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利用札只剌、克烈两部的力量,将蒙古诸部统一;然后藉故征服克烈、乃蛮等部,畏吾儿、哈剌鲁两部畏威不战而降;由是南下,一面侵入西夏,一面利用汪古部作向导,侵入金国,同时又因为乃蛮王子夺据西辽帝位,又进兵西方,拓地至花剌子模国境;旋因花剌子模杀其遣派的商人,并攻击蒙古讨伐蔑儿乞部的军队,遂进兵入花剌子模境,残破各地,分军逾太和岭,蹂躏欧洲东部;有史以来侵略家斥地之广,无逾成吉思汗者也。
成吉思汗本人的部族是孛儿只斤。同孛儿只斤血统关系较亲密的蒙古部族,统称尼伦;其余的蒙古部族统称都儿鲁斤。蒙古部族以外的部族,可大别为东胡种的部族同突厥种的部族。这些部族我们虽然将他们大别为蒙古、东胡、突厥三种,其实并不是严格的区别;因为在历史里面言人种,就无纯粹的人种,多少皆有血统之混合,充其量不过在语言风习方面区别去。就是这类的区别,现在还在研究中,尚无确定的根据,我们沿袭旧称,仍旧采用这三个名称,无非为叙述之便利而已。所以在本书中所言的部族,切莫作人种中的民族解释。当时的部族几尽是些游牧部落:因为“牧”“猎”“劫”“战”等事的变迁,分合不常,甲部落中常有乙丙丁等部落的人。在一最短期间,固然知道某部落中的某人是某氏,质言之,或是本部落的人,或是从别部落来降的、被俘的、被拾得的、被交换的,过了一定时间,因通婚的关系,便皆变作本部的人了。按照蒙古人的传说,固然说每部落的祖宗是某人,这也不过是一种传说而已。同中国古代氏族起源的传说一样,并无历史根据。现在姑举一个例子来说:蒙古尼伦部落中有个很强的部落,名称主儿勤,相传是合不勒汗的长子斡勤巴儿合黑之后,严格说,应该都是巴儿合黑的子孙。其实不然,《元秘史》卷四曾说,巴儿合黑因是长子,在百姓内选择有胆量有技能有气力能射箭的人随从他,而名曰主儿勤部,成吉思汗将此部灭了,又将他的百姓收为自己的百姓。当时诸部落的分合生灭,我以为皆可以这个主儿勤的例子类推。
前题既明,我现在试将中西载籍可考的部落名称列举于后:
(一)蒙古尼伦部
雪你惕。
阿鲁剌惕。
阿鲁剌惕。
阿荅儿斤,相传是阿荅儿吉歹之后,一说谓寻合赤温之后。
那牙勤,相传是那牙吉歹之后,一说为札黑速之后。
速勒都思。
这些尼伦部落,同后面列举的若干都儿鲁斤部落的游牧之地大致在斡难怯绿连两水流域,孛儿只斤部牧地似在斡难、怯绿连、秃剌三水发源的地方。
(二)蒙古都儿鲁斤部
赤那思,相传为坚都赤那干罗黑真赤那兄弟二人之后。
许兀慎。
蔑儿乞惕,一名兀都亦惕,分为四部曰兀洼思,见《元秘史》曰麦古丹,见《亲征录》,余二部仅见剌失德丁书,也是突厥语系的部落;牧地似在薛灵哥斡儿寒流域。
肃良合,此部所指的是高丽人,好像并将高丽附近一带的东胡部落也包括在内。
火鲁剌思。
泰亦赤兀惕,相传为俺巴海之后。
沼兀列亦惕,相传是沼兀列歹之后。
格泥格思。
朵豁剌惕,相传为朵豁剌歹之后,一说为孛端察儿朵豁阑之后。
朵儿边,多数作朵儿伯惕,剌失德丁曾将此部列在尼伦部之内,是不对的;因为据他所说,阿阑豁阿寡居时所生三个儿子的后人皆是尼伦部,而朵儿边是阿阑豁阿丈夫的四个侄儿之后,不当列在尼伦部内。
札荅阑,多数作札荅剌惕,一称札只剌惕,相传其始祖是孛端察儿妻前夫之子,一说是兀都儿伯颜之后。
