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论语正义

附录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郑玄论语序逸文

正义曰:略本宋氏翔凤所辑。

仲弓、子游、子夏等撰。

正义曰:此引见论语音义,至敍录则云「仲弓、子夏等所撰定」,不及子游。邢疏与音义同,两处引文不言郑序。陈氏鳣古训、宋氏翔凤辑郑注并采入敍,虽由意测,当得之也。仲弓、子游、子夏皆孔子弟子。论语崇爵谶曰:「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当素王。」明标子夏之名。傅休奕傅子:「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此当本郑序,故数仲弓也。但作论语者,虽有三子之名,实非止三子所作,故郑言「等」以明之。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听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赵岐《孟子题辞》:「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二文所言,皆以论语为圣门群弟子所作,故郑君既箸其姓名,复言「等」以总括之也。郑樵通志艺文略有论语撰人名一卷,不知谁作。 翟氏灏《四书考异》曰:「通志所录撰人名,恐即源本崇爵谶,今其书不传,莫可详矣。陆九渊象山语录曰:『郑康成、王肃谓「论语为子游、子夏所编」,亦有可考者。如学而篇「子曰」次章便载有若一章,又「子曰」而下载曾子一章.皆不名而以「子」称之。盖子夏辈平昔所尊者,此二人耳。』」案:陆以王肃说与郑同,不知何本。其以有子、曾子为子夏辈所尊,故称「子」,其说良是。 柳宗元文集论语辨以论语称「曾子」,子为师称,因以论语为出自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子思之徒。程子、朱子则以为出于曾子、有子之门人。其说与象山异,虽亦得通。但不当取后遗前,而反没群贤箸录之功也。又考论语弟子之称子者,自有子、曾子外,闵子骞皆书字,而先进篇一称闵子。冉伯牛、冉仲弓、冉有皆书字,而雍也篇、子路篇各一称冉子。则意书字者为弟子所记,书子者为三子之弟子所记也。胡寅论语详解、赵顺孙四书纂疏谓「宪问篇不书姓,且直称名,疑通篇皆宪所记」,其说亦颇得理。要之,论语之作,不出一人,故语多重见,而编辑成书,则由仲弓、子游、子夏首为商定,故传论语者能知三子之名。郑君习闻其说,故于序标明之也。 「撰定」者,礼记内则注:「撰,治择之名也。」广雅释诂:「撰,具也,定也。」凡有所作述,必具众义,择善从之。故此三训义皆通也。汉书扬雄传:「譔以为十三卷。」颜师古注:「譔与撰同。」说文:「定,安也。」《荀子•王制》:「夫是之谓定论。」杨倞注:「定论谓不易之论。」仲弓等裒辑诸弟子所记,勒为此编,故以为所撰定也。既经撰定,不得无名以称之,此「论语」二字必亦仲弓等所题。 汉志云:「门人相与楫而论篡,故谓之论语。」「谓之」者,门人谓之也。经典敍录亦云:「夫子既终,微言已绝,弟子恐离居以后,各生异见,而圣言永灭,故相与论撰,因辑时贤及古明王之语,合成一法,谓之论语。」亦以论语为弟子所题也。论衡正说篇:「初孔子孙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始曰论语。」似论语之名为安国所题,此误说也。翟氏灏考异曰:「按论语名见礼坊记及今家语弟子解,今家语不可信,坊记可信也。盖自孔氏门人相论纂毕,随题之为论语矣。」

书以八寸策。钩命决云:「《春秋》二尺四寸书之,孝经一尺二寸书之。」故知六经之策,皆长二尺四寸。易、书、诗、礼、乐、春秋皆尺二寸,孝经谦,半之。论语八寸策者,三分居一,又谦焉。

