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十一(别录之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一(别录之一)

别分乘藏录下

就别录中更分为七有译有本录第一(一千一百二十四部五千四十八卷)有译无本录第二(一千一百四十八部一千九百八十卷)支泒别行录第三(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删略繁重录第四(一百四十七部四百八卷)补阙拾遗录第五(三百六部一千一百一十一卷)疑惑再详录第六(一十四部一十九卷)伪妄乱真录第七(三百九十二部一千五十五卷)

有译有本录第一之一

此有本录中复有三录菩萨三藏录第一(六百八十六部二千七百四十五卷)声闻三藏录第二(三百三十部一千七百六十二卷)圣贤传记录第三(一百八部五百四十一卷)

有译有本录中菩萨三藏录第一之一

菩萨藏者。大乘所诠之教也。能说教主则法身常在无灭无生。所诠之理则方广真如忘名离相。总乃三藏差异。别则一十二科。始乎发心终于十地。三明八解之说。六度四摄之文。若是科条名为此藏。始自汉明丁卯之岁。至我开元庚午之载。见流行者总六百八十六部。合二千七百四十五卷。二百五十八帙。结为大乘法藏。总别条例具如后列菩萨契经藏(五百六十三部二千一百七十二卷二百三帙)菩萨调伏藏(二十六部五十四卷五帙)菩萨对法藏(九十七部五百一十八卷五十帙)

大乘经重单合译(四百三十二部一千八百八十卷一百七十九帙)

(寻诸旧录皆以单译为先今此录中以重译者居首所以然者重译诸经文义备足名相揩定所以标初也又旧录中直名重译今改名重单合译者以大般若经九会单本七会重译大宝积经二十会单本二十九会重译直云重译摄义不周余经例然故名重单合译也又古译经经首皆无译人时代年月浸远寻讨莫知失译之言寔由于此今寻诸旧录参定是非时代译人具标经首失译之者载之于录庶释尊遗教终六万之修龄矣)

般若部(新旧译本及支流经并编于此总二十一部七百三十六卷七十三帙)

(般若经建初者谓诸佛之母也旧录之中编比无次今此录中大小乘经皆以部类编为次第小乘诸律据本末而为伦次大乘诸论以释经者为先集解义者列之于后小乘诸论据有部次第发智为初六足居次毗婆沙等支派编末圣贤集传内外两分大夏神州东西有异欲使科条各别览者易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六十帙大唐三藏玄奘于玉华宫寺译出翻经图)

右此经总四处十六会重单合译具列如左。

第一会王舍城鹫峰山说(四百卷)

右新译单本从第一卷至第四百。

第二(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七十八卷第四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大品放光光赞般若同本异译。从四百一卷至四百七十八。比于旧经阙无常啼等品。余意大同。

第三(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五十九卷)

右新译单本从四百七十九卷至五百三十七。

第四(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一十八卷第八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道行小品明度长安品等同本异译。从五百三十八卷至五百五十五。比于旧经亦阙常啼等品。余意不殊。

第五(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十卷)

右新译单本。从五百五十六卷至五百六十五。

第六(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八卷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胜天王般若同本异译从五百六十六卷至五百七十三。

第七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曼殊室利分(二卷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两译文殊般若同本异译。当第五百七十四七十五卷。

第八(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那伽室利分(一卷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濡首菩萨分卫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五百七十六卷。

第九(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能断金刚分(一卷第四译)

右新译重本。与新旧四译金刚般若同本异译。当第五百七十七卷。

第十会他化自在天王宫说般若理趣分(一卷第一译)

右新译重本。与后译实相般若同本异译。当第五百七十八卷。

第十一(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布施波罗蜜多分(五卷)

右新译单本。从五百七十九卷至五百八十三。

第十二(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净戒波罗蜜多分(五卷)

右新译单本。从五百八十四卷至五百八十八。

第十三(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安忍波罗蜜多分(一卷)

右新译单本当第五百八十九卷。

第十四(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精进波罗蜜多分(一卷)

右新译单本。当第五百九十卷。

第十五(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静虑波罗蜜多分(二卷)

右新译单本。当第五百九十一九十二卷。

第十六会王舍城竹林园中白鹭池侧说般若波罗蜜多分(八卷)

右新译单本。从五百九十三卷至第六百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或二十卷三帙)

西晋三藏无罗叉共竺叔兰译(第二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经或三十卷四帙)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共僧睿等译(第二译)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五卷(或十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右三经。与大般若第二会同本异译。其光赞般若比于新经三分将一。至散花品后文并阙。又按姚秦僧睿小品序云。斯经正文凡有四种。是佛异时适化广略之说也。其多者云有十万偈。少者六百偈。此之大品即是天竺之中品也。准斯中品故。知与大经第二会同梵文也(龙树菩萨造智度论释大品经)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一名须菩提品亦名长安品)

符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第六译)

右一经长房内典二录云。是外国经钞者。寻之未审也。据其文理乃与小品道行经等同本异译。故初题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道行品第一。但文不足三分过二。准道行经后阙十品。

