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科注卷之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古盐匡庵青莲苾刍灵乘父辑

△二见闻利益流通谓见地藏之像闻地藏之名无不获大利益例同观音闻名见身心念者皆能灭苦见身致礼即身业机闻名故称即口业机身口由心即意业机机感既成冥显自应如地草木一雨均沾无不获润流通之益功叵量矣初品题。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二品文分二初释迦现相叹德事二观音请说为流通初分二初顶门放光证事。

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

自尔时至告诸大众。皆经家所叙之文。恰于地神护法品后放光者。为证前起后。令诸众生睹相悟心。各各自知一段不思议本有之常光也。从顶二句。总标。梵名乌瑟腻沙。此云佛顶。而言门者。禅秘要经云。人身三分。脐𦠕𪗌为中原。头为殿堂。顶为天门。故曰顶门。盖头为一身之主。顶乃一首之尊。故大论。阿私仙人云。头中顶相。无能见上。若天若人。无有胜者。表一切种智。超因极果也。门有能通.当体二义。由此地藏妙像嘉名。瞻礼称念。而进于极果者。能通之功也。此顶人人本具。略不假借。则六道与地藏。总是一身。众生与如来。原非两体。当下即是。奚假从门而入。当体之意也。上者。从顶放光。表自极智体上。起此大光明用。其体原一。生佛同具故。而用不一。随机施设故。此即一念三千至理。互具互遍。故有百千万亿大毫相光。即表三德。大即法身。以遍满故。毫相即解脱。外实内空故。光即般若。照了万法故。身大故。毫光亦大。毫空故。大光亦空。光照故。大毫亦照。三一不相离。一三非可混。不并别纵横。生佛同具证。既总标已。下别明之。

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

毫相是一。即用之体。光色不同。即体之用。法华文句。以五色譬五道。青譬地狱因果。黄譬饿鬼。赤譬畜生。白譬人天(修罗分属四趣。仍阙黑色)。小色像譬二乘。大色像譬通菩萨。短色像譬别菩萨。长色像譬佛因果。诸文开合随意。正法念。加长短等。此由法华九界同归。三乘咸会。故文句作此引用。今就地藏偏哀六道三涂故。且譬五道。事有专属耳。白毫相光。三十二相之一。梵语叔离。此云白色。西方正色也。白乃本质。居众色之先。白可受彩。起诸光之色。揽而可识曰相。炽然如焰曰光。大轮云。白毫眉间峙。白光逾琉璃。在因行布施时。适可前人意。起自在业因缘。又咨嗟歌诵闲居之德。故有眉间白毫。外具八楞。中空右旋。三十二相功德。增为千倍。乃成额上白毫相。一千毫相功德。增为百倍。乃成一顶骨相。是故如来。最为尊胜。今从极顶放毫相光。全彰不思议事也。言大者。较前尤为胜妙。下仿此。

○瑞毫相光。以玉为信曰瑞。又祥瑞也。天以人君有德。将锡之历年。锡之五福。先出此为信。今表六道。乘地藏力。三涂清升。人天成佛。故现此祥瑞之毫光也。

○玉毫相光。玉乃天地精英。具温润之德(文赋山有玉而增润)。琢磨可能成器。此表五道。离火宅之燥。增性山之润。出三涂之非器。入四圣之瑚琏也。

○紫毫相光。梵名罗差。或勒叉。此云紫色。乃黑赤之间色。以表杂类众生获益。止观云。众生禀益不同。或杂益.不杂益是也。

○青毫相光。梵名尼罗。此云青色。东方属木。由水而生。似黑而浅。色则扬矣。以表地狱黑业。由之生气满盈。发菩提树之枝柯矣。

○碧毫相光。说文谓石之青美。增韵云。深青色。此表地狱中利根。如调达在狱。乐如三禅。阇王入拍鞠地狱。暂入即出之类。

○红毫相光。梵名阿卢那。此云赤色。南方属火。气盛而明。从大火为意。但视红微晦。故特言红。红从糸.从工。乃女工纺绩织纴功力也。此表畜生。由闻名见像。即发心加行。所迷正因。由之而显。同红字之功力矣。

○绿毫相光。绿。浏也。泉水上视。浏然绿色。是青黄之间色。总表狱鬼同入法流也。

○金毫相光。梵名伊尼延。此云金色。金有五色。黄金为长。久埋不变。百陶不轻。以表饿鬼虽久埋恶趣。而佛性不失。中道藏开。顿离枵虚也。

○庆云毫相光。西京杂记云。瑞云。曰庆云。曰景云。云五色曰庆。或曰卿。此表离五住烦恼。显五分法身之祥徴也。

○千轮毫光。此下轮光。较散光尤胜。盖表说圆法。被圆根。入圆门。获圆益。故十轮云。轮者。如满月光。清凉无碍。遍诸虚空。照触一切。无障境界。逸雅训纶言。弥纶周匝也。精蕰云。车所由以运转者。以其形圆也。而其妙。尤在中虚矣。言千者。千辐之毂。表六道一念千如。至此显著。圆转无碍也。

○宝轮毫光。与上同。此重宝字。如契经云。若刹帝利种。绍灌顶位。于十五日。斋沐升殿。东方忽有金轮宝现。其轮千辐。具足毂辋。舒妙光明。来应王所。定是金轮王。此表五道具圆根者。蒙地藏以法水灌顶。超入圆向金轮。将绍法王之位也。其间或入铁轮。乃至摩尼轮。不可定判。

○日轮毫光。现日天子宫殿也。日。实也。光明盛实。表菩萨智光无私照也。大论云。如日天子。怜愍众生。与七宝宫殿俱。绕四天下。从初至终。常不懈息。日光普照。无憎无爱。随其高下深浅悉照。菩萨亦如是。从初发心。为度众生。无有懈息。出于世间。住五神通。处于虚空。放智慧光明。灭邪见戏论。譬如朝露。见日则消。是也。

○月轮毫光。现月天子宫殿也。月。缺也。满则缺也。此表大士具智断二德。故能除五道热恼。益四众清凉。然此二轮。正表大士权实二智。照理鉴机也。

○宫殿毫光。光现宫殿也。释宫如题。殿。乃堂之高大者。具岧峣高耸之奇。昭轮奂周明之美。表三涂超出人天。显五道同归佛果。故现高显之相也。

○海云毫光。以光云遍覆。如海无垠。此表生佛一如。依正不二。染净同源。苦乐无异。如海莫测边涯。如云原无分别。故知情生分别。法法条然。智入一无。事事平等。终于海云。良有以也。

△二口轮出音叹事。

于顶门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诸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我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初二句。结前。出微下。正告。如是者。指叹之词。以佛顶毫光。胜妙第一。故指而叹言。有如是耶。然如名不异。是曰无非。则生佛同由实相。是非并契真如。此我佛付嘱之本心。亦大士领命之初意。净秽总入一光。依正同成一色。故经家叙出不思议境。而叹言如是。故知最初放光。表极圣三密。而说法为要。故光从口出。此表六道克就圆因。将趣极果。而证入为要。故光从顶放。光相似同。意各有攸归也。大众是总。天龙等是别。皆所告之机。听我者。不惟事关深远。化涉始终。且又嘱人天于未来。绝不类寻常之小事。必须专心承听。方晓叵量威神。于人天下。结叹四章。利益等事。结名章。以称名读经。人天俱解脱故。不思议事。结体章。然体属理。今何指事。当知始终所依。迷悟并具。即理之事。故独当不思议事。超圣二句。结宗章。宗必因果同成故。不退菩提。结用章。地藏巧施方便。为令成就菩提。若准法华四。一.初句叹教一。设教被机。人天得益故。次句叹理一。并由理具。方有事用故。三.四二句。叹行益行必超因。能证果故。第五句。叹人一。既得毕竟菩提。世出世间。第一人故。皆言事者。与法华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同。盖世出世间。内外善恶。大小圣凡。无一不事事者。但作用不同。譬之琴瑟箜篌。音韵似一。吹弹者异耳。然观结叹文意。似都指后。何也。盖由观音所问之事。与前迥异。特显四章之妙。通贯前后。以后形前。愈彰深致。不可以前劣后优。随文失指也。

