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长沙药解

粳米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本经】无。

味甘,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入太阴而补脾精,走阳明而化胃气,培土和中,分清泌浊,生津而止燥渴,利水而通热涩。

《金匮》附子粳米汤附子一枚,粳米半升,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以火虚土败,水寒木郁,肝木克脾,故腹中雷鸣而为切痛,胆木克胃,故胸胁逆满而作呕吐。粳米、甘、枣,补土和中,附子驱下焦之湿寒,半夏降上脘之冲逆也。

《伤寒》桃花汤方在赤石脂。用之治少阴病,腹痛下利,小便不利,便脓血者。以土湿水寒,木郁血陷,粳米补土而和中,利水而泻湿也。

人之中气冲和,升降不反,则清阳弗陷而浊阴弗逆。中气亏损,升降倒行,清气下陷,痛坠而泄利,浊气上逆,痛满而呕吐,则冲和之地,变而为急迫之场矣。物之冲和,莫如谷气,粳米得谷气之完,《素问》:稻米者完。最补中焦,而理清浊。附子粳米汤以此和平厚重之气助其中宫,桃花汤以此和煦发达之气益其中脘,中旺则癸水将退,而后干姜奏其回阳之效,己土将复,而后石脂成其固脱之功,阴邪欲遁,而后附子展其破寒之能,胃气欲平,而后半夏施其降逆之力。若非粳米握其中权,虽以半夏、附子之长于降浊,何足恃其前茅,干姜、石脂之善于升清,安得逞其后劲。常山率然,但有首尾,未能如此呼应之灵也。

饮食入腹,是变精气,谷气化精,归于肝脾,谷精化气,归于肺胃。物之润泽,莫过于气,气清而化津水,津旺则金润,水利则土燥。水愈利则土愈燥而气愈清,气愈清则津愈旺而水愈利。故止渴之法,机在益气而清金,清金之法,机在利水而燥土。以土燥则清气飘洒,津液流布,脏腑被泽,是以不渴,土湿则浊气湮郁,痰涎凝结,脏腑失滋,是以渴也。粳米清液淳浓,最能化气生津,清金止渴,长于利水而燥土。白虎汤方在石膏。用之治伤寒表解之热渴,石膏、知母,清金而化水,粳米益气而生津也。人参白虎汤方在人参。用之治伤寒汗后之燥渴,石膏、知母,清金而化水,粳米、人参,益气而生津也。竹叶石膏汤方在竹叶。用之治大病差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麦冬、石膏,清金而化水,粳米、人参,益气而生津也。麦门冬汤方在麦冬。用之治咳嗽,火逆上气,咽喉不利,麦冬清金而化水,粳米、人参,益气而生津也。

盖非气则津不化,非津则水不生,譬之水沸而气腾焉。气上之熏泽而滋润者,津也,气下之泛洒而滴沥者,水也,使无粳米、人参益气生津之药,徒以知、膏、麦冬清金化水之品,求其止渴,断乎不能!人之夏热饮水,肠鸣腹胀而燥渴不止者,水不化气故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