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六十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云笈七签卷之六十一

诸家气法

用气集神诀

神集於虚,桑榆子曰:虚无盖为象也。而安於实。实为精也。神,心中智者也。安而无欲,则神王而气和正。如此之时,一任所之,唯久弥善。行之不已,体气至安,谓之乐天。天者,虚而知之者。乐天则寿。身外虚空亦天也。身内虚通亦天也,习之久,久乃明生焉。虚中生白#1。密自内知之,久习弥广,而精上合於明,明则内发於精,如是乃至於道。道应於德,德之成矣。用而为仁,分而为义。精气昼出於首,夜栖於腹,当自尊其首,重其腹。色庄於上,敬直於中,应机无想,唯善是与。此神气事质合吾一体,谓之大顺,天实佑之#2,吉无不利。凡妙本有所,神在心中之虚,上通其系,气蕴肠中之实。实,精藏之府,水胞#3之上也。常宜温养之。桑榆子曰:凡温者,生之徒;但不得自温而失於热也。平居常宜闭目#4,内视气源。下丹田也。每行一事,利於生灵,则欣然闭目,内视其心,谢之。若曰:吾身之神气,明发於吾形,使吾达道也。如此,则天降之吉。故天者,虚气之灵,吾能用之,道极於斯矣。桑榆子曰:所谓天者,自然之谓也,非苍苍之谓乎。

服五方灵气法

诀曰:子若亏於仁,则青帝非真;子若亏於义,则白帝非真;子若亏於礼,则赤帝非真;子若亏於信,则黄帝非真;子若亏於智,则黑帝非真。且夫五气之道,体通神真,子不负道违真,即可修用。是以道君保而传之於至人,以助自然,以调元化,修之於身而感於天。天#5乃五行顺序,地乃五岳安镇,人乃五脏保和,神乃五灵运御。是故性亏五德,凶恶顺#6焉。真人存用五气法,先当勿食荤血之物,勿履淹污,绝除欲念,检身口意,三业清净,别造一室,沐浴盛洁,以立春日鸡鸣时,面月建寅方,平旦坐,调气瞑目,叩齿三十六通,叩齿欲深而微缓#7,漱咽津液,营目,左右各三,握固,临目,都忘万虑,放乎太空,无起无绝。良久觉身中通暖,当#8摇动支体,任吐浊气。即又调息,当#9抱守气海,朝太渊北极丹田真宫,稍用力,深满其太渊,则觉百关气归朝其内也。如此数过,复冥心太空,若东方洞然,无有隔碍,徐鼻引气使极,存见五脏,觉东方青帝真气从肝中周回,内外一体,念身中三万六千神,与青帝真气合。又调息咽液。良久,起立,再拜,事竟。如此,日日勿阙,至惊蛰面卯也,尽卯节。至清明日面辰,存黄气,从脾中周回,内外洞彻也。至立夏日面巳,存赤气,从心中周回,内外也,芒种日面午也。小暑面未,存黄气,从脾中周迥内外也。至立秋日面申,存白气,从肺中出,周回内外也,至白露日#10面酉、至寒露面戌,存黄气,从脾中出,周迥内外也。至立冬日面亥,存黑气,从肾中出,周迥内外也。至大雪面子,至小寒日面丑,存黄气,从脾中出周迥内外也。此一周年,五气备全矣。其存想调息次第法,用如初说,营目叩齿亦如初数,不须等级可也。至明年立春,重习三日,或五日、七日、九日,如去年次第为用,以朝其气也。其气由心应手,当把览三才五行,万灵之目也。夫掌诀,以握固为总法,所以运魁刚,封五岳,关三晨,捉鬼道,揽河源,固真气,而幽显备统之也。事竟,即随息诀遣以散其气。凡指诀,女人尚右,男子#11即尚左,阴阳之体然也。大指属土,食指#12火,中指木#13,无名指金,小指水#14。从根节为孟,中节为仲,头节为季,指甲之目为五行刀支。刀支主杀也#15,斩邪诛逆用之。五气既全,当随五类,互相制伏,无不如意。握固法:以大指掐四指根人毕鬼道三过,随文闭气,握之指节具十二辰,亦随其相生相克类,例用之也。

