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北游录

北游錄後紀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余欲歸屢矣。乙未春三月。欲附朱方菴。秋八月。欲附徐道力。而居停見挽。遂不自決。雖蝸沬足濡。而心終不懌。蓋追訪舊事。稍非其人。則不敢置喙。至於貸書則余交寡。市書則余橐恥。日攢眉故紙。非其好也。迨萌歸計。而居停適有纂修之命。意效一二。佐其下風。則天祿石渠之藏。殘缺失次。既無可資訂。遂束身而南。所附漕艘。謂功令方嚴。浹月可竣。乃自天津以南。沿程相促。及過德州而回空。置不問矣。於是進寸留尺。凡四閱月始弛裝。而余心滋戚矣。然因漕舟而知漕卒之困。與貧氓等也。工料之重。私耗之繁。其費十倍於先朝。余欲別載之而未暇也。第據舟中所及。日後紀程。

乙卯。凌晨。陳羽君來。即去。以兼送陳冰遠也。余飯訖。別朱太史。走宋俊伯所。策蹇出東便門。值韋劍威以送冰遠至。鄭重而別。弛策於通州南門宿焉。聞北門外迎福寺側。有李卓吾墓。不及問。

丙辰。步五里土橋。十五里張家灣。餔糜二甌。張家灣城外。民居半毀。土橋舊劇聚。多祖道於此。今荒垣十九也。又策蹇。沿河積沙如雪。故曰白河。值風而颺。不生草木。三十里登舟。宋俊伯先約處州衛之漕舟。至則褊陋。無可易矣。先是。走白雲觀。見城河冰泮。余心皇皇。及沿河冰堅如故。夜大風。

丁巳。午刻。宋俊伯來。泊舟處隸武清。東隸香河。

戊午。

己未。驚蟄節。河冰例節後而解。

庚申。

辛酉。陰寒。冰始泮。夜雨。

壬戌。陰。巳刻發舟十里。夜大風。

癸亥。晡刻。發三里抵河西務。河岸善崩。往見崩及城下。今城傾數十丈矣。榷署雖空舟先給籌。過後而繳。

甲子。早霜。經桃花渡宿。

乙丑。陰。風逆。宿於丁字沽。夜雪。

丙寅。舟阻風。屢泊。

丁卯。大霧。午泊天津而晴。天津產魚鹽。榷署在河西務。昨歲增滿洲官二人。知回漕多販魚。又稅之。時回漕五百七十一艘。余置鮑魚一石。費二金。

戊辰。行三十里楊柳青。又二十里宿。

己巳。十里大王莊。順治六年。以盜藪屠之。

庚午。旦。抵靜海縣。是日陰。午風利。行□十里。宿唐官屯。

辛未。晴。唐官屯產鹽。余從眾置鹽一石。余拘人也。亦魚亦鹽。今而後其有市心乎。十八里流河驛。十五里蔡家莊。三十里宿青縣。自靜海來。河稍平而徑。

壬申。舟早行。以管河廳通判促之也。三十里興濟縣。二十里以風泊。值陳冰遠。

癸酉。行十里滄州。州多名園。河東故中丞王公弼園尤盛。故總督劉燾墓頗近。其裔多諸生。已經劉氏故居。舟人曰。此名絕地。昔有將兵至此。問土人何地。云絕地。遂引去。今因以名。晚風利。自城南三十里磚河驛。十二里馮家口。十八里薛窩。

甲戌。行二十里戚家堰。又十里尹家圈。 【 交河縣。】 舟人曰。地名大柳樹。有南京沈萬三、北京大柳樹之謠。余偶閱牆角一碑。云尹家圈也。十八里泊頭鎮。

乙亥。行二十里。阻風野泊。昨夕風利。諸舟賂游徼。遂停帆。惜哉。

丙子。發二十里東光縣。縣譙樓云魯班造。樓八觚。其梁橫疊。東光縣西北三十里青山。即古觀津地。漢文帝后竇氏父業漁釣。墜淵而卒。景帝即位。尊為太后。遣使更填所墜而葬。起大墳。曰竇氏青山。高數丈。周四五里。俗呼為千古李家墳。四十里蓮兒窩。為雄鎮。適戍楚之兵北還。市人閉戶。二十里野泊。

