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杜诗详注

杜甫全集卷之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杜甫全集卷之四

天育骠图歌

【鹤注】此当是天宝末年作。洙曰:天育,马厩名。据《唐志》,总十二门者为二厩,一曰祥麟,一曰凤苑。其后但增八坊八监,亦无以天育为厩者,当是云天子所育之马而已。今按:骠,疾走也。骠骑犹云飞骑。东方朔有《答骠骑难》。汉有骠骑将军之号。又唐贞观间,骨利于所贡马十疋尤骏,太宗各为制名,其六曰飞霞骠。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1,今之画图无乃是2。是何意态雄且杰3,鬃尾萧梢朔风起4。毛为绿缥两耳黄5,眼有紫焰双瞳方6。矫矫龙性含变化7,卓立天骨森开张8。

(前记画中之马。首提天子之马,此图为天育设也。鬃尾以下,皆写其意态之雄杰。)

1《穆天子传》:天子之马,走千里,胜猛兽。天马子,见《西域传》。

2《庄子》:齐景公好马,命使善画者图之访似者,期年不得。

3《慕容庾传》:“雄杰有大度。”

4鬃,马鬣也,刘恢诗:“络首缠鬃尾,养以甘露刍。”颜延年《赭白马赋》:“垂梢植发。”萧梢,鬣尾摇动之貌,虽遇朔风而能竖起也。陈师道曰:马之良者不怕寒,嘶风踏雪,愈有精神。夏侯湛《笳赋》:“胡马怀夫朔风。”

5《尚书中候》:“龙马,赤文绿色。”郑玄曰,“赤文而绿蛇也。”《说文》:缥,青白色。”《穆天子传注》:魏时鲜卑献千里马,白色,两耳黄。名曰黄耳。贾谊赋:“骥垂两耳。”

6《相马经》:“眼欲得高,眶欲得端,光睛欲得如悬铃紫焰。”《赭白马赋》:“双瞳夹镜,两颧协月。”

7《诗》:“四牡矫矫。”介之推《龙蛇歌》:“有龙矫矫。”《五君咏》:“龙性谁能驯。”刘琬《龙赋》:“变化屈伸。”

8蔡邕《庾侯碑》:“英风发于天骨。”《袁宏传》:“天骨秀朗。”开张二字,见《出师表》。马援《铜马相法》:“膝本欲起,肘腋欲开。”

伊昔太仆张景顺1,监牧攻驹阅清峻2。遂令大奴字天育3,别养骥子怜神骏4。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故独写真传世人5,见之座右久更新6。

(次叙画马之由,再提太仆监牧,盖图起于张公也。【朱注】简阅唯取清峻,恶凡马之多肉耳。字于天育者,群马也。别养骥子者,骠骑也。四十万,指群马。独写真,指骠骑。)

1杨子云箴:“伊昔唐虞。”赵曰:《唐兵志》:监牧之制,其官领以太仆。今公诗所谓太仆张景顺,乃开元时人。旧庄作张刀岁,是贞观时人,误。又曰:张说《陇右监牧颂德碑序》:开元元年,牧马二十四万匹,十三年乃有四十三万匹。上顾谓太仆少卿监牧使张景顺曰:“吾马繁育,君之力也。”对曰:“帝之力也,仲之令也,臣何力之有。”

2《周礼夏官》:庾人,掌教駣攻驹。注:“攻驹,騬其蹄齧者闲之。二岁曰驹,三岁曰駣。”《魏志》:常林节操清峻。

3《前汉昌邑王传》:“使大奴以衣车载女子。”注:“大奴,奴之尤长大者也。”胡震亨曰:大奴,张景顺之牧马奴耳。赵注指王毛仲。毛仲父坐事,虽尝没为官奴,然是时正以霍国公领内外闲厩,景顺乃其属也。岂得称为大奴,令之守天育乎?《杜诗博议》:郄昂《马坊颂碑》云:唐初,得马于赤岸泽,令张万岁傍陇右驯字之。作字天育,亦通。《列子》:“字孕常时。”

4《唐六典》:诸牧监,掌群牧孳课之事,凡马有左右监以别其粗良,细马之监称左,粗马之监称有。据此则别养骥子,乃另为一处,与字天育不为重复矣。梁元帝《答齐国骧马书》:“价匹龙媒,声齐骥子。”《世说》:支遁好养马,或问之,曰,“贫道重其神骏。”

5梁简文《咏美人看画诗》:“可怜俱是画,谁能辨写真。”

6后汉崔瑗有《座右铭》。

年多物化空形影1,呜呼健步无由骋3。如今岂无骅骝与骅骝3,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4。

(末乃抚图兴叹,盖伤知马者难逢,而自慨不遇也。曰多年物化,知作诗去开元间远矣。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1《庄子》:“其死也物化。”盲植诗:“形影忽不见。”

2乐府《巾舞歌》:“健步哺,谁当吾。”

3《瑞应图》:“騕褭神马,与飞兔同,明君有德则至。”应劭曰:“赤喙黑身,一日行万里。”《水经注》:桃林多野马,造父于此得骅骝。王洙曰,鲁国黄伯仁《尤马颂》:“逾騕褭之体势,逸飞兔之高踪,兼骥騄之美质,逮骅骝之足双。”

4欧阳氏曰:王良善御,伯乐善相马。王良,赵简子时人。天文有王良垦,盖因人以取名耳。《史》:伯乐,名孙阳,尝过虞阪,见驾盐车马,曰:“此良马也。”取而试之,果然。又有鬻马者,三日不售,伯乐去而视之,回而睨之,明目其价三倍。《后汉书》章怀太子注:伯乐,秦穆公时人,善相马。赵曰:韩退之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意本于杜。

骢马行

原注,“太常梁卿敕赐马也。李邓公爱而有之,命甫制诗。”黄鹤编在天宝十四载。

邓公马癖人共知1,初得花骢大宛种2。夙昔传闻思一见3,牵来左右神皆竦,雄姿逸态何崷崒4。顾影骄嘶自矜宠5,隅目青荧夹镜悬6,肉鬃碨礧连钱动7。

(此言质相之不凡,就初见时写骢马。卢注:顾影骄嘶,其逸态也。夹镜连钱,其雄姿也。)

1《晋书》: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杜预常称济有马癖。

2唐太宗常所乘马,有名玉花骢者,《明皇杂录》:上所乘马,有玉花骢、照夜白。《汉西域传》:大宛国多善马,峤山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牝马置其下,与集生驹,号夭马子。

3古诗:“夙昔梦见之。”《南史萧摩诃传》曰,“千闻不如一见。”

4颜延年赋:“弭雄姿以奉引。”梁景王《七要》,“逸态之赤免,骏足之骊龙。”崷崒,耸然出群也。《西都赋》:“岩峻崷崒。”

5束皙赋:“退顾影以自怜。”《相马经》:“有盼影而视者。”陈何处士诗:“别处马新骄。”吴均诗:“天曙马争嘶。”

6《西京赋》:“猛毅髤髵,隅目高匡。”注:“隅目,目有角也。”《西都赋》:“琳珉青荧。”青荧,言色青而有光荧也。颜延年赋:“双瞳夹镜。”

7《旧唐书》:开元二十九年三月,滑州刺史李邕献马,肉鬃麟臆。杜田《补遗》:东坡云:予在岐下,见秦州进一马,鬃如牛项下垂胡,侧立倾倒,毛生肉端。蕃人云:此肉鬃马也,乃知《骢马行》“肉鬃麟臆”,当作鬃。梦弼曰:碨礧,谓肉鬃突起。连钱,谓马文点缀。《海赋》:“碨磊山垄。”何逊诗:“碨礧冲波白。”《尔雅注》:“马色有深浅,斑驳如鱼鳞,今连钱骢也。”《北史阳休之传》:“有触藩之羝羊,乘连钱之骢马。”梁武帝诗:“金络饰连钱。”

朝来少试华轩下1,未觉千金满高价2,赤汗微生白雪毛3,银鞍却覆香罗帕4。卿家旧赐公取之5,天厩真龙此其亚6。昼洗须腾泾渭深,夕趋可刷幽并夜7。

(此言才力之特殊,就初试时写骢马。流朱汗而被银鞍,此见其高价。昼泾渭而夜幽并,此见其真龙。)

1陶潜诗:“华轩盈道路。”轩,轩车也。

2《韩子》:马似鹿者直千金。《西域传》:武帝遣使持于金请大宛善马,未满价,言不止千金。《国语》:“一旦而马价十倍。”

3《东观汉记》:武帝歌:“天马沾赤汗。今亲见其然。”《相鹤经》:“茸毛生色雪白。”

4周弘正诗:“银鞍耀紫韁。”玉容歌:“香罗鸣佩。”

5卿家,指梁氏。无厩,言御赐。

6《周礼》:凡马八尺以上为龙。《庄子》:叶公非好真龙也。

7《赭白马赋》:“旦刷幽燕,昼秣荆越。”张说《陇右监牧颂》:“朝刷阆风,夕洗天泉。”

吾闻良骥老始成1,此马数年人更惊2。岂有四蹄疾于乌3,不与八骏俱先鸣4。时俗造次那得致5,云雾晦冥方降精6。近闻下诏喧都邑7,肯使骐驎地上行8。

(末言奇材当得大用,乃借马以颂李。老更惊,大器晚成。八骏鸣,可充君驭。云雾降,其生不偶。诏都邑,见知于朝也。此章三段,各八句转韵。)

1应玚《悯骥赋》:“悯良骥之不遇兮。”曹孟德诗:“老骥伏枥。”

2《晋书》:慕容皝有骏马,四十九岁而俊逸不亏,皝曰:“此马见异先朝。”

3《金石录》:唐太宗有白蹄马,纯黑,四蹄俱白。

4《穆天子传》:八骏,曰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騄耳。何承天诗,“贾勇尚先鸣。”

5曹植诗:“时俗多所拘。”造次,见《论语》。

6《楚辞》:“云雾会兮日冥晦。”班彪《王命论》:“震电晦瞑,有龙蛇之怪。”杜修可曰:《瑞应图》:龙马者河水之精。《春秋考异邮》:地生用精为马,月数十二,故马十二月生。

7《前汉田叔传》:汉下诏。潘岳诗:“总总都邑人。”

8【朱注】《战国策》:世无骐驎騄駬,王之驷已备矣。鲍彪注:字书不载骐驎。《玉篇》云:“骐鑉,马黑脊。”亦不言良马。《尔雅翼》:“麒麟善走,故良马亦名为骐驎。”《易》:“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魏将军歌

【朱注】此诗言魏将军先立功西陲,后统禁军宿卫,绝不及丧乱事,盖禄山未反时作也。草堂本编在天宝末年,今从之。

将军昔著从事衫1,铁马驰突重两衔2。被坚执锐略西极3,昆仑月窟东崭岩4。

(首叙其立功西陲。从事衫,初为幕府官职也。两重衔,战马欲其牢固也。吴子良曰:将军略地至西方之极,回视昆仑月窟,反在东矣。)

1从事衫乃戎衣。姜氏《杜笺》:魏孝肃诏百司悉依旧章,不得以务衫从事,即从事衫也。

2《说文》:“骊马,深黑色。”“铁马,赤黑色。”先儒云:取其马色如铁,亦取其坚壮如铁。《魏书》:曹公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障。孔椎珪诗:“汉家嫖姚将,驰突匈奴庭。”《说文》:“衔,马口勒也。”

3《战国策》:“吾被坚执锐。”《汉书注》:“被坚,谓甲胄。执锐,谓利兵。”《尔雅》:“西至于邠国,谓之西极。”《列子》:“西极之国。”

4郭璞《昆仑赞》:“昆仑月精,水之灵府。”《长杨赋》:“西压月■。”服虔曰:“■,音窟,月所出也。”《上林赋》:“崭岩参差。”崭岩,山石高峻貌。

君门羽林万猛士1,恶若哮虎子所监2。五年起家列霜戟3,一日过海收风帆4。

(次记其归领禁军。五年起家,骤跻显贵也。一日过海,归自青海也。)

1《汉天文志》:北宫玄武虚危,其南有众星,曰羽林天军,玉者象之。应劭《汉纪注》:“林,喻林木。羽,若羽翼。”洙曰:汉有羽林军,盖禁旅也。汉高帝《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越绝书》:吴王许勾践行成,子胥大怒,目若夜光,声若哮虎。《诗》:“阚如虓虎。”言其勇也。监,领也。

3《魏其传》: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虞世南诗:“焰焰霜戟动,耿耿剑虹浮。”【邵注】官阶三品,然后门列■截。

4陆云诗:“安得风帆,深濯髴灭。”

平生流辈徒蠢蠢1,长安少年气欲尽。魏侯骨耸精爽紧2,华岳峰尖见秋隼3。

(此言其英气过人。气欲尽,让其富贵功名也。华峰,比其骨耸。秋隼,比其精爽。)

1沈约奏弹:“玷辱流辈,莫斯为甚。”《左传》:“今王室实蠢蠢焉。”注:“蠢蠢,动貌。”

2又:乐祁曰:“心之精爽,是谓魂魄。”子产曰:“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3《峋嵝山碑》:“华岳太衡。”《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鹰隼击。”

星缠宝校金盘陀1,夜骑天驷超天河2。欃枪荧惑不敢动3,翠蕤云旓相荡摩4。

(此言其威能弭患。星缠,喻马饰。天驷,喻御厩。天河,喻御河。欃枪荧惑,比戎寇。翠蕤云旓.言仪仗。此皆状其宿卫军容也。)

1【钱笺】《赭白马赋》:“具服金组,兼饰丹雘,宝铰星缠,镂章霞布。”注:以金组丹雘,饰其装具,如星霞之布,盖马装也。”《东京赋》:“龙辀华■,金鋄镂锡,方乞左纛,钩膺玉环。”蔡邕曰:“金鋄者,马冠也,高广各五寸,上如玉华形,在马髦前。镂,雕饰也,当颅刻金为之。《诗》:“钩膺镂锡。”所谓宝铰,比其具也,第尊卑之制殊耳。錽,音晚。《杜诗博议》:旧注引鲍照诗“金铜饰盘陀,日照光蹀躞”而未详其义。《唐书食货志》云:先是诸炉铸钱寙薄,熔破钱及佛像,谓之盘陀。语颇相合。盖雕饰鞍勒,以铜杂金为之。故有日照星缠之丽,而熔破钱及像像者,取其金铜相和,亦名盘陀也。

2《史天官书》: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旁八星绝汉曰天汉。

3《河东赋》:“乘翠龙而超河兮。”《汉天文志》:欃枪,妖星。荧惑,火星。

4《子虚赋》:“错翡翠之葳蕤。”《西京赋》:“栖鸣鸢,曳云旓。”吕东莱注:”翠蕤云旓,皆旗也。旓,旌旗旒也。相荡摩,舒闲也。”

吾为子起歌都护1,酒阑插剑肝胆露2,钩陈苍苍玄武暮3。万岁千秋奉明主4,临江节士安足数5。

(末称其忠也可以大用。赵曰:当酒阑拔剑之时,以钩陈则苍苍,以玄武则暮。万岁千秋,言宜长为天子宿卫,非特临江王节士而已。此章前四段各四句,后段五句收。)

1《宋书乐志》:《丁都护歌》者,彭城内史徐逵之为鲁轨所杀,高祖使督护丁旿收殡之。逵之妻,高祖长女也,呼旿至阁下,自问殓送之事,每问辄呼丁都护,其声哀切,后人因广其曲焉。宋武帝《丁都护歌》:“督护北征去,前锋无不平。”

2《汉书注》:酒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汉书》:郎■疏:“披露肝胆,书不择言。”

3洙曰:《晋书》:钩陈六星,在紫宫中。故天子殿前亦有钩陈,所以法天也。王安石曰:《三辅旧事》:未央宫北有玄武阙。旧本作风玄武,误。以武字为韵,却无义理。《汉书》:北宫玄武虚危,其南有众星曰羽林天军。钩陈玄武,因天上有羽林星而类及之。

4古乐府《上之回》:“千秋万岁乐无极。”《大戴礼》:“可谓明主之道与。”

5《汉艺文志》有《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节士慷慨,发上冲冠,弯弓持若木,长剑竦云端。”【朱注】《汉书》:景帝废太子为临江王,后坐侵庙堧为宫,徵在入自,时人悲之,故为作歌。《愁思节士》无考,本是二人,累言之故曰及,陆厥合之为一,甚误。庾信《哀江南赋》:“临江王有愁思之歌。”又因此而相沿耳。

此歌前用八句转韵,中间各四句转,末则三句两句叠韵。盖歌中音调,取其繁声促节也。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过字

按:公往来于白水奉先,在天宝十四载,是冬又探家于奉先,次年之夏,则携家赴白水矣。【邵注】白水,在今陕西西安府。公舅是崔十九翁。吾舅政如此,古人谁复过。

碧山晴又湿1,白水雨偏多2。精祷既不昧3,欢娱将谓何?汤年旱颇甚4,今日醉弦歌5。

(首联颂明府。三四,雨中之景。下四,喜雨之意。精祷致雨,此即政比古人处。)

1何逊诗:“游豫碧山隅。”

2潘岳《怀县》诗:“白水过庭激。”

3汉明帝诏:“烦劳群司,积精祷求。”《老子》:“其下不昧。”

4《殷本纪》:“汤时大旱,祷于桑林。”曹植《喜霁赋》:“汤感旱于殷时。”

5谢灵运诗:“弦歌愧言子。”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鹤注】此当是天宝十四载作。《桥陵诗呈县内诸公》有云:“王刘美竹润。”王与杨同韵,当有一误。时公在奉先,盖杨设席而会崔也。《长安志》:奉先县西南至京兆府二百四十里。《唐书》:白水县,属左冯翊同州。《前汉循吏传》:议曹王生谓龚遂曰:“明府且止,愿有所白。”明府本谓太守,唐直属县令矣。

今日潘怀县1,同时陆浚仪2。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3。天宇清霜净4,公堂宿雾披5。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6。

(此以潘陆称杨崔也。桑酒菊枝,九日之事。霜净雾披,九日之景。晚酣留饮,而醉舞差池,其爱客之情至矣。本是杨主崔宾,故潘比杨,陆比崔,坐属杨,来属崔。霜露一联,虽云即景,亦见二君之外肃清而中洞达。)

1《晋书潘岳传》:岳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转怀令。

2《陆云传》:云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

3《月令广义》:晋宣帝时,羌人献桑落酒,九日以赐百官饮。《水经注》:河东郡民刘白堕,采挹河流,醖成芳酎,熟于桑落之辰,故名。《世说》:陶潜九日无酒,宅边摘菊盈把,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便饮醉而归。庾信《蒲州乞酒》诗:“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枝。”又云:“忽逢桑叶落,正值菊花开。”

4陶潜诗:“昭昭天宇阔。”湛方生《吊鹤文》:“负清霜而夜鸣。”

5《诗》:“跻彼公堂。”陶诗:“朝霞开宿雾。”《世说》:卫瓘见乐广曰:“若披云雾而睹青天。”

