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孙子注

《孙子兵法》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李筌注

形势实虚

地形九地九变

谋攻行军军争

用间作战火攻

〈计篇〉

〔李筌曰:计者,兵之上也。《太一遁甲》先以计,神加德宫,以断主客成败。故孙子论兵,亦以〈计〉为篇首。〕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李筌曰:兵者凶器,死生存亡系于此矣,是以重之,恐人轻行者也。〕

故经之以五,效之以计,以索其情。

〔李筌曰:谓下五事也。校,量也。量计远近,而求物情以应敌。〕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

〔李筌曰:危,亡也。以道理众,人自化之,得其同用,可亡之有!〕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顺逆,兵胜也。

〔李筌曰:应天顺人,因时制敌。〕

地者:高下、广狭、远近、险易、死生也。

〔李筌曰:得形势之地,有死生之势。〕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李筌曰:此五者,为将之德,故师有丈人之称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李筌曰:曲,部曲也。制,节度也。官,爵赏也。道,路也。主,掌也。用者,军资用也。皆师之常法,而将所治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效之以计,以索其情。

曰:主孰贤?

〔李筌曰:孰,实也。有道之主,必有智能之将。范增辞楚,陈平归汉,即其义也。〕

将孰能?天地孰得?

〔李筌曰:天时、地利。〕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李筌曰:计利既定,乃乘形势之势也。佐其外者,常法之外也。〕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李筌曰:谋因事势。〕

兵者,诡道也。

〔李筌曰:军不厌诈。〕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李筌曰:言己实用师,外示之怯也。汉将陈豨反,连兵匈奴,高祖遗使十辈视之,皆言可击。复遗敬,报曰:『匈奴不可击。』上问其故。对曰:『夫两国相制,宜矜夸其长。今臣往,徒见赢老。此必能而示之不能,臣以为不可击也。』高祖怒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妄沮吾众!』械娄敬于广武,以三十万众,至自登,高祖为匈奴所围,七日乏食。此师外示之以怯之义也。〕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李筌曰:令敌失备也。汉将韩信虏魏王豹,初陈舟欲渡临晋,乃潜师浮木罂,从夏阳袭安邑,而魏失备也。耿弇之征张步,亦先攻临淄,皆示远势也。〕

故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李筌曰:敌贪利必乱也。秦王姚兴征秃发[人辱]檀,悉驱部内牛羊,散放于野,纵秦人虏掠。秦人得利,既无行列,[人辱]檀阴分十将,掩而击之,大败秦人,斩首七千余级。乱而取之之义也。〕

实而备之,

〔李筌曰:备敌之实。蜀将关羽,欲围魏之樊城,惧吴将吕蒙袭其后,乃多留备兵守荆州。蒙阴知其旨,遂诈之以疾,羽乃撤去备兵,遂为蒙所取,而荆州没吴。则其义也。〕

强而避之,

〔李筌曰:量力也。楚子伐随,随之臣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不从。随师败绩,随侯逸。攻强之败也。〕

怒而桡之;

〔李筌曰:将之多怒者,权必易乱,性不坚也。汉相陈平谋挠楚,权以太牢具进楚使,惊曰:『是亚父使邪?乃项王使邪?』此怒(而)挠之者也。〕

(卑而骄之)

〔李筌曰:币重而言甘,其志不小。后赵石勒称臣于王浚,左右欲击之,浚曰:『石公来,欲奉我耳。敢言击者斩!』设飨礼以待之。勤乃驱牛羊数万头,声言上礼,实以填诸街巷,使浚兵不得发。乃入蓟城,擒浚于厅,斩之而并燕。卑而骄之,则其义也。〕

(佚而劳之)

〔李筌曰:敌佚而我劳之者,善功也。吴伐楚,公子光问计于伍子胥。子胥曰:『可为三师以肄焉。我一师至,彼必尽众而出;彼出我归。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误之,然后三师以继之,必大克。』从之。楚于是乎始病吴矣。〕

(亲而离之)

〔李筌曰:破其行约,间其君臣,而后攻也。昔秦伐赵,秦相应侯间于赵王曰:『我惟惧赵用括耳,廉颇易与也。』赵王然之,乃用括代颇,为秦所坑卒四十万于长平。则其义也。〕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李筌曰:击懈怠,袭空虚。〕

此兵家之胜,不可预传也。

〔李筌曰:无备不意,攻之必胜,此兵之要,秘而不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败,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李筌曰:夫战者,决胜庙堂,然后与人争利,凡伐叛怀远,推亡固存,兼弱攻昧,皆物情之所出,中外离心,如商周之师者,是为未战而庙算胜,太一遁早置算之法,因六十算已上为多算,六十算已下为少算;客多算临少算,主人败,客少算临多算,主人胜。此皆胜败易见矣。〕

〈作战篇〉

〔李筌曰:先定计,然后修战具,是以〈战〉次〈计〉之篇也。〕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李筌曰:驰车,战车也;革车,轻车也;带甲,步卒。车一两,驾以驷马,步卒七十人,计千驷之军,带甲七万,马四千匹。孙子约以军资之数,以十万为率,则百万可知也。〕

千里而馈粮,

〔李筌曰:道理县远。〕

则外内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财,车甲之奉:费日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李筌曰:夫军出于外,则帑藏竭于内;举千金者,言多费也。千里之外赢粮,则二十人奉一人也。〕

其用战: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屈力,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李筌曰:十万众举,日费千金,非唯顿挫于外,亦财殚于内,是以圣人无暴师也。隋大业初,炀帝重兵好征,力屈鴈门之下,兵挫辽水之上。疏河引准,转输弥广,出师万里,国用不足。于是杨玄感、李密乘其弊而起,纵苏威、高颎,岂能为之谋也?〕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久。

〔李筌曰: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其无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李筌曰:春秋曰:『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能得用兵之利矣。

〔李筌曰:利害相依之所生,先知其害,然后知其利也。〕

故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再载;

