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诸积

论曰:若腹中成形作块,按之不移,推之不动,动辄微喘,令人寒热,腹中时痛,渐渐羸瘦,久不治之,多变成水虚劳,亦由忧思惊恐寒热得之。阴阳痞滞,气结成形,其脉结涩谓之积气,万安丸主之。

万安丸大戟(炒) 甘遂(炒) 牵牛(炒) 五灵脂(各半两) 芫花(炒,一分) 胆矾(一钱,研)

细墨(烧,一蝥(二十个,去头去翅)

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生姜橘皮汤下一粒,日二服,病去六七分即住服。

史氏《指南方》有续随子、郁李仁、信砒各一分,无延胡索、巴豆。袁当时《大方》有砒一分,无斑蝥、芫青、巴豆。

若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已,令人发痰疟,寒热,咳,或间日也。始由肺病传肝者,当传脾,脾乘王而不受邪,其气留于肝,故结而为积,其脉涩结,麝香丸主之。

麝香丸蓬莪术(炮,一两) 桂心 当归 人参(各半两) 细辛(去苗) 川乌头(炮,去皮脐,各一分) 巴豆(一分,去皮,出油)

上研细末,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食后饮下三粒。史氏《指南方》无蓬莪术,有芍药一两。

若心下如盘,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荣肌肤。始由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乘王而不受邪,气留于脾,其脉缓涩时结,谓之痞气,三棱煎主之。孙氏《仁存方》云:兼治食症、酒症、血蛊、气块、血瘕,时发刺痛,妇人血分,男子脾气横泄。

三棱煎京三棱锉 蓬莪术(各四两,锉) 芫花(一两)

上用米醋三升,煮令醋尽,独炒芫花令干,余二味切片子,焙干,同为末,白面糊为丸如豌豆大。橘皮汤下三粒,以知为度。

若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发痛,如 肝状,发作欲死,由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乘王而不受邪,气留于肾,结而为积,其脉沉结,谓之贲 ,贲 汤主之。

贲 汤甘草(炙) 川芎 半夏(汤洗七遍) 芍药 黄芩(各二两) 葛根 甘李根皮(各五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史氏《指南方》加当归一两。孙氏《仁存方》加干姜一两一分,当归二两,无葛根。

若脉大而散,时一结,谓之伏梁,伏梁丸主之。

伏梁丸青皮(白马尿浸三日,令软透,切,三十个,)巴豆(去皮,十五个,与青皮同炒干,去巴上为末,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饮下五粒,未知渐加至十粒。

若身体及髀股 皆肿,环脐而痛不可动,动之为水,亦名伏梁,椒仁丸主之。

椒仁丸五灵脂 吴茱萸(炒) 延胡索(炒,各半两) 芫花(醋浸一宿,炒,一分) 续随子(去皮,研)

仁甘遂(炒) 附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豌豆大,橘皮汤下一粒,早晨、日午、临卧服。如妇人血分,则去木香,加斑蝥、芫菁各三十枚,去头足翅,炒当归半两。

诸痛

论曰:诸心腹痛者,或外邪来客,或气相干,其卒然痛而即止者,此寒气客于脉外,得寒则缩蜷绌急,外引小络,得热即止,宜先用熨法,后以良姜散主之。

熨法《指南方》云:治心腹痛,卒然而止,遇寒再发。

盐(半斤,炒极热)

上以旧帛包,熨痛处。 《指南方》云:渐去至一重。

良姜散高良姜(五两) 浓朴(去皮) 姜汁(涂,炙,二两) 当归 桂心(各三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腰者肾之外候,足太阳经之流注。如痛连小腹,不得仰俯, 短气,由肾气虚弱,有所不荣,补肾散主之。

补肾散杜仲(去粗皮,杵碎,酒拌,炒焦,一两) 桂(去皮) 牡丹皮(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肾一个,批开,糁药在内,入盐少许,以线扎定,水煮熟,空心食之。

若隐隐腰痛,以热物熨痛处即少缓,由处卑湿,复为风邪伤足太阳之经,其脉缓涩,白术散主之。

白术散白术(二两) 芍药(三两) 桂(去皮)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锉)