6《后汉书》:王乔为叶令,入朝数,帝令太史候望,言有双凫飞来,乃举网张之,但得双舄。诏上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诗》:“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注】《旧书玄宗纪》:天宝十四载,冬十月,上幸华清宫。十一月丙寅,禄山反。公赴奉先时,玄宗正在华清宫,所以诗中言骊山事特详。十一月九日,禄山反书至长安,玄宗犹来信,故诗中但言欢娱聚敛,乱在旦夕,而不及禄山反状。【钱笺】《长安志》:蒲城县,秦名重泉,后魏白水,又改蒲城。开元四年,建睿宗桥陵,改为奉先县,隶京兆府。十七年,升为赤县。《志》又云:奉先县西南王至京兆府二百四十里。

杜陵有布衣1,老大意转拙2。许身一何愚3,窃比稷与契4。居然成濩落5,白首甘契阔6。盖棺事则已7,此志常觊豁8。

(前三段,从咏怀叙起。此自述生平大志。公不欲随世立功,而必期圣贤事业。所谓意拙音,在比稷契也。甘契阔,安于意拙。常觊豁,冀成稷契。《杜臆》:人多疑自许稷契之语,不知稷契无他奇,惟此己溺己饥之念而已,伊得之而纳沟为耻,孔得之而立达与共,圣贤皆同此心。篇中优民活国等语,已和盘托出。东坡引“舜举十六相”、“秦时用商鞅”诗为证,何舍近而求远耶。)

1《汉地理志》杜陵注:古杜伯国,汉宣帝葬此,因曰杜陵,在长安南五十里。《杜臆》:长安城东有霸陵,文帝所葬,霸南五里即乐游原,宣帝筑以为陵,曰杜陵。杜陵东南十余里,又有一陵差小,许后所葬,谓之少陵。其东即杜曲,陵西即子美旧宅,自称少陵野老以此。布衣、老大,注别见。

2《书》:“作伪心劳日拙。”

3《史记聂政传》:“身未敢以许人。”古诗《陌上桑》:“使君一何愚。”

4窃比,见《论语》。《上林赋》:“家家自以为稷契。”

5庾信诗:“居然未肯归。”《庄子》:“瓠落无所容。”司马注云:“瓠,布濩。落,零落。”张綖注:“濩落,廓落也。”

6嵇含赋序:“白首无闻。”《诗》:“死生契阔。”注:“契阔,勤苦也。”傅毅诗:“契阔夙夜,庶不懈忒。”

7《韩诗外传》:孔子曰:“学而不已,阖棺乃定。”《宋书》:刘毅曰:“大丈夫盖棺事乃定矣。”

8潘岳诗:“此志难具纪。”荀悦《汉论》:“众庶觊其名迹。”觊,希幸也。庾信诗,“有情何可豁。”

穷年忧黎元1,叹息肠内热2。取笑同学翁3,浩歌弥激烈4。非无江海志5,萧洒送日月6。生逢尧舜君7,不忍便永诀8。当今廊庙具9,构厦岂云缺10?葵藿倾太阳(11),物性固难夺(12)。

(此志在得君济民。欲为稷契,则当下救黎元,而上辅尧舜,此通节大旨。江海之士遗世,公则切于慕君而不忍忘;廊庙之臣尸位,公则根于至性而不敢欺。此作两形,以解同学之疑。浩歌激烈,正言咏怀之故。明皇初政,几侔贞观,迨晚年失德,而遂生乱阶。曰“生逢尧舜君”,望其改悟自新,复为令主,惓惓忠爱之诚,与孟子望齐王同意。)

1谢灵运诗:“穷年迫忧患。”《谷永传》:“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

2《庄子》:“我其内热与。”

3陆机诗:“无以肉食资,取笑葵与藿。”《列女传》:孟宗同学共处。

4《楚辞》:“浩歌怳兮激烈。”

5《庄子》:“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地细万物而独往者也。”

6宗炳诗:“志气洞萧洒。”

7《南史》:武帝谓蜀士李膺曰:“今李膺何如昔李膺。”对曰:“今胜昔。”问其故,对曰;“昔事桓灵之主,今逢尧舜之君。”薛孝通联句:既逢尧舜君,愿上万年寿。”

8《别赋》:“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9《叔孙通传赞》:“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枝。”

10潘尼诗:“广夏构众材。”

(11)葵藿,自比致君之念。曹植表:“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

(12)《韩诗外传》:“不害物性。”

顾惟蝼蚁辈1,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2,辄拟偃溟渤3?以兹悟生理4,独耻事干谒5。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6。终愧巢与由7,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遣8,放歌破愁绝9。

(此自伤抱志莫伸,既不能出图尧舜,又不得退作巢由,亦空负稷契初愿矣。居廊庙者,如蝼蚁拟鲸,公深耻而不屑干。游江海者,若巢由隐身,公虽愧而不肯易。仍用双关,以申上文之意。放歌破愁,欲藉咏怀以遣意。作长篇古诗,布势须要宽展。此一条,各四句转意,抚时慨己,或比或兴,迭开迭阖,备极排荡顿挫之妙。)

1顾,念也。《尸子》:“蝼蚁之穴,无不满焉。”

2《海赋》:“其色则横海之鲸,突扤孤游,戛岩■,偃高涛。”

3鲍照诗:“穿池类溟渤。”

4嵇康《养生论》:“悟生理之易失。”

5兀兀,即契阔之意。

6《班固传》:“令尘埃之中,永无荆山汩罗之恨。”

7《高士传》:巢父,尧时人也,山居,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号曰巢父。许由,槐里人也,尧让天下于由,不受而逃,由告巢父,巢父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阮簿诗:“巢由抗高节。”

8颜延之《五君咏》:“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

9古乐府有《放歌行》。公诗“愁破崖寺古”,又“愁破是今朝”,又“益破旅愁凝”。《杜臆》作破愁为是,若云类愁绝,语反稚矣。

岁暮百草零1,疾风高冈裂2。天衢阴峥嵘3,客子中夜发4。霜严衣带断5,指直不能结6。凌晨过骊山7,御榻在嵽嵲8。

中四段,自京赴奉先,记中途所见之事。此则过骊山而有慨也。岁暮阴风,将涉仲冬矣。夜发晨过,去京止六十里也。

1《诗》:“岁聿云暮。”《楚辞》:“百草育而不长。”

2《长门赋》:“天飘飘而疾风。”《诗》:“于彼高冈。”

3《西京赋》:“思于天衢。”《三都赋》:“南北峥嵘。”公诗常用峥嵘:“旅食岁峥嵘”,年高也;“峥嵘赤云西”,云高也;“天衢阴峥嵘”,阴盛也。

4《史记范睢传》:“谒君再毋与客子俱来乎?”鲍照诗:“行子中夜饭。”发,启行也。

5古诗:“严霜切我肌。”又诗:“衣带日已缓。”

6《左传》:“衣有结。”

7梁简文帝诗:“凌晨光景丽。”《寰宇记》:“骊山,在昭应县东南二里,即蓝田山也。《雍录》:温泉在骊山。秦汉隋唐皆常游幸,惟玄宗特侈。盖即山建立百司庶府,各有寓止,于十月往,至岁尽乃还宫。又缘杨妃之故,其奢荡益著,大抵宫殿包裹骊山,而缭墙周遍其外,观风楼下,又有夹城可通禁中。

8北齐赵彦深位位司徒,每引见,或升御榻。《西京赋》:“托乔基于山冈,直嵽霓以高居。”霓,读鱼列切。《集韵》:嵲,亦作..,通作霓。嵽嵲,山高貌。

蚩尤塞寒空1,蹴踏崖谷滑2。瑶池气郁律3,羽林相摩戛4。君臣留欢娱5,乐动殷胶葛6。赐浴皆长缨7,与宴非短褐8。

(此记骊山游幸之迹。上四,见不恤苦寒,下四,讥恣情荒乐。塞寒空,旌旗蔽天也。崖谷滑,冰雪在地也。郁律,温泉气升。摩戛,卫士众多。君臣欢娱,不恤国事。赐浴与宴,从官邀宠也。)

1《韩子》:黄帝驾象车,异方并毂,蚩尤居前。《皇览》:蚩尤冢,在东邵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练帛,民名为蚩尤旗。【钱笺】此正十一月初,借蚩尤以喻兵象也。唐太宗诗:“寒空碧雾凝。”宗诗:“寒空碧雾凝。”

2《头陀寺碑》:“崖谷共清,风泉相涣。”张平子《南都赋》:“蹴踏咸阳。”

3瑶池,注见二卷。《江赋》:“气滃渤以雾杳,时郁律其如烟。”

4《唐会要》:垂拱元年,置羽林军。

5江淹诗:“太平多欢娱。”

6《上林赋》:“张乐乎胶葛之寓。”注:“胶葛,广大貌。”郭璞注:“旷然深貌也。”《南都赋》:“其山则崆峣嶱嵑。”注:“山石高峻貌。”曾曰:“胶轕,乱貌。”杨雄《解难》:“撠胶葛,腾九闳。”颜师古庄:“胶葛,上清之气也。”

7《明皇杂录》:上尝于华清宫中,置长汤数十,赐从臣浴。《津阳门诗注》:宫内除供奉两汤外,更有汤十六所,长汤每赐诸嫔御,其修广与诸汤不侔。江淹诗:“长缨皆俊人。”

8短褐,注见一卷。

彤庭所分帛1,本自寒女出2。鞭挞其夫家3,聚敛贡城阙4。圣人筐篚恩5,实愿邦国活6。臣如忽至理7,君岂弃此物8。多士盈朝廷9,仁者宜战栗10。

(此讥当时赐予之滥。上四叙事,下六托讽。筐篚赐予,欲其活国,今诸臣皆玩忽不知,则此物岂虚掷者乎。战慄,当思报称也。罗大经曰:此段所云,即“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之意,士大夫诵此,亦可以悚然惧矣。)

1《西京赋》:“玉阶彤庭。”宋之问诗:“赐金分帛奉恩辉。”

2郭泰机诗:“皎皎白素丝,织为寒女衣。”

3魏收檄文:“鞭挞疲民。”《周礼》:载师之职,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以时征其赋。

4《大学》:“不畜聚敛之臣。”《诗》:“在城阙兮。”京师有阙,得称城阙。

5《通鉴注》:唐人称天子皆曰圣人。《诗序》:“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

6《周礼》:以佐王均邦国。孙楚《与孙皓书》:“爱民活国,道家所尚。”

7王康琚诗:“矫性失至理。”此不敢斥言君,故托臣以讽。

8古诗:“此物何足贵。”

9李长祥云:多士无人心矣。仁者能无战慄乎。《诗》:“济济多士。”

10汉远帝诏:“夙夜战慄。”

况闻内金盘1,尽在卫霍室2。中常有神仙3,烟雾蒙玉质4。暖客貂鼠裘5,悲管逐清瑟6。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7。朱门酒肉臭8,路有冻死骨9。荣枯咫尺异10,惆怅难再述(11)。

(此刺当时后戚之奢。前八叙事,后四托讽。【朱注】卫霍皆汉内戚,以比杨国忠。神仙玉质,指贵妃诸姨。勋戚奢侈而不念民穷,其致乱盖有由矣。分帛、金盘二条,即指骊山宴赏。《杜臆》则概指平日,谓天宝八年帝引百官观左藏,以国用丰衍,赏赐贵妃之家,无有限极。十载,帝为禄山起第,穷极壮丽,既成,幄帟器皿充牣其中,虽禁中不及。禄山生日,帝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故彤庭分帛、卫霍金盘、朱门酒肉等语,皆道其实,真诗史也。)

1内金盘,尚方器用。辛延年诗:“金盘鲙鲤鱼。”

2曹植《与吴质书》:“卫霍不足侔也。”

3刘桢诗:“万舞在中堂。”又:“意气凌神仙。”

4【朱注】“江淹诗:“画作秦王女,乘鸾向烟雾。”烟雾。指堂上香烟。《楚辞》:“金相玉质。”

5洙曰:鲜卑有貂鼠子,皮毛柔软。《赵国策》:李兑送苏子黑貂之裘。

6潘岳诗:“萧管清且悲。”徐伯彦《淮亭吟》:“倚清瑟兮横凉琴。”

7洙曰:橙出稷县者胜,蜀中有给客橙,似橘而非,若柚而香。

8郭璞诗:“朱门何足荣。”王粲诗:“酒肉逾川坻。”黄山谷曰:《孙子新书》:楚庄攻宋,厨有臭肉,尊有败酒,而三军有饥色。《魏志袁术传》:后宫数百,皆服绮觳,余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尽空。

9《西京杂记》:元封二年大寒,雪深五尺,三辅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曹植诗,“荣枯立可须。”

10徐干诗:“虽路在咫尺。”

(11)魏明帝诗:“惆怅自怜。”

北辕就泾渭1,官渡又改辙2。群水从西下3,极目高崪兀4。疑是崆峒来5,恐触天柱折6。河梁幸未拆7,枝撑声窸窣8。行李相攀援9,川广不可越10。

(下三段,至奉先而伤己忧人,仍是咏怀本意。此忆途次仓皇情状。上六言水势,下四言行人。群水西来,其汹涌如此,犹车河梁未拆耳。攀援争渡,为川广不能飞越也。【朱注】禄山反书至,帝虽未信,一时人情恇扰,议断河桥,为奔窜地,所以行李攀援而急渡也,观“河梁幸未拆”句可见。自京赴奉先,从万年县渡浐水,东至昭应县,去京六十里。又从昭应渡泾渭,北至奉先县,去京二百四十里。骊山,在昭应东南二里,温泉出焉。又泾渭二水,交会于昭应之北,故云:“北辕就泾渭。”其官渡改辙,在唐时亦迁徙无常,大抵在昭应之间,为奉先便道耳。【钱笺】谓官渡在万年东南二十五里,不免倒说。朱注则指泾阳县泾水之渡,路又隔远。至旧注引《魏志》官渡,不切。唐之万年,即今咸宁。唐之昭应,即今临潼。唐之奉先,即今蒲城。)

1《后汉马融传》:“北辕反旆。”

2梁简文帝《罢雍州恩教》:“植柳官渡,尚或依然。”《长安志》:泾阳县有泾水渡九,正直西京之北。曹植诗:“改辙登高冈。”

3群水或作群冰,非。此时正冬,冰凌未解也。【朱注】泾渭诸水,皆从陇西而下,故疑来自崆峒。

4梁元帝《玄览赋》:“试极目乎千里。

5地志:泾水发源安定郡开头山,即崆峒山。

6《水经注》:张华叙东方朔《神异经》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列子》:共工氏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今按:山阳县有天柱山,属长安境内。《杜臆》:天柱折,乃隐语,忧国家将覆也。

7江总诗:“秦川心断绝,何悟是河梁。”

8枝撑,注见《慈恩寺塔》诗。枝撑,河梁交柱。窸窣,桥动有声也。李贺《神弦曲》:“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飙风。”窸窣,盖唐人方言也。

9《西溪丛语》:唐李济翁《资暇录》云:古使字作李。《左传》所言行李,乃是行使,后人误为李字。《传》曰:“行李之往来,供其困乏。”杜预注,“李,使人也。”又曰:“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注:“行李,行人也。”又曰:“行理之命,无月不至。”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或言李,或言理,皆谓行使也。但文其词则谓之行李,亦作理耳,知非改古文为李也。济翁不言李出何书。刘孝威《结客少年场》诗:“少年李六郡,遨游遍五都。”李字作使音,亦一证也。袁山松《山川记》:“行者攀援,牵萝带索。”

10鲍照诗:“川广每多惧。”

老妻寄异县1,十口隔风雪2。谁能久不顾3?庶往共饥渴4。入门闻号咷5,幼子饿已卒6。吾宁舍一哀7,里巷亦呜咽8。所愧为人父9,无食致夭折10。岂知秋禾登(11),贫窭有仓卒(12)。

(此述家人困穷境况。上四在途而叹,下八至家而悲。《杜臆》:叙父子夫妇之情,极其悲惨。寄迹他乡,故秋禾呈登,而无救于贫。)

1《吴越春秋》:越王令壮者无娶老妻。古乐府:“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异县,指奉先。

2古诗:“前日风雪中。”

3《诗》:“不顾其后。”

4张望诗:“六时疲饥渴。”

5孔融诗:“入门望爱子。”《易》:“先号咷而后笑。”

6《礼记》:幼子常视毋诳。

7又:孔子之卫,通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

8蔡琰诗:“行路亦呜咽。”

9《大学》:为人父。

10庾信《伤心赋》:“至于继体,多从天折。”《左传》:子产曰:“札瘥夭昏。”是夭为少死也。《汉书五行志》:父丧子曰折。

(11)《月令》:“孟秋之月,农乃登谷。”

(12)《诗》:“终窭且贫。”曹植诗:“仓卒骨肉情。”仓卒,谓夭折。

生常免租税1,名不隶征伐2。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3。默思失业徒4,因念远戍卒5。忧端齐终南6,澒洞不可掇7。

(末以悯乱作结,身世之患深矣。天宝季年,边帅穷兵,故民苦租税征伐。公在事外,尚且酸辛,况穷民之失业远戍者乎?念及此,而忧积如山,不能掇去,又回应忧黎元意。此章分十段,八句者四段,十二句者四段,十句者两段,错综而自见整齐。)

1汉文帝诏:“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

2汉光武诏:“将兵征伐。”张悛《置守冢人表》:“今为平民。”

3刘向《九叹》:“风骚屑以摇木兮。”骚屑,纷扰之貌。

4《谷永传》:“百姓失业流散。”

5《过秦论》: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

6谢灵运诗:“顾己识忧端。”

7《淮南子》:“未有天地,鸿濛澒洞。”许慎注:“澒,读作项。”周伯温曰:气澒洞未分之貌。独孤及《观海》诗,“澒洞吞百谷,周流无四垠。”则澒洞,乃水势汹涌之貌。此承忧端来,是忧思烦懑之意。【赵注】谓比世乱者,未然。曹操乐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胡夏客曰:诗凡五百字,而篇中叙发京师,过骊山,就泾渭,抵奉先,不过数十字耳。余皆议论感慨成文,此最得变雅之法而成章者也。又曰:《赴奉先咏怀》,全篇议论,杂以叙事。《北征》则全篇叙事,杂以议论。盖曰咏怀,自应以议论为主;曰北征,自应以叙事为主也。

《庚溪诗话》:士人程文,穷日力作一论,不限声律,不拘诗句,尚罕得反复折难,使其理判然者。观《赴奉先咏怀》五百言,乃声律中老杜一篇心迹论也。自“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其心术祈向,自是稷契等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与饥渴由己者何异。然尝为不知者所病,故曰:“取笑同学翁。”世不我知而所守不变,故曰:“浩歌弥激烈。”又云“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言非不知隐遁为高,亦非以国无其人也,特废义乱伦有所不忍。“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言志大术疏,未始阿附以借势也。为下士所笑,而浩歌自若,皇皇慕君,而雅志栖遁,既不合时,而又不少低屈,皆设疑互答,屡致意焉,非巨刃有余孰能之乎?中间铺叙间关酸辛,宜不胜其戚戚,而“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所谓忧在天下,而不为一己失得也。禹稷颜子,不害为同道,少陵之迹江湖而心稷契,岂为过哉。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其穷也,未尝无志于国与民。其达也,未尝不抗其易退之节。蚤谋先定,出处一致矣。是诗先后周复,正合乎此,昔人目《元和贺雨》诗为谏书,余特目此诗为心迹论也。