丁丑。發十里安陵鎮。即漢甘陵也。河底多瓦礫。試篙歷落有聲。十里宿。

戊寅。阻風。且避楚戍。不發。晚登陸為德州李中墓。中。萬曆元年貢士。終武強令。

己卯。風利。仍避不發。

三月庚辰朔。發二十里桑園驛。產菽。為劇市。 【 吳橋縣。】 三十里老君堂。四十里德州界。二十里泊城下。德州人善織帨。肩販踵至。

辛巳。四十里四女祠。 【 恩縣。】 風雖利。以河紆曲不能速。又十里泊。

壬午。霧。二十里阻風泊。過陳冰遠舟中。語久之。風息。又三里經故城縣。縣在河右。邑屋頗盛。有鬻燈薪者。驛卒誘入廟中閉之。以供挽縴。又二十里宿。中夜大風。諺云。三月三。九月九。無事不向江邊走。良然。

癸未。阻風不發。中夜風息。

甲申。發二十里方家淺。十五里距鄭家口不遠。大風。揚塵蔽天。咫尺不辨。中夜始息。寒甚。

乙酉。巳刻抵鄭家口。地產梨。里門鼎鼎。或樹旗焉。篙人云。此權氏。為余姻。明季貧甚。嘗事外戚田都督。沒其貲致富。子弟補諸生。樹旗者也。噫。田氏敗。宜權氏興矣。

丙戌。風梗。且阻淺。

丁亥。未刻。發五十里甲馬營。五里宿。

戊子。發三里阻風。晚風仍阻。

己丑。清明節。二十里武城縣。城西逼運河。儒學先師廟俱土像。其西劇市也。又五里。泊。

庚寅。風阻。

辛卯。風雖利。仍不發。蓋舟人聞臨清榷貨。嚴鹽禁也。回空利於貨。而鹽尤利。過臨清倍價矣。明永樂初。許回空帶鹽以此也。滿洲人榷關。瑣細已甚。晚發二十里。

壬辰。霜寒。發五里渡口驛。驛故大聚。今耗矣。二十里油房。四十里半邊店。

癸巳。三十里泊真武廟。距臨清十里。閘淺。多滯舟。故不發。

甲午。夜大風雨雷雹。尋止。

舡夏氏。?  乙未。陰。田麥改色。登永壽寺塔。盡九級。返舟行十里。泊水門。已飲於處州

丙申。午入臨清上閘。暮過下閘。泊總兵公署前關將軍廟。有井近日焰騰數。有司以駴聽。石覆之。

丁酉。出南門。臨清南北水門。相距十五里。各築角樓。沿河士女。多溱洧之游。二十里雙淺閘。廢。今時建。三十五里泊清平縣界。

戊戌。讓重運不發。

己亥。發五里戴家灣閘。有清平管河主簿分署。三十里魏家灣。泊。

庚子。是日魏家灣為集。屬清平縣。稍北朱家灣。則博平縣境也。舊市人三千餘家。今耗甚。閘板十二。蓄水至八板可重運。否則封閉。故不發。

辛丑。

壬寅。魏家灣閘始啟。放淮陽運艘。夜二十刻發。五里入土橋閘。 【 博平縣。】 又五里泊。

癸卯。晡刻。梁家鄉啟閘。發舟五里泊。

甲辰。陰。步五里許為梁家鄉閘。上下懸流五板。瀑聲雷厲。夜大風。聞雨。尋止。

乙巳。晴。梁家鄉放閘。 【 堂邑縣。】 行三里梁家淺。十八里新閘。十五里東昌城北。

丙午。晨刻。同陳冰遠步五里。渡浮橋。入東昌北門。城堅濠廣。先朝鐵鉉之所守也。光嶽樓當城之脊。凡四層。其架棟如井字。俗傳魯班之斤。妄也。碑刻俱蕪猥。且不詳其所始。尋出東門。即魯仲連射書處。往年大水塞東門。由子門入。仲連祠尚歲祭。祠廢於水。

丁未。粥後尋隆興寺。寺當城濠之左。明初建。鑄鐵塔十三級。順治七年。寺被水。門以外方水盈盈。非其初也。出尋羊使君、丁御史二祠。俱東門外。羊使君。史失其名。五代晉開運二年。知博州。大水。城且陷。使君投水死。以請民命。丁御史志芳。洪武□□進士。殉建文難。祠在環闠間。子姓可八十餘人。羊祠傾於水。不存。

