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明医指掌

卷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卷八 杂科

喉痹证一

(咽喉十八证 附)

【歌】喉痹皆因二火攻,风痰壅热在喉咙。因生血泡咽关闭,性命危于旦夕中。砭血搅痰为上策,寒凉直治定收功。咽喉亦有阴经证,误服寒凉立见凶。

【论】《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王太仆云: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主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二脉正络于喉。然气热则内结,甚则肿胀,肿甚则痹,痹甚则不通而死。《原病式》云:痹者,不仁也,俗作闭,由闭塞也。火主肿胀,故热客上焦而咽嗌肿胀也。咽喉之疾,死生反掌,肿胀甚者,急宜砭出血为尚,然后用寒凉药随证调之。子和云:喉痹不归之火,相去远矣。以上之说,属火热明矣。

亦有伏气病,名肾伤寒,谓非时暴寒,伏毒于少阴,始衰不病,旬日乃发,脉微弱,法当咽痛,次必下痢。

当以辛热药攻其本病,顺其阴阳,则水升火降,而咽痛自已。又有少阴伤寒,不传太阳,寒邪抑郁,内格阳气为热,上行于咽门经会之处,寒热相搏,而成咽痹。当以辛温甘苦治其标病,以通咽嗌。二者若误用寒凉,卒致不救,呜呼,冤哉!学人可不深究之?其咽喉十八证,人多未明,开于后,括成歌,以便后学之记诵也。

卷八 杂科

喉痹证一

【歌】十八咽喉君要通,双单乳蛾生喉中。牙蜞风毒牙龈肿,蝉舌之风舌必重。鱼口风如鱼吸水,舌黄舌肿色黄浓。牙根作舋切牙噤,木舌肿如猪舌同。聚毒塞喉风热壅,缠喉风证绕喉攻。连珠五七相连起,更有悬蜞蛊毒风。抢食口中多发泡,崩砂甘口齿断崩。毒名蜂子腮洋烂,松子风令满口红。走注瘰 风连颈,腮肿连牙猎颊风。

【论】古有咽喉十八证,后学多不能记,故括成歌。夫单蛾风者,其形圆如小筋头,生于咽喉关上,或左或右,可治;生于关下不见者,难治。双蛾风,两个生于喉间关下是也,难治。蝉舌风者,一名子舌,舌下再生一舌是也。牙蜞风者,牙龈上肿甚,聚毒成疮是也。木舌风者,其舌肿大如煮猪舌,不能转动是也。舌黄风者,自舌上肿痛,黄色是也。鱼口风者,如鱼吸水是也,不治。聚毒塞喉风,喉痹聚毒,涎垂稠实而发寒热是也,关上可治,关下难治。悬蜞蛊毒风者,上眶肿,水食不下,形肿如鸡卵是也。抢食风者,亦名飞丝毒,生口中,或食鲤 恶物,发泡是也。猎颊风者,腮颊结肿,牙尽处肿破是也。缠喉风者,风自颐缠绕,赤色,寒热者是也。松子风者,口内满喉赤如猪肝,张口吐物则气逆关闭,饮食不能是也。崩砂甘口风,自舌下牙龈上肿赤,口内作 如汤热,牙龈渐烂者,亦能脱齿是也。连珠风者,自舌下起,初起一个,又起一个,而甚者,三、五、七、九个,连珠生起是也。蜂子毒者,或在脸腮洋烂,或在喉关舌下作 ,其色黄如蜂是也。走注瘰风者,颈项结核五、七个,皮肤赤肿作寒热是也。

【脉】咽喉之脉,两寸洪溢,上盛下虚,脉忌微伏。

咽喉热证

咽喉热肿,吞水妨碍,语塞,桔梗汤。喉痹及时疫毒,牛蒡子散。风热肿痛,射干汤。缠喉风卒然失音,不省人事,痰壅口噤,解毒雄黄丸。腮肿、单、双乳蛾、木舌、重舌,如圣金锭。咽喉肿闭,舌根肿痛,麝香朱砂丸。喉闭不通,二圣散吹之,或吹喉散、密钥匙。喉痹痛,水谷不下者,通关散,或用射干逆流水吐之,或服千两金丸。喉痹、乳蛾诸证在关上者,必有血泡,用喉针点破即宽。在关下不见者难治,用芦管削尖快,令病患含水一口,从鼻孔中放芦管进击一下,出血妙。

桔梗汤治热肿喉痹,饮水妨碍,言语不出。

桔梗(一钱,去芦) 甘草(一钱,生用) 连翘仁(一钱) 山栀子仁(炒黑,一钱) 薄荷叶(一钱) 生黄芩(一钱)

水二钟,竹叶十片,煎服。

牛蒡子散治风热上壅,咽喉肿痛,时疫毒瓦斯所致。

玄参(一钱) 升麻(一钱) 桔梗(去芦,一钱) 牛蒡子(研,一钱) 犀角(镑碎,一钱) 黄芩(生用,一钱) 木通(一钱) 生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水二盏,生姜三片,煎八分,徐徐细咽下。

射干汤治咽喉因风热壅盛疼痛难进水饮。

射干(五钱) 升麻(五钱) 牙硝(三钱五分) 马勃(三钱五分)

煎服。

解毒雄黄丸治缠喉风急证,双蛾肿痛,汤药不下。

雄黄(一两) 巴豆(十四粒。去壳,去油) 郁金(一钱)

末之,醋糊丸绿豆大,热茶汤送下七丸,吐出顽涎即苏,大效。如牙关紧闭,以物斡开灌之,起死回生。

如圣金锭咽喉急闭,腮颔肿痛,双、单乳蛾,重舌、木舌。

硫黄(研,三钱) 川芎(三钱) 腊茶(三钱) 薄荷叶(三钱) 川乌(泡,三钱) 硝石(五钱) 生地黄(五钱)

末之,用生葱汁拌匀为锭如指大,每用一锭,先以凉水灌漱,次嚼薄荷叶五、七片,却用药同嚼极烂,以井花水下。甚者连进三锭,并口内噙化之。

麝香朱砂丸治咽喉肿闭,舌根肿痛,勺饮难进。

马蹄硝(七钱) 铅白霜(三钱) 龙脑(三钱) 寒水石(烧,一斤) 硼砂(三两) 麝香(二钱) 朱砂(一两五钱) 甘草(十两,另自熬膏)

研细,甘草膏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噙化一、二丸。

二圣散治缠喉风、急喉痹,牙关紧急,痰涎壅盛。

胆矾(二钱五分) 白僵蚕(炒去丝,五钱)

末之,少许吹入喉中。

吹喉散治三焦火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汤水不入。

蒲黄(一两) 青黛(一两) 盆硝(二两) 薄荷汁(一钟,和匀前药。)

用瓷罐盛,慢火熬干,研细,每半钱,吹喉内,涎出妙。

密钥匙治一切风热咽喉闭塞,口噤不开,牙关紧急。

朴硝(一两) 大黄(一钱) 雄黄(五钱)

末之,吹入喉内。

通关散(方见中风条下。)

千两金丸大治喉风,不问阴阳、内外危急恶证。

蚵 草(半两) 铜青(半两) 大黄(半两) 牙硝(半两)

末之,以白梅肉捣烂和匀,作二十丸,丝绵裹噙化。

咽喉阴证

疫疠病,夏寒变及非时暴寒少阴证,脉微细而沉,自汗咽痛不利,名肾伤寒,半夏桂甘汤或苦酒汤。脏寒咽闭吞吐不利,蜜附子。

半夏桂甘汤治疫疠夏为寒变,及感非时暴寒之证。

半夏(二钱) 桂枝(二钱) 甘草(二钱) 姜(三片)

水煎服。

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治肾伤寒脉沉咽痛自汗。

黄 (五钱) 芍药(三钱) 桂枝(三钱)

水煎,苦酒和服。

三因蜜附子治脏寒喉闭吞吐不利。

大附子(一个,去皮脐,切作大片,蜜炙令黄)