诸步纲起於三步九迹,是谓禹步。其来甚远,而夏禹得之,因而传世,非禹所以统也。夫三元九星,三极九宫,以应太阳大数。其法:先举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後,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亦象阴阳之会也。踵小虚相及,勿使步阔狭失规矩。当握固闭气,实於大渊宫,营目自三,临目,叩齿存神,使四灵卫己,骑吏罗列,前後左右,五方五帝兵马,如本位北斗覆头上,杓在前,指其方,常背建击破也。步九迹竟,闭气却退,复本迹,又进,是为三反。即左转身,都遣神气纲目,直如本意,攻患害,除遣众事,存用讫,却闭目存神,调气归息於大渊宫,当#16咽液九过。其禁勑符水等,请五方五帝真气,如常言。真师曰:先习五气一年#17,乃习三步九迹星纲,一年无差,然後行诸禁法,随意尅中如神也。能清慎守道,久久飞仙度世,古人真仙圣王,皆得之以佐世治俗。但世传不真,妄生穿凿,唯按此行之,乃见其验。先师云:三步九迹如既济卦,得星纲真诀,又须条习五帝之气及握固掌诀,始合其宜,是以#18通彻真原也。若但受持符图宝籙,不得师传修用之门,终不获灵验,一如籙文。不尔,且谓尊奉供养而已。为之善缘,用资来业者梯级尔。

五厨经气法并叙

臣闻《易》曰#19: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富哉言乎!富哉言乎!是知义必精,然後可以入神致用;致用必利,然後可以安身崇德。义不精而云致用,用不利而云安身,身不安而云知道者,未之有也。然则,冲用者生化之主也。精气为物,谓之委和,漠然无间,有与立矣!则天地大德不曰生乎?全其形生者,在乎少私寡欲,抱朴柔和,游心於澹,合气於漠。且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故圣人垂教以检之,广业以持之,专气致柔以导其和,向晦宴息以窒其欲,洗心藏密,穷神知化,然後身安,而国家可保,德用而百姓不知。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矣。伏读此经五章,尽修身卫生之要,全和含一,精义可以入神,坐忘遗照,安身可以崇德。研味滋久,辄为训注。臣草茅微贱,恩霈特深。天光不违,自忘鄙陋。俯伏惭惧,徊徨如失。臣愔顿首顿首。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京肃明观道士臣尹愔上。

《老子说五厨经》:夫存一气和泰,则五脏充满,五神静正。五藏充则滋味足,五神静则嗜欲除。则此经是五脏之所取给,如求食於厨,故云五厨尔。

东方一气和泰和,一气者,妙本冲用,所谓元气也。冲用在天为阳和,在地为阴和,交合为泰和也。则人之受生,皆资一气之和,以为泰和,然後形质具而五常用矣。故《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则守本者,当外绝二受,以全生分,内存一气,以和泰和,泰和和一而性命全矣。故《老子》又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得一道皆泰,得一者,言内存一气以养精神,外全形生以为车宅,则一气冲用,与身中泰和和也,故云得一。如此修生养神之道,皆舍於泰和矣。故《老子》曰:万物得一以生。和乃无一和,言人初察一气以和泰和,若存和得一,则和理皆泰。至和既畅,非但无一,亦复无和,不可致诘,如土委地。故《老子》曰:吾不知其名。玄理同玄际。玄,妙也;理,性也。此言一气存乎中,而和理出其性,性修反德,而妙畅於和,妙性既和,则与玄同际。故老君曰:同谓之玄。

南方不以意思意,意者,想受也。言存一气以和泰和者,慎勿存想受以缘境识,当凝神湛照,令杳然空寂,使和畅於起念之前,慧发於忘知之後。瞻彼阕者,虚室生白#20,则吉祥止矣。若#21以意思意,想受尘,坐令焚和,焉得生白?故老君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亦不求无思意而不复思,但不缘想受,则自发慧照,慧照之发亦不自。若求无思,即涉想受,与彼思意无差别。故老君曰:无名之朴,亦将不欲。意无有思,内存一气,但令其虚,虚即降和,和理自畅,则不缘想受纳和,强假意名。既非境识所存,是以於思无有。故老君曰:用其光,复归其明。是法如是持。如是内存泰和,泰和之法和畅,则是法皆遣,遣法无住,复何所持?以不持为持,故云是法如是持也。

