆貢稻米一束于王。今番王徧廵田野,始正經界,均井地,而使民盡力于田畝。然後穀祿豐登,百度悉舉,而國大治矣。
始築墳墓。始築墳墓于浦添,名其山曰極樂山。
附:咸淳年間,一僧名禪鑑,不知何處人,駕舟飄至那霸。王命輔臣搆精舍于浦添城之西,名極樂寺,令禪鑑禪師居焉。是我國佛僧之始也。〈【歴年久遠,既荒壞,今無存焉。】〉
五年,久米、慶良間、伊比屋等島皆始入貢。
七年,大島等處皆始來朝入貢。王曰:「隔海殊地,素非吾政令所及,何爲來貢耶?」對曰:「近我海島,無烈風猛雨之患,五穀饒熟。是必王國之善政感于天地故也。是以來貢。」王悦受其貢,而厚賞送歸。次後毎年入貢。東北諸島入貢之後,王命輔臣建公舘于泊村。令置官吏,治諸島之事。即今泊御殿是也。 又建公倉于泊御殿之北,令收貯諸島貢物。即今天久山聖現寺是也。但公舘公倉,何年建之,并何代以公倉爲寺院,倶年代難考。故附紀焉。
二十二年,元世祖改流求曰瑠求。
二十七年,元成宗遣使來侵我國,不降。福建省平章政事高興上言:「瑠求未從,宜發兵襲之。」成宗遣省都鎮撫張浩等率軍抵國。時我國臣民深沐王化,皆有委身愛國之心。見元兵來侵,國人合力,拒戰不降。張浩無計可施,卒擄一百三十人而返。
大成王
神號不傳。
即位元年〈【元大德四年庚子】〉
英慈王
神號不傳。
即位元年〈【元至大二年己酉】〉
玉城王
〈【大德十年丙午始領玉城,稱玉城王子。後踐祚,故國人稱玉城王。】〉
神號不傳。
即位元年〈【元延祐元年甲寅】〉
附:王貪酒色,好𤝗獵,怠于政務,而不行朝覲之禮。由是諸按司不朝,百姓胥怨。延祐年間,國分爲三:大里按司自稱山南王,而兼城、真壁、喜屋武、摩文仁、東風平、豐見城、具志頭、玉城、知念、佐敷、東大里等處,皆從山南焉。今歸仁按司自稱山北王,而羽地、名護、國頭、金武及伊江、伊平屋等處,皆從山北焉。中山惟有那覇、泊村、真和志、南風原、西原、浦添、北谷、中城、越來、讀谷山、勝連、具志川耳。三山争衡,攻戰不息。海島亦絶貢不朝,而中山愈衰焉。
西威王
神號不傳。
即位元年〈【元至元三年丁丑】〉
附:王幼沖踐祚,〈【時年十歳】〉王母專權,牝鷄亂政。賢者退隱,小人争進。時察度爲浦添按司,才徳大著,諸按司皆服。至王薨,國人廢其世子,奉浦添按司察度爲君。
察度王
神號:大真物。[3]
附紀:奧間大親,不知為何人後裔也。常以農為業,家貧不能娶。一日耕田歸。至森川〈【泉名】〉洗手足,見一婦女臨泉沐浴,容色絶倫。大親意想:「吾村野中,未嘗見此婦,恐是從都中來耶?亦何獨身在此沐浴也?」暗暗歩進,從樹蔭見之。其衣懸於枝上,亦非常人之衣。大親愈疑。竊取其衣,藏於荒草內,故意走到其處。婦女驚慌著裳,仍欲穿衣,則衣沒有。婦女掩面而哭。大親問曰:「夫人自何來也?」婦女直告之曰:「妾乃天女也。下界沐浴,今已飛衣被盜,不能上天。乞為代尋。」大親心悅,騙之曰:「夫人暫坐我屋。我往代尋。」天女喜,倶至草屋。大親就把其衣,深藏于倉內。日去月來,歴十餘年,生一女一男。其女子稍長,知其藏衣處。一日攜弟而游,且歌曰:「母之飛衣,在六桂倉;母之舞衣,在八柱倉。」母聞大悅,窺夫亡。登倉視之,果藏于櫃中,以稻草蔽之。即著飛衣而上天。大親及女兒,皆各舉面仰天,放聲慟哭。天女亦留戀難舍,再三飛上飛下,終乘清風而飛去。其男子即察度也。察度長大,先是好漁獵,不務農事。或遊四方,不從父教。大親甚憂。時乃勝連按司,有一女子,才美兼備。