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郭子仪

第八章 忠武之晚年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唐至肃、代之时,强藩专权,闾阎凋敝,故西蕃之寇屡作,一有警至,长安即不能安居。大局如此,虽有忠武,亦难挽救。使其生当国家全盛之时,何难率偏师以击匈奴,领从者而开西域,如汉之卫青、霍去病、张骞、班超之所为也。以此知有国者,当及国家无事之时,而公保其国家之昌盛,则犹可及也。如至危亡即在目前,而始憬然发爱国之心,思恢复其昔日之荣名,是已不可为矣。忠武虽以权变说退回纥,击败吐蕃,知此终非长治久安之计。还朝之后,代宗召见延英殿,语及西蕃充斥,苦战不暇,言之涕零。呜呼!老臣忧国,天步方艰,其心如见也。

忠武念制敌非练兵不可,然连年荒乱,民不聊生,筹饷又不易也。在河中日,自耕百亩,为将士先,于是士卒皆不劝而耕,野无旷土,军有余粮。忠武年益高,功愈崇,虽强藩悍将,无不畏之如神;走卒小夫,无不敬之如父。田承嗣者,史思明之降将也,据魏州,傲悍无礼,为诸节度最。忠武尝遣使至,承嗣西望拜之,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若干岁矣,今为公拜。”李灵曜据汴州,公私财赋,一皆遏绝。忠武封币过其境,莫敢留之,必持兵卫送,其为豺虎所服如此。

德宗建中二年,忠武年八十五矣,夏病甚。六月十四日,遽薨于位。人谁不死?有轻于鸿毛者,有重于泰山者。如公之死,非所谓重于泰山者耶!有八子七婿,皆为朝廷重官;诸孙数十人,每群孙问安,不尽辨,颔之而已;参佐官吏六十余人,位至将相者,不可胜数;岁入官俸二十四万贯(唐时千钱曰贯),私利不在焉;其宅在亲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中通长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不可胜纪;代宗不名,呼为大臣,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公之幸福,求之史上,不见有第二人。其死也,可无遗憾矣。所惜朝有佞臣,野多敌国,虽驰驱一世,而临命之际,犹不免赍志没地,长怀无已之慨焉。从知专制之国,虽得人亦不能治。而人之立于其朝者,亦惟自尽其鞠躬尽瘁之心,而置成败利钝于不顾也。

史臣裴洎(音忌)曰:“汾阳事上忠诚,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前后遭逢幸臣程元振、鱼朝恩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敌阵,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忠武一生,此为定论矣。

忠武长子名曜,性孝友谦谨,尝代忠武治家,少长千人,皆得其所。诸弟急饰池馆,盛其车服,曜以俭朴自处。贵介子弟,能自克如此,未易得也。忠武薨,杨炎、卢杞,相次用事。勋臣之后,尤为所忌,而郭氏不为所害,皆曜之力也。

晞,忠武第三子,少善骑射,常从父征伐,累建奇功。暧,忠武第六子,尚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孙钧,曾孙承嘏,亦皆有名。子孙世贵,与唐社稷相终始,可谓自古未有之盛事。此可以验君子之泽矣(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批评】

薛嵩、田承嗣、令狐重,本史思明之降将也。唐以薛为潞州节度使,田为魏博节度使,令狐为滑台节度使,三镇结为婚姻,不奉中央之命。唐之河北,于是失矣。唐人杨巨源,记薛嵩帐下有红线女者,殊可异焉。田承嗣将伐薛嵩而夺其地,嵩甚忧之。红线夜往田承嗣帐中,盗其枕旁所置之金合而归,卫兵森严,皆无知者。翌日,薛嵩乃发使入魏,还其金合,而为之辞曰:“昨夜有客从魏中来,云自元帅床头,获一金合,不敢留驻,谨却封纳。”承嗣以失合故,正在搜捕,得书大惊,侵薛之谋,于是止焉。相传红线女可行至极速,洞房密闼,亦能伺隙而入,盖剑侠也。唐人所记剑侠极多,虽不无傅会处,或古人确有此技,后世失传,亦未可知。

专制之朝,积威所至,虽一衣一节之微,亦能使人臣凛于天泽之严,而自然屈服。若忠武不过一朝廷大臣,而田承嗣、李灵曜跋扈之将,虽朝廷之威令,亦不违行者。独于忠武则严惮之,盖为忠武之电气所感服矣。忠诚之气,即彼至强之电气也。

忠武一生栉风沐雨,躬冒矢石之时为多,加以忧谗畏讥,朝夕不欢,宜以此损其寿矣,乃克享期颐,为古来名臣大将所未有。缘其存心宽厚,湛然如水;渊然如天,元气不动,而精神亦不竭也。忠武从未谈养生术,而善谈者亦不及焉。

唐朝到了肃宗和代宗的时候,强藩专权,民生凋敝,所以常常发生西蕃入寇的事情。一有警报,长安便不能安居。大局势如此,即使有郭子仪,也不能挽救。假使他生在国家全盛的时代,率领一支部队讨伐匈奴,或者率领随从去开辟西域,就像汉代的卫青、霍去病、张骞、班超等人的所作所为,又有什么难的呢?可知一个国家,应该在无事的时候,大家努力建设,保全它的昌盛;等到危亡在眼前了,才憬然地生出爱国之心,想恢复它从前的荣名,那就已经来不及了。郭子仪虽然用权变说退回纥,打败吐蕃,但是他也知道这并非长治久安之计,不过暂时的苟延残喘罢了。回朝之后,代宗在延英殿召见他,谈到西蕃入寇,苦战不休,他只是流泪不止。唉,老臣忧虑国事,国家正在艰难之极,他的忠心日月可鉴。