北方莫将心缘心,心者,发慧之质,想受之器也。正受则发慧,邪受则生想,言人若能气和於中,心正於内,内照清净,则正慧湛然。鉴明而尘垢不止,渊停而万象俱见。见象无主,谓之常心。若以心得心,缘心受染,外存诸法,内无慧照,常心既丧,则和理亦亏矣。故《庄子》曰: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还莫住绝缘,夫以心缘心,则受诸受若正受生慧,日得常心。慧心既常,则於正#22无受,何等为绝缘?心亦无缘绝,湛然常寂,何所住乎?故老君曰:损之又损之,以至於无为也。心在莫存心,慧照湛常,则云心在;心忘慧照,故曰莫存。既不将而不迎,心缘则无绝,而无住矣。真则守真渊。真者,谓常心慧照,清净不杂也。若湛彼慧源,寂无所染,既无知法,亦无缘心,则泰和含#23真,本不相离,故云守尔。

西方修理志离志,理者,性也;志者,心有所注也。前绝外境受,此绝内性受也。言修性者#24,心有所注。心有所注,但得遍照,外尘已绝,境识无住,离形去智,同於大#25通,性修反初,圆照无滞,内外俱静,玄之又玄,则离於住想矣。积修不符离,上令修性离志,则内外俱寂,无起住心,亦无空心,坐忘行忘,次来次灭,若积修习,不能忘泯,起修一念,发引千钧,内照既摇,外尘咸起,则与彼离志不相符合矣。志而不修志,若心无所注,则何由渐悟?必固#26所注,而得定心,心得故云志也。不修志者,明离志而不积修,忘修而後性足,则寂然圆照矣。己业无己知。因心注而慧业清净,故云己业。内忘诸己,外忘诸物,於慧照心无毫芒用。则於己业自亦忘知,故云无己知也。

中央诸食气结气,夫一气凝结,以和泰和,和一皆泰,则慧照常湛。今口纳滋味,以充五脏,身聚泡沫,以载其形。生者,受骸於地,凝湿於水,禀热於火,持息於风,四缘结漏,皆非妙质。故淄涅一气,昏汨泰和,令生想受,识动之弊秽矣。非诸久定结,言人当令泰和舍#27一,无所想受,守真湛常,则与泰和合体。今以诸食结气,故非久定结也。气归诸本气,四缘受识,六染生弊,地水火风,散而归本,根识既识,则从所受业矣。随取当随泄取者,受纳也;泄者,发用也。夫想有二受,业有二应,随所受纳,法用其徵。若泰和和一,则一气全和,致彼虚极,谓之复命,复命得常,是名正受。正受诤业,能生慧照,慧照湛常,一无所有,则出入无问矣。不者,则食气归诸四绿,业成沦於六趣。