貴族名卿之家媒求者極多。父母許之,而女子不從。察度聞之,前至勝連,請見按司。門上人笑曰:「爾何人耶?豈非乞丐者乎?」察度曰:「我特來,欲求一事。」守門人報于按司。按司異之,令召見之。察度直趨大庭,言曰:「吾聞貴女未許嫁,今吾特來相求。」按司及侍士皆掩口笑,以為狂癲。時女子從縫隙視之,見其人,恍然若戴君主之蓋。而徳器儼然,更非常人氣象。女子向父曰:「此人足配。」按司怒曰:「前不許名卿貴族之求人。與賎夫,豈非見笑於世耶!」女子曰:「視此人容貌衣服,雖類乎鄙賎,實非常人,後來必有大福。」按司平日信服女子才智,不敢強矯,乃謂女子曰:「汝意既如此,吾卜筮以決吉凶。」即日卜,果有王妃之兆。按司大喜,因而許之,謂察度曰:「汝擇吉迎之。」察度喜,擇吉親迎。按司恤其貧苦,裝途資賄甚盛。察度不悅,謂妻曰:「汝生富驕,習美飾;而吾實貧賎,不敢當禮。」妻曰:「惟命是從。」乃悉歸侍御服飾,即隨察度,共至草庵。只見垣牖傾圯,風透雨濕,不堪清貧;其家焼柴之器,縱橫尺餘,上堆灰炭,四圍潅松油。仔細見之,乃黃金也。妻怪之曰:「此物從何來?亦何為焼柴之器耶?」察度曰:「吾田園堆滿者,皆斯物也。」倶與行視,果堆滿者皆金銀也。夫妻大悅,拾收藏之,就其地,建造樓閣,名曰金宮。即今大謝那村,所謂金宮社是也。當時牧港無橋。南北之人,自金宮前而徃還。察度視之,饑者與食,寒者與衣。又有日本商船,多帶鐵塊,至牧港發賣。察度盡買収之,耕者與鐵,使造農噐。百姓仰之如父母,推為浦添按司。境內大治,遠近皆慕。時西威王薨,世子五歳。大臣或欲輔立,國人僉曰:「觀先君之政,殘仁賊義,暴虐無道。臣民敢怨而不敢言。今更立幼沖世子,則向何圖治乎?浦添按司,仁人也,誠足為民父母。」遂廢世子,推戴浦添按司察度為君。
即位元年〈【元至正十年庚寅】〉
二十三年,明太祖遣使招撫,王始投誠納款以通中國。太祖遣行人楊載賫詔至國,招撫國王。王受其詔,即遣弟泰期奉表稱臣,貢方物。太祖賜王《大統暦》及金織文綺紗羅各五疋,賜泰期衣幣有差。由是琉球始通中國,以開人文維新之基。
太祖改瑠求字曰琉球。
二十六年,太祖命附祭琉球山川于福建。
二十七年,太祖遣刑部侍郎李浩至國,市馬及硫磺。此時國俗市易不貴紈綺,惟磁噐、鐵釜是尚,李浩歸而言之。次後市易,多用是物。
二十八年,遣弟泰期等表賀元旦。
三十三年,太祖命尚佩監、奉御路謙護送貢使泰期等至國。
三十四年,太祖賜中山王鍍金銀印及幣帛。
山南王遣使奉表入貢。
山北王遣使以謝洪恩。
太祖遣梁民、路謙賚詔至國,諭知三山。琉球國自玉城王自分為三,而三王互爭,廢棄農業,傷殘人命,竟不相息焉。而中山王遣亞蘭匏登表賀元旦,山南王承察度始遣師惹等奉表入貢。〈【山南入貢自此而始。】〉由是太祖賜中山王察度鍍金銀印一、幣帛七十二疋,且賜山南王承察度幣帛七十二疋。且遣中使梁民及路謙賚敕至國,即詔一道,賜中山王;又詔一道,賜山南、山北二王,令三王息兵戰、養人生。中山王察度、山南王承察度、山北王怕尼芝各受其詔,罷戰息兵,亦皆遣使謝恩。太祖賜三王衣幣。〈【山北入貢自此而始。】〉
三十五年,僧賴重法印入滅。日本僧賴重法印,護國寺開山住持也。何年至國以建寺于波上山,今不可考。然洪武十七年賴重入滅,則元明之際其至國也無疑焉。
三十六年,太祖賜海船一于三山王,且賜山南、山北二王鍍金銀印各一。王遣使表賀元旦,且貢方物。太祖賜王海船一隻,而山南王、山北王各遣使入貢。太祖賜山南王海船一隻,又補給山南、山北二王駝紐鍍金銀印各一。
