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孔子思想与现实世界问题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前几天,有一位美国朋友来学校,他问起:孔子思想如何引用到世界现实问题上来?

我想这问题,是极有意义的。或许有人会想:孔子远在两千五百年以前,他的思想,对现代世界,可能是无所用之了。但我们也得想:这世界,跨进了二十世纪,学术思想日新月异,门类愈添愈多,科别愈分愈细。任何一专家,几乎无不针对著人类现实问题求解答,求应用。然而此五十年来,人类问题,却愈变愈复杂,愈来愈纠纷。因有太多问题积压著,解决不了,才引起大战争。战争仍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接踵来第二次。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问题,益更严重了。到如今,几乎有时时爆发第三次大战可能之威胁,使人心惶惶,若不可以终日。这又为何呢?

本来,世界是整个的,人类是全体的。各项学术思想,分析太细,钻研太狭,针对著甲,可能损碍了乙。注意在目下,可能抵触到将来。人类当前最需要的,还该有一个更综合、更普遍、更恒久的指导原则,来作解决一切问题的共同基准。若没有了这个更高原则与共同基准,人类社会,将终不免于治丝益棼,欲解还结的。

说到这里,令人会想起“哲学”来。是否该由哲学家来担此责任呢?所不幸的,我们通读人类的哲学史,似乎所谓哲学家们的兴趣,是在提出问题上,而并不在解决问题上。因此在人类现实问题之外,乃别有所谓哲学问题;这已够哲学家们麻烦的了。

于是又令人想起“宗教”。是否宗教家宜肩此职务呢?所不幸的,人类可以在同一“信仰”之下,而信仰了两个不同的上帝。又可在同一“上帝”之下,而展衍出两个不同的信仰。而一部人类史,因于宗教问题而引起难解难分,甚至于大流血大屠杀的惨剧的,已是屡见不一见。若我们认为宗教信仰可以为指导人生的最高原则,则势必在现有的各项宗教中间先引起一番剧烈的大斗争。

其次,要说到“科学”。科学已为人生出种种作用,但科学并不能指导人生来解决问题。这一层,似乎可以不烦深论。

现在让我们说到孔子。孔子既不是一位科学专家,又不是一位专门的哲学家。因孔子思想,既无一套完整的形而上学,又没有一套严密的思想方法,如逻辑与辨证法之类,又没有一套鲜明的认识论。若要硬派孔子为一位哲学家,实在有些拟于不伦。他又并不是一个大教主,他的思想学说,并不建立在叫人信仰上。

然则孔子思想究竟重点何在?其价值又何在?窃谓孔子思想之重点与价值,正在要替人类提出一个解决种种问题之共同原则。此原则繄何?用现在话说来,只“道德”二字便是。

何谓“道德”?这也不需像一般哲学家的特有概念般,先要把来作一明确的界说。孔子所讲的“道德”,只是人们同有之一种“心情”,同能之一种“行为”;所谓“直指人心,当下即是”,只求如此这般,在人生实践中一经指点便够了的。

现在且举几个实例来说。即如“忠恕”,便是一种道德。只要以忠恕待人,受者决不会拒绝或不欢迎。在施者的心情上,也决不会感到不愉快或不满足。又如“爱敬”,这也是一种道德。只要以爱敬对人,受者也决不会拒绝或不欢迎。施者的心情上,也决不会感到不愉快或不满足。

一个人人“忠恕”与相互“爱敬”的社会,种种问题,总可有办法解决。不忠,不恕,无爱,无敬,那样的社会,无法解决的问题,自会不断地产生。

科学专家知识,是超道德的。在道德基础上,一切科学,各门专家知识,全有用。在无道德与不道德的基础上,一切科学,各门专家知识,不仅会变成没有用,而且还会有害。如科学家发明了原子能,岂不可在和平的场合使用,但也可在大量杀人的战争场合使用吗?

宗教固然也应以道德为主体,但一进入宗教信仰,便先要上帝呀!天国呀!灵魂呀!创世呀!尽从那些远处去兜圈子。而宗教信仰上的种种争论,则正在那远处。远处争论不休,近处却搁在一旁了。

哲学家除却极少数,如主张“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等理论的外,也并不在主张反道德和不道德。但一进入哲学思辨,又是逻辑呀!认识论呀!形上学呀!牵而益远。道德问题则成为曲终奏雅,强弩之末了。

只有孔子思想,是单刀直入,直凑单微的。他主要只在人类道德上建基,然后再扩而充之,由修身而齐家,而治国,而平天下,以达于全人类。再引而申之,由“明心见性”而“万物一体”,而“天人合一”,以达于全宇宙。

在一切科学各门专家乃及宗教信仰以至哲学思辨中,若要在人类社会发生好影响,生起好作用,全少不了道德一味。而道德又是人人可知,人人能行的。不像一切科学与各门专家,便叫人有知有不知,有能有不能。又不像宗教信仰与哲学思辨,彼此有异同,相互有派别。而人类道德则应该推之四海,树之百世,无彼此异同可争的。

孔子言道德,扼要言之,可说有三本原:

一、本之于人类之心性。这并不是说人类心性全是合乎道德的,只说一切道德亦皆出于人类之心性。

二、本之于社会。道德只是人生实践,由社会观察而悟,由心性修养而得。人事相交,只要合乎道德的,便和而顺。只要不合道德的,便不和又不顺。察乎外,反乎心,便知人生道德是什么了。

三、本之于历史经验。一部人类史,有了道德,便会有进步,种种问题也可寻求解决的办法。没有道德,便会无进步,种种问题,便会愈出愈多而永难解决了。

因此,孔子思想,是最为近人而务实的。

孔子之学,向后展衍,有两条路:一条是简易的,直捷的,三言两语,可以当下指点,可以终身奉行。这一条路,发展于象山与阳明。另一条路,是细密的,繁复的,千门万户,阶级层次井然,要学者循序渐进。这一条路,发展于二程与朱子。前一条路,可以普遍大众化;后一条路,可以特殊学术化。但其从三大本原而归于道德中心,则是并无二致的。

根据上述,孔子思想应该仍可以引用到世界现实问题上来,自是无疑义的。至于如何具体而实际地把来应用,则正有待于我们之努力了。

(一九五八年九月在香港 新亚书院为纪念孔诞作,原载《新亚生活》一卷九期。香港《人生杂志》一九一期转载。)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