上为细末。温酒调二钱匕,食前服。

若腰痛不能转侧,由劳役动伤经络,或从高堕下,气滞于腰,正气流行,相搏则痛,其脉沉,大小不常,谓之 腰,趁痛丸主之。

趁痛丸(诸气门见趁痛散)

若腰如锥刀所刺,大便黑色,小便赤黑,此留血滞于腰间,谓之血沥腰痛,其脉涩,当归丸主之。

当归丸当归(三两,锉碎) 水蛭(好者,炒,三十个) 桃仁(去皮尖,三十个,炒,研)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粒,未知,加至三十粒。

若腰冷,腹重如带五千钱,如坐于水,由肾经为阴湿所逼,复受风冷,久不治,变成水病,肾着汤主之。

肾着汤甘草(炙) 干姜(各二两) 白茯苓 白术(各四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若腰脊不举,由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阳气内伐,热舍于肾,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减,盖阳明并肾,则肾脂枯。而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是谓骨痿,菟丝子丸、补肾散主之菟丝子丸菟丝子(拣净,酒浸透,捣烂,焙干,二两) 牛膝(酒浸,一两) 杜仲(去粗皮,杵碎,酒拌一宿,炒焦,三两) 干地黄(焙,二两) 萆 (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粒,食后服。

补肾散(见前。)

若胁痛不得息,痛则咳而汗出,由邪客于足少阳之络,属胆。宜灸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处七壮,窍阴二穴也。

若臂外 痛,手不及头,心烦喉痹者,以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以针刺手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令血出而止。

若臂痛不能屈伸,此邪客于臂掌之间,取腕踝骨后,以指按之极痛,刺之留二呼,急出针,或灸。

若筋拘挛,背急痛,引胁下,从项推下夹脊,按之应手痛者,于其上灸七壮,未定,加至十四壮。

若痛引小腹,由寒气客于厥阴之脉,或胁肋相引,肾肝脉弦大,久成寒疝,桂枝乌头汤主之。

桂枝乌头汤桂心(三两) 芍药(三两) 乌头(炮,去皮脐,二两半) 甘草(炙,二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同煎至一盏,去滓,入蜜半匙许,再煎一二沸,稍热服。

眩晕

论曰:头眩之状,谓目眩旋转,不能俯仰,头重不能举,目不能开,闭则不能视物,(史氏《指南方》云:观物如反,或如浮水。)或身如在车船上,是谓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由肝虚血弱,则风邪乃生,盖风气通于肝。又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左手关脉虚弦,谓之风眩,香芎散、桃红散主之。

香芎散芎 独活 旋复花 本(去苗) 细辛(去苗) 蔓荆子(各一两) 石膏(研) 甘草(炙) 荆芥穗(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桃红散白附子(新罗者) 黄丹(等分)

上同炒,候黄丹深紫色,筛出黄丹不用,只将白附子为末,清茶调下一钱匕。

若头眩,发则欲呕,心下温温,胸中如满,由胸上停痰,胃气不流,盘郁不散,气上腾入脑,脑满则眩,关脉沉弦,或谓之痰眩,旋复花丸主之。

旋复花丸(见前热证门。)

若但晕而不眩,发则伏地昏昏,食顷乃苏,由荣卫错乱,气血溷浊,阳气逆行。(《指南下流气饮子紫苏叶 青皮 当归(洗) 芍药 乌药 茯苓 桔梗 半夏(汤洗七遍,焙干,为末,姜汁各三分) 木香(一分) 连皮大腹(锉,姜汁浸一宿,焙,一两) 川芎(三分)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生盖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草乌头汤草乌头(去皮尖,生用) 细辛(去苗) 茶芽(等分)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缓缓服尽。

若但欲上视,目瞑不能开,开而眩,唾出若涕,恶风振寒,由肾气不足,动作劳损,风搏于肺,肾气不足,膀胱不荣于外,故使强上瞑视。因其劳而受风在肺,故唾出若涕而恶风谓之劳风,芍药黄 汤主之。

芍药黄 汤芍药(二两) 黄 (三两) 川芎(二两) 乌头(炮,去皮,半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厥证