每含一片,味尽再易。

咽喉痰证

一切缠喉风证,牙关紧急,痰涎壅盛者,必用吐法搅去痰即宽。用珠子草,(俗名五爪龙草)取根捣入陈米醋调灌下,用牙皂、桐油、鹅翎探吐,或千两金丸、二圣散、白矾散、一字散选而用之。吐痰后服甘桔汤甚妙。

千两金丸二圣散(俱见前咽喉热证条内。)

白矾散吹急喉痹、缠喉风人事不省,牙关紧闭。

白矾(三钱) 巴豆(二粒,去壳,研)

将矾于铫内慢火熬化为水,置巴豆于内,候干去巴豆,取矾研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顽痰出立愈。

一字散治时气缠喉风,牙关紧急,水谷不下,人事不省。

白矾(飞过,一钱) 藜芦(一钱五分) 雄黄(一钱五分) 全蝎梢(一钱五分) 猪牙皂荚(去皮、弦,一钱半)

末之,每用一豆大,鼻内搐之。

甘桔汤(方见咳嗽条下。)

卷八 杂科

口齿证二

【歌】齿牙由是骨之余,齿豁须知肾气虚。龈断动摇生肿痛,阳明风湿热寒殊。口为脾窍能知味,臭恶应知热在脾。口舌生疮心壅热,究其虚实病根除。

【论】夫齿者,肾之标,骨之余也。口者,脾之窍。舌者,心之苗。诸经多会于口齿,齿为手足阳明之所过。上齿隶于坤土,足阳明胃脉贯络也,止而不动,喜寒饮而恶热饮。下龈属手阳明大肠脉贯络也,嚼物动而不休,喜热饮而恶寒饮,故为病不一。热甚则动摇,龈断袒脱作痛不已也,虚则齿豁焦槁而摇落,所疗不同。

故有恶寒作痛者;有恶热作痛者;有恶寒又恶热作痛者;有恶寒饮少热饮多而作痛者;有牙齿动摇作痛者;有齿袒作痛者;有齿为疳所蚀缺少,血出为痛者;有齿肿龈宣为痛者;有脾胃中有风邪,但觉风而作痛者;有牙齿为虫所蚀缺少而色变作痛者;有胃中气少,不能御于寒,袒露其齿而作痛者;有齿痛而臭秽不可近者。其痛非一,治疗各异,当究其经络虚实,寒热之候调之。口舌生疮臭恶者,心脾之热也;唇口肿胀 动者,风热为患也。各审其证而治之,无不验也。

【脉】齿痛肾虚,尺虚而大。火盛尺洪,疏摇豁坏。右寸关数,或洪而弦,此属肠胃,风热多涎。

齿病

因服热药,上下齿疼不可忍,引头脑痛,满面发热,喜寒恶热,清胃汤。阳明受风,引烟熏之。热烦颊车连口唇肿痛,犀角升麻散。大寒犯脑连齿痛,白芷散、梧桐泪散。牙痛不可忍,姜黄散、羊胫灰散。肾虚齿黑烂肿痛,安肾丸、牢牙散。虫牙,天仙子烧烟,竹筒抵牙引烟熏之,或砂糖丸塞。风蛀牙痛,腮颔浮肿,细辛散、立效散、玉池散选用。

清胃汤(方见火证条下。)

犀角升麻汤治阳明受风热,口唇颊车连牙肿痛。

犀角(镑碎,七钱) 升麻(五钱) 防风(去芦,五钱) 羌活(去芦,五钱) 川芎(五钱) 白芷(五钱) 黄芩(三钱) 白附子(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五分)

每服七钱,水二钟,煎一钟,食后漱服。

白芷散大寒犯脑,牙齿疼痛。

羌活(八分,去芦) 麻黄(一钱,去节) 黄 (一钱) 草豆蔻(一钱,炒) 升麻(八分) 吴茱萸(一钱) 白芷(一钱) 当归(一钱) 熟地黄(五分) 本(三分) 桂枝(二分半)

末之,漱净擦齿。

梧桐泪散治阳明风热,齿龈攻注肿痛烦闷。

梧桐泪(五钱) 石胆矾(五钱) 黄矾(五钱) 芦荟(五钱) 升麻(五钱)

血余( ,三钱) 麝香(三钱) 朱砂(二钱五分) 细辛(二钱五分) 当归(二钱五分) 川芎(二钱五分) 牛膝(二钱五分)

末之,先以甘草汤漱口,后用药敷之,尝用擦牙效。

姜黄散治一切风热、虫蛀牙齿疼痛不可忍。

姜黄(一钱) 细辛(一钱) 白芷(一钱)

末之,擦患处,须臾吐涎,盐汤漱口,极效。

羊胫灰散治牙齿疼痛难忍,用之擦齿立止,神效。

地骨皮(五钱) 羊胫灰(五钱) 石膏(五钱, ) 升麻(五钱)

共为末,擦齿上。

安肾丸肾虚牙齿疼痛。

苁蓉(酒浸,一两) 白术(一两) 干山药(一两) 桃仁(去皮、尖,炒,一两) 石斛(一两) 萆(一两) 川乌(去皮,一两) 补骨脂(炒,一两) 白蒺藜(炒,去刺,一两) 巴戟(去皮、心,一两)

蜜丸,盐汤下。

牢牙散注颜补肾,牢牙固齿。

青盐(七钱) 细辛(七钱) 当归(酒洗,一两) 川芎(一两)

末之,每用少许,清晨擦牙漱满口,连药咽之即愈。

砂糖丸治虫蛀牙齿疼痛不休,此药神效。

矿灰(不拘多少)

末之,砂糖和丸,如米粒大,塞蛀孔中。

细辛散治风蛀牙疼,腮颔肿胀。

荆芥穗(一两) 细辛(一两) 砂仁(五钱) 白芷(二两) 川椒(二两,去目) 草乌(二两) 鹤虱(五钱) 猪牙皂角(五钱) 荜茇(五钱)

末之,每用少许,频擦患处。

立效散治一切牙齿疼痛。

川椒(一两,去目) 露蜂房(一两) 青盐(一两)

水煎,漱口即愈。

玉池散治风蛀牙疼,肿痒动摇,溃烂宣露出血,口气。

地骨皮(八分) 白芷(八分) 升麻(七分) 防风(去芦,七分) 细辛(七分) 川芎(七分) 槐花(一钱) 当归(一钱) 本(七分) 甘草(六分)

为末,每用一字擦之即止。或痛甚,取二钱,水一钟半,黑豆半合,姜三片,煎服。

口病

口疮,阴阳散敷之。口舌生疮,桃花散,内服甘桔汤。内热口疮及咽喉肿痛,升麻汤。口疮烂臭,赴筵散、黄丹散。口热臭气,芎芷散。唇口 动或生核,薏苡仁汤。口舌生疮,冰柏丸。

阴阳散口舌生疮,疼痛臭烂,用之即效,如神药也。

干姜(五钱) 黄连(五钱)

末之,干掺舌上。

桃花散治证同前。

玄胡索(一两) 黄柏(五钱) 黄连(五钱) 青黛(二钱) 密陀僧(二钱)

末之,用竹管吹入口内。

甘桔汤(方见咳嗽条下。)

升麻汤治上膈热毒,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升麻(八分) 白芍药(一钱) 人参(一钱,去芦) 桔梗(一钱,去芦) 干葛(一钱) 甘草(一钱)

姜三片,水二盏,食后频服。

赴筵散治口疮舌烂,臭秽不可近。

铜绿(一两) 白芷(一两)

末之,掺于舌上,温醋漱之。

黄丹散治满口疮烂。

黄丹(一两) 蜜(一两)

盏盛甑内蒸一伏时,鹅翎刷上。

芎芷散(方见头痛条下。)

薏苡仁汤治风热在脾,唇口 动,或结核浮肿。

赤小豆(三钱) 防己(三钱) 甘草(三钱) 薏苡仁(三钱)

