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盐匡庵青莲苾刍灵乘父辑
△二显成佛助道者既称佛名正行已成何须复明布施为助道耶准大论以生死轮转利益之业无过布施所以者何好施之人声誉流布八方信乐无不爱敬处大众中无所畏难死时无悔我以财物植良福田人天中乐涅槃之门我必得之非但开三乐而已乃能开无量佛道之处以六波罗蜜是佛道檀为初门余行皆悉随从如是等布施有无量功德故佛说布施是初助道因缘以人命无常财物如电若人不乞犹尚应与何况乞而不施以是应施作助道因缘故须较量布施之缘助开佛道也初品题。
较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二品文二初地藏请较施福二如来对众较量初中二初经家叙仪。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
如文。
△二地藏疑请。
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业道者。杀害等罪行。名黑黑业。及不善业。布施等福行。名白白业。及以善业。今于善业中。明施福一事。故云我观等。布施多种。财施.法施.俗施.道施。轻重较量。如纶贯。受福二字。世.出世间最要事。皆由布施而得。大士此问。实为出苦良方。成佛法根也。是事云何句。正疑施因是等。受福何故不同。问。为地藏真不知耶。为众生疑耶。答。实知.不实知。非凡情所测。若准杂藏经。昔有人至波罗提木叉寺。得庵罗树华。其色如金。持入佛塔。见释迦牟尼佛像相好。续念佛功德。心热毛竖。即以华上佛。出问一道人。一华散佛。得几许福。答。如此深事。我不能知。当问读经者。即往问之。曰。我无天眼神通。不能知见果报。可问坐禅六通罗汉。即便往问。阿罗汉即为观之。见其舍身次第。受天上人中福德。乃至八万大劫。福犹不尽。过是。不复能知。即遣化人诣弥勒所。问得几许果报。弥勒言。不能知。正使恒河沙等一生补处菩萨。尚不能知。况我一身。佛有无量功德。福田甚良。种种果报无尽。待我将来成佛。乃能知之。据此。即不实知。谁曰不然。故仰愿世尊为我说之。使后世知布施之福有如是耶。
△二如来对众较量三初诫听许说。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此正答在问处。以阎浮提人能行布施者。必报生天上。故于天宫众前。说布施功德轻重。当谛听者。夫布施之业。乃众行之源。且财物无常。五家争夺。凡愚吝惜。靡有舍心。遂使妻儿角目。兄弟阋墙。眷属乖离。亲朋隔绝。如是之愆。实由悭贪为本。故须谛实听宣施福也。
△二因疑愿闻。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三正申较量二初正较二结示初二初王臣施福二男女施福初又二初正较多少二结向成佛正较中四初施卑劣根阙福乃至第四施老病产妇福初分二初明施人尊又二初能施主。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
等者。等居士也。大论三十二云。若有人布施及持戒故。生刹利家。若著于智慧经书。而不恼众生。布施持戒故。生婆罗门家。居士者。小人而巨富。此由前施福。今感富贵报也。
△二所施田。
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此即悲田。尤宜种福。最下贫穷。举人中最卑劣者。此即作恶不施之后身。故大爱道经云。有财不施。世世受贫。以前世或许施贫者。令他欢喜。后悔不与。故招最下贫穷之报。癃残等。癃。罢病。平原传。臣不幸有疲癃之疾。又背凸曰癃。如周公隆其背。又膀胱不利亦曰癃。残。则肢体不全。喑哑。则口不能言。聋。则不闻。痴。则不别。无目。则不睹物。乃人中最可怜者。此由前世见乞者来。面目颦蹙。恶口骂詈。或时鞭扑。或自无信施。见他行施不能随喜。反生毁呰。令他不信。或家中财物妻子共感。多人有分。于中独吝。偏用有过。不肯惠施。障人修福。恶深罪重。故感此报也。经云。要观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因。今生作者是。福报如影响。不可不知也。
△二显施福胜二初正明能施慈悲。
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具大慈悲。标施本也。本有与拔名具。向行善施名能。不拣高下名大。须达经云。乃至于一众生。行于慈悲。至𤚼牛顷。此得福多(文)。此能调心。慈悲愍物。随所施为。皆成大善。若视相修福。内粗外细。唯成杂业矣。下心等。显慈悲实处。下心。则降尊贵而就卑劣。含笑。则示喜舍而无吝情。地持云。若施下流。不起轻想。是也。亲手等。忘己富贵。愍人贫贱。而等施之。如佛告须达。应至心施.信心施.随时施.自手施.如法施。软言慰谕含二意。一.使人代施时。以软言慰谕。当为我好施。毋轻慢也。二.自施它施。皆用软言。慰谕前人。所谓惟愿仁者。不生恨心也。处胎经云。供养诸福田。不选必遇圣。行施作福业。不选择高下。此福圣所誉。最尊为第一。故所获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以心平等。无分别故。如维摩居士语善德长者云。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正合今文。
△二转释所施卑劣。
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初文。明所施如法。是故下。显得报殊胜。地持云。菩萨自量财物多少。随其所应。而行惠施。见来求者有二种人。一者非是贫下。孤独无所依怙。二者贫苦孤焭下贱。无所依怙。作是念言。若我财多。当令俱足。若财少者。先当周给贫苦下贱无依恃者(文)。此慈心偏缘苦恼众生。乃施门周急之意。是故所得福报。百千生中七宝尊贵者。尚能常得具足。况寻常衣食受用乎。良由能施之人。有智愚之别。所施之境。有悲敬之殊。悲是贫华。敬是三宝。悲是田劣而心胜。敬是田胜而心劣。若取心胜。施佛不如施贫。故像法决疑经云。有诸众生。见他聚集作诸福业。但求名闻。倾家财物以用布施。及见贫苦孤穷。呵骂驱出。不济一毫。名为颠倒作善。不正作福。如此人等。甚可怜愍。用财甚多。获福甚少(文)。今既怜愍之心。生于悲田。自然报施之福。获乎后世矣。
△二施塔寺圣像福二初明能所施。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