《■溪诗话》:《孟子》七篇,论君与民者居半,其余欲得君,盖以安民也。观杜陵:“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宿花石戍》云:“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寄柏学士》云:“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有环堵。”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而志在“大庇天下寒士”,其仁心广大,异夫求穴之蝼蚁辈,真得孟子所存矣。东坡先生问老杜何如人。或言似司马迁,但能名其诗尔。愚谓老杜似孟子,盖原其心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子美高自称许,有乃祖之风。上书明皇云:“臣之述作,沉郁顿挫,扬雄、枚皋可跂及。”《壮游》诗,则自比于崔、魏、班、扬。又云:“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赠韦左丞》则曰:“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甫以诗雄于时,自比诸人,诚未为过,至“窃比稷与契”,则过矣。唐史氏称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岂自比稷契而然耶?至云:“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斯时伏青蒲,廷争守御床。”其忠荩固自可嘉也。

卢世..曰:《赴奉先》及《北征》,肝肠如火,涕泪横流,读此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忠。

今按:《北征》诗尚带率语,如“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将真情实事,信笔写来。黄彻谓:如转石于千仞之山,势也。学者尤之过甚,亦未窥其远大者耳。若此诗悲愁激切,而语皆雅饬,更无疵句可议矣。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草堂诗笺》编在自京赴奉先之后,以诗中有“蒲城风雨”句也。《英华》注:奉先尉刘单宅作。山水障,画山水于屏障也。

堂上不合生枫树1,怪底江山起烟雾2。闻君扫却赤县图3,乘兴遣画沧州趣4。

(首叙屏障山水。乍见而怪,甚言作势之异。赤县图,别是一幅。沧洲趣,指屏中山水。杨诚斋曰:诗有惊人句,如《山水障》云:“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是也。)

1《礼记》:“堂上不趋。”《楚辞》:“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2唐方言底字作何字解。《颜氏家训》、师古《匡谬》云:何物为底。此本言何等物,其后遂省何言,直云等物耳。谢灵运诗:“江山共开旷。”鲍照诗:“徘徊烟雾里。”

3扫,谓挥洒笔下也。【钱笺】刘为奉先尉,写其邑之山水,故曰赤县图。《史记》:邹衍谓中国名赤县神州。赵曰:京邑属县,有赤有畿,其浩穰者为赤。

4谢朓诗:“复协沧州趣。”

画师亦无数1,好手不可遇2。对此融心神3,知君重毫素4。岂但祁岳与郑虔5,笔迹远过杨契丹6。

(此赞其笔意超绝。)

1薛道衡诗:“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

2《庾肩吾传》:张士简之赋,周升逸之辩,亦成佳手,难可复遇。

3左思诗:“聊可莹心神。”

4毫素,挥毫于素绢也。《五君咏》:“深心托毫素。”

5李嗣真《画录》:空有其名,不见踪迹二十五人,祁岳在李国恒之下。《唐书》:郑虔善图山水,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三绝。

6宋羊欣《论书》:“笔迹精熟。”沙门彦琼《后画录》:“隋参军杨契丹,六法颇该,殊丰骨气,山东体制,允属斯人。”

得非玄圃裂1?无乃潇湘翻2?悄然坐我天姥下3,耳边已似闻清猿4。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5。元气淋漓障犹湿6,真宰上诉天应泣7。

(此形容山水之神奇。玄圃、潇湘,举远景以相拟,言其迹侔仙界。风雨、蒲城,举近景以相拟,言其巧夺化工。)

1《穆天子传》:乃为铭迹于玄圃之上,以诏后世。

2图经:湘水自阳海发源,至零陵北而营水会之,二水合流,谓之潇湘。潇者,水清深之名。王徵君诗:“窈霭潇湘空。”杜诗用虚字亦有所本。《何氏语林》:袁粲曰:“岂得非名贤。”《左传》云:“无乃不可乎?”

3《吴越郡国志》:天姥山与括苍相连。春月,樵者闻萧鼓笳吹之声聒耳。《寰宇记》:天姥山,在剡县南八十里。谢灵运诗:“暝投剡中山,明登天姥岑。”即此。【钱笺】公《壮游》诗“归帆拂天姥”,盖旧游之地,故云:“悄然坐我天姥下。”

4张说诗:“清猿坐见伤。”

5《寰宇记》:蒲城县,本汉重泉县,开元中改为奉先。

6扬雄《上林赋》:“大者含元气,纤者入无伦。”《楚辞》:“剑淋漓而纵横。”

7《老子》:“有真宰以制万物。”《五行志》:中和三年,浙西天鸣,声如转磨,是谓天泣。赵曰:钱希白《洞微志》:无云而雨谓之天泣。昔仓颉作字,天雨粟,鬼夜哭。此暗用其意。

野亭春还杂花远1,渔翁暝踏孤舟立2。沧浪水深青溟阔3,欹岸侧岛秋毫末4。不见湘妃鼓瑟时5。至今斑竹临江活6。

(此备写山水中景物。亭花、岸岛,属山。渔舟、沧溟,属水。湘竹临江,又兼映山水。上二段,应前沧洲趣。)

1庾信诗:“野亭高被马。”春还,谓春气回还。丘希范书:“杂花生树。”

2傅玄诗:“渭滨渔钓翁。”陶潜诗:“渺渺孤舟逝。”

3沧浪,在楚。青溟指海。

4《慎子》:“离朱之明,察秋毫之末。”

5古诗尝用不见,犹云岂不见。《楚辞》:“使湘灵鼓瑟兮。”《博物志》:舜崩于苍梧,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

6张载诗:“临江钓春鱼。”

刘侯天机精1,爱画入骨髓2。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大儿聪明到3,能添老树巅崖里。小儿心孔开4,貌得山僧及童子5。

(此因少府而并及其子,应前画师一段。)

1何逊诗:“刘侯务属书。”《文赋》:“方天机之峻利。”

2《汉书邹阳传》:“厚德长君,入于骨髓。”

3《祢衡传》:“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

4《魏略》:孙权书:“心开目明。”

5貌,描绘工肖也。庾信诗:“山僧或见寻。”《左传》:“童子何知。”

若耶溪,云门寺1,吾独胡为在泥滓2,青鞋布袜从此始。

(此见画而思托身世外,应前天姥两句。此章起结四句,中间八句者两段,六句者两段。)

1《水经注》: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下孤潭周数亩,甚清深。有孤石临潭,垂崖俯视,猿狖惊心,寒木被潭,森沉骇观。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又云:山阴县南有玉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架林裁宇,割润延流,尽泉石之好。胡夏客曰:“若耶溪长数十里,凡有六寺,皆以云门冠之。王十朋曰:《南史》:何胤以会稽多灵异,往游焉,居若耶山云门寺。

2《西征赋》:“奋迅泥滓。”

赤城谢省曰:此诗一篇之中,微则竹树花草,变则烟雾风雨,仙境则沧洲玄圃,州邑则赤县蒲城,山则天姥,水则潇湘,人则渔翁释子,物则猿猱舟船,妙则鬼神,怪则湘灵,无所不备。而纵横出没,几莫测其端倪。

王嗣奭曰:画有六法,气韵生动第一,骨法用笔次之。杜以画法为诗法,通篇字字跳跃,天机盎然,此其气韵也。如“堂上不合生枫树”,突然而起,已而忽入满城风雨,已而忽入两儿挥洒,飞腾顿挫,不知所自来,此其骨法也。至末因貌得山僧,忽转到若耶云门,青鞋布袜,阉然而止。总得画法经营之妙,而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像,此画至今在目,诗中有画,信然。

黄生曰:此篇写画与赞赏,分作数层说,反覆浓至。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安禄山反,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此诗当是其年十月作。此时反信未至,而逆迹已萌,观篇中虾蟆长虬可见,依梁编为是。同,和也。灵湫,水池名。《杜臆》:题主汤东之灵湫,非咏汤泉也。故篇中详叙湫之改移,与龙之灵怪,而汤泉只阴火数语,以引起灵湫。

东山气濛鸿1,宫殿居上头2。君来必十月3,树羽临九州4,阴火煮玉泉5,喷薄涨岩幽6。有时浴赤日7,光抱空中楼8。

(首叙驾幸骊山。阴火以下,志汤泉胜景。祭龙有期,故来必十月。山势最高,故下临九州。阴火,言泉之温。喷薄,言泉之涌。天子所浴,故比之赤日也。)

1东山即骊山。《述征记》:长安东则骊山,西则白虎源。《淮南子》:未有天地之时,濛鸿澒洞,莫知其门,【赵注】气濛鸿,山形如蒙云雾也。

2《唐书》:骊山宫,贞观十八年置,咸亨二年始名温泉宫,天宝十载改曰华清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后汉顺帝纪》:修饰宫殿。古乐府:“夫婿居上头。”

3《长安志》:开元后,帝每岁十月幸温汤,岁尽而归。

4《诗》“设业设虡,崇牙树羽。”树羽,立羽藻盖也。《禹贡》:“九州攸同。”

5《海赋》:“阳冰不治,阴火潜然。”《博物志》:凡水源有硫黄,其泉则温,故云:阴火若煮。杨慎曰:《易》:“泽中有火。”《素问》:“泽有阳焰。”注:“阳焰,如火烟腾腾而起于水面者是也。”盖泽有阳焰,乃山气通泽,山有阴霭,乃泽气通山。唐顾况《使新罗》诗“阴火螟潜浇”是也。陆机诗:“玉泉涌微澜。”

6《吴都赋》:“喷薄沸腾。”

7《山海经》:“出于旸谷,浴于咸池。”黄希曰:开元十四年十二月乙巳,日色赤如赭。何逊诗:“赤日下城闉。”

8陶潜诗:“荡荡空中景。”《长安志》:骊山有观风楼、羯鼓楼。

阆风入辙迹1,旷原延冥搜2。沸天万乘动3,观水百丈湫4。幽灵斯可怪,王命官属休5。初闻龙用壮6,擘石摧林丘7。中夜窟宅改8,移因风雨秋9。倒悬瑶池影10,屈注沧江流(11)。味如甘露浆(12),挥弄滑且柔(13)。

(此记驻跸灵湫。初闻以下,志湫龙神异,及湫水之洁清。阆风旷原,借讽荒游。屈万乘之尊,而往祀灵湫,事近矫诬,故曰可怪。倒影,谓宫殿下映。屈注,谓众水奔赴。)

1《大人赋》:“登阆风而遥集。”《十洲记》:昆仑三角,其一角正北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武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颜延之诗:周御穷辙迹。”赵曰:周穆王欲车辙马迹遍天下。

2《穆天子传》: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羽,千有九百里。宗周至于大旷原,万四千里。冥搜,见慈恩寺诗。

3《东征赋》:“旌旗拂天。”《芜城赋》:“歌吹沸天。”万乘动则轰然有声,当作沸天。赵岐《孟子注》:兵车万乘,谓天子也。

4《孟子》:“观水有术。”《长安志》:泠水,一曰零水,在临潼县东三十五里,亦曰百丈水。赵曰:《水经注》:泠水南出浮胏山,浮胏山,乃骊山之麓也。沈约诗:“百丈注悬淙。”扬雄《蜀都赋》:“火井龙湫。”

5《杜臆》:官属休,谓休沐以致祭。《汉书郑当时传》:其推毂士乃官属丞吏。《穆天子传》:天子以寒之故,命王属休。

6初闻,追叙昔闻也。《易大壮》:“小人用壮。”

7谢惠连诗:“落雪洒林丘。”

8曹植诗:“中夜指星辰。”《江赋》:“瑰奇之所窟宅。”

9【钱笺】《长安志》:汤泉水,在汉阴盘故城东门外,去昭应十五里。贞观中,乘舆将自东门入,时水暴涨平岸,见物状如豬,当土门卧,命有司致祭,其物起向北,因失所在。开元八年冬,乘舆自南入,至半城,黑风从东北角起,倏忽满城,从官相失。上策马逾城,下至渭川,去气稍解,怅然还宫。时翰林学士王翰作《答客问》上之。词曰:“龙跃汤泉云渐回,龙飞香殿气还来。龙潜龙见云皆应,天道常然何问哉。”《剧谈录》:咸通九年春,华阴县南十余里,一夕风雨暴作,有龙移湫,自远而至。先是厓垅高来,无贮水之所。此夕迥从数丈小山,自东西直亘南北。峰峦草树,一无所伤,碧波回塘,湛若疏凿。

10《天台赋》:“或倒影于重溟。”庐山道人《游石门诗序》:“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瑶池,见慈恩寺诗。

(11)《水经注》:屈而北注。谢朓诗:“回瞰沧江流。”

(12)《晋五行志》:《御路杨歌》:“汝非皇太子,那得甘露浆。”

(13)《江赋》:“挥弄洒珠。”《内则》:“甘旨柔滑。”

翠旗澹偃蹇1,云车纷少留2。箫鼓荡四溟3,异香泱漭浮4。鲛人献微绡5,曾祝沉豪牛6。百祥奔盛明7,古先莫能俦8。坡陀金虾蟆,出见盖有由9。至尊顾之笑10,王母不遣收(11)。复归虚无底,化作长黄虬(12)。

(此记亲祀灵湫。百祥以下,借虾蟆咎征,而患长虬之不测。吴论:翠旗云车,羽卫迟留也。箫鼓异香,贡绡深牛,祀典丰洁也。梦弼曰:杨国忠言禄山必反,曰:“陛下试召之,必不来。”禄山闻命即至,见上于华清宫。此禄山谒见之由,故曰:“坡陀金虾蟆,出见盖有由。”上由是益亲信禄山,国忠之言不能入。太子亦知禄山必反,言之不听。虽国忠欲收禄山,贵妃必不肯,故曰:“至尊顾之笑,王母不肯收。”续遣归范阳,禄山遂反。岂非“复归虚无底,化作长黄虬”乎?【朱注】虚无底,即湫水也。归虚无而化黄虬,言禄山之势已成,犹豬龙而僣拟真龙也。其忧乱之意,情见乎词矣。)

1《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注:“翠羽为旗上藻也。”《长门赋》:“澹偃蹇而待曙兮。”李奇注:“澹,犹动也。”又《七发》:“旌旗偃蹇。”《广雅》:“偃蹇,夭矫也。”

2《楚辞》:“乘回风兮载云车。”《北征赋》:“曾不得乎少留。”

3颜延之诗:“笳鼓震溟州。”张协诗:“雨足洒四溟。”

4梁武帝《忏序》:“宫内闻异香馥郁。”《上林赋》:“过乎泱漭之野。”

5任昉《述异记》:鲛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鲛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吴都赋》:“泉室潜织而卷绡。”注云:“鲛人织轻绡于泉室以卖之。”梦弼曰:献绡以为币,沉牛以为牲也。

6《穆天子传》:天子大朝于燕然之山,奉壁南面,曾祝佐之,祝沉牛马豕羊。注:“曾,犹重也。祝,谓祝史。”《汉书郊祀志》:祝谓言祭祝之赞词者。《穆天子传》:文山之人归遗,乃献良马十四驷,天子与之豪马、豪牛、厖狗、豪羊,以三十祭文山。注:“豪,犹髭也。”

7《书》:“作善降之百祥。”扬雄《解嘲》:“遭盛明之世。”

8《吴都赋》:“古先帝代。”

9坡陀,注见三卷。《埤雅》:“虾蟆一名蟾蜍,或作詹诸。”张衡《灵宪》:“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奔月,是为蟾蜍。”陆倕《漏刻铭》:“灵虬承注,阴虫吐噏。”李翰曰:“阴虫,虾蟆也。”潘鸿曰:按《五行志》:神龙中,渭水有虾蟆,大如鼎,里人聚观,数日而失。此韦后时事。“坡陀金虾蟆”,盖其类也。禄山浊乱宫闱,故有此应,可与翟泉鹅出,同类并观,故曰:“出见盖有由。”又载虾蟆色如金,或云:骊山上有古碑载之。蔡曰:《西阳杂俎》:长庆中,有人见月光属于林中,如疋布,寻视之,见一金背虾蟆,疑自月中者。《北史源师传》:真龙出见。陆机诗:“于今知有由。”

10《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诗》:“顾我则笑。”

(11)【钱笺】唐人多以王母比贵妃。刘禹锡诗:“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王建诗:“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换霓裳月色裾。”公诗亦云:“惜哉瑶池饮。”又曰:“落日留王母。”《诗》:“此宜无罪,汝反收之。”注:“收,拘也。”此诗收字所本。

(12)《玉篇》:“蚪,无角龙,俗作虬。”《禄山事迹》:帝尝夜宴禄山,禄山醉卧,化作一猪而龙头,左右遽言之。帝曰:“渠猪龙耳,无能为也。”天宝十四载,玄宗遣中使赍玺书召禄山曰:“与卿修得一汤沐,故令召卿,至十月朕于华清宫待卿。”十一月,禄山起兵反。

飘飘青琐郎1,文采珊瑚钩2。浩歌《渌水》曲3,清绝听者愁4。

(末赞郭诗,结出相和之意。听歌生愁,有感时事也。此章八句起,四句收,中二段各十四句。)

1【邵注】飘飘,俊逸貌。崔駰诗:“飘飘神举逞所欲。”《宫阙簿》:“青琐门在南宫。”《汉旧仪》:给事黄门侍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

2曹植《与吴质书》:“得所来讯,文彩委曲。”【赵注】珊瑚钩,出《纂异记》载嵩岳嫁女事云:周穆王把酒请王母歌,以珊瑚钩击杯而歌。师氏曰:珊瑚钩,言文章之可贵。【吴注】旧引萧诠诗“珠簾半上珊瑚钩”,与文彩二字不贯。《纂典》记相如见枚叔文,称曰:“如珊瑚之钩,璠玙之器,非世间寻常可见。”若公《八哀》诗《赠秘书监李公邕》“丰屋珊瑚钩”,则可引萧诠诗句矣。

3《楚辞》:“临风恍兮浩歌。”《淮南子》:“手会《渌水》之趋。”马融《长笛赋》:“取度于《白雪》、《渌水》。”注云:“二曲名。”嵇康《琴赋》:“初涉《渌水》,中奏清徵。”《洛阳伽蓝记》:魏高阳王雍,有姬修容,能为《渌水歌》。【远注】“此用《渌水》,亦暗贴灵湫,如岑参《和雪后早朝》诗,用“仙郎歌白雪’,亦然。”

4陆云《与兄书》:“昔日读《楚辞》,意大不爱,顷日视之,实自清绝。”

卢元昌曰:十月,讥非时。浴日,讽亵尊。阆风广漠,刺荒游。改移窟宅,志变异。献币沉牛,明矫诬。虾蟆出,指禄山也。至尊笑,宠虾蟆也。王母不收,纵虾蟆也。考月中有金虾蟆,乃蚀月者。月为阴精,贵妃似之。禄山通宵禁中,是为虾蟆蚀月。玄宗以虾蟆忽之,竟为长虬难制。灵湫一篇,其曲突之讽欤。

