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诸寒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痰多,自觉身热,而脉不甚数。此痰湿有余,郁遏阳气。

制半夏 炒竹茹 川桂枝 广橘红 云苓 制香附 砂仁末 生熟薏仁 二妙丸(二钱开水先下)

【二诊】 辛通苦泄,痰气之郁遏者开,则阳气之勃蒸自化。胃气既苏,内热亦退。阴虚生内热,虽属古圣明训,实与此证异岐。前法再扩充之。

焦苍术(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姜汁炒黄柏(一钱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桂枝(五分) 云苓(三钱) 炒黄野于术(一钱五分) 炒竹茹(一钱) 炒谷芽(三钱) 生熟米仁(各二钱)

周(左) 每至日晡,辄作漫热,热不退清,汗出稍松,痰多,脉濡滑。气虚痰阻,遂致阴阳开合失其常度。年近花甲,不宜见此。拟苦辛寒合方,以开阴泄热。

川桂枝(五分) 光杏仁(三钱) 橘红(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竹茹(一钱五分) 煨石膏(三钱)茯苓块(三钱) 枳实(七分) 生姜(二片) 红枣(一枚)

【二诊】 苦辛寒合方而开痰饮,以通阴阳,日晡漫热已退,如鼓应桴,其为开合失度,可以概见。以退为进拟蠲饮化痰。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竹茹(一钱) 猪苓(一钱五分) 南星(三分) 上广皮(一钱)枳实(一钱) 薏仁(四钱) 老姜(二片)

【三诊】 脉象濡滑。运化迟钝,便溏不实。舌苔中心黑润。痰湿不运,脾阳不克鼓舞。拟温中而蠲饮。

川桂枝(五分) 云茯苓(三钱) 上广皮(一钱) 姜竹茹(一钱) 霞天曲(二钱) 炒于术(二钱)制半夏(一钱五分) 生熟薏仁(各二钱) 老生姜(三片)

久嗽不止,痰稠浓腻,甚则色带青绿,寒热往来。脉软而数。此肝肾素亏,而脾胃之痰热,熏蒸于肺,阴阳开合之机,悉为痰阻,此所以为寒为热也。将入劳损之门,不易图治。

川桂枝 杏仁泥 制半夏 橘红 炒黄川贝 生石膏 肥知母 海蛤粉 郁金 云苓

【二诊】 湿痰稍退,而营卫流行,不能和协。再拟和中化痰。

人参须(另煎冲五分) 制半夏 橘红 茯苓 川桂枝 炒枳实 干姜(四分) 郁金 野于术 煨石膏

【三诊】 开饮化痰和中,阴阳交并,寒热已止,纳增痰爽。足见痰阻营术,与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者迥异也。再从前法扩充。

人参须(八分) 云苓 制半夏 炒枳实 砂仁 野于术 橘红 川桂枝 石膏(煨)

气虚多痰之质,偶食粘腻窒滞之物,气由此不行,湿由此不运,痰由此不化,营卫由此而阻,阴阳由此而乖,遂至阴阳相争,先寒后热。郁极而通,两次大汗,阴阳稍得协和,热势因之渐缓。然脾肺升降,仍为痰气所阻,右胁作痛,痰鸣带咳。盛纳在胃,运化在脾,所谓窒滞者阳明也。气之不行,胃气之不行也。湿之不运,胃湿之不运也。脾为生痰之源,胃为贮痰之器,肺为出痰之窍,痰之不化,是胃中之痰不化也,阻于斯,滞于斯。寒热交争之下,热虽循减,而胃中之痰湿,已被熏蒸,于是随其阳土之性而欲化燥,舌苔为之焦黑。舌色如此,而不甚热,不烦闷,不口渴引饮者,独何欤。以痰湿熏蒸,化燥化热,皆由气机郁遏,津液不行,不若时邪之症,温气化热之后,烁液劫津而成燥也。阳明胃络,上通于心。今胃中为痰湿弥漫之区,所以神机为之不运,神倦如寐,中脘板硬。脉象左寸微浮,关部溷滑,尺部沉细,右寸细滞,关弦,尺弱。证由痰湿食停阻,传变化燥,以平素气弱,而致化火不足。化燥不足。惟恐里气一虚,而湿痰内陷,以致神迷。拟疏化痰湿,参入苦降辛开,即阳土宜清阴土宜温之意。备诸方家采择。

制半夏(二钱) 旋复花(一钱五分包) 光杏仁(三钱) 赤白苓(各二钱) 磨枳实(三分) 白蔻仁(三分冲) 广橘红(一钱) 淡干姜(四分) 川雅连(三分) 生香附(一钱五分)

【二诊】 疏降胃府,苦辛开通,脉数稍退,舌焦黑顿化十七。郁蒸之热,已退三舍。大便虽未通行,而中脘略软频转矢气,亦属府气欲通之象,不可不为起色。但热仍未退,右胁仍痛,痰鸣欲咳,还是痰湿交蒸,不可遽化,所谓伤食类伤寒者,即此是也。再拟疏化一法,而步步顾其中阳,以防内陷神昏之变。备方家采择。

制半夏(二钱) 橘红(一钱) 生香附(一钱五分) 淡干姜(四分) 磨枳实(三分) 雅连(二分)光杏仁(三钱) 旋复花(二钱) 炒苏子(三钱) 竹茹(八分) 白蔻仁(三分冲) 豆卷(三钱)

阴分久亏不复,阴虚生内热,经训昭垂,固无疑义。特内热无已时,兹则间数日或旬日即热,显与寻常之内热迥殊。所以然者。良由喉证之后,余热袭入营分,营中有热,至数日而其热郁勃,故发热,热则气泄郁解,故复能退。拟于养营之中,参以清营。

镑犀尖(二分先煎) 炙生地(四钱) 炒归身(一钱) 十大功劳叶(一钱) 西赤芍(一钱五分)炒山药(三钱) 软白薇(二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二诊】 凉营泄热,大便饮食如常。守前法以觇动静。

生地炭(四钱) 磨犀尖(二分冲) 香青蒿(二钱) 十大功劳叶(一钱五分) 粉丹皮(二钱)炒白芍(一钱五分) 当归(二钱酒炒) 炒白薇(二钱)

【三诊】 每至身热,辄口碎。阳明营分之热无疑。

炙生地(四钱) 犀角尖(二分磨冲) 粉丹皮(一钱五分) 玉泉散(一钱五分包) 川石斛(三钱) 白茅根(五钱去心)

【四诊】 此次热轻且短,惟口糜作痛。再清胃热。

生甘草(三分) 煨石膏(二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粉丹皮(一钱五分) 广藿梗(二钱) 川石斛(三钱)制半夏(一钱五分) 青防风(八分)

【五诊】 叠进凉营泄热,热退未楚,然两目尚涩,还是余热之象也。

粉丹皮(一钱五分) 青防风(一钱) 广藿香(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煨石膏(四钱研) 生甘草(三分) 炒菊花(一钱)

【六诊】 脉象和缓。但小溲有时仍痛,还是余热未尽。再清泄以澈之。

镑犀尖(三分) 熟石膏(三钱) 细木通(四分) 车前子(一钱五分) 甘草梢(三分) 竹叶心(十二片)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