正义曰:「书以八寸策」,见北史徐遵明传,彼文作「八十宗」,乃传写之误,徐氏就而通之,非也。说文云:「𦘠,箸也。」又序云:「箸于竹帛谓之书也。」「八寸」者,策之度。「策」者,「册」之叚借。说文:「策,马箠也。」别一义。「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也。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笧,古文册从竹。」符命,即天子赐诸侯之册书,故凡书简编连之,亦曰策。鲁语云:「遂书以为三䇲。」䇲即俗策字。郑注中庸云:「策,简也。」聘礼记注同。尔雅释器:「简谓之毕。」郭注:「今简札也。」说文:「简,牒也。」释名释书契:「札,栉也,编之如栉齿相比也。」凡皆异名同物。 杜预《春秋左传序》云:「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孔疏申之,以单执一札为简,连编诸简为策,分策、简为二,非也。聘礼记云:「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郑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方,版也。」用策用方,以字之多少有异,不以事之大小有异,则杜预以策与简牍分大事小事,亦非也。 「钩命决」者,纬篇名。钩命决止言《春秋》、《孝经》之策,郑君据之得以推测他经,故总言「知六经之策」也。「易、书、诗、礼、乐、春秋」者,六经之名。说文:「经,织也。」织有文理,故群经取以为名。释名释典艺:「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此说「经」为叚借,未必然也。管子戒篇:「泽其四经。」尹注:「四经谓诗、书、礼、乐。」是孔子前已称经,故礼记经解亦举六艺也。 孝经者,孔子为弟子曾参说孝道,因亦称经。孔子《世家》云:「孔子晚好读易,韦编三绝。」易既得编成策,则他经可知。晋书束皙传:「太康二年,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冢,得竹书数十车。」皆简编科斗文字,襍写经史,可见群经皆有策矣。六经之策,二尺四寸,说见左传序疏。若仪礼聘礼疏引作「尺二寸」,字之误也。 后汉书周磐传:「编二尺四寸简,写尧典一篇。」又曹褒传言箸新礼成,「写以二尺四寸简」,亦以新礼比于经也。独断云:「策者,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二尺下疑脱「四寸」二字。南史王僧虔传:「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楚王冢,获竹简书、青丝编。简广数分,长二尺。有得十余简,以示王僧虔,僧虔曰:『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所言策「长二尺」者,则以齐尺大于古尺也。 盐铁论诏圣篇云:「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是汉时律尺与经策同。若汉书杜周传所言「不循三尺法」,则金氏鹗求古录以为举成数是也。郑君据钩命决之文,以推知六经之策,又据所见论语之策八寸,以六经之策较之,是为三分居一矣。论衡正说篇:「说论者皆知说文解语而已,不知论语本几何篇,但周以八寸为尺,不知论语所以独一尺之意。夫论语者,弟子共纪孔子之言行,𠡠己之时甚多,数十百篇,以八寸为尺,纪之约省,怀持之便也。以其遗非经传文,纪识恐忘,故但以八寸尺,不二尺四寸也。」仲任所见论语之策,与郑君同。 彼谓论语以周尺度之为一尺,于汉尺则为八寸,然则六经之策二尺四寸,孝经之策一尺二寸,亦是据汉尺。若在周尺,六经策为三尺,孝经策为一尺五寸矣。宋氏翔凤《师法表》以八寸之策为壁中古文,然若论衡所言「八寸」为据汉尺,则安知非鲁、齐论尺度也?郑注尚书云:「三十字,一简之文。」《汉书•艺文志》:「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是一简容字有多寡之殊。服虔左传注谓「古文篆书,一简八字」。此或服氏所见适然,非谓群经之策皆是一简八字也。 金氏鹗求古录云:「论语策八寸,容八字,六经策二尺四寸者,容二十余字至三十字,大约一寸容一字。古用科斗大篆,其字体不宜小。又一简止容一行,则字体更不宜小,故每一寸容一字也。古人书策,每行亦不拘字体,故或有二十五字,或有二十二字,推之或二十三字,或二十四字,皆未可定。此由字体有繁简,繁者宜疎,简者宜密,总欲其点画之明析而已。」 「谦」者,史记乐书王肃注:「谦,自谦损也。」陈氏鳣古训曰:「谦读为减。乐记『礼主其减』,乐书减作谦。」陈氏此说亦是也。孝经策一尺二寸,比之六经之策,为损去其半。论语策八寸,比之六经之策,为三分居一。孝经已为谦半,论语则又谦矣。段氏玉裁说文「册」字注考正此文,谓「论语策八寸,尺二寸者三分居二,又谦焉。」语殊不憭。

鲁扶先。

正义曰:此引见经典敍录注。宋氏翔凤《师法表》以为郑序文也。案:汉书张禹传言「鲁扶卿说论语」,汉志敍鲁论家有鲁扶卿,经典敍录同。此称「扶先」者,「先」是「先生」之省。史记鼌[cháo]错传:「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徐广曰:「先即先生。」汉书梅福传:「叔孙先非不忠也。」颜师古注:「先犹言先生也。」是也。论衡正说篇:「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始曰论语。」案:论衡以扶卿为人姓名,而鲁则所居之地。又以扶卿为安国弟子,是传古论之学,与汉志诸文不合。至以论语为安国等所题,尤不可信。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