上锉,每服七钱,生姜三片,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

冰柏丸治口疮。

片脑(一钱) 薄荷(二钱) 黄柏(二钱) 硼砂(二钱)

末之,生蜜丸弹子大,每用一丸,噙化。

唇舌病

舌忽然肿硬如石,血出如涌泉,蒲黄散。舌衄、齿衄,必胜散。舌疮,绿云散。舌连喉痛,薄荷煎。茧唇,黄柏散。脾经风热燥烈,金色泻黄饮。

蒲黄散治舌上出血。

海螵蛸(一钱) 蒲黄(一钱,炒)

末之,干掺舌上。

必胜散治舌衄、齿衄。

蒲黄(炒,一钱) 螺青(一钱)

掺舌上,盐汤漱。

绿云散治口舌疮烂。

黄柏(蜜炙,五钱) 青黛(一钱)

末之,掺于患处。

薄荷煎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痰涎壅盛。

薄荷(二钱) 甘草(一钱) 川芎(二钱) 片脑(五分)

末之,蜜和成剂,随意嚼服。

黄柏散治茧唇。

黄柏皮(二两) 五倍子(二钱,为末) 密陀僧(二钱,为末) 甘草(二钱,为末)

三味为末涂柏上,炙干,刮片贴唇上。

金色泻黄饮白芷(二钱) 升麻(二钱) 枳壳(炒,二钱) 黄芩(炒,二钱) 防风(去芦,二钱) 半夏(二钱) 石斛(二钱) 甘草(一钱)

分作二帖,每帖加生姜三片,食后服。

卷八 杂科

鼻证三

【歌】鼻窍应知与肺通,鼻 血热准头红。鼻疮鼻痔皆因热,热结从教发鼻痈。鼽衄根据经从火治,鼻渊浊涕脑流空。鼻中 肉能填窍,鼻塞风寒与热攻。

【论】夫鼻为肺之窍,所以司嗅也。鼻 ,赤鼻也,由饮酒血热熏肺,外遇风寒,血凝不散而赤色。亦有不饮自赤者,肺风血热故也。鼻疮、鼻痔、鼻痈者,皆肺热所致,但有浅深之不同。日久不已,结成 肉,如枣塞滞鼻中,气息不通,不知香臭。丹溪云:胃中有食积热痰流注,故浊气凝结而生 肉也。鼽者,鼻流清水也。衄者,鼻流血也。《原病式》云:皆以为属少阴君火之病。鼻渊者,浊涕流下不止,如彼水泉。《内经》云: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鼻塞者,有外伤风寒鼻塞流涕者;有风热壅盛郁于肺而鼻塞声重者。凡此之类,皆鼻病也,故并及之。

【脉】右寸洪数,鼻衄鼻 。左寸浮缓,鼻涕风邪。

鼻塞

鼻塞外感证及内火炽盛证。(俱详伤风条下。)鼻塞不闻香臭,通草膏主之。

通草膏治鼻塞。

通草(一钱) 附子(炮,一钱) 细辛(一钱)

蜜丸,绵裹塞鼻。

鼻疮痈

鼻中生疮,辛夷为末,入麝香、冰片少许,绵裹塞鼻中,或枇杷叶拭去毛煎汤调消风散(方见咳嗽。)服。

鼻痈有 肉,不闻香臭,通草膏。(见前。)鼻痔,以瓜蒂甘遂丸塞之。

瓜蒂甘遂丸瓜蒂(二钱) 甘遂(二钱) 枯白矾(二钱五分) 螺青(二钱五分) 草乌(二钱五分)

末之,芝麻油搜合,硬不可烂,旋丸,纳鼻孔中,到痔上,其痔化为臭水,皆烂下。

鼻鼽衄

鼻鼽者,鼻中流水不止,千金细辛膏。肺热鼻塞流清水,抑金散。鼻衄证。(详见血证衄血条下。)

千金细辛膏黑附子(炮,去皮、脐,一钱五分) 川椒(去目,炒,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五分) 细辛(一钱五分) 干姜(一钱五分) 吴茱萸(一钱五分) 桂心(三钱五分) 皂角(一钱二分)

用猪脂二两煎油,先一宿用米醋浸药,取入猪油内同煎,以附子色黄为度,用绵蘸药塞鼻中。

抑金散治肺热鼻塞。

细辛(八分) 白芷(八分) 防风(去芦,八分) 羌活(去芦,八分) 当归(一钱) 半夏(八分,姜制) 川芎 (八分) 桔梗(去芦,八分) 陈皮(七分) 茯苓(去皮,八分)

加薄荷、姜煎服。

鼻渊 肉

鼻渊不止,辛夷荆芥散。鼻流浊涕不止者,苍耳散、防风散或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鼻中 肉,由胃中食积热痰流注者,蝴蝶散纳鼻中,或用轻黄散 鼻中。

辛夷荆芥散辛夷(一钱) 荆芥(八分) 黄芩(酒炒,八分) 神曲(炒,七分) 南星(八分,姜制) 半夏(八分,姜制) 苍术(米泔浸,炒,八分) 白芷(八分)

锉一剂,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温服。

苍耳散苍耳根茎苗子烧灰,醋泥调涂极效。

防风散治鼻渊。

防风(去芦,三两) 黄芩(二两) 麦门冬(去心二两) 人参(去芦,二两) 甘草(炙,二两) 川芎(二两)

末之,每服二钱。

蝴蝶散去鼻中 肉。

蝴蝶(一味,不拘多寡 )

绵裹一字,纳入鼻中。

轻黄散治鼻臭、 肉。

杏仁(去皮,一钱) 轻粉(一钱) 雄黄(五分) 麝香(少许)

研细末,临卧时以箸点一米许于内。

鼻 ,四物加酒芩、酒 煎,调炒五灵脂末服。(方见血证。)

卷八 杂科

目证四

【歌】目为五脏之精华,五轮八廓总虚夸。白睛属肺目纲土,黑水神光肝肾家。赤脉属心须体认,五行生克勿令瘥。大凡赤肿羞明痛,隐涩难开泪若麻。冒昧本当从火疗,随经用药免咨嗟。昏蒙黑暗迎风泪,内障多生五色花。视远不能兼雀目,滋阴壮水却为佳。时人不究阴阳理,漫把辛香浪点搽。

【论】经云:诸脉者,皆属于目。又云:目得血而能视。针经云: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故目为宗脉之主。目之内 及上纲,太阳之所过也。目锐 ,少阳也。目下纲及两旁交 之中,阳明也。足厥阴连于目系,故目总统于肝。白睛属肺,若白睛变赤,火乘于肺也。肉轮属脾,上下纲赤肿者,火乘于脾也。黑水属肾,五色花翳遮黑睛,肾不足也。神光属肝,青睛被翳,肝虚火旺也。赤脉属心,目中血贯痛涩,火自甚也。凡暴赤肿痛,赤翳羞明,泪出不止,隐涩难开,冒昧不明,皆火为病,经云热盛则肿是也。能审其经络部位泻之,可使立已。若久病昏暗,雀目不能远视,及内障目蒙,五色花翳,迎风出泪,头昏目眩,皆血虚之候,宜壮水滋阴可也。亦有服寒凉太过,以致阳虚,其火转甚,则当温剂从治,其火自降,目自明。经云:益水之源,以制阳光;壮火之主,以消阴翳,此之谓也。今人治目,但知以寒药伐火,而不知有益水、壮火之法。专以龙脑辛香石药搽点,而不知有辛散损明之戒也,悲夫!【脉】眼赤火病,心肝数洪,右寸关见,相火上冲。

实热

暴发赤肿疼痛,泻热黄连汤。上焦壅热,鼻塞,头目不清利,上清散。肝火盛目赤涩痛,龙荟丸或四物龙胆汤。肺经壅热,白睛赤肿,桑白皮散。赤翳 肉攀睛者,决明子散。

泻热黄连汤黄连(酒炒,一钱) 黄芩(酒炒,八分) 草龙胆(一钱二分) 升麻(八分) 柴胡(八分) 生地黄(酒蒸,一钱)

