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盂兰盆经疏孝衡钞科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盂兰盆经者。乃大目犍连。解母青提夫人倒悬之苦。张孝道之宗本。故请如来演说斯经。利及一切。以报父母劬劳之恩也。然而吾佛世尊。累三大劫。备修孝行。存者罄诚以奉。劝发道意。亡者资以妙行。拔济沉溺。出生人天。闻法证悟。永离苦趣。报罔极之恩。匪唯一生父母。乃至无量生父母。六亲眷属。悉皆报之。故谓之大孝释迦尊也。行世间之孝者。但能温凊甘瀡之奉。慎护发肤。立身扬名。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其孝至矣。行出世之孝者。割爱辞亲。学佛之行。法资现世。荐彼亡殁。普利含识。怨亲平等。儒释之行不同。其行孝之心一也。唐圭峰禅师制疏一卷。以释经之大义。垂范后人。资酬罔极。宋广演大师遇荣。发明疏义。多含广引儒宗。孝行彰的之事。会孝道之一贯。文成二卷。目曰孝衡钞。复纂科文一卷。提其纲要。然因经以知目连起教之由。因疏以能释经大义。因钞以申释疏文之详。其孝行之道。灿然具备焉。

宣德己酉春二月僧录司右讲经兼

大报恩寺住持沙门 一真叟唯实

盂兰盆经疏钞。旧本梵夹。经疏共一卷。钞两卷。科一卷。坛式一卷。总为五卷。今将钞会入经疏之下分作两卷。科式共一卷。书为方册镂梓。凡遇高头是经。平头是疏与钞。单题是经。科三角是疏科。于中又有圆圈。乃钞主自立主意。不随疏转者也。虽排布点校如此。间有力不及处。博古君子参悉之。