谷神妙气诀

诀曰:玄气为吾篱落,元气为吾屋宅,始气为吾牀席。天为玄气正清,从我头上而下入我舍,止我肝,关川九天,从我两目而出;水为元气正白,从我左右脉下入我舍,止我肺,关川九天,从我两鼻孔中而出;地为始气正黄,从我左右足下而入我舍,止我脾,关川九天,从我口中而出。愿其三气俱来覆被其身,周年竟岁,永无穷极。次舍人身中七十二生气,发为清城君,头为三台君,眉为八极君,两耳为决明君,左目为玄明君,右目为元明君,鼻为周天妙户君,口为列元玉户君,齿为八土君,舌为无极君,咽为校尉君,喉为九卿君,肺为华盖君,胆为长命君,胃为太仓君,大肠为食母君,小肠为导引君,左肾为玄妙君,右肾为玄元君,肠为越道君,三焦为玄老君,两膝为小车徘徊君,两足为雷电起君。愿师子取口中七十二生气,常当在师子身中,不得妄出。次念婴兄、真人、赤子三君,为我存泥丸、行绦宫、守丹田,不得妄出。婴儿字子元,治人丹田中,主人长生无为;真人字子丹,治人心中,主人万神长生;赤子字太上,治人头中,主人延年益寿,制灵不死长生。事毕。上一在人脑中,其神赤子是;中一在人心中,其神真人是;下一在人脐下一寸三分,其神婴兄是。凡人久#28生之道,一切由是,念之不止,即见神矣。脑为紫微宫,心为洞房宫,脐下三寸名丹田宫。人常念三宫中神气,则可长生久视,次念身中五宫、六腑、五脏,肝为木宫,心为火宫,肺为金#29宫,肾为水宫,脾为土宫,亦为五脏。肝为左将军府,肺为右将军府,心为前将军府,肾为後将军府,脐为中骑大将军府,头为上将军府。内者见外,外者知内。内,五行、六腑、五脏。五行者,肝为木,心为火,肺为金,肾为水,脾为土,谓之五行;肺为玉堂宫、尚书府,心为绦堂宫、元阳府,肝为清冷宫、兰台府,胆为紫微宫、无极府,肾为幽致宫、太和府,脾为中和宫、太素府,谓之六腑;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精,肾藏意,脾藏志,谓之五脏。五者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行,在物为五色。在天为五星,五星者#30,东方岁星、南方荧惑星、西方太白星、北方辰星、中央镇星;在地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在人为五脏者,心脾肝肺肾;在物为五色者,赤青白黑黄。所以有间色者,甲己为妻夫,以黄入青为绿;丙辛为妻夫,以白入赤为红;丁壬#31为妻夫,以赤入黑为紫;戊癸为妻夫,以黑入黄为绀;故今有间色者。甲为木,乙为林,丙为火,丁为灰,戊为土,己为赭,庚为金,辛为矿,壬为水,癸为泥。夫木气有所生,火气有所长,金气有所杀,水气有所灭,何以明之?木气有所生者#32,春三月万萌皆簇地而生,故是知木气有所生;夏三月万木皆成大,故知火气有所长;秋三月万物皆死,故知金气有所杀;冬三月巢虫垫#33蚁动皆飞走,故知水气有所藏灭。夫木气有所生,木荣有华,而死者何自?妻来女归,春三月木王,甲召乙归,得金,故亦有所游。夏三月有所长,土有所生,麦中死者何?辛为丙妻,金气出辛,为有所杀。椹所以先青後赤,至熟其黑者何?生故。先青後黑,火生,其气赤。熟黑者何,丁为壬妻,丙召丁归,得水气故令黑。枣先白至熟而赤者何?枣始入七月,被金故白,熟赤者,辛为丙妻,为庚召辛,得归#34火气,故令赤。金气有所杀,至秋八月,荠菱而生者何?乙为庚妻,以得木气,故有所生。乙为庚妻,以青入白为缥。夫五行更为夫妻者何?皆有威制,故土欲东游,木往刻之,故#35戊嫁己为甲妻;木欲西游,金往伐之,故甲嫁乙为庚妻;金欲南游,火往杀之,故庚嫁辛为丙妻。火欲北游,水灌而灭之,故丙嫁丁为壬妻,水欲南游,土往竭之,故壬嫁癸为戊妻矣。夫五行有相刑灭毁,或死者何#36?木之穿土不毁、火之烧金不灭者何?木火者仁,阳气好生不杀;金之伐木死,水之灌火死,皆阴气好贪;故所刑皆死。五行者,心为火行,肝为木行,肺为金行,肾为水行,脾为土行。为五脏,法五行,肝为木行#37,所以行水,而沉者何?己为甲妻,得地气令其沉。肺为金行,所以得水,而浮者何?辛为丙妻,得火气,故浮。脾者土,得水,正居中央,癸为戊妻。夫土者五行之中,癸助土,故脾得水,上不至上,下不至下,正在中央者何#38?癸为戊妻。夫土者五行之中义说之,以合五行意。木从亥生,盛於卯,死於未,亥卯为阴贼,不可与百官,百事不吉。水从申生,盛於子,死於辰,申子为贪狼,不可行用,辰日奸,未日邪,戌日为正,丑日为公,奸邪恶公正。

