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三十 胀满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卷之三十\胀满门] 病机

《内经》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又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又曰∶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又云∶腹满胀,支鬲胁,下厥上冒,过在太阴阳明。乃寒湿郁遏也。

又曰∶诸腹胀大,鼓之如鼓,皆属于热。《原病式》云∶气为阳,阳为热,气甚则如是也。

《针经》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或厥气在下,荣气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抟,乃合为胀也。

阴阳应象论曰∶浊气在上,则生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卷之三十\胀满门] 病机

愚谓胀满只是湿热饮食,劳倦内伤,脾气积滞之所始致,是为胀满。苦积损既久,脾气日亏,气凝血聚,渐着不行,由胀满而成鼓胀。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有似于鼓,坚固难治,俗名单腹胀。以其四肢皆不肿,而惟腹中胀肿如鼓,乃气血结成蛊毒之形,而不可解释消散,故又名曰蛊。血化为虫,因字之义而命名也。生气通天论曰∶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不通也。)良医弗为,此之谓也。

[卷之三十\胀满门] 病机

胀满只是腹胀中满,虽主于脾,有湿热寒暑气血之殊异,而非四肢肿胀,为水溢经络皮肤之下。治以消水,《内经》所谓开鬼门,洁净府者是也。水肿之病轻而易治,胀满之病重而难治。学人详之。

[卷之三十\胀满门] 病机

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则脾胃中土,主生万物,虽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凡有七情思虑伤脾,及房劳过伤,饮食失节,则脾土之阴受亏,而转输之官失职,致使心肺之阳不降,肾肝之阴不升,而成天地不交之痞。清浊相淆,而成壅塞,湿气不流,郁而为热。湿热积留,因成胀满。

[卷之三十\胀满门] 病机

经曰∶脏寒生满胀。《脉经》曰∶胃中寒则胀满。脾为阴中之至阴,故经曰∶太阴所至为蓄满。大抵脾湿有余,无阳不能施化。如土久于雨水则为泥矣,岂能生化万物?必待和风暖日,湿去阳生,自然生长矣。若此者,宜以辛热药治之。其有外感者,如东垣所谓八益之邪自外而入,感风寒之邪,传入于里,寒变为热,作胃实,日晡潮热,大渴引饮谵语,是太阳阳明并病,大实大满者,大承气汤下之。少阳阳明微满实者,小承气汤下之。五常政大论曰∶下之则胀已是也。

[卷之三十\胀满门] 病机

陈无择云∶脏气不平,胜乘相因为病。如怒伤肝,肝克脾,脾气不正,必胀于胃,名曰胜克。怒乘肺,肺气不传,必胀于大肠,名曰乘克。忧思结聚,本脏气郁,皆内所因。或冒寒暑风湿,随经络传至阳明致胀者,皆属外因。饮食饥饱,生冷甜酸,结聚不散,或作痞块,膨胀满闷,属不内外因也。

[卷之三十\胀满门] 病机

《灵枢经》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吐哕,四肢烦热,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六腑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卷之三十\胀满门] 脉候

《针经》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脉经》曰∶关上脉虚则内胀。脉迟而滑者胀。脉盛而坚者胀。

严氏曰∶胀脉浮者易治,虚者难治。

[卷之三十\胀满门] 治法

夫胀满之病,皆因脾失健运之常,须要补脾养肺,以制肝木,俾脾无贼邪之患,滋肾以制心火,使肺气得清。兼以节饮食,戒虑念,无有不安者古方用禹余粮丸,所以实脾制肝,若善用者,以之增减,因证使之,殊为切当。

[卷之三十\胀满门] 治法

经曰∶下之则胀已。此因湿热饮食有余脾胃充实者言也。如仲景治伤寒邪入三阴经,及入于里而成内实,腹满坚实,大便秘而不利者,宜以三承气汤下之可也。若因脾虚内寒不足,而气不能连化精微而成腹满者,故宜以甘温补脾为主,少佐以辛热,行其壅滞之气,庶使脾土旺健而胀营运,斯可愈矣即经所谓塞因塞用,从治之法耳。医者不察乎此,惟执下之胀已,急于获效。病者苦于胀满,喜行利药,以求通快殊不知暂快一时,则真气愈伤,腹胀愈甚,去死不远。俗谓气无补法者,以其痞塞,似难于补,不思正气虚而不能营运为病,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是也。

