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一百十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録卷一百十六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九十二

顾南原碑考

比干墓字 无年月 字原云在衞州比干墓上 水经注云比干?前有石铭题隶云殷大夫比干之墓所记惟此今已中折不知谁所志也隶续云仅有殷比干墓四字比水经阙其三字画清劲乃东都威灵时人所书者收碑如欧赵皆未之见石公弼跋云世传孔子书然隶始于秦非孔子书必矣字画劲古当是汉人书

四老神坐神祚机刻字 无年月 金石録云在惠帝陵旁隶释云商于农人畊地得此 一刻云圏公神坐一刻云圏公神祚机一刻云甪里先生神坐隶释云神坐及神祚几四人当各有之今绮季甪里尚阙其一而黄公者未见金石録作四皓神位刻石跋云验其字画葢东汉时书广川书跋云重画深凿其书甚完

五君桮柈文 无年月 东观余论云在洛阳上清宫隶续云五君桮柈文十五字予所见者已装治成

帙不得详其形制五君之旁有棬各三径三寸余其中者圎若碑碣之穿上下二棬则堕褊不匀亦有阙其一者藏碑若欧赵皆所无有复不见于诸家杂説中殆莫知其为何物独武阳黄伯思长睿作洛阳九咏其瞻上清一篇中云洼柈五兮石柈九飨西后兮腏东后所注甚详注云宫中有石上列圎穴五椭穴九俗谓之九卵石侧各有题记曰太老君真人君仙人君东海君西海君字与汉人隶法同其穴初无刋刻之迹乃汉世所作以祠真仙耳圎者代柈椭者代桮就石为之若洼尊之类或谓晋世仙人白仲理作此炼丹非也葢字画类汉世隶不类晋体又东观余论载政和中黄君瞻上清跋语云此碑帙有五石桮柈又故书于石且云欲考桮柈所以者观此可知也宣和殿藏碑録以为汉碑面名之曰真人君石樽刻与四老神祚机刻石同帙良由此石就其上有器物之状以祀五君故或谓之桮柈或谓之石樽而黄君之词可据始知是洛阳上清宫之物其文惟太老君三字最大葢尊老子也西海真人六字却似晋人笔札岂镌刻有工拙乎

李刚石室画像 熹平元年 水经注云钜野黄水南有荆州刺史李刚墓钜野县今属兖州府 隶续云荆州刺史李刚石室残画象一轴髙不及咫长一丈有半所图车马之上横刻数字云君为荆州刺史时前后导从有驺骑有歩卒标牓皆湮没在后一车碑失其半止存东郡二字向前一车车前有牓惟郡太守三字可识前后亦有驺骑歩卒及没字牓又一车仅存马足大半无碑少前六骑形述结束胡人也其上亦刻数字惟乌桓二字可认汉长水校尉主乌桓骑又有护乌桓校尉此以乌桓为导骑必二校中李君尝歴其一齐宣王侍郎凡三?车前一?无字其一四人三?惟梁髙行梁使者二?有字其一四人樊姬楚庄王孙叔敖梁郑女凡四?后有一?而阙其人水经云刚字叔毅山阳高平人熹平元年卒有祠堂石室三间四壁隠起雕刻君臣官属龙麟鳯之文闽人李丙仲南得此碑于西州冯方圎仲宛转假借而得之郦氏所载古碑百余惟李刚鲁峻二墓有图画赵氏虽云曾得鲁君画象而碑録中无其目此碑则自来好古之士未之见也