上二经二十卷二帙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十卷(亦名般若道行品或八卷一帙)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或七卷或八卷一帙)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七译)大明度无极经四卷(亦直云大明度经或六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三译)

右四经。与大般若第四会。同本异译(其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新道行经但有其名而无其本诸藏纵有即与小品文同但题目异耳故不重出前后八译五存三阙)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第一译)

右一经。与大般若第六会。同本异译。

上二经十一卷同帙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或一卷二十一纸)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第一译)

右一经。亦名文殊般若波罗蜜经。初文无十重光。后文有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师利童真者是。又编入宝积在第四十六会。为与后经名同。恐有差错。故复出之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二十纸)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拾遗编入第三译)

右一经。初文有十重光。后文无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师利法王子者是。初叹菩萨德及列菩萨名。此本稍广。又此二经亦互有广略。

右二经与大般若第七会曼殊室利分同本异译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一名决了诸法如幻化三昧经)

宋沙门翔公于南海郡译(第二译)

右一经。与大般若第八会那伽室利分同本异译。新旧相比旧经稍广(前后三译二存一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舍卫国)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婆伽婆)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二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祇树林)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第三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室罗筏)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四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名称城)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五译)

右五经同本异译。其第四本能断般若。贞观二十二年沙门玄奘从驾于玉华宫弘法台译。后至显庆五年。于玉华寺翻大般若。即当第九能断金刚分。全本编入更不重翻。准诸经例合入大部者即同别生。此录之中不合重载。为与沙门义净译者名同。恐有差错。故复出之(三师造论同释此经)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出大周录第二译)

右一经与大般若第十会般若理趣分同本异译。而西域梵文有广略二本。故实相理趣文意乃同况大小异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或云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三译二阙)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出经题第一译拾遗编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二存一阙其般若心经旧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仁王般若等三经大义虽通大部全本大部中无是支派摄非从彼出)

上十三经十五卷同帙。

宝积部(但诸会重本并次第编之总八十二部此以诸部合成故存本数上录一百六十九卷一十七帙)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一十二帙)

大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等译(新编入录)

右此经新旧重单合译共四十九会。合(古沓反)成一部(新旧共二十会单本新旧共二十九会重译于中二十六会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二十三会古译及唐旧译菩提流志勘梵本同编入会次具列如左)第一三律仪会三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大方广三戒经同本异译。从第一卷至第三卷第二无边庄严会四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从第四卷至第七卷第三密迹金刚力士会七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从第八卷至第十四第四净居天子会二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出法上录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本名菩萨说梦经。新改名净居天子会。当第十五及十六卷(细详文句与竺法护经稍不相类长房等录皆云失译法上录中云竺护出今者且依法上录定)第五无量寿如来会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十一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无量清净平等觉大阿弥陀无量寿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十七十八卷第六不动如来会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阿閦佛国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十九卷及二十卷第七被甲庄严会五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从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第八法界体性无分别会二卷。

梁三藏曼陀罗仙译(第二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姚秦童寿所译法界体性经同本异译。当第二十六二十七卷(秦译本阙)第九大乘十法会一卷。

元魏三藏佛陀扇多译(第二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梁众铠所译大乘十法经同本异译(初云婆伽婆者是也)当第二十八卷(经本题为僧伽婆罗译者误也)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普门品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二十九卷第十一出现光明会五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从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四第十二菩萨藏会二十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勘同编入)

右唐旧译单本。从第三十五卷至第五十四(其菩萨藏会准大周录入重译中云与三卷菩萨藏经同本异译者误之甚也名目虽同多少全异检寻文义更复差殊其三卷菩萨藏经亦编入此中即富楼那会是今改旧辙以为单译)第十三佛为阿难说处胎会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胞胎经同本异译。当第五十五卷第十四佛说入胎藏会二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勘同编入)

右唐旧译单本。当第五十六卷及五十七(此入胎藏会本名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经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第十一十二卷三藏义净析出别行本菩提流志勘梵本同编入会次既不重译故为单本又与杂宝藏经难陀为佛逼出家缘初虽少同后乃全异不合以为重译此会及前会据其文理合入声闻藏内今为编入宝积通在菩萨藏收)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三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第三译勘同编入)

右唐旧译重本。与旧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同本异译。从第五十八卷至第六十第十六菩萨见实会十六卷。

高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从第六十一卷至第七十六第十七富楼那会三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本名菩萨藏经。亦名大悲心经。与西晋竺法护所译菩萨藏经同本异译。从第七十七卷至第七十九(晋译本阙)第十八护国菩萨会二卷。

隋三藏阇那崛多译(出内典录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当第八十卷及八十一第十九郁伽长者会一卷。

曹魏三藏康僧铠译(第三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法镜经及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八十二卷(经本题为康僧顗者误也)第二十无尽伏藏会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当第八十三卷及第八十四第二十一授幻师跋陀罗记会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幻士仁贤经同本异译。当第八十五卷第二十二大神变会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当第八十六卷及第八十七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二卷。