〔李筌曰:籍,书也;不再籍书,恐人劳怨生也。秦发关中之卒,是以有陈、吴之难也。军出,度远近馈之,军入(人)载粮迎之,谓之三载。越境则馆谷于敌,无三载之义也。〕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李筌曰:具我戎器,因效之食,虽出师千里,无匮乏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李筌曰:兵役数起,而赋敛重。〕

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

〔李筌曰:夫近运必有货易,百姓徇财殚产而从之,竭也。〕

财竭则急于丘役。屈力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六。

〔李筌曰:兵久不止,男女怨旷,困于输挽丘役,力屈财殚,而百星之费,十去其七。〕

公家之用:破车疲马,甲冑矢弩,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七。

〔李筌曰:丘,大也。此数器者,皆军之所须。言远近之费,公家之物,十损于七也。〕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锺,当吾二十锺;[上艹下忌][上艹下干]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

〔李筌曰:怒者,军威也。〕

取敌者,货也。

〔李筌曰:利者,益军实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

〔李筌曰:重赏而劝进也。〕

而更其旌旗;

〔李筌曰:令(恶)色与吾同。〕

车杂而乘之,

〔李筌曰:夫降虏之旌旗,必更其色,而杂其事,车乃可用也。〕

卒共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李筌曰:后汉光武破铜马贼于南阳,虏众数万,各配部曲,然人心未安。光武令各归本营,乃轻行其间以劳之。相谓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于是汉益振。则其义也。〕

故兵贵速,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而国安危之主也。

〔李筌曰:将有杀伐之权,威欲却敌,人命所系,国家安危,在于此矣。〕

〈谋攻篇〉

〔李筌曰:合陈为战,围城曰攻,以此篇次〈战〉之下。〕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李筌曰:不贵杀也。韩信虏魏王豹,擒夏说,斩成安君,此为破国者。及用广武君计,北首燕路,遗一介之使,奉咫尺之书,燕从风而靡,则全国也。〕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李筌曰:百人已上为卒。〕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李筌曰:百人已下为伍。〕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李筌曰:以计胜敌也。〕

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

〔李筌曰:伐其始谋也。后汉冠恂围高峻,峻遗谋臣皇甫文谒恂,辞礼不屈。恂斩之,报峻曰:『军师无礼,已斩之。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即日开壁而降。诸将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心腹,其取谋者。留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所谓上兵伐谋。』诸将曰:『非所知也。』〕

其次伐交,

〔李筌曰:伐其始交也,苏秦约六国不事秦,而秦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山东也。〕

其次伐兵,

〔李筌曰:临敌对陈,兵之下也。〕

其下攻城。

〔李筌曰:夫王师出境,敌则开壁送款,举榇辕门,百姓怡悦,攻之上也。若顿兵坚城之下,师老卒惰,攻守势殊,客主力倍,以此攻之为下也。〕

攻城之法:修橹、轒辒,其器械,三月而止也;距、闉,又三月然后已。

〔李筌曰:橹,楯也,以蒙首而趋城下。轒辒者,四轮车也,其下藏兵数十人,填隍推之,直就其城,木石所不能坏也。器械,飞楼、云梯、板屋、木幔之类也。距闉者,土木山乘城也。东魏高欢之围晋州,侯景之攻台城,则其器也。役约三月,恐兵久而人疲也。〕

将不胜心之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李筌曰:将怒而不待攻城,而使士卒肉薄登城,如蚁之所附墙,为木石所杀之者,三有一焉,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李筌曰:以计屈敌,非战之屈者。晋将郭准围曲城,蜀将姜维来救。准趋牛头山,断维粮道及归路,维大震,不战而遁,曲城遂降。则不战而屈之义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李筌曰:以计取之。后汉酇候臧宫围妖贼于原武,连月不拔,士卒疾疠。东海王谓宫曰:『今拥兵围必死之虏,非计也。宜撤围闻其生路而示之,彼必逃散,一亭长足擒也。』从之而拔原武。魏攻壶关,亦其义也。〕

破人之国而非久也,

〔李筌曰:以术毁人国,不久而毙。隋文问仆射高颎伐陈之策,颎曰:『江外田收,与中国不同。伺彼农时,我正暇豫,彻兵掩袭,彼释农守御,候其聚兵,我便解退。再三若此,彼农事疲矣。又南方地卑,舍悉茅竹,仓库储积,悉依其间,密使行人因风纵火,候其营立更为之。』行其谋,陈始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钝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李筌曰:以全胜之计争天下,是以不顿收利也。〕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五则攻之,

〔李筌曰:五则攻之,攻守势殊也。〕

倍则分之,

〔李筌曰:夫兵者倍于敌,则分半为奇;我众彼寡,动而难制。苻坚至淝水,不分而败;王僧辩至张公洲,分而胜也。〕

敌则能战之,

〔李筌曰:主客力敌,惟善者战。〕

少则能守之,

〔李筌曰:量力不如,则坚壁不出挫其锋,待其气懈,而出奇击之。齐将田单守即墨,烧牛尾即杀骑劫,则其义也。〕

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李筌曰:小敌不量力而坚战者,必为大敌所擒也。汉都尉李陵以步卒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而见殁匈奴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强,

〔李筌曰:辅,犹助也。将才足,则兵必强。〕

辅隙则国弱。

〔李筌曰:隙,缺也。将才不备,兵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

,是谓縻军。

〔李筌曰:縻,绊也。不知进退者,军必败;如绊骥足,无驰骋也。楚将龙且逐韩信而败,是不知其进;秦将苻融挥军少却而败,是不知其退。〕

不知军中之事,而同军中之政,则军士惑矣。

〔李筌曰:任将不以其人也。燕将慕容评出,军所在,因山泉卖樵水,贪鄙积货,为三军帅,不知其政也。〕

不知三军之任,而同三军之权,则军士疑矣。

军士既惑既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李筌曰:引,夺也。兵,权道也,不可谬而使处。赵上卿兰相如言:『赵括徒能读其父书,然未知合变;王今以名使括,如胶柱鼓瑟。』此则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赵王不从,果有长平之败,诸侯之难至也。〕