鲁峻石壁画象 熹平二年 字原云在济州今为济宁州 隶续云画象二石并广三尺崇二尺水经云金乡山司隶校尉鲁君?前有石祠石庙四壁皆青石隠起刻书契以来忠臣孝子烈妇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形象象边皆刻石记之此石上下三横首行一?云祠南郊从大驾出时次有大车帐下骑鲜明骑小史骑凡十六?大车之上一?三字上两字略有左畔偏旁似是校尉骑字车前两旁鲜明八骑歩于中者四人铃下三十余骑如鱼鳞然列两行横车之后后有驸马二匹帐下一骑小史持幢四骑次横荐士一人有?奏曹书佐主簿车各一?有车马骑史仆射二骑铃下二骑各有?第三横冠劔接武十有五人一?阙里之先贤也次石上横两?云君为九江太守时车前导者八人后骑石损其半少前一?云功曹史导有车马车前二骑?灭中横但刻云气下横十有六人形象标?与前石同后汉志大驾卤簿五校在前按鲁峻碑尝歴九江太守终于屯骑校尉从驾南郊乃屯骑之职藏此者不知为何人碑既有九江标?又有屯骑职掌更有先贤形象定为鲁峻石壁所刻其谁曰不然其一之上横尽图人物主坐客拜侍于前后者六又主客三人列坐侍者四中横三车又一车导骑二一车两人在前一车一人在后屋下之人三五宾主三车有标?皆湮灭下横十七人如前石所图圣门高弟人亦一?一字不可认其一则上横七骑皆右驰中横二车一有一导骑一则倍之末有五人在屋下二穉子在屋上下横两氊车皆驾以一马又一车有导骑二末有五人在屋下立车皆有?惟四导骑者上下各有字粗可认上曰君下曰郎鲁君再为议郎岂谓是乎以其冠劔人物絶类九江石壁所刻疑此二石亦是鲁祠四壁者后汉志列侯防耕祠导从中有鲜明卒米氏画史朱浮墓石壁人物有鲜明队或者不能细认先贤姓字但见有鲜明数?遂谓是朱浮墓壁画象非也

武氏石室画象 无年月 在济宁州宋方务德有重刻本 金石録云武氏有数墓在今济州任城墓前有石室四壁刻古圣贤画象小字八分书题记姓名徃徃为赞于上文词古雅字画遒劲隶释作武梁祠堂画象云石有六其五则横分为二梁髙行蔺相如二?又广于他石所画者古帝王忠臣义士孝子贤妇各以小字识其旁有为之赞文者其事则史记两汉史列女传诸书合百六十有二人有标题者八十七人其十一人磨灭不可辨又鸟兽草木车葢器皿屋宇之属甚众赵德夫题云武氏石室画象赵君东人当知其实而不能辨此画为武氏谁人?前者予案任城有从事武梁碑元嘉元年立其辞云孝子仲章季章季立孝孙子侨躬修子道竭家所有选择名石南山之阳择取妙好色无斑黄前设坛墠后建祠堂良匠衞改雕文刻画罗列成行摅逞技巧委蛇有章似是谓此画也故予以武梁祠堂画象名之愚按画象中所题鲁庄公庄字不避明帝讳似非武梁祠堂所刻梁葢卒于桓帝时也其详见阳韵庄字下武氏有数墓不能定此刻为何人墓前者当从金石録题为武氏石室画象可耳碑图云武梁祠堂画记自伏羲至于夏桀齐公至于秦王管仲至于李善及莱子母秋胡妻长妇儿后母子义浆羊公之类合七十六人其文字磨灭与初无题识者又八十六人连帅方务德重刻郡齐地逺岁久殆将乱真也今华山马氏有此重刻本予从而摹得之

成王周公画象 无年月 未详所在 碑图云君臣侍御凡九其后者一马有小字标?曰成王周公

孔子见老子画象 无年月 隶续云人物七车二马三标?四惟老子后一人?漫灭孔子面右贽雁老子面左曵曲竹杖中间复有一雁一人俛首在雁下一物拄地若扇之状石有裂文不能详辨侍孔子者一人其后双马驾车车上一人马首外向老子之后一马驾车车上亦一人车后一人囘首向外史记鲁昭公予孔子一乘车两马一竖子同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子此画圣舆两骖似是据此

太尉公墓中画象 无年月 字原云在资州内江县资州今为资县与内江县俱属成都府 隶续云太尉公墓中画象蜀人谓之燕王墓人物未知何所依据一石横四寸髙二尺有半两巨人髙坐右方有伏尉公三字左方有右将军韩侯子本七字又一石七人分坐三席其中一席二人题其左曰髙陵侯右曰曲【阙】侯人物字画比前石甚小伏尉公葢是用伏为大即太尉公也建武中右将军官废汉末方复有之益州十二郡国二百年间五人为三公至太尉者南郑李固成都赵戒戒之孙谦二赵在威宗献帝时成都去内江不逺岂其?墓耶