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当第八十八卷及第八十九第二十四优波离会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决定毗尼经同本异译。当第九十卷第二十五发胜志乐会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发觉净心经同本异译。当第九十一卷及第九十二第二十六善臂菩萨会二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出法上录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当第九十三卷及第九十四(此善臂会大周录云与持人菩萨经及持世经善肩品经等同本异译者非也寻其文理与持人经等义旨悬殊其善肩经从善臂经钞出与法华经普门品同类既有斯异故为单译)第二十七善顺菩萨会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当第九十五卷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当第九十六卷第二十九优陀延王会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优填王经同本异译。当第九十七卷(新旧二经互有广略)第三十妙慧童女会兼后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四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两译须摩提经及流志先译妙慧童女经同本异译。当第九十八卷。从初至半(其先译妙慧经本在东都寻之未获)第三十一恒河上优婆夷会(与前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当第九十八卷。从半至末第三十二无畏德菩萨会一卷。

元魏三藏佛陀扇多译(第五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九十九卷第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辩会一卷。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第二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离垢施女经及得无垢女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卷(经本题为竺法护译者误也其离垢施女经是竺法护译如后所显)第三十四功德宝华敷菩萨会兼后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当第一百一卷。从初至半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与前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与流志先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一卷。从半至末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会四卷。

隋三藏达摩笈多译(出内典录第七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如幻三昧经及圣善住意经等同本异译。从第一百二卷至第一百五第三十七阿阇世王子会(兼后三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太子刷护太子和休二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六卷。从初至半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兼前三卷)

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第三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等同本异译。从第一百六卷半至一百八卷尽(经本题云西晋者误)第三十九贤护长者会二卷。

隋三藏阇那崛多译(第一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本名移识经。新改名贤护长者会(本移识经无证信序今宝积中者新加之)与显识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九卷及一百一十第四十净信童女会(兼后三会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当第一百一十一卷初第四十一弥勒菩萨问八法会。

元魏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三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本名弥勒菩萨所问经。与大乘方等要慧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一十一卷中(此八法会有释论五卷其要慧经文少略耳)第四十二弥勒菩萨所问会(兼前三会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一十一卷末(经本题为西晋竺法护译者错也其旧本愿经是竺法护译如后所显)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一卷。

失译(今附秦录勘同编入第三译)

右旧译重本。是旧单卷大宝积经。新改名普明菩萨会。与摩诃衍宝严佛遗日摩尼宝二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一十二卷(此旧宝积经有释论四卷)第四十四宝梁聚会二卷。

北凉沙门释道龚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当第一百一十三卷及一百一十四第四十五无尽慧菩萨会(兼后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当第一百一十五卷初第四十六文殊说般若会(兼前二卷)

梁三藏曼陀罗仙译(第一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大般若曼殊室利分及众铠所译文殊般若同本异译。从第一百一十五卷中至一百一十六卷末(经本题为僧伽婆罗译者误也)第四十七宝髻菩萨会二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别品第二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亦名菩萨净行经。与大集宝髻品及康僧会所出菩萨净行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一十七卷及一百一十八(此宝髻会有释论一卷)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一十九卷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毗耶娑问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二十卷(其新译本比于旧经后文不足向少一纸或有将旧经续入者欲使意珠圆满故也)大方广三戒经三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出法上录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一三律仪会同本异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亦直云无量清净经第二译)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阿弥陀经二卷(内题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字恭明译(第三译)无量寿经二卷。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第四译)

右三经。与宝积第五无量寿会同本异译(此第五会新旧十一译七译阙本天亲菩萨依经义造论一卷)

上四经九卷同帙阿閦佛国经二卷(一名阿閦佛刹诸菩萨学成品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三译一阙)

右一经。与宝积第六不动如来会同本异译大乘十法经一卷(初云佛住王舍城)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拾遗编入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九大乘十法会同本异译普门品经一卷(亦云普门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同本异译(周录将为法华支派者误之甚也新旧三译一译阙本)胞胎经一卷(一名胞胎受身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十三佛为阿难说处胎会同本异译(此胞胎经准旧录中编为小乘单本今以类相从附之于此)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二卷(或直云严净佛土经亦直云佛土严净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三译一阙)

右一经。与宝积第十五文殊授记会同本异译法镜经二卷(或一卷)

后汉安息优婆塞安玄共沙门严佛调译(第一译)

上六经九卷同帙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一卷(或云郁伽长者经或二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四译六译三阙)

右二经。与宝积第十九郁伽长者会同本异译幻士仁贤经一卷(或云仁贤幻士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二十一授幻师记会同本异译决定毗尼经一卷(一名破坏一切心识)

群录皆云炖煌译竟不显人名年代(今附东晋录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二十四优波离会同本异译发觉净心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二十五发胜志乐会同本异译优填王经一卷。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拾遗编入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二十九优陀延王会同本异译须摩提经一卷(亦直云须摩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须摩提菩萨经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拾遗编入第二译新旧四译一阙)

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妙慧童女会同本异译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亦云阿阇贳女经亦直云阿述达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五译二阙)

右一经。与宝积第三十二无畏德会同本异译离垢施女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上九经十卷同帙得无垢女经一卷(或云无垢女经一名论义辩才法门)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第三译)