王嗣奭曰:禄山当如阴虫伏处,今一旦凭藉宠灵,窥窃神器,妄自意为天矫飞天之物,岂非虾蟆而黄虬,上下失位者乎?盖始终以虾蟆事为比也。

后出塞五首

鲍钦止曰:天宝十四载三月壬午,安禄山及奚契丹战于潢水,败之。故有《后出塞五首》,为出兵赴渔阳也。今按末章,是说禄山举兵犯顺后事,当是天宝十四载冬作。

男儿生世间1,及壮当封侯2。战伐有功业3,焉能守旧丘4。召募赴蓟门5。军动不可留6。千金装马鞭7,百金装刀头8。闾里送我行9,亲戚拥道周10。斑白居上列(11),酒酣进庶羞(12)。少年别有赠(13),含笑看吴钩(14)。

(首章,记应募之事。上八,从军者喜于立功。下六,送别者壮其行色。《杜臆》:召赴蓟门者,禄山也,势已盛而逆未露,且以重赏要士,故壮士喜功者,乐于从之。其装饰之盛,饯送之勤,与前出塞大不同矣。老者慈爱,唯赠饮食;少年英锐,故赠吴钩。含笑者,受而会意也。)

1魏文帝乐府:“男儿居世,各当努力。”李陵诗:“人生一世间。”

2《论语》:“及其壮也。”后汉班超尝投笔叹曰:“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封侯。”

3《史记龟策传》:“可以战伐攻击。”又《邹阳传》:“功业复就于天下。”

4鲍照诗:“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广雅》:“丘,居也。”

5《吴志孙策传》:“召募得数百人。”《一统志》:古蓟门关,在今顺天府蓟州。《水经注》:武王封尧后于蓟,城内西南隅有蓟丘,因名蓟门。

6《后汉光武纪》:“时不可留。”

7《西京杂记》: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皆以白玉作之。玛瑙石为勒,白光琉璃为鞍。鞍在暗室中,常照十余丈,如昼日。自是长安始盛饰鞍马,竟皆雕镂,或一马之饰,直百金。乐府《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又:“西市买马鞭,南市买辔头。”

8《史记陆贾传》:“宝剑值百金。”古绝句:“何当大刀头。”

9《国策》:监门闾里。《大司徒》: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闾里皆二十五家,乡谓之闾,遂谓之里。二十五家共有巷,巷首有门。陶潜诗:“慷慨送我行。”

10《史记穰苴传》:庄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诗》:“有杕之杜,生子道周。”毛苌曰:“周,曲也。”

(11)《古乐府》:“斑白居上头。”

(12)《韩非子》:“酒酣,灵公起。”《仪礼》:上大夫,庶羞二十品。

(13)《史记季布传》:少年藉其名以行。《通鉴》:王猛谓慕容垂曰:“今当远别,何以赠我?”垂解佩刀赠之。

(14)《世说》:王公含笑看之。《吴越春秋》:阖闾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百金。”有人杀其二子,以血衅金成二钩,献之。王曰:“何以异于众钧乎?”钩师呼二子名:“吴鸿、扈稽,我在此,王不知汝之神也。”声绝于口,两钩俱飞,着父之胸。吴王大惊,赏之百金。《吴都赋》:“吴钩赵棘,纯钩湛卢。”

其二

朝进东门营1,暮上河阳桥2。落日照大旗3,马鸣风萧萧4。平沙列万幕5,部伍各见招6。中天悬明月7令严夜寂寥8。悲笳数声动9,壮士惨不骄10。借问大将谁(11),恐是霍嫖姚(12)。

(章记在途之事。上六薄暮景事,下六夜中情景。上言军容之整肃,下言军令之森严。【张綖注】将似霍嫖姚,盖武皇开边,而去病勤远,故托言之。《杜臆》:前篇言唾手封侯,何等气魄,至此惨不骄矣,束于军法故也。)

1【钱笺】阮籍诗:“步出上东门。”《寰宇记》:上东门,洛阳东面门也,后又改为东阳门。《通鉴注》:上东门之地,唐为镇。

2【卢注】禄山反范阳,封常清议断河阳桥,则知前此募兵赴军前,必由河阳桥去。《春秋》:天王狩于河阳。郑曰:河阳,洛邑也。《通典》:河阳县,古孟津,后亦曰富平津,跨河有浮桥,即杜预所建。《元和郡县志》:河阳浮桥,驾黄河为之,以船为脚,竹■亘之。《一统志》:河阳桥,在阌乡县西门外河水滨。王粲诗:“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3谢惠连诗:“落日隐櫩楹。”《汉书》颜注:“麾,大将之旗。”

4《诗》:“萧萧马鸣。”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杜臆》:《毛诗》萧萧,原非马鸣声,此加一风字,更为爽豁。

5范云诗:“平沙断还续。”《汉书注》:幕府者,以军幕为义,军旅无常居止,故以帐幕言之。

6《史记李广传》:广行无部伍行阵。赵曰:士卒多则将各有一幕,故一部伍之人,各相招认以居幕也。

7梁武帝《边秋诗》:“秋月出中天。”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

8《楚辞》:“■■兮收潦而水清。”朱子注:“■■与寂寥同。”

9《乐书》:胡笳似觱篥而无孔。王融诗:“夜夜闻悲笳。”杜挚《笳赋序》:“笳者,李伯阳入西戎所作也。”

10王褒碑文:“壮士志骄,时观投石。”

(11)《汉高帝纪》:王问“魏大将谁也?”《唐书》:禄山入朝,奉封称旨,进骠骑大将军。

(12)《史记》:霍去病善骑射,为剽姚校尉。颜注:“票姚,劲疾之貌。”胡仔曰:《汉书》嫖姚,服虔音飘飖,师古音嫖,频妙切;姚,羊召切。荀悦《汉纪》又作票飖,杜诗每作平声用,盖取服音耳。【朱注】梁萧子显《日出东南隅行》押霄字韵,而云:“汉马三万匹,夫婿仕飘姚。”周庾信《画屏风》诗押飘字韵,末云:“寒衣须及早,将寄霍嫖姚。”则二字作平声用,在公前已然矣。

许彦周曰:诗有力量,如弓之斗力,未挽时,不知其难也。及其挽之,力不极处,分寸不可强,若《出塞》曲云:“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又《八哀》诗:“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虬髯似太宗,色映塞外春。”此等力量,不容他人到。

其三

古人重守边1,今人重高勋2。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3。六合已一家4,四夷且孤军5。遂使貔虎士6,奋身勇所闻7。拔剑击大荒8,日收胡马群9。誓开玄冥北10,持以奉吾君(11)。

(三章,讥边将生事也。各四句转意。当时朝廷好大,以致边将邀功,曰岂知、曰遂使,正见上行下效也。未言辟士奉君,盖逢君之恶,祸及生民矣。《杜臆》:“今人重高勋”,此效尤霍嫖姚者,其奋身贾勇,盖闻主上意旨而起也。)

1《史记》:蒙恬曰:“臣将三十万众以守边。”

2《后汉二十八将论》:“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

3《左传》:“出师于东门之外。”鲍照《芜城赋》:“崪若断岸,矗似长云。”

4《过秦论》:“以六合为家。”《记》:“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

5《汉书》:“春秋有道,守在四夷。”唐太宗《问答》:“昔光武以孤军,当王莽百万之众。”

6《书》:“桓桓,如虎如貔。”貔,豹属,出貉国,一名执夷。

7《史记》:李陵长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8《叔孙通传》:“群臣拔剑击柱。”《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

9《安禄山事迹》:禄山包藏祸心,畜单于护真大马习战斗者数万匹,已八九年矣。《汉书》:“胡马不窥于长城。”

10《楚辞》:“历玄冥以邪征。”《淮南子》:“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

(11)《左传》:“我亦能事吾君。”

其四

献凯日继踵1,两蕃静无虞2。渔阳豪侠地3,击鼓吹笙竽4。云帆转辽海5,稉稻来东吴6。越罗与楚练7,照耀舆台躯8。主将位益崇9,气骄凌上都10。边人不敢议(11),议者死路衢(12)。

(四章,刺将骄欲叛也。在八句一断。当边庭无警,恣意欢娱,滥赏以给军心,而严刑以箝众口,禄山叛逆之势成矣。《杜臆》:“献凯日继踵”承上奉吾君来。气凌上都,明有无君之心,特帝未之知耳。)

1《周礼》:大司乐,王师大捷,则令奏凯乐。刘庭芝诗:“献凯归京师。”《史记范睢传》:“继踵取卿相。”

2【朱注】《旧唐书》:奚与契丹两国,常递为表里,号曰两蕃。据《新书安禄山传》:天宝四载,奚契丹杀公主以叛禄山。八月,禄山绐契丹诸酋,大置酒,毒焉,既酣,悉斩其首,献馘阙下。《通鉴》:十三载,禄山奏击破奚契丹,掳其王李日越。十四载,奏破奚契丹。此所谓静无虞也。《诗》:“无贰无虞。”

3《汉书地理志》:渔阳郡,秦置,属幽州。朱叔元书:奈何以区区渔阳,结怨天子。《前汉万君章传》:“街里各有豪侠。”

4左太冲诗,“北里击钟鼓,南里吹笙竽。”

5《广成颂》:“张云帆,施蜺畴。”辽东,南临渤海,故曰辽海。桓温表:“管宁之默辽海。”【朱注】海运,当始于隋大业中。《北史来护儿传》:辽东之役,护儿率楼船指沧海,入自浿水,时护儿从江都进兵,则当出成山大洋,转登莱,向辽海也。唐太宗屡讨高丽,舟师皆出莱州,其餽运当从隋故道。骆宾王《讨武墨檄》云:“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盖隋唐时,于扬州置仓,以备海运餽东北边。禄山镇范阳,蕃汉士马,居天下之半,江淮輓输,千里不绝。所云“云帆转辽海”者,自辽西转餽北平也。

6左思《蜀都赋》:“稉稻莫莫。”又诗:“志若无东吴。”

7《唐书》:越州土贡花文宝花等罗。《左传》:楚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注:组甲,漆甲为组文。被练,练袍。沈约诗:“朱光浮楚练。”

8又诗:“绿帻文照耀。”《左传》: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9《唐书》:天宝十三载,禄山奏前后立功将士,请超三资告身。于是超授将军五百余人,中郎将三千余人。所谓照曜舆台也。《唐书》: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平郡王。所谓主将益崇也。

10凌上都,指长安。《西都赋》:“作我上都。”

(11)《禄山事迹》:禄山自归范阳,逆节渐露,使者至,称疾不迎,成备而见之,无复臣礼。或言禄山反者,帝必缚送之,道路相目,无敢言者。

(12)曹植诗:“豺狼当路衢。”《尔雅》:“一达为道路,四达为衢。”

黄生曰:前二章,讽明皇黩武无厌,后二章,讽明皇养虎贻患,皆借征戍之辞以达之。剀切悲痛,深得风人之旨。

其五

我本良家子1,出师亦多门2。将骄益愁思3,身贵不足论。跃马二十年4,恐孤明主恩5。坐见幽州骑6,长驱河洛昏7。中夜间道归8,故里但空村9。恶名幸脱免10,穷老无儿孙(11)。

末章,褒军士之不从逆者。此在六句分截。良家子,则颇知忠义矣,故不图身贵,唯恐负国。至于逃籍而归,妻孥被戮,真能不孤主恩矣。《杜臆》:末章与首章相关,前之冀封侯者,志在立功,此之脱恶名者,志在立节。当时附贼者众,而独有此一人在其间,此纲常所以不坠,公特表而出之,以为万世训。《东坡志林》曰:将校有此一人,而不知其姓名,可恨也。

1《李广传》:“广以良家子从军。”薛道衡诗:“我本良家子。”

2《王莽传》:“自古出师之盛,未尝有也。”

3《左传》:“晋政多门。”《史记》:宋义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秦嘉诗:“愁思难为数。”

4《蔡泽传》:“跃马疾驱,四十三年足矣。”

5李陵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江淹诗:“青紫明主恩。”

6陈子昂诗:“坐见秦兵壘。”唐范阳,属幽州。《禄山事迹》:禄山起兵反,马步相兼十万,鼓行而西。

7陈琳书:“长驱山河,朝至暮捷。”《唐书》:天室十四载,安禄山陷河北诸郡,十二月陷东京。河南洛阳,即东都之地。《南都赋》:“据彼河洛。”

8《蔺相如传》:“使人奉璧间道而驰归。”注:“间,空也,投空隙而行也。”

9鲍照诗:“去国还故里。”沈炯诗:“空村余古木。”

10《史记商君传论》:“卒受恶名于秦。”《前汉冯参传》:“今被恶名而死。”

(11)《汉书游侠传》:楼护曰:“吕公以故旧穷老,托身于我。”梁人《折杨柳歌》:“阿婆不嫁女,那得儿孙抱。”

张綖曰:《左传》:兵犹火也,不戢自焚。前四章,著明皇黩武不戢,过宠边将,启其骄恣轻上之心,末章,直著禄山之叛,以见明皇自焚之祸也。

又曰:《前出塞》言哥舒翰西征之役,其辞悲。《后出塞》言安禄山北伐之师,其辞乐。悲则犹有苦兵畏乱之思,乐则至于喜乱而佳兵矣。禄山将叛,滥赏士卒,人趋于利,上破国而下覆宗,不祥莫大焉。

钱谦益曰:《前出塞》为征秦陇之兵,赴交河而作。《后出塞》为征东都之兵,赴蓟门而作。朱鹤龄曰:前是哥舒贪功于吐蕃,后是禄山构祸于契丹。刘后村克庄曰:前后《出塞》十四篇,笔力高古,可与《古诗十九首》并传。黄生曰:两蕃虽静,禄山继反,但备陈其事,而讽刺自见,虽不及十九首之婉笃,要皆自成气候,不受去取也。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鹤注】此诗是天宝十五载正月初旬作。是时方讨禄山,故云“恶闻战鼓悲。”若京归已陷,身在城中,不应诗中无一语及之,岂能快意于酒,复简薛华乎。薛华同在座中,此乃醉后记叙席上情事而简之。《杜臆》:古人重名讳,端、复、薛华、李白,诗中直称其名,此今人所无者。【朱注】《旧唐书》:杨绾谥文正,比部郎中苏端持两端。卞圜曰:端,时白衣。《唐科名记》:端,来春始及第,独孤及《燕集诗序》:右金吾仓曹薛华,会某某于署之公堂。薛复,未详。

文章有神交有道1,端复得之名誉早2。爱客满堂尽豪杰3,开筵上日思芳草4。安得健步移远梅5,乱插繁花向晴昊。首叙端复筵宴。

上三该主宾,下三点时景。有神有道,言两人契合非偶。

1孔融《荐祢衡表》:“思若有神。”

2《孔丛子》:孔子高,天下之高士也,取友以行,交游以道。《蜀志》:许靖,夙有名誉。

3曹植诗:“公子敬爱客。”《前汉书》:陈孟公,每大饮,宾客满堂。

4《晋书》:车胤,善于赏会,耐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书》:“正月上日。”注:“上日,朔日也。”《楚辞》:“何所独无芳草兮。”

5乐府《巾舞歌》“健兵哺,谁当吾。”

千里犹残旧冰雪1,百壶且试开怀抱2。垂老恶闻战鼓悲3,急觞为缓忧心捣4。少年努力纵谈笑5,看我形容已枯槁3。

次则当筵有感。春带余寒,固当借酒舒怀。生逢世乱,又当藉酒宽忧。少易成老,不如纵酒欢笑。作三层写意。

1残,余也。王粲诗:“冰雪截肌肤。”

2《诗》:“清酒百壶。”《九章》:“怀质抱情,独无匹兮。”此怀抱二字所本。古诗:“临风送怀抱。”

3蔡邕《房桢碑》:“享年垂老。”庾信诗:“雷辕惊战鼓。”

4谢灵运诗:“急觞荡幽默。”《诗》:“我心忧伤,叔焉如捣。”

5古乐府:“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书》:赵李诸侍中,皆谈笑大噱。

6《屈原传》:“形容枯槁。”

座中薛华善醉歌,歌辞自作风格老1。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2。何刘沈谢力未工3,才兼鲍照愁绝倒4。

此乃臻简薛华。计东曰:长句,谓七言歌行,太白所最擅场者。太白长句,其源出于鲍照,故言何刘沈谢,但能五言,于七言则力有未工,必若鲍照七言乐府,如《行路难》之类,方为绝妙耳。公尝以“俊逸鲍参军”称太白诗,正称其长句也。

1《抱朴子》:“风格端严。”《颜氏家训》:“体度风格,去今实远。”

2山东李白,有辩在后。

3《梁晋》:何逊文章与刘孝绰,并见重于世,世谓之何刘。世祖著编论之云:“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何氏语林》: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休文、陈郡谢玄晖、瑯邪王元长,以气类相推毂。

4《宋书》:鲍照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愁绝倒,诗有愁为不及也。《世说》:“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诸生颇尽新知乐1,万事终伤不自保2。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水添金杯3。如■之酒常快意4,亦知穷愁安在哉。忽忆雨时秋井塌5,古人白骨生青苔6,如何不饮令心哀。

末结醉歌之意。新知乐,谓主宾相得。不自保,谓乱离可忧。气酣四句,承新知乐,忽忆三句,承不自保。此处忧乐,与前悲笑相应。远注:白骨青苔,人生不免,亦可以自遣矣。此章前三段,各六句,末段九句收。

1《汉书翟方进传》:努力为诸生学问。《东观汉记》:相者谓班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楚辞》:“乐莫乐于新相知。”

2《书》:“万事隳哉。”阮籍诗:“一身不自保。”

3见风吹水动,便想添杯作酒,总是欲多饮以宽怀耳。梁武帝诗:“碧玉捧金杯。”

4《左传》:“有酒如渑。”《前汉栾布传》:“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

5张綖云:井是贵者之墓,犹今言金井也,楚人皆谓楚王坟为井上。塌,倾颓也。

6鲍照《挽歌》:“枯髅依青苔。”杜诗格局整严,脉络流贯,不特律体为然,即歌行布置,各有条理。如此篇首提端复,是主,再提薛华,是宾,又拈少年诸生,则兼及一时座客。其云悲笑忧乐,腰尾又互相照应,熟此可悟作法矣。

杨慎曰:此诗本是东山李白,俗本改作山东。乐史序《李白集》云:白客游天下,以声妓自随,效谢安石风流,自号东山,时人遂以东山李白称之。子美诗句,正因其自号而称之耳。流俗不知而妄改,近世作《一统志》,遂以李白入山东人物,而反引杜诗为证,儿子郢书燕说矣。

钱谦益曰:按《旧书》: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尉,因家焉。钱易《南部新书》亦同。元徽之作《杜工部墓志》亦云:山东人李白。盖白隐于徂徕,时人皆以山东人称之,故杜诗亦曰山东李白。曾巩以旧史为误,非也。近时杨慎,据李阳冰、魏颢序,欲以为东山李白。阳冰云:歌咏之际,屡称东山,颢云: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此亦偶然题目,岂可援据为称谓乎?杨好奇曲说,不足取也。

李东阳《麓堂诗话》:唐士大夫,举世为诗,而传者可数,其不能者弗论,虽能者亦未必尽传,高适、严武、韦迢、郭受之诗,附诸杜集皆有可观。子美所称与,殆非溢美。惟高诗在选者,略见于世,余则来之见也。至苏薛乃谓其文章有神,薛华与李白并称,而无一字可传,岂非有幸不幸耶?