故知胜有五:

〔李筌曰:谓下五事也。〕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胜。

〔李筌曰:料人事逆顺,然后以太一遁甲算三门遇奇五将无关格,迫胁主客之计者,必胜也。〕

知众寡之用,胜。

〔李筌曰:量力也。〕

上下同欲,胜。

〔李筌曰:观士卒心,上下同欲,如报私仇者胜。〕

以虞待不虞,胜。

〔李筌曰:有备预也。〕

将能而君不御,胜。

〔李筌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者胜;真将军也。吴伐楚,吴公子光夫概王至,请击楚子常,不许。夫概曰:『所谓见义而行,不待命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败之。审此,则将能而君不能御也。晋宣帝拒诸葛于五丈原,天子使辛毗仗节军门曰:『敢问战者斩。』亮闻笑曰:『苟能制吾,岂千里请战!假言天子不许,示武于众,此是不能之将。』〕

此五者,胜之道也。

故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李筌曰:量力而拒敌,有何危殆乎?〕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李筌曰:自以己强,而不料敌,则胜负未定。秦主苻坚以百万之众南伐,或谓曰:『彼有人焉,谢安、桓冲,江表伟才,不可轻之。』坚曰:『我以八州之众,士马百万,投鞭可断江水,何难之有!』后果败绩,则其义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李筌曰:是谓狂寇,不败何待也。〕

〈形篇〉

〔李筌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陈、五营、阴阳、向背之形。〕

孙子曰:

昔善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李筌曰:夫善用兵者:守则深壁,多具军食,善其教练;攻其城,则尚橦棚、云梯、土山、地道;陈则在山川、丘陵,背孤向虚,从疑击间,善战者掎角势连,首尾相应者,为不可胜也。夫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此数者以为可胜也。〕

故善者,能为不可胜,

不能使敌可胜。故曰:胜可知,

而不可为也。

不可胜,守;

可胜,攻也。

〔李筌曰:夫善用兵者,守则高垒坚壁也;攻则橦棚、云梯、土山、地道;陈左川泽,右丘陵,背孤向虚,从疑击间,识辨五令以节众,(掎角)势连,首尾相应者,为不可胜也。无此数者,以为可胜也。杜牧曰:敌人有可胜之形,则当出而攻之。〕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昔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全胜也。

〔李筌曰:《天一遁甲经》云:『九天之上,可以陈兵;九地之下,可以伏藏。』常以直符加时干,后一所临宫为九天,后二所临宫为九地。地者静而利藏,天者运而利动。故魏武不明二遁,以九地为山川,九天为天时也。夫以天一太一之遁幽微,知而用之,故全也。经云知(之)三避五魁,然独处能知三五,横行天下。以此法出,不拘诸咎则其义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者也;

〔李筌曰:知不出众知,非善也。韩信破赵,未餐而出井陉,曰:『破赵会食。』时诸将呒然,佯应曰:『诺。』乃背水陈。赵乘壁望见,皆大笑,言汉将不便兵也。乃破赵,食;斩成安君。此则众所不知也。〕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者也。

〔李筌曰:争锋力战,天下易见,故非善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视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李筌曰:易见闻也。以为攻战胜,而天下不曰善也。夫智能之将,人所莫测,为之深谋,故孙武曰:『难知如阴也。』〕

所谓善者,胜易胜者也。

故善者之战,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

〔李筌曰:胜敌而天下不知,何智名之有?〕

故其胜不殆,

〔李筌曰:百战百胜,有何疑贰也。此筌以忒字为贰也。〕

不殆者,其所措胜,胜败者也。

〔李筌曰:置胜于已败之师,何忒焉?师老卒惰,法令不一,谓已败也。〕

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李筌曰:兵得地者昌,失地者亡。地者,要害之地。秦军败赵,先据北山者胜;守师伐燕,过大岘而胜。皆得其地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李筌曰:计与不计也。是以薛公知黥布之必败,田丰知魏武之必胜,是其义也。〕

故善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

〔李筌曰:以顺讨逆,不伐无罪之国,军至无虏掠,不伐树木、污井灶,所过山川、城社、陵祠,必涤而除之,不习亡国之事,谓之道法也。军严肃,有死无犯,赏罚信义立,将若此者,能胜敌之败政也。〕

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

〔李筌曰:既度有情,则量敌而御之。〕

度生量,量生数,

〔李筌曰:量敌远近强弱,须备士卒军资之数而胜也。〕

数生称,

〔李筌曰:分数既定贤智之多少,得贤者重,失贤者轻,如韩信之楚汉也。须知轻重、别贤愚而称之锱铢则强。〕

称生胜。

〔李筌曰:称知轻重,胜败之数可知也。〕

故胜兵如以镒称铢,败兵如以铢称镒。

〔李筌曰:二十两为镒。铢之于镒,轻重异位;胜败之数,亦复如之。〕

称胜者战民也,如决积水于千仞之隙,形也。

〔李筌曰:八尺曰仞,言其势也。杜预伐吴,言兵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自解。则其义也。〕

〈势篇〉

〔李筌曰:陈以形成,如决建瓴之势,故以是篇次之。〕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术是也。

〔李筌曰:善用兵者,将鸣一金,举一旌,而三军尽应;号令既定,如寡焉。〕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奇正是也。

〔李筌曰:当敌为正,傍出为奇。将三军无奇兵,未可与人争利。汉吴王濞拥兵入大梁,吴将田伯禄说吴王曰:『兵屯聚而西,无他奇道,难以立功。臣愿得五万人,别循江准而上,收准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此亦一奇也。』不从。遂为周亚夫所败。此则有正无奇。〕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实虚是也。

〔李筌曰:碬实卵虚,以实击虚,其势易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李筌曰:战无其诈,难以胜敌。〕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

〔李筌曰:动静也。〕

无竭如河海。

〔李筌曰:通流不绝。〕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李筌曰:奇变日月四时,亏盈寒暑不停。〕