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三无垢施会同本异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二卷。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出大周录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同本异译如幻三昧经二卷(或三卷或四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或四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第五译七译四阙)

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六善住意会同本异译太子刷护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出法上录第一译)太子和休经一卷(或作私休)

僧祐录云安公录中失译经(今附西晋录第三译)

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七阿阇贳王子会同本异译。

上六经十卷同帙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或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五译三阙)

右一经。与宝积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同本异译大乘显识经二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第二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三十九贤护长者会同本异译大乘方等要慧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四十一弥勒问八法会。同本异译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三译一阙)

右一经。与宝积第四十二弥勒所问会同本异译佛遗日摩尼宝经一卷(亦名古品曰遗日说般若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摩诃衍宝严经一卷(一名大迦叶品)

晋代译失三藏名(旧在后汉录今且依旧第二译)

右二经。与宝积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同本异译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亦直云胜鬘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二译三译一阙)

右一经与宝积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同本异译毗耶娑问经二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出序记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同本异译(其序记云魏兴和四年岁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丑婆罗门客瞿昙流支沙门昙林尚书令仪同高公第译建初辛巳甲午毕功凡有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七字诸录皆云勒那摩提译或云菩提留支译者二总误也今依序记为正此毗耶娑经旧录为小乘单本今勘为大乘重译)

上八经十一卷同帙。

大集部(但是大集流类皆编于此)

总二十四部一百四十二卷一十四帙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第三译三译二阙)

谨按。梁沙门僧祐大集记云。有十二段说共成一经。第一璎珞品。第二陀罗尼自在王品。第三宝女品。第四不眴品。第五海慧品。第六无言品。七不可说品。八虚空藏品。九宝幢分。十虚空目分。十一宝髻品。十二无尽意品。今检经本与祐记不同。第一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亦有经本分为璎珞品者不然此是一段不合分二后大哀经即是此品)第二宝女品。第三不眴菩萨品。第四海慧菩萨品。第五虚空藏菩萨品。第六无言菩萨品。第七不可说菩萨品。第八宝幢分。第九虚空目分。第十宝髻菩萨品。第十一日密分(寻检群录此大集经卷无定准或云二十九或云三十或三十一或三十二或四十卷今时大集多分三十其日密分文不具足合少一卷其三十一卷者文应备具今寻求未获)然僧祐记中。无日密分有无尽意品者不然。今以无尽意经虽是大集别分非无谶译。又非次第不合入中。其虚空藏品祐在不可说后未详所以。今从陀罗尼自在王品至日密分总十一分。其日藏经与日密分同本异译。亦是第十一分(日密日藏初俱云说虚空目安那般那甘露门已次说此经又日密分既于虚空目后说准义不合隔宝髻品今经本中有此品隔未详所以又日密日藏虽是同本其日密分文极撮略后文复阙可少卷余)月藏经是第十二分(或有经本题云大乘大集经月藏分第十二经初又云化诸龙众说日藏经已次说此经)十轮经是第十三分(初云说月藏经已次说此经此十轮后第十四分本在西方未流于此)须弥藏经是第十五分(经初题云大乘大集经须弥藏分第十五)第十六分合是虚空朵经(初云授功德天记别法已次说此经然须弥藏经因功德天问如来方说故知此经合居其次)其日藏经初在迦兰陀竹园说。次升须弥顶。后因龙请往佉罗帝耶山。月藏等四经并在佉罗帝耶山说。次第如是。其念佛三昧贤护譬喻王无尽意经等。虽是大集别分。既不知次第难可编记。然隋朝僧就合大集经。乃将明度五十校计经题为十方菩萨品。编月藏后。及无尽意经成五十八卷者非也。既无凭准故不依彼(其合大集经亦有六十卷成者三十一二两卷重有宝髻品足成六十其宝髻品在日密前二十六七卷是此复重编未详何意又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编载误之甚矣)若欲合者。前大集中除日密分有二十七卷。以日藏分替处续次(日密日藏梵本虽同日密分中文略阙少故以日藏替之)次月藏。次地藏十轮(唐译十卷成者)次须弥藏。次虚空孕。后之四经虽不知说次。以意合之亦将无失。虚空孕后次念佛三昧(以宋朝译六卷者充其隋译十卷者后阙二品)次贤护。次譬喻王。末无尽意总成八十卷。亦将契矣(其无尽意经初首题云大集经中无尽意菩萨说不可尽义品第三十二品即分也是第三十二分然僧祐记中在宝髻品后及僧就所合大集编之于末者是非明矣又有善住意天子所问经详其文义合是大集别分今已编入大宝积中不可双载故此阙也)大方等大集日藏经十卷(或十五卷一帙第十一分)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与日密同当第四译)