戊申。未刻放閘。我舟待渡。俄飛騎止之。云滿洲官舟來也。頃刻間。陳冰遠之舟隔矣。夜大風。紹興漕艘火其一。

四月己酉朔。辰刻。南舟立平南王之牌。旂上雙龍貫月。巳刻。我舟度閘。十五里周家店閘。

庚戌。大風。步隄上。入高氏茅齋。土垣草卉。楚楚可愛。

辛亥。又入茅齋。值主人。語移刻而別。午大雷雨。晚霽。度閘十里泊。

壬子。步五里至七級鎮下閘。 【 陽穀縣。】 觀音寺直閘。明初浚土得舊碣云琥珀寺。觀音寺則其來舊矣。民居殷繁。其北真武廟尤壯。殿前文官菓一。金雀花一。並奇卉也。

癸丑。暮度閘。十二里阿城下閘。阿城。古阿大夫邑地。後徙治東四十里。曰東阿。

甲寅。午度阿城下閘。才數十家。直閘而西三里有井。樓其上。汲井水煮黑驢皮為膠。治女科神效。晚行三里阿城上閘。八里荊門下閘。二里荊門上閘。以上俱屬陽穀縣。夜雨。

乙卯。晴。行二十里張秋城。先時城北大水。今舟出厓下如壑。文昌閣、三元宮。並傑出。則河伯之吐餘也。土人縶一小狼。如灰犬。喙尾略長。須五十錢。沿城南挂劍臺。走上流西岸之月河。則五空橋。修十五丈。五竇。弘治九年劉大夏築。登橋讀李東碑。記往大水舟行橋之左。今淤其左。仍右行矣。隄多石。南二里有廟。舟人云。昔淮安大河衛千戶某。運糧舟壞。自沈於河。迨運舟抵京。則運先告竣。漕卒神之。因立廟。衛弁歲祭。惜碑刻未及攷也。又十里壽張縣之十里舖。麻山枕其後。土婦曰。釣臺山也。河西梁山。漢梁孝王葬處。今輒稱宋江。則兒童之見也。宋江大小碑二。通近河中。十五里戴家廟閘。亦巨鎮。今屯將城焉。戍以五百人。夜行二十五里泊。

丙辰。走五里安山閘。即安民山也。東十二里東平州。宋狀元梁灝故居。閘接桃山、堯山之水。設驛。今築石城。未刻雨。夜夢訪張元岵話舊。

丁巳。晴。午度安山閘。風利。三十里新家口。地左屬東平。西屬汶上。舊劇鎮。今才三百餘家。有城戍。入泰山行宮。東望龍山。稍北白府山、牛山相屬。又十二里泊。是日處州衛彭氏之舟刲鱉。得肉像三寸。如兜頭觀音狀。夜月皎甚。

戊午。行四里石頭口。自戴家廟以來。左右極望。不見村舍。至此稍見一二。有支河。東自肥城來。故壘石隄。其右二里袁老口閘。 【 汶上縣。】 其地高。為南旺分水之脊。水易淤淺。余輩同觀彭氏肉像。陳冰遠曰。往常州某嗜鱉。剖得觀音像而止殺。吾湖李生。夜夢青衣人求救。明日膾鱉。其夜又夢青衣人曰。若殞我。當禍其子。越三日蒸酒。兒三歲。戲墮死。宋俊伯曰。吾妹丈陳氏。開食肆。嘗買鱉七枚。宰夫烹其三。見夢宰夫。幸貸其餘。明日。仍膾之。夜夢責濫殺。啐其背。亡何。背創死。亦可戒也。夜度閘。

己未。行十八里開水閘。居人百餘家。有磚城。十二里北柳林閘。居人稠於開河。土堡不如也。六里分水龍王廟。昨春二月六日火。廟僧謂神夢去此。似未可信。今修復矣。汶水東來。直廟前。左岸如複嶺。西多石隄。二里南旺廟。 【 汶上縣。】 十里寺前舖閘。一曰南柳林閘。八里大長溝。十里小長溝。十里虎頭灣。泊。