声不过五,

〔李筌曰:宫、商、角、征、羽也。〕

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

〔李筌曰:变入八音,奏乐之曲,不可尽听。〕

色不过五,

〔李筌曰:青、黄、赤、白、黑也。〕

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

〔李筌曰:酸、辛、咸、甘、苦也。〕

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李筌曰:五味之变,庖宰鼎饪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李筌曰:邀截掩袭,万途之势,不可穷尽也。〕

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李筌曰:奇正相依而生,如环团圆,不可穷端倪也。〕

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击,至于毁折者,节也。

〔李筌曰:柔势可以转刚,况于兵者乎?弹射之所以中飞鸟者,善于疾而有节制。〕

故善战者,其势险,

〔李筌曰:险,犹疾也。〕

其节短:

〔李筌曰:短,近也。〕

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

〔李筌曰:弩不疾则不远,矢不近则不中。势尚疾,节务速。〕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李筌曰:纷纭而斗,示如可乱;建旌有部,鸣金有节,是以不可乱也。浑沌,合杂也;形圆,无向背也;示敌可败而不可败者,号令齐整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李筌曰:恃治之整,不抚其下而多怨,其乱必生。秦并天下,销兵焚书,以列国为郡县,而秦自称始皇,都关中,以为至万代有之。至胡亥矜骄,陈胜、吴广乘弊而起,所谓乱生于治也。以勇陵人,为敌所败。秦王苻坚鼓行伐晋,勇也;及其败,闻风声鹤唳,以为晋军,是其怯也,所谓怯生于勇也。吴王夫差兵无敌于天下,陵齐于黄池,陵越于会稽,是其疆也;为越所败,城门不守,兵围王宫,杀夫差而并其国,所谓弱生于强也。〕

治乱,术也;

〔李筌曰:历数也。百六之灾,阴阳之数,不由人兴,时所会也。〕

勇怯,势也;

〔李筌曰:夫兵得其势,则怯者勇;失其势,则勇者怯。兵法无定,惟因势而成也。〕

强弱,形也。

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

〔李筌曰:善诱敌者,军或强,能进退其敌也。晋人伐齐,斥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旆而疏陈之,舆曳柴从之。齐人登山而望晋师,见旌旗扬尘,谓其众而夜遁。则晋弱齐为强也。齐伐魏,将田忌用孙膑谋,减灶而趋大梁。魏将庞涓逐之,曰:『齐虏(鲁)何其怯也!入吾境亡者半矣。』及马,为齐人所败,杀庞涓,虏魏太子而旋。形以弱,而敌从之也。〕

予之,敌必取之。

以此动之,以卒待之。

〔李筌曰:后汉大司马邓禹之攻赤眉也,赤眉佯北,弃辎重而遁;车皆载土,覆之以豆。禹军乏食,竞趋之,不为行列。赤眉伏兵奄至击之,禹大败。则其义也。〕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弗责于民,故能释民而任势。

〔李筌曰:得势而战,人怯者能勇,故能择其所能任之。夫勇者可战,谨慎者可守,智者可说,无弃物也。〕

任势者,其战民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李筌曰:任势御众,当如此也。〕

故善战者战民也,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势也。

〔李筌曰:蒯通以为阪上走丸,言其易也。〕

〈实虚篇〉

〔李筌曰:善用兵者,以虚为实;善破敌者,以实为虚。故次其篇。〕

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战者佚,

〔李筌曰:力有余也。〕

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李筌曰:力不足也。《太一遁甲》云:『彼来攻我,则我为主,彼为客。主易客难也。

』是太一遁甲言其定计之义。故知劳佚事不同,先后势异。〕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李筌曰:故能致人之劳,不致人之佚也。〕

能使敌自至者,利之也;

〔李筌曰:以利诱之,敌则自远而至也。赵将李牧诱匈奴,则其义也。〕

能使敌不得至者,害之也。

〔李筌曰:害其所急,彼必释我而自固也。魏人寇赵邯郸,先师于齐。齐将田忌欲救赵,孙膑曰:『夫解纷者不控卷,救斗者不博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解尔。今二国相持,轻锐竭于外,疲老殆于内,我袭其虚,彼必解围而奔命,所谓一举存赵而弊魏也。』后魏果释赵而奔大梁,遭齐人于马陵,魏师败绩。〕

故敌佚能劳之,

〔李筌曰:攻其不意,使敌疲于奔命。〕

饱能饥之者,

〔李筌曰:焚其积聚,芟其禾苗,绝其粮道。〕

(安能动之)

〔李筌曰:出其所必趜,击其所不意,攻其所必(不)爱,使不得不救也。〕

出于其所必趋也;

行千里而不畏,行无人之地也。

〔李筌曰:出敌无备,从孤击虚,何人之有!〕

攻而必取,攻其所不守也;

〔李筌曰:无虞易取。〕

守而必固,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所守;善守者,敌不知所攻。

〔李筌曰:善攻者,器械多也;东魏高欢攻邺是也。善守,谨备也;周韦孝宽守晋州是也。〕

微乎微乎,故能隐于常形;神乎神乎,故能为敌司命。

〔李筌曰:言二遁用兵之奇正,攻守微妙,不可形于言说也。微妙神乎,敌之死生,悬形于我,故曰司命。〕

进不可迎者,冲其虚也;退不可止者,远而不可及也。

〔李筌曰:进者袭空虚懈怠;退者必辎重在先,行远而大军始退,是以不可追。后赵王石勒兵在葛陂,苦雨,欲班师于邺,惧晋人蹑其后。用张宾计,令辎重先行,远而不可及也。此筌以速字为远者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李筌曰:绝其粮道,守其归路,攻其君主也。〕

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

〔李筌曰:拒境自守也。若入敌境,则用天一遁甲真入闭六戊之法,以刀画地为营也。〕

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李筌曰:乖,异也。设奇异而疑之,是以敌不可得与我战。汉上谷太守李广纵马御鞍(安),疑也。〕