功曹史残画象 无年月 未详所在 隶续云为旁行者四第一行凡五车中车而坐者一人御者亦一人自第二车复有一人踵其后右执杖左执一物如扇之状最后别有一人石缺不能尽见第二行导者二人左执管而吹之其右则石缺凡三车车后不复有人最后人一车才见其马之半第三行导者四人右执镜左执管凡两车最后又一车则见其人之半面第四行一人乘马在前次二车其前车亦有一人随其后最后又一车亦见其马之半车各一马有葢左方通下三行为一可见者二大车后有二马奴凡六人其前则缺矣其标?可识者五曰功曹史曰门下督曰下贼曹曰曹史曰督邮

雍丘令残画象 无年月 未详所在 隶续云所存者八车十三马有一车不全见车上之人有十六马上之人四奔走于车马之前者四人标?曰泰山为雍丘令

尉府壶壁甎文 阳朔四年 未详所在 文四行十六字云尉府壶壁阳朔四年正月始造设已所行分行作碁局大眼金石録云字画竒古西汉文字世不多有此字完好可喜然所谓尉府壶壁又云已所行者莫晓其为何等语隶续云西汉字见于彞器者皆是篆文此甎略有隶体

永平甎文 永平八年 未详所在 隶续云文四行九字云永平八年七月廿日作

汝伯宁甎文 建初三年 未详所在 隶续云文六行十八字云建初三年八月廿日汝伯宁【阙】万岁舍大利善与曹叔文甎所谓万岁署舍同或是卜筑所用者汉人无忌讳如此

曹叔文甎文 建初七年 未详所在 隶续云文八行三十一字云建初七年八月十三日曹叔文作千万岁署舎命史后子孙贵昌【阙】 未央大吉

谢君墓甎文 元和三年 未详所在 隶续云文四行十五字云元和三年五月甲戌朔谢君【阙】造此甎墓

永初甎文 永初元年 隶续云近岁出蜀中 甎有二其一直书一行云永初元年景师造其一云大吉羊宜侯王

永初官墼文 永初七年 字原云眉州人掘武阳故城得之文一行七字云永初七年作官墼隶续云范至能在蜀得其二惟七及官字文有反背不同重有十八斤

魏大飨碑 延康元年 隶释云在亳州谯县 额题云大飨之碑四篆字为一行碑式云有穿穿旁有刻螭之纹磨灭不全文十九行行二十字隶释云相传为梁鹄书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嗣位改元延康魏志云丕以七月甲午军次于谯大飨六军是时汉鼎犹未移也丕为人臣而自用正朔可谓无君之罪人也士大夫椟藏其碑者特以字画之故尔金石録云唐大中五年亳州刺史李暨以旧文刓缺再刻于石旧碑断续不可尽识此特完好

魏公卿上尊号奏 延康元年 集古録目云在许州额题云魏公卿上尊号奏九篆字为二行字作隂

文凸起碑式云文二十二行行四十九字先王及髙陵两武王三陛下皆平阙有奕局之纹自陛下即位后十行刻于碑隂二陛下亦平阙集古録云唐贤多传为梁鹄书今人或谓非鹄也乃钟繇书尔未知孰是隶释云其中有大理东武亭侯臣繇者乃其人也当时内外前后劝进之辞不一此葢刻其最后一章碑自造于华裔之后石理皴剥字迹晻昧今世所传者多是前一叚耳金石文字记云此文当在延康元年而刻于黄初之后旧刻残缺予见拓本于北海孙氏仅存数十字今在许州者重摹本也

魏受禅表 黄初元年 集古録目云在许州魏文帝庙中 额题云魏受禅表四篆字为一行作隂文凸起碑式云文二十二行行四十八字先皇及皇帝五皇帝皆平阙亦有奕局纹刘宾客嘉话云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絶集古録云顔眞卿又以为钟繇书莫知孰是此碑旧刻亦已残缺今所传者重摹也集古録作魏受禅坛记

魏封孔羡碑 黄初元年 今在曲阜县孔子庙中额题云鲁孔子庙之碑六篆字为一行有穿文二十三行行四十二字制诏皇上圣皇三行皆平阙隶释云嘉祐中郡守张稚圭按图经题曰魏陈思王曹植词梁鹄书魏隶可珍者四碑此为之冠与大飨碑葢不相逺若繁昌两碑则自是一家以为鹄书非也金石録云按魏志文帝以黄初二年正月下诏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奉孔子之祀及令鲁修旧庙今以碑考之乃黄初元年当以碑为正