右一经与前大集经末日密分同本异译(日密文略此中稍广)大集月藏经十卷(或十五卷一帙第十二分)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择(单本)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第十三分一帙)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失译(今附北凉录第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旧十轮经大周录云昙无谶译出长房录检长房入藏录中乃云失译周录误也)大集须弥藏经二卷(第十五分)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共法智译(单本)上二经十卷同帙虚空藏菩萨经一卷(或无菩萨字)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归罽宾译寄来秦国第一译)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一卷。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第三译)虚空孕菩萨经二卷(合是第十六分)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一译阙本)观虚空藏菩萨经一卷(亦名虚空藏观经或无观字)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单本)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或无菩萨字)

宋天竺沙门功德直共玄畅译(第一译)

上五经十一卷同帙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一帙)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隋译本比于前经后阙一品文不足矣)般舟三昧经三卷(或加大字或二卷)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拔陂菩萨经一卷(一名拔波)

僧祐录云安公古典经(是般舟经初四品异译第五出今附汉录)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五卷(亦直云贤护经或六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七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七译四译本阙)

上三经九卷同帙阿差末经七卷(晋曰无尽意或四卷或五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三译)无尽意菩萨经六卷(亦云阿差末经出大集经)

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五译三译阙本)

上二经十三卷同帙大集譬喻王经二卷(大集别品)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拾遗编入单本)大哀经八卷(或云如来大哀经或六卷或七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一经是大集经初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异译(出第一卷初至第五卷半)

上二经十卷同帙宝女所问经三卷(亦云宝女问慧经或四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一经是大集经宝女品异译(出第五卷半后至第七卷半前)无言童子经二卷(或云无言菩萨经或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一经是大集经无言品异译(出第十七卷半至十八卷过半)自在王菩萨经二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于逍遥园译(第一译)奋迅王问经二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等译(出序记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奋迅王经序记云魏兴和四年岁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丑甲午之日启夹创笔沙门昙林瞿昙流支于尚书令仪同高公第译凡有一万八千三百四十一字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又上二经内典录云抄大集经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异译者不然寻其文理悬绝不同但可为大集别分耳或可此之二经非大集分但以上代群录皆云异译抄陀罗尼自在王品勘检虽则不同且记于大集之末)

上四经九卷同帙宝星陀罗尼经十卷(或八卷一帙)

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出内典录单本)

右一经内典录云。是大集经别分(谨检前大集经中宝幢分佛于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重说此宝星陀罗尼经故宝幢分初云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告大众言我昔初得菩提已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城中有二智人一名优波提舍二名拘律陀等次第至末文意并同此经可为重说不可为重译也又旧录中有宝髻菩萨所问经是宝髻品异译今编入宝积在第四十七会既入彼中此不重载又有虚空藏经八卷检无异本即是虚空藏品抄出别行又有虚空藏问持经得几福经云是虚空藏品别文抄出既是别生除之不录又内典录及大周录中更有大集经八卷寻其文句即是合部大集经第六帙也初之两卷名十方菩萨品此品乃是明度五十校计经不知何故编入此中后之六卷乃是无尽意经既是繁重亦除不录)

华严部(华严本部及眷属经皆纂于此)

总二十六部一百八十七卷一十八帙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或五十卷六帙)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等译(大本初译)

右此经总七处八会。合三十四品。会列如左第一寂灭道场会(合二品三卷)第二普光法堂会(合六品四卷)第三忉利天宫会(合六品三卷)第四夜摩天宫会(合四品二卷)第五兜率天宫会(合三品十卷)第六他化天宫会(合十一品十三卷新经开为二会)第七普光法堂重会(一品六卷)第八给孤独园会(一品一十四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八帙)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等译(新编入录大本再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新译经总七处九会。合三十九品。会列如左第一会菩提场中说(合六品十一卷)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合六品四卷)第三会忉利天宫说(合六品三卷)第四会夜摩天宫说(合四品三卷)第五会兜率天宫说(合三品十二卷)第六会他化自在天宫说(一品六卷)第七(重会)普光明殿说(合十一品十三卷)第八(重会)普光明殿说(一品七卷)第九会给孤独园说(一品二十一卷)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单本)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一卷(失译今附秦录第译)

右一经。大周录云。元魏三藏菩提留支译(出长房录今按长房等录留支所译无此经名今为失译附于秦录又云与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及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同本异译者误也今寻文理义旨全殊名虽似同所诠乃异求其旨趣乃与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等同本异译故移编此)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出内典录第三译)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新编入录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新旧四译一译本阙)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一卷(或二卷十三纸)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出大周录第一译)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一卷(亦名金刚鬘菩萨加行品)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出大周录单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一卷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新编入录单本)

上八经十三卷同帙大方广普贤菩萨所说经一卷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新编入录单本)庄严菩提心经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四译)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一卷。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第五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五译三译阙本此菩萨十地经大周录云是华严十住品异译者谬也寻阅文句义旨悬殊但可为华严眷属耳)

右信力入印法门等十一经。并与华严分有相似。是眷属摄而非正部。以其三种世间严事劣故兜沙经一卷。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右一经是华严经如来名号品异译(旧经在第五卷新经在第十二比于大本此经稍略)菩萨本业经一卷(亦直云本业经亦名净行品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诸菩萨求佛本业经一卷(或无诸字)