晦日寻崔戢李封

【卢注】此诗诸家编入乾元元年春,公方在谏垣,此时两京复,禄山亡,诗中不得作长鲸吞、地轴翻等语,范氏编至德二载春,此时身陷贼中,岂能为令节之饮?且朝官降贼,岂得以公侯目之?断是天宝十五载,与《苏端薛复筵》为一时作。是年正月,禄山遣其将寇潼关。【鹤注】唐以正月晦日为令节,至德宗贞元五年正月,敕自今以后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代晦日。

朝光入瓮牖1,尸寝惊敝裘2。起行视天宇3,春气渐和柔4。兴来不暇懒,今晨梳我头5。出门无所待6,徒步觉自由7。

(首叙晦日出游。)

1何逊诗:“窗户映朝光。”《记儒行》:“荜门圭窦,蓬户瓮牖。”

2尸寝,反用《论语》“寝不尸”。惊敝裘,朝光入而惊起也。

3陶潜诗:“昭昭天宇阔。”

4阮籍诗:“春气感我心。”王羲之《兰亭集诗》:“欣兹莫春,和气载柔。”

5嵇康书:“性复疏懒,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远注】兴来二句反用此语。庾信诗:“梳头百遍撩。”

6陆机诗:“出门无通路。”梦弼曰:无所待,谓不待车从也。”

7《淮南子》:“布衣徒步之人。”《焦仲卿诗》:“汝岂得自由。”

杖藜复恣意1,免值公与侯。晚定崔李交2,会心真罕俦3。每过得酒倾,二宅可淹留。喜结仁里欢4,况因令节求5。

此往寻崔李二家。公侯皆非知己,故有免值之叹。

1《庄子》:“原宪华冠而縰履,杖藜而应门。”魏文帝乐府:“何不恣意遨游,从君所喜。”

2《易传》:“定其交而后求。”

3《世说》:简文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

4《思玄赋》:“匪仁里其焉宅。”

5令节求,因晦日而邀留也。

李生园欲荒,旧竹颇修修1。引客看扫除2。随时成献酬3。崔侯初筵色4,已畏空樽愁5。未知天下士6,至性有此不7?

此见两人好客之谊。

1庾信诗:“旧竹侵行径。”汉古诗:“树木何修修。”

2《后汉陈蕃传》:同郡薛勤曰:“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3《诗》:“献酬交错。”

4又:“宾之初筵。”

5张璠《汉记》:孔融拜大中大夫,每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6《史记》:新垣衍谓鲁仲连曰:“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7嵇康书:“阮嗣宗至性过人。”崔本为客,却畏酒空,略形迹而见真性矣。

草芽既青出1,蜂声亦暖游2。思见农器陈3,何当甲兵休4?上古葛天民5,不贻黄屋忧6。至今阮籍等,熟醉为身谋7。

此对春而慨时事。【朱注】上古之世,黄屋无忧。今何时乎?而阮籍之流,止沉饮以谋身。叹己与崔李辈,无能为天子分忧也。

1沈约诗:“塞草发青芽。”

2《杜臆》:蜂以暖游,带声字更趣。

3《家语》:铸剑戟以为农器。

4《国策》:张仪说楚曰:“秦下甲兵据宜阳。”

5《帝王世纪》:大庭氏至葛天氏,皆号炎帝。陶潜《五柳先生传》:“葛天氏之民与?”

6《汉书》李斐音义:“黄屋,车上盖,天子之仪,以黄缯为里。”黄希曰:汉制,副车黄屋作左纛,亦如金根之制,行则从后。

7《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罪,以酣醉获免。”虞世南诗:“非是为身谋。”

威风高其翔1,长鲸吞九州2。地轴为之翻3,百川皆乱流4。当歌欲一放5,泪下恐莫收。浊醪有妙理6,庶用慰沉浮7。

此伤乱而借酒遣忧也。威凤高翔,以致长鲸吞噬,盖贤人去而盗贼炽,如张九龄之罢相是也。地翻川乱,应上甲兵。浊醪用慰,应上熟醉。《杜臆》:末段纡回吞吐,有无穷之悲。此章五段,段各八句。

1《汉孝景纪》:“南郡获白虎威风为宝。”晋灼曰:“凤之有威仪者也。”

2梁湘东王书:“淮海长鲸,虽云授首;襄阳短狐,未全革面。”

3《海赋》:“又似地轴挺拔而争回。”

4《诗》:“百川沸腾。”

5曹操诗:“对酒当歌。”

6嵇康书:“浊醪一杯。”江淹诗:“精灵归妙理。”

7《游侠传》:“放意自恣,浮沉俗间。”

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鹤注】天宝十五载夏,公自奉先来依舅氏崔十九,故首曰:“客从南县来”、“况当朱炎赫。”【钱笺。】“《元和郡县志》:白水,汉衙县地,春秋秦晋战于彭衙是也。后魏置白水郡,南临白水,因以为名,唐属同州。

客从南县来1,浩荡无与适2。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3。

(首叙来踪,兼记时候。《杜臆》:公方避乱,故有浩旅食之语。)

1古诗:“客从远方来。”【钱笺】《寰宇记》:蒲城县,本汉重泉县地。后魏分白水县置南白水县,以在白水之南为名,废帝三年改为蒲城。开元中,改为奉先。公从奉先来,循其旧名,故曰南。黄希曰:白水在同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同州又在京兆东北二百五十里。

2谢朓诗:“浩荡别亲知。”

3梁元帝《纂要》:“夏曰朱夏、炎夏。”

高斋坐林杪1,信宿游衍阒2。清晨陪跻攀3,做睨俯峭壁4。崇冈相枕带5,旷野回咫尺6。始知贤主人7,赠此遣愁寂。

(此叙高斋远景。时公寄寓高斋,故得朝夕览胜,曰赠此遣愁,喜托居也。)

1魏收诗:“泻溜高斋响,添池曲岸平。”

2《诗》:“于汝信宿。”《左传》:“再宿曰信。”《诗》:“及尔游衍。”《易》:“阒其无人。”

3宗炳诗:“清晨陟阻崖。”

4《江赋》:“冯夷倚浪以傲睨。”《水经注》:“险峭壁立。”陈后主诗:“峭壁耸春风。”

5傅亮诗:“总旆崇冈。”《北史》:韦敻所居之宅,枕带林泉。

6古歌:“率彼旷野。”徐干诗:“虽路在咫尺。”

7古辞:“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组。”

危阶根青冥,曾冰生浙沥1。上有无心云2,下有欲落石3。泉声闻复息4,动静随所激。乌呼藏其身,有似惧弹射5。

此摹高斋近景。上四记所见,下四记所闻。青冥,言树色。层冰,比树阴。泉声写得幽细,乌呼说得惨凄。

1《云赋》:“霰淅沥而先集。”

2《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

3张载《叙行赋》:“岌..隗其欲落。”《水经注》:吴山,崩峦倾仄,山顶相捍,望之恒有落势。

4宋之问诗:“石上泉声带雨秋。”

5《汉宣帝纪》:“毋得春夏摘巢探卵,弹射飞鸟。”

吏隐适情性1,兹焉其窟宅2。白水见舅氏3,诸翁乃仙伯4。杖藜长松下5,作尉穷谷僻6。为我炊雕胡7,逍遥展良觌8。

(此述舅氏款待之情。崔翁作尉,诸舅在焉,避乱相逢,故喜良觌。)

1《汝南先贤传》: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沈约诗:“情性犹未充。”

2天台赋:“灵仙之所窟宅。”

3洙曰:《左传》:晋文公谓子犯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此借用其语。

4《集仙传大茅君传》:有紫阳左公,太极仙伯。又:神仙王知远谓弟子曰:“吾渐游洞府,仙曹除吾为少室仙伯。”【朱注】梅福为南昌尉,人传以为仙,崔是白水尉,故以仙伯称之。

5杖藜,注见前。宗炳诗:“长松列竦肃。”

6《左传》:“深山穷谷,固阴冱寒。”

7宋玉《风赋》:“主人之女,为臣炊雕胡之饭。”

8《晋书》:袁粲独步园林,杖策逍遥。谢灵运诗:“引领冀良觌。”

坐久风颇怒1,晚来山更碧。相对十丈蛟,歘翻盘涡坼2。何得空里雷3,殷殷寻地脉4。烟氛霭崷崒,魍魉森惨戚5。昆仑崆峒巅6,回首如不隔7。

(此述山中变幻之状。风狂永激,故蛟坼盘涡。雷动烟迷,故魍魉惨戚。《杜臆》:谓写景而兼影时事,语含比赋,是也。云峰矗峙,如昆仑崆峒,回首恍见焉。)

1《庄子》:“万窍怒号。”

2《海赋》:“盘涡谷转。”

3《诗》:“殷其雷。”《长门赋》:“雷隐隐而响起。”

4《华山志》:岳东北有云台峰,其山两峰峥嵘,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

5《左传》:“魑魅魍魉。”注:“魍魉,川泽之神也。”《淮南子》:“状如三岁小儿,赤黑色,赤目,长耳,美发。”

6【朱注】昆仑崆峒,在白水西北。

7相如《封禅文》:“回首面内。”

前轩颓反照1,巉绝华岳赤2。兵气涨林峦3,川光杂锋镝4。知是相公军5,铁乌云雾积6。玉觞淡无味7,胡羯岂强敌8。长歌激屋梁9,泪下流衽席10。

(此望华山而慨时事。华岳屯兵,哥舒守关也。玉觞无味,天子旰食也。但专阃有人,则禄山不足敌矣。又恐胜负难测,故有泪下衽席之语。)

1陶潜诗:“拥褐曝前轩。”《尔雅》:“落光反照于东,谓之反景。”

2丘迟诗:“诡怪石异象,巉绝峰殊状。”【朱注】华岳在白水东南,故见于前轩。

3江总诗:“长城兵气寒。”《北山移文》:“望林峦而有失。”【朱注】时哥舒翰统兵二十万守潼关,潼关属华州,与白水近,故见兵气之盛如此。

4陆机《五等诸侯论》:“锋镝流于绛阙。”

5谢灵运诗:“相公实勤王。”顾炎武曰: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若封王则称相王。魏王粲《从军行》:“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羽獵赋》:“相公乃乘轻轩,驾四骆。”相公二字似始见此。《唐书》:禄山反,以哥舒翰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明年正月,进位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6陆机论:“义兵云合。”又《辩亡论》:“熊罴之士雾集。”

7黄香《天子颂》:“献万年之玉觞。”傅毅《舞赋》:“溢金罍而列玉觞。”《内景经》:“淡然无味天人粮。”

8后梁主祚令:“胡羯氏羌,咸怀窃玺。”《唐书》:颜杲卿骂禄山曰:“汝本营州牧羊羯奴。”《贾谊传》:“与强敌为邻。”

9苏武诗:“长歌正激烈。”《列子》:韩娥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宋玉《神女赋》:“日朝出,照屋梁。”

10谢朓笺:“如其簪履或存,衽席无恙。”注:“衽席,单席也。”

人生半哀乐1,天地有顺逆2。慨彼万国夫,休明备征狄3。猛将纷填委4,庙谋蓄长策5。东郊何时开6,带甲且未释7。

(此冀将相协谋以靖乱。向日丁夫,备以征伐,今逆贼犯关,宿将犹可御寇,然必庙谋得宜,始能恢复东京。曰填委,见当兼倚李、郭。曰长策,惟恐国忠失计也。)

1孔稚珪歌:“人只分,哀乐半。”

2《国策》:张仪说秦,以逆攻顺者亡。《后汉书》:窦融上书,犹知利害之际,顺逆之分。

3《左传》:王孙满曰:“德之休明。”《孟子》:南面而征北狄怨。

4李陵书:“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刘桢诗:“职事相填委。”

5《后汉光武赞》:“明明庙谋,纠纠雄断。”《过秦论》: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汉书注》:长策,以乘马为喻也。策,所以挝马。郭钦《徙戎疏》:“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

6《书序》:“淮夷、徐戎并兴,东郊不开。”

7《战国策》:“带甲百万。”

欲告清宴罢1,难拒幽明迫2。三叹酒食傍3,何由似平昔?

(末结少府席上,有仓卒彷徨之意。瞑色向幽,故清宴告罢。不曰昼夜而曰幽明,亦愁惨中语。宴终三叹,饮不尽兴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间八句者四段,十句者两段。)

1陈子昂诗:“清宴奉良筹。”

2鲍照诗;“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

3《左传》:魏子曰:“惟食忘忧,吾子置食之间,三叹何也?”

卢元昌曰:高斋旅食时,哥舒正守潼关,李、郭皆请固关而守,国忠恐翰图己,促之出战。将相不和,潼关危矣。诗云:“知是相公军,铁马云雾积。”谓守关犹足恃也。“猛将纷填委,庙谋畜长策。”谓当将相协和也。“东郊何时开,带甲且未释。”谓宜枕戈衽甲,勿懈于防也。终曰:“三叹酒食傍,何由似平昔?”知閫任不专,庙谋失策,潼关必溃也。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黄鹤注】公天宝十五载夏,自奉先之同州白水,赋《高斋》诗,已是五月。又自白水之鄜州,道出华原,乃赴灵武所经也。同州在华原东百八十里,华原北至坊州百八十里,坊北至鄜百四十五里。岂非公自白水西北至华原,又自华原北至坊,复自坊北至鄜乎?是年史不书大水,而诗言水患为甚,可以补史之阙。《旧唐书》:三川县,属鄜州,以华池水、黑水及洛水三川同会得名也。《元和郡县志》:三川县,本汉狄道县地,开皇三年,属鄜州。

我经华原来1,不复见平陆2。北上惟土山3。连天走穷谷4。火云出无时5,飞电常在目6。

(首叙山行景事,此水涨之由。连天,连日也。)

1《长安志》:华原县,本汉祋祤县地,隋开皇六年,改泥阳为华原县。贞观十七年,属雍州。大足元年,隶京兆府。

2卢湛诗:“平陆涨长流。”

3《元和郡县志》:“土门山,在华原县东南四里。

4钟繇表:“深山穷谷。”

5卢思道《纳凉赋》:“火云赫而四举。”

6何逊诗:“密云穷浦暗,飞电远洲明。”宋之问诗:“故园长在目。”

自多穷岫雨1,行潦相豗蹙2。蓊■川气黄3,群流会空曲4。清晨望高浪5,忽谓阴崖踣6。恐泥窜蛟龙7,登危聚麋鹿8。枯查卷拔树9,礧磈共充塞10。声吹鬼神下(11),势阅人代速(12)。不有万穴归(13),何以尊四渎(14)。

(此记山水之涨。水流山内,故川气带黄。浪浸山根,故阴崖如踣。蛟龙恐泥、麋鹿登高,畏水故也。枯槎浮水,与拔树俱卷。礧磈沙石,忽填塞水口,极言其簸荡也。水声冲激,如泣鬼神,水势变迁,忽移人世,惟有奔归四渎,可以一泄下流耳。二句起下。)

1《魏都赋》:“穷岫泄云。”鲍照诗:“穷岫閟长灵。”

2《左传》:“潢污行潦之水。”豗,水相击。蹙,水相迫。

3蓊■,水气蓊郁而■匝也,《海赋》:“磊匒■而相豗。”注云:“匒■,重叠也。”潘岳诗:“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

4《抱朴子》:“南溟浩瀁,实须群流之赴。”《陶弘景传》:句容之句曲,山中周回一百五十里,空曲寥旷。

5郭璞诗:“高浪驾蓬莱。”

6《西征赋》:“眺华岳之阴崖。”

7【朱注】《广韵》:泥,滞也,陷也。《论语》:“致远恐泥。”此借用其字。

8《江赋》:“狐玃登危而雍容。”

9梦弼曰:查与槎同,水中浮木。庾信诗:“卧树拥槎来。”魏文帝《怨歌行》:“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10何逊诗:“磈礧冲波白。”礧磈,沙石也。《汉书刘宠传》:“充塞道路。”

(11)《庄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燀赫千里。”

(12)梁武帝诏:“人代徂迁。”陆机《叹逝赋》:“人阅人而为世。”

(13)《海赋》:“江河既道,万穴俱流。”

(14)《封禅书》:四渎者,江河淮济也。

及观泉源涨1,反惧江海覆2。漂沙圻岸去3,漱壑松柏秃4。乘陵破山门5,回斡裂地轴6。交洛赴洪河7,及关岂信宿8。应沉数州没9,如听万室哭10。秽浊殊未清(11),风涛怒犹蓄(12)。何时通舟车(13)?阴气不黪黩(14)。

(此记川水之涨。江海覆,有似倒流也。漂沙,言其突冲。漱壑,言其横撼。破山,言其高涌。裂地,言其深入。赴河及关,言其势急。数州沉没,言其害大。秽浊四句,忧水涨未平,亦以起下。)

1《水经注》:“泉源沸涌,浩气云浮。”

2应璩诗:“汪海倘不逆。”

3《海赋》:“漂沙礜石。”谢灵运诗:“圻岸屡崩奔。”《玉篇》:“圻与垠同,岸也,界也。”《水经注》:垠岸重沙。

4《江赋》:“漱壑生浦。”欧阳建诗:“松柏隆冬瘁。”

5《风赋》:“乘凌高城。”朱云:山门,即土门山。

6谢惠连诗:“倾河易回斡。”《淮南子》:地有三千六百轴,名山大川,孔穴相连。《海赋》:“似地轴挺拔而争回。”

7《旧唐书》:洛交县,属鄜州洛水之交,故名。《寰宇记》:洛交水在县南一里。潘岳诗:“登城望洪河。”洪河,黄河也。

8【朱注】及关,谓潼关也。关在华山之东。杜氏《通典》:潼关本名冲关,言河流所冲也。刘峻诗:“空轸及关叹。”《诗》:“于汝信宿。”

9【朱注】洛水发源鄜州白於山,合漆沮水,至同州朝邑县入河,其势最大而疾,故有数州沉没之惧焉。

10《邹阳传》:“万室不相救。”

(11)蔡邕《琴歌》:“涤秽浊兮存正灵。”荀悦《赦论》:“荡涤秽流。”

(12)颜延之诗:“春江壮风涛。”《江赋》:“乃鼓怒而作涛。”

(13)陶潜诗:“舟车靡从。”

(14)蔡琰《悲愤诗》:“阴气凝兮雪夏零。”陆机《高祖功臣赞》:“芒芒宇宙,上..下黩。”郑曰:“黪黩,垢黑也。”

浮生有荡汩1,吾道正羁束2。人寰难容身3,石壁滑侧足4。云雷屯不已5,艰险路更跼6。

(此伤避乱而遭水患也。荡汩承上。羁束难容,后逼兵戈,侧足路艰,前沮水涝也。)

1《庄子》:“其生也若浮。”《南都赋》:“漻泪淢汩。”《上林赋》:“..弗宓汩。”注皆音聿。《北征》诗作荡潏,义可通用。

2《楚辞》:“邅吾道兮洞庭。”魏彦深《鹰赋》:“运横罗以羁束。”

3鲍照《舞鹤赋》:“归人寰之喧卑。”《淮南子》:“圣人不遇其世,仅足以容身。”

4江淹诗:“洞林带晨霞,石壁映初晰。”《东观汉纪》:马援曰:“隗嚣侧足无新立。”

5《易》:“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6颜延之诗:“首路跼险艰。”魏征诗:“岂不惮艰险。”《诗》:“不敢不跼。”

普天无川梁1,欲济愿水缩2。因悲中林士3,未脱众鱼腹4。举头向苍天5,安得骑鸿鹄6?