[卷之三十\胀满门] 治法

若因内伤饮食浓味,大实大满,气滞,脉洪大实者宜下之。若因过服下药泻利后所致,或脾胃素弱,不能运化者,皆宜补益助脾行湿。盖此时正气已衰矣,况积而胀乎?故云平治之。又如血蓄血瘀而致者,当以血药治之。寒者热之,热者清之,结者散之,清浊混淆者分消之。或升降其气,或消导其邪,皆宜适事为故可也。

[卷之三十\胀满门] 治案

丹溪治一人,年五十,嗜酒,病疟半年患胀。诊其脉弦而涩重,则大疟未愈,手足瘦而腹大如蜘蛛状。予教以参、术为君,当归、川芎、芍药为臣,黄连、陈皮、茯苓、浓朴为佐,生甘草些小作浓汤饮之,一日定三次。彼亦严守戒忌,一月后疟愈,又半年小便长而胀愈。

中间虽稍有加减,大意只是补气行湿。

一人年四十余,性嗜酒,大便时见血,春间患胀,色黑腹大,形如鬼状,脉涩而数重似弱,以四物汤加苓、连、木通、白术、陈皮、浓朴、生甘草作汤与之,一月而安。一补气,一补血,余药大率相出入,皆获安。或曰∶气无补法,今何补气而安?曰∶气无补法,俗论也。痞闷壅塞,似难于补,不思正气虚者,不能自运。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若不补气,邪何由行?一人年近五十,得腹胀,自制禹余粮丸服之。其脉弦涩而数。丹溪曰∶此丸新制,炼之火邪尚存,温热之药味太多,宜自加减,不可执方。病者曰∶此方不可加减。服之一月,口鼻中出黑血,骨立而死。患腹胀按之不痛者为虚,按之痛者实也。腹中满不减,不惊人,此当下之。舌黄沫下者,下之黄自去,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以温药。

腹满口中苦干燥,腹中有水,是饮也。跗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下部闭塞,大便难,两脚下疼痛。此虚气寒气从下向上,当以温药服之取瘥。腹满转痛来趣小腹,为欲自下利也。

[卷之三十\胀满门] 药方

(《济生》)

紫苏子汤

治忧思过度,致伤脾胃,心腹胀满,喘促呕逆,肠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紧而涩。

紫苏子(一两)大腹皮草果半夏浓朴木香陈皮木通白术枳实人参甘草(各半两)上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济生》)

大正气散

治脾胃怯弱,为风寒湿气所伤,遂致心腹胀满,有妨饮食。

白术陈皮(各二钱)半夏(制)藿香叶浓朴(姜炒)桂枝枳壳(炒)槟榔干姜(炮。各一钱)甘草(炙,五分)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时温服。

(《济生》)

平肝饮子

治喜怒不节,肝气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胀满,头晕呕逆,脉浮而弦。

防风枳壳桔梗赤芍药桂枝(各一钱)木香人参槟榔川芎当归陈皮甘草(各五分)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煎七分,不时服。

(《济生》)

强中汤

治食啖生冷,过饮酒浆,有伤脾胃,以致腹胀。

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钱半)白术(一钱)附子(制)草果仁干姜(各七分)浓朴(姜制)甘草(炙。各五分)上作一服,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呕者加半夏。食面腹胀者加箩卜子。

(《秘方》)

大异香散

治失饥伤饱,痞闷停酸,旦食不能暮食,病名壳胀。

三棱蓬术青皮半夏曲陈皮藿香桔梗枳壳(炒)香附(炒)益智(各一钱)甘草(炙,三分)上咀,作二服,每服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局方》)

紫沉通气汤

治三焦气涩,不能宣通,腹胀便涩。

(《局方》)

沉香降气汤

治中脘胀满,时复胁肋肚痛,每要噫气则快,不噫则不快,日渐面浮。磨槟榔入紫苏同煎,下保神丸尤妙。

(《局方》)

木香流气饮

调荣卫,利三焦,行痞气,消胀满。(三方并见诸气门。)(《拔萃》)

木香顺气汤

治浊气在上,则生胀。

木香草豆蔻(面包煨)苍术(制。各二分)浓朴(制,四分)当归(五分)青皮益智仁白茯苓陈皮泽泻干姜吴茱萸(泡半夏(各二分)升麻柴胡(各一分)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煎服。忌生冷硬物,恼思房劳。

《内经》曰∶留者行之,结者散之。以柴胡升麻之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发散清气,营运阳分为君;以生姜、半夏、草豆蔻、益智仁辛甘大热,消散中寒为臣;以浓朴、木香、苍术、青皮苦辛大温,通顺滞气;以当归、陈皮、人参之辛甘温,调和荣卫,滋养中气。浊气不降,以苦泄之,吴茱萸之苦热泄之者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茯苓、甘草平,泽泻咸平气薄,引导浊阴之气自天而下,故以为佐。气味相合,散之泄之,上之下之,使清浊之气各安其位也。