初。能施之人。遇佛塔下。所施之田。塔瘗舍利。寺供圣像。装塑之福。经论广明。今乃遇像兴供。植福敬田。(东晋名臣陶侃。字士行。建旟南海。有渔人每夕见海滨光。因白侃遣寻。俄见金像。凌波趣船。检背铭。乃阿育王所造文殊菩萨像。昔育王既统此洲。学鬼王制狱。酷毒尤甚。文殊现处镬中。火炽水清。生青莲华。王心感悟。即日毁狱。造八万四千塔。建立形像。此其一也。沙门慧远迎供东林阁上。隋末贼发。一老僧辞像。像曰。尔年老。但住。时寇入山索金。僧曰无。乃以火炙。曰。僧受炙死。秽臭伽蓝。何如寺外。贼将出欲煞。曰。行年七十。不负佛教。待正念申颈。可下刀。贼见申颈。即斫。刀反刺心。刃出己背。群贼奔走。至远师墓。时天清朗。忽有云屯黑下布。雷电四绕。霹贼六人。由是贼徒不敢入山。瑞像灵应。一何巍巍)。智论。比丘问佛。孙陀罗难陀出家证果事。佛告比丘。过去毗婆尸佛涅槃后。难陀时为大长者。于辟支佛塔庙中。青黛涂壁。画作辟支佛像。因发愿。世世生尊贵家。身相金色。值佛得道。从是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身体端正。有三十相。豪尊富贵。今日与我同生。出家得道(文)。如是供施辟支佛功德。尚尔。况菩萨像乎。况如来像乎。犀因玩月纹生角。象被雷惊华入牙。感应之道。物理如然。傥遇福田。毋庸空过。
△二显所施福二初三劫受帝释乐。
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
国王等遇塔寺佛像等供。感生帝释梵王者。如法华。若人于塔庙画像之文。大师约诸尘供养。明天业。故感帝释梵王也。中含。比丘白佛。何因缘。名释提桓因。佛告比丘。本为人时。沙门婆罗门贫穷困苦。施以饮食钱财灯明等。以堪能故。名释提桓因。今既供施佛形像等。则感生无疑。三劫。三小劫也。据因而感。唯佛能知。受胜妙乐。详世记经忉利天品(正法念经云。三十三天。受五欲乐。喻如金轮王所受之乐。比于天乐。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云云)。
△二十劫为大梵王。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凡修行必回向者。如回声入角。音则大。杯水投海。则不涸。少物上王。得报多。故须回向也。有三意。一.回事向理。元由理具。方有事用。今回此心。向于实际。二.回自向他。昔迷理遍。善严自身。今顺本性。回向众生。三.回因向果。三业毫善。皆成缘了二因。因必显果。同归究竟三德。梵名达磨䭾都。此云法界。今回我修向法界者。如经云。窃惟我所修。施等诸善根。皆依法界流。是诸佛所行。准妙玄。即是十法界。体是三谛。以十数皆依法界。法界外。更无复法。能所合称。故言十法界。回事向理。即真谛空界。十法界皆空故。回自向他。即俗谛假界。十法界皆假故。回因向果。即中谛中界。十法界皆中故。故知此十。皆即法界。摄一切法。清凉所谓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空即假中。无一二三。统该万有。即是一心。故须回向法界也。下明感果大国。王等指能施人。以善修布施。不贪着其事。故施事虽同。而施报有异。由回向与不回向也。十劫为大梵天者。准阿毗昙论。初梵寿半劫。梵福楼天寿一劫。大梵劫半。据法苑云。欲界中寿一劫是小劫。初禅三天寿劫是中劫。二禅已去寿劫是大劫。准此。今之十劫。乃是中劫。展转色天受梵福也。大论云。第一清净心故。生大梵天。中阿含明四梵福。若有信人。能起偷婆(塔也)者。是初受梵天之福。若有补治故寺者。是第二梵福。若有能和合圣众者。是第三梵福。若佛初转法轮。诸天世人劝请者。是第四梵福。比丘白言。梵天之福。竟为多少。佛言。阎浮里地众生所有功德。如是展转行。从四天下至他化自在天之福。不如一梵天之福。故知布施回向。与前迥别矣。若能了三轮本寂。四相原空。无住生心。生心无住。则与般若相应。能具足檀波。故曰。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必成佛无疑也。
△三施修补经像福二初明修因二显施福初中二初自修补经像。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
梵名窣堵波。此云庙。庙者。貌也。仿佛佛菩萨等之形貌也。安塔庙有三意。一表人胜。二令他信。三为报恩。所以宝塔蕴其光明。精舍图其形像。建苦海之舟航。为信根之枝干。睹则发心。见便忘返。益福生善。惟此为先。今毁坏破落者。因年代日远。法教衰替。寺像虽立。敬福罕俦。若不修饰。日就衰羸。故须发心。致诚修补。像法决疑经云。造新不如修故。作福不如避祸。然欲修造。理须如法。造作虽少。得福无量。若不依法。纵多无益。百缘经载一大富长者。生儿端正殊妙。为天人爱敬。渐大见佛。得阿罗汉。此因过去毗婆尸佛舍利塔小毁。有童子入塔。见此破处。和颜悦色。集唤众人。共涂治塔。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三涂。天上人中。受福无极。今值于我。出家得道。准僧祇律。佛于拘萨罗国游行。时婆罗门耕。见世尊过。持牛杖拄地礼佛。佛见便笑。比丘白佛。何因故笑。佛言。是人今礼二佛。礼我杖下有迦叶佛塔。诸比丘愿见。佛令从婆罗门索地。与之。佛即现出七宝塔。高一由延。广半由延。婆罗门见已。便白佛言。我姓迦叶。是我迦叶土埠。佛于彼处。作迦叶塔。诸比丘白佛。得授泥不。佛言。得授。即说偈言。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敬心治佛塔。时世尊敬过去佛。便自作礼。比丘亦礼。佛言。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华手经云。若见塔庙毁坏。当加修治。若泥若块。乃至一砖。终不退转无上菩提)。故知修补佛塔经像。功德不可思议也。
△二劝布施结缘。
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
国王自修劝人。可谓深知罪福。如佛说自爱经。佛告舍卫国王云。夫为国王。宜有明导。率民以道。请求来福。王曰。诚如佛教。夫不种栽。无缘获其果。故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识于福田。见有佛塔。风雨所坏。若僧房舍。以福德心。涂饰治补。复教他人令治故塔。命终生白身天。其身鲜白。入珊瑚林。与诸天女。五欲自娱。业尽退还。若生人中。其身鲜白。成论同妙玄云。第四箜篌天。有十住处。五名白身。签云。塔福最多。白为色本。今国王等善业上行。德风下偃。君民同修十善。自他共报千生。故知布施之报。如执券取物。不爽毫𩬊者也。