庚申。早望河左右各有三山。非兗、青諸山也。左屬寧陽。右屬嘉祥。河左南旺湖。先宋尚書禮。割湖而隄之。以通漕。湖產菱芡。轉灣曰通濟閘。有土堡。十里耐老坡閘。元時置。今廢。居人百餘家。五里安居鎮。居人數百家。有土堡。十五里濟寧州下閘。去年徐道力絕處。夜不能酒。寄悼四首。

辛酉。度天井閘。仍泊濟上。數里三閘。相傳下有古井。或曰。天星卦德象形而名也。已過古南池。入南門。尋釋迦寺鐵塔。其址壘磚石。高三丈。八觚。上置鐵塔九級。高數丈。初。徐永安妻常氏造七級。明萬曆九年增二級。加頂焉。塔鐫字不能詳也。石刻多孝秀。出寺過狀元坊。為金李演立。重加修飾。非以其時耶。市逵多夾槐。柴氏業胭脂。門外盤石高八尺。老藤穿石罅。宏覆如蓋。亦可異也。濟寧繁富。倍於東昌。晚飲於戴氏之舟。度任城閘。八里趙村閘。

壬戌。度趙村閘。居人數百家。五里石佛寺閘。寺有玉皇閣。正德十三年勑建。意武宗南巡時也。二麥拔秀。綠柳夾隄。登閣上。環奉石佛。高可二尺。溧水馬一龍勒詩於石。狂草飛動。王元美所謂惡書也。晚飲來氏之舟。十八里新店閘。

癸亥。度新店閘。居人甚盛。五里新閘。亦百餘家。五里仲家淺閘。登仲廟。朱門方新。殿奉子路像。冕服如上公禮。後仲氏書室也。已廢。側室三楹。仲氏子肄業焉。族指三百人。諸生十餘人。貢二人。內翰林國史院世襲五經博士仲于陛。則子路六十一代孫也。方賀誕入京。里閥軒翥。問子路故居。在泗水縣東關。距曲阜八十里。漢季避王莽之難。徙今處。墓在開州。遺裔二十餘人。石刻多成弘以後。則後人無識。凡舊碑輒磨改之也。八里施家莊閘。五里羊橋鎮。居人千餘家。自濟寧來。東北諸山。遠不可望。至是。鳳凰山直其左。東西鳧山綴之。又東峰山最高矣。五里棗林閘。十里硯瓦溝。 【 俱濟甯州。】 十里南陽鎮。

甲子。度南陽鎮閘。居人三千餘家。東蜀山湖。縱長而衡狹。右南陽湖。各巨浸也。十八里橋口閘。三十里泊。夜夢徐道力話舊。向嘗詩悼王介人。感其夢謝。今道力亦然。莫謂才鬼無知也。

乙丑。發十里宋家閘。茆舍百餘家。 【 滕縣。】 有土堡。南風勁。且重運絡繹。晚發三十里河口泊。夾隄頗峻。似丹陽道上。自南陽來。左右各湖。其右多涸。草澤曠遠。不屋不田。

丙寅。十里楊莊閘。 【 沛縣。】 四無居人。極望始見村樹。八里夏鎮閘。雖劇地。不城。屢被寇。其東南又見諸山相屬也。北來至臨清南見山一。東昌南見山再。夏鎮南見山三。鎮久不雨。市人大雩。斷屠宰。十五里滕縣界。其東白山頗峻。巔有玉皇閣。稍下真武廟。三里馮家口。左右支河。右為石牐。蓋左有山六七。流急。故石牐以障之。與尹平山、青山、東林山相宜。稍北胊山。滕界鄒、費間。東過滕。則嶧。則郯城。則沂州也。又十里泊。夜大風。