(未复有举世沦胥之慨。流离奔走中,欲济无由,因叹林居之士,不免为鱼,此即饥溺一体之心也。前《赴奉先》诗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亦是此意。此章前后三段各六句,中间二段各十四句。)

1《诗》:“普天之下。”鲍照诗:“川梁日以广。”

2曹植诗:“欲济河无梁。”《后魏书》:尔朱兆袭京邑,人梦河神为缩水脉,及兆至,有行人言水浅处导焉。遂策马涉渡,直叩宫门。梁简文《筝赋》:“望交河之水缩。”

3王康琚诗:“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

4《诗》:“众维鱼矣。”《太玄赋》:“屈子慕清,葬鱼腹兮。”

5蔡琰曲:“举头仰望兮空云烟。”《诗》:“悠悠苍天。”

6陆机诗:“思驾归鸿羽。”

卢元昌曰:时禄山作乱,神州有板荡之象。篇中云“声吹鬼神下”,阴长阳消也。“势阅人代速”,世事沧桑也。“何以尊四渎”,无复朝宗也。“反惧江海覆”,中原陆沉也。云雷屯不已”,建侯不宁也。“普天无川梁”,拯挽无人也。语意显然。

王嗣奭曰:此诗之佳,在摹写刻深,如声吹势阅二句,无人能道,然终与唐人分道而驰。比之画马,他人皆画肉,而公则画骨,此其超出唐人者,肉易识,骨不易识也。

月夜

【鹤注】天宝十五载八月,公自鄜州赴行在,为贼所得,时身在长安,家在鄜州,故作此诗。

今夜鄜州月1,闺中只独看2。遥怜小儿女3,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4,清辉玉臂寒5,何时倚虚幌6,双照泪痕干7?

(公对月而怀室人也。前说今夜月,为独看写意。未说来时月,以双照慰心。《杜臆》: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已,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鬟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

1《唐书》:鄜州交洛郡,属关内道。

2《楚辞》:“闺中既以邃远兮。”

3鲍照诗:“儿女皆婴孩。”

4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5阮籍诗:“明月耀清晖。”

6江淹诗:“炼药照虚幌。”幌,帷也。

7隋宫诗:“泪痕犹尚在。”

刘后村《诗话》:故人陈伯霆读《北征》诗,戏云:子美善谑,如“粉黛忽解包”、“狼籍画眉阔”,虽妻女亦不恕。余云:公知其一耳。如《月夜》诗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则闺中之发肤,云浓玉洁可见。又云:“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其笃于伉俪如此。

哀王孙

按:明皇西狩,在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二日。肃宗即位,改元至德,在七月甲子。是月丁卯,禄山使人杀霍国长公主及王妃驸马等。己巳,又杀王孙及郡县主二十余人。诗云“已经百日窜荆棘”,盖在九月间也。诗必此时所作。《史记淮阴侯传》:漂母曰:“吾哀王孙而进食。”《旧唐书》:十五载六月九日,潼关不守。十二日凌晨,上自延秋门出。亲王妃主王孙以下,多从之不及。《唐鉴》:杨国忠首倡幸蜀之策,帝然之。甲午既夕,命陈玄礼整比六军,选厩马九百余,外人皆莫知也。乙未黎明,帝独与贵妃姊妹、王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王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通鉴》:是日百官犹有入朝者,至宫门犹闻漏声,三卫立仗俨然。门既启,则宫人乱出,中外扰攘,王公士民,四出逃窜。

长安城头头白乌1,夜飞延秋门上呼2。又向人家啄大屋3,屋底达官走避胡4。

(此见王孙颠沛而作也。首段忆祸乱之征。赵曰:头白乌,不祥之物,初号门上,故明皇出延秋门。又啄大屋,故朝官一时逃散。)

1班固诗:“就逮长安城。”《汉五行志》:成帝时,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通。”《通俗文》:白头乌,谓之鶷■。杨慎曰:《三国典略》:侯景篡位,令饰朱雀门,其日有白头乌万计,集于门楼。童谣曰:“白头乌,拂朱雀,还与吴。”此盖用其事,以侯景比禄山也。

2《雍录》:玄宗幸蜀,自苑西门出。在唐为苑之延秋门,在汉为都城直门也。既出,即由便桥渡渭,自咸阳望马嵬而西。

3《汉高帝纪》:道路人家。《史记孟轲传》:高门大屋,尊宠之。

4《记》:“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注:受命于君者,名达于上,谓之达官。

金鞭折断九马死1,骨肉不得同驰驱2。腰下宝玦青珊瑚3,可怜王孙泣路隅4。问之不肯道姓名5,但道困苦乞为奴6。已经百日窜荆棘7,身上无有完肌肤8。高帝子孙尽隆準9,龙种自与常人殊10。豺狼在邑龙在野(11),王孙善保千金躯(12)。

(次段叙事,记当时避乱匿身之迹。金鞭四句,言上皇急于出奔,致委王孙而去。问之四句,备写痛苦之词,并狼狈之状。高帝四句,恐其相貌特殊,而为贼所得,曰慎保躯,危之也。)

1沈炯诗:“陈王装瑙勒,晋后铸金鞭。”又诗:“来道跃金鞭。”《西京杂记》:文帝自代来,有良马九匹,曰浮云、曰赤电、曰绝群、曰逸骠、曰紫燕骝、曰绿螭骢、曰龙子、曰驎驹、曰绝尘,号为九逸。

2《伍子胥传》:“疏骨肉之亲。”《诗》:“载驰载驱。”

3《汉书陈平传》:船人疑其亡将,腰下当有宝器金玉。《西京杂记》:飞燕女弟昭仪,遗飞燕珊瑚玦、玛瑙..。

4阮籍诗:“杨朱泣路歧。”张衡《西京赋》:“尸僵路隅。”

5《东观汉记》:第五伦变易姓名。

6《史记李斯传》:困苦之地。于令升《晋纪论》:刘渊、王弥之乱,将相侯王,交头受戮,乞为奴仆而犹不获。《南史》:宜城王遣典签柯令孙杀建安王子真,子真走入床下,叩头乞为奴,不许而死。

7《左传》:“被苫盖,蒙荆棘。”

8司马迁书:“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

9《汉高祖记》:“帝隆準龙颜。”李斐曰:“準,鼻也。”文颖曰:“高帝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颜,长颈高鼻。”《后汉书》:光武皇帝,高祖九世之孙也,隆準日角。

10《汉书外戚传》:高帝召幸,薄姬曰:“昨梦苍龙据吾胸。”帝曰:“贵征也,遂为汝成之。”生文帝。《隋书》:房陵王勇生子俨,云走兴女昭训所生也。文帝闻之曰:“此乃皇太孙,何乃生不得地。”定兴奏曰:“天上龙种,所以因云而出。”《史记扁鹊传》: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11)《后汉张纲传》:“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易》:“龙战于野。”《光武纪》:“四七之际龙斗野。”又谶曰:“四炎云集龙斗野。”豺狼指禄山,龙指玄宗。

(12)陶潜诗:“客养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1,且为王孙立斯须2。昨夜东风吹血腥3,东来橐驼满旧都4。朔方健儿好身手5,昔何勇锐今何愚6。窃闻天子已传位7,圣德北服南单于8。花门剺面请雪耻9,慎勿出口他人狙10。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11)。

(末段叙言,陈国家乱极将治之机。且立斯须,欲屏迹而密语也。昨夜四句,禄山猖獗,而恨哥舒之失计。窃闻四句,太子龙兴,而喜回纥之助。末二,又反覆以致其丁宁,曰慎勿疏,戒之也。此章四句起,下两段各十二句,一头两脚,局法整严。)

1嵇康诗:“杨氏叹交衢。”注:交衢谓路相交错,要冲之所。

2李陵诗:“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3鲍照诗:“昨夜宿南陵。”《尔雅》:“东风曰谷风。”《山海经》: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

4《史思明传》:禄山陷两京,以橐驼运御府珍宝于范阳,不知纪极。颜师古曰:橐,言能负囊橐而驮物也。《史记》:其奇畜则橐驼。长安时为禄山所陷,故曰旧都。班彪《北征赋》:“纷吾去此旧都。”

5时哥舒翰将河陇朔方兵及蕃兵共二十万拒贼,败绩于潼关。《唐六典》:开元二十五年,敕天下诸军,置兵防健儿于诸色征行人内。《唐书》:天宝十四载,京师召募十万,号天武健儿。《颜氏家训》:“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徼幸成功。”

6《六韬》:“将不勇,则三军不锐。”《陌上桑》:“使君一何愚。”

7传位肃宗,即位灵武也。

8【卢注】明皇临行,谕太子曰:“西北诸胡,我抚之素厚,汝必得其用。”所谓圣德北服单于也。《光武纪》: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建武二十五年,南单于遣使诣阙贡献,奉藩称臣。《后汉李固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剧秦美新论》:“北怀单于,广德也。”

9《唐书》:甘州有花门山堡,东北千里,至回鹘衙帐。剺面,谓披其面皮,示诚捆也。《后汉书》:耿秉卒,匈奴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流血。梨,即剺割也。《旧唐书》:肃宗即位九月,南幸彭原,遣使与回纥和亲。二载二月,其首领入朝。回纥姓叶罗葛氏。乐毅书:“先王报怨雪耻。”

10《苏秦传》:“愿君慎勿出于口。”《史记留侯传》:秦皇东游,良与客狙。《索隐》:“狙,伺伏也。狙之伺物,必伏而候之。”

(11)《西部赋》:“北眺五陵。”洙曰:汉高帝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谓之五陵。【唐注】此借汉以比唐也。《唐纪》:高祖葬献陵,太宗葬昭陵,高宗葬乾陵,中宗葬定陵,睿宗葬桥陵,是为五陵。佳气,言有兴隆之象。《光武纪》: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钱谦益曰:至德元载九月,孙孝哲害霍国长公主、永王妃及驸马杨驲等八十人,害皇孙二十余人,并刳其心,以祭安庆宗。王侯将相扈从入蜀者,子孙兄弟,虽在婴孩之中,皆不免于刑戮。当时降逆之臣,必有为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者,故曰“王孙善保千金躯”,又曰“哀哉皇孙慎勿疏”,危之,复戒之也。宋靖康之难,群臣为金人搜索赵氏,遂无遗种。此诗如出一辙。明皇平韦后之难,身致太平,开元之际,几于贞观盛时,及天宝末,不唯生民涂炭,而妻子亦且不免。读《江头》、《王孙》二诗,至今犹惨然在目,孟子云:“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不能充之,不足以保妻子。”即一人之身,而治乱兴亡之故昭然矣。

悲陈陶

《唐书》:至德元载十月,房琯自请讨贼,分军为三:杨希文将南军,自宜寿入;刘哲将中军,自武功入;李光进将北军,自奉天入;琯自将中军,为前锋。辛丑,中军北军遇贼于陈涛斜,接战,败绩。癸卯,琯自以南军战,又败。《通鉴注》:陈陶斜在咸阳县东。斜者山泽之名,故又曰陈陶泽。

孟冬十郡良家子1,血作陈陶泽中野旷天清无战声2,四万义军同日死3。群胡归来雪洗箭4,仍唱夷歌饮都市5。都人回面向北啼6,日夜更望官军至7。

(一云前后官军苦如此。陈涛,伤主帅之轻敌也。贼势方张,而驱民猝斗,致四万义军,没于一战,所谓将不知兵,以卒与敌也。幸而唐德在人,倾都系望,此国祚终赖之以恢复欤。曰野无战声,见不战而自溃也。)

1《汉书赵充国传》: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

2谢灵运诗:“野旷沙岸静。”皇娥歌:“天清地旷浩茫茫。”《国语》:夜闻战鼓之声。”

3《晋书桓玄传》:“义军乘风纵火,尽锐争先。”同日死,乃十月二十一日辛丑也。《唐书》:时琯效古法用车战,贼顺风纵火焚之,人畜大乱,官军死伤者四万余人。刘琨表:“群胡数万,周匝四山。”

4雪洗,雪拭也。赵注谓洗箭上之血。《杜臆》谓用血水以洗箭,不如依旧本作雪洗箭,语较平顺。

5《蜀都赋》:“夷歌成章。”桓谭《新论》:“布之都市。”

6《西都赋》:“都人士女。”《邹阳传》:“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大茅君书:“一切向北。”《通鉴》:禄山闻向日百姓乘乱,多盗库物,既得长安,命大索三日,并其私财尽掠之。民间骚然,益思唐室。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长安,日夜望之。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则皆走,市里为空。贼望见北方尘起,辄惊欲走。

7《汉高帝纪》:“日夜望将军到,岂敢反耶。”《晋,安帝纪》:东土遭乱,企望官军之至。

卢元昌曰:当时乘舆未定,大兵未集,仓卒举事,原非胜算。至德二载春,上曰:“大众已集,庸调已至,当乘兵锋,捣其腹心。”李泌尚以两京未可取,当先取范阳。琯于此时,遂欲恢复两京,亦志大虑疏矣。

葛常之《诗话》:《陈陶》诗,志房琯之败也。张无尽《孤愤吟》云:“房琯未相日,所谈皆皋夔。一朝陈陶下,覆没十万师。中原已纷溃,老杜尚嗟咨。”盖为琯罢相时杜上疏力救而发也。

悲青坂

【鹤注】此《唐纪》所谓癸卯又以南军战,败绩。南军,杨希文所将,乃十月二十三日也。史云:琯败陈陶,残卒数千不能军。帝使衷夷散,复图进取。青坂,东门驻军之地也。【钱笺】陈涛斜,在咸阳。房琯师次便桥。便桥,在咸阳县西南十里。青板去陈陶、便桥当不远。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1。黄头奚儿日向西2,数骑弯弓敢驰突3。山雪河冰晚萧瑟4。青是烽烟白是骨。焉得附书与我军5,忍待明年莫仓卒6。

(青坂,伤中官之促战也。大败之余,正宜练兵休息,自中使促师,隔朝再战,而白骨委于荒郊,则丧师辱国之罪,有分其责者矣。公深识兵机,而欲坚待明年,其后香积寺之捷,果在至德二载。曰数骑驰突,见彼壮而我怯也。)

1《庄子》:“天寒既至。”古乐府:“饮马长城窟。”【钱笺】太白山,在武功县去长安二百里。琯先分三军,刘哲将中军,自武功入,故曰饮马太白窟。

2《唐书》:室韦,东方之北边黄头奚部也,奚亦东夷种。东北契丹,西突厥,南白狼河,北霫。《安禄山事迹》:禄山反,发同罗、奚、契丹、室韦、曳落河之众,号父子军。

3《汉书》: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驰突,见本卷前。

4庾信诗:“萧瑟风声惨。”

5陈琳书:“我军过之,若骇鲸之触细网。”时公陷贼中,故欲附书我军。

6忍待,坚忍以待也。陈琳书:“中材处之,殆难仓卒。”王浚《自理书》:“兵人定见,不可仓卒。”

朱鹤龄曰:考史:琯欲持重有所伺,中人邢延恩等促战,仓皇遂及于败。诗云“忍待明年莫仓卒”,即琯持重意也。噫!陈陶之败,与潼关之败,其失皆以中人促战,不当专为琯罪也,故子美深悲之。

避地

【顾注】当是至德元载冬作,盖避地白水鄜州间,窜归凤翔时也。

此诗见赵次公本,但注云至德二载丁酉作,非也。今从顾氏。

避地岁时晚1,窜身筋骨劳2。诗书遂墙壁3,奴仆且旌旄4。行在仅闻信5,此生随所遭6。神尧旧天下7,会见出腥臊8。

(上四避乱伤时,下思遭逢新主而光复旧物也。能写出皇皇奔赴之情,汲汲匡时之志。)

1张协《七命》:“违世陆沉,避地独窜。”

2刘桢诗,“窜身清漳滨。”王充《论衡》:“筋骨之力。”

3陶潜诗:“诗书塞座外。”《汉献帝纪》:帝还洛阳,百官披荆棘,倚墙壁间。

4《前汉书赞》:卫青奋于奴仆。司马相如《报蜀守臣书》:旌旄所指。旧注谓:至德二载五月,朝廷自清渠之败,以官爵收散卒,凡应幕入官者,皆衣金紫,所谓奴仆旌旄也。今按:此诗作于元年之冬,尚未见此事。【卢注云】公陷贼时,方冀朝廷将士反正不暇,岂得以奴仆旌旄辄为讥弹,当是指贼党,如田乾真、蔡希德、崔乾祐之徒,各拥旌旄耳。

5天子所至曰行在,指肃宗也。

6陶诗:“聊复得此生。”

7唐高祖禅位太宗,故称神尧皇帝。

8《焦氏易林》:“污臭腥臊。”《礼记》:犬曰腥,羊曰臊,此指禄山也。

对雪

至德元载十月,房琯大败于陈陶斜,诗正为是而作。鲍照诗:“对雪满空枝。”洪仲云:若今人命题,对雪下,必云怀某事。今人诗味之短,以铸题长;古人诗味之长,以铸题短也。

战哭多新鬼1,愁吟独老翁2。乱云低薄暮3,急雪舞回风4。瓢弃樽无绿5,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6,愁坐正书空7。

(此诗中间咏雪,而前后俱叹时事,正是有感而赋雪耳。乱云急雪,对雪之景。樽空火冷,对雪之况。前曰愁吟,伤官军之新败。未云愁坐,伤贼势之方张。【生注】他诗前景后情,此独外虚中实,变格也。瑯琅陶之败,殷浩山桑之败,皆以宿望偾军,故用书空事。)

1《后汉书》:陈宠为太守,洛阳城每阴雨常有哭声。宠闻而疑其故,使吏按问,还言:世乱时,此地多死亡者,而骸骨不得葬。宠尽收葬之,自是器声遂绝。新鬼,用《左传》。

2魏文帝书:“已成老翁。”

3王筠诗:“连山卷乱云。”曹操诗:“薄暮无栖宿。”

4隋炀帝《江南曲》:“湖上雪,风急堕还多。”沈佺期《玩雪》诗,“飒沓舞回风。”

5沈约诗:“忧来命绿樽。”

6数州,指近贼之境。

7《世说》:殷浩坐废,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元日寄韦氏妹

【鹤注】诗云“京华旧国移”,谓肃宗行宫在灵武也,此是至德二载元日所作。韦氏妹,妹嫁韦氏也,即同谷诗所云“有妹有妹在钟离”者。

近闻韦氏妹,迎在汉钟离1。郎伯殊方镇2,京华旧国移3。秦城回北斗4,郢树发南枝5。不见朝正使6,啼痕满面垂。

(此公在乱而思妹也。钟离无恙,京国已非,有世事沧桑之感。秦城,公所居。郢树,妹所在。斗回枝发,此元日春景。朝使路梗,伤音信莫通也。郎伯作镇,盖仕于钟离,故慨朝正使而并及之。)