水二盏,煎服。

上清散清上热。

川芎(五钱) 荆芥(五钱) 薄荷(五钱) 盆硝(一两) 石膏(一两) 片脑(三分)

上末之,每用一字,口噙水,以药鼻内搐之即愈。

龙荟丸治肝火旺目痛。

草龙胆(一两) 当归(一两,酒洗) 山栀子(炒,一两) 黄连(炒,一两) 黄芩(炒,一两) 大黄(五钱) 芦荟(五钱) 木香(一钱五分) 麝香(五分)

末之,蜜丸,生姜泡汤送下。

四物龙胆汤四物汤(方见血证条下)加羌活(三钱,去芦) 防风(三钱,去芦) 龙胆草(二钱) 防己(二钱)

作数帖,水煎服。

桑白皮散玄参(一两) 桑白皮(一两) 枳壳(炒,一两) 杏仁(一两,去皮) 旋复花(一两) 升麻(一两)

防风(一两,去芦) 赤芍药(一两) 葶苈(炒,一两) 甘菊花(一两) 炙甘草(一两) 黄芩(炒,一两)

每服半两,姜三片,水二盏,煎八分服。

决明子散黄芩(一两) 甘菊花(一两) 木贼草(一两) 决明子(一两) 石膏(一两) 赤芍药(一两) 川芎(一两) 羌活(一两,去芦) 甘草(一两) 蔓荆子(一两) 石决明(一两)

上锉,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三片,煎至八分,食后服。

虚眼

肝血不足,眼昏生花,久视无力,生眵者,养肝丸、羊肝丸。肾水不足,视不分明,渐成内障,熟地黄丸、滋阴丸。血虚目昏,明目地黄丸。能近视不能远视,地芝丸。能远视不能近视,定志丸。

养肝丸治肝虚不足。

当归(酒浸,二两) 防风(去芦,一两) 车前子(酒蒸,二两) 川芎(二两) 楮实子(二两) 熟地(酒蒸,二两) 蕤仁(汤泡,去皮,一两) 白芍药(二两)

末之,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汤下。

羊肝丸补肝明目。

羊肝(一具,生用) 黄连(去须,二两)

将羊肝去筋膜,于石臼内捣烂,入连末,杵为丸,桐子大,白汤送下。

熟地黄丸补肾明目。

熟地黄(一两) 当归(酒洗,五钱) 地骨皮(五钱) 黄芩(五钱) 枳壳(麸炒,三钱) 生地黄(一两) 天门冬(八钱,去心) 五味子(七钱) 炙甘草(三钱) 黄连(酒炒,六钱) 人参(去芦,二钱) 柴胡(三钱)

末之,蜜丸梧子大,每百丸,白汤送下。

滋阴丸(即六味地黄丸,方见虚损证条下。)

明目地黄丸牛膝(酒浸,五两) 石斛(五两) 枳壳(炒,三两) 防风(去芦,二两) 杏仁(去皮,二两) 生地黄(一斤) 熟地黄(一斤)

上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地芝丸治能近视,阴有余;不能远视,阳不足。

生地黄(四两) 天门冬(去心,四两) 甘菊花(二两) 枳壳(炒,二两)

蜜丸桐子大,茶清下百丸。

定志丸(方见惊悸怔忡条下。)

养阳

浑身及手足麻木不仁,两目紧急羞明,或视物无力,黄 汤。内伤脾胃不足,内障耳鸣,多年目昏,不能视物,益气聪明汤。阴盛阳虚,九窍不利,青白翳见于大 ,补阳汤主之。久服凉药过多,目转昏者,补胃汤主之。

黄 汤治视物无力。

黄 (二两,蜜炙) 人参(八钱,去芦) 甘草(炙,一两) 蔓荆子(二钱) 白芍药(一两) 陈皮(五钱)

每五钱,水煎服。

益气聪明汤黄 (五钱) 甘草(五钱) 人参(五钱) 升麻(三钱) 葛根(三钱) 蔓荆子(一钱) 芍药(酒炒,一钱) 黄柏(酒炒,一钱)

每服五钱,水煎,临卧服,五更时再服。

补阳汤治阴盛阳虚。

羌活(一两,去芦) 甘草(一两,炙) 人参(一两,去芦) 生地黄(一两) 熟地黄(一两) 黄(一两,蜜炙) 白术(炒,一两) 泽泻(五钱) 陈皮(五钱) 白茯苓(三钱) 知母(三钱,酒炒) 柴胡(三钱) 防风(三钱,去芦) 白芍药(五钱) 肉桂(一钱) 当归(三钱,酒制) 独活(五钱,去芦)

每服五钱,水煎,空心热服。

补胃汤即黄 汤减黄 、陈皮一半,加酒 一两。

肝经积热,肺受风邪,眼障黑白等花,还睛丸。 膜眼皮赤烂,蝉花无比丸。风热 ,蝉花散。

还睛丸明目退 。

人参(二两,去芦) 熟地黄(二两) 知母(二两,去毛) 桔梗(二两,去芦) 防风(二两,去芦)

茺蔚子(二两) 车前子(二两) 黄芩(二两) 细辛(二两) 五味子(二两) 玄参(五钱)

末之,炼蜜丸如桐子大,每二十丸,空心时白汤下。

蝉花无比丸茯苓(去皮,四两) 炙甘草(四两) 防风(去芦,四两) 石决明(二两) 川芎(二两) 羌活(去芦,二两) 当归(二两,酒洗) 赤芍药(二两) 蒺藜(炒,一两) 蝉蜕(二两) 苍术(米泔浸,晒干,炒,二两) 蛇蜕(一两)

末之,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白汤下。

蝉花散即前方加谷精草、甘菊花、龙胆草各一两。

点洗

肝经上壅,目赤涩痛,汤泡散洗之。风热攻目,隐涩难开,羞明立胜散,或珍珠散。

汤泡散洗风热眼。

赤芍药(一钱) 当归(一钱) 黄连(一钱)

泡洗。

羞明立胜散黄连(二钱) 秦皮(二钱) 防风(二钱) 黄芩(二钱)

水煎,用新羊毛笔蘸刷洗眼。

珍珠散点一切眼。

朴硝(净者,一钱) 炉甘石(一钱) 麝香(少许) 片脑(少许)

研极细,点眼内 。

卷八 杂科

耳证五

【歌】肾虚精脱耳应聋,气厥无闻自不同。更有劳聋与虚闭,风邪入耳不能聪。气风相搏嘈嘈响,热气乘虚耳出脓。

风气热虚何以别?浮沉数涩脉中穷。

【论】夫耳属足少阴肾之经,肾家之寄窍也。经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知五音矣。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若劳伤气血,风邪袭虚,使精脱肾惫,则耳转而聋,是肾虚耳聋也。十二经脉上络于耳,其阴阳诸经通有交并,则脏气逆而厥,厥气搏入耳,是谓厥聋。耳为宗脉之所附,脉虚而风邪乘之,风入于耳脉,使经气痞而不宣,是谓风聋,必有头痛之证也。有劳碌伤其血气,淫欲耗其精元,瘦瘁力疲,昏昏愦愦,是谓劳聋,能将息得宜,血气平和,则其聋渐轻。又有耳触风邪,与气相搏,其声嘈嘈而鸣,眼中流火,谓之虚聋。热气乘虚随脉入耳,热聚不散,脓汁出,谓之脓耳。人或耳间有津液,轻则不能为害,若风热搏之,津液结成核,塞于耳窍,亦令暴聋,谓之耵耳。

盖风则肾脉必浮,热则肾脉必数,虚则肾脉涩弱,气郁肾脉沉滞。风者疏散之,热者清利之,虚者补之,气郁开导之,治之活法,不过此也。

【脉】耳病肾虚,迟濡其脉。浮大为风,洪动火贼。沉涩气凝,数实热塞。此久聋者,专于肾责。暴病浮洪,两尺相同。或两尺数,阴火上冲。

风耳

风触耳鸣及聋,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风虚耳聋,桂香散。风入耳中虚鸣,芎芷散。(方见头痛。)风热搏成耵耳,生猪脂、地龙、釜底墨等分,细研,葱汁和,捏如枣大,绵裹塞耳中数日,待软即挑出。