范天睐夫人先因劳役饮食失节,加之忧思气结,病心腹胀满,旦食则不能暮食,两胁刺痛,诊其脉弦而细。至夜浊阴之气当降而不降,胀尤甚。大抵阳主运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阳气不能运化精微,故为胀满。先灸中脘,乃胃之募穴,引胃中生发之气上行阳道,又以前药助之,使浊阴之气自此而降矣。

(《拔萃》)

人参芎归汤

治腹胀烦躁喘急,虚汗厥逆,小便赤大便黑,名曰血胀。

人参木香辣桂五灵脂(炒)乌药蓬术(煨)甘草(炙)砂仁(各五分)川芎(一钱半)当归半夏(泡。各一钱)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紫苏叶四个,煎八分,食前服。

(《拔萃》)

中满分消汤

治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四肢厥冷,食入反出,下虚中满,腹中寒,心下痞,躁寒厥,奔豚不收并治之。

益智半夏(制)木香茯苓升麻(各一钱)人参青皮川乌(制)当归柴胡干姜荜澄茄黄连(各六分)黄黄柏吴茱萸草豆蔻浓朴麻黄泽泻(各五分)上咀,作一服,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前服。忌戒酒色浆面,食生冷硬物。

(《拔萃》)

广术溃坚汤

治胸满腹胀,内有积块,坚硬如石,令人坐卧不安,大便小水带滞,气促上喘,面色痿黄。

广术(煨)黄连柴胡甘草神曲(炒)泽泻(各一钱)黄芩吴茱萸青皮升麻(各五分)陈皮草豆蔻浓朴(制)当归尾益智(各五分)红花(二分)半夏(制,五分)干葛(二分)上作一服,水二盏先浸药少时,煎至一盏,禽远服。忌洒面。中满服后渐减,积块未遗,再服半夏浓朴汤。

半夏浓朴汤

半夏(一钱)浓朴(八分)神曲(六分)桃仁(十四粒)黄芩(生用)泽泻红花白茯苓橘红苏木青皮吴茱萸苍术草豆蔻黄连当归尾猪苓三棱升麻(各四分)干生姜肉桂甘草柴胡昆布干葛(各三分)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服。

(《良方》)

沉香散

治腹胀气喘,坐卧不得。

沉香木香(各二钱)枳壳萝卜子(各三钱)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时服。

(《直指》)

香橘汤

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腹胁胀满。

香附子橘皮半夏(各二钱)甘草(六分)上咀,作一服,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通口服。

(《圣惠》)

木通散

治胸腹膨胀,胁肋刺痛,小便赤涩,大便不利,或肿。

木通紫苏茎陈皮甘草(炙。各二钱)上咀,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灯心十茎煎一盏,不拘时通口服。

(《良方》)

甘露散

治脾虚水湿不利,腹胀中满。

人参白术茯苓猪苓(各半两)滑石(六两)泽泻(半两)甘草(四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前滚白汤调下。

(《良方》)

撞关饮子

治关格不通,气不升,胀满。

丁香(不见火)沉香(不见火)砂仁白豆蔻三棱(炮)香附米乌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上作一服,水二盏煎七分,食远温服。

(《良方》)

温胃汤

治忧思聚结,脾肺气凝,阳不能正,大肠与胃气不平,胀满上冲咳,食不下,脉虚而紧涩。

附子(制)浓朴当归白芍药人参甘草(炙)陈皮(各一钱)干姜(一钱)川椒(去合口,炒出汗,三分)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食前服。

(《拔萃》)

中满分消丸

治中满腹胀,气胀水胀热胀。

浓朴(制,一两)半夏枳实(炒。各半两)黄芩干姜知母(各四钱)茯苓砂仁泽泻陈皮(各三钱)猪苓人参姜黄白术甘草(各一钱)黄连(四钱)上为细末,汤泡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焙热食后热汤送。寒因热用,故焙服。

(《圣惠》)

木香拓气丸

治中满腹胀,下虚损者。

木香胡椒草豆蔻(面包煨)青皮(各三钱)萝卜子(炒)陈皮(各五钱)蝎梢(二钱半)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忌油腻,只吃白粥百日为佳,量人大小与之。

苦阴囊肿者,以青盐白面干姜为末,水调敷上。

(《和剂》)