三十七年,遣亞蘭匏等貢馬及硫磺。王遣亞蘭匏等貢馬一百二十疋、硫磺一萬二千斤。太祖賜宴及鈔。〈【此時與常貢不同,疑是別有縁由而進之。今不可考。】〉
三十八年,遣亞蘭匏等進皇太子箋、獻馬。
三十九年,太祖以所獲元主次子地(亻禾)奴發流于我國。
王遺甚橫結致等表賀聖節。
四十一年,宮古、八重山始来朝入貢。 中山前遣使入京,其使臣被風飄至彼島。時乃二島之人,見琉球行事大之禮,各率管屬之島,稱臣納貢。由是中山始強。
世子武寧亦貢方物。王遣使表賀元旦、貢方物。亦世子武寧貢馬五匹、硫磺二千斤、胡椒二百斤、蘇木三百斤。
四十三年,中山及山南王各遣王子弟入監。王及世子武寧遣使貢馬,並遣從子日孜毎、闊八馬,寨官子仁悦慈三人,入監讀書。〈【國人入監肄業,自此而始。】〉山南王承察度遣從子三五郎尾及寨官子實他盧尾、賀段志等三人入監讀書。
太祖賜閩人三十六姓。王遣使入貢時,附疏言:通事程復、葉希尹二人,以寨官兼通事徃來進貢,服勞居多。乞賜職加冠帶,使本國臣民有所仰止,以變番俗。太祖從之,更賜閩人三十六姓。始節音樂,制禮法,改變番俗,而致文教同風之盛。太祖稱為禮義之邦。〈【程復、葉希尹,不知何時至國受仕也。以今考之,疑是入貢之初太祖遣之。故程復告老致仕,王具疏言之。又曰:三十六姓,或老而返國,或留而無嗣。今僅存者,惟有蔡、鄙、林、梁、金五家耳。】〉
建造高樓,以備遊觀。中山先已漸衰。自宮古、八重山臣服以後,國勢始強。由是王稍驕奢,建造數丈高樓,以備遊觀。一日登樓,戲言曰:「予居此樓,誰敢加害?」當夜,蛇咬王左手,其患處腫爛,而手終斷。法司奏曰:「王手如此,何以行禮?願進臣手。」奏畢,割其手獻之。召醫續療。是故察度左手色黒多毛,與全體異。〈【察度壽影,傳在于末吉萬壽寺。萬暦三十八年庚戌九月二十二日,因寺失火,而燒滅矣。】〉
四十五年,王遣使請奏,以定王相。王遣亞蘭匏等奏乞王位冠帶。時具疏言:亞蘭匏掌國重事,乞升授品秩,給賜冠帶;又乞以通事葉希尹等二人充千戸。太祖皆從其請,並命禮部圖冠帶之制示之。俾亞蘭匏稱王相,而秩同中山王府長史。〈【本國專掌國政者稱王相,自茲而始。】〉
附:大明洪武年間,有宮古主與那霸勢頭豐見親者,童名真佐久。此時本島兵乱大發,防戰弑奪,干戈不息,爭雄恃勇,自為島主。於是乎勢頭豐見親深念騷動兵乱、民𨺻塗炭,要來享聖國沐浴德政,𣶬游仁風,以安人民。一日,徃白川濱聚會,群黎遨遊之間,密作船貌於沙上,恭備祭品,以乞示知聖國之所在之處。夜闌更深,將近五更,衆星燦瑯,啓明焜熀,東溟之內,忽有海國形影,高出波而巍峩瑩然。豐見親稽首拜禮以謝洪恩。即擇吉辰,修造船隻,邊廵神嶽,焚香許願,揚帆泛海,遙指東北而去,直至中山而進至王城。丹庭枝樹,枝葉蒼青,皆向國殿,猶慕德化。豐見親感之於心,歸島之後,招會群臣,相與商量,投誠中山。且八重山宇武登嶽之神與宮古山平屋地神素是兄弟也,而徃來聘問。由是其二神相共確議,每年納款輸誠。