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

右二经是华严净行品异译(旧经在第六卷新经在第十四其支谦译者兼十住品略无偈大周入藏录中更有菩萨本业经一卷亦是异译净行品寻本不获故阙之耳)菩萨十住行道品一卷(亦直云菩萨十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出法上经录拾遗编入)菩萨十住经一卷。

东晋西域三藏只多蜜译。

右二经是华严菩萨十住品异译(旧经在第九卷新经在第十六卷略无偈)渐备一切智德经五卷(或十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上九经十三卷同帙十住经四卷(或五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共佛陀耶舍译。

右二经是华严十地品异译(旧经从第二十五卷至第二十九新经从第三十四卷至第三十九天亲菩萨造十地释论一十二卷)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二卷(一名普贤菩萨定意或三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一经是新华严十定品异译(从第四十卷至第四十三旧华严经无十定品此等目所问经周录为单本今勘为重译)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右一经是华严寿量品异译(旧经在第三十一卷新经在第四十五)如来兴显经四卷(一名兴显如幻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一经是旧华严宝王如来性起品及十忍品异译(从第三十五卷半至第三十七卷尽其十忍品在第三十卷此略无偈不知何故前后差异)新经名如来出现品(从第五十卷至第五十二其十忍品在第四十四旧录中又有如来性起微密藏经二卷即是旧经性起品抄出别行其文不异但取第二会初缘起标于经首加证信序既非别翻故不重载)

上四经十一卷同帙度世品经六卷(或五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一经是华严离世间品异译(旧经从三十八卷至第四十四新经从第五十三卷至第五十九)罗摩伽经三卷。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出内典录。

右一经是华严入法界品异译(此罗摩伽经比于本品文阙不足于其中间译出少分旧经从第五十一卷无上胜长者至第五十三卷初妙德救护众生夜天所其文即尽新经从第六十七卷半至第七十卷初)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或无续字)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

右一经续旧华严经入法界品(或有经本续入大部之中在第五十七卷)

上三经十卷同帙(从兜沙下一十三经并是大部之中别品异译)

涅槃部(及支派经并纂于此)

总六部五十八卷六帙大般涅槃经四十卷(或三十六卷四帙)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第五单重合译)

(其涅槃经宋文帝代元嘉年中达于建业时有豫州沙门范慧严清河沙门崔慧观陈郡处士谢灵运等以谶前经品数疏简乃依旧泥洹经加之品目文有过质颇亦改治结为三十六卷行于江左比于前经时有小异有论一卷略释大经又论一卷释本有今无一偈)大般涅槃经后译茶毗分二卷(亦云阇维分亦云后分)

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共唐国沙门会宁于彼国共译(出大周录单本)

右一经。是前大般涅槃经之余。憍陈如品之末。兼说灭度已后焚烧等事(义净三藏求法传云益府成都沙门会宁麟德年中往游天竺到南海诃凌国遂与彼国三藏沙门若那跋陀罗唐云智贤于阿笈摩经抄出如来涅槃焚烧之事非大乘涅槃经也遗使寄来方之天竺今寻此经与长阿含初分游行经少分相似而不全同经中复言法身常存常乐我净佛菩萨境界非二乘所知与大涅槃义理相涉经初复题陈如品末文势相接且编于此后诸博识详而定之)大般泥洹经六卷(或十卷)

东晋平阳沙门释法显共觉贤译(第四译)

右一经是大般涅槃经之前分尽大众问品同本异译(兼茶毗分前后七译四译阙本)

上二经八卷同帙方等般泥洹经二卷(亦名大般泥洹经或三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四童子三昧经三卷(或直名四童子经)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按群录中又有哀泣经二卷或三卷云与方等泥洹同本异译亦不述其翻译所由寻其文句即是方等泥洹更无有异其方等泥洹初品名为哀泣但取此品题目以作经名比于方等泥洹仍阙三品余并无别既是繁重删之不录也)大悲经五卷。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共法智译(单本)

上三经十卷同帙(方等泥洹等三经涅槃支派)

五大部外诸重译经

二百七十三部五百五十八卷五十一帙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一名神通游戏)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第四译)普曜经八卷(一名方等本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四译二阙)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大庄严经周录编为单译或有以普曜经在小乘藏者二俱误也)

上二经二十卷二帙法华三昧经一卷(法华支派)

宋凉州沙门释智严译(单本)无量义经一卷(法华前说)

萧齐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译(第二译两译一阙)萨昙分陀利经一卷(是异出法华宝塔天授二品各少分)

僧祐录云安公录中失译经(今附西晋录拾遗编入)妙法莲华经八卷(二十八品或七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五译)

上四经十一卷同帙(此妙法莲华经第五卷初提婆达多品萧齐武帝时外国三藏达摩菩提共杨都僧正沙门法献于瓦官寺译其经梵本是法献于于阗将来其第八卷初普门品中重诵偈周武帝时北天竺三藏阇那崛多于益州龙渊寺译秦本并阙后续编入又第八卷中药王菩萨等咒六首大唐三藏玄奘重译在音义中此不别出)正法华经十卷(或云方等正法华或七卷一帙)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三译)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七品或八卷)

