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二十四 農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圖譜四

王禎曰:芟麥等器,中土人皆習用。蓋地廣種多,必製此法,乃易收斂,比之鐮穫手𢆞。其功殆若神速。今特各各圖錄,庶他方業農者效之,同省工力。而蓑笠簣篠之器附焉。

玄扈先生曰:古云收穫如寇盜之至。百穀皆宜速收,夏麥尤甚。故曰「收麥如救火。」此譜芟麥之器獨詳。以此類而推之,麥場宜高廣,莊屋宜寬大。他如笐架、火炕,如豫宜設處,以備不時之霖潦可也。

【麥籠】盛芟麥器也。判竹編之,底平口綽,廣可六尺,深可二尺。載以木座,座帶四碢,用轉而行。芟麥者腰繫鉤繩牽之,且行且曳。就借使刀,前向綽麥,乃覆籠內。籠滿則舁之積處,往返不已。一籠日可收數畝,又或謂之腰籠。

【麥釤】芟麥刃也。《集韻》曰:「釤,長鐮也。」狀如鐮,長而頗直,比鈸薄而稍輕。所用斫而劖之,故曰釤。用如鈸,故亦曰鈸。其刃務在剛利,上下嵌繫綽柄之首,以芟麥也。比之刈穫,功過累倍。

【麥綽】抄麥器也。篾竹編之,一如箕形,稍深且大。旁有木柄,長可三尺,上置釤刃,下橫短拐,以右手執之。復於釤旁,以繩牽短軸,(近刃處,以細竹代繩,防為刃所割也。)左手握而掣之。以兩手齊運,芟麥入綽,覆之籠也。嘗見北地芟取蕎麥,亦用此具,但中加密耳。夫籠、釤、綽,三物而一事,繫於人之一身,而各周於用。信乎人為物本,物因人而用也。

【捃刀】《集韻》云:「捃,拾也。」俗謂拾麥刀。刃長可五寸,闊近二寸。上下竅繩穿之,繫於指腕,隨手芟𥠵,取其便也。麥禾既熟,或收刈不時,莖穗狼藉,不能淨盡,單貧之人,得以取其遺滯。蓋捃拾之間,用此器也。

【拖杷】耬麥長杷也。首列二十餘齒,短木柄,以批契繼腰曳之。嘗見麥野,為風雨所損,而莖穗交亂,不能淨鈸。故製此具,腰後縱橫耬之,仍手握柄鐮,芟其遺餘。所得稭穗,隨擁積之。有一杷畢功,得麥十餘斛。

【抄竿】扶麥竹也。長可及丈。麥已熟時,忽為風雨所倒,不能芟取。乃別用一人執竿,抄起臥穗。竿舉,則釤隨鈸之,殊無損失。必兩習熟者能用,不然,則有矛盾之差矣。或曰:捃刀、拖杷、抄竿,冗細似不足紀錄,而皆取之何也?曰:物有濟於人,而遺之不可。故綴於麥事之末。

【蓑】雨衣。《無羊詩》云:「何蓑何笠?」《毛注》曰:蓑,所以備雨;笠,所以禦暑。《唐韻》云:蓑,草名。可為雨衣。又名襏襫。《說文》云:「秦謂之萆。」《爾雅》曰:薃;蓑衣以沙草為之,故音同莎。又名薛。《六韜·農器篇》曰:蓑,薛,簦,笠,今總謂之蓑。雨具中最為輕便。(圖不載。)

【笠】戴具也。古以臺皮為笠,《詩》所謂「臺笠緇撮。」今之為笠,編竹作殼,衷以籜篛。或大或小,皆頂隆而口圓,可芘雨蔽日,以為蓑之配也。(圖不載。)

【屝】草履也。《左傳》曰:共其資糧屝屨。《說文》曰:「屝,草屨也。」孔疏云:屝屨俱是在足之物,善惡異名耳。

【屨】麻履也。傳云:屨滿戶外。蓋古人上堂,則遺屨於外。此常履也。今農人春夏則屝,秋冬則屨,從省便也。《方言》:屝,麄屨也。徐兗之郊謂之屝,自關而西謂之屨。中有木者謂之復舄,自關而東謂之復履。其卑者謂之䩩(音婉)。下襌謂之鞮。絲作者謂之履,麻作者謂之不借,麄者謂之屨,東北朝鮮洌水之間,謂之䩕,或謂之䋀。徐土邳沂之間,大麄謂之䩕角。皆屨之別名也。