1《汉书地理志》:钟离县,属九江郡。【邵注】今为凤阳府临淮县。

2《子夜歌》:“故使侬见郎。”《诗》:“自伯之东。”妇人称其夫曰郎、曰伯。《西都赋》:“殊方异类。”

3郭璞诗:“京华游侠窟。”《庄子》:“旧国旧都,望之怅然。”

4李爽诗:“城形类北斗。”回北斗,即斗柄东而天下皆春意。

5希曰:《楚辞哀郢》:“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注:“顾望楚都,见其大道长树,悲而太息。”此郢树所自来也。按:钟离,春秋时属楚地,故云郢树。古诗:“越鸟巢南枝。”

6《左传》: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为之赋《湛露》。《唐会要》:天宝六载,敕中书门下省,自今以后,诸道应贺正使,并取元日,随京官例,序立便见。

春望

【鹤注】此当是至德二载三月,陷贼营时所作。三月者,指季春三月。赵氏谓:禄山反于天宝十四载之十一月,至次年正月为三月。失于不考耳。顾宸云:十五年正月,明皇在长安,六月始幸蜀,安得谓之破。是时公移家在奉先,五月方入鄜州,道路未尝隔绝,安得云“家书抵万金”?当从鹤说为正。

国破山河在1,城春草木深2。感时花溅泪3,恨别鸟惊心4。烽火连三月5,家书抵万金6。白头搔更短7,浑欲不胜簪8。

(此忧乱伤春而作也。上四,春望之景,睹物伤怀。下四,春望之情,遭乱思家。赵汸曰:烽火句,应感时,家书句,应恨别,但下句又因上句而生。发白更短,愁乱思家所致。)

1《齐国策》:王蠋曰:“国破君亡,吾不能存。”庾信诗:“山河不复论。”

2《吕氏春秋》:“春气至,则草木生。”

3《楚辞》:“余感时兮凄怆。”《拾遗记》:汉献帝为李傕所败,后以泪溅帝衣。

4秦嘉诗:“一别怀万恨。”闻人蒨诗:“林有惊心鸟,园多夺目花。”

5《燕国策》:习骑射,谨烽火。《史记》: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王勃诗:“物色连三月。”

6魏文帝书:“价越黄金。”

7古乐府:“白头不相离。”《诗》:“搔首踟蹰。”

8鲍照诗:“白发零落不胜簪。”

司马温公曰: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近世唯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春望》诗“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此。

得舍弟消息二首

【鹤注】诗云“两京三十口”,又云“烽举新酣战”,当是天宝十五年作。

近有平阴信1,遥怜舍弟存。侧身千里道2,寄食一家村3。烽举新酣战4,啼垂旧血痕。不知临老日,招得几时魂5。

(首章,初得消息,怜弟而复自伤也。【赵汸注】次句,有吾以汝为死矣之意。侧身,言避寇不敢正行。一家村,指平阴荒僻之乡。二句正述所传之信。【赵注】酣战曰新,见杀伐未休。血痕曰旧,见乱离已久。招得几时魂,恐死期将至,不复相会也。)

1《春秋》:昭二十三年,晋师在平阴。《史记》:陈平降汉,王使参乘,监诸将南渡平阴津至洛阳。平阴,乃古津济处也。《唐书》:平阴县,隋属济州,天宝十三载州废,县属郓州。

2《楚辞》:“欲侧身而无所。”孙楚诗:“饯我千里道。”

3《史记》:韩信寄食于漂母。《战国策》:冯谖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寄食门下。江淹书:“俯首求衣,敛眉寄食。”

4《喻巴蜀文》:“烽举燧燔。”《淮南子》:鲁阳公与韩战,战酣,日暮,援戈而麾之。《韩非子》:酣战之时。

5《楚辞》有《招魂》篇。

其二

汝懦归无计,吾衰往未期。浪传乌鹊喜1,深负鹡鸰诗2。生理何颜面3,忧端且几时4。两京三十口5,虽在命如丝6。

(次章,叙兄弟远离,而叹资生无计也。弟不能归,空传乌鹊之喜。公不能往,深负鹡鸰之诗。见虽有消息,而彼此悬隔也。何颜面,穷困而惭。且几时,销忧无日。家口危如丝发,不但兄弟两人难保矣。)

1《两京杂记》:乾鹊噪而行人至。《随笔》云:北人以乌声为喜,鹊声为非。南人闻鹊噪则喜,闻乌声则唾而逐之,至于弦弩挟弹,击使远去。《北齐书》:奚永落与张子信对坐,有鹊斗于庭树间,子信曰:“鹊言不善,当有口舌事。今夜有唤,必不得往。”子信去后,高俨使召之,且云敕唤,永落诈称堕马,遂免于难。白乐天在江州,《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曰:“南宫鸳鸯地,何忽乌来止。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疑乌报消息,望我归乡里。我归应待乌头白,惭愧元郎误欢喜。”然则鹊言固不善,而乌亦能报喜也。

2《诗》:“鹊钨在原,兄弟急难。”

3陆机诗:“生理各万端。”

4柳恽诗:“独枕怅忧端。”谢灵运诗:“两京愧佳丽。”

5【张远注】两京,公在西京,弟在东京也。三十口,合公与弟家属而言,公《赴奉先》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止言十口,可明征矣。

6《后汉刘茂传》:孙福为贼所围,命如丝发。

忆幼子

【鹤注】此至德二载春,公在长安作。公幼子宗武,小名骥子。

骥子春犹隔1,莺歌暖正繁2。别离惊节换3,聪慧与谁论4。涧水空山道5,柴门老树村6。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7。

(此章,情景间叙。莺歌节换,言景。子隔谁论,言情。涧水柴门,家在鄜州之景。愁睡晴轩,长安思子之情。春犹隔,自去夏离家,至春犹隔也。【赵汸注】本是听莺歌而忆幼子,起用倒叙法,即所云“恨别鸟惊心”也。)

1《北史》:裴宣明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

2【黄生注】莺歌,暗比学语之儿。乐府古词:“花笑莺歌咏。”卢照邻诗:“莺啼知岁隔。”

3苏武诗:“良友远别离。”鲍照诗:“何言淹留节回换。”

4诸葛武侯《与兄瑾书》:“瞻今八岁,聪慧可爱。”

5《尚书》孔安国传: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魏征诗:“空山啼夜猿。”

6曹植诗:“柴门何萧条。”《抱朴子》:“午日称仙人者,老树也。”

7桩康《与山涛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生注】俯字善画炙背之态。何逊诗:“晴轩连瑞气。”

一百五日夜对月

此至德二载,寒食时,公在长安作也。《杜臆》:诗题不云寒食对月,而云一百五日,盖公以去年冬至,弃妻出门,今计其日,见离家已久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注: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

无家对寒食1,有泪如金波2。斫却月中桂3,清光应更多4。仳离放红蕊5,想像颦青蛾6。牛女漫愁思7,秋期犹渡河8。

(此章对月思家而作。【黄生注】前半,写思家之意,然无家二字,已暗埋五六。后半,写家人之情,然牛女二字,又彼此双绾。此诗,人惊其出语之奇,不知其布局之整。又曰:仳离照无家,放蕊照寒食,颦蛾照有泪,牛女又照青蛾,即月下所见者。斫桂光多,欲借此以豁愁怀。牛女渡河,豫言聚首有期。是年克复西京,果在深秋之候。)

1《诗》:“乐子之无家。”《丹铅录》:季春火将王,又已属火,故禁火而使寒食,俗传为子推而然,非也。又见《周礼司烜氏》。

2月映波中,如金光闪烁,故云金波。此借波字说泪。汉《郊祀歌》:“月穆穆以金波。”

3申涵光曰:“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似俗传汪神童诗。虞喜《安无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西阳杂俎》: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何氏语林》:徐稚年七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使月中无物,当极明耶?”

4梁简文帝诗:“明月吐清光。”

5《诗》:“有女仳离,啜其泣矣。”仳离,别离也。仳离二字略读,言当此仳离而红蕊自放也。对蕊颦眉,犹云“感时花溅泪”。朱注却以蕊指月桂,蛾指嫦娥,不切。陆机诗:“软颜收红蕊。”

6《楚辞》:“思故旧以想像。”颦,蹙眉也。公诗“烛灭眉颦”可证。张伯英《与朱宽书》:“西施心疼,捧心颦眉。”《诗》:“臻首蛾眉。”注:“蚕蛾之眉,细而长曲。”宋南平王诗:“佳人举袖耀青蛾。”

7《世说》:牛、女二星,隔河而居,每七夕则渡河而会。《齐谐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弟问:“何事渡河?”曰:“织女暂诣牵牛。”秦嘉诗:“愁思难为数。”

8《诗》:“秋以为期。”

《梦溪笔谈》:此诗次联,不拘对偶,疑非律体。然起二句,明系对举,谓之偷春格,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

罗大经曰:太白诗:“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子美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二公所以为诗人冠冕者,胸襟阔大故也,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

杨诚斋云:东坡诗:“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亦此类也。此诗一二对起,三四散承,用偷春格也,初唐人常有之。卢照邻《关山月》诗:“塞垣通碣石,卤障逐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影移金轴北,光断玉门前。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宋之问《晚泊湘江》诗:“五岭栖迟地,三湘憔悴颜。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路逐鵩南转,心依雁北还。惟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宋诗上四言景,下四言情,兼参双扇格矣。杜诗又云:“入河蟾不没,捣药免长生。”月桂、蟾兔,前注各有征引。

《随笔》云:《西阳杂俎天咫篇》载月星神异数事,其命名之义,取《国语》楚灵王曰“是知天咫,安知民则”之说。其记月中蟾桂,引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坡公《鉴空阁》诗:“月明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我观大瀛海,巨浸与天永。九州居其间,无异蛇盘镜。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妄云桂兔蟆,俗说皆可屏。”正用此说。

遣兴

此亦陷贼时所作。

骥子好男儿1,前年学语时2。问知人客姓3,诵得老夫诗。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4。鹿门携不遂5,雁足系难期6。天地军麾满7,山河战角悲8。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此诗遥忆幼子也。上四忆从前,中四叹现在,末四思将来。知客、诵诗,承学语业。鹿门句,伤妻子相隔。雁足句,慨音信不通。《杜臆》:世乱二句,爱隔情深。傥归一结,语宽心急。)

1《晋书张后传》:“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2陶潜诗:“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3《国语》:宜为人客。

4洙曰:嵇叔夜母凡鞠育有慈无威。

5《后汉书》: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道口,俗因以名庙,并名其山。

6《苏武传》:汉使者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知武所在。

7《汉高帝纪》:“诸侯罢戏下。”颜师古注:“戏谓军之旌麾。”杜审言诗:“军麾动洛城。”

8《晋书》:蚩尤氏帅师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帝乃命吹角为龙吟以御之。

塞芦子

此诗属至德间陷贼中作。塞,屯兵以塞此关也,【钱笺】《元和郡县志》:塞门镇,在延州延昌县西北三十里。镇本在夏州宁朔县界,开元二年,移就芦子关南金镇所安置。芦子关属夏州,北去镇一十八里。

五城何迢迢1,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2,城内空荆杞3。思明割怀卫4,秀岩西未已。回略大荒来5,崤函盖虚尔6。

(此诗为筹边而作也。首言撤兵东征,边方单弱,恐寇来西突,不由近关也。)

1五城,指定远、丰安及三受降城。庾信诗:“五城邻北极。”五城,在黄河之北,故曰隔河水。

2《汉书》:陈豨监赵代边兵。《通鉴》:禄山反,边兵精锐,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留兵残弱,匈奴蚕食之。《诗》:“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3阮籍诗:“堂上生荆杞。”

4《唐书》:史思明,胡人也,本名窣于,玄宗改为思明。高秀岩,本哥舒翰将,降贼为伪河东节度使。【钱笺】至德二载,思明自博陵寇太原,舍河北而西,故曰“割怀卫”。秀岩自大同与思明合兵,故曰西未已。二贼欲取太原,将长驱朔方、河陇也。【朱注】怀州河内郡,卫州汲郡,俱属河北道。

5《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大荒山,日月所入,是谓大荒之野。

6《过秦论》:“孝公据崤函之固。”《汉书注》:崤山,今陕县二崤是也。函谷,今桃林县南洪溜涧是也。师氏曰:虚,言其无备御。《杜臆》:雍州山从西北来,地势西高东下,故关中视中原其势俯,视羌戎其势仰,函关之险,特对中原而言,若贼从芦关来,则函关不足恃矣,故云:“回略大荒来,函关盖虚耳。”

延州秦北户1,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岐有薛大夫2,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3,为退三百里。

(此言延州要地,亟宜防守,所幸景仙犄角,得遏敌冲也。)

1《旧唐书》:延州中都督府,属关内道,在京师东北六百三十一里。扶风,即古岐周地。

2《通鉴》:至德元载七月,以陈仓令薛景仙为扶风太守防御使,贼遣兵寇扶风,景仙击却之,京畿豪杰往往杀贼官吏,遥应官军。贼兵所及者,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过武功。江淮奏请之蜀之灵武者,皆自襄阳取上津路抵扶风,道路无壅,皆景仙之力也。

3《前汉杨恽传》:“昆戎旧壤。”昆夷犬戎,比近境贼徒。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1,胡行速如鬼2。

(此结防寇本意,欲紧扼芦关之险也。两寇,指思明,秀岩。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1扬雄《甘泉赋》:“选巫咸兮叫帝阍。”

2《左传》:“其行速,遇险而不整。”《诗》:“如鬼如蜮。”

朱鹤龄曰:《唐书方镇表》:朔方节度,领定远、丰安二军及东中西三受降城,五城当以此为据。张说为朔方节度大使,往巡五城,措置兵马。元戴请城原州云,北带灵武五城,为之羽翼,皆即此诗所指也。《地理志》载夏州朔方县,有乌延、宥州、临塞、阴河、陶子等城,在芦子关北,乃长庆四年节度使李祐筑,鲍钦止引之以证此诗,误矣。《梦溪笔谈》以宋时延州五城为杜诗五城,尤误。又曰,“此诗首以五城为言,盖忧朔方之无备也。高、史二寇合力攻太原,克太原才渡河而西,即延州界,北出即朔方五城。朔方节度治灵州。灵距延才六百里尔。灵武为兴复根本,公恐二寇乘虚入之,故欲以万人守芦关,牵制二寇使不得北。塞字作壅塞解。时太原几不守,幸禄山死,思明走归范阳,势甚岌岌,公故深以为虑也。“谁能叫帝阍”即《悲青坂》所云“焉得附书与我军”也。此本陷贼时诗、诸本多误解,故次在收京之后。

王嗣奭曰,此篇直作筹时条议,剀切敷陈,灼见情势,真可运筹决胜,若徒以诗词目之,则犹文人之见也。

哀江头

【鹤注】此至德二载春日,公陷贼中作。长安朱雀街东,有流水屈曲,谓之曲江。此地在秦为宜春苑,在汉为乐游园。开元疏凿,遂为胜境,其南有紫云楼、笑蓉苑,其西有杏园、慈恩寺。江侧菰蒲葱翠,柳阴四合,碧波红蕖,依映可爱。黄生曰:诗意本哀贵妃,不敢斥言,故借江头行幸处标为题目耳。

少陵野老吞声哭1,春日潜行曲江曲2。江头宫殿锁千门3,细柳新蒲为谁绿4。

(此见曲江萧条而作也。首段有故宫离黍之感。曰吞声、曰潜行,恐贼知也。曰锁门、曰谁绿,无人迹矣。)

1【钱笺】程大昌《雍录》:少陵原,在长安县西南四十里。宣帝陵在杜陵县,许后葬杜陵南园。师古曰:即今所谓小陵者也,去杜陵十八里。【朱注】他书俱作少陵,杜甫家在焉,故自称杜陵老,亦曰少陵也。《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

2《韩非子》:张孟谈曰:“臣试潜行而出。”

3隋炀帝诗:“三月三日向江头。”《后汉顺帝纪》:修饰宫殿。王筠诗:“千门皆闭夜何央。”

4枚乘赋:“吁嗟细柳。”谢灵运诗:“新蒲含紫茸。”

忆昔霓旌下南苑1,苑中万物生颜色2。昭阳殿里第一人3,同辇随君侍君侧4。辇前才人带弓箭5,白马嚼啮黄金勒6。翻身向天仰射云7,一笑正坠双飞翼8。

(此忆贵妃游苑事,极言盛时之乐。苑中生色,佳丽多也。昭阳第一,宠特专也。同辇侍君,受之笃也。射禽供笑,宫人献媚也。)

1《高唐赋》:“蜺为旌,翠为盖。”《两都赋》:“虹旃霓旌。”《雍录》:曲江在都城东南,其南即芙蓉苑,故名南苑。

2宋之问诗:“苑中落花扫还合。”古乐府:“万物生光辉。”陆机诗:“灼灼美颜色。”

3《汉书》:飞燕立为皇后,宠少衰。女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殿。唐注:李白诗:“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亦指杨妃也。

4《汉书》:成帝游于后庭,欲与班婕好同辇。《庄子》:“謦欬吾君之侧。”一句中曰同,曰随,曰侍,似乎重复。杨慎曰:古人文辞有不厌郑重者。《诗》云:“昭明有融,高朗令终。”《易》曰:“明辨晰也。”《左传》曰:“远哉遥遥。”宋玉赋:“旦为朝云。”古乐府:“暮不夜归。”邯郸淳碑:“丘墓起坟。”《后汉书》:“食不充粮。”在今人则以为复矣。

5《旧唐书百官志》:内官,才人七人,正四品。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搜神记》:李楚宾带弓箭游猎。

6何逊诗:“柘弹隋珠丸,白马黄金勒。”《明皇杂录》:上幸华清宫,贵妃姊妹各购名马,以黄金为衔勒,阮籍《亢父赋》:“被害嚼啮。”

7曹植诗:“翻身上京。”《谢氏诗源》:更赢善射,能仰射入云中,以一囊系箭头而射,名曰锁云。《杜臆》:上云仰射,则一箭不待言矣。

8一笑,指贵妃。下文明眸皓齿,就笑容言。宋玉《好色赋》:“嫣然一笑。”潘岳《射雉赋》:“昔贾氏之如皋,始解颜于一箭。”《隋书》:长孙晟射雕,一发双贯。潘尼诗:“举戈落双飞。”张九龄诗:“欲寄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1?血污游魂归不得2。清渭东流剑阁深3,去住彼此无消息4。人生有情泪沾臆5,江草江花岂终极6。黄昏胡骑尘满城7,欲往城南望城北8。

(此慨马嵬西狩事,深致乱后之悲。妃子游魂,明皇幸剑,死别生离极矣。江草江花,触目增愁,城南城北,心乱目迷也。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八句。)

1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2吴均诗:“血污秦王衣。”《易》:“游魂为变。”《唐后妃传》:安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及西幸,过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唐国史补》:玄宗幸蜀,至马嵬驿,缢贵妃于佛堂梨树之前。《太真外传》:妃死,瘗于西郭之外一里许道北坎下,时年三十八岁。【钱笺】帝由便桥渡渭,自咸阳望马嵬而西,由武功入大散关、河也、剑阁,以达成都。

3《西证赋》:北有清渭浊径,《山海经注》:渭水出陇西首阳县乌鼠同穴山。左思《蜀都赋》:“缘以剑阁。”注:“剑阁,谷名,自蜀通汉中道。”

4蔡琰《笳曲》:“去住两情兮难具陈。”虞羲诗:“君去无消息。”

5陶潜诗:“人生似幻化。”谢朓诗:“有情知望乡。”乐府:“拾得杨花泪沾臆。”

6江头花草岂终极乎,盖望长安之兴复也。梁简文帝诗,“江花玉面而两相似。”曹植诗:”天地无终极。”

7《淮南子》:“薄于虞泉,是谓黄昏。”《前汉周勃传》:“击胡骑平城下。”

8原注:“甫家居城南。”【朱注】陆游《笔记》:“欲往城南忘城北”,言迷惑避死,不能记其南北也。荆公集句两篇,皆作望城北,盖传本偶异耳。北人谓向为望,欲往城南乃向北,亦不能记南北之意。曹植《吁嗟篇》:“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古乐府:“战城南,死郭北。”

王嗣奭曰:曲江头,乃帝与贵妃平日游幸之所,故有宫殿。公追溯乱根,自贵妃始,故此诗直述其宠幸宴游,而终之以血污游魂,深刺之以为后鉴也。“清渭东流剑阁深”,唐注谓托讽玄、肃二宗。朱注辟之云:肃宗由彭原至灵武,与渭水无涉。朱又云:渭水,杜公陷贼所见。剑阁,玄宗适蜀所经。去住彼此,言身在长安,不知蜀道消息也。今按:此说亦非,上文方言马嵬赐死事,不应下句突接长安。考马嵬驿,在京兆府兴平县,渭水自陇西而来,经过兴平,盖杨妃藁葬渭滨,上皇巡行剑阁,是去住西东,两无消息也。唯单复注,合于此旨。

苏辙曰:杜陷贼诗,有《哀江头》诗,予爱其词气,若百金战马,注坡蓦涧,如履平地,得祷人之遗法。如白乐天诗词甚工,然拙于纪事,寸步不遗,犹恐失之,所以望老扯之藩垣而不及也。

潘氏《杜诗博议》云:赵次公注引苏黄门,尝谓其侄在进云:《哀江头》即《长恨歌》也。《长恨歌》费数百言而后成,杜言太真被宠,只“昭阳殿里第一人”足矣。言从幸,只“白马嚼啮黄金勒”足矣。言马嵬之死,只“血污游魂归不得”足矣。按黄门此论,上言诗法繁简不同耳,但《长恨歌》本因《长恨传》而作,公安得预知其事而为之兴哀。《北征》诗“不闻殷夏衰,中自诛褒妲”,公方以贵妃之死,卜国家中兴,岂应于此诗为天长地久之恨乎?