隋天竺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师添品(出经前序及内典录)

右三经同本异译(其添品序略云正法护翻妙法什译检验二本文皆有阙护所阙者普门品偈也什所阙者药草喻品之半富楼那及法师等二品之初提婆达多品普门品偈也什移嘱累在药王之前二本陀罗尼并置普门之后其间异同言不能极窃见提婆达多品及普门品偈先贤续出补阙流行余景仰遗风宪章成范大隋仁寿元年辛酉之岁因普曜寺沙门上行所请遂共崛多笈多二法师于大兴善寺重勘天竺多罗叶本富楼那及法师等二品之初斯本犹阙药草喻品更益其半提婆达多通入塔品陀罗尼次神力之后嘱累还结其终字句差殊颇亦改正傥有披寻幸勿疑惑兼此添品总成六译三在三阙)维摩诘所说经三卷(一名不可思议解脱或直云维摩诘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六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维摩诘经二卷(或三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二译)说无垢称经六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七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七译四译阙本)大方等顶王经一卷(一名维摩诘子问经亦名善思童子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大乘顶王经一卷(亦名维摩儿经)

梁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第三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善思童子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共善思童子经周录在单本中误也前后四译第二本阙)大悲分陀利经八卷(亦云大乘悲)

失译(今附秦录第二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悲华经十卷(一帙)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两译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一帙)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五译)金光明经八卷(二十四品)

隋大兴善寺沙门宝贵合出当第四本。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序略云而金光明见有三本初在凉世有昙无谶译为四卷止十八品其次周世阇那崛多译为五卷成二十品后逮梁世真谛三藏于建康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等四品足前出没为二十三品宝贵每叹此经秘奥后分如何竟无嘱累旧虽三译本疑未周长想梵文愿言逢遇大隋驭寓新经即来帝敕所司相续翻译至开皇十七年法席小间因劝请北天竺揵达国三藏法师此云志德重寻后本果有嘱累品复得银主陀罗尼品在京大兴善寺即为翻译并前先出合二十四品写为八卷学士成都费长房笔受通梵沙门日严寺释彦琮校谏撰录者曰此合部经文义备足其无谶四卷真谛七卷崛多五卷并皆有阙故此三经无繁重载谨按长房等录周武帝代天竺三藏那舍崛多译出一本名金光明经更广寿量大辩陀罗尼经五卷成部今详此名乃非全译但于无谶四卷经中续演二品其寿量品更续其文大辩品中更广咒法余品之中亦有续者故云更广寿量大辩陀罗尼经故六卷合经序云寿量大辩又补其阙以此证知但是续阙非是别翻又经序云阇那崛多译为五卷房等诸录乃云耶舍崛多者此二三藏乃是同师当时共翻互载皆得其合部经有六卷本与此八卷明同异者其六卷经一品颠倒比校新经八卷者是又二经嘱累文意全别六卷嘱累乃与法华嘱累大咒相似未详所以今勘八卷之者亦与新经扶同二本少殊不可双载故存八卷为正编之入藏后寻览者幸无惑焉兼此合经总成五译两本在藏三本入删繁录)伅真陀罗所问经二卷(或三卷)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亦名说不可思议品)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二卷(亦名佛升忉利天品经或三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一名合道神足经或二卷或三卷)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第三本阙)

上三经十卷同帙宝雨经十卷(一帙)

大唐天后代南印度三藏达摩流支等译(出大周录第三译)宝云经七卷。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第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新旧三译第二本阙)阿惟越致遮经三卷(或无遮字或四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不退转法轮经四卷。

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在北凉录第二译)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四卷(或六卷)

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第三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其阿惟越致遮经周录在单本中误也)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出序记第一译右经初序记云魏兴和四年岁次降娄月建在戌朔次甲子壬午之日瞿昙流支沙门昙林于尚书令仪同高公第译九千一百九十三字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入定不定印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旧译经周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或二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出真寂寺录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一译本阙)持心梵天经四卷(一名庄严佛法经又名等御诸法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或六卷十七品第一译)

上三经十卷同帙(按姚秦释僧睿思益序云恭明前译颇丽其辞迷其旨今按群录吴时月支国优婆塞支谦字恭明翻译众经而无思益同本之者其持心经与思益同乃是西晋竺法护译睿云恭明先译失之者误)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或直云思益经祐云思益义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二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其胜思惟经有释论四卷)

上二经十卷同帙持人菩萨经四卷(有加所问二字或三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持世经四卷(一名法印经或三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第二本阙)济诸方等学经一卷(或无学字)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或无乘字)

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周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三卷(或直云宝藏经或二卷第一译)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大方广宝箧经三卷(或二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两译阙本)大乘同性经二卷(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说经或四卷)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耶舍等译(第一译)证契大乘经二卷(亦名入一切佛境智陪庐遮那藏)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深密解脱经五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今本初译)解深密经五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今本再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解节经一卷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右一经是解深密经初五品异译(出第一卷)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亦名解脱了义亦云相续解脱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右一经是解深密经后二品异译出四五二卷。