△二显施福二初自他千生为王。
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
国王等行施。自合上升。何复报为人王耶。如五道罪福经云。人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故知若不于佛法中修行布施。终不能获斯胜报。今由小王而报转轮圣王。由臣民而转小国王身。位既高深。福亦崇厚矣。妙玄云。皆是散心持戒。兼以慈心劝他为福。故报为人主飞行皇帝。四方归德。神宝自然应也。释签云。夫轮王者。先行七法。一.给施贫乏。二.敬民孝养。三.四时八节以祭四海。四.时修忍辱。五.六.七.除三毒。然后沐浴。受斋发誓。神宝自应。大论云。一切人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小国王者。如粟散布四方。总为金轮所统。故能劝者为大王。所劝者为小王。宿行随身。福报如影响也。
△二回向尽成佛道。
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捐资修补塔寺。复回向者何。须知上所行者。皆是事施。报感人天。非涅槃因。如达磨大师初到大梁。武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度僧。有何功德。磨曰。实无功德。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磨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准此深意。必须回事向理。方与般若实智相应。故知修补塔寺。复加回向。咸超三有。尽成五智。以回向所感果报。无可测量。靡有边际。回向为大利。盖谓此也。
△四施老病产妇福二初能所施人。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
无常经。佛告诸苾刍。有三种法。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何者为三。谓老.病.死。若老病死世间无者。如来不出于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故老病产妇。最是悲田植福处。老则根熟气喘。饮食须人。老而无子。目为独夫。西天邠坻首给。东土文王先哀。以其无归也。病则百骸酸痛。一命丝悬。若无奉事。待毙奚辞。故我佛诲来。看病为第一福田。在世之时。自亦巡僧寮看病。以其可怜也。产妇初行分娩。恶露盈身。若不时施饮食。母子相与俱亡。以其极苦也。故此三类。尤仁人所应动心而周给者也。
△二所施因果二初修因。
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
准毗昙论。明时节。合有十二重。第一名刹那。翻为一念。可谓时之最少也。于此具大慈者。约与乐边论。以乐是一切众生所爱重故。然既遇悲田。应生大悲。何言大慈。如大论云。若说慈。则已说悲.喜.舍。又慈是真无量。慈为如王。余如人民。所以者何。先以慈心。欲令众生得乐。见有不得乐者。故生悲心。以慈能具悲。故言大。既言一念。即同体慈也。医药等。民生四事。日用急需。病者非药饵莫疗。身命非饮食不立。卧具衾幞綩綖之类。尤是老病产妇之要物。衣服。该卧具中。如是布施。方使身安心乐故。大论云。若人饥渴。给足饮食。感恩则深。佛说施远行人.远来人.病人.看病人。风寒众难时施。是为时施。病者施药。饥渴与饮食。起少病业因缘。故得两腋下满相。最上味相。好衣服卧具金银珍宝施。故得金色身相.薄皮相。故知如来相业。咸从施得也。
△二获果。
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布施名福。必得三利。故言福利。最不思议者。军前曰最。乃前军第一人。此言不可思议中。第一不思议也。然萨婆多论云。房舍.卧具.饮食.汤药是世间法。非是离世难得之法(文)。今何云最不思议耶。此由正行施时。一念具大慈心。便是成佛根本。则知生欲色天。先报世乐。毕竟成佛。施福方终。故知最不思议。正应毕竟成佛句。百劫为净居天者。大论云。慈心好修善修福。极遍净天。三界中遍净最为乐。故言极遍净。准此。应在色界三净天中。今为净居天主者。何也。以慈心。是清净心施故。此中百劫。据大劫说。二百劫为六欲天主者。准大论说。众生缘慈。是有漏。但缘欲界。故报生六欲天中。言二百劫。据小劫也。问。欲天频遭劫火。何能永享六天之福乎。答。准长阿含。三灾坏世界。而不坏人。次第修禅。上生色界。欲天既成。又还来。展转受乐矣。问。同一慈心行施。何乃感报迥别耶。答。行施之时。慈有胜不胜。心有净不净。故感欲色两界不同。寿命长短有异。如大论三十三云。未离欲布施。生人中富贵。及六欲天中。若离欲心布施。生梵世天。上乃至广果。若离色心布施。生无色天中。离三界布施。为涅槃故。得声闻道。布施时厌恶愦闹.好乐闲静。得辟支佛。布施时。起大悲心。欲度一切。第一甚深毕竟清净智慧。得成佛道。诸佛法不可思议。随众生应度者。作如是说。然千山势止岳边。万派声消海上。正意在毕竟成佛耳。而于行施未成佛间。永不堕三恶道。常在人天受福。于百千岁中。耳尚不闻苦声。况乎身历恶道(正法念经云。若见病困。余命未尽。施其浆饮。或施其财。以续彼命。命终生深水天。如帝释快乐。从天命终。不堕三途。得受人身。从生至生。不遭病苦。无有恼乱)。
△二结向成佛分二初结回施报。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
文分二节。初结上施福。更能下。结前回向。能作等。犹言布施不可不作也。如贤愚经。长者须达。共身子捉绳经精舍。身子欣然含笑。达问何笑。曰。汝始于此经地。六欲天中宫殿已成。即借道眼。悉见六天严净宫殿。复更徙绳。身子惨然忧色。问何忧色。曰。汝见此地中蚁子耶(梵名臂𢍉履也)。曰。已见。身子言。汝于过去毗婆尸佛。亦于此地起立精舍。而此蚁子在此中生。乃至七佛已来。汝皆为佛起立精舍。而此蚁子亦在中生。至今九十一劫。受一种身。不得解脱。生死长远。唯福为要。不可不种。此唯人天之福。犹在生死之里。若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尽回向法界众生。则不问施之多少。毕竟成佛矣。何况句。反显也。谓佛果尚能克就。况释梵轮王人天小果有不成就者哉。妙玄四下云。轮王是人主位。释梵是天主位。皆约报果明位。果义既有优劣。修因必有浅深。五道罪福经云。贤者好布施。天神自扶将。施一得万倍。安乐寿命长。今日大布施。其福不可量。皆当得佛道。度脱于十方。果报不可思议矣。
