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此章总结通部,示人《道德》一经,皆真实无妄之言,不得以文词不美,将此经置之高阁,而不论不议也。须知道本无名,强名曰道;道本无言,有言皆障。然为教化众生,不得不权立虚名,以为后学津梁。既有言矣,则言必由衷,发皆中节。此诚笃实之论。酌于古而不谬,准之今而咸宜。无虚饰,无妄吐。不须文采,何事繁多;单传直指,立见性天。言而信也,不求美焉。若夫文章绚烂,询旨风流,殆文人举士之言,尚虚华以悦世,不足以为信也。彼言既信而为善,不求穿凿以惑人,又有何辨哉?其辩之者,殆聋耳目之聪明,饰闻见于伦类,掩耳盗铃,不足以云善也。夫善在一己,知在一心,岂必多乎?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有何博欤?其博之者,殆道不明其宗统,语不知其归宿,泛滥于诸子百家,此记诵词章之学,非圣人博学于文,约之以大中至正之礼,不足以言知也。要之道也者,无物不然。取之无禁,用之不穷者。圣人空而不空,有而不有。不啻明镜高悬,清波朗照,何积之有?若有所积,是镜有尘垢之污,水有沙泥之染,非圣人空洞了灵之本体,不足言廓然而大公也。惟其空灵若此,则因应随缘,虽万姓纷纭,善难遍及,而一夫得咎辄引为辜,其为人也无复加矣。纵九州并列,惠有难周,而一地未沾恩,此心常抱痛。其与人也,何多让焉?故曰既以为人,而己愈有其功,既以与人,而己愈多其德。亦犹镜光之物来则照,物去则已,初无成心于其间也。圣人之心,亦如是焉耳。且夫圣人之心,即天之心也,圣人之道,即天之道也。夫天以默运为生成,虽有消长盈虚,总属生养之机,有利而无害。圣以无心为造化,虽有损益予夺,仍属仁慈之应,亦为而不争。假使天地有利有害,则天地亦私而不公,又焉能万年如一耶?圣人有为有争,则圣人亦积而不散,又安能至诚不息哉?呜呼!天地大矣,圣人大矣,虽有信言,亦因心作则,无假借也,无思为也。本诸身征诸庶民,亦天德之良知,人心所同具。为人即为己,与人亦与己。所谓物我一致,天人一源者,是圣人与天合德,于此见其量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