禹余粮丸

治中满气胀喘满,及水气胀。

蛇含石(大者,三两,以铁铫盛入炭火中,与铁铫子一样通红钳出,将药倾入醋碗中淬之,候冷研极细末)真针砂(五两,水淘净控干,铫内炒入禹余粮一处,用水醋二升就铫内煮令醋干为度,却用铫子同一药入炭火中令通红钳出铫子,倾药在净砖上,候冷研极细)禹余粮(三两,同入针砂内制。上三品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药)木香牛膝(酒浸)莪术(炮)白蒺藜(炒)桂心川芎白豆蔻土茴香(炒)三棱(炮)羌活茯苓干姜(炮)青皮附子(炮)陈皮当归(酒浸一宿)上各半两。虚人老人用半两。壮实之人随意减之。共为细末拌匀,以汤泡蒸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忌盐并咸物,犯此则发病愈甚。

(《拔萃》)

木香分气丸

善治脾胃不和,心腹胀满,胁膨喘咳,干呕,咽喉不利,饮食不化。服此最效。

木香槟榔青皮陈皮三棱莪术(炮)干姜姜黄玄胡索赤茯苓白术枳壳肉豆蔻(各等分)秋分加丁香上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忌生茄、马齿苋。

(《良方》)

十全丸

治心腹痞闷,胁肋胀满食少。

丁香木香(各一两)枳壳(炒)三棱蓬术(炮)青皮陈皮砂仁槟榔(各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细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送下。

(《集要》)

荜澄茄丸

治痞满胀满壳胀气胀皆用。

荜澄茄白豆蔻砂仁青皮萝卜子木香(各三分)肉豆蔻茴香(炒)辣桂丁香(各一分半)陈皮(三分)上为细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空心陈皮煎汤下。

[卷之三十\胀满门] 药方

(《三因》)

七物浓朴汤

治腹满发热,脉浮数,饮食如故,胀满者为热。

浓朴(制,六钱)大黄(炒,三钱)甘草(炙)枳实(炒。各二钱)桂心(一钱)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枣煎,食远温服。呕者加半夏。

(《医林》)

枳壳锉散

治热证胀满。

浓朴(制)枳壳(炒)桔梗(各二钱)甘草(炙)大黄(制。各一钱)上咀,作一服,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服。

(《简易》)

桃溪气实丸

治心腹胀满,腰胁俱病,如抱一瓮,肌腠坚硬,按之如鼓,两脚肿满,屈膝仰卧,不能屈伸。一切气积饮食不下,腹内气走,大便秘结,寒热往来如伤寒宜服此。

黑牵牛(取头末)槟榔青皮(各一两)大黄(制,一两半)木香茴香羌活陈皮川芎当归(各半两)上为细末,皂角熬膏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生姜灯心汤下。

(《简易》)

是斋推气丸

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腹胀。

槟榔陈皮黄芩枳实大黄黑牵牛(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白汤送下。

(《拔萃》)

沉香交泰丸

治浊气在上而扰清阳之气,郁而不伸为腹胀。

沉香陈皮(去白)白术(各三钱)枳实(炒)泽泻当归(酒洗)白茯苓吴茱萸(汤泡)青皮木香(各二钱)大黄(制,二两)浓朴(制,半两)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白汤送下,微利为度。

(《良方》)

消胀丸

治诸胀。

木香大黄茯苓浓朴(姜制)泽泻(各一两)黑牵牛(取头末)滑石(各六两)上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姜汤下。

(《宣明》)

鸡屎醴散

治心腹胀满,旦食不能暮食,致成呕逆鼓胀。

鸡屎醴(干者炒)大黄桃仁(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食前服。

(《宣明》)

肉豆蔻丸

肉豆蔻槟榔轻粉(各一钱)黑牵牛(取头末,一两半)上为末,糊丸,绿豆大。每服一三十丸,食后连翘汤下,日三服。

(《澹寮》)

导气丸

治诸痞塞关格不通,腹胀如鼓,大便秘结,小肠肾气等疾,功效尤速。

青皮(用水蛭等分同炒赤去水蛭)莪术(用虻虫等分同炒赤去虻虫)三棱(干漆炒去漆)槟榔(斑蝥同炒去蝥)茱萸(牵牛同炒去牛)干姜(砂同炒去)附子(青盐炒去盐)赤芍药(川椒炒去椒)胡椒(茴香炒去茴香)石菖蒲(桃仁同炒去仁)各等分锉,与所同炒药热,去水蛭等不用,只用青皮等十味为细末,酒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紫苏汤下。

(《澹寮》)