桂香散治风虚耳聋。

辣桂(二分) 川芎(五分) 当归(六分,酒洗) 细辛(三分) 石菖蒲(八分) 木香(三分) 木通(五分) 麻黄(去节,三分) 甘草(三分,生用) 南星(炮,二分) 白蒺藜(炒,三分) 白芷(四分) 紫苏(五分)

锉一剂,水二盏,葱煎服。

热耳

耳聋者,少阳、厥阴热多,通圣散。(方见中风。)耳鸣酒遏者,加枳,桔、柴胡、干葛、南星。阴虚火动耳鸣者,四物汤(方见血证。)加黄柏、知母。痰气耳鸣者,滚痰丸。(方见痰证。)内热耳聋,桃花散塞之,蔓荆子散内服。

桃花散治耳中出脓。

枯矾(一钱) 干胭脂(一钱) 麝香(少许)

共为末,吹耳内。

蔓荆子散甘草(炙,五分) 升麻(三分) 木通(三分) 赤芍药(五分) 桑白皮(五分) 生地黄(一钱)

麦门冬(去心,四分) 前胡(三分,去芦) 蔓荆子(七分) 赤茯苓(六分) 甘菊花(四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虚耳

肾虚耳聋者,益肾散或六味地黄丸、补阴丸。(方见虚损。)劳损耳聋者,地黄丸、人参养荣汤。(方见虚损。)大病后元气损伤,精血虚耗,耳聋及鸣,调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益肾散治肾虚耳聋。

磁石(制,一两) 巴戟(去心,一两) 沉香(一两) 石菖蒲(一两) 川椒(一两,去目)

末之,每二钱,用猪肾一枚,细切,和以葱白、食盐,并药用湿纸裹煨,空心酒下。

气耳

气怒厥逆耳聋,和剂流气饮。气壅于上而聋者,清神散。气实人耳聋或鸣者,槟榔丸、神芎丸。气闭耳聋,用甘遂为丸,如枣子大,塞耳内,服甘草汤。

和剂流气饮陈皮(四两) 青皮(四两,炒) 甘草(炙,四两) 浓朴(姜炒,四两) 香附(醋炒,四两) 紫苏(四两) 木通(二两) 大腹皮(二两) 丁香(一两五钱) 槟榔(一两五钱) 木香(一两五钱) 草果(一两五钱) 莪术(炮,一两半) 藿香(一两五钱) 肉桂(一两五钱) 人参(去芦,一两) 白术(炒,一两) 木瓜(一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 赤茯苓(一两) 石菖蒲(一两) 白芷(一两) 半夏(一两)

枳壳(炒,一两)

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煎服。

清神散气壅耳聋。

甘菊花(五钱) 羌活(去芦,五钱) 僵蚕(炒去嘴,五钱) 木通(四钱) 荆芥(四钱) 川芎(四钱) 防风(去芦,四钱) 木香(四钱) 甘草(炙,四钱) 石菖蒲(四钱)

末之,每服三钱。

木香槟榔丸郁李仁(一两) 半夏曲(一两) 皂荚(去皮,炙,一两) 槟榔(五钱) 枳壳(炒,五钱) 木香(五钱) 杏仁(去皮,炒,五钱) 青皮(五钱)

末之,别用皂荚三两去皮、弦、子,浆水半碗,搓揉,熬膏,入蜜少许,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后姜汤送下。

神芎丸气实人耳聋。

大黄(一两) 黄芩(一两) 牵牛(一两) 滑石(一两)

末之,滴水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汤送下。

卷八 外科

痈疽证六

【歌】疽发恶深其状小,浅而大者是为痈。要看部位分虚实,薄处尤当大补荣。

【论】《原病式》云:痈者,浅而大者也。疽者,深而恶者也。热盛血则为痈疽。丹溪云:痈疽须看六阳经、六阴经,有多气少血者,有多血少气者,有血气俱多者,不可以一概论。若夫要害处,近虚怯处,如少阴、厥阴经生痈,以其气多血少,恐肌肉难长,疮口未合,必成大害。所以戒用驱毒利药以伐其阴分之血,当大补气血,方可收功。又如中年人生痈疽,才有痛处,参之脉症,但见虚弱,便与滋补血气,可保终吉。河间云:肿掀于外,根盘不深,形证在表,其脉多浮,病在皮肉。非气盛必侵于内,急须内托以救里,宜复煎散除湿散郁,使胃气和平,或未已,再煎半料与之。如大便秘,烦者,少少与黄连汤。如微利而烦,热少退,却复与复煎散半料,如此使荣卫俱行,邪气不能内伤。世俗多用排脓内补十宣散,若用于些少疮及冬月则可,若溃疡于夏月用之,其桂、附辛热温散,佐以防风、白芷,吾恐虽有参、 ,难为倚仗,不若复煎散之愈也。学人临用斟酌,斯无弊也。

托裹复煎散防风(三两,去芦) 地骨皮(二两) 白茯苓(二两) 黄芩(二两) 白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去芦) 白术(二两,炒) 黄 (二两,蜜炙) 肉桂(二两) 甘草(二两) 防己(二两) 当归(二两)

先以苍术一斤,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术,入前药煎至四盏,分四次饮之,术渣还可再煎。

背发发脾肚,在肩下脊上,因饮食而感其毒,广一尺,深一寸,溃虽在骨,不穿膜不死,急治脾肚之毒。

内当托里护心,外当拔毒散肿,内外夹攻之。若发于右脾中,恐其毒奔心,大要服药截住,不令攻心。如通脊背肿者,不可救也。

蜂窠发者,正当脊心,头在上,最不宜,乃为反证,全要托里生肌定痛,恐毒攻心难治,心火未发故也。

散走流注发,此毒瓦斯乘风热而走,急用疏风定热,则气自息。治之者流注于手、足、腿、膝者,必死无疑。

背发,两头小,四边散攻,乃因饮食所致而气食相关,合阴虚而成之。气虚而散者,所以开口而阔,急服内消药,亦宜补阳也。

肺痈发于左膊间,初可用灯火点破,追疔汤汗之而散。

右搭肩发,骨上生者,以动之处,可治。若串于左肩,难治。左搭肩发,骨上以动处,可治。串于右肩,难治。二证并用雄黄散,及絮,焙干为末,香油调,搽患处。

对心发,因心火盛而热气会,生于此,其毒壮盛走之,急用疏导心火药解之。

肾俞发,因受湿并怒气饮热酒而得之,伤于内肾之间,流毒在肾俞,宜解内肾之毒,若阴发伤肾膜者,不治。肾俞双发,阳发于外,可治。阴发伤肾膜,及脓稀者死。

疮久不痊,肾水虚惫,下流故也,可服苦参丸,外用隔纸膏贴之,红玉散敷之。

红丝疮,人多不识,无治法,害人甚速。其疮生于手、足间,有黄泡,其中忽紫黑色,即有一条红丝迤延血上而生,若致心腹则使人昏乱不救。或有生两、三条红者,以针横截红丝,所到之处刺之,使血出,以膏药贴之愈。此证得之喜怒不节,血气逆而生也。

内疳疮,生上 ,初发如莲花痔,根蒂小而下垂,及大,治法以勾刀决其根,烧铁烙之以止其血。次以雄黄、轻粉、粉霜、白芷、白蔹末之敷其上,以槐杖作枕支其牙颊间,毋使口合,一、两时疮瘢定合,口自便。