《迂叟诗话》:唐曲江,开元天宝间旁有殿宇,安史乱后,其地尽废。文宗览杜甫诗云:“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因建紫云楼、落霞亭,岁时赐宴,又诏百司于两岸建亭馆焉。

黄生曰:此诗半露半含,若悲若讽。天宝之乱,实杨氏之祸阶,杜公身事明皇,既不可直陈,又不敢曲讳,如此用笔,浅深极为合宜。又曰:善述事者,但举一事,而众端可以包括,使人自得其于言外,若纤悉备记,文愈繁而味愈短矣。《长恨歌》今古脍炙,而《衷江头》无称焉,雅音之不谐俗耳如此。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此诗黄鹤编在至德二载陷贼时,以诗中有泥污人、尘沙黄、国多狗等语也。其连章次序,今依朱卒,先后秩然,他本不免颠错。《长安志》:大云经寺,在京城朱雀街南,怀远坊之东南隅,本名光明寺。武后初幸此寺,沙门宣政进大云经,经中有女主之符,因改名焉。令天下诸州置大云经寺。钟惺曰:诗有一片幽润灵妙之气,浮动笔端,拂拂撩人,此排律化境也,不宜列在古诗。

心在水精域1,衣沾春雨时2。洞门尽徐步3,深院果幽期4。到扉开复闭,撞钟斋及兹5。醍醐长发性6,饮食过扶衰7。把臂有多日8,开怀无愧辞9。黄鹂度结构10,紫鸽下罘罳(11)。愚意会所适,花边行自迟。汤休起我病(12),微笑索题诗(13)。

(此初过寺中而记其胜概。到扉六句,叙事言情。黄鹂六句,叙景言情。水精域,地清也。春雨时,气和也。扉开复闭,正值斋时,醍醐二句蒙此。吴论:开怀享此,绝无愧词,以对方外人,不用世法语也。黄鹂紫鸽,深院春禽。《杜臆》:意适行迟,诗兴动矣。微笑索题,知己会心也。)

1江总《大庄严寺碑》:“影彻琉璃之道,光遍水精之域。”

2《管子》:“五政顺时,春雨乃来。”

3《汉书董贤传》:“重殿洞门。”注:“言门门相当也。”《杂宝积经》:寂静徐步。

4沈佺期诗:“自怜深院得回翔。”谢灵运《撰征赋》:“果归期于愿言。”又诗:“平生协幽期。”果,果如所期也。

5《记》:善待问者如撞钟。僧家设斋,每撞钟而会食。

6潘鸿曰:《涅诔》譬云:从熟酥出醍醐,譬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唐本草》:醍醐,酥之精液。洙曰:释经,言闻正法,如食醍醐然。潘鸿曰:《止观辅行》云:见是慧性发,必依观,禅是定性发,必依止。此发、性二字所本。

7《前汉食货志》:“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8《绝交论》:“把臂之英。”

9潘岳诔:“苟莫开怀,于何不至。”《左传》:“祝史昭信于鬼神,无愧辞。”宋登乐府歌:“礼无爽物,信靡愧辞。”

10何晏《景福殿赋》:“其结构则修梁彩制。”

(11)王褒《善行寺碑》:“四禅灾起,鸽影传辉。”潘曰:紫鸽暗用释氏鸽入佛影,心不惊怖之语。《雍录》:罘罳,镂木为之。其中疏通,或为方空,或为连琐,其状扶疏,故曰罘罳。又有网户者,刻为连文,递相缀属,其形如网。后世遂有直织丝网,张之檐窗,以护禽雀。又详见十六卷。

(12)《南史》:沙门惠休,善属文,孝武帝命还俗,本姓汤,位至扬州从事。诗借汤休,以比赞公。《七发》:“太子能强起有听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杜臆》:病谓诗癖,此另一说。

(13)《传灯录》:释迦拈起一花,迦叶微笑,遂授以正法眼藏。《洛阳伽蓝记》:题诗花圃。

其二

细软青丝履1,光明白氎巾2。深藏供老宿3,取用及吾身。自顾转无趣,交情何尚新4。道林才不世5,惠远德过人。雨泻暮檐竹,风吹春井芹。天阴对图画6,最觉润龙鳞7。

(此留斋之后,而记其赠物。自顾四句,感赞公交情。雨泻四句,咏薄暮雨景。老宿,谓高憎。无趣,遭乱失意也。道林、惠远,借比赞公。龙鳞指壁上图画。吴论以图画喻山,龙鳞喻松,非是。)

1隋炀帝《设斋愿疏》:“色香细软,遍满十方。”《尔雅》:“纶似纶。”注:“纶,纠青丝也,音关。”张华云:“纶草如宛转绳。”

2《涅槃经》:遇佛光明。《后汉书注》:《外国传》曰:诸薄国女子,织作白氎花布。《南史八高昌国有草,其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矿,名曰白氎子,国人织以为布,甚软白,交市用焉。《大藏一览》:后汉明帝遣将士往西域迎佛法,至月氏国,遇二梵僧带白氎,画释迦像。沫曰:以白氎布为手中。王昌龄诗:“手中花氎净。”姜氏曰:白氎子,即棉子也。唐时未入中国,元朝始传其种。细软、光明,用释氏语,双关法也。

3《传灯录》:老宿有语,生疏处常令熟热,熟热处放令生疏。

4孙绰诗:“交情远市约。”

5《高憎传》:支遁,字道林,本姓关氏,陈留人,聪明秀彻,每至讲肆,善标宗会,一代名流皆著尘外之呷。慧远,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性度弘伟,风鉴朗拔,居庐阜三十余年,化兼道俗。《风俗通》:汝南应融曰:“祝休伯不世英才,当为国家干辅。”

6张彦远《名画记》:大云寺东浮图,有三宝塔,冯楞伽画车马并帐幕人物,已剥落。东壁北壁郑法轮画,西壁田僧亮画,外边四壁杨契丹画。

7《画断》:吴道子尝画殿内五龙,鳞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生云雾。庾信诗:“龙来随画壁。”

其三

灯影照无睡1,心清闻妙香2。夜深殿突兀3,风动金琅珰4。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玉绳迥断绝5,铁凤森翱翔6。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明朝在沃野,苦见尘沙黄7。

(此记夜间见闻之景。上六,自初寝至夜深。下六,自夜起而将晓。【远注】此首以闻见二字作骨。灯影,见也。妙香,闻也。殿突兀,见也。金琅珰,闻也。天黑二句,闻见俱寂也。玉绳二句,仰而见也。梵放二句,侧而闻也。有此见闻之清净,因以慨沃野之尘沙矣。五更将晓,故玉绳隐迹,而铁凤露形。)

1崔融诗:“九陌连灯影,千门照月华。”《维摩经》:“譬如一灯燃,千百灯冥者皆明。”

2杜修可曰:《维摩经》: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界皆以香作楼阁。其国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得藏三昧。希曰:《增一经》:有妙香三种,谓多闻香、戒香、施香。此三香逆风顺风无不闻之,最胜无等,吴均诗:“空香清人心。”

3《海赋》:“突兀孤游。”

4《汉西域传》注:“琅珰,长锁也。今殿塔皆有之,一曰殿角悬铃,其声琅珰。”希曰:琅珰二字,见《汉书王莽传、西域传》,皆以为长锁。后汉囚司徒崔烈以琅珰锁。此诗所用,当指铃铎。苏子瞻“风动琅珰月向低”,洪龟父“琅珰鸣佛屋”,皆本此诗。

5《春秋元命苞》:“玉衡南两星为玉绳,张融《海赋》:“连瑶光而交彩,接玉绳以通华。”

6《西京赋》:“凤骞翥于甍标,感溯风而欲翔。”薛综注谓作铁凤凰,令张两翼,举头敷尾以函屋上,当栋中央,下有转枢,常向风如将飞者。《诗》:“将翱将翔。”

7崔融诗:“北风卷尘沙。”

黄生曰:夜景无月最难写,惟杜能入妙。“夜深殿突兀”。摹写逼真,亦在暗中,始觉其然耳。此下句句是暗中景象。

其四

童儿汲井华1,惯捷瓶上手2。沾洒不濡地,扫除似无帚3。明霞烂复阁4,弄雾奉高瞩5。侧塞被径花6,飘飖委墀柳。艰难世事迫,隐遁佳期后7。晤语契深心8,那能总钳口9?奉辞还杖策10,暂别终回首。泱泱泥污人(11)■■国多狗(12)。既未免羁绊(13),时来憩奔走。近公如白雪,执热烦何有(14)?

(此记早晨惜别之意。童儿四句,朝起之事。明霞四句,晓时之景。艰难六句,言宾主相投,欲别不忍。泱泱六句,言世乱难容,还期后会。)

1汲井以供洒扫。《易》:“汲井几至。”《本草》: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

2金俊明曰:不濡地,似无帚,言洒扫之轻且洁耳。

3《周礼》:凡寝中之事扫除。

4陆机诗:“蔚若明霞烂。”薛梦符曰:《广韵》:“复,重也。”古诗:“阿阁三重阶。”【钱笺】《长安志》:大云寺当中宝阁崇百尺,时人谓之七宝。王勃诗:“复阁重楼向浦开。”

5梁元帝诗:“能令云雾搴。”《选注》:“搴,开也。”

6侧塞,花多貌。《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7郭璞诗:“山川隐遁栖。”佳期后,谓遁迹已迟。谢灵运诗:“佳期缅无像。”

8《诗》:“可以晤语。”宋武帝诗:“深心属悲弦。”

9那钳口,每谈及时事也。贾谊《过秦论》:“钳口而不言。”《潜夫论》:“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者也。”

10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青州刺史临去奉辞。陆机诗:“杖策将远寻。”

(11)《诗》:“维水泱泱。”注:“深广貌。”

(12)《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钱笺】冯已苍曰:“听,疑谨切,笑貌。”《上林赋》:“无是公听然而笑。”与此意义殊远。梦弼曰:■,鱼斤切,字当作狺,犬吠声也。《左传》:“国狗之瘈,无不噬也。”顾炎武曰:《韩非子外储说》: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陈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之。鲍昂曰:是时贼将张通儒,收录衣冠,污以伪命,不从者杀之,故云泥污人、国多狗。

(13)《晋载记》:“马能千里,不免羁绊。”

(14)【远注】公诗用执热,俱作热不可解,言一对赞公,则心地自凉,觉烦嚣尽释矣。

雨过苏端

【原注】“端置酒。”此至德二载春,陷贼中诗,未云:“妻孥隔军垒。”可见。【鹤注】《旧书》:至德二载三月癸亥大雨,至甲戌方止。《新书杨绾传》谓端,..人也。论绾丑险不实,贬巴州员外司马。

鸡鸣风雨交,1久旱雨亦好。杖黎入春泥,无食起我早。

(首言冒雨访苏。久旱得雨,何云亦好,此照下句而言。盖访友须晴,但旱后得雨,虽雨亦好也。“无食起我早”,犹陶诗言“饥来驱我去”。)

1师氏注:《鸡鸣》,思君子之诗,故寓言乘雨访友。《诗》:“风雨如晦,鸡呜不已。”风雨交,谓交作。

诸家忆所历1,一饭迹便扫2。苏侯得数过,欢喜每倾倒3。也复可怜人4,呼儿具梨枣5。浊醪必在眼6,尽醉摅怀抱。

(次记苏君款待之情。《杜臆》:一饭扫迹,世情类然,苏独数过倾倒,意良厚矣。又且呼儿具果,延宾取醉,非食而弗爱敬者比。此即年称“文章有神交有道”也。)

1《抱朴子》:诸家不急之书。

2《高士传》:“先几扫迹,虚室依然。”迹便扫,绝足不再往也。

3《世说》:庾公谓孙公曰:“卫君长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

4庾信诗:“也复何足言。”可怜人,言苏之情谊令人可怜,非谓苏侯怜公。

5《世说》:孔君平诣梁国杨氏,呼儿出为设果。《淮南子》:“梨桔枣栗,不同味而皆调于口。”

6《恨赋》:“浊醪夕引。”

红稠屋角花1,碧秀墙隅草2。亲宾纵谈谑,喧闹慰衰老3。况蒙需泽垂4,粮粒或自保5。妻季隔军垒6,拨弃不拟道7。

(义从去声,读从上声。未述雨后遣怀之意。花草增妍,粮粒有望。流离穷困中,作对景舒愁语,亦无可如何而安之耳。此章四句起,下两段各八句。)

1《北史》:斜律金不识文字,初名敦,苦其难署,改名为金。神武指屋角,令识之。

2傅玄诗:“湍深激墙隅。”

3《月令》:“养衰老,授几杖。”

4陆机《云赋》:“甘泽滂霈。”

5颜延之《陶徽士诔》:“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

6《诗》:“乐尔妻孥。”时寄家鄜州,故云隔军垒。

7赵曰:陶潜诗:“拨置自莫念。”末句本此。

喜晴

【鹤注】以前篇“雨过苏端”考之,当是至德二载三月甲戌,雨止之后作。今按:前篇云“久旱雨亦好”,此篇云“既雨晴亦佳”,两章为同时作明矣。

皇天久不雨1,既雨晴亦佳2。出郭眺西郊3,肃肃春增华4。青荧陵肢麦5,窈窕桃李花6。春夏各有实7,我饥岂无涯8。

(首言雨后初晴,麦果有望,以见晴之可喜。)

1魏文帝《愁霖赋》:“仰皇天而太息。”《易》:“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2又:“既雨既处。”

3《记》:“四郊多垒。”

4陶潜诗:“肃肃其风。”肃肃,整齐貌。春华,春光华美也。

5《西部赋》:“琳珉青荧。”《庄子》:“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王肃《诗注》:“善心曰窈,善容曰窕。”此借形花意也。

6曹植诗:“容华若桃李。”

7实谓谷实、果实,有实则可以充饥矣。

8《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干戈虽横放1,惨澹斗龙蛇2。甘泽不犹愈3,且耕今未赊。丈夫则带甲4,妇女终在家。力虽及黍稷5,得种菜与麻。

(次言乱时得雨,耕种可资,尤见晴之可喜。干戈龙蛇,指禄山之乱。犹愈,言犹胜旱干。未赊,言耕锄未迟。夫征妇种,遭乱而农事多荒也。)

1《左传》:“日寻干戈,以相征讨。”

2《世说》:“今先集其惨澹。”《汉五行志》:“皇极之不建,厥罚恒阴,时则有龙蛇之孽。”

3陆机《云赋》:“甘泽霶霈。”《荆楚岁时记》:“夏必有三时雨,田家谓之甘泽。”

4《国策》:“带甲百万。”

5《诗》:“黍稷翼翼。”

千载商山芝1,往者东门瓜2。其人骨已朽3,此道谁疵暇4?英贤遇轗轲5,远引蟋泥沙6。顾惭昧所适7,回首白日斜8。汉阴有鹿门9,沧海有灵查10。焉能学众口(11),咄咄空咨嗟(12)!

(末乃自叙已怀,伤乱而欲远遁也。前引商山东门,思古人之高蹈,英贤二句,乃结上。后引鹿门海磋,愧避世之已迟,顾惭二句,乃起下。虽叠用四事,而意非重复,欲决意远去,故不作空嗟。此章前两段各八句,后段十二句收。)

1《高士传》:四皓避秦入商雒山,作歌曰:“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2《萧何传》:邵平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甚美,世谓东陵瓜。

3《史记》:老聃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已朽矣。”

4《左传》:“不汝疵瑕。”【朱注】《龟策传》:“黄金有疵,白玉有瑕。”

5《楚辞》:“轗轲不遇。”

6孔融《与曹操书》:“高翔远引。”《扬子法言》:“龙蟠于泥,蚖其肆矣。”郭璞《江赋》:“混沦乎泥沙。”

7陶潜诗:“顾惭华髩,负影只立。”顾,念也。

8张骏诗:“感此白日倾。”晋苕华诗:“日斜思鼓缶。”

9盛弘之《荆州记》:庞德公居汉之阴,司马德操居洲之阳,望衡对字,欢情自接。希曰:鹿门在汉水之阴,地属襄阳,非指汉阴郡。汉阴郡乃金州也。

10海上查,出《博物志》,见十七卷《秋兴》诗注。

(11)甄皇后诗:“众口铄黄金。”

(12)咄咄,用殷浩事,见本卷。《通鉴注》:咄咄,咨嗟语也。《阮籍传》:咨嗟良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