右四经同本异译(二是全本二是初译)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出内典录第一译)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二译)

上五经十卷同帙入楞伽经十卷(一帙)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或三译)大乘入楞伽经七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新编入录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新旧四译一译阙本)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三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一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十卷(或七卷或八卷一帙)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大方等大云经六卷(亦名大方等无相经或四卷或五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第二译两译一阙)大云轮请雨经一卷(内题云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耶舍等译(第一译)大云轮请雨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第二译)大方等大云谓雨经一卷(内题云大方等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出内典录第三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诸法无行经二卷(或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一译)诸法本无经三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一译阙本)无极宝三昧经一卷(或直云无极宝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宝如来三昧经二卷(一名无极宝三昧经或一卷)

东晋西域三藏只多密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慧印三昧经一卷(一名宝田慧印三昧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一译)如来智印经一卷(一名诸佛法身)

僧祐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上六经十卷同帙大灌顶经十二卷(一帙或无大字录云九卷未详)

东晋西域三藏帛尸梨密多罗译(单重合译)

右卷别各是一经具列如左。

(第一卷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第二卷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第三卷灌顶十二万神王护比丘尼咒经第四卷灌顶百结神王护身咒经第五卷灌顶宫宅神王守镇左右咒经第六卷灌顶冢墓因缘四方神咒经第七卷灌顶伏魔封印大神咒经第八卷灌顶摩尼禀大神咒经第九卷灌顶召五方龙摄疫毒神咒经第十卷灌顶梵天神策经第十一卷)灌顶隋愿往生十方净土经(或云普广品第十一即别行随愿往生经是)第十二卷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即是旧药师经佛游维耶离者此为第一译)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出内典录第二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三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二卷。

大唐三藏义净于大内佛光殿译(新编入录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与前灌顶第十二卷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同本其三藏义净所译二卷者更加六佛本愿及咒余文大同奘法师译者其旧药师经群录皆云宋时鹿野寺沙门慧简所译寻检其文即是灌顶第十二卷析出别行更无异本其随愿往生经群录或云吴时支谦或云西晋竺护译其见流行者即是大灌顶经第十一卷普广品更无别本此之二经既在大部之中其别生流行者删之不录)阿阇世王经二卷(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普超三昧经三卷(或上加文殊师利字或四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放钵经一卷(是普超经举钵品异译出第一卷)

僧祐录云安公录中失译经(安公云出方等部今附西晋录)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六译三译阙本)上六经十卷同帙。

第十一(别录之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六十帙唐三藏玄奘于玉华宫寺译出翻经图)

右此经。梵本都有二十万颂。总四处十六会。唐言译之成六百卷。重单合译具列如左第一会王舍城鹫峰山说(四百卷)

右新译单本。梵文一十三万二千六百颂。唐译成四百卷七十九品。从第一卷至四百卷第二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七十八卷第四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二万五千颂。唐译成七十八卷八十五品。与旧大品放光光赞般若同本异译。从四百一卷至四百七十八。比于旧经阙无常啼等品。余意大同第三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五十九卷)

右新译单本。梵文一万八千颂。译成五十九卷三十一品。从四百七十九卷至五百三十七卷第四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一十八卷第八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八千颂译成一十八卷二十九品。与旧道行小品明度长安品等同本异译。从五百三十八卷至五百五十五。比于旧经亦阙常啼等品。余意不殊第五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十卷)

右新译单本。梵文四千颂译成十卷二十四品。从五百五十六卷至五百六十五卷第六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八卷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二千五百颂。译成八卷一十七品。与旧胜天王般若同本异译。从五百六十六卷至百七十三卷第七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曼殊室利分(二卷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八百颂。译成二卷。无品。与旧两译文殊般若同本异译。当第五百七十四至五百七十五卷第八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那伽室利分(一卷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四百颂。译成一卷。无品。与旧软首菩萨分卫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五百七十六卷第九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能断金刚分(一卷第四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三百颂。译成一卷。无品。与新旧四译金刚般若同本异译。当第五百七十七卷第十会他化自在天王宫说般若理趣分(一卷第一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三百颂。译成一卷。无品。与后译实相般若同本异译。当第五百七十八卷第十一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布施波罗蜜多分(五卷)

右新译单本。梵文二千颂译五卷。无品。从五百七十九卷至五百八十三卷第十二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净戒波罗蜜多分(五卷)

右新译单本。梵文二千颂。译成五卷。无品。从五百八十四卷至五百八十八卷第十三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安忍波罗蜜多分(一卷)

右新译单本。梵文四百颂。译成一卷。无品。当第五百八十九卷十四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精进波罗蜜多分(一卷)

右新译单本。梵文四百颂。译成一卷。无品。当第五百九十卷第十五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静虑波罗蜜多分(二卷)

右新译单本。梵文八百颂。译成二卷。无品。当第五百九十一至九十二卷第十六会王舍城竹林园中白鹭池侧说般若波罗蜜多分(八卷)

右新译单本。梵文二千五百颂。译成八卷。无品。从五百九十三卷至第六百卷。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