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证类本草

白粱米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

陶隐居云:今处处有,襄阳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餐,亦以除热。唐本注云:白粱穗大,多毛且长。诸粱都相似,而白粱谷粗扁长,不似粟圆也。米亦白而大,食之香美,为黄粱之亚矣。陶云竹根,竹根乃黄粱,非白粱也。然粱虽粟类,细论则别,谓作粟餐,殊乖的称也。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白粱米,患胃虚并呕吐食及水者,用米汁二合,生姜汁一合,服之。性微寒,除胸膈中客热,移五脏气,续筋骨。此北人长食者是,亦堪作粉。

图经文具青粱米条下。

千金方:主霍乱不吐。白粱米五合,水一升,和之顿服如粥食。肘后方:手足忽发疣。

取粱粉,铁铛熬令赤以涂之,以众人唾和涂上,浓一寸,即消。食医心镜:治虚热,益气和中,止烦食之。

衍义文已具青粱米条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