【橇】泥行具也。《史記》:禹乘四載,泥行乘橇。孟康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嘗聞向時河水退灘淤地,農人欲就泥裂,漫撒麥種,奈泥深恐沒,故製木板為履:前頭及兩邊,昆起如箕,中綴毛繩,前後繫足底。板既闊,則舉步不陷。今海陵人泥行,及刈,過葦泊中,皆用之。

【覆殼】(一名鶴翅,一名背蓬。)篾竹編如龜殼,衷以籜箬,覆於人背,繩繫肩下。耘薅之際,以禦畏日,兼作雨具。下有卷口,可通風氣,又分雨溜。適當盛暑,田夫得此,以免曝烈之苦,亦「一壺千金」之比也。 卷口,可通風氣,又分雨溜。適當盛暑,田夫得此,以免曝烈之苦,亦「一壺千金」之比也。

【蓧】許慎《說文》曰:耘器也。或曰盛穀種器。南方盛稻種,用簞,以竹為之。北方藏粟種,用簍,多以草木之條編之。蓧,蓋是類也。

【臂篝】狀如魚笱,篾竹編之。又呼為臂籠。江淮之間,農夫耘苗,或刈禾,穿臂於內,以帣衣袖。猶北俗芟刈草禾,以皮為袖套,皆農家所必用者。

【蕢】草器,所以盛穀也。《集韻》作籄。

【筐】竹器之方者。《三禮圖》曰:大筐以竹,受五斛,以盛米,致饋於聘賓。小筐以竹,受五升,以盛米。又曰:「筐以盛熬穀。」

【筥】亦作𥱿,竹器之圓者。注曰:「筥圓而長,但可實物而已。」《三禮圖》曰:「筥,受五升,盛饔餼之米,致於賓館。」《良耜詩》曰:「載筐及筥。」《左傳》:「筐筥錡釜之器。」《字說》云:筐筥一器,特方圓之異云耳。江沔之間謂之籅,趙代之間謂之䈱,淇衛之間謂之牛筐。小者,南楚謂之簍。自關而西,秦、晉之間謂之箄。筥,其通語也。

【畚】土籠也。《左傳》:樂喜陳畚梮。注云:畚,簣籠。《集韻》作𤲙。《晉書》:王猛少貧賤,嘗鬻畚為事。《說文》云:畚,𤳊屬,又蒲器也,所以盛種。杜林以為竹筥,揚雄以為蒲器。然南方以蒲竹,北方用荊柳。或負土,或盛物,通用器也。

【𥫱】《集韻》云:「盛穀器。或作囤。又籧也。」北方以荊柳,或蒿卉,制為圓樣。南方判竹編草,或用籧篨,空洞作圍,各用貯穀。南北通呼曰𥫱,兼篅、𤳯而言也。然𥫱多露置,可用貯糧,篅𤳯在室,可用盛種。皆農家收穀所先具者,故併次之。

【篅】《說文》云:判竹,圓以盛穀。𥫱類也。篅或作圌,此𤳯與篅,皆𥫱之別名,但大小有差,亦蕢之舊制,不可遺也。

【𤳯】《集韻》云:𤳯筐,盛種器。蓋連底小𥫱,便於移用。

【籮】匠竹為之。上圓下方,挈米穀器,量可一斛。《方言》:籮,所以注斛:陳魏宋楚之間謂之䈪,自關而西,謂之注箕。皆籮之別名也。

【𥰭】亦籮屬。比籮稍匾而小,用亦不同。𥰭則造酒造飯,用之漉米,又可盛食物,蓋籮盛其粗者,而𥰭盛其精者。精粗各適所受,不可易也。

【儋】貯米器也。《漢書》揚雄無儋石之儲。晉劉毅家無儋石之儲。應劭曰:齊人名甖為儋,受二斛。顏師古曰:儋者,一人所負擔也。《方言》云:罃,陳魏宋楚之間曰㼶,或曰㼡;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間,謂之瓺;周洛韓鄭之間,謂之甀。儋或作甔,字從瓦,瓦器也。今江淮間農家造泥為甕,披以麻草,用貯食米。可以代儋,細民甚便之。

