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道德会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道德会元序

窃谓伏羲画易,剖露先天。老子着书,全彰道德。此二者,其诸经之祖乎。今之学者未造其理,休哉?盖由不得其传耳。予素不通书,因广参遍访,获遇至人,点开心易,得造义经之妙。於是罄其所得,撰成《三天易髓》,授诸门人,惟老子《道德经》未能究竟。一日有传济庵者携紫清真人《道德宝章》示予,观其注脚,颇合符节,其中略有未尽处,予欲饶舌,熟思之未敢。後有二三子,各出数家解注请益於予,先以正经参对,多有异同。或多一字,或少一字,或全句差殊,或字讹舛:互有得失,往往不同。予叹曰:正经尚尔,况注解乎?或问其故,曰:始者,抄写人差误尔。或开板有失点对,或前人解不通处妄有增加,以讹传讹,支离错杂故也。曰:孰为是?曰:《河上公章句》、紫清《道德宝章》 颇通。曰:何故?曰:与上下文理血脉贯通者为正。曰:诸家解义如何?曰:所见不同,各执一端耳。曰:请问其详。曰:盖由私意揣度,非自己胸中流出,故不能广而推之也。得之於治道者执於治道,得之於丹道者执於丹道,得之於兵机者执於兵机,得之於禅机者执於禅机。或言理而不言事者,或言事而不言理者,至於权变智谋,旁蹊曲径,遂堕於偏枯,皆失圣人之本意也。殊不知圣人作经之意,立极於天地之先,运化於阴阳之表,至於覆载之间,一事一理,无有不备,安可执一端而言之哉?予遂饶舌,将彼解不通处及与圣人经义相反处,逐一拈出,举似诸子,众皆曰然。自後请益者屡至,不容缄默,遂将正经逐句下添个注脚,释经之义,以证颐神养气之要。又於各章下总言其理,以明究本穷源之序。又於各章後作颂,以尽明心见性之机。至於修齐治平、纪纲法度、百姓日用之问,平常履践之道,洪纤巨细,广大精微,靡所不备於中。又作正辞究理二说,冠之经首,明正言辞,究竟义理,以破经中异同之惑,目之曰《道德会元》。俾诸後学密探熟味,随其所解而入,庶不堕於偏枯,会至道以归元也。惟是言辞鄙俚,无非直解,经义未敢自以为是。然较之诸本,其庶几焉与我同志,其鉴诸时。

至元庚寅孟夏旦日,都梁参学清庵莹蟾子李道纯元素序。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