辨杂呼神名#39

天公字阳君。

日字长生。

月字子光。

北斗字长史。

雷公字吾君。

西王母字文殊。

太岁字微明。

大将军字元庄。

已上,男知不兵死,女知不产亡,入水呼引阴,入山呼孟宇,入兵呼九光,远行呼天命。凡呼之,皆免难。

弩名远望,一名箅威,张星之主。

弓名曲张,一名子张,五星之主。

矢名续长,一名信往,一名傍徨,荧惑星之主。

刀名脱光,一名公详,一名大房,虚星之主。

剑名阴阳。

戟名大将,参星之主。

镶名鈎伤,一名鈎殃。

鉾名牟,一名默唐。

楯名自障。

已上,有兵革即呼其名,所无伤害,能福於人,大吉良矣。

中岳郄俭食气法

平旦七七四十九咽。

日出六六三十六咽。

食时五五二十五咽。

□中四四一十六咽。

日中九九八十一咽。

晡时七七四十九咽。

日入六六三十六咽。

黄昏五五二十五咽。

人定四四一十六咽。

《黄庭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子能修之可长存。名曰饮食自然。华池者,口中之唾也。呼吸如法,咽之即不饥矣。初绝谷三日,七日,小极头眩,慎勿怪也,满二十一日成矣。气力日增,欲食可食,即息禁阴阳,不可妄失精气也。食谷乃通。老君《道经绝谷气第三法》曰:先合口引气,咽之满三百六十已上,不得减此#40。咽之#41欲多多益善,能日咽至千,益佳。咽多而食日减一餐,十日後能不食也。後,气常入不出,意气常饱。不食三日,腹中悁悁若饥,或小便赤黄,取好枣九枚,或好脯如枣者九枚,念食噉一枚,若二枚至三枚,一昼一夜无过此九也。意中不念食者,不须噉也。常舍枣核受气,令口中常行津液,嘉#42。

十二月服气法

正月:朝食阳气一百六十,暮食阴气二百。

二月:朝食阳气一百八十,暮食阴气一百八十。

三月:朝食阳气二百,暮食阴气一百六十。

四月:朝食阳气二百二十,暮食阴气一百四十。

五月:朝食阳气二百四十,暮食阴气一百二十。

六月:朝食阳气二百二十,暮食阴气一百四十。

七月:朝食阳气二百,暮食阴气一百六十。

八月:朝食阳气一百八十,暮食阴气一百八十。

九月:朝食阳气一百六十,暮食阴气二百。

十月:朝食阳气一百四十,暮食阴气二百二十。

十一月:朝食阳气一百二十,暮食阴气二百四十。

十二月:朝食阳气一百四十,暮食阴气二百二十。

夫阳气者,鼻取之气也;阴气者,口取之气也。此二气,十二月中日日旦暮能不绝者,周天一竟,又一周天足,则与天同龄矣。

三一服气法

夫欲长生,三一当明。上一在泥丸中,中一在绦宫中,下一在丹田中,人生正在此也。夜半至日中为生气,日中至人定为死气。常以生气时强卧、暝目、握固闭目、闭口不息,心数至二百,乃口小微吐气出之,日增其数,数得满二百五十,即绦宫守,泥丸满,丹田成。数得满三百,则华盖明,耳目聪,身无疾,邪不干,司命削去死籍,移名南极,为长生。闭气之法:以鼻微微引内之,数满,乃口小微吐之,小吐即便以鼻小引咽之,如此再三,可长吐之。为之既久,闭气数得至千五百,则气但从鼻入,通行四支,不复从口出也。自欲通之,乃从口出。如此不止,仙道成矣。饥取饱止,绝谷长久。

服三气法

《华阳诸洞记》云:范幼冲,辽西人也。受胎光易形之道,今来在此,常服三气。三气之法:常存青白赤三气如纵,从东方日下来直入口中,挹之九十过,自饱便止。服之十年,身中自生三色光气,遂得神仙。此是高上元君太素内景法,旦旦为之,临目施行,视日益佳,其法鲜而其事验。

