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医方集宜

消渴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病源

火炎 郁热 水亏

夫渴之为病有三曰消渴曰消中曰消肾分上中下三焦而应为上焦者乃心消移热于肺热气熏

胸中心虚受之津液干燥渴引饮多小便数而少病属上焦谓之消渴中消者乃脾消移热于胃因热蓄

于中脾虚受之伏阳蒸胃消谷善饥饮食倍常不生肌肉渴亦不甚烦但欲饮冷小便数如泔病属中焦

谓之消中下消者是肾消移热于膀胱热伏于下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酸疼精泄髓冷冻饮料水自救水饮不多随溺而下小便多而渴病属下焦谓之消肾自消肾之下又有肢体瘦弱阳道兴强不交精泄谓之强中大抵三消之病盖因肥甘嗜于口色欲放其情炙爆无节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津液干焦以致渴病生焉所谓消渴尚轻消中甚焉消肾又甚焉至于强中则难治矣。

形证

上消者肺也舌上赤裂大渴引饮经云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者是也。

中消者胃也多食而瘦自汗饮冷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饶饮水多食亦饥虚谓之消中者是也。

下消者肾也烦渴引饮耳叶干焦

小便如膏 叔和云焦烦水易亏谓之肾消者是也。

强中者 肢瘦烦渴,阳道兴强,不交精泄,谓之强中

脉法

脉诀云:消渴脉数大者活虚小病深厄难脱

治法

丹溪云:渴病须养肺、降火生血为主,不可过用凉药。洁古云:渴病分而治之,有渴而能食者,有渴而不能食者,能食者,必发为痈,疽之患;不能食者,久传为中满鼓胀之病,皆为难治之病也。

能食而渴者,宜用 白虎加人参汤

不能食而渴者,宜用 白朮散加干葛

膈消者,宜用 人参石膏汤

中消者,宜用 调胃承气汤 合三黄丸

下消者,宜用 六味地黄丸 茯苓丸

消渴强中,宜用 黄连猪肚丸

多食善饥,宜用 黄连石膏汤

消渴 药中大禁半夏亦不可发汗

治方

治膈消烦渴胸满津液短少

麦门冬(去心) 五味子 栝蒌仁 生地黄 人参 茯神 干葛 知母 甘草

白水煎食远服。

治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烦渴引饮

天花粉 人参 当归 远志 茯苓 黄芪 川芎 五味子 熟地黄 甘草

水二钟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能食而渴

石膏 知母 甘草 人参 糯米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中消

白朮 茯苓 人参 干葛 甘草 枳壳 五味子 天花粉 山药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治消肾 方见损门

治膈消上焦烦渴不饮多食

人参 石膏 知母 甘草 黄芩 杏仁 糯米

白水煎服

治多食易饥善渴

黄连 石膏 天花粉 白朮 生甘草 人参 知母 黄芩 生地黄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大渴小便短少

滑石 石膏 知母 人参 白朮 茯苓 猪苓 泽泻 甘草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治消渴

天花粉 生地黄 麦门冬 干葛 五味子 甘草 糯米

白水煎服

治消中血少大便秘涩口干肉削

黄柏 当归 知母 肉苁蓉 升麻 桃仁 麻仁 防风 熟地黄 甘草梢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治上焦作渴小便

莲子心 麦门冬 粉干葛 知母 甘草 天花粉 生地黄 人参 当归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治肾消

白茯苓(去皮五两) 菟丝子(酒煮焙十两) 石莲肉(三两) 五味子(七两)

为末用山药末六两打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汤下 又方去五味子

治烦躁口干

麦门冬 人参 茯苓 黄芪(半蜜炙半生) 乌梅肉 甘草(各一两) 天花粉 甘葛(各一两五钱)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时细嚼滚白汤送下

治消渴多饮水身体瘦弱

天花粉 人参(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麦门冬汤送下

治消渴强中

黄连 粱米 花粉 茯神(各四两) 麦门冬 知母(各二两)

上为末,用大猪肚一个洗净,将药入内,用线缝定,置甑中蒸极烂,取出药,另研以猪肚捣细,和成膏。

再入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人参汤下 一方加 生地 干葛 一方去知母 粱米

用小麦

治消渴

用栝蒌根不拘多少薄切用人乳拌蒸晒干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或丸如绿豆

大每服一百丸米汤下

甘草 大黄 芒硝

合三黄丸

黄连 黄芩 大黄 黄柏 甘草 生地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