△二观音请说为流通二初当机述请二如来赞许初中二初经家提名叙仪。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从座而起。胡跪合掌。

此见宾主击扬之妙契。师弟敲唱之相应。世尊所以对众而结叹。意启观音乘赞而蹑问。故佛说是语时。观音即起白佛。啐啄同时。斯之谓矣。西音名阿那婆娄吉低输。此云观世音。观是能观之智。以三智照正性。察本末也。世音是所观之境。万像隔别。类音殊唱。菩萨弘慈。俱令脱苦。境智合标。名观世音。(秣罗矩吒国。印度最南海滨。此南大海中。名补陀落迦山。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常住处)。

△二大士述叹请说三初述前所叹功德又二初述地藏威神。

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怜愍罪苦众生。于千万亿世界。化千万亿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之力。

世尊欲称扬众事。观音接口便问其由。则知所问所答者。皆不外乎是矣。然必假观音者。以志同道合。均与阎浮提有大因缘也。如赞地藏具大慈悲。乃至不思议神力。此亦观音之实事耳。准悲华经。乃过去无诤念王。第一太子。名曰不眴。受宝海梵志所劝。遂发弘誓。故宝藏佛言。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汝行菩萨道时。已有百千无量亿那由他众生。得离苦恼。汝为菩萨时。已能大作佛事(云云)。以其德业相齐。方能发起。故假大士承机申请也。

△二述诸佛赞德。

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地藏菩萨云。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

诸佛同赞之言。有意无文。其意有二。远则指佛在伽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处大集会上。广为赞叹。一也。近则指佛在忉利天宫。十方诸佛同集。分身地藏偕临。正当释迦赞地藏众事之时。安知诸佛不同赞乎。二也。何故正使三世诸佛。说其功德犹不尽耶。以地藏行山。高逾须弥。愿海深过溟壑。况智慧神通。皆不思议。奚能称量耶。

△二述今欲赞益事。

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众。欲称扬地藏利益等事。

向者之指。亦有远近。远指赞叹品初之文。近指放光后告众之事。

△三正请为众扬德。

唯愿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不思议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

此明称扬地藏之意。正为天龙八部。瞻礼获福耳。良由一切众生。妄着我人。隋慢成性。封迷累劫。不识三尊。愚蠢㳂流。罕逢十圣。宁知命如风烛。难可驻留。形同石火。岂容长久。况复五浊交侵。四蛇常逼。不礼三宝。难越四流。是故行者常须作意。不得自堕。恐无常忽至。瞻礼无门。譬鼠入角。路穷何趣。故佛偈云。命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今日复明日。不觉死轮至。冥冥从业缘。不知生何道。况瞻礼佛菩萨时。则灭无量生死之罪。而集百千善缘之福。如增一阿含云。礼佛有五功德。一端正。二得妙声。三多饶财。四生处高贵。五生天上。故使人天瞻礼地藏。自然获福矣。

△二如来赞许四初赞德二初赞娑婆有缘功德。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

初总赞。若天下。别赞。标娑婆有缘。乃机感偏宜。然大士化缘。无刹不现也。大因缘者。谓生起助成。有不思议极大之功。止观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如无尽意问云。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以七难二求。答出其事。别行疏云。因缘甚多。略言境智。若就众生。则以善恶两机为因。圣人灵智慈悲为缘。若就圣人。观智慈悲为因。众生机感为缘。此即因圣缘凡。因凡缘圣。大概不出四悉檀(云云)。别赞中。以三双六只之机。及六道罪福之感。以显大因缘也。天.龙。上下一对。男.女。内外一对。神.鬼。幽显一对。略其中间刹帝利.婆罗门.及出家.在家二众.声闻.缘觉.菩萨。故云乃至。然偏举天龙等。以皆有生老病死也。闻名等。即普门品闻名及见身。能灭诸有苦。是恋慕者。以大士威神具大悲施无畏故。令群生眷恋思慕。长阿含云。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是也。恋慕不已。即申赞叹。然威神之力。叹莫能穷。详普门品。是诸下。明效验。既蒙利益。毕竟成佛。虽现身应物。列四八之殊。其说法被机。分十九之异。而大士本意。在阿耨菩提。常生人天等。明其未成佛道之间。毕竟不堕恶趣。人天受乐。修集善因。因圆果熟。遇佛授记。此皆大因缘事也。故大品云。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因缘。当学般若波罗蜜。则虽普度众生。入涅槃界。譬如幻师。度幻弟子。彼此离情绝见矣。

△二赞听宣地藏功德。

汝今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及天龙八部。听吾宣说地藏菩萨不思议利益之事。

初三句正点能听宣利益事。此应具引别行疏中慈悲普之文。以大士凡见一切苦恼众生。起大慈悲。令菩提芽生。故云。三业致请。蒙脱苦芽。四弘为誓。使沾上乐。即是真身拔苦。应身与乐耳。何言今具耶。秪为怜愍未来众生。得得听宣地藏益事。故点汝今二字也。

△三诫听。

汝当谛听。吾今说之。

△三愿闻。

观世音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悉如文。

△四正告二初长行二重颂初分三初别示不思议事文有八段一转天人衰相乃至第八安水陆险道一一称不思议者是大士甚深行处从性流出也今初分二初五衰相现。

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

三界诸天。各乘宿业。宿福深厚。增进圣伦。前福薄劣。恶业仍牵。涅槃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其身体。柔软细滑。见五相时。极受大苦。如地狱苦。等无差别。如蜜和毒药。初美后苦。准新婆沙论。诸天命终。先有二种五衰相现。一小二大。小五衰者。一.身出恶声。二.身光微昧。三.浴水着身。四.着境不舍。五.身虚眼瞬。大五衰者。一.衣服今秽。二.华冠光萎。三.两腋流汗。四.体生臭气。五.不乐本座。小五相现。若不归依求救。大五衰现。必从天死退下。正法念经云。业尽怀忧恼。舍离诸天女。退时大苦恼。不可得譬喻。故须求救也。或有堕恶道者。随其业力。堕五趣中。如折伏罗汉经云。昔忉利天。有一天寿垂尽。有七种瑞现。光灭.华萎.色变.衣尘.腋汗.身瘦.及离本座。即自思惟。寿终下生鸠夷那竭国。疥癞母猪腹中作豚。即其例也。

△二见闻转报二初示增天福。

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

初示怖相修因。若男女天等。当小大衰相现时。或见地藏像。及闻大士名。身心并运。瞻礼咸臻。胜福既修。衰相则灭。是诸下。明转报增福。如天帝释。小大衰相忽现。心生怖畏。作是念言。谁能救我。如是衰厄。我当归依。便自了知。除佛世尊。无能救护。寻诣佛所。求哀请救。佛为说法。便得见谛。令彼衰相一时皆灭。欢喜踊跃。作爱语伽陀。大仙应当知。我即于此座。还得天寿命。唯愿尊忆持。今于地藏瞻礼者。转衰增福。亦如是耳(准长阿含云。使彼诸天增益五福。一天寿.二天色.三天名称.四天乐.五天威德)。永不堕恶道者。如前作豚之天。愁苦不知何计。余天语言。唯佛能脱卿之罪。即到佛所。作礼发问。佛言。欲得离豚身。常诵三自归。天即归依。却后七日。下生维耶离。作长者子。始生堕地。亦跪三归。年向七岁。于道边戏。遇身子.目连。儿为作礼。请佛到家。佛为说经。儿及父母亲属。皆得阿惟越致。以此观之。若瞻礼地藏。岂止永不堕恶。亦能顿入圣阶。故知忏悔功力。能致身心俱乐。