丁卯。午風利。行三里郗山集。在運河東。其右即微山湖也。山以微子名。直湖中。登郗山望之。雖帶水瀰瀰。不異望洋。郗山集舊三千餘家。半殷姓。俱微子後。遭亂。邱墟十之九。問殷氏尚五百人。大半徙微山。微山流籍殆萬家。田數千頃可畊。兵燹所不及也。湖最廣。茫茫無畔岸。崇禎十三年旱。亦涸。郗山在集之左。彌陀寺宋康定二年建。金承安二年重修。距滕縣九十里。俗傳宋相呂蒙正木蘭寺讀書處。水際有破窯。非也。蒙正家洛陽。木蘭寺在焉。唐相王播木蘭寺。在揚州。齊東野人之說。不知何昉。舟人稱郗山曰赤山。微山曰伊山。傳聲之訛如此。余按寺碑乃得之。彌陀寺後。郗山周三里。高數丈。意晉郗鑒等故居也。晚行二十里。泊微山湖西岸。地多獐。或逐之不獲。夜雨。

戊辰。雨霽。十五里韓莊閘。有土堡。居人百餘家。 【 嶧縣界。】 自楊莊來。土多石脈。而韓莊南尤甚。相傳鑿河時。沃醋於石而去之。亦艱矣。閘西又有閘。以綰微山湖者。湖西即沛縣。通徐州。又西南二山據水中。北卑而南雄。總出微山下。未微其名。沙溝守備在郗山東南有城。今住韓莊催漕。左隄固岡脊。其下並曠土。十八里新閘。近閘三灣。舟人任篙不任縴。語云。三灣當一閘。又云。三淺當一閘。古人瀦水。不欲概直概深也。又六里泊。

己巳。晴。六里抵居梁橋閘。閘右支河。橋曰居梁。茅舍二十餘家。又六里萬年莊閘。諸舟夜度。獨余留。頗不懌。

庚午。江南貢舫至。啟閘得行。十里丁家廟閘。舊二百餘家。今數家。東直尹平山豹子谷。西直庫山、高山、黑山。餘未詳。 【 嶧縣。】 俱徵於途人之口。按石刻曰沛縣楊莊閘。帶管泇河丁家廟閘。初。萬曆三十一年。總督河道尚書劉東星。議開泇河。舍黃流。引汶、泗山水。泉源之水助運。自邳州直河口起。至夏鎮李家巷。計長二百六十里。內鑿陸八十二里。浚舊八十里。築隄二十七里。建閘八。次年。李化龍繼之。告竣。自韓莊來。左多支流。蓋諸山之水道也。暮雨。泊。

辛未。發十里頓莊閘。七里侯先閘。四里大風口。其歌風臺之支流乎。雨止風利。四里臺莊閘。煙井輳集。舊二千餘家。今半之。西直熊耳山。稍南車輻山、王母山。 【 邳州。】 熊耳之北花山、寨山、黑山。 【 嶧縣。】

壬申。晴。市上菽麥俱貴。以春三月大霜傷麥也。豐、沛、蕭、碭並災。十二里梁王閘。東八閘盡矣。梁王城。水經注秦以睢陽為碭郡。漢沛公為碭郡長。天下既定。五年為梁國。即今碭山縣。文帝十二年封少子武為梁王。疑即此。漢書。梁孝王築東苑三百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相傳蒸土為城。舊多居人。今才數家。有古井。云有室。又有廟閘在城西。平於水。圯極。不下板。南二里神王山。頗高大。麓有村聚。河西王母山連嶺。其石尤峻。上為王母廟。又梁女南游蛤湖觀荷。產一子。留居彌月。云過滿山。豈即神王山耶。十里夾溝鎮。舊河稍紆曲。崇禎□□□周鼎直之。距鎮里許。居人罷市。隄上立周尚書祠。又二十里泊。

癸酉。行直河。快甚。十里徐塘口。左有支河。十里二郎廟。二十里貓兒窩。右有支河。產鮆魚。俗名刀鱭。價賤。二十里魚頭集。集距運河二里。順治三年六月。南舟十有四艘。北輸人參。夜泊。大雷雨。忽一舟聞神語拔桅拔桅。則大桅忽移陸。時縶一役卒忽脫。舟始覆。更不損人。亦一奇也。十里夾口。四十里麻湖店。 【 宿遷。】 二十里路馬湖口泊。湖在運隄左。其廣不下蜀山湖。

甲戌。大霧。行六里。阻舟不發。

乙亥。行四里董家口。廣十餘丈。居人二百餘家。黃河自開封、徐、邳經口。波濤洶湧。土人方植樁。置埢埽。其腴畝直一錢。磽者以次減。蓋苦於役重也。晡刻雨。出黃河。風雖逆。倒退二十里。宿遷縣泊。