次日出脓,以生肌散敷之,仍以乳香膏护之。不支其牙则津液冲动,不能敷药,此劳气虚惫故也。

便痈,血疝也,俗呼为便毒,以其不便处生故也。乃足厥阴肝之经络及冲、任、督脉,亦属肝之旁络,是血气流行之道路也,今壅而为痈,当以玉烛散或桃仁承气汤下之。

乳痈,由忿怒所逆,郁闷所遏,浓味所酿。盖乳房,阳明所经;ru头,厥阴所属。厥阴之气不通而汁不出;阳明之热沸腾,故热甚而化脓。亦因乳子膈有痰滞,口气 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初起须忍痛,揉令稍软,吮令汁透,自可消散,失此必成痈。故用青皮疏厥阴之滞;石膏清阳明之热;当归、川芎、甘草节行污浊之血;栝蒌、没药、橘叶、皂角刺、金银花消肿导毒;少佐以酒,行药力也,更以艾灸两、三壮尤捷。

若有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者,忧怒郁闷,朝夕累积,遂成隐核如棋子,不痛不痒,数十年后为陷空,名曰乳癌,其疮形凹嵌如岩穴,难治。

蜂窠发于胸乳间,乃心热盛,急用疏导心火药,迟则不救。

颈后蜂窠发,宜急救,若初起 赤肿痛,可疗。痰发及流两肩者,难治。

两胁下痈疽,切不可用补阳药。盖虚中得,绝不可受热剂,虚甚,易于伤骨膜。

两边发际发,在颈后两边发际,如核发起,急宜取去病根。如脑心发,看热气上攻于脑四畔边, 赤肿硬,连于耳项,寒热疼痛,不急治,毒入于血肉,多腐为脓水,不治。

脑后发,名夭疽,其状大而紫黑色,若不急治,则毒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十余日死,急用化痰消肿托里散,及内托千金散。

耳后发,耳后一寸三分发之必死,名锐毒,不治。

胸发,名井疽,状如豆,三、四日起,不早治,入于腹,十日死,急服内固清心散。外发可治,内发必死无疑。

九发肺疽在募中。肝疽在期门;肾疽在中脘;脾疽在章门;胃疽在贲门;大肠疽在天枢;三焦疽在丹田;小肠疽在关元。其气穿溃在外可治,若发于内,伤膜者,流脓大肠出,不治。

外肾阴发,名肾痈,又名悬痈,阴囊上肿痛,乃膀胱与肾经及足厥阴肝经感寒湿邪,偏肾于阴之经络,致血气凝滞,寒湿气不散,而为此病。即服托里散加车前子、木通、淡竹叶、牵牛、何首乌,复用内消散及生肌定痛散敷之。此证外溃去子亦无害也。

下 ht ,秘传一味千金散立效,外以葱白炒热熨之,如冷再热,熨三、五次后,敷消毒消肿药加大黄、木鳖子、南星、草乌敷之。破用生肌散敷之。

人面疮,此证是冤业所致,可以善事解之,然后服流气饮。久不已,苦参丸,或用贝母研末敷之。

托里护心散大黄(三钱) 牡蛎(三钱, ) 天花粉(三钱) 皂角刺(三钱) 朴硝(三钱) 连翘(三钱) 当归(一两五钱) 金银花(一两) 芍药(二钱,炒) 黄芩(二钱,炒)

每半两,水、酒煎。

托里十补散黄 (二钱,蜜炙) 人参(二钱,去芦) 当归(二钱五分) 浓朴(一钱,炒) 桔梗(一钱,去芦)

川芎(一钱二分) 防风(一钱,去芦) 桂心(一钱) 甘草(一钱,炙) 白芷(一钱五分)

锉一剂,水煎服。

内托千金散白芷(一钱二分) 人参(二钱,去芦) 当归(二钱) 黄 (炙,二钱半) 川芎(一钱二分) 防风(一钱二分) 甘草(炙,一钱五分) 芍药(炒,二钱半) 花粉(一钱五分) 官桂(一钱二分) 桔梗(去芦,一钱二分) 金银花(三钱)

水煎,入酒半盏,再煎沸,温服。

内固清心散辰砂(一钱) 白茯苓(一钱) 人参(一钱二分,去芦) 白豆蔻(一钱) 雄黄(一钱) 绿豆(一撮)

朴硝(一钱) 甘草(一钱,炙) 片脑(一钱) 麝香(一钱) 皂角刺(八分)

末之,每服一钱,蜜汤调下。

一味千金散用黑蜘蛛一个,过街者为妙,入杵钵中研烂,热酒搅匀,通口服。

雄黄散雄黄(一钱) 巴豆(一粒)

同研如泥,入乳香、没药各少许,再研匀、细,少上,恶肉自去。

拔毒散陈皮(一两) 甘遂(一两) 当归尾(一两五钱) 川芎(一两) 红花(酒洗,一两) 桃仁(去皮、尖,一百个)

水、酒煎服。

玉烛散即大承气对四物汤。(二方一见伤食,一见血证。)

生肌散枯白矾(一两) 槟榔(一两) 密陀僧(钱半) 黄丹(一钱) 血竭(一钱) 轻粉(五分)

末之,敷疮上。

乳香散赤石脂(五钱) 白胶香(五钱) 枯白矾(五钱) 黄丹(二钱) 乳香(二钱) 没药(二钱) 轻粉(二钱)

俱末之,敷疮上。

流气饮(方见耳证条下。)

苦参丸苦参不拘多少,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薄荷煎汤送下。

红玉锭子干胭脂(三钱) 枯白矾(三钱) 轻粉(三钱) 砒霜(一钱) 黄丹(三钱) 片脑(五分) 麝香(五分)

末之,糊为锭子,临用井花水磨,涂患处。

隔纸膏龙骨( ,一两) 铅粉(一两) 铅丹(一两)

末之,香油或桐油调,油纸夹隔贴之,次日又翻过贴,须先以葱、椒煎汤洗净,然后粘贴。

乌龙膏小粉(四两) 半夏(一两) 木鳖子(去壳,一两) 草乌(半两)

铁锅内炒焦,研细,出火毒,水调敷,日一换。

卷八 外科

疔毒证七

【歌】十三疔毒要精通,麻子盐肤牛狗同。水洗刀镰三十六,浮沤蛇眼及雌雄。更兼石烂皆其数,体弱因令暴 钟。手足初生黄泡起,或时紫黑热寒攻。眼中流火心惊惕,痒痛无时呕逆凶。初见病时当速疗,勿教稍慢致疲癃。

【论】古方所载疔毒十三种,曰麻子疔,曰石疔,曰雄疔,曰雌疔,曰火疔,曰烂疔,曰三十六疔,曰蛇眼疔,曰盐肤疔,曰水洗疔,曰刀镰疔,曰浮沤疔,曰牛狗疔者是也,皆缘感天地暴 而生。然阴阳二气互相击怒,必成暴气,如卒然大风、大雾、大暑、大寒,遇之袭于皮肤,入于四体,传注经脉,腠理壅隔,荣卫不得通行,发为痈疽疔毒之患。或开死兽,钟其毒瓦斯尤甚。经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恣食辛辣浓味,炙爆荤腥,蕴毒于中故也。然疮之始发也,必先痒而后痛,先寒而后热,热定则多寒,四肢沉重,头痛心惊,眼花见火,甚则呕逆者,多危。其麻子疔者,始末皆痒,不得触犯,触犯即难治。众疔之中,惟三十六疔可畏,其状头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赤色,初生一个,日增一个,若满至三十六个,则药所不治,急疗之得生。若石疔、火疔、烂疔、蛇眼疔、水洗疔、刀镰疔、雄、雌疔、盐肤疔之类,皆因形象而名者,不急治,亦危殆也。独浮沤、牛狗二疔,虽不疗,亦不杀人也。凡疔不可触犯,若瘠强痛极,不可忍者,是触之候也。

疔疮外治法

凡疔疮,先以针刺四围及中,然后用雄、雌二黄末醋调涂之,或紫金散敷,不过二次愈。

疔毒内治法

疔疮初见憎寒壮热,赤芍药汤。毒瓦斯入里,烦闷不已,食不下,或紫黑内陷,飞龙夺命丹。疔始发,脉洪弦、洪实,肿甚欲作脓,托里汤。重者飞龙夺命丹、返魂丹。取疔用紫金丹。