故善将者,形人而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而为一,敌分而为十,是以十击一也。我寡而敌众:能以寡击众,则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则敌之所备者多;所备者多,则所战者寡矣。

备前者后寡,备后者前寡;备左者右寡,备右者左寡;无不备者无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李筌曰:陈兵之地,不可令敌人知之;彼疑,则谓众离而备我也。〕

知战之日,知战之地,千里而战;

〔李筌曰:知战之地,则舟车步骑之所便也。魏武以北土未案,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强,是以有黄盖之败。吴王濞驱吴楚之众,奔驰于梁郑之间,此不知战地日者。故《太一遁甲》曰:『计法三门五将,主客成败则可知也。于是千里会战而胜。』〕

不知战之日,不知战之地,则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李筌曰:越,过也。不知战地及战日,兵虽过人,安能知其胜败乎?〕

故曰:胜,可擅也;敌虽众,可无斗也。故积之而知动静之理,

〔李筌曰:用兵者取胜之兵法可制。《太一遁甲》五将之计,以定关格掩迫之数,得失可知也。〕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李筌曰:候望云气、风鸟、人情,则动静可知也。王莽时,王寻征昆阳,有云气如坏山,当营而坠,去地数丈,而光武知其必败。梁王僧辩营上有如堤之气,侯景知其必胜。风鸟,贪豺(豺)之类也。此筌以作字为候字者也。〕

计之而知得失之策,

〔李筌曰:夫破陈奇,或偃旗鼓,形之以弱敌;或虚列灶火旛帜;形之以强。投之以死,致之以生,是以死生因地而成。韩信下井陉,刘裕过大岘,则其义也。〕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李筌曰:角,量也。量其力精勇,则虚实可知也。〕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则深间弗能窥也,智者弗能谋也。

〔李筌曰:形敌之妙,入于无形,间不可窥,智不可谋,是谓形也。〕

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

〔李筌曰:错,置也。设形险之势,因士卒之勇,而取胜焉。军事尚密,非众人之所知也。〕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李筌曰:战胜,人知之;制胜之法幽密,人莫知。〕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李筌曰:不复前谋以取胜,随宜制变。〕

夫兵形象水:水行,避高而走下;兵胜,避实而击虚。故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

〔李筌曰:不因敌之势,吾何以制哉?夫轻兵不能持久,守之必败;重兵挑之必胜。〕

兵无成势,无恒形,能与敌化,之谓神。

〔李筌曰:能知此道,谓之神兵也。〕

五行无恒胜,四时无常立;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李筌曰:五行者,休囚王相递相胜也。四时者,寒暑往来无常定也。日月者,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百刻者,春秋二分则日夜均,夏至之日画六十刻、夜四十刻,冬至之日昼四十刻、夜六十刻,长短不均也。月初为朔,八日为上弦,十五日为望,二十四日为下弦,三十日为晦,则死生义也。孙子以为五行、四时、日月盈缩无常,况于兵之形变,安常定也?〕

〈军争篇〉

〔李筌曰:争者,趋利也。虚实定,乃可与人争利。〕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

〔李筌曰:受君命也。遵庙胜之算,恭行天罚。〕

合军聚众,

交和而舍,

〔李筌曰:交间和杂也。合军之后,疆弱勇怯,长短向背,间杂而仵之,力相兼,后合诸营垒与敌争之。〕

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计者也。

〔李筌曰:故迂其途,示不速进,后人发,先人至也。军兵若此,以患为利者。〕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李筌曰:夫军者,将善则利,不善则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

〔李筌曰:辎重行迟。〕

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李筌曰:委弃辎重,则军资阙也。〕

是故,絭甲而趋利,则日夜不处,

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上将;劲者先,疲者后,则十一以至。

〔李筌曰:一日行一百二十里,则为倍道兼行;行若如此,则劲健者先到,疲者后至。军健者少,疲者多,且十人可一人先到,余悉在后,以此遇敌,何三将军不擒哉?魏武逐刘备,一日一夜行三百里,诸葛亮以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言无力也。是以有赤壁之败。庞涓追孙膑,死于马陵,亦其义也。〕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法以半至。

〔李筌曰:百里则十人一人至,五十里十人五人至,挫军之威,不至擒也。言道近不至疲

。〕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李筌曰:近不疲也,故无死亡。〕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李筌曰:无辎重者,阙所供也。袁绍有十万之众,魏武用荀攸计,焚烧绍辎重,而败绍于官渡。无粮食者,虽有金城,不重于食也。夫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故汉赤眉百万众无食,而君臣面缚宜阳。是以善用兵者,先耕而后战。无委积者,财乏阙也。汉高祖无关中,光武无河内,魏武无兖州,军北身遁,岂能复振也?〕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

〔李筌曰:豫,备也。知敌之情,必备其交矣。〕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李筌曰:入敌境,恐山川隘狭,地土泥泞,井泉不利,使人导之以得地利。《易》曰:『即鹿无虞。』则其义也。〕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变者也。

〔李筌曰:以诡诈乘其利动;或合或分,以为变化之形。〕

故其疾如风,

〔李筌曰:进退也。其来无迹,其退至疾也。〕

其徐如林;

〔李筌曰:整陈而行。〕

侵掠如火,

〔李筌曰:如火燎原无遗草。〕

不动如山;

〔李筌曰:驻军(车)也。〕

难知如阴,

〔李筌曰:其势不测如阴,不能睹万象。〕

动如雷霆;

〔李筌曰:盛怒也。〕

指向分众,

〔李筌曰:抄掠必分兵为数道,惧不虞也。〕

廓地分利;

〔李筌曰:得敌地必分守利害。〕

悬权而动,

〔李筌曰:权,量秤也。敌轻重与吾有铢镒之别,则动。夫先动为客,后动为主,客难而主易。太一遁甲定计之算,明动易也。〕

先知迂直之道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李筌曰:迂直道路。劳佚馁寒,生于道路。〕

是故,《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鼓金;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是故,昼战多旌旗,夜战多鼓金。