△二来普劝学。
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当如是者。诫勉劝进之意。谓必当普劝众生。当依上来布施回向而学之也。如坚意经。佛告阿难。广为说布施。种生死粮。譬如种谷。随种而生。未有不种而获果实。种善得福。福自归身。故来地藏。普劝众生应当如是而学之也。较王臣施福竟。
△二男女施福三初标佛法中福利。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何故于佛法中种少福多。大论云。虽有种种福田。佛为第一福田。以无量佛法具足。是故独说植于佛田。佛田能获无量果报。余者虽言无量。而有差降。长阿含。佛告究罗檀头婆罗门。天及世间人。唯佛为最上。欲求大福者。当供养三佛。盖由众生于无始世界中。不知于三宝布施。故皆尽灭。是三宝有无量法。是故施亦不尽。必得涅槃也。故大经云。若于佛法僧。供养一香灯。乃至献一华。生不动国。此即净土常严。不为三灾所动。妙乐云。人天之善。并可开为缘因。今经欲收无始微善。咸趣菩提。若已发心。随有毫善。莫非缘因。今地藏本愿。正开未来毫善得福也。不可喻者。诸佛成就无尽功德。故于中植福。福亦无尽。大论云。佛田清净。拔爱等诸烦恼秽草。净戒为平地。大慈悲为良美。除诸恶邪碱土。三十七品为沟塍。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为垣墙。能出生三乘涅槃果报。植种于此。无上无比田者。其福无尽(文)。故所受福利。不可譬喻也。
△二较佛法中福利三初施供圣像福二施供大乘福三施修经典福今初又二初直明施福。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
初标能施人。次明所施田。布施供养修殊胜之因。常在人天受微妙之果。以佛.菩萨等。教人出苦。是众生敬田。轮王虽生死未出。其以十善化世。兼有水土。乃黎氓恩田。故有布施供养。均得无量之福。大论云。财为恶心因缘。常应自舍。何况施得大福。而不布施。悭为凶衰相。为之生忧畏。洗之以施水。则为生福利。故得福无量也。常在人天等。正得福处。何故经文前后。必说人天受乐。准大论。以人中结使薄。厌心易生。天中智慧利。故二处易得道。余道不尔。复次。言天。则摄一切天。言人。则摄一切地上生者。何以故。天上则天大。地上则人大。是故前后举人.天也。一往则在人中天中受乐。究竟指菩提涅槃。觉法寂灭之乐。故光明疏。以人表三十贤位。天表十地圣位。受第一义天之乐。大论云。人修布施者。名闻满十方。智者所爱敬。入众无所畏。命终生天上。久必得涅槃。是也。
△二回向叵喻。
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大论云。佛说二种施中。法施为第一。以财施果报有量。法施果报无量。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亦出三界报。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弘大慈悲心。度众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市易法。复次。菩萨知诸法实相。如涅槃不尽。福德入诸法实相故。而亦不尽。故福利不可为喻也。
△二施供大乘福二初直明施福。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
遇者。遘也。庆幸之语。以佛法难闻难遇。今此一旦遇之。如饥者之遇王膳。鼓腹而歌。旱苗之遇甘雨。勃然而兴。其乐为何如哉。大乘者。即方等诸经。准起信论有三。一.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既为出世大人所乘。名大乘也。听闻等者。涅槃经云。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以开法眼故。世有三人。一.无目。譬凡夫人。常不闻法。二.一目。譬声闻。虽暂听法。其心不住。三.二目。譬菩萨。专心听法。如闻而行。以听法故。得知世间。如是三人。今既闻是章句。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法眼。即使一偈一句。亦复增进菩提。故须发殷勤尊重之心。赞叹人法而恭敬之。布施人法而供养之。故善恭敬经。佛告阿难。若有从他闻一四句偈。或书之竹帛。所有名字。于若干劫。取彼和尚阿阇黎等。荷担肩上。或背负顶戴。常将一切音乐之具。供养是师。尚不能具报师恩。若于和尚所起不敬心。恒说于过。我说愚痴。极受多苦。于当来世。必堕恶道。是故我教汝等。常行恭敬尊重之心。爱重三宝甚深之法。必获无量无边之大果矣。
△二回向叵喻。
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付法藏经云。一切众生。欲出三界生死大海。必假法船方得度脱。法是众生真善知识。作大利益济诸苦恼。所以然者。一切众生。志性无定。随所染习。近善则善。近恶则恶。若近恶友。便造恶业。流转生死。无有边际。若近善友。起诸敬心。听受妙法。必能令离三涂苦恼。由此功德。受最胜乐。如昔婆罗门诣华氏城。炫卖髑髅。诸优婆塞。即以铜箸穿耳。彻过者多价。半彻者少价。不通者不与直。婆罗门问故。答曰。彻者。此人生时听法。智慧高胜。相与多价。半者。虽听经法。未善分别。故与少直。全不通者。都不听法。故不与价。持此全彻髑髅。起塔供养。尚得生天。况能至心听受经法。供养恭敬持经人者。此之福报。实难穷尽。未来必当成无上道。故佛说坚意经。佛告阿难。其有好心善意之人。闻佛明法。一心而听。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时可。不能一时。半时可。不能半时。须臾可。其福不可量不可訾也(文)。是故智者。欲得无上安隐快乐。应当至心勤听经法。今既自听大乘经典。复更赞叹恭敬供养大乘人.法。总回向法界。其所得福。当与十方虚空同量。故不可譬喻也。
△三施修经典福二初自他修福。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