皇明嘉靖甲子秋重阳日

菩萨戒弟子吴兴慈恩寺沙门 明元白

佛说盂兰盆经疏科文

讲经律论沙门 遇荣 集定将释经疏分(三)初释疏题目(佛)二彰造疏人(充)三释疏本文(二)初疏家叙分(四)初泛明孝道为经起之端由(三)初明孝道本末(二)初本居气象(始)二末贯生灵(通)二儒释同遵(儒)三指陈结叹(其)二正显此经彰佛说之所为(二)初愍赴孝诚(应)二指陈结叹(其)三教流此土遵式奉行(二)初求法遵行(二)初丧亲追感(宗)二念报劬劳(二)初念世孝道不益遵灵(二)初念尽于孝诚(窃)二纵夺显无益(虽)二佛法渊深能资父母(三)初求法遂意(二)初求得法门(遂)二指其妙行(年)二设会荐亲(合宗)三讲经劝众(合宗)二造疏解释(二)初道俗睹胜请释(今)二疏主应命发挥(心)四式叹能仁颂德祈愿(二)初式叹佛德(二)初行孝自利德(稽)二示孝利他德(将)二陈情述赞(二)初陈情祈愿(我)二陈造疏意(自)二疏家正宗(二)初标列门名(将)二随标显示(四)初教起所因(四)初酬宿因故(二)初叙佛孝行之意(初)二正显说经之意(然)二酬今请故(二)初酬自利请故说(二)二酬利他请故说(二)初目连起请(由)二酬请说经(酬)三彰孝道故(三)初标举科分(三)二随释(二)初通明孝为二教之宗本(二)初正明(二)初儒教以孝为本(三)初标举(初)二正显(二)初总陈五孝作众德之泉源(二)初约事总显(二)初王臣行孝立庙祀亲(谓)二纵夺显孝能生众德(虽)二引文释成(三)初孝为道德之体(合故)二孝为设教之本(合故)三孝为生道之源(何)二别显三年彰圣人之立意(二)初孝服三年之意(既)二呵诫不肖之俦(虽)三结叹(甚)二释教以孝为本(二)初标举(次)二正显(二)初总明佛教(二)初约佛定教权实(然)二明教所诠宗致(教)二别显宗本(二)初标举宗本(戒)二引文释相(二)初舍那所宗(故)二释迦所宗(二)初初成佛时以孝结戒(二)初成道时处(又)二孝顺之相(二)初结戒之相(初)二会释名义(孝)二余一切时以孝劝人(涅)二结之(上)二别明二教行孝之同异○三结之(上)四示胜田故○二藏乘所摄○三辨定宗旨○四正解经文○○二别明二教行孝之同异(二)初科分(次)二随释(二)初明其异(二)初正明(二)初生前侍养异(二)初正显(二)初儒宗事迹(侍)二释门孝行(释)二结之(是)二殁后追思异(二)初二教双陈(三)初居丧异(二)初儒宗事迹(没)二释门孝行(释)二斋忌异(二)初儒宗事迹(二)二释门孝行(释)三终身异(二)初儒宗事迹(三)二释门孝行(释)二对明胜劣(二)初对明损益(二)初劝人取舍(良)二释劝所以(三)初放生梵福(且)二杀生非仁(今)三殃及先祖(虽)二问答释疑(二)初问(问)二答(二)初祭祀无益故(答)二不容受飨故(况)二结之(上)二显其同(二)初科分(次)二随释(二)初明存殁同(二)初正明(二)初依儒标指(今)二儒释双陈(五)初居则致其敬(一)二养则致其乐(二)三病则致其忧(三)四丧则致其哀(四)五祭则致其严(二)初两宗事迹(五)二重显儒宗(二)初立祭所以(但)二评议不可(二)初祖考常存(神)二责其所失(既)二结之(上)二明罪福同(二)初显罪同(次)二显福同(福)○四示胜田故(三)初标牒章门(第)二广陈行相(二)初泛明福田(二)初正显福田(三)初能喻三事(喻)二以法即喻(法)三配释行相(有)二重显胜劣(然)二正显此经(今)三结经起意(为)○第二藏乘所摄(二)初标牒章门(第)二正显收摄(二)初总指(藏)二别陈(二)初三藏𠬧摄(二)初释三藏义(二)初正释三藏(三)初契经藏(三)二调伏藏(二)三对法藏(三)二化制分别(然)二收摄此经(今)二五乘收摄(二)初释五乘义(二)初总释(五)二别释(五)初人乘(一)二天乘(二)三声闻(合二)初列名指法(三)二双显行相(皆)四缘觉(合二)初列名指法(三)二双显行相(皆)五菩萨(五)二收摄此经(今)○第三辨定宗旨(二)初标牒章门(三)二正显宗旨(二)初明其宗旨(二)初正明宗旨(此)二以义释成(二)初列二门(今)二随列释(二)初四义释相(二)初正释(初)二结之(细)二配四四句(二)初总标举数(二)二随标显示(四)初孝顺相对四句(一)二孝顺设供四句(二)三孝顺拔苦四句(三)四孝顺报恩四句(四)二叹其胜妙(今)○第四正解经文(二)初释经题目(二)初翻译时主(二)初通叙三译(述)二正指此本(今)二正释经题(二)初能说之佛(义)二所说之法(二)初释所诠三字(二)初别明三字(盂)二总显行相(斯)二释能诠经字(二)初随文释义(经)二指同余论(此)二释经本文(二)初科判经文(二)初总科一经(二)初科经三分(次)二指古规模(以)二别科叙分(二)初信起科(二)初释证信意(初)二释发起意(二)二通别科(然)二随科解释(三)初序分(二)初证信序(二)初说佛因由(二)初总叙问答(述)二别叙四事(所)二释经文义(二)初显经阙异(二)初显经所阙(二)初叙述余经(诸)二指此经阙(今)二显经所异(二)初指陈标异(又)二释其所以(三)初余经四字正倒(谓)二此经不言我意(不)三余经言我之意(余)二随文正释(五)初释闻如是(二)初释闻字(闻)二释如是(次)二显一时言(二)初正释一时(二)初二义正释(一)二以义释成(谓)二会释例难(二)初牒前例难(然)二会释文意(二)初指慈恩解(有)二疏主自解(今)三彰说教主(佛)四辨所化处(二)初释二处意(二)初真谛记释(在)二婆