△二况施供利。

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以上见像闻名。单事瞻礼。增福受乐。不堕恶趣。何况见闻。复申供养乎。故所获功福。无量无边也。如弥勒菩萨所问经论问。云何布施果报。答。布施有一种果。所谓受用果。复有二种果。所谓现在受果。未来受果。复有三种果。即此二种。复加般若。今获功福。正与般若相应。故如虚空无边量也。

△二转临终恶业二初临终闻名离苦。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

△二眷属塑像转报二初修塑像因。

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

△二转现未报二初病人知因。

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

悉如前。

△二承功报转二初重病寻愈增寿。

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

何故须为病人。于地藏处。修供塑像。以能愈病益寿也。止观云。怖畏恶道。人命无常。一息不追。千载长往。幽途绵邈。无有资粮。苦海悠深。船筏安寄。年事稍去。风刀不奢。岂可晏然。坐待酸楚。譬如野干。失耳尾牙。诈眠望脱(云云)。故为修福。当下除殃。抑岂愈病。更益遐龄。譬之服五石者。不止病差。兼得身充也。

△二命尽灭障生天。

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销灭。

业报命尽者。乃福命俱尽也。然虽福命俱尽。功福修之不爽。故应有五逆之罪障。十恶之业障。合堕恶趣受苦者。因承卖宅塑像功德。即生人天受乐。并前罪业二障。悉皆消灭无余。如大经。耆婆语阇王言。修一善心。能破百万种恶。如少金刚。能坏须弥。亦如小火。能烧一切。如少毒药。能害众生。小善亦尔。能坏大恶。虽名小善。其实是大。为是义故。应须忏悔。人能为此。则善资冥福矣。

△三示先亡生界二初述思忆之事。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已下。亡失父母。乃至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乳哺时者。婴孩在襁褓也。乳。胸汁肉囊也。儿所饮汁。乃母血所化。儿未生。在身为血。既生。血上升为乳。五道受生经云。儿生三岁。凡饮一百八十斛乳(古三升当今一升)。除其胎中食血分。说文云。哺。咀也。从口。甫声。正母嚼与之时。如易林云。乌雀食谷。张口受哺。逸雅云。小儿气急曰哺。哺。露也。哺而寒露。乳食不消。生此疾也。今大人食多受寒。胸口作餲哺臭。是也。自乳哺至三岁等。虽失亲。前后不同。而无知大小何异。年既长大。而思忆者。乃孝子之良心。有不容己者。梵动经云。我身四大六入。从父母生。乳哺养育。衣食成长。摩扪拥护。然有终其身。而不一思身所从来。鞠育劬劳者。盍思羔羊跪乳。慈乌反哺。雀雏窃谷被鹤捕。子念母忍饥。可以人而不如禽兽乎。今所以思忆者。盖不知眷属落在何趣。升沉莫测也。不知生何世界。中边难定也。不知生何天中。散定罔谙也。故寤寐思之。欲知其趣耳。

△二示修敬之功三初先亡解脱二具告生界三现获妙报初又二初修胜因。

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

莫退初心一悟。是最要之诫。今世之人。择善固执者。吾旦旦慕之而未遇。如营福者。始欲为多。末遂减少。其学道者。初期克进。后乃怠疲。所谓靡不有始。鲜克有终。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故经云。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诫厥初心莫退。深有以也。

△二得乐报二初堕恶趣者解脱。

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

假因业者。假即因成.相续.相待之三假也。以虚妄不实。故名为假。止观云。因成。约外尘内根。相续。但约内根。相待。竖待灭无之无。横待三无为之无心。一切凡夫。未阶圣道。介尔起计。悉皆是见。以有见故。三假苦集。烦恼随从。结业芜蔓。生死浩然。故云堕恶趣中。计当劫数。此言眷属。因业受生也。承斯下。藉福超升。寻即解脱者。由机速应速。利益速也。譬如父母。念子心重。多智之财。具大势力。众子在难。即能拔之。今地藏菩萨慈悲心重。权实智深。圣财充足。神力自在。随其眷属堕恶趣者。当下即解脱矣。

△二生人天者增因。

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者。即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受无量乐。

古德云。已生善道。增益功勋。未脱苦轮。早生净土。正二文之意。转增圣因。则入三乘之位。受出世之乐矣。如增一阿含。佛告比丘。凡夫之人。不作功德。不得四事供养。复不免三恶道苦。是谓身心俱不乐。作功德阿罗汉。四事供养。无所乏短。复免三恶道苦。是谓身心俱乐。今既增圣因。则身心俱乐矣。

△二具告生界二初念名菩萨现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

塑像瞻礼外。竭殷勤一心称名。内勤恭敬。机感倾诚。现身速应。所谓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感应之无差也。问。今有其人矣。累年不蒙寸效。何也。答。须知一心。有事有理。二途无取。胡能感圣。譬如临镜背视。对谷吞声。奚能致影响乎。无边身者。约事。则无边即边。约理。则边即无边。今以礼像称名事一之心。契入如虚空无边理一心内。如空谷答响。明镜现形。故现无边之身。具告所生之界也。

△二梦神领见眷属。

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

上是显机显应。故于称礼之际。现身告知其界。此属冥机冥应。故于梦中相告。即同善见律天人现梦。乃实梦也。然须了知。善恶凡圣之事。无非是梦。初由梦人。不知梦眷属生界。故塑地藏梦像。梦中瞻礼称名。梦里现身告界。故曰。如梦勤加。空名惑绝。回观世间。皆梦中事。唯大觉朗然。称大梦觉耳。

△三现获妙报。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此中修因既胜。感果亦胜。较前迥不同矣。土地鬼神。即主土谷。护人民者。亦有护宅护身者。今皆令永护其身。现得三乐。后得妙记。一.衣食丰益。则长幼安享矣。二.无诸疾苦。则身心调适矣。三.绝诸横事。则居诸宁静矣。此现世人中之报。事犹小耳。至其人毕竟得菩萨摩顶安慰。亲授记莂。则真因克就。妙果斯臻。世出世间。无不成就。威神利益。为若此也。

△四成度生证果二初述发心度人。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

此是大菩萨心。习行般若波罗蜜故。能发起度人之心。然慈悲本具。昔着我人。故分彼此。今知同体。故发等心。以大慈故。念众生得乐。亦与乐事。以大悲故。愍众生受苦。亦脱苦境。故言救度一切众生。遍缘法界名广。普度群迷曰大。欲修无上菩提者。此明自求佛果。正止观推无作四谛。了己法性。与一切法。无二无别。上求下化。发菩提心也。出离三界者。即圆教初信至七信。见.思先去。长别三界苦轮也。

△二明修因成愿。

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文分三节。初见闻归依。二.或以下。竭诚供养。三.是善下愿事成就。准上文。发菩提心。乃上品悉地事也。如苏悉地经云。能令种种悉地成就。增益福德。乃至成满法王子法。况余世事。故不惟所愿速成。并永无障缘阻碍也。

△五成欲求愿事二初述所求愿事。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

愿念在内。事相据外。约世出世间。则有百千万亿。或求现生果遂。或期他世从心。准十轮经云。此善男子。随所在处。若诸有情。或为多闻.净信.净戒.净虑.神通.般若.解脱.妙色声香味触.利养.名闻.功德.华果.树林.床敷舍宅等。是也。

△二明修因成就二初愿求成就。

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准密部诸仪。皆明三品五品悉地。今准十轮云。或为种种世出世间诸利乐事。于追求时。为诸忧苦之所逼切。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皆离忧苦。意愿满足。是也。

△二梦感摩顶。

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归供合法。求恳如心。故感大士梦中授记。此即适发心与记也。摩顶。示慰于极果。授记。获证于圆因。若非信力坚固。安有如是瑞相。