魏横海将军吕君碑 黄初二年 未详所在 额题云魏故横海将军章陵太守都乡侯吕君之碑十七篆字隶释云吕君名字皆刓剥魏隶之佳者惟钟梁之碑四若范式碑则又次之此刻差胜刘熹贾逵尔

魏大飨记残碑 黄初三年 隶续云在长安瑶台寺额题云大飨记三古文为一行碑图云额之两旁有白纹贯于上下外有晕两重不过额其文十二行行十七字非全碑也黄初三年及千秋万代字平阙隶续云额第三字不能识以其辞中有记字故名之此碑二百余字损者四之一所存之文殆不可晓其书法与魏受禅相近文帝大飨六军立碑于谯在是年之前两载此书飨为向或是假借受禅碑葢钟繇所书此碑黄初之年月之下有一字其左从防而阙其右疑是繇字或谓之钟繇残碑姑传疑以俟知者

魏修老子庙诏 黄初三年 字原云在亳州 无额碑式云诏十六行行八字后两行书年月隶续云苦县濄水北有老子庙水经曰庙前南门外有汉碑北有双石阙甚整顿在阙南侧魏文帝黄初三年径谯所勒此碑磨灭者太半葢是诏豫部修祠之事当时刻之于碑也碑之下方有唐开元及天宝间题字数十行乃真源县令邵昕记祠醮投龙之事真源属亳州今曰衞真即汉之苦县也集古録作太清东阙题名

魏范式碑 青龙三年 天下碑録云在济州任城县西南四十里大顶山南济州今为济宁州 额题云故庐江太守范府君之碑十篆字范府君名式字巨卿见后汉书独行传此碑县长薛君乡人翟循等为之立庙建碑金石録云法书要録以为蔡邕书今以碑考之乃魏青龙三年立非邕书也隶释云此碑虽不及延康黄初四刻在魏他碑中为可取尔唐李嗣真作书后品乃云蔡公诸体惟范巨卿碑风华艳丽古今冠絶甚矣藻鉴之谬也

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 正始三年 集古録目云在洛阳苏氏家按有翻本在成都胡宗愈与中郎石经遗字并镵之 锦官西楼宇文绍奕跋云又得古文篆隶三体石经八百二十九葢即洛阳苏氏本而重刻之也

隶续云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古文三百七十篆文二百十七隶书二百九十五有一字而三体不具者皇祐癸已洛阳苏望氏所刻苏君有言曰后汉熹平四年灵帝以经籍文字穿凿疑误后学诏诸儒雠定五经命蔡邕书古文篆隶三体镌石立于太学今石不存本亦罕见近于故相王文康家得左传搨本数纸其石断剥字多亡缺取其完者摹刻凡八百一十九题曰石经遗字即小欧集古目中所有者 石经见于范史帝纪及儒林宦者传皆曰五经蔡邕张驯传则曰六经惟儒林传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郦氏水经云汉立石经于太学魏正始中又刻古文篆隶三字石经唐志有三字石经古篆两种曰尚书曰左传独隋志所书异同其目有一字石经七种三字石经三种既以七经为蔡邕书矣又云魏立一字石经乃其误也范蔚宗时三体石经与熹平所镌并列于学宫故史笔误书其事后人袭其譌错或不见石刻无以考正赵氏虽以一字为中郎所书而未尝见三体者欧阳氏以三体为汉碑而未尝见一字者予作隶释鉴汉魏之字法详公羊之题名据水经之事实辨二史之抵牾已定一字石经为汉刻矣续得苏氏此碑前説犹墨守也益喜歴古所疑于今始判隶释云欧阳集古録诸碑皆有跋尾独三体石经置而弗论岂有所疑而未决乎小欧阳集古録目遂定为汉刻葢为儒林传所误也按晋书衞恒传云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魏书江式传云魏陈留邯郸淳特善仓雅许氏字?八体六书精究闲理以书教诸皇子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石经考云据衞恒传所言三字石经非邯郸淳书金石文字记云江式传则不考衞恒之言而失之者也胡三省通鉴注魏碑以正始中立而汉书言元嘉元年度尚命邯郸淳作曹娥碑时淳已弱冠自元嘉至正始九十余年谓淳所书非也