沙论释(婆)二释二处文(二)初释游化处(舍)二释居正处(二)初别释园树名义(三)初园树名义(二)初释园树名(祇)二释施主名(祇)二园树先后(然)三因显伽蓝此方名寺(西)二买园施树因由(二)初叙致因由(其)二结归名号(二)五议所化众(阙)二发起序(二)初释其意趣(二)二科经解释(六)初目连道满(二)初目连名氏(二)初显姓释名(述)二呼姓所以(是)二始得六通(二)初总释经意(二)初正释(始)二释妨(道)二别释六通(二)初释别名(六)初神境通(二)二天眼通(合二)三天耳通(合二)四宿命通(四)五他心通(五)六漏尽通(六)二释通义(六)二知恩欲酬(二)初子行孝顺报恩之相(三)初正显报恩孝顺之相(二)初总释经文(述)二别释三事(二)初列三事(然)二随列释(三)初父母远近(二)初略指远近(远)二广明远世(二)初七世父母(二)初依外典说(七)二依内教说(二)初约理正陈(佛)二会经文意(然)二多世父母(乃)二恩有轻重(恩)三报有分全(二)初双标分全(报)二别释分全(故)二古圣恩深难报之相(二)初直显负恩(若)二举轻况重(且)三父母恩重难报之相(二)初引诗显示(故)二三藏指陈(故)二父母恩重子逆之相(二)初引经显示(三)初父母恩重(二)初略示恩深(二)初养育劬劳(父)二恩深难报(计)二广明恩重(二)初母暂离儿心惊乳溢(二)初引经显示(至)二问答释疑(二)初指经伸问(问)二三义释之(答)二子欢母喜养育忘疲(又)二子长不孝(四)初子长忘恩父母系念(既)二夫妻娱乐疏弃二亲(横)三亲老无依日夜嗟叹(父)四违骂父母喜顺妻儿(或)三闻者悲伤(帝)二释彼经意(三)初母慈子逆(评)二不孝所以(良)三念彼沉沦(祸)三攀慕遍寻○四得见所在○五恸哭往救○六恶习现前○二正宗分○三流通分○○三攀慕遍寻(二)初别释经文(述)二总释经意(然)○四得见所在(二)初会不言父(述)二正释见母(三)初总释经意(母)二别明因果(生)三重广鬼趣(二)初正明鬼趣(二)初引文广示(二)初正理论说(二)初鬼类差别(三)初鬼住处(准)二鬼寿量(以)三鬼流类(三)初总有三种(然)二别开九类(三)初无财三种(二)初引文显示分三如文(此)二警诫后人(据)二少财三种分三如文(少)三多财三种分三如文(多)三余指他文(付)二归经所说(今)二瑜伽论说(二)初鬼类差别(又)二归经所说(今)二法喻释成(上)二劝人省察(二)初直劝修善(虽)二指事令省(二)初示无仁孝(二)初指陈世事(且)二引经释成(故)二子父相承(自)○五恸哭往救(二)初目连悲哀(二)初疏主润释(二)初以义广释(述)二显经总相(经)二引古证成(故)二以饭銄母(钵)○六恶习现前(二)初正释此文(二)初总释经意(三)初业果决定(二)初总明因果(述)二法喻释成(鬼)二小圣难移(即)三惊叹劝思(大)二别释经文(今)二结归叙分(上)○第二正宗分(二)初目连悲陈苦厄(三)初白佛之意(述)二叙自所得(第)三正伸哀恳(岂)二如来广示因缘(八)初彰母罪深(三)初引经总释(述)二释自经意(二)初次第释经(二)初正释经文(罪)二释成三事(谓)二重释根义(若)三问答释妨(二)初多生何趣妨(二)二偏救青提妨(二)初问(问)二答(答)二明子德劣三斥邪无力(二)初总释经意(述)二逐难别释(外)四显正有能(二)初正释此文(述)二通前总释(今)五许以救方六示其正法(三)初科判经文(第)二释五段意(谓)三随科解释(二)初教孝子献供之法(五)初定胜时(二)初释经本文(三)初十方众僧(二)初别释僧义(二)初通释众和(述)二释成和合(和)二总释经文(今)二七月十五(七)三僧自恣时(二)初评议僧字(此)二正释自恣(二)初释名显意(二)初以义正释(自)二引经释妨(虽)二重广行相(三)初自恣之意(然)二自恣之词(故)三自恣之益(如)二显福殊胜(二)初疏自显示(供)二引古释成(故)二发胜意(二)初疏释经文(二)初正释经文(述)二释外疑难(七)二引古释意(故)三设胜供(二)初别释经文(二)初敷设胜供(二)初释上五句(二)初次第释经(三)初别释味尘(述)二通释四尘(汲)三结指阙具(上)二重广意趣(二)初依经释意(尽)二引俗类显(亦)二释下一句(着)二供十方僧(供)二总释经意(二)初疏自释意(据)二引古释成(故)四赞胜田(二)初科指文意(述)二依科释义(二)初分对总释(二)初开为五对释(谓)二束为一对释(又)二逐难别释(二)初释同一心(皆)二释受钵饭(二)初别释经文(二)初释经文义(受)二因会经题(经)二总指经意(此)五获胜益(二)初科指经文(述)二依科释义(二)初别资殁故(二)初父母亲眷(二)初生身父母(二)初依经正释(初)二指古说非(三)二六亲眷属(出)二离苦解脱(出)二普利存亡(若)二教众僧受供之仪(自)七孝子领悟○八慈母获益○○七孝子领悟○八慈母获益(三)初评议释经(二)初议经阙略(述)二以理润文(应)二引古释意(故)三指陈余义(其)○第三流通分(三)初伸请(自)二赞请(二)三答请(五)初教起行(二)初释孝顺之人(述)二释孝顺之行(二)初总释孝行(二)初正释经意(孝)二因辨藏摄(据)二纵夺释成(然)二教发愿(二)三教常作(三)四劝受持(四)五喜而奉命(二)初释四辈弟子(述)二释喜而奉行(然)

佛说盂兰盆经疏科文(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