大乘经典。即黄卷赤轴宝箧琅函。若新装潢者。则当布施于人供养。令其瞻礼赞叹恭敬合掌。即名法施也。若遇毁损破坏者。即当修治补完。经营料理。昔贤云。或开闭箱箧。虫蠹朽烂。或挽脱漏讹。纸墨破裂。自不修理。不肯流传。未免得罪法宝。有违佛制。若不能修治。不可烧化。如五百问云。戒律不用。流落。可烧不。答。不得。不知有罪烧。舍堕。若知烧有罪。故烧。犯决断。与方便破僧同。亦如烧父母。故目得迦云。诸余叶纸。佛经磨灭。应拭故者。更可书新。明文昭晰。勿蹈重愆。此明自发心修理。下乃劝人同发。若如是为之。即菩萨人矣。
△二自他获报。
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受劝者。为小王以附化。能劝者。作轮王而统御。四自侵经云。能施与者。今世后世长得安隐。为生死粮。世世豪富。皆蒙得安。有布施者。边人助喜。得福无量。况其施主手自斟酌。后世所生。福随身报。若影随形。响之应声矣。檀越者。内传云。梵云陀那钵底。译为施主。陀那是施。钵底是主。而云檀越者。本非正译。略去那字。取上陀音。转名为檀。更加越字。意道由行檀舍。自可越度贫穷。妙释虽然。终乖正本。准大论。檀有多名。世间檀(凡夫人施。圣人作有漏心施是)。出世间檀(圣人虽有漏心施。以结使断故为出世)。圣人所称誉檀(出世净檀)。圣人所不称誉檀(即世间檀)。佛菩萨檀(知诸法实相故施)。声闻檀(功德不具足。但得少许分)。其间有净不净(云云)。还以善法教化小国王者。金轮化世。必以同行十善为本。例昔有五王。往来友善。其最大者。字普安王。习菩萨行。余四小王。常习邪行。大王欲度。呼来上殿。七日娱乐。四王告别。大王怜愍。语小王言。各说所乐悦乐之情。一王愿春月树木荣华游戏原野为乐。一王愿常作国王。出入行来为乐。一王愿妇儿端正。极情快意为乐。一王愿父母眷属。常共美食素琴为乐。大王言。此非久乐。四王言。王乐云何。大王言。我乐不生不死。不苦不乐。不饥不渴。不寒不热。存亡自在。此是我乐。四王言。此乐何处。大王言。吾师号佛。近在祗桓。诸王欢喜。同诣佛所。作礼退坐。大王跪白。我等今得为人。闇钝无知。深着世乐。不知罪福。愿为我等说其苦谛。佛为广说八苦。四王闻已。心开意悟。即得须陀洹道。白普安王言。大王真是大权菩萨。化导我等。令得道迹。大王之恩。我本观诸宫殿。心情爱着。不能远离。今睹宫殿。如视秽厕。无可乐者。即舍位付弟。各出家为道。此轮王教化小王之例。详如长阿含。金轮王统化四洲以十善也。
△三结向法界功德二初指修善事。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此皆结上之文。然每言佛法中者。盖奉事余道。不出生死。徒自勤苦。非涅槃因故。福田经。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中。佛法最真。九十六种僧中。佛僧最政。所以者何。由如来从阿僧祇劫。发愿诚谛。殒命积德。誓为众生。六度四等。众善普备。得慧成满。三界天尊。无能及者。其有众生。发一敬心向如来者。胜获大千世界珍宝施矣。是为最尊无上之道。故教善男女等。必须于佛法中种善根也。准大论。有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一切诸善法。皆从三善根生增长。今言善根因缘。供养之具。所谓华香灯明。及法供养。持戒诵经等。以善心供养。故名为善根。布施非即是福。但能破悭贪。开善法门。善根名为福。故不间毛尘沙渧。并取乎心。心大则大。心小则小。若心冥法界。即福等虚空。如大论。佛与阿难从舍婆提城乞食。时婆罗门王立制。若与佛食与语。当罚金钱五百文。佛与阿难空钵而出。见一老婢。持破瓦器盛臭潘淀(上音番。淅米汁。下音殿。浅水也。犹言米汁不多耳)。出门弃之。见佛空钵。心念欲施。佛知申钵从乞。婢即净心施佛。佛语阿难。此婢因施。十五劫中。天上人间。受福快乐。不堕恶道。后得男身。出家成辟支佛。当时。佛边一婆罗门。即言。汝是净饭王之太子。何故为食而作妄语。佛即出舌。覆面上至发际。而语之言。汝颇见如此舌人。作妄语不。彼即生信心。言。我不解小施报多。佛言。汝颇曾见希有事不。答言。我曾见尼拘陀树。荫覆五百乘车。佛问树种大小。曰。大如芥子三分之一。佛言。谁信汝。彼言实尔。佛言。我见此女。净心施佛。得大果报。亦如此树。因少报多。时婆罗门心开意解。向佛忏悔。佛为说法。得须陀洹果。即大唱声言。一切众人。甘露门开。如何不出。诸人闻已。皆送五百金钱与王。请佛供养。王与群臣。亦归依佛。佛为说法。悉获道果。故经云。可以为施。不限多少。是也。
△二示回向法二初向理千生受乐。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初句。通指已上所修善事。虽有上中下别。既回向法界。亦何间于大小。是以百千生中。修因不替。施福常存。资法身而五果皆常。益慧命而四德咸显。上妙法乐。受用靡穷。如杂藏经。目连见一天女。坐一莲华上。纵广百由旬。此华独妙。殊于余者。所欲资生之具。宫殿饮食。随念欲得。尽从华出。进止随身。目连问言。作何善行。受报如此。答言。迦叶佛灭度后。遗零舍利。诸弟子辈。建七宝塔。高广四十里。时我作女人。出见塔佛像。信敬情发。念佛功德。脱头上华。奉献于像。以是因缘故。受报独妙如此。是则华因小善。得报如斯。其修塔寺。回向法界。自应百千生受上妙乐矣。
△二向已三生受福。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初二句。翻其不能回向之心。使福果局限有尽。眷属者。天性相爱。更相臣顺也。才言自家。便不能念及它人。胞与之义乖矣。自家眷属者。五苦章句经云。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一怨家(父子互相杀害)。二债主(父母财。子散用)。三偿债(子财供给父母)。四本愿(先世发愿善心欢喜)。五真友(先世以道。共相承事)。今凡夫之人。罔识来源。不计无常。而反贪爱。言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亲族。疾病忽至。困劣着床。晓语亲族。分取吾痛。皆言不能。疾者乃觉。五种亲戚。谓当益己。当助汝等勤劳治生。随时给足。使身随贪。自缚自侵。忧念九族。妨废善行。坏乱善心。老病死来。善恶苦乐。独自当之。无有代者。未得道者。皆有此念。不能施与守道为德。呜呼。今世人至死之际。犹复弥留而不察者。如来深为怜愍。故特点逗此言。令人回施。故言若为眷属自身。秪得三生受人天福果。福尽还堕。故永嘉云。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若尽还堕地。招得来生不如意。经说。住相布施。名第三生怨。正此谓也。舍一得万报者。如旧杂譬喻经云。昔舍卫城外。有妇人清信。佛自至门乞食。妇以饭着佛钵中。却行作礼。佛言。种一生十。种十生百。种百生千。种千生万。种万生亿。得见谛道。其夫不信。默于后听佛咒愿。夫曰。言何过甚。施一钵饭。乃得尔福。复见谛道。佛言。汝见尼拘陀树。高几许耶。答。高四五里。岁下数万斛。问。其核大小。答如芥子。佛言。汝语过甚。何有种一芥子。乃高四五里。下数十万子。答。实如是。佛言。地是无知。其报力尚尔。何况人是有情欢喜。以一钵饭上佛其福甚大。夫妇心开意解。即得须陀洹道。此出如来金口。宁不信耶。然以未回法界得果。秪三生与万报耳。