服气杂法秘要口诀

天关中为内气,口为天关生神机,手为人关把盛衰,足为地关生命扉。并《黄庭内景》云。神庐中为外气。神庐,鼻也,神庐之中常欲修治。《黄庭外景》云。凡服气,皆取阳时夜半平旦也,即东南向,静而端坐,叩齿三通,三漱咽之。则两手相摩,令掌心热,揩拭面目,便以大拇指上下揩其肾骨七遍,即握固。鼓气以满天关,调匀为度;闭口而咽之。既努腹讫,徐徐出神庐中气,其神庐中当修治之。鼓努每须相应,一鼓一咽一努,为相应也。其鼓之咽时,天关莫开,恐生气入腹而为疾也。

夫服气,须安神定志,徐徐咽之,急即心胸中气不散结痛。每咽五十服,渐加至一百服、二百服、三百服,有他故,即二十、三十服。行住服之并得,临时自消息也。所贵常行,不欲阙日,如初服,有噫气上,即鼓而却咽,无使出气。桑榆子曰:元气融和,不为粗厉,必若噫上,岂元和之气耶?然初服之时,特以气道未得全畅,事须仰就,且以元气待之也。若至再至,气海不受,必若着#43五脏之中,旧有浊气如此,故亦不宜爱惜。忽下部有,即泄之#44不妨。每鼓咽气须调和徐缓,不欲天关中有声。若咽急,恐下部气秘,令人脱肛,慎之。如服内气,久而自通,通即服无时矣。但饥即服之,饱即止。每鼓咽之际,常存思气入五脏流行,即从手足心及项三关九窍支节而出;忽有疾,即思以气攻其病处,何疾不愈。如要服气休粮,即不论咽鼓努多少,常令腹满为度,勿令肠?;若饥即时服三五咽,以意自调息,勿须仰卧,仰卧#45;即气难下,损人心胸。凡气相应,即腹中有声,愚者谓之肠空即有声,有声即损人,其不然矣。此由#46雷鸣电激,陶链阴气,百关流润,真要深门也。

夫服气多方,若非鼓努之法,不为真妙。或有人未解,咽服气未通流,便虚其心,忘其形,虽日效,忘必无所成,多因困弊也。夫鼓努法本服自然,元气流利,脏腑气既长存,人即不死,何假於外思虑#47、吸引外气?夫人气尽则#48神亡,神去则身谢,故知守元气不失胎成,皆秘诀所传者,幸勿疑。夫行气,候闲时,鼓十咽、二十咽,含令肠满,然後存思,行入四支。有事之时,即一咽一行气,手足须着物,候气通流,必#49虚心忘形,然後烦蒸之气散出,四支精华之气凝归气海,久而自然胎成。封固支节,得雷鸣相应,当鼓转其腹,令气调畅也。夫服气导引,先须舒展手足,鼓咽即捩身左右,精思入骨节,行引相应,令通不断,谓之行气导引。又宛转盘回,存思气从手足关节散出。古经云,有行气导引,非至道口传,罕有知者。夫行气导引,若饥时服,候腹满,乃行之,若食饱#50後,旋行之,桑榆子曰#51:饱,宜为饮字之误也。修养者平居无饱,况行气之时乎。若兼服气导引,当候闲时习之,非寻常可作也。夫服气导引,当居静密房室,不欲处高屋当风,如遇暴风疾雨,沾湿冲寒,冒热远来,皆须歇息,候其体乾气和,方可为之。若欲四支常瘦,即数导引,谓肌肤充悦也。若能导引服气,不失其时,则神气常清,形容不易,暴脂虚肉不生,永无诸疾矣。