论曰:若暴厥卒然不知人事,身脉皆动,其状如尸,听其耳中,如循啸声,股间暖,由邪气折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五络俱竭,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下堕,阴气卒上而不交,阴阳离居。身温而汗出,气复,反则青身冷,此为入脏即死,谓之尸厥。先以竹管吹左耳,极三度,又吹右耳如前,灸熨、斗两胁,以石菖蒲末着舌下及吹鼻中。又刺足大指内侧,爪甲去端如韭叶,入一分,留三呼谓隐白穴也,出之。又刺足心涌泉穴,如上法。又刺足中指爪上,令破,如上法,谓厉兑也。又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又刺手心主,谓中冲穴也。又刺掌后锐骨之端,谓神穴也。又剔取头左角之发,烧灰,酒服方寸匕,不能饮,灌之后,宜太乙神精丹。

太乙神精丹(方缺。)

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语,又或似有知而恶闻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此由亡汗过多,血少,气并血中,气血争,阴阳乱,气过血还则阴阳复通,而人乃寤,谓之郁冒、血厥,此证多生妇人,男子亦有之,白微汤、仓公散主之。

白薇汤白薇(一两) 当归(一两) 人参(半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仓公散瓜蒂 藜芦 雄黄(研) 矾石(火 一伏时,研)

上等分为末。以豆许吹鼻内,醒为度。

若卒然昏冒无所知,或妄言语,此由暴惊,心无所倚,神无所归,久不治,阴阳相并,或阴气并阳,阳气并阴,令人九窍闭塞,状类尸厥,菖蒲散主之。

菖蒲散石菖蒲(一两) 麝香(一钱,研)

上为细末。酒调服二钱,或饮亦得。

若忽然螈 目不能语,喉中有声,大便不通,胸满欲呕,或恶人声,闻人声则惊,或时叫,此得之暴惊,气积而不散,伏痰聚于中脘,湿渍于脾,久而脾气既耗,之,则风动四末,宜先吐之,以胜金丸,次宜玉壶丸,以大便利即止,有热则脉洪数郁于心,铁粉丸主之。

胜金丸(方缺。)

玉壶丸(方缺。)

铁粉丸铁粉(二两) 朱砂(一两,研) 牛黄(研) 天竺黄(研) 铅霜(研,各半两) 天南星上为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生姜汤下五丸。

若素无疾,而暴得螈 ,发讫即如常,经隔月日又复如前,由阴阳失其常度,气血相并也,此谓之痫,宜龙齿丸、乌鸦散、独活汤主之。

龙齿丸牛黄(研) 麝香(研,各半钱) 羚羊角(锉) 龙齿 龙骨 羊齿(火 赤,各一分) 朱砂(研,半两) 蛇退(炒) 白僵蚕(炒,各一分)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五丸,临卧服。

乌鸦散腊月乌鸦一个,去足嘴大翅,用麝香一钱,填口内,以好纸通裹了,再用盐纸和泥团了候干,炭火烧,烟尽取出为末,更入麝香一钱,研和。饮调方寸匕,日二服。

独活汤独活(一两) 细辛(去苗,一分) 僵蚕(炒,半两) 牡丹皮(三分) 防己(半两) 紫菀(去苗,一分)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病患喜怒不常,独闭户牖而处,恶闻人声者,盖阳气常动,因暴折而难决,肝胆气郁而不伸,故令喜怒,谓之阳厥,宜铁落饮,无食肉,及菖蒲散。

铁落饮(方缺。)

菖蒲散(见前。)

若言语不避亲疏,或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此思虑用心太过,神散不藏,又或悲哭,忽忽不乐,神有余则笑,为狂,胜金丸主之。神不足则悲,露朱丹主之。

胜金丸(方缺。)

露朱丹好朱砂(一两,碎)

上用真琉璃器盛之,露四十九夜,阴雨不算数。研细,入牛黄半钱,研和,滴熟蜜珠子丸如梧桐子大。空心人参汤下一粒。

若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则 仆,此太阳厥也,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见前眩晕门。)

若喜怒嗌痛,不肉食,气奔走上,刺足下中央之脉,血出而止。

痰饮

论曰:若咽中如炙肉脔,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由胃寒乘肺,肺胃寒,则津液聚而成痰,致肺管不利,气与痰相搏,其脉涩,半夏浓朴汤主之。