较竟。
△二结示。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此结示因果。总叹不尽。以完地藏较量业道施福之问。故总指王臣男女等所修之因。所得之果。故云。其事如是。无奈世人信者。施不尽力。不信者。全不能行。今举事证之。譬喻经说。昔有二比丘。俱得须陀洹果。一人常行教化乞丐。以用作福。一人但直坐禅自守。不乐作福。语乞者言。何不坐禅。空自勤苦。修福者言。佛常说比丘当行布施。后俱命终。生长者家。作福者为长者子。奴婢承给。衣食自然。快乐无极。坐禅者。生为婢子。在地独坐。饥渴啼哭。俱知宿命。时长者子语婢子言。我本语汝。当布施。不肯用语。是汝自过。何为啼哭。后时俱求出家。皆得阿罗汉。长者子常直端坐。人皆竞送衣食来与。其婢子者。在外乞求。人无与者。常受饥渴。以是因缘。行道之人。不但持戒禅诵。亦当布施作福。大爱道经云。今世灭罪。后世得申。有财不施。世世受贫。故入道必以智慧为本。智慧必以福德为基。譬之鸟备二翼。鲦举万寻。车足两轮。一驰千里。缘了之资成正因。事度之助开佛性。不可不信也。正说竟。
△大章第三流通二初别流通二总流通初分三初地神护法流通二见闻利益流通三嘱累人天流通流名下注通名不壅欲使正法之水从今以注当圣教筌罤不壅于来世以如来说法秪益现机必假结集流传令群生取为修行方轨如耳提面命证果无遗以见我佛慈隆即世悲臻后劫故须流通也今先护法流通初品题。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二品文二初坚牢叹德二教主述成叹德中二初通明昔遇。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
尔时者。说四章方竟时也。梵名涅哩锄。此翻坚牢。有二义。一约事。取力能承载发生。资益地味。养育万民。安立群品。二约法。以智度法门。常无改变。常也。能荷山川。乐也。能生万物。净也。地力自在。我也。具此四德。称神(禹贡言底绩者皆地耳。覃怀底绩是也)。以具事.法二义。故名坚牢地神。问。地神男耶。女耶。答。女神也。准长阿含二十。佛告比丘。有四大天神。一地神。二水神。三风神。四火神。昔者地神恶见。言地中无水火风。佛言。地中有水火风。但地大多故。地大得名。次第说法。地神欢喜。佛为说四谛。地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白言。我今归依佛法僧。尽形寿不杀。乃至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水火风神亦然。故知是女神也。释题中以坤母配夫主干父。非臆说欤。白佛者。意道弘经必藉地。转法须赖食。地固由我主之。食亦由我生之。若吾不护持。其何以流通哉。故于天宫大会之前。无量地神之内。毅然任护法之重担。故越班而陈白也。先标我从昔来。显已发心。匪朝伊夕。瞻视顶礼等。显所值圣流之多。皆非聊尔之人。大不可思议。神智之褒美。通慧乃度生器具。即三密妙轮。如散脂大将云。我现见不可思议智境。光疏云。若境可以智知。可以口说者。境则非密。不可智知。不可识识。不可名。不可说。是名不可思议密境。今诸菩萨皆以三密广度众生。故皆是大不可思议之通慧也。
△二别赞今闻二初赞地藏德三初叹誓愿深重。
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
总标地藏誓愿。偏与阎浮有缘。皆在下文。
△二举大士例显。
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
文殊.普贤.弥勒如前。观音如后。准十轮经。除文殊.普贤.观音等诸大菩萨。余皆不及地藏。今地神并谓文殊等悉逊一筹。非谓功德有优劣。正以誓愿有毕竟不毕竟耳。亦化等。如大论云。遍吉菩萨一一毛孔。常出诸佛世界。及诸佛菩萨。遍满十方。以化众生。文殊分身变化。入五道中。或作声闻.缘觉。或作佛身。如首楞严三昧经中说。文殊过去作龙种尊佛。七十二亿。作辟支迦佛(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佛告䟦陀罗曰。此文殊师利。有大慈悲。生于此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生时宅化莲华。从母右胁出。身紫金色。堕地能语。宝盖随覆。于佛所出家。住首楞严定。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岁。当至雪山。为五百仙人宣扬十二部经。化令住不退已。至本生空野泽。尼拘楼陀树下。入首楞严三昧。毛孔出金色光。遍照十方世界。度有缘者。身如紫金山。正长丈六。圆光严显。面各一寻。圆光内五百化佛。一一化佛。有五化菩萨。以为侍者。是文殊师利。有无量神通变现。不可具说。又五台辩聪入京。有老僧附书。使于城北寻勃荷投之。既至广慈河侧。闻小儿呼勃荷。以书投之。急食。忽人立而化。始知老僧为文殊。勃荷乃普贤也。此屠者赵氏。所畜十五年矣。唯食勃荷。故名。寒山.拾得其类也)。观音。如普门品三十二应。及诸传记。所载尤多。弥勒。如傅大士.布袋僧之类。此据近者言耳(慧上菩萨经云。昔拘楼秦佛时。有比丘名无垢。闲居山窟。近有五神仙。有一女人。遇雨入窟。雨晴出去。五仙见之。各言比丘奸秽。无垢闻之。即踊身虚空。五仙投地伏罪。即是慈氏)。以诸大士应现无方。故总云。亦化百千身形等。然其愿念。皆有尽时。非不毕竟也者。
△三显教化难量。
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
如前。
△二护供养人二初塑像供赞得利益二读经供像销横事初分三初修因。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
