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著作。原书未分卷,后世有著录为10、11、12卷者。明卢之颐(子繇)撰。其书初名《本草乘雅》,撰成于1647年。四数为“乘”,因各药分覈(核)、参、衍、断4项解说,故名“乘雅”。书成逢明末兵乱而散失,作者追忆旧作,仅将覈、参两项补其残缺,衍、断则难以复原,约只得原书之半,乃名“半偈”。共载药365种,以应周天之数。其中《本经》药222种,其它后世本草药143种。所选多为常用药,然拼凑周天之数,“未免拘牵附会”(《四库全书提要》)。诸药分《本经》上、中、下三品,《别录》上、中、下三品,其余诸家本草,按时代先后分为第一帙、第二帙等。各药之前,注明出处品级,次列药名、气味良毒、功效主治。注文分两部分,首为“覈(核)曰”,述药之别名、释名、产地、形态、采收、贮存、炮制、畏恶等内容;次为“参曰”,作者于此处常阐发药学理论见解。书中亦常夹引作者之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及明代缪仲淳、王绍隆、李时珍诸家药论。作者常以儒理、佛理推演药理,每从药名、法象、生态等人手阐释药物性能,多使其说涉于虚玄。但在讨论用药适应证时,却能结合《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细予分辨,颇多经验之谈。故《四库全书提要》谓其“考据该洽,辩论亦颇明晰。于诸家药品,甄录颇严。虽辞稍枝蔓,而于本草,究为有功”。今存清初卢氏月枢阁刊本、《四库全书》本及据此转抄本数种。现代有铅印校点本。
本草乘雅半偈转载自网络,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让更多读者阅读欣赏,本站愿与您一起共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笔下文学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网页底部邮箱,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