札剌亦儿此部的牧地似在斡难河北,大概是同蒙古杂居的突厥部落;因为突厥语中的y,在蒙古语中常改作j,此部部名在《元史》中固常作札剌儿,然在本纪中初见即作押剌伊而,可以令人推想他是突厥语系的部落。剌失德丁说札刺亦儿大别为十部,在中国载籍中可以考见的,好像只有两部,一名脱忽剌温,见《元秘史》,一名朵郎吉,见《亲征录》此外无考。
晃豁坛,相传为抄真斡儿帖该六子之后,下五部同。然西域书谓下五部非尼伦部族。
斡罗纳儿。
斡勒忽讷兀惕。
撒勒只兀惕,相传是不忽秃撒勒只之后。
忙忽惕,相传为忙忽台之后,一说为札黑速之后。
弘吉剌,此部有人说是突厥种,其牧地好像与塔塔儿部相接,也在捕鱼儿海附近,同也儿古纳河一带;剌失德丁说弘吉剌部有四个别部,在中国载籍中可考的,只有下列两部,可是中国载籍并未说是弘吉剌的别部。
巴鲁剌思,相传是巴鲁剌台合出剌兄弟二人之后,一说谓合出里之后。
巴邻,相传是巴阿里歹之后。
孛儿只斤,有说是孛端察儿之后,有说是也速该时始有是称。
女真,蒙古语名之日主儿扯。
契丹,蒙古语名之日乞塔惕,此名大概是从契丹转出的多数之称。
失主兀惕,相传为失主兀歹之后,一说为抄真斡儿帖该之后。
塔塔儿,是东胡语系的部落,牧地在捕鱼儿海附近。剌失德丁说分为六部,中有四部同《元秘史》著录的名称大同小异;就是《元秘史》的都塔兀惕塔塔儿,阿勒赤塔塔儿察罕塔塔儿,主因塔塔儿;此外《元秘史》中还有阿赤里兀惕塔塔儿、备鲁兀惕塔塔儿、阿鲁孩塔塔儿三部,与剌失德丁所著录的余二部名称完全不同。《元史》中还有个按滩脱脱里,犹言金塔塔儿,仅见阔阔不花(此言青牛)传,恐是阿勒赤塔塔儿之误读;因为蒙古语中的n生灭无常,阿勒赤也有译作按陈的,然则从按陈变为按滩,只须错一个声母,就可发生这种误会。塔塔儿部同汪古惕部皆是为金国守边墙的部落,时常捕送他部的酋长献给金国。
合塔斤,相传是不忽合塔吉之后。
合卜秃儿合思。
别速惕,一作亦速惕,相传为别速台之后.一说为赤纳台斡赤斤之后。
克烈惕,也是突厥语系的部落,牧地在斡儿寒秃剌两河的流域,北邻蔑儿乞,东邻蒙古诸部,尤与孛儿只斤部紧接,所以他们的关系很密切;好像克烈部强时,孛儿只斤等部也臣属过。剌失德丁说除克烈本部外还有五个别部,中有三部可以在中国载籍中考见其名称,这就是只儿斤、董合亦惕、秃别干三部,其名并见《元秘史》。秃别干在元代载籍中亦作土别燕,大约是脱落g声母,所以变成tubaan了。
兀鲁兀惕,相传是兀鲁兀歹之后,一说为札黑速之后。
兀良合惕。
伯岳吾惕,此部的牧地在贝加尔湖之南,好像当时属于突厥种的康里,部中也有个别部名伯岳吾。
(三)东胡突厥等部
亦秃儿坚,此部在剌失德丁书中作ihurkin,说是部名;而在《亲征录》中颇难辨别是部名抑是人名;在《元秘史》凡两见,皆作两个使臣的名称。大约是译人误以部名作人名。
亦乞剌思,牧地在也儿古纳河畔。
也里吉斤多数作,《元史》曰燕只吉台。
乞颜,多数作乞牙惕,相传古代即有此称,后在合不勒汗时重以为部族之号;孛儿只斤同主儿勤两部,是从此部分出,所以此二部亦常冠以乞牙惕之号。
乃蛮,也是突厥语系的部落,牧地最广,东邻克烈,北邻乞儿吉思、谦谦州两部,西邻康里,南以阿勒台山为界;其中有个重要的部落名称古出古儿。
主儿勤,相传是斡勤巴儿合黑之后。
不荅安,多数作不荅阿惕,相传是合阑歹之后。
兀儿速惕。
帖良古惕。
客思的迷,此三部居地似在贝加尔湖西,同昂哥剌河东之森林中。