△六发现生智慧二初述宿障根钝。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男女二众。举受法之机。大乘经典。乃方等之法。帝王之道。载于册。曰典。故五帝之书。曰五典。国之常经也。从册。在六(音几)上。尊崇之意。敬若天然。乃可开吾之天。我佛法中。亦能开吾第一义天也。深生珍重者。以佛法如如意珠。能出生众宝。故珍敬而爱重也。言发不思议心者何。罗云忍辱经云。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大所贱。故着欲之人。不好我无欲之行(文)。今既珍重发心读诵。则心法一体。其谁能思议其心之深浅哉。此明发心胜。次正明根钝。明师者能备了性相.行位.因果。堪为人中模范者。此千生万劫。殊难遭遇。今幸遇之。而教其阅视经典。令熟读而熟诵之。其奈根性鲁钝。旋得熟之。旋又忘之。经年累月。不能对本而成读。背本而成诵也。下示根钝意。宿业障未消。故于经典无读诵性耳。根钝。如前。宿业障。有多因缘。盖读诵经典。是了因种。由宿不诵习。而了因无种。沩山云。今生空过。来世窒塞。是也。或往昔不能亲近佛法。不敬沙门.婆罗门。障人说法。障人学经。障人读诵。障人书写。乃至沉湎曲糵。失智慧种。故今生纵遇明师教习。不能读诵也。

△二示修因发慧二初修因又二初对像陈心。

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

闻名见像。陈白本心者。以地藏之名。从智慧而生。而大士之像。由功德而立。故称名供像。即发慧性。然须恭敬。始能感动。以诚能动物。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况大士乎哉。

△二求慧方轨三初修敬法。

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

假物将意。藉事显心。香取清远潜通。华表圆满悦怿。衣服见寂忍不舍。饮食显慧命常存。玩具彰游戏神通。故借斯仪。表我诚敬也。

△二服水法。

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

用净水者。藉缘发慧也。以智者乐水。水有流通涤秽之用。润物滋生之功。今藉以涤宿障。润愚𤍜。滋读性。通慧门也。故神水经云。水在河中为河水。水在井中为井水。水入佛钵为佛水。入腹中为真水。以清治浊。以正治邪。众邪断绝。知水为真。今故用之。一盏。表一道清净。一日夜。表制心一处。目表智明。夜表愚暗也。安菩萨前。求加被进取。合掌请服。表一心佩戴。回首向南。表背坎向离。逸雅云。郑。町(音庭上声)也。其地多平。町町然也。则表冥契平等。大慧者矣。

△三戒慎法。

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此示助开慧性。故须慎五辛等。楞伽。大慧问。彼诸菩萨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与葱。饮食为云何。佛答云。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五辛者。梵网云。大蒜(广韵作胡荽)。茖葱(上音格。山葱也)。慈葱(葱之正名)。兰葱(小蒜)。兴渠(蒠蒺也。即阿魏)。夫荤.辛是二义(荤臭。辛辣)。荤而非辛。阿魏是。辛而非荤。芥姜是。是荤是辛。五辛是也。梵语摩偷。或𡨧唎。皆翻酒。有谷酒.果酒.药酒不同。若俗众。以酒为必用之物。如汉书云。酒者。天之美禄。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在法众。为必诫之物。如大庄严论云。佛说身口意。三业之恶行。唯酒为根本。复堕恶行中。制肉如前。邪淫。诸恶业中。惟淫业为最。邪念一萌。邪缘相凑。种种善愿由此消。种种恶孽由兹起。故森罗铁榜。必以淫为万恶首也。竟不思月下华间。为乐有限。那得知铁床铜柱。受苦无穷。然庸夫俗子。显蹈明行。罔知顾忌。至学士文人。读书讲道。侈谈情种。胡可屈指也。妄。杀害等如前。一七.三七。明诫慎期限。必求转钝为利。去愚成智。一七不发。三七未有不蒙感应。但除狐疑不信。及不致诚者。此克期求感之意也。

△二发慧。

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发慧之相。不易卒至。若非精诚致感。何由冥应赴机。言睡梦者。有睡而不梦。有睡而梦者。准迦旃延论云。不染污心眠梦。是谓眠不睡相应。染污心眠梦。是谓睡眠相应。今是染污心眠梦。具见等。表胜身应圆根也。若非深成观行。何能见无边身。故大师云。入观如梦。出观如觉。四明判归似位。或是邻极之似。或是邻真之似。今以观行见无边身。即是邻真之似。表初住八相成道。分身百界等。授灌顶水。即是邻极之似。法水灌顶。绍法王位。此虽因心感果。初必至后。梦中授记。克证无难。容有邻极之似矣。梵名毗洒迦。此云灌顶。以五智如来之水。灌其顶门。如刹帝利浇头王子。必绍大宝之位。此明梦中瑞相。下正明发慧。其人。指上钝根求慧男女。梦觉者。梦是无明颠倒之法。观是觉智悟理之法。于迷能解。故言梦觉。须知佛名。如大梦觉。今观行如佛。义言梦觉。或发似解。或入分真。皆有梦觉之义。即获聪明者。非同世人耳聪目明。如王充之过市成览。杨雄之遇目辄通。乃谓既感梦觉。即父母所生肉耳。彻闻三千大千世界种种音声。即父母所生肉眼。彻见三千大千世界种种之色。深信观成。故发胜慧。正在六根清净位矣。大论云。如经说一切众生。无知佛心者。若佛以神力令知。乃至蜫虫亦能知。今地藏大士。以神力令其人知。安往而不知。故一切经典。历耳根而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乃转其旋得旋忘之宿障也。问。一佛说之经。动有八万四千之卷。何能尽忆而不忘失乎。答。菩萨与闻持陀罗尼力。故能受。坚忆念陀罗尼力。故不忘。大论云。佛说法雨。从佛口出。除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更无能受者。今既能受。大士般若之力欤。

△七转恶相遂求二初述其昼夜恶事。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

衣食不足等。人所最苦者。如王舍城灯指长者(生时指光如灯。故名。由昔以金补塔中泥像一指得之)。其家巨富。如毗沙门。后因群贼劫掠。财物罄尽。妻拏舍弃。僮仆逃失。素亲厚者。反如怨仇。强从乞食。辄遭轻懱。于是叹云。诸贫穷者。行来进止。言说俯仰。尽是𠍴过。贫穷之人。如起尸鬼。如遇死病。难可疗治。贫亦如是。多诸艰难。又复能生饥寒.怨憎.轻躁.遍狭.忧愁.惨毒.嫌责罪负。如是众苦。从贫穷生。呜呼。怪哉。贫有大力。能使所亲舍我极速。故陆机云。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徐文长云。业旷家人弃。门寒结客稀。故于一贫一富之间。交情于是乎见矣。此由宿世之悭贪。致有今生之祸患耳。横事忤身。忤。逆也。违戾也。即法华横罹其殃也。睡梦惊怖。如周礼之觭梦(觭音鸡。奇怪梦)。列子之惧梦也。光明云。恶异众邪蛊道。变怪相续。卧见恶梦。昼则愁忧。文句云。恶梦者。心灵潜密。业现其中。梦见不适意事(文)。故多惊怖也。

△二修善消灭安乐。

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益。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至心恭敬。彻到源底也。闻名不惑。于名见相。不著于相。冥契真实中基。方曰至心。若以如是心。念满万遍。则万惑全祛。万德圆显。故凡有不如意事。渐至消灭。即得安隐而快乐也。昔之衣食不足。今反丰饶盈益。乃至睡梦惊恐。亦悉得身心安泰而和乐矣。转祸为祥。捷于桴鼓。诚不思议之事也。

△八安水陆险道夫人出入行来不离䟦涉艰险陆则登车坐马水则驾艇乘槎未免鱼龙虎豹之患安禁临深履薄之忧若能称地藏之名便可免颠溺之难文分二初述经历恶事。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