世人或谓,服气与胎息殊,误之深矣。胎从气中结,气从胎中息,久服则清气凝而为胎,浊气散而出,胎成可以入水蹈火。世人或依古方,或受非道者,以秘数之,贵其息长,不亦谬乎?殊不知五脏无常服之气,一时闭塞关门,岂知是胎中自然之意,但烦劳形,终无所益!时人服气多闭口缩鼻,皆抑忍之,但须曰#52取息长,不知反损。问曰:气外气内,二气俱出五脏,焉得内外吐纳不同?桑榆子曰:此言二气,俱出五脏,即大谬也。外气,喘息之气,即府气也,但入至荣卫,非自中而有者也,焉得谓之出於五脏乎?答曰:服内气鼓努之时,即胃海开纳,真气封固。纳讫,即还闭,徐徐出外气,自然有殊。夫抑塞口鼻,气俱不通,不通即蓄损五脏,此乃求益而反损也。且人健时闭气息即易曰#53,有疾力微即难制,岂不失之极也。若服内气,用力甚少,而功即多,当勤行之也。问曰:夫上士先导引曰#54後出入,下士先出入後导引,何也?答曰:上士先导引,秽气随举动散出;下士後导引,恐其秽气入支节不散。此财学气导引,得与不得#55有殊。桑榆子曰#56:上下犹言先後进也,系於功用浅深,非贤愚品第之位。斯道也,岂愚者之为乎?但有贤而不能者也。天师云:内气者一,吐气有六、气道成乃可为之#57。吐气六者:吹、呼、嘻、煦、嘘、呬,皆出气也。桑榆子曰:煦一本#58为呵。大抵六气之用,与他本有五不同也。时寒可吹以去寒;时温可呼以去热;嘻以去风;煦以去烦;又以去下气;嘘以散滞;咽以解热。凡人者#59则多呼呬,道家行气不欲嘘呬,长息之忌也。悉能六气,位为天仙。呬,丑利、许气二反。桑榆子曰:凡人者,喜怒嗜慾,众邪之气不绝於中,辛咸甘酸外物之味未#60离於口,若即便禁长息,则秽浊之气无洞尽之期。彼得道者,无思无虑,无荣无欲,含其浩然之气,又焉取於嘘呬哉?彼视嘘呬,犹决#61提耳。

凡服气毕,即思存南方荧惑星为赤气,大如珠,入其天关中,流入藏腑,存身尽为气。每日一遍,此其#62以阳链阴,去三尸之患。又古涓子留口诀,令想火链身为炭。道者商量,火气非自然阳精,但#63恐伤神,未可为也。其精者,真人密传,至妙精思,行之勿疑。桑榆子曰:云商量者,延陵君之意也,夫存想之中,宁暇#64分别其乱然与非自然乎?若如所言,则存之与想得为自然否?况人间链丹亦用火#65,则火与荧惑同是天地之中一物耳,亦何择然。凡导引服气之时,衣带常欲宽,若紧急即损气,气海闷。桑榆子曰:损谓限滞之也,非能伤之。夏冬寝处,饮食常欲温,勿食酸咸油腻之物,食之损五脏。五脏损即神不安。猪狗肉生果子,尤忌尤忌。

延陵君链气法

每服气余暇,取一静室无人处,散发,脱衣,覆被,正身仰外,展脚及手,勿握固。净席一领,边垂着地,其发梳以理之,令散垂席上,即便调气。气候得所咽之,便闭气尽令闷。又冥心无思,任气所之,气闷即开口放出,气新出喘息急,即且调气,七八气已来,急即定,又链之。如此,有暇且十链之。止为新功,恐气未通,拥在皮肤,反致疾也。更#66有余暇,又链之,即#67更加五六链,至二十、三十、或四十、五十,并无定限,何以为则?如服气功渐成,关节通,毛孔开,链到二十、三十,即觉遍身润,或汗出,如得此状#68,即是功效。新链得通润则止,渐渐汗出即好#69。且安心稳卧,不得早起冲风等。如病人得汗,良久将息,即#70可着衣;徐徐行步,小言爱气,省事澄思,身轻目明,百脉流注,四支通畅。故《黄庭经》云:千灾已销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夫链气者,每夜头及午时任自方便,候神情清爽,即依前次第,迅坐修咽,勤勤致之,不得堕#71慢。忽有昏闷欲睡,即睡,不得昏闷欲睡之时#72 强为,即却邪乱其意,意邪气乱,失正道也。如新服未有正气,即较昏昏,已後亦无昏沉矣。桑榆子曰:所言须勤勤,不得堕慢。又说:任方便,不得勉强,消息之妙在於此矣。则知勤勤不在勉强,候未方便,宁循堕慢,藏修息游,乘自然以运,则气行矣。夫链气者,即不得每日行之。十日、五日有余暇,觉不通畅,四体烦闷,即为之,常日无功,不用频也。桑榆子曰:阴阳合节,即不为灾珍。此云常日无功,若如所言,为之何害?但以不止於无功,将臻乎有咎。何以言之?借如炎帝勤稼而并功倍功,必反为大早也。按摩亦然。