紫金散外敷之药。

信石(一钱) 雄黄(一钱五分) 硼砂(炒,一钱五分)

末之,拨开疮口敷之,不过二次瘥。

赤芍药汤内服之剂。

金银花(三钱) 赤芍药(三钱) 大黄(四钱) 栝蒌(一个) 当归(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五分)

分作二帖,每一帖,水、酒各一盏,煎,不拘时服。

飞龙夺命丹大南星(一钱) 雄黄(一钱) 巴豆(一钱) 砂(一钱) 黄丹(半钱) 信石(半钱) 乳香(半钱)

斑蝥(十六个,去翅、足) 麝香(少许)

末之,取蟾酥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一、二丸或十四、五丸,看疮大小、上下,食后好酒送下。

圣济托里汤乳香(明者,一两) 真绿豆粉(四两)

末之,和匀,每服一两,甘草汤调下。

返魂丹治十三种疔疮。

朱砂(五钱) 胆矾(五钱) 血竭(一两) 铜绿(一两) 蜗牛(一两) 雄黄(二两) 枯白矾(二两)

轻粉(五钱) 没药(五钱) 蟾酥(五钱) 麝香(少许)

末之,和捣蜗牛、蟾酥极烂,如芡实大,每服一丸,令病患先嚼葱白三寸,吐在手心,将药丸裹在葱白中,用热酒吞下,如重车行五里许,有汗出即瘥。

紫金丹治疔疮毒瓦斯入里,烦闷不已。兼治痈疽发背恶疮神效。

即返魂丹无蜗牛、麝香、没药和丸。

如前服法。

卷八 外科

瘿瘤证八

【歌】五瘿多缘气与痰,结于颈项两颐间。若生身体肌肤内,气聚成瘤不等闲。

【论】夫瘿有五:气、血、石、筋、肉是也。瘤有六:骨、肉、脓、血、脂、石是也。瘿但生于颈项之间;瘤则遍身体头面、手足,上下不拘其处,随气凝结于皮肤之间,日久结聚不散,累积而成。若人之元气循环周流,脉络清顺流通,焉有瘿瘤之患也,必因气滞痰凝,隧道中有所留止故也。瘿气绝不可破,破则脓血崩溃,多致夭枉,但当破气豁痰,咸剂以软其坚结,自然消散。丹溪云:瘿气先须断浓味。只此一言,深达病机之旨也。盖瘿初起如梅、李,久则滋长如升、斗,大小不一,盖非一朝一夕之故也。然六瘤中惟脂瘤可破,去脂粉则愈,余皆不可轻易决破也。慎之!慎之!

五瘿,破结散。男女项下瘿,不分久近,神效开结散。项下结核如梅、李,不消,以大蜘蛛不拘多少,酒浸研烂,酒调,临卧服。五瘿,用昆布一两,切碎,醋浸,徐徐咽下自消。

破结散治五瘿。

海蛤(三分) 通草(三分) 昆布(三分) 海藻(三分,洗) 胆草(三分) 枯矾(三分) 松萝(三分)

麦面(四分) 半夏(二分) 贝母(二分)

末之,酒调服,日三次,忌鲫鱼、猪肉。

神效开结散沉香(二钱) 木香(三钱) 陈皮(四两) 珍珠(四十九颗,炒,内泥封口) 海藻(二钱) 猪厌肉子(生雄猪项,红色,四十九个,瓦上焙干)

末之,服二钱。

治瘤大如拳,小如粟,或软或硬,无药可疗,不可骤用针破,用南星膏。一切瘿瘤,不问新久,昆布丸。

南星膏治头面生瘤,大如拳,小如枣,不知痛痒。

大南星(一个)

为末,醋调如膏,以针轻刺患处,令气透,然后敷之,南星若得新鲜者尤佳。

昆布丸治一切瘿瘤,不拘久近。

昆布(洗一两,小麦醋煮干) 海藻(一两,小麦醋煮干)

末之,蜜丸弹子大,每一丸噙化下。

卷八 外科

瘰马刀证九

【歌】项颐结核名为 ,胸胁间生是马刀。手足少阳经络部,久成遗漏速当消。

【论】夫瘰 之病者,即古谓九漏也。形状不一,生颈项者曰瘰 ,生乳腋者曰马刀,累累然结核,大小无定,发作寒热,脓水溃漏,其根在脏腑。盖肝主野狼漏,胃主鼠漏,大肠主蝼蝈漏,脾主蜂漏,肺主蚍蜉漏,心主蛴螬漏,胆主蜉蛆漏,肾主瘰 漏,小肠主转脉漏。一本漏作 ,原其所自,多因寒暑不调,或饮食乖节,遂致气血壅结而成也。巢氏所载决其死生者:但反其目而视其中,有赤脉从上下贯瞳子者死,不下贯者可治。

治之大法,以祛风热,溃坚结,消痰降火,则肿消而核散,决不致溃漏之地也。

瘰 或破或不破,升麻调经汤。不破,坚硬如石,散肿溃坚汤,结核肿痛,皂子仁丸、连翘散。

升麻调经汤升麻(八钱) 生黄芩(四钱) 葛根(三钱) 胆草(三钱) 三棱(三钱,酒炒) 桔梗(三钱) 酒黄芩(三钱) 连翘(三钱) 甘草(三钱,炙) 黄连(三钱) 广术(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药(三钱)

知母(一两) 黄柏(一两)

每服半两,水煎服,卧须略使足高于首,药可入膈。

散肿溃坚汤柴胡(四钱) 升麻(二钱) 胆草(酒炒,三钱) 栝蒌根(三钱) 黄柏(酒炒,三钱) 知母(酒炒,三钱) 昆布(五钱) 广术(酒炒,二钱) 三棱(酒炒,二钱) 连翘(三钱) 白芍药(二钱,酒炒) 归尾(酒洗,五钱) 葛根(二钱)

每服六钱,煎服如前法。

皂子仁丸治瘰结核。

皂子仁(一升) 玄参(一两) 连翘(一两)

水五升,慢火熬,水尽为度,捣烂,蜜丸弹子大,噙化。

连翘散治瘰 马刀。

连翘(一斤) 瞿麦(一斤) 大黄(三两) 甘草(二两)

每服五钱,水煎服。十日后于临泣穴灸二七壮(穴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再服药至六十日愈。

马刀

耳下至缺盆,肩上为马刀,溃坚汤、见前。连翘散坚汤。

连翘散坚汤柴胡(一两二钱) 木瓜根(一两) 胆草(酒炒,一两) 连翘(一两) 芍药(酒炒,一两) 当归(酒洗,一两) 生黄芩(七钱) 酒黄芩(七钱) 广术(酒炒,五钱) 三棱(五钱)

炙甘草(三钱) 黄连(酒沙,一钱) 苍术(一钱)

服法如前升麻调经汤。

卷八 外科

疮疡疥癣证十

【歌】疮疡痛痒皆心火,疥癣多缘血热生。干湿两端分湿热,轻扬发散郁须伸。

【论】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盖疮者,疥癣之总名,疡者,有头小疮也。《原病式》云:热甚则灼而为疮,溃而为脓水,犹谷、肉、果、菜,热极则腐而为污水也。又云:热胜于阴,则为疮疡。然疥有五:干疥、湿疥、虫疥、沙疮、脓窠疮之别。干者以开郁为主,湿者以燥湿为主,虫疥以退热杀虫为主,沙疮以活血清心为主,脓窠以治热燥湿为主。癣亦有五:风癣、顽癣、湿癣、马癣、牛皮癣之别,皆由肺受邪毒,运于四肢,以生肉蠹。治之之法,不过清热驱湿,疏风散郁,凉血杀虫之剂,治之无不效。虽然疥癣皮肤之恙,非心腹之疾,不足为患,久而不已,元气因而亏损,以致 羸者多矣。