初标当事之人。次明所历之处。治生者。荀子云。少而理曰治(少谓举其要而有条理。谓之治)。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谓治其资生之事也。公私者。或为公家。或因私营。公。平正也。私。生于自营。然而徇之。则是禽兽逐逐于欲也。从八从厶(古私字)。别而去之。廓然天地万物同体矣。

△自营也古人洞察心术之微特为不。

○不□之形示人以意。

○是天道□是地道今也反之非天地正大之情从吾躯壳上起营吾营也去吾去也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或因生死者。或报产生.死亡。不得不入乎其间也。急事者。急难之事。或官府拘拿。或盗贼劫夺。或水火忽来。或冤家偶遇。凡有仓卒急遽患难之事。皆是也。当此之时。必要入乎高山.茂林。必须渡乎浚河.大海。或涉大水之洋。或奉公差遣。或为私营求。不免经过乎险难之道矣。若论私营。即该经商贸易。越海求珍。如贤愚经云。田殖百倍。商估千倍。仕宦万倍。入海吉还。得无量倍。故入乎海也。

△二示称名利益。

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此显称名之益。是人通指九界。以初地菩萨尚不免虎狼之难。况降斯以下者乎。必万遍者。举极数。见至诚也。故所过土地之处。自得无量大鬼善神拥卫保护。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永保安乐而无虞也。逢虎狼等。十轮云。若诸有情。为诸毒蛇毒虫所螫。或被种种毒药所中。及诸虎狼师子。有能至心称名。一切皆得离诸怖畏。保全身命。此由地藏菩萨。善入诸佛灯炬明定之力。令彼佛土。所有一切众邪蛊毒诸恶虫兽。悉皆消灭。故名不可思议事也。

△二总说利益无尽。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

此结地藏偏向阎浮之意。十轮云。归敬地藏者。所求皆满足。具足施功德。悲愍诸众生。假使百劫中。赞说其功德。犹尚不能尽。故皆当供养。正同今文。故略明之。共有八种不思议事也。

△三结劝大士流布。

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此二大士。均与南洲有大因缘。故藉以流通。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则阎浮提六道众生。何患罪障之不消。功福之不萃。自然于百千万劫。永受人天三乘之安乐矣。十轮偈云。地藏真大士。施诸众生乐。救脱三有苦。雨无量种雨。如是无上真经。诚是众生之眼目。暗室之明灯。贫穷之宝藏。病疾之良医。何可不急与流通者哉。长行竟。

△二重颂何意有偈颂耶龙树毗婆沙云一随国土天竺有散华贯华之说如此间序后铭也二随乐欲有乐散说或乐章句三随生解或于散说得解或于章句得解四随利钝利者一闻即悟钝者载说方悟此顺四悉檀益故有重颂也分三初总颂神力难尽。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如来之眼。同于千日。照察古今。同于掌果。故曰吾观等。如佛告天帝释云。是地藏菩萨摩诃萨。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之所庄严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此大菩萨。如如意珠。雨众财宝。随所希求。皆令满足(云云)。故于见闻瞻礼。暂生一念。其利益人天。有无量事。故于恒沙劫说亦难尽威神之力也矣。

△二别颂不思议事六长行有八章今略第二第五故唯六章今初颂转衰相。

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

释提桓因问经云。释提桓因及忉利诸天。遣乐神般遮翼问讯世尊。佛报言。使汝帝释及忉利天。寿命延长。快乐无患。所以然者。诸天世人及阿须伦诸众生等。皆贪寿命安乐无患。故今亦云寿命转增。并除罪障耳。

△二颂示生界。

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或塑或画大士身。悲恋瞻礼不暂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示其眷属所生界。纵堕恶趣寻出离。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

文有三节。初二行颂思忆事。次三行颂告生界。皆如文三一行颂得现报受记。准首楞严有四种记。谓未发心.适发心.现前.无生。皆与记。今是发心记。此约世谛说也。若净名云。从如生得记。从如灭得记。如无生灭。则知无记。思益。愿不闻记名。大品。受记是戏论。此皆约第一义谛说也。但他经。记善不记恶。记男不记女。今皆记者。同法华之开显也。

△三颂成度生。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

诸愿成就如前。无业障遮止者。即别.圆出假位中教化众生。不被尘沙之惑。无漏之业障碍化导也。

△四颂发现智二初颂宿障根钝。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梵语多罗。秦言岸。大论云。若闻多字。即知一切法。此彼岸不可得。已到波罗蜜之彼岸也。业障惑。即是三道。夫根性有利钝。为行有进怠。今既发心念经。为度群迷。并跻彼岸。是亦精进之流。固非懈怠者。但立愿虽妙。其如根性实钝。乃旋得旋忘。且多废失。此由习因不深。夙业障重。阙多闻诵习之功。故少记忆之性也。

△二颂修因发慧四初颂修因。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

△二颂服水。

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悉如文。

△三颂戒慎。

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问。五辛虽臭。不损物命。何故食者能障圣道。即堕无间耶。答。性殊秽浊。能生多过。楞严云。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十方天仙。嫌臭远离。饿鬼䑛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故杂阿含云。食五辛人。触秽三宝。死堕粪屎地狱。出作野干猪狗。若得人身。其体腥臭。故天竺沙门觉称云。吾国食肉五辛者。驱出城外。僧镜录云。竺昙猷礼天台石梁。遇圣僧谓曰。汝母怀妊时。行经葱园。胎气犯秽。不可住寺。仙传云。乐子苌举家饮仙酒升天。独从子坠地。天神言。此人茹蒜。故不得往。是故道藏云。诵黄庭经。忌食五辛。道士受法。忌淹秽五辛。今诸师家多忽此事。故载详出之。

△四颂发慧。

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耳根。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

初正颂。后结示。此由大士总持深广。能令钝者利。愚者慧。故名不思议事(唐高僧传记隋襄州景空寺有岑阇黎。姓杨。临原人。于寺西伞盖山泉侧。造诵经堂。每诵金光明经。感得四天王来听。后读藏经。皆悉不忘。今岂不然乎)。

△五颂转恶相二初颂昼夜恶事。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

如文。

△二颂修因安乐。

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

衣食丰饶。系鬼神所主。如外书说。天平吏主丰。腊判官主俭。今既至心瞻礼地藏圣像。则衣食增益。使俭者丰。阙者饶矣。

△六颂安水陆二初颂经历恶事。

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

妙臂经。明蛇毒有一牙.二牙.三牙.四牙不同。遭一.二牙毒。犹可治。若三牙。死多生少。四牙。决死不救。恶人即啸聚绿林之辈。断道抄掠之俦。恶神即岳渎山林一切诸神。擅作威福者。恶鬼即罗刹。食人之鬼。恶风者。请观音云。黑风洄波。仁王般若有六色风。黑赤青天地火也。别行疏云。风以黑怖之甚也。僧护经云。疾风.猛浪.没溺.破坏.饿鬼所啖。险之甚矣。余如文。

△二颂称名利益。

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

宝雨经云。云何菩萨如师子吼。譬如师子哮吼之时。恶兽野干各于方处惊骇驰走。一切恶兽无能损坏。是也。应验传云。外国百余人。从师子国泛海向扶南。忽遇恶风。堕鬼国。便欲尽食一舶。众人怖。称观音。中有一小乘沙门。不肯称名。鬼索此沙门。狼狈学称。亦得免难。观音应验既尔。地藏利益亦然。故称名瞻礼。诸恶消灭也。

△三结颂普告流布三初劝听地藏神力。

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

至心如前。所以劝至心听者。事既无尽不可思议。若不冥三谛极致。何能穷边彻底。以尽大士之奥藏耶。无尽即圆三谛。如云即色是空。非色灭空。此圆空无尽也。如云一切诸法因缘果报无尽。乃至悉能含受一切佛法。故名无尽。此圆假无尽也。如云法若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与不尽。故知非尽非无尽。是真无尽义。此圆中无尽也。如此无尽可思议乎哉。故百千万劫。尘说刹说。炽然说。亦不能周悉其事。故我今于天龙大会之中。广为宣扬地藏如是威神之力也。如是二字。亦指三谛。不然何能显地藏种种因缘。莫不即空假中。故号不思议。如是之力耶。