他认为要制服敌人,非练兵不可,但是连年荒乱,民不聊生,筹划军饷,很不容易。他在河中的时候,亲自耕种了百亩农田,为士卒先导,于是士卒都自觉地耕种。野外里没有荒芜的农田,军中有了余粮。年纪越高,功劳也越大,即使是强藩悍将,也没有一个不畏他如神明的,走卒贩夫,没有一个不敬他如父母。那田承嗣,是史思明的降将,占据着魏州,是各节度使中最傲悍无礼的人。有一次郭子仪派人到魏州,田嗣承对着西方叩拜,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道:“我这膝盖不向人屈服已经好几年了,现在特为郭公而下拜。”李灵曜占据汴州,所有公私的财赋,都不敢从他的境内经过,只有郭子仪封币经过他的地方,他不但不敢扣留,而且还派兵护送。当时虎狼之辈,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畏服他敬重他的。

德宗建中二年,郭子仪已经八十五岁了。这一年的夏天,他病得很厉害,于六月十四日逝世。人谁不会死,有的死比羽毛还轻,有的比泰山还重,郭子仪的死,难道不是比泰山还重吗?他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是朝廷的大官,孙子有几十人。他在世的时候,对于一群来问安的孙子,他都辨不清楚谁叫什么,只点点头而已。后辈中做参佐官吏的有六十余人,位至将相的,数不胜数;每年的官俸收入有二十四万贯(唐朝时候,每一千钱为一贯),私利还不在内。他的住宅在亲仁里,占全里四分之一的地方,其中通一长巷,全家上下有三千人,出入的人,互相不知道对方住在哪里。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不可记数。代宗对于他称大臣,而不叫名字。他做了二十年的重臣,国家的安危几乎都系在他一人身上。自古以来,像他这样幸福的人简直没有第二个。所以他死的时候,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遗憾了。所可惜的,就是朝中有奸臣,外面多敌国,他虽然纵横一生,而临死的时候,还免不了满怀壮志未酬的感慨。可知君主昏庸的国家,即使有人才,也不能尽用。忠臣良将,也只有鞠躬尽瘁而已,成败利钝只好置之不顾了。

史臣裴洎评价他说:“郭子仪对皇帝忠诚,对部下宽厚,每次攻下城池,所到之处一定会获得军民的欢心。前后遇到佞臣程元振、鱼朝恩等人,对他百般诋毁。当时他手握重兵,有时正在临阵对敌,皇帝一下诏征他回来,他没有不即刻奉召的,所以各种谗言毁谤都失效了。部下的老将像李怀光等几十人,都是王侯贵族,郭子仪在军中指挥他们就像对奴仆一样。如此权倾天下而朝廷不忌惮,功盖一代而君主不猜疑,穷奢极欲而正人君子不批判,富贵荣华,寿终正寝,子孙繁衍,家族安稳,跟唐王朝的盛衰相终始,做人到了这个地步,可以说了无遗憾了。”这是对郭子仪一生的定评。

郭子仪的长子名郭曜,性情孝悌友善谦谨,曾经代子仪治理家事,大大小小一千多人,各人都得到满足。他的兄弟,饮食起居,都是崇尚奢侈,惟有他却俭朴自处。富贵子弟,能够自我克制,这是很不容易的。子仪死后,杨炎、卢杞等,又相继掌权,功臣的后裔,特别被他们忌惮,而郭氏能够不受他们影响,都是郭曜的力量。

郭晞是子仪的第三子,少年时善于骑射,常跟随父亲征伐,建立不少奇功。郭暧,是子仪的第六子,娶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孙郭钧,曾孙郭承嘏,也都是有名的人物。郭子仪的子孙世世贵显,和唐朝相终始,真可谓自古未有的盛事了。这可以来验证君子的恩泽了(孟子说君子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人的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

【评论】

薛嵩、田承嗣、令狐重,本是史思明的降将,唐朝任命薛嵩为潞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令狐重为滑台节度使,这三个地区结为儿女亲家,不听朝廷的命令,唐朝的河北地区就从这时候丢失了。唐人杨巨源记载说,薛嵩帐下有个叫红线女的极为值得称道。田承嗣将要讨伐薛嵩,夺其地盘,薛嵩甚为忧虑,红线女连夜奔往田承嗣的帐中,偷出他枕边放着的金盒子便返回,卫兵如此森严,都没人发现。第二天,薛嵩派使者去魏州,还给他金盒子,并解释说:“昨晚我一个宾客从魏州来,说从元帅床头得到一个金盒子,我不敢放在身边,现在请还给您。”田承嗣因为失去盒子的缘故,正在到处搜寻,得到来信,极为震惊,想要侵略薛嵩的计谋因此作废了。相传红线女能够极快地行走,再封闭的房室也能乘机而入,她属于剑侠之流。唐人记载剑侠故事特别多,虽然不无附会的地方,也许古人确实有这等技艺,后世失传了也不一定。

专制的朝廷,威严所到之处,即使穿衣吃饭这样细小的地方,也能让臣子极为震恐而自然臣服。郭子仪只不过是一介朝廷大臣,而田承嗣、李灵耀都是飞扬跋扈的将领,即使是朝廷的严令也不听从,唯独对郭子仪极为害怕,大抵是被郭子仪的气场征服了吧。忠诚的气度就是他强大的气场。

郭子仪戎马一生,在战场的时间比较多,加上忧虑谗言害怕被诽谤,每天都愁眉不展,应该因此折寿才对,谁知竟然颐享天年,是古来的著名大臣中不曾见过的。大约因为他宅心仁厚,胸无芥蒂,待人接物,极为自然,元气不妄动,精神因而也就不涣散。郭子仪从没谈过养生之术,可是擅长谈论养生的都不及他长寿。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