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证类本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蛙_图缺)

味甘,寒,无毒。主小儿赤气,肌疮,脐伤,止痛,气不足。一名长股。生水中,取无时。

陶隐居云:凡蜂、蚁、蛙、蝉,其类最多。大而青脊者,俗名土鸭,其鸣甚壮。又一种黑色,南人名为蛤子,食之至美。又一种小形善鸣唤,名蛙子,此则是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背有黄路者,名金线。杀尸疰病虫,去劳劣,解热毒,身青绿者是。

图经曰:蛙,《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云生水中,今处处有之。似虾蟆而背青绿色,俗谓之青蛙。亦有背作黄纹者,人谓之金线蛙。陶隐居云:蜂、蚁、蛙、蝉,其类最多,大腹而脊青即《尔雅》所谓在水曰黾者是也。黑色者,南人呼为蛤子,食之至美,即今所谓之蛤,亦名水鸡是也。闽、蜀、浙东人以为珍馔。彼人云:食之补虚损,尤宜产妇,即此也。小形善鸣唤者,名蛙子,即药中所用蛙是也。其余蝼蝈、长肱、蠼子之类非药中所须,不复悉载也。

衍义曰:蛙,其色青,腹细嘴尖,后脚长,故善跃。大其声则曰蛙,小其声则曰蛤,《月令》所谓雀入大水化为蛤者也。唐·韩退之诗:一夜青蛙啼到晓者是。此食之性平,解劳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