〔李筌曰:火鼓,夜之所视听;旌旗,昼之所指挥。〕

鼓金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李筌曰:鼓进铎退,旌尝而旗罚;耳听金鼓,目视旗旗,故不乱也。勇怯不能进退者,由旗鼓正也。〕

民既已专,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三军可夺气,

〔李筌曰:夺气,夺其锐勇。齐伐鲁,战于长勺。齐人一鼓,公将战。曹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乃战,齐师败续。公问其故。刿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夺三军之气也。〕

将军可夺心。

〔李筌曰:怒之令愤,挠之令乱,间之令疏,卑之令骄,则彼之心可夺也。〕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溃。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溃,此治气者也。

〔李筌曰:气者,军之气勇。〕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李筌曰:伺敌之变,因而乘之。〕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李筌曰:客主之势。〕

无邀镇镇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高陵勿向,饵兵勿食,

〔李筌曰:秦人毒泾上流。〕

穷寇勿迫,锐卒勿攻;

〔李筌曰:避强气也。〕

背丘勿迎,

〔李筌曰:地势也。〕

佯北勿从,

〔李筌杜牧曰:恐有伏兵也。〕

围师遗阙,

归师勿遏,

〔李筌曰:士卒思归,志不可遏也。〕

此用众之法也。

〈九变篇〉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绝地无留,

〔李筌曰:地无泉井畜牧采(来)樵之处为绝地,不可留也。〕

衢地合交,

〔李筌曰:四通曰衢,结诸侯之交地也。〕

覆地无舍,

〔李筌曰:地下曰圮,行必水淹也。〕

围地则谋,

〔李筌曰:因地能通。〕

死地则战。

〔李筌曰:置兵于必死之地,人自为私斗,韩信破赵,此是也。〕

途有所不由,

〔李筌曰:道有险狭,惧其邀伏,不可由也。〕

军有所不击,

城有所不攻,

地有所不争,

君令有所不行。

〔李筌曰:苟便于事,不拘君命。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是也。〕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知用兵矣。

〔李筌曰:谓上之九事也。〕

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李筌曰:害彼利此之虑。〕

杂于利,故务可伸;

杂于害,故患可解也。

〔李筌曰:智者为利害之事,必合于道,不至于极。〕

是故,屈诸侯以害,

〔李筌曰:害其政也。〕

役诸侯以业,

〔李筌曰:烦其农也。〕

趋诸侯以利。

〔李筌曰:诱之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不可攻也。

〔李筌曰:预备不可阙也。〕

故将有五危:

〔李筌张预曰:下五事也。〕

必死可杀,

〔李筌曰:勇而无谋也。〕

必生可虏,

〔李筌曰:疑怯可虏也。〕

忿速可侮,

〔李筌曰:急疾之人,性刚而可侮致也。太宗教宋老生而平霍邑。〕

洁廉可辱,

爱民可烦。

〔李筌曰:攻其所爱,必卷甲而救;爱其人,乃可以计疲。〕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篇〉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

〔李筌曰:军,我,敌,彼也。相其依止,则胜败之数,彼我之势可知也。绝山,守险也;谷近水草。夫列营垒,必先分卒守隘,纵畜牧,收樵采而后宁。〕

视生处高,

〔李筌曰:向阳曰生,在山曰高。生高之地可居也。〕

战降无登:

〔李筌曰:敌自高而下,我无登而取之。〕

此处山之军也。敌若绝水,必远水;

〔李筌曰:引敌使渡。〕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汭,令半渡而击之,利。

〔李筌曰:韩信杀龙且于潍水,夫概败楚子于清发是也。〕

欲战,无附水而迎客;

〔李筌曰:附水迎客,敌必不得渡而与我战。〕

视生处高,

无迎水流:

〔李筌曰:恐溉我也。智白灌赵襄子,光武溃王寻,迎水处高乃败之。〕

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交军斥泽之中,依水草而背众树:〔李筌曰:急过不得,战必依水背树。夫有水树,其地无陷溺也。〕

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

而右背高,前死后生:

〔李筌曰:夫人利用,皆便于右,是以背之。前死,致敌之地;后生,我自处。〕

此处陆上之军也。凡四军之利,

〔李筌曰:四者,山、水、斥泽、平陆也。〕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李筌曰:黄帝始受兵法于风后,而灭四方,故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

是谓必胜,军无百疾。

〔李筌曰:夫人处卑下必疠疾,惟高阳之地可居也。〕

陵丘堤防,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水流至;止涉,待其定也。

〔李筌曰:恐水暴涨。〕

绝涧遇: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李筌曰:善用兵者,致敌之受害之地也。〕

军旁有险阻、草莽、葭苇、小林、翳浍,可伏匿者,谨复索之,奸之所处也。

〔李筌曰:以下恐效之可奇伏诱诈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敌远而挑战,欲人之进者,其所居者易、利也。

〔李筌曰:居易(勿)之地,致人之利。〕

众树动者,来也;

众草多障者,疑也。

鸟起者,伏也;

〔李筌曰:藏兵曰伏。〕

兽骇者,覆也。

〔李筌曰:不意而至曰覆。〕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采樵者也;

〔李筌曰:烟尘之候,晋师伐齐,曳柴从之。齐人登山,望而畏其众,乃夜遁。薪来即其义也。此筌以樵采二字为薪来字。〕

少而往来者,营军者也。辞卑而备益者,进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轻车先出居侧者,阵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李筌曰:无质盟之约请和者,必有谋于人。田单诈骑劫,纪信诳项羽,即其义也。〕

奔走阵兵者,期也;

〔李筌曰:战有期及将用,是以奔走之。〕

半进者,诱也。

〔李筌曰:散于前不一,欲以诱我。〕

杖而立者,饥也;

〔李筌曰:困不能齐。〕

汲役先饮者,渴也;

〔李筌曰:汲未至先饮者,士卒之渴。〕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李筌曰:士卒难用也。〕