真智靡方。不局东西南北。法身无像。岂假铜铁金银。然地乃供像之所。像为起敬之门。被俗之仪。不坏假名谈实相。阐性之法。必由假相悟真容。故依处而作相也。然言于所住处。亦地神据迹之言。若论其本。何所论处。四智无以辩其端。五眼罔能窥其奥。如十轮经。好疑问菩萨白佛言。此善男子。从何而来。所居佛国。去此远近。佛言。如是大士。随所止住诸佛国土。随所安住诸三摩地(云云)。据此。岂局一方一处耶。今言南方作室者。按起世经。当阎浮洲南二铁围山外。有阎摩王宫殿住处。地藏偏现身地狱。作幽冥教主。故就垂形之处。作室于南。即大集会中。从南方世界。现香雨华云而来之意。盖以午为中道。离为南方。为正.为日.为明丽。离中虚故明。像诸法空。则智日当阳。遍照天下。故据迹处作室供像。正令人人出坎陷之幽途。升离明之阳地。以阴主死而阳主生也。清洁地者。准密部诸仪作坛法。必须穿去秽土。取下净土。于空闲幽林。或河边净地。作之方称如法。故今亦云。于清洁地。龛(枯含切)龙窟也。从合。取蛰而坯户之意。静之极也。夫龙为纯阳之精。天道之变化备矣。阳首潜龙乃以不见成德。何哉。正见天道浑浑。无声无臭。龙潜弗潜。混沌穿漏。庶以见现而不现。隐而不隐。会阴阳而一致。泯修性以同源。斯即谛观不别。绝学之法门也。余如文。
△二得益二初标示十利。
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
此显人尊处胜。盖既闻地藏菩萨不思议誓愿威神。即能信解。而复作室塑像供养礼赞。初则一念信解。次则兼行六度。既是尊重弟子住处。随所住地。并名吉祥。故每萃休徴。有十种利益也。
△二徴列十名。
何等为十。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
初句徴。一者下。列次第相生。则有十利。首相土地。以立其居。次明家宅。以安其身。乃至鬼神护助。以终遇圣因。丰壤者。丰。盛大也。丰则祭当备物。故取豆大而满为丰。从[甡/(廾-一)](孚容切。生意满盈也)盛而又盛也。按禹贡。厥土惟白壤。注云。无块柔土曰壤。白以见其色之纯。壤以见其性之美。周官大司徒。辩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然辩土宜有二。以色。以性。大概五色好土。皆种艺丰壤。如云。厥土黑坟。厥土赤坟等。故周礼地官注壤赤土。以万物自生则言土。以人所耕艺则曰壤。壤。和绥也。逸雅训瀼。取肥濡之意。世记经云。阎浮提所有国。名曰沃壤丰乐。多出珍宝。林水清净是也(准长阿含阎浮提地南狭北广。纵广七千由旬。人面像此地形)。既得丰壤之土地。则家宅可永安矣。家从宀从乑(众字)。则父子兄弟夫妇同室而和乐矣。宅从宀从乇(托字)。则择吉托处。休徴着而灾眚殄矣。生者既安。福资祖祢(音你)。亦蒙善业。并得生天。先亡尚尔。况作室严像乎。例如金光明云。若有众生。为供养经典故。庄严屋宅。乃至张悬一幡一盖。及以一衣。欲界六天已有自然七宝宫殿。是人命终。即得生彼。各各自然有七天女。共相娱乐。日夜常受不可思议微妙快乐。今亦云然。不惟先亡生天。亦使现在益寿。光明云。阎浮提内药草树木根茎枝叶华果滋茂。美色香味。皆悉具足。众生食已。增长寿.色.力.辩.安。六情诸根。具足通利。是也。既有寿已。而诸事不谐。曷足贵乎。今凡所祈求。莫不遂意。从志曰遂。亦称也。所谓随意所用。受于快乐。种种饮食衣服卧具.宫殿屋宅.树木林苑.河池井泉。悉皆具足。无不遂意是也。遂意在内。灾祥在外。若所谓水火者。民生不可一日阙者也。盖水流湿。润乎万物。故居北方坎位。火就燥。熯乎万物。故居南方离位。水火既济。则万物生成。傥火水不时。则万物焦烂。何况商羊现舞。回禄潜临。则灾祸非浅矣(按白泽图。火之精。名必方。状如鸟。一足。以其名呼之。则去。水之精。名罔象。状如小儿。赤目黑色。大耳长爪。以索缚之。则可得烹之。吉)。内外虽获安宁。又须辟除虚耗。耗。说文云。稻属。吕氏春秋云。饭之美者。玄山之木。南海之耗。是也。若荀子云。多而乱曰耗。则是减损虚耗。董仲舒策云。察天下之息耗。是也(注。息。生也。耗。虚也。俗谓正月十六日为耗磨日。官司不开仓库)。光明云。若此国土。有诸衰耗。种种艰难。以我等力故。令如是种种百千衰耗之事。悉皆灭尽。是也。昼既诸缘顺适。夜须眠梦安祥。今百凡恶梦。如木之根皮。杜塞而不申。如麻之头绪。断绝而不续也。日居月诸。坐享贞吉。昼出夜入。尤望安宁。今修福善。出入神护。光明云。我等四王二十八部诸鬼神等。及无量百千鬼神。以净天眼。过于人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是也。已上九种。皆世间利益。第十圣因。乃出世利益。圣。正也。乃出世正圣之修因也。如闻法悟道.修斋.布施.塑像.修塔.补治经像之类。涅槃经云。善知识者。令人渐远恶法。增长善法。本未有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则得增广。如是圣因。恒多值遇。若不因修供大士。曷克臻此十利乎。
△三结成。
世尊。未来世中。及现在众生。若能于所住处方面。作如是供养。得如是利益。
通结修因得益二文。十轮经云。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所。于百劫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地藏菩萨。令诸有情所愿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如是大士。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是故汝等应当供养。偈曰。假使百劫中。赞说其功德。犹尚不能尽。故皆当供养。所以供养者。得如是之利益故也。
△二读经供像销横事。
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销灭。
初明经像住处。次明力护灭恶。此见地神护法之心。与光明会上发愿护经同。彼云。若随是经典所流布处。我当在中。常作宿卫。是也。水火销灭。即上六七八三事。大横。如药师经。九横死。小横。如九横经。一切恶事。如光明所谓。以是经故。恶梦蛊道.五星诸宿.变异灾祸.一切恶事。消灭无余。无量鬼神及诸大士。昼夜精勤。拥护四方。令无灾祸。永离诸苦。应心适意。随其所乐。岂非恶事销而善事萃。灾横灭而祯祥集者乎。世有不信之人。谓是诱进之语。岂不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不闻。出言善。千里之外应之。出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言行乃君子之枢机。动天地。感鬼神。得不敬且慎乎。
△二教主述成二初赞德又二初直赞神力。