半夏浓朴汤半夏(汤洗七遍,五两) 浓朴(去皮,姜汁涂炙,三两) 茯苓 紫苏叶(各二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十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若心下盘旋,欲吐不吐,由饮癖停留不散,枳术汤主之枳术汤白术(四两) 枳实(麸炒,去瓤,二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若腹满,按之没指,随手而起,余与正水皆同,但四肢聂聂动,其脉亦浮,由肺气久虚为风邪所客,气不得运,百脉闭塞,气结阴聚成水,谓之皮水,亦宜发汗,先以防己汤,以大豆散。

防己汤防己(三两) 人参(四两) 桂心(二两) 茯苓(四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大豆散(方缺。)

若咳嗽,喘不得卧,面浮肿,脉弦急或迟,由肺胃停寒,水聚成饮,支乘于心,气不得下,谓之支饮,宜先用十枣汤泻之,后宜防己汤主之。

十枣汤芫花(炒黑)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大枣(十枚)

上先煮枣去滓,内前药末。强人服一钱,虚人服五分。若病不除,再服,得快下利为度后以糜粥自养。

防己汤(见前。)

消证

论曰:消渴之病,其来有二,或少服五石汤丸,恣欲不节,不待年高气血衰耗,石性独存,火烈焦槁,精血涸竭,其状渴而肌肉消。又有积久饮酒,酒性酷热,熏蒸五脏,津液枯燥而血涩,其状渴而肉不消。如解五石毒者,宜罂粟汤。欲止渴者,宜菟丝子丸。大渴而加烦热者,宜马通散、栝蒌粉。

罂粟汤(见前痹证门。)

菟丝子丸菟丝子(不计多少,拣净,水淘,酒浸三宿)

上控干,乘润捣,罗为散,焙干,再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饮下五十粒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饮调下三钱。《琐碎录》云:用酒侵晒于日中,三两日一换酒,用时洗去酒,浓煎汤饮。

马通散(方缺。)

栝蒌粉(方缺。)

若其人素渴饮水,一旦不饮不渴,小便日夜数十行,气乏肉消脱,此消中,肾气败也,茱萸丸主之。

茱萸丸苁蓉(洗,切,酒浸,焙) 五味子(炒) 山茱萸 干山药(等分)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粒,空心服。

疸病

论曰:黄胆之病,皆属于脾,脾属土而色黄,恶湿,湿胜则土气不行而郁,故发则真色见。盖黄胆本得之湿,瘀热在里,湿热相搏,身必发黄。若先有留热,而后为湿气所加,则热多而湿少,治之先导其热。若先为湿气所乘,而后有热,则湿多而热少,治之先去其湿,去其湿,则热从而去。亦有因冷痞结,阴加于阳,上下气不通,而脾气不行,则阴气郁而生湿,其状胸中痞,呕逆,时恶寒,当先除痞,利其小便,则湿自去,脉洪大,大便利加渴者死。脉微小,小便不利,不渴则生。若病患一身悉黄,四肢微肿,胸满不得卧,汗出如黄柏汁,此由大汗出,卒入水中所致,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黄 (五两) 芍药 桂心(取心,各三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半,苦酒半盏,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因他病未除,忽然一身面目悉黄如橘,瘀热在里也,或因大热以冷水洗之,湿热相搏熏蒸肌肉,谓之黄胆,柏皮汤主之,茵陈五苓散主之。

柏皮汤黄柏 黄连 黄芩(各等分)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茵陈五苓散茵陈(一两) 猪苓 茯苓 白术(炒,各十八铢) 泽泻(一两半) 桂心(半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心下懊痛,足膝胫满,小便黄,面发赤斑,由大醉当风入水,湿加于热,内蒸脾气,谓之酒疸。治属饮家,茯苓半夏汤主之。

茯苓半夏汤茯苓(四两) 半夏(二钱半,汤洗七遍) 旋复花(三钱) 甘遂(锉末,炒,一钱)

上 咀,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将甘遂末分二服,用药汁半盏调服,以利为度。

若脉浮腹满欲呕吐者,先吐之,瓜蒂散主之。脉沉,腹满,大便秘,先利之,大黄丸主之。

瓜蒂散瓜蒂 赤小豆 秫米(等分)

上为细末。粥饮调方寸匕,以吐为度。

大黄丸大黄(煨) 葶苈(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蜜汤下十粒,以利为度。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