△二总颂闻瞻利乐。

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

前四句结上闻名瞻像等。必受人天妙乐。后二句结上回向法界。必超生死成佛。以具有四悉檀利益故也。所以尔者。以地藏名字等。作世界分别说。能令人得欢喜之益。若各各为人说名相等。能令人得生善之益。若天人五衰相现。乃至䟦涉险道。称名礼像。转祸为祥。令人得破恶之众。若将上事回向第一义谛。能令人得入理之益。然一一皆回法界者。盖地藏但有名字。名字性空。不住内外中间。但垂影像。像性亦离。等于镜相空华。香华等供。体是因缘。不离中道佛性。百千劫中受妙乐者。受阴空洞。毕竟无能受者。皆回法界之力也。故止观云。若推一法。即洞法界。达边到底。究竟横竖。事理具足。上求下化。备在其中。方称发菩提心。菩提名道。道能通到。横竖彼岸。名发心波罗蜜。故得毕竟成圆教法身之佛。永远超分段变易生死。故须一一向法界也。

△三结劝音告布。

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

是故者。承上八种事故而言也。谓如此无尽不思议事。非尔观音。莫能知之。莫能告之。故劝当知普告也。言普告。则应通九界。言诸国。则岂局同居。故知地藏法门。包法界而无外。极横竖而向归也者。

△三嘱累流通上名别者别在此经也此名通者经经嘱累也既属今经虽通仍别矣初品题。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二品文为二初化主忧天人嘱累二空藏问瞻礼福利初复二初世尊摩顶付嘱二地藏互跪承旨初又二初呼名大赞功德二初叙举臂摩顶。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

尔训为即。即是与观音说见闻利益已讫。更将人天嘱累地藏之时(世界)。又大会既闻地神.观音两番流通。欢喜已竟。宜闻嘱累人天生善之时(为人)。又闻上不思议利益之事。已破诸恶法堕苦之缘。时众更欲闻嘱累地藏救拔。则永对治诸恶之时(对治)。又闻上两番不思议事。得道者已竟。更闻嘱累大会之众。无不悟理之时(第一义)。有四悉檀因缘。复申嘱累。故言尔时。举金色臂者。金色本黄。表乎中道。臂有提拔之功。正显提携六道。并归中道一性。故复举之。前摩顶。慰劳度生辛苦。今摩顶。嘱累救拔劳烦。前一手摩无量顶。乃表一多自在。今一臂摩一顶。以表本同一道。则显六道九界。更无二道也。

△二叹众德叵思。

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

世尊特于人天大会。连呼地藏之名者。诚爱之深。托之重也。如国大王将崩。储君幼稚.顽劣。欲托孤大臣辅弼。必执手频呼爱卿。以子幼而国大。日久而心长。中有满腔说不尽之意。故我佛举臂摩顶。双唤其名也。汝之神力下。佛自赞德。如国王托事。亦先赞老臣之德。今阎浮众生。志性无定。若不假超群之器具。安能救沙界于冥阳。故下所赞众德。不越能化三轮。初句。赞身轮现通。诸圣罔测名为神。八自在我名为力。不可思议者。准大论。有五事不可思议。谓众生多少.业果报.坐禅人力.诸龙力.诸佛力。佛力最不可思议。菩萨入于禅定。生不可思议神通(即如意疾遍神通也)。故一念中。悉到十方诸佛世界。作无量身。一切贤圣不能行.不能到。故不可思议。然身轮现通。必由意轮鉴机而起。意轮即是慈悲与拔。若欲与拔。必须现通。故曰身轮由意。此即地藏大慈大悲。实能一时遍施与拔。故不可思议。然虽内鉴外现。若无智慧辩才。安能赴机说法。故知慧辩正赞口轮。盖身之神通。非智慧不转。故龙树菩萨云。以智慧力故。能转一切诸法。所谓小能作大。大能作小。能以千万无量劫为一日。又能以一日为千万劫。是菩萨世间之主。所欲自在。何愿不满。以是因缘。故菩萨乘神通力。能速疾超越十方世界。得非智慧为神通之本乎。十轮云。智慧深广。犹如大海。辩才无滞。如水激轮。故不可思议。此由大士圆具秘密三轮。故能垂形沙界。我佛赞德。讵曰徒然。正使下。引同诸佛。正。对假说。言假使。则意涉浮泛。言正使。则词彰真实。然地藏大士何能使十方诸佛赞叹耶。如大论云。若有菩萨。具足十地.六波罗蜜.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清净佛法。为众生故。久住生死。不取阿耨菩提。而广度众生。如是菩萨。诸佛赞叹。正今诸佛同声赞叹之意也。然又何故赞说其事。千万劫不能尽耶。亦如论云。菩萨出于三界。变化无央数身。入于生死。教化众生。如是希有事。皆从甚深般若波罗蜜生。正今赞叹不尽之意也。

△二呼名载嘱人天二初长行二偈颂长行分二初火宅众生勿令堕苦二少善众生勿令退失初又二初正以三界天人付嘱。

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载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前呼名。爱语喜声也。今呼名。苦语悲声也。前乃赞德。今为嘱事故尔。记吾等。嘱令勿忘末后之说。如父遗命孝子铭骨勿谖也。大会等者。藉众证明。显是大事。非细故也。此与法华。长者付业。聚会亲族不同。何也。彼教久化之机。至此大功克就。聚众付业。推门落臼。更有何难。此付未调之众。为令佛种不断。似救子于水火。竟不知如何了局。故不同也。言载以者。以。将也。前已将人天付嘱。今重将此众累尔也。未出等者。自我佛入灭之后。洎弥勒道成之前。于其中间。凡在三界五欲火宅中者。今得得交付嘱托于汝。总令是辈。不堕三恶道。乃至一日夜最少之时。况不急救援。令更落无间阿鼻大地狱中。极受苦痛。经千万亿劫。难期出狱之时哉。寄语诸贤。毋负佛恩。早求出苦。急渡生津。勉旃。勉旃。

△二复明生性无定分形。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

此文。不过复疏前事。明吾所以付嘱之意。是南阎等。远提业感品中。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等文。近提利益存亡品。地藏所白。我观是阎浮众生等文。以是下。显提佛自分身。潜映地藏化身二段文。此正同付法藏经云。一切众生。志性无定。随所染习。若近恶友。便造恶业。流转生死。无有边际。若近善友。敬心听法。必离三涂。受最胜乐(如华氏国白象。闻法生慈。见杀增害。岂况于人。而不染习)。但善类登山。理为难上。恶如崩坠。实可易行。是以天宫间旷。来踪盖寡。地狱笼樊。往人争凑。故吾分形化度。织此之由耳。

△二少善众生勿令退失二初种少善拥护勿退。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初二句重提前事。然观殷勤二字。不觉泣数行下。夫殷者盛也。勤者劳也。心之委曲也。此以下事上之心。身盛劳而心委曲。孜孜奉以周旋。不敢稍有𨂫弛也者(𨂫音托。弛音始。𨂫落无检局。弛废不尊礼度也。汉武帝纪。𨂫弛之士)。今我佛为未来众生。降尊就卑。屈上凑下。不觉言之至此乎。未来下。示付嘱之意。谓一切众生。同有佛性。阐提虽恶。性善具存。傥于未来之世。其有天人善男女等。不昧原初之念。于佛法无上福田。能下小种。以立善根。不论毛尘沙渧。汝当以权智道力。拥护是等少善之人。渐令修习阿耨菩提。如菩萨本行经云。若有人。能于佛法。少作微善。如毛发许。所生之处。受报弘大。无有穷尽(文)。故知施福由心。岂关施物巨细。故嘱汝拥护。勿令中间有退失也。如处胎经云。盲龟浮木孔。时时犹可值。人一失命根。亿劫复难是。海水深广大。三百三十六。一针投海中。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难得过于是。故知一退其失非细。今愿地藏。当如慈母之育婴孩。必使成立。毋稍懈怠。致令夭亡。是吾今日于忉利大会。将人天众。殷勤嘱汝之苦心也。