云笈七签卷之六十一

#1 虚中生白:丛刊本作『虚申生自』。

#2 天实佑之:四库本作『自天佑之』,丛刊本作『天责佑之』。

#3 胞:四库本、辑要本作『肠』。

#4 目:丛刊本作『自』。

#5 天:原本作『犬』,据四库本、辑要本改。

#6 顺:四库本、辑要本作『萃』。

#7 叩齿欲深而彻缓:四库本、辑要本无。

#8 当:丛刊本无。

#9 当:丛刊本作『即』。

#10 日:原本无,据四库本、辑要本加。下一『日』字同。

#11 子:四库本作『人』。即:四库本、辑要本无。

#12 指:此下四库本、辑要本有『属』字。下同。

#13 木:四库本、辑要本作『水』。

#14 水:四库本、辑要本作『木』。

#15 也:四库本、辑要本无。

#16 当:四库本、辑要本无。

#17 一年:四库本作『都毕』。

#18 是以:四库本、辑要本无。

#19 臣闻《易》曰:此起至『道士臣尹愔上』凡三百一十二字,四库本、辑要本无。

#20 白:原本作『日』,据四库本、辑要本改。

#21 若:原本作『共』,据四库本、辑要本改。

#22 正:四库本作『心』。

#23 含:四库本作『与』。

#24 者:丛刊本作『守』。

#25 大:四库本、辑要本作『天』。

#26 固:四库本、辑要本作『因』。

#27 舍:四库本、辑要本作『含』。下同。

#28 久:原本作『九』,据四库本、辑要本政。

#29 金:按文义当作『全』。

#30 五星者:四库本、辑要本均无『五星』二字,疑为衍文。

#31 丁壬:四库本、辑要本作『壬丁』。

#32 木气有所生者:四库本、辑要本无,疑为衍文。

#33 蛰:原本作『执』,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改。

#34 得归:四库本、辑要本作『归得』。

#35 故:原本无,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补。

#36 者何:四库本、辑要本无。

#37 行:原本无,据四库本、辑要本补。

#38 者何:此起至『奸邪恶公正』凡八十三字,四库本、辑要本无。

#39 辨杂呼神名:此章四库本、辑要本无。

#40 此:四库本、辑要本无。

#41 之:四库本、辑要本无。

#42 嘉:四库本作『佳』。

#43 若着:四库本、辑要本无。

#44 即、之:四库本、辑要本无。

#45 仰卧:原本无,据四库本、辑要本加。

#46 由:通『犹』。四库本、辑要本作『犹』。

#47 假:原作『暇』,据四库本、辑要本改。於:四库本、辑要本无。思虑:四库本、辑要本作『求』。

#48 则:原本无,据四库本、辑要本补。

#49 必:此前四库本、辑要本有『然』字。

#50 饱:四库本、辑要本作『饮』。

#51 桑榆子曰:此起二十五字,四库本、辑要本无。

#52 须:四库本、辑要本无。

#53 易:四库本、辑要本无。

#54 先导引:四库本、辑要本作『先出入』。

#55 不得:四库本、辑要本作『失各』。

#56 桑榆子曰:此起四十二字,四库本、辑要本无。

#57 为之:四库本作『服气』。

#58 本:四库本作『名』。

#59 者:四库本、辑要本无。下同。

#60 未:四库本、辑要本作『不』。

#61 决:原本作『泱』,据四库本、辑要本改。

#62 其:四库本、辑要本作『乃』。

#63 但:四库本、辑要本无。

#64 暇:原本作『假』,据四库本、辑要本改。

#65 火:四库本作『久』。

#66 更:四库本、辑要本无。

#67 即:四库本、辑要本无。下同。

#68 如得此状:四库本、辑要本无。

#69 新链得通润则止,惭渐汗出即好: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无此二句。

#70 即:四库本作『方』。

#71 堕:四库本、辑要本作『惰』。下同。

#72 昏闷:四库本、辑要本作『勉强』。之时:四库本、辑要本作『而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