鸟集者,虚也。

〔李筌曰:城上有乌,师其遁也。〕

夜呼者,恐也;

〔李筌曰:士卒怯而将懦,故惊恐相呼。〕

军扰者,将不重也;

〔李筌曰:将无威重则军扰。〕

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军无悬甀者、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李筌曰:杀其马而食肉,故曰军无粮也。不返舍者,穷迫不及灶也。〕

谆谆翕翕,徐言人者,失其众者也;

数赏者,窘也;

〔李筌曰:窘则数赏以劝进。〕

数罚者,困也。

〔李筌曰:困则数罚以励士。〕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李筌曰:先轻后畏,是勇而无刚者,不精之甚也。〕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李筌曰:徐前而疾后曰委谢。〕

兵怒而相近,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李筌曰:是军必有奇伏,须谨察之。〕

兵非多益,

无武进,

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李筌曰:兵众武,用力均,惟得人者胜也。〕

夫唯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专亲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

〔李筌曰:文,仁恩;武,威则。〕

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地形篇〉

〔李筌曰:军出之后,必有地形变动。〕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曰: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李筌曰:先之以待敌。〕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曰:敌无备,出而胜之;敌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李筌曰:往不宜返曰挂。〕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曰: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李筌曰:支者,两俱不利,如挂之形,故各分其势。〕

隘形曰: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李筌曰:盈,平也。敌先守隘,我去之。赵不守井陉之口,韩信下之;陈豨不守漳水,高祖下之是也。〕

险形曰: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勿从也,引而去之。

〔李筌曰:若险阻之地,不可后于人。〕

远形曰: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李筌曰:力敌而挑,则利未可知也。〕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李筌曰:此地形之势也。将不知者以败。〕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所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李筌曰:不量力也。若得形便之地,用奇伏之计,则可矣。〕

卒强吏弱,曰弛。

吏强卒弱,曰陷。

〔李筌曰:陷,败也。卒弱不一,则难以为战,是以强陷也。〕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李筌曰:将为敌所怒,不料强弱,驱士卒如命者,必崩坏。〕

将弱不严,教导不明;吏卒无常,阵兵纵横,曰乱。

〔李筌曰:将或有一于此,乱之道也。〕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李筌曰:军败曰北,不料敌也。〕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李筌曰:得战胜之道,必可战也;失战胜之道,必无战可也。立主人者,发其行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李筌曰:进退皆保人,非为身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居死地。

〔李筌曰:若抚之如此,得其死力也。故楚子一言,三军之士皆如挟纩也。〕

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李筌曰:虽厚爱人,不令如骄子者,有勃逆之心,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李筌曰:胜之半者,未可知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困,举而不穷。故兵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李筌曰:人事、天时、地利三者同知,则百战百胜。〕

〈九地篇〉

〔李筌曰:胜效之地有九,故次〈地形〉之下。〕

孙子曰:

地形者,兵之助。故用兵: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覆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战其地者,为散。

〔李筌曰: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利也。〕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

〔李筌曰:轻于退也。〕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

〔李筌曰:此阨喉守险地,先居者胜,是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

诸侯之地三属,

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

〔李筌曰:对敌之旁,有一国为之属,先往而通之,得其众也。〕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

〔李筌曰:坚志也。白起攻楚,乐毅伐齐,皆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覆。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众者,为围。

〔李筌曰:举动难也。〕

疾则存,不疾则亡者,为死。

〔李筌曰:阻山背水食尽,利速不利缓也。〕

是故,散地则无战,

〔李筌曰:恐走散地。〕

轻地则无止,

〔李筌曰:恐逃。〕

争地则无攻,

〔李筌曰:敌先居地险,不可攻。〕

交地则无绝,

〔李筌曰:不可绝间也。〕

衢地则合交,

〔李筌曰:结行也。〕

重地则掠,

〔李筌曰:深入敌境,不可非义失人心也。汉高祖入秦,无犯妇女,无取宝货,得人心如此。筌以掠字为无掠字。〕

覆地则行,

〔李筌曰:不可为沟隍,宜急去之。〕

围地则谋,

〔李筌曰:智者不困。〕

死地则战。

〔李筌曰:殊死战,不求生矣。〕

所谓古善战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待,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李筌曰:设变以疑之。救左则击其右,惶乱不暇计。〕

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李筌曰:挠之令见利乃动,不乱则止。〕

敢问:敌众以整,将来,待之若何?

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李筌曰:孙子故立此问者,以此为秘要也。所爱,谓敌所便爱也。或财帛子女,吾先困辱之,则敌进退皆听也。〕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给,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李筌曰:不虞不戒,破敌之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

〔李筌曰:夫为客,深入则志坚,主人不能御也。〕

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李筌曰:气盛力积,加之以谋虑,则非敌之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

〔李筌曰:能得其力者,投之无往之地。〕

死焉不得,

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

〔李筌曰:固,坚也。〕

无所往则斗。

〔李筌曰:决命。〕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李筌曰:投之必死,不令而得其用也。〕

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李筌曰:妖祥之言,疑惑之事而禁之,故无所灾。〕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死,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坐者涕沾襟,卧者涕交颐。

〔李筌曰:弃财命,有必死之志,故割而流涕也。〕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李筌曰:夫兽穷则搏,马穷则啄,令急迫,则专诸、曹刿之勇也。〕

故善用军者,譬如卫然。卫然者,恒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身则首尾俱至。敢问:贼可使若卫然乎?曰:可。夫越人与吴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也,相救若左右手。是故,覆马埋轮,未足恃也;

〔李筌曰:投兵无所往之地,人自斗.如蛇之首尾,故吴越之人,同舟相救,虽缚马埋轮,未足恃也。〕

齐勇若一,整之道也;

〔李筌曰:齐勇者,将之道。〕

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李筌曰:刚务得者,因地之势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李筌曰:理众如理寡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无知;