三棱煎丸

治心腹坚胀,胁下满硬,胸中痞塞,喘满短气。常服顺气,消积满,除膨胀。

京三棱(生,半斤,捣为细末,以酒三升于银石器内熬成膏子)杏仁(泡去皮尖,炒黄色)干漆(炒烟尽)麦芽(炒。各一两)青皮(去穣)萝卜子(炒)神曲(炒。各二两)砂(五钱)上为细末,三棱膏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米饮下。

(东垣)

沉香海金沙丸

治一切积聚,脾湿肿胀,肚大青筋羸瘦。

海金沙(钱半)沉香(一钱)轻粉(一钱)牵牛末(二两)上为末,独蒜捣如泥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百沸汤空心通草汤下,量人虚实与之。

(《良方》)

遇仙如意丹

治气积气胀,癖水蛊与之。

白茯苓青皮陈皮(各一钱)白豆蔻白术人参丁香三棱(炮)石菖蒲砂仁官桂蓬术(炮)远志木香(各三钱)山药(半两)香附子(五两)牵牛(头末,半斤)甘草(五分)上为细末,醋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二十丸,临睡白汤下。看老少虚实加减服,忌生冷硬物。气蛊水蛊每服三百丸,立消。若风病,加地骨皮(一两)。妇人月信不调,产后腹中有块作痛,并宜服此。服后利数行,吃冷水一口即止,服前甘露饮补之。

(《良方》)

小槟榔丸

治脾虚腹胀不食,快气宽中极效。

槟榔萝卜子(炒)木香牵牛(炒。各等分)上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医林》)

陈橘皮丸

治虚劳坚癖,腹胀羸瘦,饮食不消,面痿黄,四肢无力。

陈橘皮(去白炒)木香槟榔浓朴(制)硫黄(另研)大黄(炒)上为丸,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米饮或酒下。

[卷之三十\胀满门] 药方

治腹胀坚硬如石,或阴囊肿大,先用甘草煎汤一盏服之,后用此药敷肿处。

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各等分)上为末,醋糊和药涂肿胀处。

[卷之三十\胀满门] 药方

(二穴,在背脊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半,随年壮灸之。)

(二穴,在九椎下两傍各开一寸半,灸百壮。)

三焦

(二穴,在十三椎下两傍各开寸半,治心腹胀满,背痛,饮食吐逆,小便不利,羸瘦少气。)

分水

(一穴,在脐上一寸,治腹胀绕脐结痛,灸百壮愈。)

[卷之三十\胀满门] 药方

一法∶蹲坐住心,卷两手发心向下,左右手摇臂,递互欹身尽转势,卷头筑肚,两手冲脉至脐下,来去三七。去腹肿急闷,食不消化。

一法∶腹中若胀有寒,以口呼出气三十过止。

一法∶若腹中满,饮食苦饱,端坐伸腰,以口纳气数十,满吐之,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一法∶端坐伸腰,口内气数十,除腹满食饮过饱,寒热腹中痛。

一法∶两手向身侧一向偏相极势,发顶足气散下,又似烂物解散,手掌指直舒,左右相背然,去来三三,始正身前后转动膊腰七。去腹胀,膀胱腰脊臂冷,血脉急强悸。

一法∶脾主土,要暖,始得发汗,去风冷邪气。若腹内有气胀,先须暖足,摩上下并气海,不限遍数,多为佳,始得左回右转,立七扭气,如用腰身内一十五法回转三百六十骨节,动脉搓筋,气血布泽,二十四气和调,脏腑均气,用头摇动,振呼向上,吸气向下,分明知气去来莫御,平腰转身摩气,蹙回动尽,心气放散,送至涌泉穴,不失气之行度,用之有益。

[卷之三十\胀满门] 药方

《千金方》∶

治心腹胀满,以草豆蔻一两去皮为末,以木瓜生煎汤调下半钱,不拘时。

《卫生易简方》∶

治心腹胀,用芜青子(一合),水一升和研取汁一盏顿服,少顷得利或吐,腹中自宽,或得汗愈。

又方∶

治腹满不能用药,独蒜(煨熟)去皮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又治关膈胀满,大小便不通,亦用上法,气立通。

又方∶

用郁李仁(一合)捣末和面作饼吃,入口即大便通利,气便安,大治身体肿,气急卧不得。

又方∶

治腹内气胀满喘息不得,用葶苈(一升)炒紫色,酒浸七日研烂,每服三匙,无时酒调下大效。

又方∶

治腹内气胀,用槟榔(为末),每服二钱,水煎食前服。

梅师方∶

治腹满不能服药,用煨生姜如指大一块,绵裹乘热内下部中,冷即易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