本部郡徤堅村有徤堅大親者,其為人也賦性老實,言語謹慎,其愛鄉人如己子弟。故鄉人親之恰如父兄。一日偶有勾當,來客那霸北。時久米島堂之大親亦在那霸,偶然于路上與徤堅大親邂逅,相會各話,情意浹洽,固結如膠漆。荏苒之間已閱月餘,堂之大親事畢,將以返棹。徤堅大親不忍别離,慨然跳入他舟,同到久米山,日夜敘情相話。此時中華船隻陡遭暴風,飄至久米山濱舟,已損壞。徤堅大親謂堂之大親曰:「吾視此地,山畀林少,不能造舟。吾鄉材木甚多,早使中華之人附搭此舟到于吾鄉,修造船隻,可以攜囬也。」遂帶中華人到于徤堅,入山伐木,令匠造舟給與中華之人。時近處穀菜盡為馬所盡食,徤堅大親見之,意想:「吾村中無放馬之人,何故如此耶?必也瀨底邑人特放牛馬,吃盡穀菜。」頻責其邑。邑人不敢,甘受其罪。因此潛步其地,伏身窺之,終不得其跡。只見海邊有半痕馬蹄。徤堅大親見之,愈驚愈怪。乃結廬舍于海濱,候他出時。果然一馬從海中出來,跳一舞,來至田園,將吃穀菜。徤堅大親急徃其處,用心相計,要以挽住,跳舞四野,不能持執。大親怒甚,起,即催邑人做草繩,挽得那馬。仔細視之,渾身純黑,並無半點雜毛,咆𠿑哮嘶,有騰空入海之狀,故帶囬畜之于家。及中華人將歸時,倏看那馬深要懇求。大親不得已,牽來馬,送與于他。中華人得之大喜回。時中華大乱,皆要良馬。飄流之人即獻之陛下。陛下覽之曰:「朕于中華,未嘗見如此之良馬也。以其所產之物視之,想必為善國也。」後果皇帝勅諭琉球國王,招撫納款,竟賜幣錦石碑。大親細述那馬顛末,建于徤堅濱。至于是年,海水湧騰𣲆濫村邑,竟捲其石碑,湮入海中。由是今叫徤堅港曰唐泊,亦喂馬地,今猶存。
窃按《世鑑》云:洪武年間,中山王察度、北山王帕尼芝、南山王承察度三王,俱遣使進貢物。內有生熟夏布云爾。由是考之,本國未通中華之前,必有蕉布以為人衣。而暦年久遠,創造之世莫從稽詳。
《舊記》曰:元日黎明,石奉行率筆帖式並石匠長早進禁城,即遏達理官題奏,而白沙播散于內外丹墀左右,稱之曰禁城米蒔也。窃按:洪武年間,明太祖賜閩人於我王,敷教于國中,制禮作樂此時始。斯禮乎天雨,穀粟之佳瑞,以賀五穀豐登也哉。
《舊記》曰:昔有久米村、那霸、若狹町、垣花、泉崎、上泊、下泊等爬龍舟數隻,今有那霸、久米村、泊村三隻,自四月二十八日至初二日競渡唐榮前江。初三日浮于西之海,初四日閩人至國,然後始造此舟競渡于江云爾。俗諺曰:昔有長濱大夫者,〈【姓氏未傳。】〉奉命入閩,赴南京,己傚龍舟。而回來即五月之初,造舟競渡,以祝太平也,而其大夫曾住那霸西村,今呼其地曰長濱。由是每年五月初三日乗龍舟者,必着白帷子,以泛于西海云爾。一説曰:南山王弟汪應祖嘗至南京,入監肄業。時看龍舟競渡于江心,甚慕之。己歸,本國卜地于豐見臨江,築建一城,以為栖居焉,名之曰豐見城。此時汪應祖傚中華製法,創造龍舟。五月之初,浮于那霸江中,以為玩樂。人皆看之,亦製龍舟。至初四日,各邑龍舟必至城下,競渡前江,以備呈覽。至于今世,每年端午前一日,那霸、久米、泊村爬龍舟三隻,必到豐見瀨部前。豐見城祝女恭備祭品,以祈景福。龍舟人等亦登津屋,向豐見瀨以行拜禮,自此而始為云爾。然而歴世久遠,莫從稽詳焉。
自徃古時除夜,自五更,迄卯時,螺赤頭等有三次吹鼓。且元旦、冬至、正月十五日,勢頭官令吹鼓手排安樂噐于庭上。即有評定所里之子二員立甬道左右。既到辰刻,頭鼓。辰半刻,再鼓。巳刻,三鼓,則百官以行朝賀之禮。窃按《世譜》:洪武年間,閩人抵國,制作禮樂以教于國。從此之後,音樂洋洋乎盈耳哉,不異中國云爾。由是考之,本國音樂自三十六姓而始也,已無疑矣。
武寧王
神號:中之真物。
即位元年〈【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