〔李筌曰:为谋未熟,不欲令士卒知之,可以乐成,不可与谋始。是以先愚其耳目,使无见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民无识;

〔李筌曰:谋事或变,而不识其原。〕

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李筌曰:行路之便,众人不得知其情。〕

帅与之登高,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李筌曰:还师者,皆焚舟梁,坚其志,既不知谋,又无返顾之心,是以如驱羊也。〕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为客: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背固前敌者,死地也。无所往者,穷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

〔李筌曰:一卒之心。〕

轻地,吾将使之偻。

〔李筌曰:使相及属。〕

争地,吾将使不留。

〔李筌曰:利地必争,益其备也。此筌以趋字为多字。〕

交地,吾将固其结。衢地,吾将谨其恃。重地,吾将趋其后。

〔李筌曰:馆谷于敌也。继一作掠。〕

覆地,吾将进其途。

〔李筌曰:不可留也。〕

围地,吾将塞其阙。

〔李筌曰:以一士心也。〕

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李筌曰:励志也。〕

故诸侯之情,殆则御,

〔李筌曰:敌围我则御之。〕

不得已则斗,

〔李筌曰:有不得已则战。〕

过则从。

〔李筌曰:过则审蹑。又云:陷之于过,则谋从之。〕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李筌曰:三事,军之要也。〕

四五者,一不知,非王霸之兵也。

彼王霸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李筌曰:夫并兵震威,则诸侯自顾,不敢预交。〕

是故,不养天下之交,不事天下之权;伸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国可拔也,城可隳也。

〔李筌曰:能绝天下之交;惟得伸己之私志,威而无外交者。〕

无法之赏,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李筌曰:善用兵者,为法作攻,而人不知;悬事无令,而人从之。是以犯众如一人也。〕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

〔李筌曰:犯,用也。卒知言与害,则生疑难。〕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李筌曰:兵居死地。必决命而斗以求生。韩信水上军,则其义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败为胜。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

〔李筌曰:敌欲攻,我以守待之;敌欲战,我以奇待之。退伏利诱,皆顺其所欲。〕

并力一向,千里杀将,

此谓巧事。

是故,政举之日,无通其使;

〔李筌曰:政令既行,闭关折符,无得有所沮议,恐或众士心也。〕

励于廊上,以诛其事。

敌人开阓,必亟入之,

〔李筌曰:敌开阖未定,必急来也。〕

先其所爱,

〔李筌曰:攻其积聚及妻子,利不择其用也。〕

微与之期,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李筌曰:墨者,出道也。出迟道而从之恐不及。〕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李筌曰:处女示弱,脱兔往疾也。〕

〈火攻篇〉

孙子曰:

凡攻火有五:一曰火人,

〔李筌曰:焚其营,杀其士卒也。〕

二曰火积,

〔李筌曰:焚积聚也。〕

三曰火辎,四曰火库,

〔李筌曰:烧其辎重,焚其库室。〕

五曰火地。

〔李筌曰:焚其队仗兵器。〕

行火有因,

〔李筌曰:因奸人而内应也。〕

因必素具。

〔李筌曰:干[艹刍]、蒿艾、粮粪之属。〕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四者,风之起日也。

〔李筌曰:天文志月宿此者多风。《玉经》云:『常以月加日,从营室顺数十五至翼,月在宿于此也。』〕

火发于内,则军应之于外。

〔李筌曰:乘火势而应之也。〕

火发,其兵静而勿攻,极其火央,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之。

〔李筌曰:夫火发兵不乱,不可攻。〕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李筌曰:魏武破远绍于官渡,用许攸计,烧辎重万余,则其义也。〕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李筌曰:隋江东贼刘元进攻王世充于延陵,令把草东方,因风纵火。俄而回风,悉烧元进营,军人多死者。〕

昼风久,夜风止。

〔李筌曰:不终始也。〕

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术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火可以夺。

〔李筌曰:军者,必守术数,而佐之水火,所以明强也。光武之败王莽,魏武之擒吕布,皆其义也。以水绝敌人之军,分为二则可,难以夺敌人之蓄积。〕

夫战胜攻取,不修其政者,凶!命之曰费留。

〔李筌曰:赏不踰日,罚不踰时。若功立而不赏,有罪而不罚,则士卒疑惑,日有费也。〕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

〔李筌曰:明主贤将,非见利不起兵。〕

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李筌曰:非至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兴军,将不可以愠用战;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怒可复喜也,愠可复悦也;亡国不可复存也,死者不可复生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之道也。

〈用间篇〉

〔李筌曰: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

孙子曰: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费日千金。外内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李筌曰:古者发一家之兵,则邻里三族共资之。是以不得耕作者七十万家,而资十万之众矣。〕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

〔李筌曰:惜爵赏不与间谍,令窥敌之动静,是为不仁之至也。〕

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主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李筌曰:为间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

〔李筌曰:不可取于鬼神象类,唯间者能知敌之情。〕

不可验于度,

〔李筌曰:度,数也。夫长短阔狭,远近小大,即可验之于度数;人之情伪,度不能知也。〕

必取于人知者。

〔李筌曰:因间人也。〕

故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李筌曰:五间者,因五人用之。〕

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者也。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者也。

〔李筌曰:因敌人失职之官,魏用许攸也。〕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者也。

〔李筌曰:敌有间来窥我得失,我厚赂之,而令反为我间也。〕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得于敌者也。

〔李筌曰:情诈为不足信,吾知之,令吾动此(也)间而待之。此筌以待字为非传也。〕

生间者,返报者也。

〔李筌曰:往来之使。〕

故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不能用间,非仁不能使间。非微不能得间之实,非密不能得间之宝。密哉密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闻间事者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

〔李筌曰:知其姓名,则易取也。〕

令吾间必索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

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必知之,

〔李筌曰:孙子殷勤于五间,主切知之。〕

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殷之兴也,伊挚在夏;

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唯明主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所恃而动也。

〔李筌曰:孙子论兵,始于计而终于间者,盖不以攻为主,为将者可不慎之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