魏甄皇后识坐版函 无年月 隶续云绍圣丙子邺民耕地得之 其文云文昭皇后识坐版函共八字隶续云一緑石匣广八寸有半长倍之厚三之一鹿顶笏头葢其上有此八字魏文帝甄皇后神坐前之物也故嘉兴守林衡之父时为相之临漳令模得之其字乃魏隶之工者传于世既鲜故士大夫罕见魏史黄初中葬甄夫人于邺州帝以母氏之故追上尊諡别立寝庙此乃明帝时所刻者

晋司马整碑 泰始四年 集古録云在光化军军即襄州谷城县之隂城镇隂城当魏晋时为南乡属县额题云宣威将军南乡太守司马府君纪德颂十

五字集古録云南乡太守者司马整也按晋书宣帝弟安平献王孚乎次子曰义阳成王望望第三子曰随穆王整整以魏咸熙二年为南乡太守是岁晋武受禅改元泰始泰始三年徙整南阳而南乡人为整建此碑广川书跋云书为隶古气质浑厚与鸿都石经可一二校也

司马整碑隂 集古録云南乡太守将吏三百五十人其磨灭者犹有二十余人人皆有邑姓名字而无次序其名号有令有长有南閤祭酒门下督主簿部督邮监汀督邮部劝农五官掾文学掾营车掾军谋掾府门亭长主记史待事掾待事史部曲将部曲督又有贼曹功曹议曹戸曹金曹水曹科曹仓曹铠曹左右兵曹曹皆有掾又有祭酒有史有书佐有修行有从掾位有从史位有史有小史等魏晋之际太守官属之制葢如此他书或时见一二不能如此之备也

晋郑烈碑 太康四年 未详所在 额题云晋故右军将军平莞僖侯郑府君之碑十五隶字隶续云郑君名烈荥阳人以太康二年八月卒故吏申杨等立此碑四年之七月也郑君所封其上一平字则晓然可识下二字额已损而铭辞亦微缺仅存莞字赵氏以为东莞则误也晋县亦无平莞非乡名即亭名也余尝以魏末至晋宋隶字无可取者晩获此碑劲健方格杂置汉刻中未易甄别

晋张平子碑 永初四年 字原云在邓州 隶释云张平子碑晋南阳相夏侯湛作水经云西鄂县有平子墓墓东有碑文字悉是篆崔瑗之辞也盛?之郭仲产并云夏侯孝若为郡簿其文复刋碑隂为铭然碑隂二铭乃崔子玉及陈翕隶字耳墓次又有二碑仅见其一以夏景驿途疲而莫究郦氏之説如此今世所传凡百君子者即平子篆碑其石已中断此刻有夏侯姓名而云书之碑侧葢郦氏考之不详也

公乘校官掾王幽题名 字原云淳熙二年卭州蒲江县僧寺治地得之 隶续云字画有东都气象非魏晋笔法校官掾者东都郡县之吏属公乘者汉爵第八级而云永熙元年二月则无此年号东都纪年有延熙光熹亦有书光熹为光喜者汉人作隶好假借或是借熹作喜作熹又作熙光字恐史防之误但?农王四月即位改元是年二月犹是中平西晋惠帝虽有水熙而改元亦是四月此碑非光熹永熙明矣俟愽古者剖判之

以上诸碑并甎文欵识自汉五鳯迄于晋泰始凡家之所藏与隶释隶续之所收字原之所摹集其字入辨中者共得三百一十有二愽采他书以为之考嗟乎到今不毁已十无其一矣又考水经注尚有八十二碑集古金石二録尚有二十一碑补列于后洪景伯所谓姑聚其説以见思古之意尔天下碑録舆地碑目有年月可徴者附见五碑

