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续录卷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续録卷九      明 薛瑄 撰

人心所具之性即天所赋之命人能常存仁义礼智之性即不咈乎天之所命或有一之未尽即咈乎天命而自絶于天矣

天命之流注于人心而为性者其来源源无穷人能常存此性则天命无时不流注而其本无穷矣

分正百职各司其事此唐虞三代大公至正之法也后世有内相之称非相之职行相之事失公正矣

唐太宗过邺祭魏武夫魏武汉贼也祭之过矣胡氏以魏武唐太宗才优于徳夫唐太宗虽假仁义犹有及人之德魏武则残贼生民潜移汉鼎弑伏后及皇子杀害忠良乃天下万世不道大贼也何徳之有胡氏以之与唐太宗并称恐非至论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不明固无以知事之当断然明而不断亦不免于后艰矣

中庸言明善不言明性善即性也

言善则性在其中言性则善在其中善性无二理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即元亨利贞之理

濂溪先生在当时知之者少故从游者不多惟程珦知之使二子从学遂明斯道之传是则周子从游者虽少反胜于从游者之多也

人之一呼一吸之息不停即天地之化不停也

朱子言人心最灵而有以通贯乎性命之全体心性命一理也

性即理也满天地间皆性也

朱子本义依古易次序自为一书不与程传杂最可见象占卜筮教人之本意后儒摘以附程传之次失朱子之意矣

费隠是显防无间

朱子本义简切明白深得圣人作易之意

杂虑少则渐近道

古圣贤多言私欲为人性之蔽至张子程子皆论气质之性则知为人性之蔽不独私欲而亦拘于气质故朱子论人性之蔽必兼私欲气质言之

朱子曰明命赫然罔有内外是性无内外也

性情之德具于人心此道不可须防离也

由经以求道由辞以得意程子教人切要之言

程朱之书吾寤寐敬畏之不敢慢也

汉马融绛帐女乐为权奸作奏害忠良得罪名教大矣犹配飨孔子庙庑谓宜黜罢之可也

语之而不惰者子独称顔子则其余闻夫子之言而惰者亦恐多矣

人心即食色之性道心即天命之性

圣人立法皆脩道之谓教非于道之外强立法制也若杂霸立法则非修道之教矣

自得之全在因书之辞以得其意得其辞不得其意程子所谓糟粕耳

程子有曰帝王以道治天下者盖自天徳推之防道也其曰后世只是以智力把持天下者则无天德以行王道但用智力之私以防制之耳

汉诏多引咎责躬恤民之意最为近古

为人须做彻表彻里一般人

自孔子后知易者周子程子邵子朱子也

尧命舜慎徽五典舜命契敬敷五教臯陶言勑我五典汤肇修人纪武王重民五教五典五教人纪天理人伦道莫出乎是

朱子至精至粹之言己见于四书集注章句及易本义诗传中其文集语类之属所载者或有非定论者读者择焉可也

圣人之德莫大于孝故书首称舜克谐以孝

孟子书首言利之害千万世人之失皆由于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圣人之仁政皆自此推之

道从天出是有本之学

文章俗学所以浅者由不知大本大原自天出而赋于人物故虽博极羣书识逹古今驰骋文章建立事功终为无本原而浅故君子贵乎知道

知性知天则理无不明矣

惟天之一字足以包括万理

圣人所以为圣人无一毫之不实处程子论邵子为人直是无礼不恭恐与圣人之学异

水为抟激之可使过颡在山而就下之性常在性为气质物欲拘蔽为恶而善之性常在

孔子称孟之反不伐如汉丙吉深厚不伐善恐孟之反不能过也

天地之一阴一阳一阖一辟一昼一夜一寒一暑一一人之一动一静一语一黙一作一止一寤一寐一呼一吸皆易道也

孟子董子韩子论王道与霸术诚伪贵贱不同司马氏言王霸无异道胡氏论之明矣

盛衰皆隂阳之变万古如此

不明善而行者防行也

干健不息故运而成昼夜成四时成古今故曰但谓之干而无所不包矣

易非邵子羲昼不明非程子周经不明非朱子本义不明三君子大有功于易者也

四书经文集注为圣为贤皆由此入惟读者真知实得乃有其效耳

率性而行即孟子所谓大智也

天者万物之祖无一物一理不出于天

周程之学非朱子无以发

四时行百物生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意

天理发见流行之实不但四时行百物生而已如露霜雪风霆神星辰云物山峙川流凡有形有色有动有息者皆天理发见流行之实也

周子之学得于易者多发明大学语孟中庸者少然其理则同也

克己复礼为仁则尽性矣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忠也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恕也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逹道也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大德敦化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小德川流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

万物统体一太极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具一太极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然凡言体用不可分而为二

史虽纪事然事皆有理即事而穷其理亦致知格物之一端也

明善即是知性

克伐怨欲不行心尚为四者之累而不虚必四者净尽则心虚而仁全矣

汉唐宋之君未闻有知道者所以治效止于如此圣人不轻许人以仁盖専言之仁则包四德仁则四德全而尽性矣故不轻许人以仁也

孟子曰道一而已矣朱子注曰古今圣愚本同一性是则自尧舜至于涂人同一性也如书言俊徳徳迪徳大德一德敬徳以至言道心言中言降衷言天之明命之类虽所主有殊而莫非性之理也故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顔曾思孟相传之道又岂外于性哉所谓道一而已矣者于是可见

复则吉迷复凶古之亡国之君败家之子皆迷复者也复而无妄圣人矣

道体无内外无古今

必君臣同德乃可有为

仁义礼智之性日用无时无处不发见但人自不察耳论性不论气不备言孟子论性善固得性之本原然不论气则不知有清浊昏明之异故未备论气不论性不明言告子以知觉运动之气为性而不知性之善故不明论性不论气此气字指气质之性而言论气不论性此气字指告子以知觉运动之气而言盖告子论气亦不知有清浊昏明气质之性也二之则不是言性不离气气不离性分性气为二则不是

读书续録卷九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