【籃】竹器。無繫為筐,有繫為籃。大如斗量,又謂之笭箵。農家用採桑柘、取蔬果等物,易挈提者。《方言》:籠,南楚江沔之間謂之篣,或謂之笯。郭璞云:亦呼籃。蓋一器而異名也。

【箕】簸箕也。《說文》云:簸,揚米去糠也。《莊子》云:「箕之簸物,雖去粗留精,然要其終,皆有所除」是也。然北人用柳,南人用竹,製雖不同,用則一也。《詩》云:「哆兮侈兮,成是南箕。」箕四星:二星為踵,二星為舌。哆侈,謂踵已大而舌又廣也。又「維南有箕,載翕其舌。」故箕皆有舌,易播物也。諺云:「箕星好風」,謂主簸揚。農家所以資其用也。

【帚】今作箒,又謂之{慧}。《集韻》云:少康作箕帚。其用有二:一則編草為之,潔除室內,製則匾短,謂之條(亦作苕。)帚;一則束篠為之,擁掃庭院,製則叢長,謂之掃帚。又有種生掃帚,一科可作一帚,謂之獨掃。農家尤宜種之,以備場圃間用也。(圖不載。)

【籭】竹器。內方外圓,用篩穀物。《說文》曰:可以除粗取精。《集韻》作簛,又作簁,或作篩。其制有疏密大小之分,然皆粒食之總用也。(圖不載。)

【䉛】漉米器。《說文》云:「淅箕也」又云:「漉米籔」,又「炊䉛也」。《廣雅》曰:「淅、䉴、㔯、䉛。」《方言》云:「炊䉛,謂之縮,或謂之𥰞,或謂之㔯。(江東呼為淅簽也。)蓋今炊米,日所用者。

【䈰】飯䈰也。《說文》陳留謂飯帚曰䈰。從竹,捎聲。一曰飯器,容五升。今人亦呼飯箕為䈰箕。南曰䉛,北曰䈰。南方用竹,北方用柳。皆漉米器,或盛飯,所以供造酒食。農家所先。雖南北名製不同,而其用則一。故附類之。

【篩穀箉】竹器。箉與袋同音;《篇》《韻》俱各不收,蓋土俗所呼,傳寫於文字者如此。其制比籭疏而頗深,如籃大而䈰淺,上有長繫可掛。農人撲禾之後,同稃穗籽粒,旋旋貯之於內,輒篩下之。上餘穰槁,逐節棄去。其下所留穀物,須付之颺籃,以去糠比。嘗見於江浙農家。

【颺籃】颺。《集韻》:謂風飛也。籃形如簸箕而小,前有木舌,後有竹柄。農夫收穫之後,場圃之間,所蹂禾穗,糠乞相雜。執此扌策而向風擲之,乃得淨穀。不待車扇,又勝箕簸,田家便之。

【種簞】盛種竹器也。其量可容數斗。形如圓甕,上有𥯃口。農家用貯穀種,庋之風處,不致鬰浥,勝窖藏也。古謂修簞窖。《論語》「一簞食」之「簞」,食器,與此字雖同,然制度有大小之殊,作用有彼此之效。《齊民要術》云:「藏稻者必用簞。」蓋稻乃水穀,宜風燥之。種時就浸水內,又其便也。

【曬槃】曝穀竹器。廣可五尺許,邊緣微起,深可二寸。其中平闊,似圓而長。下用溜竹二莖,兩端俱出一握許,以便扛移,趁日攤布穀實曝之。蠶時農家兼用為筐,但底密而不通風,終非蠶具。(圖如蠶槃式,已見,故不載。)

玄扈先生曰:蠶槃通風最是。

【摜稻簞】摜,抖擻也。簟,承所遺稻也。農家禾有早晚,次第收穫,即欲隨手得糧,故用廣簟展布,置木物或石於上,各舉稻把摜之,子粒隨落,積於簟上。非惟免汙泥沙,抑且不致耗失。又可曬穀物,或捲作𥫱,誠為多便。南方農種之家,率皆製此。(圖不載。)

玄扈先生曰:不如摜床為便。今農家所用棧條,即簟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