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香山县乡土志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香山县乡土志五

人类

香山民族,自汉陈临家居海岛,奋志不同蛮俗,子孙盛于岭徼,开化之迹兹为最先。唐郑愚作诗有:“台山初罢雾,岐海正分流,渔浦扬来笛,鸿逵翼去舟。”之语,则本邑当唐末时,如石岐一带之地,必航路交通、人成都聚无疑矣。北宋则梁陈望族著于海曲。至陈天觉倡议设县时有刘必从捐其仁山祖居以为县治,雍陌郑姓又争建县城于其乡,殆亦巨族也。凡此者,其初由中原徙至,与□均未可知,然聚族已久,不谓之土著不可矣。近有分粤地民族为陆居、山居、水居三类,陆居则皆中原种族转徙而至者;山居则为猺獠,如今客家之类;水居则为蜑民,今本邑三灶官久己奉裁。详下。陆居、山居者几已混合为一,科举未废以前,香山学额二十名内客籍二名,后彼人嫌其太少,禀学使归众汇取。此事为二族混合之一大关键,盖粤人县界素严,常有攻讦冒籍之案,若考试准其汇取,则畛域不泯而自泯矣。至蜑民顽悍,明初籍以为兵,实羁縻之术,非诱之向化也,故风俗习愤究与土著不同。国朝雍正七年,诏令蜑民有能盖屋栖身者,许其在近水村庄居住,力田务,本以示一视同仁。自是泛宅浮家之辈且有更易姓氏以自附于大族。县城西甲子桥内有地,嘉庆间尚名蛋家墩,今已改名大墩,此亦同化之一证。所不变者,海滨寥寥数百,而已况夫河泊输课久编定籍,海寇入扰,缯船著功,详下。教育普及之世又何妨导之同化哉?今更就山居、水居者,略析其源流事迹如左。

客民,即犵狫俗名客家老。明田汝成《炎徼纪闻》:犵狫,一名犵獠,种类甚多。蓬头赤脚,轻命死党,以布一幅横围腰间,旁无襞绩,谓之桶裙,男女同制,或云:彼本地主。后秦始皇徙中国万家于岭南,中国人生息渐繁,彼遂衰弱,故反主为客,名曰客籍。其人本山泽之癯,率以畋猎樵苏为业,近多出洋留贸,易稇载而归,屦丝曳缟,家拥素封者比比皆是。盖气象又一新矣。

畲蛮,本闽潮人之逃叛流亡者,就地垦荒,以刀耕火种为名,随处有之。自乾隆五十四五年间,始有私至十字门附近之过路环凿山取石。道光间,屯集至数千人,盖生计所营、室家所托焉。今殆散去。

猺,明万历间,三灶沿山猺民相聚为盗,官兵追捕,旋匿旋出黑山黄梁都属。兵不能御,又不谙正音,难以化导。东澳属黄梁都人周高扬者,铁匠也;鬻器于其市,习其人,通其语,猺众悦之,巡海官至,则高扬为宣谕,俗渐革。奏授高为三灶抚猺守备万历二十八年。治其地,世其职入觐加授宣武将军。崇祯元年卒,子德显袭;国朝仍之,三传至坤,乾隆三年卒,四年奉裁。田志云:猺官署在春花圃久圮。按:明时新会皂幕山为广东猺山之□。香山地邻新会,猺族虽退处海岛,声势必振,仍须设官镇抚。后殆,以其种渐尽,无事防维,故汰之耳。

蜑人,以舟为宅,业捕鱼或编篷,濒水而居,谓之水栏。见水色则知有龙,故又曰龙户。齐民则曰蜑家。自唐以来计丁输课于官。明初编户立里长,属河泊所,岁收鱼课香山等县尤多。洪武十五年,命南雄侯赵庸籍广州蛋户万人为水军。二十四年,都指挥花茂上言,东莞、香山等县逋逃蛮户附居海岛,遇官军即称捕鱼,遇蕃贼即同为恶,不时出没劫掠,殊难管辖,请徙其人为兵;又奏添设沿海依山卫所城池,收集海民置军守御。诏皆从之。

国朝嘉庆间,鲸窟纵横,半为渔户,而屡挫其锋者亦为渔户。其为盗也,衽席风涛所得者不足以供汛兵巡丁之索取,生计日绌,稍强者即愤而为之。其舆盗抗者,大抵皆生殖有资,身家自重者也。十四年,渔户陈敬裕等请总督百龄给大船三十,领壮勇为前锋,许之。初敬裕等以缯船七十,分三队,捕盗外洋,所向有功。十三年官给以顶戴,又给口粮,令分赴险阻堵御,邑人且资以保卫乡闾焉。

卢亭,今无其人。《澳门记略》引《月山丛谈》云:老万山自澳门望之,隐隐一发山有人魋结,见人辄入水,盖卢亭也。晋贼卢循兵败入广,其党泛舟以逃居海岛,久之无所得衣食,生子孙皆裸体,谓之卢亭。尝下海捕鱼充食,能于水中伏三四日不死。按:唐刘恂《岭表录异》云:卢循既败,余党奔于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叠壳为墙壁。又云:海夷卢亭者,以斧楔取蚝壳,烧以烈火,蚝即启房,挑取其肉,贮以竹筐赴墟市,以易酒肉。此盖以卢亭种为今之蜑民,俟考。今邑黄梁都之南隅有卢亭环,四字都藜村有卢亭井,岂即此种人窜伏之遗址欤?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