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诸史夷语音义》是明代陈士元为了方便当时阅读史籍中的汉译夷语内容而编写。全书共四卷,其内容收录历代史书(从史记到元史)中的少数民族语言(夷语)词汇进行标音和释义,也收录了一些与外族相关的汉语词。此为明万历十八年序写刻刊本。诸史夷语音义叙(甘雨撰)、诸史夷语音义序(陈士元撰)、 卷一: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 卷二:魏书、北齐书、后周书、隋书、北史、唐书
作者:陈士元1个月前佛教辞典。共六卷,万历年间(1573~1620)陈士元撰。收在《现代佛学大系》第十二册、《大藏经补编》第十七册。内容分为梵译、名数、异谈、禅语、评经、移牍等六部分。作者号“环中迂叟”,该书自序云:“私拟平生所鴃瞎疑之境,操心酬应之概,似与释典暗合。余乃汇辑释家语六卷,题曰象教皮编,于乎儒释果同乎?果异乎?果似同而异、似异而同乎?览者当自得焉。”可见该书颇有比较儒释二教之意趣。
作者:陈士元10个月前注释书。《孟子》研究著作。明陈士元撰,四卷。士元字心叔,号养吾,湖北应城人,嘉靖进士,官至滦州知州,著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等。自宋熙宁(1068—1077)以前,《孟子》仅列于儒家,《史记》以孟、荀合传,于孟子事迹仅寥寥十数语,至朱熹《通鉴纲目》,始于适魏之齐而大书特书,然编年体所限,不能详述一人之始末。明薛应旂撰《四书人物考》,始采摭他书为孟子补传,但尚多舛漏。士元嗣辑是书,第一卷叙孟
作者:陈士元11个月前二十卷,明陈士元著。考证《论语》名物典故,该书考证《论语》名物典故,分天象、时令、封国、邑名、地域、田则、官职、人物、礼仪、乐制、兵法、宫室、饮食、车乘、冠服、器具、鸟兽、草木十八门,又各系子目,计四百九十四条子目。于《论语集注》不为苟同,每条必先列旧说,而蒐讨诸书,互相参定,加以“元案”二字,对一切杜撰浮谈,悉为纠正。在明代有关《论语》的注解中,是最有根底之书。
作者:陈士元11个月前地理杂志。明陈士元撰。二卷。士元字心叔,湖广应城(今属湖北)人。嘉靖进士。历官无考。著有《易象钩解》。该书以楚地故实,用问答形式,编辑成书。凡一万七千余字。卷一分风后、舜陵、舜妃、宛委、息壤、玄夷、九井等十条。卷二载子文、孟宗、三楚、竹王、槃瓠等十条,总计二十条。有《艺海珠尘》本、 《湖北丛书》本等,又《续说郛》本为一卷。卷首自序称:此书乃年老家居时,“有公安友生成仁卿奉檄校楚志,道经应城,造余
作者:陈士元12个月前明陈士元撰。四卷。《归云别集》本。此书专阐《周易》经文取象之义,其论说虽未必尽切,但精当者颇多。《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前有士元《自序》,称:‘朱晦庵,张南轩善谈《易》者,皆谓互体、五行、纳甲、飞伏之类俱不可废。盖文、周彖爻,虽非后世纬数琐碎,而道则不冒焉。传注者惟以虚玄之旨例之,有遗论矣。’其《履》卦注又曰:‘京房之学授受有自,今之学士大夫摈斥不取,使圣人不因卜筮,而作《易》,惟欲立言垂训,则
作者:陈士元12个月前四卷。明陈士元撰。陈士元字心叔。应城(今属湖北)人。嘉靖年进士。官至泺州知州。著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孟子杂记》、《古俗字略》、《梦林元解》、《姓汇》、《姓觿》等。是书所录,上自三皇,下至元代。博采史传,以及百家杂说。凡是古人姓名异字、以及更名更字、同姓名者,全都汇萃其中。神仙鬼怪之名也都详载其中,如吴刚、姮娥、丰隆、屏翳、神荼等。体例也非常冗杂。但是,由于此书采辑丰富,见闻广博,很有
作者:陈士元1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