佛告坚牢地神。汝大神力。诸神少及。
大神力。即指下文。诸神。即是同类。如善财参安住地神时。百万地神。各放光明。谓此等地神佥不及尔之神力也。
△二转释主物。
何以故。阎浮土地。悉蒙汝护。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苇谷米宝贝。从地而有。皆因汝力。
初二句总释。乃至下。别释。光明会上。地神自言。而此大地。深十六万八千由旬。从金刚际。至海地上。悉得众味增长具足。丰壤肥浓。过于今日。草木等。然世界初成之后。草木稻麻等种子。从何而有。准长阿含。有大乱风。从不败世间吹种子来生此国。一根子。二茎子。三节子。四疐(音帝与蒂同。枣李曰疐之)。中子。五子子。是为五子。固因地神威力。亦由众生业感。准业报差别经云。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外恶报。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云云)。若修十善业。与上相违。此因众生恶业炽盛。以致地神不护。减损万物。若多修德。增其威力。万物加美。故地神云。是金光明。若广说时。我及眷属。所得功德。倍过于常。增长身力。心进勇锐。世尊。我服甘露无上法味已。阎浮提地丰壤倍常。如此大地。众生所依。悉能增长一切所须之物。令诸众生。随意所用。受于快乐。今故赞云。阎浮土地。乃至宝贝。凡是地所有者。皆因汝力而致之也(贝。海介也。其物甚琐。其质天然有文。背穹而浑。天之阳也。腹平而开。地之阴也。象其腹行。古之民也朴。货贝而宝龟。故制字从贝为母。一听民便。后世始铸泉。泉行而贝废。权归于君矣。然于利民用。德又下衰。造楮以厉民。终莫之能行也)。
△二述事二初述成称扬利益事。
又常称扬地藏菩萨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于常分地神。
称扬赞叹。乃普贤十愿中第二门。盖一念称扬。万德自具。故诸佛子凡来法会。初见久闻。宣流梵呗。今地神不惟能主阎浮提物。复更赞扬地藏利益之事。则为护法地神。其福业慧业。自然深广。功德神通。亦叵思议。较余地神超过万倍。何也。良由大士威德神通。不可思议。譬之诸天甘露。不问贵贱长幼。若有尝者。无不长生而不死也者。
△二述成读供拥护事二初男女供像读经。
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经。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
初明人法。但依下。令专修。即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梵语腻地。此云依。依。凭也。凭此经功。出离苦海也。涅槃明四依。此即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之指。古语云。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故知众典不及此经。以人有思议.不思议。经有开显.未开显。今专读不思议.开显之经。罪顿消而功速成。何事多求。杂乱心志。此即南岳有相安乐行也。言修行者。谓如说而行。若闻而不行。如说食数宝。何济饥贫。谚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是真实训世语耳。
△二拥护除灾证果二初地神拥护除灾。
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辄闻于耳。何况令受。
来地神拥护者。以此善信。若佛现在。足称四信。今于灭后。可当五品。以读经是第二品。供养乃第四兼行六度品。始由一念信解。以至深信观成。当知五品观行为如佛。故令拥护也。本神力者。约事。指主地为本。约法。指四德为本。由此本故。神力倍余拥护者。如光明坚牢白佛言。说法比丘。坐法座时。我常昼夜卫护不离。隐蔽其形。在法座下。顶戴其足。一切灾害等。所谓我等诸王。及诸鬼神既舍离已。其国当有种种灾异。彗星现怪。流星崩落。五星失度。两日并现。日月薄蚀。恶虹数现。大地震动。暴风恶雨。此灾既起。侵害人民。故云灾害。又云。谷米涌贵。饥馑冻饿。怨贼侵掠。人民多苦。其地无有可爱乐处。此不如意事也。今既供像读经。唯依本愿修行。此等灾害不如意事。尚不辄闻于耳。况眼见身受耶。
△二诸天拥护证乐二初示拥护人。
非但汝独护是人故。亦有释梵眷属.诸天眷属。拥护是人。
初句谓不但汝地神独护。若果如上修为。亦有梵释诸天眷属皆来拥护矣。如四天王白佛言。是人若得闻是经典。能得未来现在种种无量功德。我当隐蔽。不现其身。为听法故。当至所止讲法之处。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大辩天神.功德尊天.散脂鬼神。大将军等。二十八部鬼神大将。摩醯首罗。摩尼䟦陀鬼神大将。鬼子母。及五百鬼子。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鬼神诸天。如是等众。为听法故。悉自隐蔽。不现其身。至是人所止讲法之处。金光明.方等圆经。天龙神鬼。拥护若斯。况今开显最上之典。其梵释天等拥护之力。奚俟更言哉。
△二释拥护意。
何故得如是圣贤拥护。皆由瞻礼地藏形像。及转读是本愿经故。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槃乐。以是之故。得大拥护。
初句徴。圣谓真正。贤名善直。又主者名圣。眷属名贤。以正直者为天为神耳。皆由下。释。释中三意。初二句。正释意。自然二句。示获益。言苦海者。准长阿含。四大海水咸苦。有三因缘。一.有自然云。遍满虚空。至光音天。周遍降雨。洗濯天宫。涤荡天下。从梵迦夷天宫。乃至八万天下诸山。须弥山王。皆洗濯涤荡。其中秽恶咸苦。诸不净汁。下流入海。合为一味。二.昔有大仙人。禁咒海水。长使咸苦。人不得饮。三.杂众生居。其身长大。或百由旬。至七百由旬。呼噏吐纳。大小便中。故海水咸苦。今指业海。苦有万端。既由礼读。出离无难。言自然。则不加勉强。说毕竟。则到底不虚。是故行者应当至心。若至心者。所求必获。出苦证乐。此正教主天宫付嘱之心。亦地藏幽途化人之念。切在专行。因果不爽如毛发者也。以是二句。结护意如文。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科注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