疥疮

干疥,开郁为主,吴茱萸散敷,或黄连、大黄末猪胆调敷。湿疥,一上散。沙疮,剪草散。脓窠,三黄散。

吴茱萸散干疥用之。

吴茱萸(二钱) 白矾(二钱,枯) 寒水石(二钱五分) 蛇床子(三钱) 黄柏(一钱) 大黄(一钱)

硫黄(一钱) 樟脑(五分) 轻粉(五分) 槟榔(一个)

末之,油调敷。

一上散治湿疥雄黄(三钱五分) 寒水石(一两) 白胶香(一两) 黑狗脊(一两) 蛇床子(一两) 枯白矾(五钱)

黄连(五钱) 吴茱萸(三钱) 硫黄(三钱) 斑蝥(十四个,去翅、足)

末之,和匀,洗疮令汤透去痂,用蜡脂油调,手中心擦热,鼻中嗅二、三次,却擦上,一上即愈。

剪草散治沙疮。

寒水石(二钱) 芜荑(二钱) 剪草(一钱) 枯白矾(一钱) 吴茱萸(一钱) 黄柏(一钱) 苍术(五分) 浓朴(五分) 雄黄(五分) 蛇床子(三钱) 轻粉(二钱)

末之,香油调,敷患处。

三黄散治脓窠芜荑(半两) 枯白矾(半两) 软石膏(半两) 大黄(半两) 樟脑(半两) 贯众(一两) 蛇床子(一两) 硫黄(二钱五分) 雄黄(二钱五分)

末之,油调敷。

诸疮癣

干癣,羊蹄根汁调腻粉涂之;又,野狼巴草、川槿皮、海桐皮末之,河水调敷;或白胶香末入轻粉少许,油调擦之,铁锈油调涂之。头疮,黄丹、轻粉、枯白矾等分,油调敷。甲疽疮,绿矾散。月蚀疮,胡粉散。上疳疮,轻粉散。下疳疮,炉甘石散;或灯心灰入轻粉少许干贴;或熊胆、片脑、轻粉等分,末之,贴。大带疮,百合根研烂,频敷。火丹疮,遍身赤肿痛,寒水石、石膏各三两,黄柏、甘草各一两,末之,巴蕉汁调敷。征肤疮,遍身如鱼目,无脓,升麻煎百沸,入蜜二匙,鹅翎蘸敷。 疮及杖疮,翠玉膏。汤火疮,白蛤壳 存性,研末,油调搽极效;或保生救苦散、黑白散。

绿矾散治甲疽疮。

绿矾(炒,五钱) 芦荟(生,一钱) 麝香(一字)

研极细,以小绢袋盛药,纳指于袋中,扎定,瘥,去之。

胡粉散治月蚀疮。

胡粉(炒,一钱) 枯白矾(一钱) 黄丹(炒,一钱) 黄连(一钱) 轻粉(一钱) 胭脂(五分) 麝香(少许)

末之,洗疮净,拭干敷之。干者,油调敷。

轻粉散治上疳。

黄柏(蜜炙,三钱) 密陀僧(三钱) 黄丹(三钱) 高末茶(三钱) 轻粉(三钱) 乳香(三钱) 麝香(少许)

末之,葱汤洗疮净,此药敷之。

炉甘石散治下疳。

炉甘石(一两六钱) 黄连(八钱)

用砂罐内煮,去黄连,晒干细研,入片脑半钱同研,敷患处。

翠玉膏治 疮。

沥青(一两) 黄蜡(二钱) 铜绿(二钱) 没药(一钱)

上,将铜绿末入油调匀,将黄蜡火上熔开,下铜绿搅匀,入没药匀,倾河水盆内扯匀,油纸裹,用时口噙水洗了,旋捻作饼子,贴疮,纸封,三日一易。

隔纸膏治 疮,不问久近,虽腐烂至骨,此药神效。

龙骨( ,三钱) 铅粉(三钱) 铅丹(三钱)

末之,香油或桐油调,用油纸夹隔贴之,次日又翻过贴,洗净后方可贴。

保生救苦散治火烧、汤烫或热油烙及脱肌肉者。

寒水石(三钱) 大黄(三钱) 黄柏(三钱)

上为末,香油调,涂患处。如湿烂,干掺之。

黑白散治汤烫、火烧烂去肌肉见骨者。

百草霜(三钱) 轻粉(一钱五分)

为末,狗油调,搽患处。

卷八 外科

痔漏证十一

【歌】气血脉肠牝牡虫,七般痔状要精通。或因风湿侵于外,醉饱过伤热蕴中。

【论】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盖人之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醉饱交接,多欲自戕,以故气血坠下,结聚肛门,宿滞不散,冲突为痔,故古人有七痔之目。牡痔者,肛边发,露肉珠,状如鼠乳,时时滴溃脓血。牝痔者,肛边生疮,肿痛出血,其头反陷入。脉痔者,肠口频频发 ,且疼且痒,出血淋漓。肠痔者,肠内结核,有血,寒热往来,登圊脱肛。血痔者,每遇大便,清血随下不止。虫痔者,肛门浸淫湿烂,内有蛲虫蚀其肠为疮。气痔者,大便难,强力努之则肛出不收。此七痔之状虽殊,大抵以解热、凉血、顺气为主。盖热则血伤,血伤则经滞,经滞则气不运,气与血俱滞,乘虚而坠入大肠,所以为痔。凡诸痔久不愈,必至穿肠而为漏,此因痔而成漏也,当凉血宽大肠自愈。亦有外伤四气,内窘七情,与夫饮食乖常,染触蠢动含灵之毒,未有不变为 疮,穿孔一深,脓汁不尽,得冷而风邪并之,涓涓而成漏矣。盖漏者,诸之溃也。诸痿者,如野狼 、暴 、蚁 、蝼蝈 、砒蜉 、蜂 、蛴螬 、蜉蛆 、转筋 、瘰 之类。

《内经》云: 即漏也。所谓漏者,以其穿孔而流脓水与血水,象缸瓮之漏孔故也。 者,如虫豸之穿蠹蛀孔也。如《巢氏病源》所谓十 、三十六 之说,名虽不同,其理一也,不必悉举。大抵漏有新久,新者带鲜红,或微肿,或小核。久者上槁,白肉黑烂,淫虫恶臭生焉。丹溪云:漏疮先须服补养血气药,外用附子饼按疮上,以艾炷灸之,直至肉平为效。

诸痔疮

痔疮专以凉血为主,参 槐角汤。痔及肠风下血脱肛,槐角丸。翻花痔,荆芥、朴硝煎汤洗,次用木鳖子、郁金末入龙脑敷;或以熊胆、片脑和匀贴之;或以米醋沃烧红新砖熏之,日三、五次。

参 槐角丸人参(一钱五分) 黄 (一钱五分) 生地黄(一钱) 川芎(一钱) 当归(一钱二分) 升麻(一钱)

条芩(一钱,炒) 枳壳(一钱,炒) 黄连(一钱,炒) 槐角(一钱)

锉一剂,水煎服。

槐角丸治诸痔及肠风。

槐角(一两) 防风(五钱,去芦) 地榆(五钱) 当归(五钱) 枳壳(五钱) 黄芩(五钱)

末之,丸,米汤下。

诸漏疮

漏有三十六种,名状极多,而治法则一。丹溪云:漏须大补气血,人参、白术、黄 、川芎、当归为主,佐以刺 、蛇蜕、牛角 、蜂房之类,大剂服之。外用附子末,以人津唾和作饼,如钱浓,放疮上,以艾灸之,令微热,但略觉有微痛即止,每日三、四次,逐次换药饼,直灸至肉平为效。一人原有痔,又于肛边生一块,皮浓肿痛作脓,就在痔孔中出者,当作食积注下治之,黄连散。

黄连散痔漏仙方。

黄连(三钱) 阿魏(三钱) 神曲(三钱) 山楂(三钱) 桃仁(三钱) 连翘(三钱) 槐角(三钱)

犀角(三钱)

末之,以少许置掌中,时时舐之,津液咽下。如消,止后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