丙子。霽。十二里小河口。十里陸家坟。二十里白洋河。鎮人數千家,西隸宿遷。東隸桃源。宋俊伯市豆三百斛。

丁丑。陰。有籠小獐二。斑文似鹿。未刻發。十五里古城。居人三百餘家。有三義廟。左為觀音。據高阜。二十里崔鎮。居人千餘家。二十里滿家灣。八里野泊。

戊寅。風霧。有寒色。十二里桃源縣。在南岸。其北亦數百家。四十里三岔巡檢司。十五里西湖城。舊數百家。有小市。又五里東湖城。才六七十家。十里清河縣。在河北。無城。儒學大成殿。覆以琉璃瓦。左即邑治。俱臨河。有狀元坊。嘉靖己未科丁士美立。先是黃河入古城。入毛家灣。經縣後曰大清河。會淮水。過魚溝。達安東。下雲梯關入海。嘉靖初。古城口塞。南自縣前合於淮。曰小清口。十里出淮河。泊通濟閘南岸。

五月己卯朔。早雨。尋止。晚登陸。訪韓信城。在興福閘南。韓信母塚在城下半里。西為漂母塚。水經注。周延數百步。高十餘丈。昔漂母食信於淮陰。信至下邳。蓋投金增陵以報母矣。太史公謂韓信母塚。其旁可容萬家。余觀北土曠衍無際。奚獨韓信母塚哉。晚發五里新莊閘。閘不設板。十里興福閘。十五里清江浦。

庚辰。晴。抵戶部公署前。清江浦居人數萬家。夾河二十里。余登北岸。見淮河湯湯。歷天妃廟後而東入海也。對望王家營。限隔天塹。晚發十里。宿板閘。

辛巳。辰刻。度板閘。宋俊伯以榷豆頗受詬。十五里淮安。四十里平河橋。為劇鎮。支河通鹽城。橋跨之。三十里涇河鎮。十里王望鎮。 【 寶應縣。】 淮東麻麥被野。村煙相接。田家蒔秧。穿隄設筒。輸緡於官。猶吾鄉之土見也。又二十里泊。

壬午。發五里寶應縣。稍南有閘。不設板。淮揚間多柳。農賈似有熙攘之色。行六里。風泊。余思家。走寶應城南關將軍祠卜焉。登文峰樓。東入般若菴。故侍郎江右李梅公 【 元鼎】 建。僧云。梅公於運河西作準提、普善二菴。極水石之致。蓋汜水湖上也。晚發十二里泊。

癸未。雨。過槐角樓。三十里瓦店舖閘。苫舍數家。十里汜水鎮。居人二百餘家。諸舟泛蒲不發。

甲申。陰。發十里界首驛。 【 高郵州。】 亦劇鎮。又十里六合鎮。苫舍三十餘家。農人架木懸蓬七片。設轉轂車水。乘風而旋。省人牛之勞。亦創見也。西岸甓社湖。其中耿七公墩。大水不沒。望叢樹蔚蔚。三十五里高郵州。十里車樂鎮。二十里露筋廟。廟左運河。右負邵伯河而立。俗傳貞女不他宿。露坐飼蚊。至筋見而殞。按王肯堂筆麈曰。江德藻聘北道記云。自邵伯埭三十六里至鹿筋。梁先有邏此處足白鳥。故老云。有鹿過此。一夕為蚊所嚙。至曉見筋。因以為名。北音謂鹿為露。故訛為露耳。酉陽雜俎云。江淮間有驛。俗呼露筋。嘗有人醉止其處。一夕白鳥咕嘬。血滴露筋而死。始則訛鹿為人。既又誤男為女。世事往往皆然。雜俎續集。世既罕行。卒莫為是正。故特表而出之。廟四進。俱尼僧。 【 山陽縣。】 二十里三溝閘。十里邵伯鎮。居人數萬家。東北支河通廟灣。五十里揚子灣。二十里揚州鈔關。非風利不及此。