△二念佛经碎狱生天二初随业堕落恶趣。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

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故知影形相随。谁能逃避。昔有人。死至阎王所。考厥罪恶。应堕铁城。而人姊子。乃王正妃。劝王念我亲弟。勿治其罪。王嘱其住我宫内。不可外出。被狱吏所捉。其人不觉自诣铁城。王不能救。随业受报。不容丝毫勉强也矣。准业报差别经。堕四恶趣。各有十业(云云)。

△二神力方便救拔。

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临堕至门首者。若一到狱。急难得出。故于临入之时。即令念佛免苦。如譬喻经云。昔有国王。弑父自立。有阿罗汉。知王余命。不过七日。命终必堕阿鼻。一劫受苦。寻往化之。教至心称南无佛。七日莫绝。临去重告。慎勿忘此。王便叉手。一心称说。昼夜不废。至七日命终。魂神竟至阿鼻。乘前念佛。知是地狱。即便大声称南无佛。狱中罪人。闻称佛声。一时同称。猛火即灭。皆得解脱。出生人中。后阿罗汉重为说法。得须陀洹。又观佛三昧经云。佛告比丘。我灭度后。若称我名。南无诸佛。所获福德。无量无边(大慈经佛告阿难。南无佛者。此是决定诸佛世尊名号音声。故称言南无诸佛)。增一经云。众生三业造恶。临终忆念如来功德者。必离恶道趣。得生天上。正使极恶之人。以念佛故。亦得生天(文)。一菩萨名者。如文殊.遍吉.观音.势至等。蒙度脱者。不胜枚举矣。一句一偈者。普贤观经云。若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于一弹指顷。除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冥报记载。王生将堕地狱。忽遇一僧。云是地藏菩萨。教令熟诵若人欲了知偈。可免地狱。少顷。唤至王前。王问有何功德。答云。唯持一偈。王令诵之。声彻地狱。罪人闻声并蒙解脱。即令放回。勉其修善。岂非地藏神力。现身碎狱。生天受乐之验欤。故知念佛菩萨名。及诵经偈。皆得超沦。受胜妙之乐也。

△二偈颂。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现未天人。性既无定。或造恶业。重落三涂。总藉地藏展大神通。用异方便。必令度脱。毋使流转也。

△二地藏互跪承旨二初经家叙仪。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

△二大士领命二初安慰世尊。

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

皆如文。

△二度脱众生二初少善解脱生死。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

现前介尔之心。甚小甚微。故曰一念。佛说四自侵经云。未见群类。苟怀一介。志不转易。假使有人。至心欲度。当谛思计。一心行道。当知无常。假借是身。万物归空。皆非我所。晓知无者。则度天下十方人民。故知千念万念。始乎初念。只此一念。即感地藏慈悲喜护。愍伤万姓萌类之兆。令其于生死速得解脱。更何疑哉。

△二深修不退道果。

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此中况意。谓一念甚微之恭敬。尚蒙解脱生死。况乎凡闻诸善。念念无间修行者哉。四自侵经云。道人观察可否之事。内自省身。譬如梦幻。喻如军征。百万之众。恃怙名将。以却怨敌。道人伏心制意。修法奉道。顺行戒禁。身意清白。布恩施德。除弃忿怒.憍奢.诤讼。专精行道。无得无碍。志在轨迹。若将帅众也。先自正心。尔乃身行。身心俱正。则无所失。以无所失。得道绝去。故十轮云。照行善者。犹如朗日。故令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也。

△二空藏问瞻礼福利二初述赞问福利二许说示利益初又二初经家提名。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虚空藏。

梵语誐誐曩献惹。此云虚空藏。此经始文殊发问。谓非大智。莫识地藏端倪。终空藏收科。以非太虚。安泯大士化迹。乃摄有归空。全假即空意也。而空藏问福利者。乃从空谈有。全空即假意也。空假不二。当体即中。圆融妙行。同归秘藏。故终乎虚空藏也。准虚空藏菩萨经。此娑婆西过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佛刹。名一切香集依。其中众生。成就五浊。佛名胜华敷藏如来。彼有菩萨。名虚空藏。顶上有如意宝珠。无量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此珠光明蔽余光明悉灭无余。所有功德。唯除如来。余无及者。准密部。即毗卢如来四亲近菩萨中。宝波罗蜜流出南方宝生部者。是此菩萨也。

△二当机发问二初因闻叹致请二愿为众略说初又二初述闻神力叵思。

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闻于如来赞叹地藏菩萨威神势力。不可思议。

经初光音遍及。空藏即集天宫。故始终备闻如来赞叹地藏之事。势力者。如思益云。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观经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故言势力。不思议者。此是菩萨甚深行处。虽施为万有。令众生得益。咸获本然。初无实法。如化人现作化事。不过令人得乐。空藏终篇。意在斯也。

△二因问福利几种。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礼形像。得几种福利。

准地持。福即布施.持戒.忍辱.依禅.依精进.修行施戒.四无量等。是名福分。盖善名福利。感报恬愉。今既读经闻名。瞻形礼像。必有所得福利。不审有几种耶。须知福利由心。心能造福。心尚叵得。福利奚存。然化门引物悕向。福利为要。况密部中。凡供养门。皆摄入虚空库藏。则福利之事。尤空藏之专司。而应问者也。

△二愿为众略说。

唯愿世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等。略而说之。

必求略说者。导物生善之要门也。书有作善降祥之训。易明积善余庆之言。若不详陈乎福利。未免阻绝其善门。故愿略说耳。至若严祷祀以徼福鬼神。随因果而悕报冥寞。此利心之邪求。讵可同年而语哉。

△二许说示利益二初诫听许说。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

夫善说法者。无说无示。善听法者。无得无闻。何有分别谛听之异指乎。然若一向冥真。恐成断见。若一向顺有。恐成常见。断常遍邪。违中道远矣。要于拈空非空之际。谈有不有之时。不涉言诠而舌根恒转。无离音响而闻性原空。所谓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乃如来分别之指。空藏谛听之意耳。

△二分别利益二初见像闻经供赞利益二闻经礼形赞叹利益初又二初总示修因。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

如文。

△二别列益数。

得二十八种利益。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厄。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转男身。十二者.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诸圣赞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初句总标。下乃别列。天龙乃造化之权衡。为阴阳之管辖。邦国藉保绥之德。黎民仰覆护之功。今既读经持名瞻礼供养。故感天龙护之.念之。令善果圣因。由之增长。家缘世事。用是克谐。故首举之。示福利之本也。

○二.三.四三益。事迹相连。果由因而增进。因藉果而积集。因果相资。自然菩提不退。如十轮经。地藏白佛言。我当济度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刍及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令其增长觉分。圣谛光明。增长趣入大乘圣道。增长成熟有情大慈大悲。增长五眼灌顶。生天涅槃。如是善果。日日增长。集者。聚集。大论云。值遇经法。修善持戒。布施礼敬等。种涅槃因缘(文)。如是圣上之因。莫不聚集。善果圣因。既日增集。自然道心牢强。誓力勇健。于位行念。自无退转矣。增者。从微至着。以期满足。集者。自少至多。所冀成就。于此两楹之间。菩提不退也。

○五.衣食丰足。助道备也。衣以蔽形。食以支命。身安道隆。赖是衣食。此虽小缘。能辨大事。冻馁不安。道法焉在。故十轮云。一切皆得如法所求。衣服.宝贝.医药.床敷.及诸资具。无不备足。

