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长沙药解

大枣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本经】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生平泽。

味甘、微苦、微辛、微酸、微咸,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补太阴己土之精,化阳明戊土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息风,疗脾胃衰损,调经脉虚芤。

《金匮》十枣汤甘遂、芫花、大戟等分为散,大枣十枚。煎服一钱匕。治中风表解,内有水气,下利呕逆,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汗出不恶寒者。以土败不能制水,水邪泛滥,中气郁阻,肝脾下陷而为泄利,胆胃上逆而作呕吐。戊土迫于甲木,是以心痞胁痛。相火升而卫泄,是以汗出。表证既解,故不恶寒。芫、遂、大戟,决其积水,大枣保其脾精也。

《伤寒》苓桂甘枣汤方在茯苓。用之治伤寒汗后,脐下悸动,欲作奔豚。以汗泻肝脾精气。木枯风动,郁勃冲击,土败而风木升腾,是为奔豚,大枣补脾精而滋风木也。《金匮》甘麦大枣汤方在小麦。用之治妇人脏躁,悲伤欲哭,以木枯风盛,肺津被耗,大枣补脾精而润风燥也。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干姜,《金匮》黄芪建中汤方在胶饴。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以其补而不行,益滞而助壅也。

木宜直升,曲则作酸,金宜从降,革则作辛,水宜上行,润下则咸,火宜下济,炎上则苦。酸则木病,故宜辛散,辛则金病,故宜酸收,咸则水病,故宜苦温,苦则心病,故宜咸寒。金木不遂其性则病生,水火各遂其性则病作,治宜对宫之味,所以反逆而为顺也。土居四象之中,得五味之和,五气之正,不酸、不辛、不苦、不咸,其味曰甘,不腥、不臊、不焦、不腐,其气曰香。味为阴而气为阳,阳性动而阴性静,以其味甘,则阴静而降,以其气香,则阳动而升。升则己土左旋而水木不陷,降则戊土右转而火金不逆。

四象之病而生四味者,土气之弱也。大枣纯和凝重,具土德之全,气味甘香,直走中宫,而入脾胃,其甘宜胃,其香宜脾。而香甘之外,则四象之味俱备,其辛宜肝,其酸宜肺,其苦宜肾,其咸宜心。补中宫而养诸子,既左右之咸宜,亦四达而不悖,真天下之佳果,人间之良药。

其味浓而质厚,则长于补血而短于补气。人参之补土,补气以生血也,大枣之补土,补血以化气也,是以偏入己土,补脾精而养肝血。凡内伤肝脾之病,土虚木燥,风动血耗者,非此不可,而尤宜于外感发表之际。

盖汗血一也。肺主卫气而司皮毛,肝主营血而司经络。营行脉中,为卫之根,卫行脉外,为营之叶,非卫则营不生,非营则卫不化。酝于卫而藏于营,则为血,酿于营而泄于卫,则为汗,虽异名而实同出,故曰夺汗者勿血,夺血者勿汗。太阳中风,卫气外敛,营郁而生内热,义详桂枝、麻黄桂枝汤方在桂枝。开经络而泻营郁,不以大枣补其营阴,则汗出血亡,外感去而内伤来矣,故仲景于中风桂枝诸方皆用之,补泻并行之法也。十枣汤、葶苈大枣数方,悉是此意。惟伤寒营闭卫郁,义在泻卫,不在泻营,故麻黄汤方在麻黄。不用也。其甘多而香少,则动少而静多,与姜桂同用,调其凝重之气,使之游溢于脏腑,洒陈于经络。以精专之体,改而为流利之性,此先圣之化裁也。

桂枝为内外感伤之原,遇沉、迟、结、代之脉,一变而为新加,再变而为炙甘草方在甘草。总不离桂枝之法。而当归四逆方在当归。治厥阴脉微欲绝,则倍用大枣以滋肝血,方用大枣二十五枚。扩桂枝之义以宏大枣之功,而大枣之能事始尽。其伟绩殊效,备见于仲景诸方矣。

新制大枣法:选坚实肥大者,煮去苦水,换水煮烂,去皮核,净肉半斤,加生姜汁八两,入原汤煮化,连汁晒干。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