附:山北王珉薨,其子攀安知嗣立,受封于朝,以便遣使入貢。時以中山王察度薨未訃告中華。
三年,明太祖賜王冠帶並臣冠服。前遣亞蘭匏進貢入京,時王奏乞王位冠帶,太祖從其請。至于是年,所請冠帶復以為請。故太祖命以冠帶賜王,並賜臣下冠服。
四年,太祖崩,皇太孫允炆嗣立,改元建文。自明建文元年己卯至于四年壬午,中國兵乱阻隔,不能徃來。
八年,明成祖登極,改元永樂。成祖遣行人邊信、劉元以登極詔諭于王世子。武寧遣使,始以察度已薨訃告中朝,並奉表文貢方物,慶賀登極。
山北王乞賜衣冠。山北王攀安知遣善住姑那奉表文貢方物,並乞賜冠帶衣服。成祖許之。
九年,冊封使時中賫詔至國。成祖遣行人時中賫詔抵國,諭祭察度王賻以布帛,並封武寧為中山王。
附:察度王始通中朝。自爾而後,天使數次來臨。至于武寧,始受冊封之大典,永著為例。以此考之,則天使館,武寧王創建此館以駐冊使,可知矣。伹迎恩亭何代建之,疑是亦有武寧建之也歟?一説曰:嘉靖年間,因冊使陳侃却金,故建迎恩亭以識之。亦曰:天使夏言辭金之所。按:汪公《錄》云:夏言平生歴官,無奉使琉球事。由之考之,則却金之説,俱不足取也。
暹羅船至國。暹羅國船隻抵國交易,當歸帆時,遭風漂抵福建。布政司請命成祖,諭禮部尚書李至剛曰:「暹羅與琉球通好,自是番邦美事,豈可乗其危而利之?鄉有善人,猶能濟困;況朝廷統御天下哉!舟若壞,為之修理;人乏食,給之米粟。或歸國,或徃琉球候風,便導之去。」
附:本國自唐宋以來,與朝鮮、日本、暹羅、爪哇等國互相通好,徃來貿易。伹世遠籍湮,徃來年月難以悉記。即今那霸親見世者,因與諸國交通貿易,故建公舘于那覇,令置官吏,以掌其事,名其舘曰親見世。又建公倉于那霸江中,以藏貿物,名其倉曰御物城。然何代建之,今難以考,故附紀于此。
山南王汪應祖亦受封于朝。永樂元年,承察度薨,無有嗣男,命汪應祖攝國事。由是從弟汪應祖遣隗谷結致等貢方物,以承察度薨訃告,兼請襲爵,並奏乞如山北王例賜冠服。成祖謂禮部尚書蹇義曰:「國必有統,衆必有屬。既能事大,又能撫衆,且舊王所屬意也。宜從所言,以安遠人。」遂遣使謝恩。其使臣擅詣處州,市磁噐。禮部尚書李至剛言其不法。成祖曰:「遠人知來,利而已。朝廷於遠人,當懷之,不足罪之。」
十五年,進閹者數人于明。成祖不受。中山王遣使進閹者數名。成祖曰:「彼亦人子也,無罪而刑之,朕何忍焉!」命禮部還之。禮部奏曰:「若還之,恐阻遠人歸化之心。請以伹,賜勅止其再進。」成祖曰:「諭之以空言,不若示之以實事。今不遣還,必有繼踵而來者。天地以生物為德,帝王乃可絕人類乎?」卒不受。時山南王、山北王亦各遣使貢方物,表賀元旦。
佐敷按司巴志起義兵討王罪。武寧荒淫無度,用非其人,諫者罪之,諛者悦之。壞覆先君之典刑,國人敢怨而不敢言。時佐敷按司巴志,繼父治民,進賢士,退不肖,有功者必賞,有罪者必罰,威名大振,遠近歸服。是年,巴志歲二十二,見武寧驕奢無度,虐民廢政,卒起義兵來問其罪。武寧慌忙催軍拒禦。奈諸按司閉戶高枕,曾莫救之。勢孤力弱,難以扞禦。悔之無及,出城伏罪。諸按司奉巴志之父思紹為君。
註釋
1 假名附註,僅見於沖本(護得久朝常寫本),不見於其他寫本。
2 應為南宋理宗淳祐九年
3 筑波大學藏本作「神號不傳」,日本內閣文庫藏本則作「神號大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