林木中之兀良合惕,此部与蒙古诸部中的兀良合惕有别,似亦居同一地带之森林中;《元秘史》名此部曰槐因亦儿坚,犹言林木中百姓。
斡亦剌惕,好像是蒙古部落,不过牧地在蒙古诸部之外,处玉须水上流谦河一带,与乞儿吉思为邻。
乞儿吉思、谦谦州,此二部居地在谦河沿岸。
巴儿忽惕,居贝加尔湖东,巴儿忽真河畔;其别部有四,在中国载籍中可考者有下列二部。
不里牙惕。
秃马惕,此部亦称豁里秃马惕,犹言老秃马惕也。
火儿罕,应是《亲征录》中之火鲁罕。
撒合亦惕,此二部居地未详。
汪古惕,居河套北,似属突厥语系部落;突厥语谓长城曰汪古,因以为部名。史亦名此部曰白达达,则为察罕塔塔儿之别译,然而必非塔塔儿部;至若名之曰白达达者,疑因其同塔塔儿部在东西两地同守金之边墙,金人或亦误称之曰塔塔儿欤?此说诚知薄弱,可是难得别解。
唐兀惕,就是宁夏甘肃青海一带的西夏国;蒙古人先名此国曰河西,《元秘史》一讹而为合申,后改称曰唐兀惕,此部既非东胡,亦非突厥。
亦必儿失必儿,此部似在乞儿吉思部之北,《元秘史》省称作失必儿,其全名见《元史·玉哇失传》。
(四)西域诸国
畏吾儿,就是隋唐时代的回纥,被乞儿吉思(黠戛斯)破灭后,其残部徙居现在新疆东部,别失八里(今孚远北)哈剌火州(今吐鲁番东)等地。
哈剌鲁,居伊犁河流域,其中有个阿力麻里国,就是此部所建之一国。
哈剌契丹,即史之西辽,建都于垂河附近之八剌撒浑;此国最强,畏吾儿哈剌鲁等部以及西方诸国皆称藩于西辽。
河中,地在昔浑(古药杀水)只浑(昔乌浒水一名阿母河)二水之间;西辽曾在此地置河中府;本地亦有君主君临此地,建都于撒麻耳干,而称藩于西辽。欧洲人名此地曰transoxiane。
花剌子模,地在阿母河与里海间,亦自成一国,建都于玉龙杰赤;成吉思汗西征以前,此国最大。今之阿富汗斯坦波斯两地皆列其版图。
报达,是黑衣大食教主之都城,时其国境日削,领地甚小。
鲁木是小亚细亚之突厥蛮所建国,元代的拂菻,大概即指此国;可是拂菻有时与富浪相混,富浪就是西亚人名称欧洲人之称。
苫国,就是欧洲人所称的西利亚,此国常属密昔儿,密昔儿诸宗王常分藩于此。
密昔儿,就是欧洲人所称的埃及。
曲儿忒部,在波斯鲁木两地之间。
谷儿只国,在太和岭之南。
薛儿客速惕。
阿速,一名阿兰,此二部在太和岭北。
康里部,在咸海之北。
巴只吉惕,此部在札牙黑水之上流,札牙黑今名兀剌勒水。
不里阿耳,《元秘史》作孛剌儿,居地在昔亦的勒今窝勒伽水之上流。
钦察,此部在里海黑海之北。
斡罗思,即后之俄罗斯,当时领地尚小。
马札儿,即后之匈牙利。
以上所列举的部族同国民,仅就东西载籍中可以比附的列举而已。此外《元秘史》同剌失德丁书还有许多名称,现在尚难比附,故从略。
这些部族皆是当时成吉思汗所征服所蹂躏的部族,他首先利用札只剌、克烈两部的力量,将蒙古诸部统一;然后藉故征服克烈、乃蛮等部,畏吾儿、哈剌鲁两部畏威不战而降;由是南下,一面侵入西夏,一面利用汪古部作向导,侵入金国;同时又因为乃蛮王子夺据西辽帝位.又进兵西方,拓地至花剌子模国境;旋因花剌子模杀其遣派的商人。并攻击蒙古讨伐蔑儿乞部的军队,遂进兵入花剌子模境,残破各地,分军逾太和岭,蹂躏欧洲东部;有史以来侵略家斥地之广,无逾成吉思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