乙酉。晴。度鈔關。二十里揚子橋。橋以唐時名。今廢。即三叉河也。恭順侯吳維華建塔七級。昨歲落成。十五里瓜洲下閘。東有余氏園。

丙戌。陰。尋陳冰遠之舟。蓋隔旬矣。挈冰遠渡河東三里。入瓜州城北門。度文昌橋。登南城大觀樓。江山雄暢。頓豁積目。下樓左出南門。沙上架木俟警。以張革發炮。宋葉義問守鎮江。列木柵為潮所漂。正此類也。因市飲。從故道闌入余氏南園。樓臺雖圯。樹石如故。娑羅花尤奇。余氏之富五世矣。其先販雞畜。有大賈奇之。借箸起家鉅萬。高傑之亂而園壞。今田園俱易主。東南有丹徒華氏園。不及問而還。暮雨。

丁亥。陰。過瓜州上閘。上下閘相距八里。河東江都。西儀真也。又五里泊江口。夜雨。

戊子。渡江。江中多伏樁。防寇警。於是渡者賂槳舡導之。泝郭璞而上。礁石突其首。伏其脊。尻加峭焉。從金山左之善財巖。有洲橫於前。置戍舍。其下即焦山也。江廣十八里。南至蒜山。東岸列炮車營房。經鎮江西門橋。望西南諸山。蔚然深秀。三十里丹徒鎮橋。十里月河。其西蜀山。丹徒縣二十里新豐鎮。 【 丹陽縣。】 泊陸公橋。是日。雨徹夜。

己丑。雨。發十里黃泥舖。二十里丹陽縣。郭外石橋四。三義廟塔七級。僧舍有倒影。鈴鐸飛鳥歷歷可數。十二里清揚舖。有蓮花菴。二十里大王莊。泊。

庚寅。發十二里呂城鎮橋。十八里奔牛鎮橋。奔牛視呂城為雄。二十五里桐子河。十五里常州北門。環城出白家橋十里。又十二里丁家堰。十里戚家堰。泊。

辛卯。發十里橫林鎮橋。產蒜。三十里洛社鎮。居人甚少。橋圯。十五里高橋。亦圯。西南錫山上有塔。次慧山。穹然高也。一曰九龍山。次勝果山。次青山。十五里無錫縣北門。薄暮。陳冰遠拉游慧山。入鄒氏園。亟反。

壬辰。陳冰遠來。

癸巳。泊東門外之高橋。

甲午。發二十里新安鎮。二十里望亭鎮。舊市廛五里。南北各跨石橋。今圯。其北存。其南居人才百卅家。二十里滸墅。泊北橋。

乙未。雨。午度榷關。二十里泊楓橋。雨止。

丙申。晴。宋俊伯荳始售。晚發十五里。泊胥門。

丁酉。發五里泊滅渡橋。

戊戌。雨。發十二里尹山橋。舊居人數十家。今廢。橋旁義井。元大德十年鑿。十里葛布橋。十里吳江北門。五里新橋。題重建浮玉州橋。州當是洲。御史周宗建祠廢。其石坊存。自是長隄多水竇。水瑩綠異常。左為龐家湖。二十里泊八尺鎮。

己亥。陰。二十里平望鎮。鎮北五里有敵臺。其東陸家蕩、楊家蕩。其西唐家湖也。時浙福總督佟代罷歸。連舟三百。鎮人輟市。遂泊。尋雨。

庚子。晴。發十里王家溪。為小市。十里集慶寺。河東隸秀水。西隸長洲。至王江涇北而止。十里王江涇。二十里嘉興。宋俊伯賈舟至杭。

辛丑。早雨。余別俊伯易輕舟。晚抵舍。

談遷曰。余北游倦矣。得返為幸。而修途四千里。身怯騎乘。勢必舟。舟不任獨。故任附。至於附。而耳目皆非我有矣。語云。飛鳥依人。人自憐之。余行能無足數。不見棄於人。雖執鞭所欣慕焉。第間關南北。而山水故跡。終茫茫也。噫。好古如余。猶未必酬一二。矧膚涉虛往者乎。在燕時。或修贄廣謁。略可自潤。而余不能也。別居停竟長揖出門。不更求他牘。道中躡一敝屣。殆於決踵。余豈不憂日後耶。憂日後又不如忍目前。余歸計決矣。擔簦而往。亦擔簦而回。篋中錄本。殆千百紙。余之北游幸哉。余之北游幸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