○六.疾疫不临。修道之要。病乃退道之缘。能令色力减损。准长阿含。乃他方世界。有鬼神来。此间鬼神。放逸淫乱。不能护人。他方鬼神。侵娆此世间人。挝打捶杖。接其精气。使人心乱。故有疾疫之灾。十轮云。若诸有情。恶鬼所持。成诸病者。有能供养地藏菩萨。一切皆得解脱。无畏。身心安适。故疾疫不临也。

○七.离水火灾。病为内障。灾为外障。左传以人火曰火。天火曰灾(篆文川中加一。川与川同。川壅为灾。说文从宀。屋也。火其屋为灾。故从火宀下为意)。今谓潢潦之水。燎原之火。损物伤生。并是天灾。十轮云。若诸有情。为火所焚。为水所溺。有能供养地藏菩萨。一切皆得离诸危难。安隐无损。此不必引大三灾之水火也。

○八.无盗贼厄。离宿怨对也。十轮云。若诸有情。为诸怨贼军阵。及余种种诸怖畏事之所缠绕。身心慞惶。惧失身命。有能供养恭敬地藏菩萨。一切皆得离诸怖畏。保全身命。

○九.人见钦敬。地持云。菩萨种姓具足。故众所敬重。供养赞叹。言必受行。无所违犯。今既供养地藏菩萨。故致斯福利。

○十.神鬼助持。尤末世修道善利。长阿含二十云。若有修行善法。见正信行。修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今既供养地藏菩萨。故得神鬼助持。修行无障也。

○十一.女转男身。十二.为王臣女。十三.端正相好。皆如前。

○十四.多生天上。准辩意经。五事生天(即是五戒)。十轮云。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十六.宿智命通。达命元由也。士有百行。智为其首。由读经称名。了因之力也。

○十七.有求皆从。十轮云。若诸有情。或为种种世.出世间诸利乐事。于进求时。若能恭敬供养地藏菩萨。意愿满足。

○十八.眷属欢乐。此修行外护知识。十轮云。若诸有情。爱乐别离。怨憎合会。有能恭敬供养地藏菩萨。一切皆得爱乐合会。怨憎别离。

○十九.诸横消灭。如前。

○二十.业道永除。以修读经等无漏之业。故三界有漏业道。一并永除灭矣。

○二十一.去处尽通。地持云。人具足故。男相成就。堪为一切功德法器。于一切时。自在游处。一切众生。往来同事。人间旷野。随意无碍。今既修供地藏菩萨。故得行来出入。到处通达也。

○二十二.夜梦安乐。如前。已上。皆自身福利。

○二十三.先亡离苦。乃上资祖祢也。下明当来福利。

○二十四.宿福受生。思益经云。菩萨有四法。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一.见他人阙。不以为过。二.于怒人。常修慈心。三.常说诸法因缘。四.常念菩提。今承持诵供养地藏。宿世之福。或受生天上人间。并享如意福乐也。

○二十五.诸圣赞叹。以修胜福。善誉遐流。大论云。菩萨闻甚深不可思议佛法。能定心信乐。不生疑悔。如是菩萨。诸佛所叹。今既信受地藏不思议事。故感诸圣赞叹也。

○二十六.聪明利根。如荀子云。目不两视而明。耳不两听而聪。今由一心读经。成法行机。故义理入耳。不俟更闻。经书过目。宁须载读。默识心通。根性越伦也。

○二十七.饶慈愍心。此利生之要行。以慈有五利。刀不伤。毒不害。火不烧。水不没。瞋恶见喜。地持云。菩萨以安隐乐饶益众生。非安隐乐。教令除断。是也。

○二十八.毕竟成佛。此是究竟利益。汇江河淮济而注之海。同成咸味。镕瓶盘钗钏而入于炉。尽作精金。此我佛付嘱之心。地藏承命之意。所谓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故两文皆以此终焉。

△二闻经礼形赞叹利益二初总示修因。

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

此中修因。与上似同。何故列作二文。须知上加种种供养。缘了兼修。此但闻礼赞叹。了因独进。以此小异。故别列之。正显闻益尚尔。况思修兼行乎。

△二别列益数。

得七种利益。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恶业消灭。三者.诸佛护临。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长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毕竟成佛。

前后之益。俱约圆论。一.速超圣地。即指圆十地之圣种性。以圆人根利智猛。故于住行向位。速得超入圣地也。

○二.恶业销灭。恶业对善业论。既闻地藏不思议事。则了修染修恶。全体即是性染性恶。故于五品观行。圆伏五住。进入信位。见思先亡。则分段生死。从斯永离。故知虽举恶业。自得三障圆销。

○三.诸佛护临。既在似位。已邻真因。得佛法之气分。感诸佛之护临。临。莅下也。与上帝临汝。意同。从品。众也。从卧。无为也。上之临下。不自用而用人。故能听物之为。而不自为也。今诸佛临下。正如月之临江。固不庸心于其间也。

○四.菩提不退。如前。

○五.增长本力。即修因外熏。增真如本力。以深行菩萨。具足悲智二增。故弥增本力也。

○六.宿命皆通。准诸论说。谓于生处。自性能知过去宿命。及知他心。若诸有情。施他种种大妙饮食。由彼业力。能引此智。如阿摩昼经云。无明永灭。大明法生。闇冥消灭。光曜法生。故能忆宿命无数劫事。

○七.毕竟成佛。地持云。菩萨依智故。摄受正福种种巧便。为诸众生。乃至无上菩提。若报。若报因。若报果。一切依福起。福依智起。此二具足。最胜最上。得无上菩提。若福智不具。终不能得。今修读经持名之智。及瞻形礼像之福。故致成佛。此名因摄果。摄自他之利益也。别流通竟。

△二总流通二初因果圣凡闻赞致叹。

尔时。十方一切诸来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

十方至八部等。结上云集之众。诸佛菩萨。在光前集。乃发起之根源。天龙八部。在光后集。正发起之众也。闻释迦下。总结上来所叹不思议事。然余人亦有赞叹。今独言释迦者。有二意。一.举主摄伴。如群辟之言。出于王命。皆曰王纶。是也。二.归功化主。如三公谟猷。功成之后。归美天王。是也。余如文。

△二天主众会供养礼退。

是时。忉利天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璎。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已。一切众会。俱复瞻礼。合掌而退。

忉利天王独供者。既是檀越。又在其宫。故得专之也。香表因通果海。成就五分法身。华表圆因克果。具足四十一位。天衣从树而生。轻细自然。表证寂灭之忍。珠璎。别行疏云。或众宝璎珞。或众宝珠。今是众宝珠成。故曰珠璎。表得四胜法。大集云。戒定慧陀罗尼以为璎珞。庄严法身。是也。然珠璎在颈。颈是所严。表中道性德。此行称性。如璎珞在颈而能严也。皆言雨者。则是从正空中道第一义天。缤纷而下也。无量者。因果之法。并由一心。了达此心。本具河沙性功德法。有何限量。以此无量诸法。供养释迦。能说之教主。以及地藏。能行之愿王。心有所专。故不言余众。已者。谓能供之物。皆冥实际。所供之主。本住三摩。能所既空。感应斯泯。宾主镕融而一际。财法绝寂而无垠。故云。已也。上是申供。下乃礼退。一切众会。即前所集之众。今将各还本住。俱复瞻仰。重师道而恋恋靡忘。重申礼拜。尊经法而心心无间。合掌。表十界一体。而退。显万类同归。然而不同诸经结皆大欢喜者。以见在会大众。从此重增胜心。效地藏之僧那。救三涂而不了。遵迦文之嘱累。弘是典而弥穷。上同圣母之愁忧。却类天王之悲叹。则闻法之大喜。固内蕴襟怀。而济世之殷忧。已外彰眉宇。经家不叙斯语者。意见乎言之表也。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科注卷之六(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