水经注八十二碑【诸碑之説已见于前诸碑下兹不重録惟顾氏有考者録之后同】

王立碑 永平阙年  王子香庙颂 永元十八年先尼和碑 永建二年 王诲碑 阳嘉三年

洛阳桥右柱铭 阳嘉四年 太学碑 阳嘉八年司马迁碑 永嘉四年 漳河神坛碑 建和三年孔子庙碑 建和五年 班孟坚碑 建和十年曹娥碑 元嘉元年 彭山庙碑 元嘉三年

李母?碑 永兴元年

王君造四县邸碑 延熹二年

胡着碑 延熹四年 广野君庙碑 延熹六年王子乔碑 延熹八年 曹君碑 延熹九年

盛允碑 延熹阙年 许续碑 延熹阙年

赵融碑 建宁元年 杨叔恭碑 建宁四年

郭林宗碑 建宁四年天下碑録云在汾州介休县墓侧又有郭有道碑云在太原府平晋县蔡邕文并书在龙泉侧按有道止一碑此其误也 按此碑久已不存欧赵亦未见隶释云凡欧赵録中所无者世不复有之矣今林宗墓侧有一碑乃近人傅山所为体既杜撰迹复丑恶无知者以为中郎书争相传拓可笑也闻郑簠又书一碑与傅山并峙岂以傅山为非其人而欲自拟中郎耶以五十歩笑百歩则何如

石门铭 建宁四年 赵越碑 建宁阙年

许婴碑 建宁阙年 山桑城残碑隂 熹平元年李刚碑 熹平元年按隶续有李刚石室画像而无碑幽冀二州界石文 熹平四年

薛季像碑 熹平五年 桥载碑 熹平五年

梧台石社碑 熹平五年 曹炽碑 熹平六年曹?碑 熹平六年 张平仲碑 光和阙年

桥?碑 光和元年【説见前】按后汉书桥?传光和六年卒蔡邕集太尉桥公碑有二俱云光和七年薨水经注谓是碑作于光和元年恐其误也其载鼎铭文曰文德铭于三鼎云云乃是蔡邕桥公碑中语非鼎铭文也邕有东中西鼎三铭见于集中集又有黄戉铭所云钺文称是用镂石作兹征钺亦邕铭中语而谓碑文为李友作岂后人搜采邕文误入他人之文耶

杨彦杨禅二碑 光和阙年 许叔台碑 光和阙年文穆碑 光和阙年 尹俭碑 中平四年

太石岭碑 中平六年 华山祠堂碑 建安阙年夷齐庙碑 无年月 宋子浚碑 无年月

李云碑 无年月 太公庙碑 无年月

赵徴碑 无年月 许由庙碑 无年月

郭奉孝碑 无年月 司马文预碑 无年月

梁岩碑 无年月 张伯雅碑 无年月

袁滂袁腾袁光三碑 无年月天下碑録云袁腾良之仲子也

虞诩碑 无年月 柘令许君颂 无年月

熹平君碑 无年月 绎幕令碑 无年月

袁安碑 无年月 皇毓碑 无年月

临睢长王君碑 无年月 郑陂颂 无年月

季札子碑 无年月 东平宪王碑 无年月

道儿君碑 无年月 孙嵩碑 无年月

孙宾硕碑 无年月 郑康成碑 无年月

冠葢里碑 无年月 张仲瑜碑 无年月

张敏碑 无年月 左伯豪碑 无年月

樊重樊萌碑 无年月 贾彪庙碑 无年月

焦立碑 无年月 范蠡碑 无年月

舜庙碑 无年月 二妃祠碑 无年月

屈原庙碑 无年月 程坚碑 无年月

泷中碑 无年月

集古金石二録二十一碑

田君碑 延熹二年天下碑録作费令田君德政碑朔方太守碑隂 延熹五年【以上集古録】

南武阳功曹阙铭 章和元年

章和石记 章和二年【有録无説】

窆室铭 永建元年【有録无説】 武氏石阙记 建和元年武开明碑 建和二年 孔君碣 永夀元年

河东界石记 延熹四年【有録无説】

嵩高山石阙铭 熹平四年 苍颉庙碑 熹平六年禹庙碑 光和二年 敬使君碑 光和四年

张侯残碑 阙年月 苍颉庙人名 无年月【集古録有跋】钟君碑 无年月【有録无説】

阳都长徐君阙铭 无年月【同上】

首山复民租碑 无年月【同上】

逢君残碑 无年月【同上以上俱金石録】

天下碑目舆地碑目五碑

西岳石阙铭 永和元年【金石録有跋】

封龙山碑 延熹七年 高祖感应碑 延熹十年八都神庙 光和阙年【以上天下碑目】

张子阳碑 永建四年【右舆地碑目】

六艺之一録巻一百十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